[爆卦]Pacnet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Pacnet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Pacnet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pacnet產品中有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7萬的網紅Eric's English Lounge,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因為一篇文章,受邀對兩位美國大使簡報 Presentality英文寫作分析: 前總統府英文演講撰稿人Andrew Yang在華府智庫工作時,因為寫了一篇文章,受邀對兩位大使演講。當時,他只是個22歲大學剛畢業的實習生。文章到底哪裡好?其實他那時也不太理解。 多年後的今天,他把文章的最初稿貼出來...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 pacnet 在 Eric's English Lounge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6-08 19:10:42
    有 304 人按讚

    因為一篇文章,受邀對兩位美國大使簡報

    Presentality英文寫作分析:

    前總統府英文演講撰稿人Andrew Yang在華府智庫工作時,因為寫了一篇文章,受邀對兩位大使演講。當時,他只是個22歲大學剛畢業的實習生。文章到底哪裡好?其實他那時也不太理解。

    多年後的今天,他把文章的最初稿貼出來,分析他覺得為何會得到美國政策圈的專注:

    ★★★★★★★★★★★★

    Dear Mr. Yang,

    Your PacNet piece is the best thing I’ve read. Would you be interested in coming to New York to brief us on the topic?

    ★★★★★★★★★★★★

    📌 這是我在華府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 (CSIS) 任職的時候,收到的一封 email。寄件人我早已經久仰大名,曾任美國駐中國大使。他跟另一位前大使正要前往中國,希望出發前邀請我到紐約跟他們簡報。

    但我收到那封信,非常困惑。因為那時的我,才22歲。我剛大學畢業不久,在智庫也還只是個實習生。兩位德高望重的大使,為何會想要把我飛到紐約去跟他們簡報?

    ★★★★★★★★★★★★

    他們 email 裡說是因為看到我寫的文章:“PacNet piece”。

    那是我生平第一次寫政策分析評論,是某個週末心血來潮寫的。寫完之後發給我老闆 (也是一位知名的中國專家),他居然直接打我手機 (never happened before) 然後問:「這是你寫的?真的是你自己寫的?沒有其他人幫你?是你寫的?」

    我跟他保證我沒有抄襲之後,他就把我的文做了一些修改,然後刊登到CSIS旗下太平洋論壇 (Pacific Forum) 的刊物 PacNet。隔週,華府的兩岸政策專家居然開始討論這篇文,然後文章又被其他國際媒體轉載。

    然後我就接到這兩位大使的邀約。我一路都很困惑。

    ★★★★★★★★★★★★

    📌 文章… 到底好在哪裡?

    老實說… 我那時真的不知道。在文章刊登前,我就只是會議室角落的那個實習生,默默地聽那些地位崇高的專家演講。刊登後,聽到那些專家討論我寫的東西 (但不知道是角落的這個小孩寫的),我還是不知道到底戳到了什麼點。

    後來我就遺忘了它。17年之後的今天 (哎呀,透露自己年紀了) 回去看,我才看出一點點頭緒。 有三個點,值得跟各位分享,希望對你的英文寫作有幫助。最重要的點,我放在最後,所以你也可以直接跳到後面看。

    一點背景:這篇文章的主題是台灣跟美國政府的溝通。2004年寫的時候,陳水扁面臨選舉壓力,推公投,讓美國很不爽。台灣官方很多團來美國跟 CSIS 等智庫見面 (畢竟不能直接見美國政府),但溝通效果不佳。我這篇文章就是討論溝通為何沒有成果。

    ★★★★★★★★★★★★

    📌 1. 寫的很假掰,有時也有用處

    我回去看的第一個感想就是:我的媽呀,怎麼這麼假掰!?用一大堆很長的字跟句子,既班門弄斧,又超級難唸…

    你看看這段:

    Yet officials and experts from Taiwan have been unwilling to tread into the domestic political dimensions of the referendum, and instead steadfastly insist that it is necessitated by international conditions.

    這是什麼鬼東西?

    “tread into the domestic political dimensions of the referendum”? “Necessitated by international conditions”?

    “Steadfastly insist”? 反正就是把一堆音節很多的字,串成很多很長的句子就對了。

    所以,寫的不好對不對?其實也不一定。評估文筆的好壞,沒有一定的標準,就看你的讀者喜歡哪種口吻。

    Is your writing good or bad? It’s your readers who decide.

    那個時候的我,是一位22歲的實習生,面對的是美國政策圈的專家們,其中很多是研究所的教授,用字遣詞都很「知識份子」(不像我公司今天的客戶,都是只說接地氣白話文的創業家)。所以:

    •我沒有寫 “low point”,而是寫 “nadir”
    •不是寫 “toned down enough”,而是 “sufficiently moderated”
    •不寫 “fits with”,而是 “accords with”

    我看了都很想打我自己。可是… 就因為我的用字像一位政策分析 (或學術) 的人會寫的,才會讓對方覺得「這個是自己人」。反而是我的老闆會精神錯亂,因為這文筆跟他辦公室外面的那個小毛頭,反差太大。

    所以有時候,用很複雜的專業字眼,是一種「建立可信度」的方式。反而在你變成你的領域的佼佼者之後,就可以大剌剌的用白話文,因為沒有人會質疑你的可信度。

    ★★★★★★★★★★★★

    📌 2. 專業之餘,還是要玩點文字遊戲

    專業歸專業,偶爾還是要來點文字遊戲,讓讀者「喔」一下,不然一直用 “policy speak” (政策的語言,無聊但是精準),沒人想要看下去。

    這裡就是一段「文字遊戲」:

    Taiwan believes that yelling is the only recourse when its hands are tied, and that the referendum is a rather loud amplifier.

    我還記得當時這樣寫的目的,就是要給讀者畫面:把台灣想成一個人,雙手被綁住,就只能大叫,公投就被我比喻成擴音器。

    下一段,我就繼續用「樂器」的比喻:

    But the way Taiwan has been voicing its opinions is flawed, and repeatedly beating this broken old drum for weeks to American ears has clearly proved counterproductive.

    我還記得一位同事看到這段的時候,抬頭對我說:「我還不知道你滿會寫的耶」。這就是我要看到的效果。*不過為何要從「擴音器」變成「鼓」?我也不知道。

    總之,在你的文中撒一些好玩的效果,有助於讓讀者繼續看。

    ★★★★★★★★★★★★

    📌 3. 但遠比文筆還重要的,是寫到人家心坎裡

    即使我的文筆再好,它還是不是關鍵。畢竟華府每天有那麼多文章刊出,很多人文筆比我還要好,為何是我的這篇得到關注?

    我現在回去分析,認為是我有「寫到美國人讀者的心坎裡」。

    要了解這個點,必須回溯一下背景。我那時是實習生嘛 (不過文章刊登時突然被晉升為研究助理),工作就是安排大大小小的會議,其中很多是台灣的官員跟專家帶團來美國,幾乎都會來 CSIS 因為是主要智庫之一。

    在一次次的會議中,我看台灣方很用力的解釋,但美方卻越來越不耐煩。然後下一個訪團光臨,也說同樣的話,然後美方就更不耐煩。我恍然大悟,看到問題在哪裡,才會「心血來潮」的寫了這篇文。

    因為我每天都跟美方的政策專家混在一起,很自然的就用「他們的話」把事情寫出來,而且還把他們的情緒寫進去:

    Most folks in Washington… believe that the referendum is first and foremost an election gambit.

    …true allies do not undermine each other’s interests for immediate political gains. That Taipei fails to see this is mind boggling, and simply infuriates the Americans.

    No more one-sided complaints about Beijing or its cozy relations with America in front of U.S. officials who still feel betrayed and want apologies.

    很多屬於情緒的字眼對不對:mind boggling, infuriating, feel betrayed, want apologies, etc.

    這些話,都是他們身處外交場合,擺在心裡但說不出來的話。突然有人如此直白的寫出來,也等於是為他們宣洩了一些情緒。

    這提醒了我一件事:溝通時,把對方的情緒表達出來,有時比任何精闢理性的論點都要強大。

    ★★★★★★★★★★★★

    📌 需要Andrew寫的政策分析評論和分析,請留言「I want to read the PacNet piece!」。

    ★★★★★★★★★★★★
    Presentality每天都在追蹤與分析跟英文溝通/寫作有關的文章,如果想要透過我們這些「閱讀筆記」一起學習,可在 FB 追蹤我們:https://www.facebook.com/presentality/

    📌 Presentality系列文章:
    1. 看貝佐斯致亞馬遜股東的最後一封信,學一些英文寫作小撇步
    https://bit.ly/3xCN1cC

    2. 英文演講實用的結構與技巧
    https://bit.ly/2PHu3Ax

    3. 在演講中的四種敘述角度
    https://bit.ly/39tNUtv

    4. 詩人Amanda Gorman的英文演講技巧
    https://bit.ly/39sI3on

    5. 從 Most Dangerous Place 文章,看經濟學人寫作邏輯
    https://bit.ly/3htqJEs

    6. 寫作的終極目標是「提供價值」
    https://bit.ly/3yA3gYe

    7. 看 Bloomberg學資深記者如何寫文章
    https://bit.ly/3i3am1P

    8. 用字遣詞的敏感度
    https://bit.ly/3pvVA5n

    圖片出處: https://careers.csis.org/

  • pacnet 在 蠢羊與奇怪生物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9-06-27 04:09:15
    有 4,244 人按讚


    在台灣的深夜時間發點政治文,以免掉太多讚(?)
    來到美國之前,會一直覺得靠美國是好的,因為美國通過很多法案來確保台灣以及香港等地區人民的權益,像是最近的香港送中,他們的確有效遏止了香港官員一意孤行。

    來了美國以後,看到很多台灣人、ABT和外籍學者都努力在幫台灣幫忙,這才知道「並不是美國主動幫我們,而是有很多在國外努力的人幫助著台灣」,出於對自由民主與人權的擁護,以及出於對這個地方的熱愛

    但也同時開始思考,在距離第一強權美國如此遙遠的地區,隔壁就是時不時飄來病死豬、還有蟲飛過來的第二強權中國,救援什麼的日本與東南亞都還比較近,要如何在這個最容易引起戰爭的位置左右搖擺而又不造成戰爭?

    小國在大國之間尋求平衡,是一件困難的事情,需要有智慧的領導人才能做得好,來為我們營隊上課的學者們稱讚目前的台灣:做得很好。

    這是個易守難攻的小島,但能不能夠撐下去,就真的要看島上人民的意志,要被內敵欺哄賣掉作奴隸,還是繼續玩這種走鋼索的較勁,直到新局面出現呢?

    可能你會覺得,政治好難好複雜,我也這麼覺得,可是不管是現實還是國際上都是一樣的:你不管政治,政治就會來搞你。

    2020是世界局勢的關鍵,大家都在等,也都在看。

    蔡英文 Tsai Ing-wen

    延伸閱讀:
    【華府智庫學者葛來儀高度肯定蔡英文】
    ➤ 見葛來儀,蔡英文臉書文:https://pse.is/JXAN3
    ➤ 見蔡英文,葛來儀推特文:https://pse.is/JXLW8
    ➤ 美對台軍售,葛推特回文:https://pse.is/JYUYQ
    ➤ 2015年葛PacNet發文:https://pse.is/JEBSH
     

  • pacnet 在 US Taiwan Watch: 美國台灣觀測站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9-06-26 23:05:37
    有 2,800 人按讚


    【華府智庫學者葛來儀高度肯定蔡英文】
      
    葛來儀是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的資深顧問,也是CSIS底下「中國國力計畫」(China Power Project)的負責人、「台美政策計畫」(Taiwan-U.S. Policy Program, TUPP)訪問團的團長。許多關心美台關係的人或許都有收聽來儀(誰准你這樣叫了)China Power的podcast,但對TUPP可能比較陌生。TUPP是一個針對中階(mid-level)專家學者,教育他們台灣以及美台關係的一個企劃,內容包含在華府會舉辦的研討會,以及來台灣的研究之旅。這次,葛來儀就帶著TUPP的學者們,直接衝到總統府去見蔡英文了,實在是有夠大牌(?!)。
      
    葛來儀前陣子因為聲援趙怡翔赴任駐美代表處政治組組長、稱TVBS是假新聞媒體、否認邀請柯文哲演講以及認為柯後來「親美日、友中」的說法空泛,而在台灣新聞版面上頻頻出頭。在媒體報導中,可能只輕描淡寫她是華府智庫研究員,但她其實是美國在國安以及台海事務研究領域中的重量級專家,過去曾經擔任美國國防部和國務院的資深顧問。
      
    這次率團和蔡英文會面後,葛來儀在推特上表示:「2019年的TUPP代表團與蔡總統進行了精彩的會面。我們都欽佩她強化美台關係、守衛台灣民主,和促進台灣繁榮的付出。謝謝妳蔡總統!」
      
    這個月初,葛來儀第一時間在推特上轉發了路透社報導美方欲對台灣進行20億美元軍售的新聞,一名網友留言認為軍售案只會給親中政黨拿來攻擊執政黨浪費人民納稅錢。葛後來回覆那名網友寫道:「蔡英文值得很大的肯定,因為她面對中共軍事威脅,比前幾任台灣總統更加嚴肅,民主和自由不是免費的,必須予以捍衛」。
      
    小編看了之後覺得,這些發言幾乎是公開在替蔡2020背書,就算是講場面話,這也不能再更直接了。
      
    知道葛來儀的人大概都曉得,作為智庫學者,尤其是像CSIS這樣偏建制派(認為美台關係不宜躁進,不要惹中國生氣)的智庫,發言一向都非常保守謹慎(這點我們從之前葛對台媒誤解她發言的大動作反應就可得知),這次願意公開在個人社群媒體平台上給予蔡英文做為台灣領導人高度評價,真的很不容易。尤其是在2015年蔡還未選上總統時,葛來儀還曾在PacNet(觀測站上一篇講到的那個國關權威電子報)上發文認為蔡英文若當上總統後拒絕九二共識,會對台海關係會帶來損害,兩岸必須要有一個務實、考量雙方利益的新模式。結果4年後現在,葛對蔡讚不絕口,蔡英文政府這幾年來在國防外交的表現,有目共睹。
      
    #在南編
     
    ➤ 見葛來儀,蔡英文臉書文:https://pse.is/JXAN3
    ➤ 見蔡英文,葛來儀推特文:https://pse.is/JXLW8
    ➤ 美對台軍售,葛推特回文:https://pse.is/JYUYQ
    ➤ 2015年葛PacNet發文:https://pse.is/JEBSH
     
    --------------------------
     
    ➤ 觀測站網站:https://www.uswatch.tw
    ➤ 支持我們:https://www.uswatch.tw/about
    ➤ GitHub:https://github.com/ACTtaiwan/us-tw-watch-site

  • pacnet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1-10-01 13:19:08

  • pacnet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1-10-01 13:10:45

  • pacnet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1-10-01 13:09:56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