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這篇Mindset ptt鄉民發文收入到精華區:因為在Mindset ptt這個討論話題中,有許多相關的文章在討論,這篇最有參考價值!作者joyceemi (joyceemi)看板book標題[心得] 《Mindset》心態致勝時間M...
Mindset ptt 在 Sazzy Falak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10-02 04:32:26
As a working mom, I need to juggle a lot of things on a daily basis. From back-to-back meetings, rooms to moderate, maintaining my health by working o...
《Mindset》心態致勝
網誌版 https://justininvesting.wordpress.com/2018/02/04/mindset/
用一句話來表達《Mindset》這本書所要傳達的意涵,就是「成長心態」,也就是相信人
可以發展他們的能力,相信人可以改變與成長。
很多人都會認為,一個人所擁有的性格、能力與天賦都是與生俱來的,例如運動選手、畫
家或科學家,他們可能天生上就有著不同的基因,造就他們在獨特的領域中獨樹一格。但
是,科學家發現,人的終身學習和發展潛能其實遠遠高於我們的想像,雖然每個人都有與
生俱來的基因,天生的性格與資質不同,但是經由經驗、訓練與個人努力,會大幅提高後
天發展。
一個人能否獲得某特定領域的專長,不是擁有某種固有能力,而是有目的地的努力。推動
「信念」這項要素所能發揮的影響力,可以改變每個人的心態,是這本書的作者想要傳達
最重要的概念,讓我們可以發揮自身的潛能,證明在開頭最聰明的人,未必會是最後的贏
家。
我們所採納的觀點,將會影響我們的生活方式,決定我們是否可以成為自己想要成為的那
種人,也決定我是否可以達成我想要做的事。作者將心態分為兩種:
定型心態
成長心態
所謂定型心態,是指相信人的素質是無法改變的,因此,若只能擁有固定程度的性格與能
力,我們只好急於一直證明自己,成功時,驕傲的心態認為自己高人一等,失敗時,就好
像代表這輩子都完了一樣。但是,事情真的只能這樣嗎?
具有成長心態的人,基本的信念是只要透過努力、策略和別人的幫助,就可以培養與加強
基本素質,透過努力來改變與成長。具有成長心態的人不會局限自己,他們願意冒險去迎
接挑戰,因為他們並不認為失敗是一種貶低自己的行為,反而可以從挫折中了解自己,學
習到更多。
如果今天我們每一個人,關心的只是一時的得失,成功或失敗對我們來說都沒有任何價值
。我個人認為成功不但是建立在過去失敗的基礎之上,也是不斷在挑戰自己過去的成功,
這種自我認同的價值是不需要和別人比較的。
如果我們害怕一件事會失敗,在做之前我們可以問自己:「我是為了成功才做這件事,還
是,我是因為這件事本身值得努力,所以才做的呢?」答案若是肯定的,即便重新選擇,
我還是會這樣做,因為既然我們享受的是做這件事的過程,那為什麼又要害怕結果不如預
期呢?
關於能力與成就的真相:堅毅力源自於心態
每一位成功的人,都不會說自己是輕鬆獲勝的。也許他們確實擁有天賦,可以用比一般人
更快、更有效的方式達到成功,但是他們絕對不會說自己是天生該贏的人,而是投注了更
多的努力,學習在壓力下保持專注,不斷的超越自己。
在運動員身上,我們可以看到不斷重複的例子,當世界排名第一的球王,覺得自己已經沒
有什麼需要超越時會如何?如果網球傳奇巨星費神,費德爾以37歲,今年在澳網還奪得第
20個大滿貫金盃,如果他在全盛狀態之時自滿,或面對後面這幾年的低潮就放棄,也不會
有這兩年令人驚嘆的表現。我到現在還時常想起,林書豪曾經有一句廣告台詞:「我想超
越的,是我自己。」
企業界:心態與領導力
「成長心態」不僅可以應用在個人成就的實現上,也可以運用在在組織與人際關係。微軟
現任CEO薩蒂亞.納德拉就在書裏面描述,如何將成長心態帶到微軟,使之成為一種組織
文化。他說:「我們新的組織文化,可以稱之為「成長心態」,如果每個人都能擁有這種
態度、這種心態,認為自己有能力突破任何限制、面對各種挑戰、便能讓自己成長,也讓
公司成長。」想想看,身處在微軟這種菁英環繞的公司,讓每個人對自己的觀點作出反饋
,激盪出不一樣的火花,是一件多麼令人振奮的事。如果只是因為害怕同事顯得比自己聰
明而不願意將自己的意見公開,又是多麼大的損失啊。
另外一種企業的成長心態,則是管理層對於企業未來的長期規劃。很多成功的公司認為延
攬最優秀的執行長或高階主管,就可以讓公司維持在頂尖的位置。但是,管理階層可能因
為過去的成功,害怕在自己任內被砸了招牌,就放棄接受創新、改變與成長的策略,迎合
市場的需求,只著重短期的表現,最後被競爭對手超越,而招致企業的衰敗。
人際關係:愛的心態
而在人際關係中,成長心態對於維繫我們與朋友、家人或夫妻之間的關係,也有很大的影
響力。很多人覺得在人際關係中,只有合得來與合不來,但是,本來就沒有天生絕配,也
沒有絕對一方的付出與改變,就可以改善關係的方法。好的關係需要致力於正確的溝通、
坦承,並化解不一致的期望與信念。如果我們都覺得對方應該要了解自己的心思,猜測反
而會讓雙方陷入無可避免的誤會當中,也很有可能就此斷送了珍貴的情誼。
最好的方式是透過彼此之間的努力,幫助對方的發展,而不是證明自己的優越。就像參加
讀書會等聚會,應該是以一種學習與分享的心態來討論,而不是為了想要炫耀自己的成就
,把注目的焦點聚焦在自己身上。在人際關係中,我們面對成功的人,應是充滿尊重與好
奇心,去了解:「他是怎麼辦到這一切的。」而面對自己的優勢,我們也應該在分享給他
人的同時,獲得反饋與建設性的評論,在輸出的過程中也是一種學習與成長。
投入一件事,讓我感到充實與快樂,對我來說才是最重要的。其實我覺得我已經很幸運了
,我所受到的環境壓力,遠比很多人還要小。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張人生的藍圖,描繪的對
人生的種種期望,路徑上最好還標示著達成目標的方法。用有點老套的方式來說,通往成
功的道路上,你需要披荊斬棘,你有可能面對岔路的抉擇,有可能受到威脅,受到誘惑,
但是,當你一再的引領自己度過難關而嘗到勝利的果實,那滋味絕對比輕鬆獲得來得香甜
可口。
我也擁有過「成長心態」所帶來的美好體驗,每當你覺得自己已經快要撐不下去時,告訴
自己:「再堅持一點點,就可以跨越那道障礙了,你所面對的,是另外一個層次的體驗。
」每天致力於使自己更進步一點,假以時日,面對困難,才會豁然發現原來自己進步那麼
多。你會相信自己並不是只有自己想的那麼渺小,你可以達到的目標遠比你想的還要大。
看完這本書,又回想到之前獵豹CEO傅盛寫的認知三部曲,這幾篇文章對我來說都有很大
的幫助。其中的第一部曲的標題是《成長就是認知升級》,內容充分表達了這本書的概念
。文章內把一個人的認知狀態分成四個境界:
不知道自己不知道:我們以為我們所知的就是全部。
知道自己不知道:可以定義出問題所在並去追尋答案。
知道自己知道:把握自己的認知,還能分出差距。
不知道自己知道:這是最高的境界,也就是當你遇到問題,即便不知道要怎麼解決,可是
以經驗或靈感做出的決策成功率還是比較高。認知在潛移默化中已經形成一種能力,而這
種能力是需要在長期之下累積而成。
我們在很多領域都還處在於不知道自己不知道,與知道自己不知道的狀態,若是持有定型
心態的思維,我們就會永遠處在第一個階段裡,很容易用狹隘的眼光去批評別人。但是若
我們擁有成長思維,我們可以把問題可以當做為是一個目標,尋找答案的過程就是通往目
標的路徑,而我們需要有足夠的判斷力去分辨哪一條道路是通往真理。
判斷力的本質,就是認知,這是一種是通過不斷輸入大量的信息,與反覆的思維模式訓練
,克服自傲與自卑心態,持續的自我挑戰與不斷擴展。有了認知之後,我們才可以了解到
自己知道什麼,若有不足,就向比我們更有認知的高手學習,日積月累之後,也許就可以
達到最高境界了,為什麼是也許,而不是必然呢?因為我們會保持一種「假設自己無知」
的「自我否定」的心態,學會逆向思考,對任何事都抱持著一種懷疑的態度,才會繼續追
求認知的升級。
我最近也看到一篇文章,在討論「提升自我,會讓人感覺更糟?」的問題。每個人都立志
成為更好的的自己,精心打造計畫,卻在實踐的過程中感受到自我懷疑與挫折感。為了追
求完美的狀態,反而招致過大的壓力,人生與生活也沒有因此變得更美好。
當一個人無法接受自己的能力是有限的,便會感到極端沮喪,這種想法反而會轉換為一種
極端的反應,質疑追求成長的想法,埋怨社會的價值觀逼迫人們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或是
乾脆什麼都不做了。但是我覺得這種想法的來源,是因為「太急了」。
我們接受太多社群媒體的片段訊息,讓我們覺得很多事物好像都可以很輕鬆地獲得,很多
人公開自己的資產與成就,一張照片勝過千言萬語,背後隱含的努力與時間卻被忽略。或
者更嚴重的是,這些現象是被刻意營造出來,吸引一般人落入達到成功可以有捷徑陷阱,
如果欠缺成長心態,覺得自己一定比他人聰明,不想接受失敗,沒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就
很有可能被影響以至於陷入痛苦。
子曰:「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提升自我,是一條
漫長的人生旅程。讀完這本書,我們可以了解,「敞開自我,擁抱成長」,才是改變的不
二法門:
思考我的目標是什麼?思考我可以做什麼,使自己保持在達成目標的路上。
制定一份生動,具體的成長導向計劃。(而不是一份不切實際的理想)
遭遇挫折後,探索挫折的意義,以及應對的辦法。
改變的過程,只有細細品味才能體會。但是在這段人生旅程結束時,我們可以對自己說:
「我此生以充分探索過我自己。」保持信念:成功是延伸自我的能力,最重要的是,保持
愉悅的心情,不斷學習新東西與發展自己。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36.234.175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518422651.A.97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