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Kikuyu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Kikuyu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kikuyu產品中有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萬的網紅百工裡的人類學家,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死亡的處理是人類社會的大事,也能看出一個社會裡各種文化概念如何匯集再一起。台灣從早期土葬、火葬,到現在越來越流行海葬、樹葬等,便可以看出整體文化的改變。 這篇來自【地球圖輯隊】的文章,帶我們到肯亞看看當地在推廣火葬時所碰到的阻力,也反思台灣喪葬習俗的改變歷程。 --------------...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kikuyu 在 ゆみちゃん/Yumi⛳️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6-22 10:22:30
明日から全米オープン⛳️ 色々調べてみたよ。 ごちゃごちゃだけど良かったら読んでみてね。 「kikuyu」って名前の芝があるんだ! (東アフリカ産のタフな芝らしい) ベントとコーライしか知らなかった! あ、あとバミューダか😇 日本からは以下の選手が出場するよ🔥 ・浅地洋佑選手 ・石川...
kikuyu 在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死亡的處理是人類社會的大事,也能看出一個社會裡各種文化概念如何匯集再一起。台灣從早期土葬、火葬,到現在越來越流行海葬、樹葬等,便可以看出整體文化的改變。
這篇來自【地球圖輯隊】的文章,帶我們到肯亞看看當地在推廣火葬時所碰到的阻力,也反思台灣喪葬習俗的改變歷程。
------------------------
《美聯社》指出,多數肯亞人反對火葬的原因都和文化有關,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地區人們相當尊重傳統信仰,即便是基督徒或穆斯林也會尊重傳統文化。
保留遺體很重要
對於當地人來說,他們認為死者在來世還需要使用這具身體,所以必須要用土葬的形式盡可能保留下完整遺體。
通常,一場傳統喪禮為期多日,為了要強調死者並沒有真的死亡,喪禮上會邀請賓客喝酒狂歡並備有豐盛的大餐,一直到最後一天才會埋葬死者。
火葬就看不到遺體
像是對於肯亞的基庫尤人(Kikuyu/Gikuyu)來說,如果選擇了火葬,在喪禮期間就只能看到一個密封的骨灰罈但看不到死者的遺體,他們認為這樣已經破壞了傳統的喪禮儀式。
埋葬地點和個人身分地位有關
肯亞鄰國的烏干達馬凱雷雷大學(Makerere University)歷史學教授恩德貝薩(Mwambutsya Ndebesa)便說:「你埋葬的地點取決於你在族譜裡的位置。」他進一步解釋道:「埋葬地點就像是你在現實中的個人以及在部落裡的身分地位。」
(以上引用網頁原文)
kikuyu 在 流浪者之哥-環遊世界7大洲travel around the world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肯亞-奈洛比-萬萬沒有想到】
1)這裡可以用Uber
2)到處都是是中國人&餐廳
聽說外派到這裡管理工作 一個月2萬多人民幣
台幣10萬元起跳。。。包吃住交通,心動者請私訊(((((誤)))))
#話說這樣一頓火鍋只要1000先令(約台幣300)吃到飽,有魚、蝦、蟹、牛肉、魷魚、各種青菜/火鍋料⋯全部無限量供應
#這樣的預算前天在希臘(((((((根本吃不飽))))))))
重點來了
(((((強烈建議)))))如果來肯亞,上網找當地中國人開的旅行社,我有比較過:
•價格便宜一點點
•同團旅客都是華人
•語言溝通方便
雖然被英國殖民過 主要語言是英文
但是不管旅館、計程車、旅行社,只要他們一接電話講”斯瓦希里語”就完全不知道是在”供啥毀”,頓時會覺得很害怕(((要把你賣了你也不知道)))
肯亞小檔案:
國名:肯亞共和國Republic of Kenya。
位置:肯亞跨越赤道,東臨索馬利亞與印度洋;南與西部鄰烏干達和坦尚尼亞;北方和索馬利亞、衣索比亞與蘇丹的沙漠相接攘。
地形:共有五大地理區。
一.位於西南邊境平坦高原上 的維多利亞湖盆區。
二.中部大裂谷及其高原區域。
三.位於高原區北部和東北部一代的區域。
四.包含大裂谷南部與馬加迪湖一帶的乾旱和半乾旱區。
五.以印度洋沿岸延伸四百公里左右的海岸平原區。
面積:582.600平方公里(含10.400平方公里的內陸河流、13,600平方公里為內陸湖)。
人口:人口約2700萬,絕大多數為非洲人,只有少數的亞洲人(約八萬人)、阿拉伯人和歐洲人各約四萬人。
首都:奈洛比 Nairobi。
種族:肯亞境內有超過七十種的非洲部落族群。
語言:主要語言為Swahili語、英語;各地仍有部落語言如:Kikuyu、Luhia、Luo、Kikamba...等。
宗教:基督教、回教、印度教。
電壓:240v、50Hz。
氣候:各種氣候混合,東南-熱帶性氣候年均溫26℃;東北-半沙漠地帶;南部-熱帶草原氣候;西部-半雨林地帶;中央高原-熱帶草原,氣候溫和。大雨季在3-6月;小雨季在10-11月;11-12月一片乾旱。
時差:慢台灣5小時。
貨幣:KSH(KenyaShilling)。
匯率:1美金約103肯亞先令,1新台幣=3.4肯亞先令。(浮動匯率)
簽證:觀光簽證停留3個月。
節日:六月一日馬達拉卡節、十二月二十六日拳擊日。
kikuyu 在 港.故事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那動人時光? 超過半世紀前、遠在非洲的一場起義/暴動,或者讓我們從另一角度反思殖民管治的本質…
//The British had sought to quell the Mau Mau uprising by instituting a policy of mass detention. This system – “Britain’s gulag”, as Elkins called it – had affected far more people than previously understood. She calculated that the camps had held not 80,000 detainees, as official figures stated, but between 160,000 and 320,000. She also came to understand that colonial authorities had herded Kikuyu women and children into some 800 enclosed villages dispersed across the countryside. These heavily patrolled villages – cordoned off by barbed wire, spiked trenches and watchtowers – amounted to another form of detention. In camps, villages and other outposts, the Kikuyu suffered forced labour, disease, starvation, torture, rape and murder.
“I’ve come to believe that during the Mau Mau war British forces wielded their authority with a savagery that betrayed a perverse colonial logic,” Elkins wrote in Britain’s Gulag. “Only by detaining nearly the entire Kikuyu population of 1.5 million people and physically and psychologically atomising its men, women, and children could colonial authority be restored and the civilising mission reinstated.” After nearly a decade of oral and archival research, she had uncovered “a murderous campaign to eliminate Kikuyu people, a campaign that left tens of thousands, perhaps hundreds of thousands, dead”.
...These controversies primed readers for stories about the underside of empire.//
#MauMauUprising #Kenya #ColonialGovernance #殖民管治 #港英管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