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ketfocus.hk 】【大市見底?】為保國安 中央下令國企須把數據遷離阿里騰訊雲 國資雲陰霾下阿里股價不跌反升
.
中國數據安全法9月1日起便正式實施,在此敏感時刻,有報道指國家資產監督機關已下令,國有企業必須加速把數據「遷離」阿里巴巴(9988)及騰訊(0700)等科網龍頭企業的雲端...
【@marketfocus.hk 】【大市見底?】為保國安 中央下令國企須把數據遷離阿里騰訊雲 國資雲陰霾下阿里股價不跌反升
.
中國數據安全法9月1日起便正式實施,在此敏感時刻,有報道指國家資產監督機關已下令,國有企業必須加速把數據「遷離」阿里巴巴(9988)及騰訊(0700)等科網龍頭企業的雲端服務(阿里雲、騰訊雲及華為雲等),然後轉移至政府旗下的雲端系統即「國資雲」,令人關注這是否意味內地私營企業的「雲計算服務」又將要面對「清算」。受不利消息影響,騰訊今早股價曾下跌1.8%,低見457.6元;但內地雲服務佔有率排第一位、近月股價曾跌跌不休的阿里巴巴股價今晨卻不跌反升,最多曾升2.7%,至中午收市仍升1.3%,報157.9元,「出人意表」。
.
不少散戶對此異象甚感疑惑,有人懷疑是大戶設的陷阱,也有人問這是否意味中概科網股終於見底?股評人則認為投資者宜暫持觀望態度,建議散戶加倍特別留意九月起中國數據安全法實施後對市場的真正影響,然後才作出重大的投資部署。
.
據內媒轉載的疑似內地官方文件,天津國資委上周五(27日)發布通知,下令各市管企業及所屬企業(國企)「原則上不(得)再新建、升級或擴展數據中心」、不得再購買新伺服器或採購其他儲存硬體。天津市政府所屬企業,被禁止與第三方公用雲平台簽署新租用合約或延長合約,遭點名不能再儲存國企數據的,包括「華為雲、阿里雲、騰訊雲、沃雲、天翼雲、移動雲等」。故外界料這些雲端服務的營運者即華為、阿里巴巴、騰訊、中國聯通、中國移動及中國電信,業務或有機會顯著受到影響。
.
根據網上文件,現已儲存在上述雲端服務平台的國企數據,亦必須在現有租約到期後兩個月內,遷移至國資雲(國資委控制的雲服務公司),轉移最後期限為明年即2022年9月底。該通告指出,國有企業的數據是國家資產,因此必須受到監督,又強調「國資雲公司提供多元化上雲方案,滿足企業個性化需求,保障不同類型信息系統可順利上雲」。
.
國資委監督內地近100間最大工業公司,包括中石油集團、寶武鋼鐵集團以及中移動等,控制的資產規模達70萬億人民幣。不過上述通告沒有述明,具體地可供國企「遷入」數據的國資雲包括甚麼公司,以及收費為何,但內地上周五已率先炒作國資雲概念股。當天銅牛信息漲幅達20%,拓爾思漲幅為17.66%、易華錄漲幅11.22%、美亞柏科漲幅為7.68%、美利雲漲幅9.96%、浪潮信息漲幅4.24%。
.據悉,上述公司之中,銅牛信息實際控制人為北京市人民政府國資委,2020年總營收為3.1億元人民幣,其中IDC互聯網數據業務及增值服務收入占比46.73%。美亞柏科、浪潮信息、易華錄以及美利雲等則為不同的國資雲提供技術。
.
單以中國的雲服務而言,去年第四季阿里巴巴以40.6%的市佔率領導市場;其次是騰訊與華為,兩公司各佔約11%;排第四的是中國電信。以此推論,受國資雲新政策影響最大的應該是阿里巴巴,其次才是騰訊以及華為。
.
但今晨在阿里巴巴股價不跌反升,疑似大戶買貨的做法令散戶疑惑。亦有投資者留意到有報道指阿里巴巴近日正投資於「元戎啟行」公司,它是L4級自動駕駛解決方案提供商,未知這消息會否與阿里股價微升有關。據報道,在 8月26日,深圳元戎啟行科技有限公司新增股東阿里巴巴 (中國)網絡技術有限公司,同時公司註冊資本由189.35萬元人民幣增加至240.52萬元人民幣,增幅為27%。
.
Text by BusinessFocus Editorial
.
免責聲明:本網頁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言論招致損失,概與本公司無涉。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可跌。
.
#BF投資焦點
.
@businessfocus.io 瞭解更多商業財經資訊
.⠀
#money #investment #business #finance #life #startup #startups
#management #company #expert
idc概念股 在 非凡商業周刊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穿戴式裝置正夯
哪些概念股吸金?
全球運動健康興起,穿戴式裝置的龐大商機逐漸發酵,根據市調機構IDC統計,去年全年穿戴式裝置出貨量年增27.5%,台廠中有誰搭上這波浪潮?哪些族群投資人值得留意呢?(非凡商業周刊1138期)
非凡商業周刋☎02-27660800
線上訂閱https://p.ecpay.com.tw/GeNme
#去年Q4全球穿戴式裝置出貨量創下單季新高
#電子零組件可望受惠大
#Tacx為全球最大室內自行車訓練品牌
idc概念股 在 彭博商業周刊 / 中文版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即時頭條】一部手機三鏡頭不是夢 光學概念股領跑手機產業鏈
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增長乏力,蘋果今年的新品難覓爆點?這些都阻擋不住投資者對光學零件供應商的熱情。
彭博匯總機構預測顯示,光學概念股未來預期盈利增速明顯快於智能手機全產業鏈。
大中華地區三家主要手機光學零件生產商大立光、舜宇光學科技和歐菲科技。彭博預測每股收益長期增幅平均在38%。包含3支光學股在內,有不低於20名分析師跟蹤的17支大中華地區手機供應鏈上市公司,彭博預測每股收益長期增幅整體平均為22%。
該指標預估公司下一景氣循環(通常為3至5年)的每股收益年複合增長率3支光學股最近3年年化回報平均在47%,達17支供應鏈股平均回報16%的3倍。
雖然三季度將迎來蘋果、三星、華為等品牌發佈新機型,經歷了去年出貨量下滑後,市場對下半年智能手機出貨量整體預期依然平平,供應鏈廠商也因此難言樂觀。不過,憑藉未來新機型配置向三鏡頭過渡的預期,令摩根資產管理等機構預計光學股一枝獨秀。
「唯一看好的是光學股,因為料將受惠於三鏡頭的升級趨勢,」摩根資產管理駐香港的大中華區主管王浩表示,下半年對手機供應鏈的股票看法保守。王浩所在團隊管理1230億美元資產。
三支光學股中,舜宇光學淨利潤5年幾何增長率最高,為53%。儘管舜宇2018年彭博預測市盈率(本益比)最高,在32倍,其市盈率相對盈利增長比率(PEG)仍小於1,在0.86。PEG指標小於1,通常意味著估值有吸引力。
新華匯富金融分析師李旭暘表示,「舜宇不斷在增加攝像頭模組在各個領域如汽車的應用,在不同的領域發展光學應用,收入增長空間比較大。」
三鏡頭時代
大和證券分析師Kylie Huang表示,「光學股的增長性會好於整個手機供應鏈,因為三鏡頭的應用剛開始。」時任元大投顧分析師的蒲得宇7月受訪時稱,三鏡頭今年滲透率低,明年預料會很好,估計所有業者都會推出三鏡頭,「一個手機從雙鏡頭增長到三鏡頭,代表鏡頭需求增長50%。」
當前三鏡頭僅見於少數高端手機產品。華為官網介紹顯示,華為P20 Pro後置4000萬、2000萬、800萬像素萊卡三鏡頭。彭博行業數據顯示,2017年出貨量前三的手機製造商分別為三星、蘋果和華為。
天風國際證券研究與策略部副總監郭明錤在報告中表示,消費電子行業2018年的重要長期趨勢之一是多攝影鏡頭,多攝影鏡頭「未來兩到三年內是高端機型必備」。他認為,明年三星會有4到6款的機種會採用三攝(鏡頭);而「蘋果明年下半年到底會不會上三攝,基本上對這個趨勢已經沒有任何影響。」
3D感測
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的增長過去幾年一直在放慢,去年更是按年下降0.3%。根據摩根大通分析師Gokul Hariharan的預測,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今年料按年增長1%,至16億支。彭博匯總IDC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顯示,第一季度出貨量按年下降3.4%,連續第二季按年減少。
郭明錤表示,之前的單攝升級為雙攝,造就了光學產業的榮景超過兩年的時間,只要看清了這個趨勢去買股票,基本上都是賺的;多攝像頭、包括三攝,甚至五攝時代的到來都會複製這樣的投資機會。
不僅鏡頭數量增加,鏡頭品質和技術含量升級,也有望為手機光學部件製造商帶來更多收入。越來越多安卓廠商在手機內加入3D或增強實境(AR)功能、亞洲市場年輕用戶對手機拍照質量的高要求迫使Oppo、Vivo、華為等品牌在攝像頭升級方面展開激烈競爭。
大和的Kylie Huang表示,鏡頭中也有很多的升級,比如大光圈、廣角等,畢竟消費者在乎手機照相功能。國票華頓投信基金經理蘇昱霖也表示「手機新功能都跟光學有關。」(彭博社新聞)
#蘋果 #大立光 #舜宇光學 #歐菲科技 #三星 #華為 #光學股 #摩根大通 #安卓 #AR #3D感測 #Oppo #Vivo
idc概念股 在 WealtHub睿富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90後加利:舜宇光學竟是第一大「蘋概股」?】
蘋果公司最新的旗艦機iPhone 8與iPhone X反應大相逕庭,前者銷售冷清,後者一掃而空。科技日新月異,智能手機產品周期大為縮減。我90後加利投資成長筆記認為,蘋果今次「自己產品殺死自己產品」的做法反映了兩個事實(1)隨著中國手機品牌掘起, 蘋果面臨的競爭越來越大(2)3D感應技術雖仍未十分成熟,但為了早佔先機,蘋果甘願冒險。
根據蘋果網站,iPhone X最大的賣點在於Face ID取代用Touch ID。要做到用面部辨識的效果,蘋果在前置的狹小空間設計了一個名為「TrueDeep」的鏡頭系統,包括八項組件:紅外線鏡頭、泛光照射器、距離感應器、環境光線感應器、揚聲器、咪高風、前置鏡頭和測繪點投射器。此新一代技術可謂是革命性,相關零組件的裝嵌工序複雜,所以生產受到影響。
另一韓國品牌Samsung的旗艦機Galaxy S8也有採用辨識臉部解鎖。不過卻被蘋果「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表明相片瞄準手機亦不能得逞。而需求方面,蘋果公司已表示需求量打破紀錄,一機難求。
參考過去,iPhone採用Touch ID 後,各大手機品牌均跟隨使用指紋辨識技術(Fingerprint recognition)。我相信今次亦不會例外,市佔率競賽下,智能手機功能總不能落後太多。整個市場趨勢步向汰弱留強,技術研發量高的公司自然會有競爭優勢。
而在眾多手機概念股當中,我最為看好舜宇光學科技(2382.HK)可以長遠受惠。舜宇目前擁有眾多知名客戶,包括華為、小米、歐珀、索尼、松下等等。根據IDC統計2017 年中期數據,華為、小米、歐珀穩佔頭三至五名,合共擁有25.6%市佔率,比蘋果的12%高出兩倍多。只要手機商對高規格的産品需求增加,舜宇光學作為全球第二大手機鏡頭出貨量公司自然能夠受惠。
想知90後加利更詳情細的分析,請即瀏覽WealtHub網站的完整版本:https://goo.gl/UZdzC3
======================================
想知道更多投資智慧,立刻like「WealtHub睿富」專頁,打開致富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