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ORUS Gen4 AIC SSD 以 PCIe 擴充卡的型式呈現,其傳輸介面是除顯卡外極為少見的 PCIe 4.0 x16。本體就如同一張單槽顯卡,長 265.25mm、寬 120.04mm,內部配有 4 組 PCIe 4.0 x4 插槽。
內建 4 支 AORUS NVMe Gen4 S...
AORUS Gen4 AIC SSD 以 PCIe 擴充卡的型式呈現,其傳輸介面是除顯卡外極為少見的 PCIe 4.0 x16。本體就如同一張單槽顯卡,長 265.25mm、寬 120.04mm,內部配有 4 組 PCIe 4.0 x4 插槽。
內建 4 支 AORUS NVMe Gen4 SSD 2TB,其主控晶片為 Phison PS5016-E16,支援 PCIe 4.0 x4 介面,具備 8 通道 NAND Flash 存取能力,搭配 Toshiba BiCS4 3D TLC NAND Flash 與 2GB DDR4 快取記憶體,單獨的讀寫速率可達每秒 5000 / 4400 MB,最後再透過 RAID 0 模式串接成 8TB。
核心 SSD 本體兩面都貼妥導熱膠傳遞熱量,再使用相當厚實的純銅模組當作主力散熱元件,搭配 5 公分雙滾珠軸承鼓風扇把熱量朝向檔板處吹出。正面導風罩其實是塑膠材質,再佐以精緻的髮絲紋鋁質面板增添外觀質感。背部使用髮絲紋鋁板強化結構,雖未與 PCB 直接接觸,但也不會阻擋 PCB 的熱量散出。
#測試環境
CPU:AMD Ryzen 5 3600X
主機板:GIGABYTE AORUS X570 MASTER
散熱器:Thermalright Silver Arrow T8 搭配同廠 TF8 散熱膏
記憶體:Kingston HyperX Predator DDR4-3600 16GBx2
儲存:Kingston KC2500 NVMe PCIe SSD 2TB
電源:Antec High Current Pro HCP-1200W
我們將 AORUS Gen4 AIC SSD 安裝於主機板上的 PCIe 4.0 x16 插槽以確保最大效能。
CrystalDiskMark 8.0.1 在預設隨機資料模式下,即可於佇列 8、執行緒 1 狀態下測出約每秒 14000 MB 的循序讀寫速率,此時佇列 32、執行緒 16 的 4K 隨機讀寫可分別達到 42.1 萬/64.4 萬 IOPS。
若將資料模式改為 0x00(連續填 0),佇列 8、執行緒 1 狀態下則可測得每秒 15114 MB 的循序讀取,但循序寫入會小幅降至每秒 13601 M,此時佇列 32、執行緒 16 的 4K 隨機讀寫可分別達到 68.9 萬/64.1 萬 IOPS。
再看到 ATTO Disk Benchmark,在佇列深度設定為 32 的狀態下,區塊尺寸 2MB 以上幾乎都可測得每秒 15GB 的讀寫速率,甚至在容量 8MB 以上區塊測得每秒 16GB 的寫入速率。IOPS 則是在容量 32KB 以下的區塊幾乎都可測得 9 萬以上,最高甚至逼近 10 萬大關。
#總結
透過隨附的 AORUS Storage Manager,AORUS Gen4 AIC SSD 只需要一個按鍵就能將卡上的 4 支 2TB SSD 串聯成一個 8TB 的超大儲存空間,真的非常方便。
它還能監控溫度與調整風扇轉速模式,在 25°C 環境下歷經我們密集的讀寫測試後,SSD / PCB 最高溫來到 57~58°C,但平衡模式下的風扇轉速大約來到 1800 r.p.m. 也不會感受到明顯噪音,容易被其他系統風扇蓋過去,相當安靜。
需要留意的是,AORUS Gen4 AIC SSD 必須使用完整的 PCIe 4.0 x16 介面才可發揮最大效能,搭配 AMD Ryzen Threadripper 3000 系列 CPU 以上的 HEDT 平台,頻寬會更充足。
綜觀而言,現在各種 AAA 大作遊戲動輒近百 GB,平常 1TB、2TB 的 SSD 裝沒幾個就滿了,改放到傳統機械式硬碟後又得忍受較慢的讀取速度。AORUS Gen4 AIC SSD 不只讀寫速率高達每秒 15GB,8TB 的容量還能塞入超多遊戲,適合想要追求極致高效能且預算充裕的狂熱型玩家。
#4GAMERS
#ACGnews
#硬體情報
#AORUS
#Gen4
#AIC
#SSD
#技嘉
#GIGABYTE
cpu風扇轉速 在 小宅開箱,3c玩樂趣!!看開箱選3c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你真的會挑選電競筆電嗎?
顯示卡型號一樣,效能其實大不同:
GTX1660Ti:60-90W
60W_MAX-Q/80W/90W分成3種版本
RTX2060:65-115W
65W_MAX-Q/80W/85W/90W/95W/100W/105W/110W/115W分成9種版本
RTX2070:80-115W
80W_MAX-Q/90W_MAX-Q/90W_MAX-Q+15W/115W分成4種版本
RTX2070 SUPER:80-115W 效能提升大約10-12%
80W_MAX-Q/90W_MAX-Q/90W_MAX-Q+15W/115W分成4種版本
RTX2080 SUPER:80-200W
80W_MAX-Q/90W_MAX-Q/90W_MAX-Q+15W/150W/200W分成5種版本
筆電大多數的螢幕輸出都是接在內顯上面的:
螢幕輸出接內顯:
會佔用主記憶體頻寬/電池使用時間長
螢幕輸出接獨顯:
使用顯示卡VRAM遊戲體驗佳/電池使用時間短
螢幕輸出可切換:
可自行選擇內顯/獨顯輸出到螢幕
目前只有少數的筆電是接獨顯或是可以切換的
散熱設計與溫度牆:
顯示卡的溫度牆:NV的顯示卡預設是87度C
INTEL/AMD的原廠預設是100度C/NB廠許多會降到95度C
撞溫度牆會啟用過熱保護,耗用I/O資源影響使用體驗
串燒散熱設計機種好的方面應用
MAX-Q顯示卡新的PPAB技術
可以在CPU效能需求不高放寬運作功耗
串燒散熱設計不好的影響
CPU溫度牆高,串燒溫度拉高GPU溫度
撞牆影響遊戲體驗
EC功耗運作策略的影響:
許多品牌為了短時間叡頻的衝高和CPU效跑分測試的漂亮
會將CPU叡頻運作功耗拉的非常的高
這樣會讓散熱器急升溫
目前短時間的叡頻功耗許多電競機種都在100W以上
12V風扇的機種容易急拉風扇轉速,影響風扇壽命
5V風扇的機種會有快速升溫撞溫度牆耗用I/O處理過熱保護
不論是12V/5V的風扇機種,在遊戲啟動時期的負載
經常都會讓CPU的溫度超過GPU的溫度牆87度C了
串燒散熱設計的機種,顯示卡散熱器的溫度也會被拉高
會讓GPU BOOST和PPAB這些提升效能的技術
能夠發揮運作的機會降到非常的低
合理的功耗設定避免CPU升溫到90度C比較好
大部份的人購買更換筆電的時間都在3年以上
規格和效能都已經有非常巨大的提升
加上原機使用多年後灰塵和系統積存問的的影響
都會放大了跟新機使用體驗上面的差距
所以再怎麼樣都會是新的筆電會比較好用
你購買的電競筆電都是可以更好用的
且差距是可以非常的有感差距
上面的說明可以讓大家更了解這些差異的原因
cpu風扇轉速 在 愛搞電的港都狼仔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最早自改的水冷機
AMD Socket A(462) K7用水冷頭,EPOX(磐英)主機板北橋晶片黏上Intel Pentium處理器上的散熱片+風扇,GeForce 3自貼大型散熱片,並用風扇架固定8cm*1直吹散熱片(另一邊裝上6cm*1直吹主機板VRM),水冷排用冷凍空調散熱排裝箱後掛在機殼後方風扇,水箱使用白鐵製,裡面放沉水幫浦,300W電源供應器自改模組化接線板,把大4P線路全部模組化,並且用音響喇叭無氧銅線路改,模組化板上裝LED,前面板裝上當時DD5多通道溫度+風扇轉速+電壓監測面板,軟碟機下方裝上工控用時間累計表及溫度表(CPU DIE旁溫度),也更換機殼面板LED,側板部分切開裝玻璃,裡面裝上一支掃描器拆下的冷陰極燈管,並用膠膜自行設計LOGO貼紙
cpu風扇轉速 在 歐飛先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清潔完後燒機,CPU風扇轉約2千轉,真的有差,未清潔前是4千轉。(待機情況下CPU風扇約1200轉)
風扇轉速越快,風切聲越大,因此清潔後風扇的風切聲應該會明顯小聲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