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921公車即時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921公車即時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921公車即時產品中有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萬的網紅立法委員葉毓蘭,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看到這則即時新聞,感慨很多,就在我突然罹患急性耳聾,許多朋友不斷提醒我放慢腳步、不要這麼拚,而我也再思考是否要多愛自己一點,不要像個拼命三娘之際,居然傳來交通部【近期將提出「陸運特定人員尿液採驗實施要點」修正草案,將「抽檢」改為全面採檢,公車司機每人每年至少抽檢1次。另刪除現行「應於4小時前通知受檢...
921公車即時 在 立法委員葉毓蘭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看到這則即時新聞,感慨很多,就在我突然罹患急性耳聾,許多朋友不斷提醒我放慢腳步、不要這麼拚,而我也再思考是否要多愛自己一點,不要像個拼命三娘之際,居然傳來交通部【近期將提出「陸運特定人員尿液採驗實施要點」修正草案,將「抽檢」改為全面採檢,公車司機每人每年至少抽檢1次。另刪除現行「應於4小時前通知受檢人」的規定,受檢人到場後立即採驗,達到不定期檢驗的目的。
修正草案也將具體規範採驗毒物項目,將嗎啡類、安非他命類列為基本項目,並得增加檢驗項目,例如愷他命。】
這可是我在立法院第一個達陣,就像是我懷胎十月所生的孩子!
今年9月21日,剛好是921地震的21周年,傍晚時分我專程到位於內湖成功路與民權東路口的台北市防災科學教育館,與三位消防巨擘: 921時的消防署長陳弘毅、全國退休消防總會總會長唐雲明博士,與防災教育科學館莊啟忠館長進行直播,回顧當年921大地震時的災變,與21年來在防災法制與設備的進展。
晚上才回到大安會館,就看到新聞快報,就在防災館附近,一輛三重客運突然失控衝上人行道,連環追撞,造成1死1傷,公車上的影片錄到許姓駕駛開車時打瞌睡,懷疑他是疲勞駕駛釀禍。當晚,我接到一通電話,告訴我,這個駕駛有吸毒前科,朋友告訴我他有可能是毒駕。 在收到這個線報後,我緊急連絡法務部與警政署的連絡人,請他們轉達內湖分局偵查隊與士林地檢署檢察官,建議應對駕駛驗尿,果然駕駛坦承在不久前曾吸食過安非他命。
國內的法制在防制酒駕上有比較明確的做法,所有交通事故,對雙方都會進行酒測,所有公車總站對駕駛在出車前都會進行酒測。但是對毒駕缺乏定期或不定期抽測,因此駕駛使用毒品提神者越來越多。於是我在10月12日以內湖公車司機毒駕為例,向交通部長林佳龍提出質詢,建議對陸運特定人士實施毒物檢驗(請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G08_3cdF-k&feature=youtu.be),當時林佳龍允諾研究。
一周後,我又在交通委員會提案,凍結該部道路交通安全預算1900萬元,要求交通部對酒後駕車及使用毒品駕車肇事的防治必須積極研議,因為
【酒後駕車及使用毒品駕車均為高危險違規,極易發生交通事故,造成無辜死傷,應嚴格採取有效防制措施,交通部雖有逐次修法提高罰責,但仍無法達到嚇阻作用,宜參考先進國家做法,累犯加重處罰或採必要的保安處分、查扣、沒入車輛、追究提供車輛者責任、對涉嫌毒駕者強制採驗尿、嚴禁駕駛職業車輛等有效之做法以達到防制效果】凍結的1,900萬元,俟交通部研擬改善計畫,提報立法院交通委員會,經同意後始得動支。
果然前輩指導的是。身為渺小的在野黨立委,平常不管多努力寫文章、跑委員會質詢,多半是狗吠火車,說者諄諄,聽者藐藐;只有在善用凍結運算的手段,逼政府相關部門正視我所關心的議題,果然,政府原來是會辦事的!
#謝謝交通部的回應
#感謝我的好友吳董當時提供的線報
#謝謝本辦助理忍受我的急性子
#921毒駕車禍 #1012質詢交通部長 #1021提出凍結預算萬
#1106交通部表示將修正「陸運特定人員尿液採驗實施要點」對公車司機的「抽樣檢驗」,改為「全面檢驗」,不合格者不得擔任駕駛或行車人員。
新聞連結: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01106002101-260405?chdtv
921公車即時 在 江啟臣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53日涉險搶修,中橫10日終於重新恢復通行!
#通車訊息麻煩鄉親分享轉傳
中橫便道(青山下線)因今年5月18日及6月11日的豪雨,造成多處坍塌緊急封閉,經過公路總局53天的封閉與搶修,明(10)日上午7點終於開放一日三班通行,豐原客運谷關到梨山的865公車,也預計於下週一(15)恢復!
工務段的同仁表示,此次連續豪雨是近年僅見,3小時內急雨比敏督利颱風造成的72水災更大,山上大量土石冲毀便道嚴重,所幸3年來新建明隧道幾乎都挺住,啟臣更堅定認為過去爭取3年10億的中橫復建工程是正確決定。
今年是921地震滿20周年,啟臣在今年一月也已在梨山向鄉親報告青山上線啟動復建工程評估的好消息,希望中橫公路能盡快修復,恢復青山上線通行,讓中橫再造,恢復省道,從此擺脫地質不穩時常中斷的不便,還給鄉親一條便利、安全、促進繁榮的穩定道路!
#中橫便道恢復通行
#青山上線評估啟動
#工程人員謝謝您
資訊傳送門:
中横封53天搶修明通車工程人員涉險找路
https://opview2.page.link/BL6i4
中橫便道預計10日開放通行梨山居民要求中橫復建
https://opview.page.link/XA1uY
「中橫青山上線復建啟動」…立委上山報佳音
https://udn.com/news/story/11322/3597890
————————
想看到更多、更即時的啟臣相關資訊,
別忘了訂閱追蹤啟臣‼️
👉LINE@:https://chichen.org/lineme
👉Instagram:https://chichen.org/IG
👉YouTube:https://chichen.org/youtube
921公車即時 在 指傳媒 Fingermedia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特派記者林献元/台中報導】「利益眾生 幸福城市」這是臺中市政府社會局長李允傑掛在辦公室的施政目標。面臨少子化、高齡化的困境,以及在政府財政資源有限的情形下,李允傑接受記者專訪,暢談如何盤整現有資源,用在刀口上,做到「老少都顧好、年輕人無煩惱」的完善社會福利措施。
首先,針對「年輕人無煩惱」部份,李允傑表示,首重要讓父母得以安心生育與就業。為提供中市家長更多元、近便、與平價的托育服務,市長上任後即提出「公托倍增計畫」。今年2月更由副市長楊瓊瓔帶領社會局同仁到已設置60多處公托的新北市政府參訪,學習他們的辦理經驗,並到公托現場去觀摩收托的情形。
未來將實施「公托倍增計畫」,加速設置公設民營托嬰中心及公共托育家園,以增加公共托育供給量,其策略有二:
1、托育資源不足處積極佈點:本局為提供本市家長更多元、近便、與平價的托育服務,積極尋覓適當地點規劃辦理公設民營托嬰中心,以滿足家長公共托育的需求,目前針對本市托育服務資源較不足、需求較迫切的地區優先設置,已規劃於大里、甲興、南屯、大雅、烏日等地區設置公托,提供市民平價、優質、大量、可近的機構式公共托育服務,滿足家長托育、親子活動、親職教育等需求,以實現「公托倍增」之政策目標。
2、利用閒餘空間成立公托及托育家園:為落實「公托倍增計畫」,除已規劃於適當地點增設公設民營托嬰中心,並將運用社會住宅、社會福利館,並透過跨局(處)合作,期能使用學校教室、社區活動中心、捷運共構回饋空間等閒餘公產場地,活化現有建物,並以強化社區式及近便性的托育資源服務,以社區為基礎,積極設置公設民營托嬰中心與社區公共托育家園,展望未來達成「公托加倍」的目標。
李允傑指出,台中市過去公托公幼不足,市長盧秀燕上任至今,已有北屯、南屯、東區、烏日等4處公幼開工,以及東區1間公托開幕,總計5座托育機構成型。
目前台中市親子館共有7處,108年預計增設石岡親子館,未來還有大雅、烏日、北屯、東區等4處親子館,合計12處。108年預計在大里、甲興等增設公設民營托嬰中心,每處約可收托50人;另在北區、東區、梧棲等設置小規模的社區公共家園,每間可收托12名嬰幼兒。
109年預計新增南屯公設民營托嬰中心及東勢社區公共家園,110年預計新增大雅及烏日等2家公設民營托嬰中心,同時規劃於北屯2處、大里光正、豐原安康、太平育賢、西屯2處等社會住宅分別設置公設民營托嬰中心,於社會住宅111年完工後配合開辦。
李允傑表示,「公托倍增計畫」不僅有「二倍」增加,而是「六倍」增加,將從今年的5間,在四年後成長到23間,更有可能達到30間。台中市目前有太平、沙鹿、豐原、清水、坪林等5家公設民營托嬰中心,數量偏低,李允傑調查發現,有的是因工程延宕,所以他特別設立重大工程列管會報,將工程案都納入全面品質管理,嚴格控管各階段進度,以「如期如質」完工為首要目標,誓言要求達成健全托育環境,希望讓台中的孩子快樂成長,家長也安心。
面對政府的社會福利資源有限,李允傑運用充沛的民間資源,鼓勵民間積極參與,加入公私協力合作行列,挹注公部門推動社會福利政策,他說,市府長期獲得轄區社福慈善基金會、民間社團、公司行號及善心人士的資源,協助推動各項社會服務措施,例如每年「溫馨快遞-愛心關懷您」計畫,於農曆春節前結合各界資源並由市長、社會局局長與民間慈善單位,親至本市弱勢家戶送上春節慰問金及物品,給予這些弱勢家戶即時救助過好年。
然而民間雖有意願與市府一同合作,共同參與社會福利服務政策,卻苦無一個媒合平台,讓這些資源不知從何開始也不知道有那些需求計畫而錯失合作機會。
因此,從上任後,請同仁研議並於今年度設置單一窗口、建立公益慈善平台,整合社會局各項合作計畫,包含溫馨快遞-愛心關懷您計畫、人生扶手-經濟弱勢個案安置服務補助計畫、身心障礙者住屋修繕計劃計畫及新興創新型為獎助弱勢青少女參與國外工藝體驗計畫案等10案,造福本市弱勢家戶、身心障礙者、長者及青少年等弱勢族群。
未來將透過拜訪,清楚說明合作需求及計畫內容,未來更主動聯繫民間合作夥伴,讓他們放心知道資源投入沒有白費,絕對是被妥善使用。也希望經由此平台匯集公私部門資源,挹注新興社福業務方案,開創多元整合服務模式,讓資源可以更妥善使用,藉由公私協力互信合作機制,讓中市社會福利需求對象都能感受來自社會的溫暖。
李允傑表示,社會局不只是社福平台,也打出感動行銷,一名曾受市府照顧的低收入戶,也是921震災戶,努力打拚事業有成,常做公益回饋社會,社會局力邀他擔任脫貧代言人,鼓勵弱勢朋友勇敢站起來,激發社會正向、善的循環,增進公私協力夥伴關係,幫助弱勢及早脫貧,減輕對政府援助資源的依賴。
在老人照顧部份,李允傑指出,以打造「高齡友善城市」,首先是恢復老人健保補助,維護長者就醫權益,也是幫助年輕人減輕負擔。補助對象為設籍台中市滿一年,且年滿65歲以上老人(或55歲以上原住民),經國稅局核定106年綜合所得稅稅率5%以下,也就是綜合所得淨額54萬元以下,全市超過22萬名長輩受惠。
李允傑表示,這筆費用約需要7.28億元,在前市府沒有編列下,社會局要另外籌措財源,同時還要說服議會半數以上議員同意通過後才能施行。在全體同仁的努力下,追加預算24日經議會三讀通過,7月1日起將恢復老人健保補助,長輩無須申請,市府直接與財稅中心比對符合補助資格者名單,交由衛生福利部中央健保署直接減免。
在敬老愛心卡方面,李允傑指出,台中市政府針對65歲以上長者(55歲以上原住民)及領有身心障礙手冊人士發放敬老愛心卡,符合資格者的申請領證率高達74.9%,持卡者每月享有約新台幣1000元等值之點數,李允傑強調,這個比較台北市的480點高出許多,為六都最佳。
李允傑表示,為鼓勵老人及身心障礙者多利用大眾運輸工具,增加社會參與,從2005年起訂定並實施老人及身心障礙者乘車及各項補助計畫,2018年底擴大使用範圍,施行後評估欠缺配套措施及查核機制,為符合公平正義、兼顧財政,2月15日起實施微調政策。
搭乘計程車補助部分,交通局表示,去年新措施實施後,陸續傳出有盜刷、冒用等違法情形,讓原本補助長輩搭計程車的美意大打折扣,為防止弊端,交通局調整每趟次搭乘計程車補助50元,並透過GPS定位紀錄稽核交易資料。雖然有議員建議調整每趟次搭乘計程車補助起跳價85元,他本人相當認同,但因政策才施行不久,希望到年底後再來做進一步評估。
補助門診費用部分,衛生局說明,門診費用包括掛號費及基本部分負擔,考量各診所掛號費行政費用收取金額並未統一,補助金額不一致而有公平性疑慮,且部分診所原本即有65歲以上長輩減免掛號費的優惠措施,因此統整考量,市府支持衛生福利部醫療分級制度,由診所繼續執行每次補助基本部分負擔50元,使敬老愛心卡門診扣點單純化。
至於持敬老愛心卡搭乘公車、國道客運、憑卡至朝馬、北區、南屯等國民運動中心使用各類球場、游泳池及健身房,都能全額扣點抵用場地使用費用。運動局表示,未來各地運動中心陸續落成後及台中市運動公園內的各項收費設施,也能使用。希望鼓勵長輩快樂運動、促進健康,活躍銀髮生活。
另外,針對健康、亞健康及失能長者,規劃多元連續服務,特別重視前端預防照顧,推行社區照顧關懷據點、長青學苑、銀髮生活達人館及老人文康休閒巡迴服務等,提供長者社會參與的管道。
社區照顧關懷據點截至今年已經成立350處據點,提供長者關懷訪視、電話問安、諮詢及轉介等服務,未來持續推動社區化、在地化老人福利服務,積極拓展社區照顧關懷據點,希望達到每個里都能有一處。
108年將推展「老少共好 幸福台中」計畫,規劃系列活動,讓阿公阿嬤與年輕世代有互動及合作機會,學習年長者的生活智慧,並引導年輕世代正確看待老年化議題,促進世代共融與共好。
李允傑說,心理因素是維持長者健康重要關鍵之一,未來將持續辦理健康促進活動,展現銀髮族優勢潛力與老年生活的多元樣貌,促進活躍老化,讓社會大眾對「老」有所想像與期待,並協助長者成功老化、有尊嚴地享受晚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