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90年代街機遊戲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90年代街機遊戲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90年代街機遊戲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90年代街機遊戲產品中有8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月巴氏 / Work Super Guy,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浪漫月巴睇2000(165) 【只睇梁朝偉】 最近那個梁朝偉用廣東話接受的海外訪問,我看的次數不多,四次而已。 1.一定比起翻看《重慶森林》的次數少。 2.看了過百次,由頭到尾,絕不是只選看某一段(例如663用手把飛機模型降落在周嘉玲背部跑道上那一段);而其中七十多次,是在一年內看的。我不敢說自...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9萬的網紅TIK LEE,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90年代街機遊戲街霸2、拳皇95-97』信用卡卡數特約第一集【平常談】 加入成為我的會員: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8VYs6NVw_1i71Iv2yux-Cg/join PAYPAL助養TIK LEE: https://www.paypal.co...

90年代街機遊戲 在 月巴氏~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9-03 13:35:19

浪漫月巴睇2000(165) 【只睇梁朝偉】 最近那個梁朝偉用廣東話接受的海外訪問,我看的次數不多,四次而已。 1.一定比起翻看《重慶森林》的次數少。 2.看了過百次,由頭到尾,絕不是只選看某一段(例如663用手把飛機模型降落在周嘉玲背部跑道上那一段);而其中七十多次,是在一年內看的。我不敢說自...

90年代街機遊戲 在 如履的電影筆記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8-02 08:27:27

《#恐懼大街3:#1666》女巫傳說的起源 (8.2/10) #主頁部落格有圖文好讀版 @looryfilmnotes 位於美國東部的「陰暗小鎮」又發生了駭人聽聞的殺人案件,幾名無辜的死者慘殺面具殺人魔屠殺。數百年來這個地方都被黑暗陰影給壟罩,因為凶殺案頻傳而被媒體稱為「美國殺人魔的大本營」,究...

90年代街機遊戲 在 4Gamers編輯部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7-06 06:16:54

《音速小子狂熱》(Sonic Mania)與《Horizon Chase Turbo》兩款遊戲目前正同步在 Epic Games Store 展開為期一週的限時免費,只要領取即可永久保存,同時,Epic Games 還加碼公開下週的限免遊戲,《The Spectrum Retreat》。⁣ ⁣ 《音...

  • 90年代街機遊戲 在 月巴氏 / Work Super Gu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03 10:02:01
    有 1,419 人按讚

    浪漫月巴睇2000(165)
    【只睇梁朝偉】

    最近那個梁朝偉用廣東話接受的海外訪問,我看的次數不多,四次而已。

    1.一定比起翻看《重慶森林》的次數少。
    2.看了過百次,由頭到尾,絕不是只選看某一段(例如663用手把飛機模型降落在周嘉玲背部跑道上那一段);而其中七十多次,是在一年內看的。我不敢說自己好迷梁朝偉(我認為我更迷周嘉玲),但他某些戲,又真的近乎病態地翻看過好多次。
    3.或許你會說我只是迷戀王家衛世界裡的梁朝偉——663、黎耀輝、周慕雲、(沒有深入美軍軍營單挑鬼佬的)葉問等。
    4.其實我一樣鍾意非王家衛詮釋下的梁朝偉——《地下情》的張樹海、《喋血街頭》的阿B、《辣手神探》的江浪、《亞飛與亞基》的亞飛、《正牌韋小寶之奉旨溝女》的韋小寶、《超時空要愛》的劉一路,甚至是《行運超人》的賴料布,他們都不是沉鬱地有型(又或有型地沉鬱),而可以是活得虛無、講兄弟情、追求正義,以及癲狂搞笑——尤其搞笑,一直主張,梁朝偉其實擁有屬於自己的喜劇節奏和搞笑方式,只是他負責搞笑的電影都沒有參加康城影展。
    5.演員,永遠是讓自己進入不同身份角色(同時也讓不同身份角色進入自己),今時今日很多演員,不只在虛構的電影演繹不同角色,也在現實世界化作同演員身份未必有關的角色,例如(明明已屆中年卻走去)做哥哥披荊斬棘,又或被提拔為創意總監,甚至做創意官。那班「哥哥」暫且不提,創意總監和創意官,職銜同樣高舉「創意」,證明擔任者的創意相當被睇重,重到被委以重任,重到要稱之為「總監」和「官」,重到成為創意的圖騰,要膜拜,要供奉。
    6.梁朝偉一直是演員,純粹的演員。
    7.在《新紮師兄》是初出茅廬的演員,在《大運河》是被錯置的演員,在《阿飛正傳》片尾是鋒芒畢露的演員,在《射鵰英雄傳之東成西就》是把孖膶腸變成香港電影一個永恆記憶的演員,在《洪興仔之江湖大風暴》是古惑仔大氣候下的演員,在《黑獄斷腸歌之砌生豬肉》是被糟質折磨的演員,在《色,戒》是為了演繹角色不惜一切的演員——如果你問我,我會話,易先生才是梁朝偉千禧後真正的經典演出。
    8.可惜負責的記者沒有問到1986年的《地下情》。盛世之下,關錦鵬竟然走去拍一群活得虛無的人,梁朝偉的張樹海,便是其中一人。今年電影節放映修復版,我詫異,梁朝偉竟然有去看,(低調地)看回自己接近四十年前的演出,看回那個已經不復存在、有點技巧卻又依然青澀的自己,不是甚麼自戀,而是一個演員在檢視自己的過去。
    9.80年代是盛世,90年代初也是盛世。偶然看回他做嘉賓的一集《軟硬製造》,毫不沉鬱,仲好鬼開心。當時他做歌手,出唱片,一身頹廢Grunge Look,但上到節目,又能放開懷抱同軟硬打拳,同現場一班應屆會考生觀眾玩遊戲,不像今時今日的偶像,要做機靈表情、咬唇、單眼Wink,以及同舞台地板進行大面積接觸的動作。佢呢,頂籠戴鼻環。今天不再戴鼻環,改為在雙手套上十環,瀟瀟灑灑,瀟瀟灑灑的給我瀟灑的Shang-Chi。
    10.講到尾,睇《尚氣》當然不是為了睇尚氣。
    (原文刊於am730)
    (寫文時,未睇《尚氣》)
    #浪漫月巴睇2000

  • 90年代街機遊戲 在 子迂的蠹酸齋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9-02 09:00:01
    有 152 人按讚

    前兩天談及台灣歷史欠缺劇作及行銷,導致多數歷史人物的知名度甚低。有位齋友表示他是因為遊戲《廖添丁傳奇》,才認識這名日治時期的人物。廖添丁三個字,讓我憶起了小學時期的台視八點檔《台灣廖添丁》。

    若我沒記錯,當時這部戲劇大紅。班上的導師和同學都在討論這齣戲,甚至下課時間還有同學在走廊模仿廖添丁。

    廖添丁本來在日治時期,是一名竊賊犯罪者。但在日治初期民眾不滿日本政府,以及後期中國民族主義的運動下,將其塑造成了一名抗日英雄,是個劫富濟貧的義賊。國民政府遷台後,陸陸續續曾多次改編為電影或戲劇,但齋主我畢竟相對年輕,只看過這部由台視拍攝,1999年的《台灣廖添丁》。

    事實上這部《台灣廖添丁》借鑒了當時大紅的另一部戲劇《蒙面俠蘇洛》。《蒙面俠蘇洛》連續劇當年剛進入台灣,後來因為連續劇大紅,進而被好萊塢拍成了電影。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xhud0q5FOE
    (不過似乎在50年代就有蘇洛的戲劇了,90年代的也是翻拍)

    《台灣廖添丁》的片頭,有個廖添丁雙手用刀,在螢幕上畫出「丁」字樣的畫面。這很明顯是借鑑蘇洛的招牌動作,用劍在建築或反派身上畫出「Z」字樣。同時連蒙上上半部的臉,挖出兩個眼睛的洞,也和蘇洛當時著名的造型相仿。不過雖說如此,在《台灣廖添丁》的後續劇情中,我實在也不記得他有劃過幾次「丁」,哈。這大概是台灣八點檔的通病。

    另一個讓標誌性的動作,就是劇中廖添丁在犯案或執行任務之後,總會留下「玉蘭花」作為記號。當時我初看時,就有印象這動作應該也是借鑒哪個知名作品,我也忘了該作品到底是留下玫瑰花還是甚麼,如今更是想不起來了。

    劇情中,還出現中山樵(孫文)到台灣來,籌款以行革命大業的橋段。當時孫文出現於劇中,隔天同學們紛紛討論起孫中山與廖添丁的種種情節。還有名同學舉手向社會老師發問,到底孫中山與廖添丁的種種歷史。幾周後,劇情中的孫中山已然離開台灣,老師見機不可失,便向同學們說明孫文根本沒來過台灣,一時台下同學黯然神傷。長大之後才知道孫文有「經過」幾次台灣,但與廖添丁實在沒半毛錢關係,或許是因為被同樣貼上了民族英雄標籤,最後就被藝術創作在了一起。

    《台灣廖添丁》的製作並不精緻,但對廖添丁人物的「藝術加工」十分到位,雖然這種形象並非原創,而是多年來種種作品所積累的樣貌。或許不符合史實,甚至不符合許多歷史常識,但這樣的戲劇作品對於建立起神話形象來說是有幫助的。

    有人會說廖添丁明明就是個竊賊,我們幹嘛要在乎一個犯罪者的種種作為?

    要我說,我會說戲劇形象的廖添丁就是個神話,但歷史上的廖添丁沒甚麼關聯。就像是我們不會在乎關羽或許還跟曹操搶過人妻,義薄雲天的形象深植人心。

    千百萬年後,留下的只有神話,沒有歷史。

    說到這裡,預祝10月27日發售的本土遊戲《廖添丁 - 稀代兇賊の最期》銷售順利,該遊戲的大稻埕街道景致相當有那味道,期待能帶來新一波的台灣本土遊戲創作浪潮。

  • 90年代街機遊戲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8-31 00:53:05
    有 1,671 人按讚

    《夜.文摘:英國鬼才建築師Thomas Heatherwick 新作品》

    * 《讓工作有趣的兩個方法》羅素

    使工作有趣的有兩個元素:第一是巧技的運用,第二是建設性。

    每個練有什麼特殊本領的人,總樂於施展出來,直到不足為奇或不能再進步的時候為止。這種行為的動機,在幼年時就開始:一個能頭朝地把身子倒竪的男孩子,在頭向天正式立著的辰光,心裏是不甘願的。

    有許多工作予人的樂趣,和以妙技為戲得來的樂趣相同。

    一個律師或政治家的工作,其包含的樂趣一定還要美妙得多,正如玩橋牌遊戲時的趣味一樣。雖然,這裡不但有妙技的運用,也有和高明的敵手鈎心鬥角之樂。即在沒有這種競爭元素的場合,單是應付一樁艱難的工作也是快意之事。

    一個能在飛機上獻本領的人感到其樂無窮,以致甘願為之而冒生命之險。

    我猜想一個能幹的外科醫生,雖然他的工作需要在痛苦的情勢之下執行,照樣能以手術準確為樂。同樣的樂趣可在一大批比較微末的工作上獲得,不過強烈性較差而已。我甚至聽到鉛管工匠也以工作為樂,雖然我不曾親身遇見一個這樣的人。一切需要巧技的工作可能是愉快的,只消它有變化,或能精益求精。

    假如沒有這些條件,那麼一個人的本領學到了最高點時就不再感到興趣。

    一個三英里的長跑家,一過了能打破自己紀錄的年齡,就不復感到長跑之樂。幸而在無數的工作內,新的情勢需要新的技巧,使一個人能一天天地進步,至少直到中年為止。有些巧妙的工作,例如政治,要在六十至七十歲間方能施展長才,因為在這一類的事業中,豐富廣博的人情世故是主要的關鍵。

    因此成功的政治家在七十歲時要比旁人在同年齡時更幸福。

    在這方面,只有大企業的領袖堪和他們相比。

    然而最卓越的工作還有另一元素,在幸福之源上,也許比妙技的運用更加重要,就是建設性。

    有些工作(雖然絕非大多數的工作)完成時,有些像紀念碑似的東西造起。

    建設與破壞之別,我們可用下列的標準去判辨。

    在建設這件事情的原始狀態是紊亂的,到結局時卻形成一個計劃;破壞正是相反,

    事情的原始狀態是含有計劃的,結局倒是紊亂的,換言之,破壞者的用意是產生一種毫無計劃的事態。這個標準可應用於最呆板最明顯的例子,即房屋的建造與拆毀。

    建造一所屋子是依照一預定的計劃執行的,至於拆毀時誰也不曾決定等屋子完全拆除後,怎樣安放材料。固然破壞常常是建設的準備;在此情形中,它不過是一個含有建設性的整體中的一部分。

    但往往一個人所從事的活動,以破壞為目標而毫未想到以後的建設。他大抵把這點真相瞞著自己,自信只做著掃除工作,以便可以重新建造,但若這真是一句托詞的話,我們不難把它揭穿,只要問問他以後如何建造就行。

    對這個問題,他的回答必是模糊的,無精打採的,沒有重點的,不比他提及此前的破壞工作時說法又確切又有勁。

    不少的革命黨徒,黷武主義者,以及別的暴力宣傳家,都是如此。

    他們往往不知不覺受著內心仇恨的鼓動;破壞他們所恨的東西是他們真正的目的,至於以後如何,他們是漠不關心的。

    可是我不能否認在破壞工作內和建設工作裡,一樣可有樂趣。那是一種更獷野的,在當時也許是更強烈的歡樂,但不能給人深刻的快慰,因為破壞的結果,很少有令人快慰的成分。

    你殺死你的敵人,他一嚥氣,你的事情便完了,因勝利而感到的快意也不會久存。

    反之,建設的工作完成時,看了令人高興,並且這工作的完滿也不會到達無以復加的田地。最令人快慰的計劃,能使人無限制地從一樁成功轉入另一樁成功,永不會遇到此路不通的結局;由此我們可發現,以幸福之源而論,建設比破壞重要多多。

    更準確地說,凡在建設中感到快慰的人的快慰,要大於在破壞中感到快慰的人的快慰,因為你一旦充滿了仇恨之後,就不能再像旁人一般在建設中毫不費力地獲得樂趣。

    所以人要治療憎恨的習慣。

    —-羅素

    * 理想的動物社會沒有盼到,而他們反倒落入了這樣一個時代:誰也不敢說出自己的想法,動輒狂吠不止的惡犬到處橫行,你不得不眼睜睜看著你的同志在招認了醜惡罪行後,被撕成碎片——她不知道怎麼會鬧成這樣的。—-喬治歐威爾

    * 羅斯福自一九三三年就任美國總統,提出一連串百日維新政策,使用的都是憲法裡賦予總統的緊急行政命令權。

    到了一九三六年,羅斯福在美國的聲望已經到達最高峰了。

    什麼叫最高峰?零負評嗎?不是的。

    他的主張等於是抓住社會主義裡某些重要精神,然後補足資本主義貪婪及製造災難後所形成的不平等;雖是資本主義,可是用了部分社會主義的精神。

    這個結果是什麼?結果是他兩邊都沒有討好。

    美國企業界、政治菁英普遍認為他太左。

    而哈佛大學──羅斯福的母校,現在在美國被認為是平等及自由精神的象徵──在當時三百週年的建校紀念會時,羅斯福走進去, 本來以為會迎來美國最高學府學生給予他的掌聲,但他面對的是噓聲!

    學生以噓聲對他表達抗議。因為有很多社會主義信仰者認為,羅斯福應該以更符合民情需求的方案,來取代資本主義的經濟結構,當時左派在美國校園裡已經開始萌芽。

    羅斯福怎麼自處呢?他憤怒?委屈?或是討好年輕學子?都不是, 他一跛、一跛的走上台、發表演說,一如往昔,充滿自信。

    他告訴學生們:

    這個國家現在正步上經濟復甦的路途,我們當然會繼續尋求改善美國工人的工作環境;我們當然也會繼續為降低電價而努力;我們仍會繼續為年輕男女、殘疾同胞、失業保險、老年福利及女性保護等問題而努力。

    但是我們才剛開始,有太多類似的問題要被解決,制度的改變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

    年輕學子沒有耐性,他沒有說服這些學生。

    但美國下層社會的人們心中,羅斯福是他們的英雄。那個時候羅斯福所到之處受歡迎的景象是:一位資深記者記錄小羅斯福來到紐澤西州澤西市(Jersey City)這個地方,車隊通過荷蘭隧道(Holland Tunnel)——連結紐約市跟紐澤西的一條隧道──洞口之後,如雷的掌聲已經響起,整個城市沸騰。

    在萬里無雲的晴空下,舉目所見是一片搖動旗幟的人海。

    當時在美國華府最重要的辯論,並不是我說的在哈佛大學,而是剛好與哈佛大學學生批評的方向相反,也就是「羅斯福把整個國家帶離資本主義太遠了。」

    所以當哈佛的學生罵他:你還是在保護資本主義啊,你還是在保護貪婪的富人!但共和黨與民主黨參議員對他都有意見,認為他:太左了。

    很快的,一九三七年進入羅斯福第三屆總統的競選活動。

    選舉有時候是媚俗的,因為民主政治的前提是由老百姓決定國家未來。

    當一個制度危機可能連專家都非常困惑時,人民怎麼可能有他們的理性分析、合理及最好的政治選擇?

    面對一九三六年年底大選時,共和黨提出競選主張,最重要的四個字叫作「平衡預算」,在美國這可是天經地義。

    他們認為,羅斯福拿太多國家的錢創造「新政」,留下太高的國家負債。

    共和黨當時批評:美國正處於危急之秋,美國人的福利太高了,高到那些人根本不想工作,美國年輕人沒有任何前途、看不到未來,政府又有這麼高的赤字。

    共和黨不是希望贏得總統寶座,他們知道沒有人可以打敗羅斯福, 他們要的是贏得參眾兩院。

    但他們不知道正由於那一次的競選勝利之後,共和黨大贏了國會,他們真的如願以償:但代價是:華爾街股市因政府過早走向平衡預算,再度大崩盤,美國走向「二次衰退」,失業率又大升,美國做為世界經濟當時惟一的中心,世界經濟又再度被拖垮。

    於是,大西洋這邊納粹主義達到巔峰:太平洋那端日本軍國主義羸得絕望社會的全面支持。美國平衡預算不到一年,日本發動七七事變:美國平衡預算剛好兩年又九個月,德國侵佔波蘭。

    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戰爭:二次世界大戰正式掀開序幕了。—-陳文茜《文茜説世紀典範人物》

    * 1940年二戰已經開打了半年,根據一項蓋洛普民意調查,8%的美國人支持同盟國,只有2%的人支持納粹;可是問他們要不要捲入這次歐洲戰爭,90%美國人說:不。

    今天我們所熟悉的美國主導的世界秩序,在二次世界大戰之前是不存在的。美國眼看著納粹在整個歐洲連戰皆捷,不動如山。

    美國不想捲入戰爭的民意,多麼的深入人心,幾乎在每一個美國人的血液細胞裡流動。

    然而,羅斯福對於國際事務的看法不一樣。其實從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他看到威爾遜總統支持國際聯盟卻被國內批評,他曾經説:自己也很想找各種理由來反對國際聯盟,可是想破頭也想不出理由。

    在那個年代,羅斯福很感慨的說:「我們就算中立,也不應該不聞不問吧?」

    可是他拿這樣的美國一點辦法都沒有,唯一能做的一件事情,就是敦促國會,廢止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禁止軍火出售的規定,也就是可以賣一些軍火到歐洲去。

    其中,出口44%軍火都賣到英國。

    從一九三九年到一九四○年春天,經過幾個月的觀戰,德國已經在很短的時間裡不只是打下了奧地利、波蘭,一路打到了北歐,征服丹麥;征服了東歐,打到北歐了。

    此時,英國人才從幻想和夢中驚醒,但美國人仍然置身度外。

    全英國開始恐慌了,因此邱吉爾出任了首相。德國在歐洲大陸勢如破竹,這個情形一直到一九四○年九月,眼看希特勒下一個目標就是英國。

    美國和英國有一種特殊關係,但美國人普遍厭戰,他們深信正是因為一次大戰美國沒有介入,美國才能超越英國、成為世界第一的大國。

    面對反戰的民意,羅斯福採取一項大膽的措施:他以總統的行政命令權,把五十艘服役已久但還可以用的驅逐艦,以退役為由送給英國,交換可以租借英國在海外的海軍基地。

    一九四○年,又時逢美國總統大選,羅斯福在這一刻面臨抉擇。過去的慣例,總統連任兩屆就不選了,可是他覺得為了歐陸戰爭,他必須參選。

    他知道大多數美國人民並不瞭解,美國人不可以把自己置於國際事務之外,他必須用個人的聲望來領導這個世界,所以他決定競選第三任。

    那時候的美國憲法沒有禁止競選第三任或第四任總統;直到一九五○年,美國才通過新的憲法修正案第二十二條,美國總統任期最多連兩任。

    羅斯福想解決歐洲事務,他覺得只有他可以做得到, 但當時他也沒意識到這即將成為人類史上最慘烈的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

    其實人處在二次世界大戰中,都還未必意識到這就叫做二次世界大戰。當時的羅斯福說:我好幾個夜晚都躺著想,自己問自己,身為美國的三軍總司令,是否有權力呼籲美國人,自我訓練為國家效勞,然後拒絕一己之私呢?面對危難,每個人都不應該逃避應負的責任。

    但是他自己也知道,在那一刻並不容易。

    其實他對於競選第三任,自己也常常處於搖擺之中,沒有那麼堅定,他曾說:「有一部分的我很想退休,回到海德莊園。」
    也就是回到他出生的羅氏大宅,寫寫回憶錄。

    可是他的良知不允許,所以這次他仍然競選了。當然,輿論的批評就大了, 批評者認為他不該打破慣例,世界大戰干美國人什麼事情;連他曾經在大蕭條時期史無前例的在田納西河谷設立管理局,成立一間水力發電公司,等於是美國第一次有國營事業,也被拿出來批評是左翼,或說這就叫做官僚作風。

    選舉的結果,羅斯福還是連任了,得票數是二七二四.四萬張,和他競爭的共和黨候選人叫威爾基Wendell Lewis Willkie,他的得票是二二三○.五萬張,美國人打破總統連任兩屆的傳統,讓羅斯福繼續領導,可是贏的票數就沒有羅斯福第二次連任時這麼多。

    這說明瞭其實大多數老百姓未必知道自己所面臨的危險是什麼;其次老百姓容易很厭煩一個人,我們都已經看了你八年,我還要再看到你?──這當然是老百姓的一種天性。

    所有的英雄都會令人厭煩。這是一位很有名的歷史學家保羅• 甘迺迪Paul Kennedy講的話。

    美國國內本來還為羅斯福勝選問題繼續吵,但是吵到一九四一年, 突然沒什麼人再吵下去了;因為美國已經變成民主同盟國家的兵工廠,利用了租借法案,將飛機、坦克還有其他用品送到英國。

    簡言之,美國從歐陸的戰爭,開始嘗到甜頭,發現了一門好生意。

    那時中國也開始因為抵抗日本侵略獲得美國的援助,貸款達到五百億美元。同時,羅斯福凍結德國、義大利這些法西斯國家在美國所有的存款以及信用,接著日本也被列入凍結的對象。

    羅斯福和英國首相邱吉爾兩人會晤,共同發表《大西洋憲章》,宣稱確保世界遠景更美好的共同原則──可是請注意,即便如此,美國仍然沒有參戰。

    歐陸戰爭打到英國時,美國出口大增,失業率開始大降。美國人突然在那一刻發現一件鬼魅般的事, 原來支持其他的國家打仗,變成軍工廠,可以解決美國大蕭條的問題──這是之前他們從沒想到的,他們只想著如何避免捲入戰爭。

    但這件事情很重要,因為這使得美國後來出現「軍工複合體」。他們發現此事,實在太穩賺不賠了。

    美國第一次嘗到甜頭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許多人難以想像,包括最優秀的經濟學家。

    等二戰快結束、一九四五年時,美國的失業率只有1.2 %。

    從一九四○年的10%,短短四年之內降到1.2%,幾乎達到充分就業。

    所以經濟及歷史學家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挽救了美國的大蕭條:也從此改變了美國人的思維。—-陳文茜《文茜説世紀典範人物》

    圖片:https://www.archdaily.com/554750/bombay-sapphire-distillery-heatherwick-stud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