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90年代台灣服裝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90年代台灣服裝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90年代台灣服裝產品中有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6,429的網紅總編輯の永續時尚隨筆,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年齡歧視」是最大阻礙嗎? 受到母親對服裝喜好的影響,我在10歲那年立定志向,要成為一名製造夢想的服裝設計師。在我23歲那一年,我如願地出國進修服裝設計並懷抱夢想回台找工作。上世紀90年代,台灣服裝公司的設計師,多是高職相關科系畢業,從設計助理開始研修學習,幾年後才升格為設計師。沒設計工作經驗的我...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90年代台灣服裝 在 總編輯の永續時尚隨筆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年齡歧視」是最大阻礙嗎?
受到母親對服裝喜好的影響,我在10歲那年立定志向,要成為一名製造夢想的服裝設計師。在我23歲那一年,我如願地出國進修服裝設計並懷抱夢想回台找工作。上世紀90年代,台灣服裝公司的設計師,多是高職相關科系畢業,從設計助理開始研修學習,幾年後才升格為設計師。沒設計工作經驗的我,想當然爾,該從設計助理開始進入產業。
寄出去的履歷表多數石沈大海,好不容易收到面試通知,設計師多數跟我同年,想找18歲的助理(!?);設計師老闆想看為何出國唸書的人會想當助理(!?)。學歷和年齡是應徵設計助理的絆腳石?半年後,我寄出了應徵設計師的履歷,結果沒任何設計經驗的我,成為了設計團隊的一員。
在短暫的設計師生涯期間,曾應徵一間上市公司的設計總監,一個月內面談五次,最後只剩下兩名候選人,最終揭曉我落選了。我打了電話詢問HR 部門,想瞭解落選的原因,「因你太年輕了,不確認你是否可以擔當管理職。另一位候選人30歲,我們覺得定性較高。」我終於有了因「年紀小」被否定的經驗,這是否值得開心呢?😂
26歲那年,我嘗試找時尚產業鏈其他工作,一年內寄了將近100封履歷,通知面試的僅有十分之一。多數得到的回覆是,需要相關資歷,若是當新人則年齡太大了⋯⋯。終於,當時即將創刊的某時尚雜誌,欲應徵有時尚背景但無媒體相關經驗的新人。一年的等待,我成了時尚媒體的新兵,但同期生都是剛大學畢業,每個人都叫我姊!(當年可不覺得開心啊🥺)
2015年的11月,我決心離開時尚媒體,辭掉了時尚雜誌總編輯一職,期望自己在不惑之年,仍能在自己所愛的時尚產業,做對社會有所回饋的工作。但,我並未得到祝福。一位時尚媒體的老闆說得直白:「你幾歲了還在做夢啊?來我這兒當總編輯比較實際!」另一位老闆說:「你做那什麼小事業?該跟我做大事!」參加新創研修課,隔壁20來歲的小夥子,看著我說:「還好我年輕,失敗了還可以重新來過!」
一位認識20年的老友問:「人生都要過了一半,到底還有什麼可能性?有時候想想都會覺得,現在再努力有什麼用?也許會被他人羨慕(表面的糖衣),但其實存活不容易,都有自己要面對的現實。」
確實,永續時尚的推動超過預期的艱難,存活真的不容易啊!但,這真的是因為「年齡」造成的困境嗎?從過去的經驗來看,不論年齡,進入一個全新領域,都會有進入門檻,唯一的解決方案,就是用時間換取經驗,不斷修正,並學習相關知識。
努力,是為了自己想做的事情,跟他人無關,要放棄前再一次全力以赴,才不會有所遺憾。因為找不到相關推廣永續時尚的工作,所以創立了《picupi挑品_永續時尚/設計和綠色生活推廣平台Picupi 挑品新聞》、因為想進一步理解永續的真諦,成為環境科系的博士研究生。
為何要讓年齡決定想做的事情是否可行,我一直無法理解,就算「年齡歧視」是社會潛規則,規則是人訂的,那就試著打破,世俗觀點不常說:「都這把年紀了,還在乎什麼呢!」😆
#不論幾歲都有想做的事情
#萬事起頭難老少都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