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88句靜思語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88句靜思語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88句靜思語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88句靜思語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8萬的網紅譚艾珍,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今天88父親節,我們用特別的方式慶祝與感恩!阿嬤與阿靖、阿孫晚上要一起在誠品的靜思書軒直播分享! (當一個放心的媽媽)呵呵呵!說得容易,要做到是(很困難⋯⋯講10遍) 但是有個正確的目標,用心去學習,還是有機會成為(放心的媽媽)! (以鼓勵代替責備,用祝福代替擔心) 這句 上人的靜思語就是最有智慧的...

  • 88句靜思語 在 譚艾珍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8-08 13:46:32
    有 1,148 人按讚

    今天88父親節,我們用特別的方式慶祝與感恩!阿嬤與阿靖、阿孫晚上要一起在誠品的靜思書軒直播分享!
    (當一個放心的媽媽)呵呵呵!說得容易,要做到是(很困難⋯⋯講10遍)
    但是有個正確的目標,用心去學習,還是有機會成為(放心的媽媽)!
    (以鼓勵代替責備,用祝福代替擔心)
    這句 上人的靜思語就是最有智慧的目標,也是媽媽的修練。
    (媽媽)只是一個稱呼,不分性別年齡身份,用(慈母心)關懷眾生就是(媽媽)。
    現場空間有限,人數限制。不過網路無遠弗屆,大家一起在線上討論吧!

    [靜思書軒全球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jingsi.com.tw/

  • 88句靜思語 在 黃中岳談吉他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8-05-28 20:30:01
    有 210 人按讚

    {{ 伍. 談談樂手教練實務經驗 }}_09

    什麼樣的方式,才能讓這些音樂家『合理』而『公平』地在一起合作呢?

    上一週我們停在這個問句;這一週要接續這個話題之前,我很想請你先花不到三分鐘的時間,看一下這位『你可能在蝙蝠俠電影裡才認識、但他其實有非常深厚從業資歷』的電影演員兼音樂愛好者 --- Joseph Gordon-Levitt (https://en.wikipedia.org/wiki/Joseph_Gordon-Levitt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96%AC%E7%91%9F%E5%A4%AB%C2%B7%E9%AB%98%E7%99%BB-%E6%9D%8E%E7%B6%AD ) 的一個訪談影像檔: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lMIZ-3sCB4
    他開始了一個 (嚴格講起來只有一個小節、兩個和絃) 很簡單的吉他 Pattern,然後,來自網路 (Internet) 各方的音樂愛好者,依著自己的觸感與喜好,逐一加入自己在音樂上的想法與執行,在一段時間之後,這個原本很單純的吉他動機,也可以被發展成為一段動聽而有意義的音樂!

    音樂,本來就可以用這麼單純直接的意念來『被完成』,在這個專案執行的過程中,我覺得這些音樂家就是單純地、『合理』而『公平』地在一起合作了!而,是什麼讓『音樂』後來變得不單純了呢?我偏狹地認為:當『音樂』與『商業行為』被綁在一起來看待時,它基本上就很難單純了。

    它牽涉了『利益』。

    那麼,會不會可以有一種方式,讓音樂家們即使『牽涉到了利益』,但還是可以『合理』而『公平』地在一起合作呢?真要想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就得要回頭思考一下:當初這些『利益』,是怎麼被綁進音樂的過程與後來的演變。

    [一. 漫談樂手教練的心裡話]_09 『環境』與『人脈』_04

    當人類的文明發展到『音樂』可以被『技術性』地『重現』時,音樂就成為一種精神層面的提升與實質『消費』的對象:不論是中、西方的皇權系統所延聘的宮廷樂師,或是市井庶民樂於參與的戲曲、說書,這些『娛樂文化』的背後,都代表著人們願意支付一定的『金額代價』,來『交換』音樂 (或相關藝術) 所帶來的『情緒經驗』。而在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浪潮裡,我們迎來了因為『蒸汽機關』所促發的地域交通發達,與留聲機的發明所成為『錄音技術』的濫觴,加之以第二次工業革命所帶來的『電氣系統』與資本主義衍生的『經濟壟斷』,讓原本是『個人化』、『小單位』的音樂產出模式,漸次被推昇發展為『系統性』、『資本化』的大型工業式產業,並且全球化地無遠弗屆。

    以我們個人來解釋:也許我們在高中時期很幸運地遇到幾位音樂同好,在課餘的時間裡一起胡亂地彈著樂器、唱著自己覺得很有想法、態度的原創作品,在校園相對單純的環境裡,一切都無憂無慮得好極了!到了大學或出了社會,我們突然意識到:『其實音樂好像也可以成為一種職業或工作耶』!而且,我們都注意到『唱片公司』好像會提供這些進入市場的機會,所以,我們的音樂創作忽然轉變成『獲取唱片公司的青睞』為職志,怎麼也要地想藉由『資本化』的唱片公司來『放大』自己的音樂能量,希望能在市場上攻城略地,建立起自己的音樂版圖。

    這個邏輯說來也沒什麼不對,追求市場極大化、獲取相對的利潤,本來就是利之所趨、人各有志的選擇;只是這種系統發展到後來,會演變成:『出錢的是老大』,所以唱片公司可以用『公司獲利』為最高核心價值,音樂的『純粹性』,很容易就被『商業考量』而輕易犧牲了。

    此外,唱片公司將支付給創作者的金錢,區分為兩種類別:一種是被法律所保障的『版權所得』類,這通常是給付給法律上所定義的『原創』,比較常見於詞、曲作者;另外一類是付給『原創衍生物』的一次性權利買斷,這幾乎是指音樂工業中的其他工作項目,不論你的工作專業項目是哪一種:編曲、器樂演奏、錄音、混音、後製、和聲執行…凡此種種,你幾乎都會在一個『市場行情』的價格數字下,簽訂你的勞務報酬以及『著作權利轉讓同意書』,讓唱片公司合法取得相關的所有權利,以便資本家可以在販售商品獲利時,不必再支付給你其他等比例的獲利所得。

    現在的問題是:壹. 音樂的構成元素中,『詞』、『曲』是唯一的原創屬性嗎?貳. 究竟是誰制定了『原創』與『原創衍生物』的界限?

    在這個已經第三次工業革命、上看工業4.0的今時今日,請原諒我對於資本集中的財團與『政府法令』之間的關係缺乏任何信任感!我很清楚知道:一個好的音樂作品,從最原點的詞、曲創作,到所有必要的製作環節,乃至於到商品的企劃包裝、行銷執行,每一個元件都是不可或缺的!過去的唱片公司可以用『我是最大的出資方,所有的建造、營運、行銷成本都是我先支付,所有的風險也是我所承擔,我當然有資格制定對我最有利的權利條款』這樣的觀點來宰制產業運作,但,隨著『傳統產業』模式的崩解,新市場運作邏輯還莫衷一是的今時今日,我覺得有些結構性的問題應該要浮上檯面,讓有志之士可以重新認真思考一下了。

    『你真的覺得唱片公司還是拿出最大的資本、擔最大的風險在生產音樂嗎』?

    我看到的現實是:唱片公司不斷在想方設法壓低一切的成本,用最不會有風險的方式,企圖延續這個模式的『葉克膜』治療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AB%94%E5%A4%96%E8%86%9C%E6%B0%A7%E5%90%88 )。

    『只出得起香蕉的公司,絕對只請得到猴子』!2012年金曲獎頒獎典禮上,聽聞音樂界的『原創』前輩託友人代為致詞的話語瞬間 (https://star.ettoday.net/news/64418 ),身為從業人員的我,當然有一種來自賀爾蒙反應的爽感!但六年之後,我有著不同的想法:就算只能被視為『猴子』,我也不一定只能吃『來自於公司的香蕉』。

    我們可不可以再冷靜思考一下:現在我們在玩的遊戲規則,包括了『我應該用多少價碼去讓售出我的權利』這件事,究竟是不是資本集團給予的『洗腦』式教育?約莫在一、兩年前,一群臺灣現在在音樂產業第一線工作的編曲家們,在松菸文創集會了幾次,主要的議題,是想要藉由『從業人員團結』的集體意志,去說服唱片公司對於『編曲』這個專業工作的版權認定,從而去爭取『隨著銷售數字增加而可以遞增』的『版稅收入』。我覺得這是一個立意極好的議題,但當我提出下面這個問題時,事情就有點兒走不下去了:『現在假設我是唱片公司,我也同意各位的編曲絕對有資格以版稅的概念來計算;那麼,我可不可以將原先支付給各位的一次性買斷的權利金全數歸零,改用各位希望的版稅計算方式呢?』

    走不下去。

    因為現在在產業中活躍的音樂工作者,大多都已經習慣了『唱片公司買單我的工作』,席間有同業提出一種見解:『我們應該讓唱片公司理解,他們所支付的費用,是我們工作成品的單次授權使用金額,而版稅應該要依照實際銷售數字給予合理的分潤比例』。

    可是…問題是:『唱片公司不斷在想方設法壓低一切的成本』,而我們國人最擅長的本領就是『削價競爭』,今天如果你面對資本家提出的方案是在增加他的成本,他直覺的反應一定是去市場中尋找更低報價的工作者;而『唱片公司絕對是以公司獲利為最高核心價值,音樂的純粹性,很容易就被商業考量而輕易犧牲了』的這個真實面向,你真的覺得唱片公司會在意『這個音樂作品是某某某、而不是誰誰誰』所完成的嗎?

    我在想,這個邏輯的問題是在於:我們想在死胡同裡找到『九又四分之三月台』 (http://zh.harrypotter.wikia.com/wiki/9%C2%BE%E7%AB%99%E5%8F%B0?variant=zh-hk ),可惜,我們都只是猴子般的麻瓜。

    真要想翻轉這個邏輯,恐怕第一件事就是要『謝絕來自於唱片公司的香蕉』!讓我們來設想一種可能:如果我可以找到詞、曲作者、製作人、編曲、樂手、錄音師、錄音室,任何那些我所欠缺的能力面向,大家都把自己的專業能力當成是一種『技術資本』,共同投資完成一個『好』的音樂作品,而所有人都可以依先前議定的『版稅比例』,在作品販售的過程中共同去享有版權與版稅收益,這會不會比『去找資本家比誰的拳頭硬』要來得可行一些?

    事情是這樣的:羅馬帝國、漢唐盛世,不論他們在人類歷史上有過多麼輝煌的成就,此刻都已經被壓在現代化的柏油馬路之下了;那麼,你覺得『唱片公司』這種體系,會是可以永遠以相同的運作模式存活下去嗎?我們都知道唱片的銷售量崩盤已經讓這種資本公司奄奄一息,但其實,人們還是會如同過往的歷史一般,去消費『娛樂』面向的音樂藝術 --- 他們只是停止消費從唱片公司所提供的制式商品!換句話說:音樂還是活著、被需要的,只是『供給』與『需求』的方式正在激烈改變著。在這次的演化中,如同過往所有演化規則一樣:『不能適應環境者終將被淘汰』。那麼,你會怎麼看呢?

    我的看法是:你的專業能力本來就是你的資本,你的心血創作本來就應該被保障它應有的權益。如果我告訴你:現在已經有一群在音樂產業中不同專業領域的工作者 --- 包括我在內,已經開始用『版權』的概念在彼此合作著,產出我們覺得自己最在意、滿意的音樂作品,銷售的市場端點不只在臺灣、而是全球的華人文化區域,你會不會覺得,這至少與過去已經驗證過的傳統模型有所不同呢?

    環境正在改變,音樂家們站出來建立新的人脈網絡,開展新的產銷模式,我認為是這個時代的音樂工作者不可忽略的必要認知!但…這一切究竟應該如何開始呢?

    (未完待續…… )

    ------------------------------------------------------------------

    後記1. 文中所提及的一切相關『版權』的知識,說起來,其實是非常複雜的法律見解與定義;如果對於其中有所疑義,我非常建議可以到『社團法人中華音樂著作權協會』的官網:https://www.must.org.tw/ ,去取得進一步的認識。我想,知道怎麼去保護好自己的智慧財產,應該是很天經地義的事吧!

    後記2. 這一週除了例行的音樂相關事務進行之外,一件很有趣的事情是:有一位網友透過專頁的私訊功能,將他的詞曲創作寄給了我,希望能得到編曲的合作或是其他的編曲建議。我覺得的意義是:音樂產出的模型真的已經開始新的演進;在過往,這一類的作品,都是經由特定的公司系統或是製作人系統傳達過來的,但工業4.0所帶來的全新可能性,讓舊有的高牆、藩籬都無聲地垮倒,音樂人之間有著全新的溝通渠道,我們誰都不該忽略這個現狀,而聰明的觀察者,一定會高度應用這種便利性,去達成十幾二十年前想都想不到的成就。

    對於那位網友的作品,我做了一些誠心的建議與回覆;但我非常期待他會進行必要的修改再回傳給我,因為~我覺得他的主歌寫得很酷,我心裡的音樂毛毛蟲已經蠢蠢欲動了!

  • 88句靜思語 在 黃敬平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5-09-06 12:08:55
    有 110 人按讚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不管你喜不喜歡或支不支持她,不論你是不是認同或反對她的觀點。就我個人的政治立場和意識型態,我自已很受感動她寫的文章與想法,我願意支持這樣ㄧ位最真誠的總統候選人!這是我自已ㄧ個人的想法,無關乎其他人,我想要收藏她的心路筆跡,所以PO在我自已的網路做記錄,並時時刻刻提醒自己:見賢當思齊。

    (不喜歡或反對的人可以別看;要謾罵或批判引起注意的說法就請把力氣省下來吧。請到別的版面去發洩你的不滿,不用來我這邊洗版或浪費口水了)


    《反省與承擔》
    洪秀柱閉關感言

    各位朋友、各位女士先生:

    大家好!幾天不見,抱歉!讓大家掛心了。

    這幾天我在山中靜思。由於這段時間的紛紛擾擾,我需要在完全安靜的狀態下,以寧靜的心面對自己,仔細檢討這段時間的種種,把問題的所有層面再看清楚。也想清楚該如何繼續出發,走我該走的路。

    我是帶著許多問題與困惑來靜思的。幾年來我心頭一直有著許多疑問,我們社會有那麼多良善的面向,比如志工的無私奉獻,民間的敦厚人情,但一旦進入政治領域,這些好像都變了。我們社會為何可以如此容忍政治人物的不真誠?如此的翻雲覆雨?我常想,無論馬英九總統的個人和施政,各界有多少不同看法與評價,他畢竟兢兢業業,清廉自守,為什麼這樣一個人的民調和民間聲望,竟然會低於極度貪腐弄權的陳水扁前總統?人民為何如此苛責於馬而寬待於扁?這公道嗎?何以李登輝在每次背信忘義和數典忘祖之後,卻都能得到曲意迴護,乃至於他終於敢說出古今中外一個國家領導層級的人,所能說出的最恬不知恥的話?而在他背叛國人,貽笑中外之後,為何泛綠朋友還能寬容?他們究竟怎麼考慮這個涉及忠誠與公義的問題呢?這個國家還有公義嗎?還有是非嗎?

    我在想,聖經裡呼籲人民要高舉公義的大旗,這面大旗為何不能真正在台灣高舉?是台灣還不夠民主?還是轉型正義做得不徹底?又或者這二十多年來,由於我們沒有處理好國家認同、身分認同與兩岸關係何去何從的大問題,以致讓政客們得以任意煽動人民的情緒?坦白說這二十多年以來,台灣的社會不就陷入了另一種形式的民主內戰嗎?當認同成為內戰的主要訴求時,把切割式的認同視為最高價值,對不認同自己者,視為其心必異的非我族類,因此,人與人間基本的道德,政治人物應有的規範,社會其它良善的價值,是不是也就變得都不重要了呢?

    這些問題都常讓我輾轉反側,最近尤其深深困擾了我,於是我知道我必須先清澈一下自己,否則我內心無法寧定,必然無法走好往下的路,所以我選擇了暫時放下一切,靜思自省。

    也許人在心定下來之後,格外會看清楚一些事。幾天下來,我益發確定我們這個國家真的生病了,而且病得不輕。這個病若不趕快救治,就要病入膏肓了。而我處在斯時斯地,就沒有逃避的餘地。

    前天我看到了一段影片,是李前總統過九十歲生日的畫面,在祝壽者中出現了兩位他的衣缽傳人。一位是民進黨的蔡主席,另一位則是宋省長。這畫面總讓我感到一種特別的感慨。

    李登輝先生曾用血書宣示加入日本皇軍,後又加入過共產黨,後來背叛了他的同志,也加入了國民黨,國民黨當然也點滴在心。他擔任過中華民國總統,但他卻讚揚皇民史觀,附和軍國主義,完全無視於軍國主義曾為中華民國帶來的災難。之前他主張釣魚台是日本的,以前元首的身分將國土拱手送人,前些天又宣稱原來他效忠的是日本。這種政治背叛與賣國行徑能不令人瞠目咋舌?至於蔡主席,是李先生的愛徒,她為李先生炮製了切割兩岸認同的兩國論,也曾宣稱中華民國是流亡政府,現在卻又回來選中華民國總統了。她一直到今天,都還不願吐露她心中對中華民國的真實看法。我感到奇特的是,我們的社會好像也不以為意。老話說「風俗之厚薄,繫乎一二人心之所嚮」,當廟堂人物公然以翻雲覆雨為能事時,國家怎麼會不生病呢?但是,我也不禁要問,究竟是甚麼力量使得這些人還能如此堂而皇之地呼風喚雨呢?

    最近發生的高中生反課綱微調行動,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二十年前,民進黨以民主為名,發動了黨政軍退出校園的運動,希望還給校園純淨的空間。二十年後,國民黨真的退出校園了,但民進黨卻進入了校園,還不只進入了大學,更進入了高中。他們發動大學生學運也就算了,現在還要鼓動未成年的高中生來發動學運。而且這個學運想推動的內容是甚麼?是要反對依據國家的憲法所訂定的課綱,而改依日本的皇民史觀來訂定課綱。這些可都是涉及國族認同的史觀大問題啊!更甚的是,當這個學運不幸有人輕生時,民進黨還希望踩著血跡來擴大戰果,我們的社會好像也依然不以為意。像這樣可以把政治黑手伸入未成年人世界的行徑,是甚麼心態讓我們社會居然可以容忍呢?

    這些事例,這幾年來實在太多了,媒體上整天連篇累牘的造謠汙衊,網路上各種不負責任的批評謾罵,我們好像都不能遏止,這個社會似乎在某些領域就是陷入了歇斯底里狀態,整個價值也都陷入了混亂。前些天一則報導說,我們現在的老師們職業成就感越來越低,因為在許多家長的霸凌下,老師們已經不敢管學生了。其實何止老師,任何涉及公領域的部門,不都有著同樣的感慨?前些天颱風災後,有多少維修人員被包圍,被打,只因為沒有先去維修某些人受損的災情?我們都知道這些事並不是社會的常態,但是只要涉及了公領域,我們社會好像就亂了。為什麼會這樣呢?

    我曾說我們的社會是一個危機社會,我們內外在的挑戰極多,包括我們國家存在著安全的威脅,我們的經濟存在著停滯的現象,我們有高齡化、少子化的問題,我們有貧富差距擴大的危險等等不一而足的問題,這些都是事實,也都需要有良好的政策與決策的執行品質,才可以逐漸解決這些問題。可是坦白說,我們根本就沒有這樣的條件,因為更重要的是我們社會存在著撕裂的危機,這撕裂的危機已經造成了政治上的惡鬥、公共事務上的無法決策,乃至意識上的分裂與人民間的仇視,這些問題已經深深困擾著我們,但大家卻又似乎束手無策。我上面所說的種種現象,就是明顯的例證。

    這次閉關,可以說我把這個問題看得更透徹了。我說我們的國家病了,我們的國家真的病了,各位試想,如果社會不在意真誠,我們哪有信任?如果社會不在意是非,我們哪有道德?如果社會不在意理性,我們哪有方向?如果社會不在意因果,我們哪有明天?

    我們的國家真的病了,「病因不在政策,而在政治,更在我們這些從事政治的人」。很多人都說,那些創造了台灣經濟奇蹟的重要官員,比如孫運璿、李國鼎等前輩,如果在今天的政壇,他們也一樣束手無策,因為他們就算再會擬定政策,也沒有政治空間可以讓他們揮灑。所以我們是病在政治,政治上有太多人不擇手段,視不真誠與反覆為能幹,視能捲起風潮以謀取政治利益為本事,上可以背叛國家,下當然就可以黨同伐異,上行下效的結果,國事也就不堪聞問了。

    如果說這個病還只是一些個別的人的不擇手段,也許還好。但是我很清楚地看到,它已經發展為一種「民粹政治」的結構,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就是可以因為一個部隊管教不當的事件而把軍法整個給廢掉了,這是一種成比例的理性決策嗎?可是民粹政治已經成為一頭怪獸,只要發動,就沒有人可以抵擋得住,它以摧枯拉朽之勢,成為國家最重要的決策方式。

    而且很不幸的,這個民粹政治的發動力量,主要掌握在綠營人士以及部分所謂的名嘴與媒體手裡,他們擁有定義敵我的權力,於是民粹的刀鋒所指,對象就很快被輾成碎粉。這當然不是說綠營有多厲害,之所以造成這股民粹的狂潮,綠營固然要負相當責任,藍營的放棄抵抗,乃至部分有影響力人士的推波助瀾,恐怕也要負起同等的責任。

    所以不只國家病成了這樣,我還看到我們的黨也病了。也許各位還記得,我六月十日在中央黨部的講話,我說這麼些年我們的黨在立場上是不是產生了漂移,我們「是不是總在不該模糊的地方模糊了,在不該妥協的地方妥協了,也在不該姑息的地方姑息了,更在不該放棄的地方放棄了」。的確,這些年來,我們的黨經常讓外界感到是軟弱的、媚俗的、沒有立場的、遇到壓力就立刻退卻的。最近的一個例子就是課綱問題,我們的教育部遇到了壓力,就只好同意新舊兩案並行,放棄了自己的立場,讓違背憲法的課綱與遵守憲法的課綱並存。為甚麼會如此呢?

    這段時間以來,在這點上我的感覺更是深刻。這段日子,有不少人好意地告訴我,選舉的首要目標就是勝選,只有贏得選舉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因而勝選是唯一的真理。也有人用他的經驗告訴我,我們台灣人民「好騙不好教」,不要談太深的道理,人民是聽不懂的,要迎合多數人的想法,才能得到選票。是這樣的嗎?我了解他們是關心我,也希望我能夠勝選。靜思期間我不斷地問我自己,選舉要求勝選好像是天經地義的,但我們該要一種甚麼樣的勝選?台灣這二十年來經常有選舉,勝選的人無數,總統也換了好幾位,他們都勝選了,台灣卻每下愈況,請問這樣的勝選有何意義?

    坦白說,我們許多同志對民粹狂潮不是無感,但的確有很多人總認為這些問題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很難在短時間內釐清,而在選舉頻繁的狀況下,也就常常因循而不去解決了。漸漸地當話語權落入了綠營手裡,就成了積重難返的局面。於是從先前的忍辱負重,然後不斷被軟土深掘,到最後甚至有些人也變成這股民粹狂潮的俘虜,也跟隨這些似是而非的論述,轉而質疑自己原本的精神與立場,也讓國政的處理,陷入雖為多數黨,卻形同是少數黨,讓國家大方向淪為綠營所操控的局面。然而大家思考過沒有,如果這樣的民粹狂潮繼續延燒下去,國家將會是個甚麼樣的結局呢?

    作為本黨提名的候選人,很多同志確實對我懷抱高度善意,但也許因為我並沒有足夠的德望,讓他們信任我對國家困局的判斷。我承認我在知識上有待充實,在經驗上仍有不足,在職位上也並非一方之霸,但也許正因為我的平凡,我提醒自己,不要有知識、經驗或職位上的傲慢,應該向有能力的人學習,向值得尊敬的人看齊。在我準備參選的過程中,我努力學習與思考。也許我的知識經驗的確遠不如大多數政治前輩,但是我也相信只要我自己方向正確,並以誠懇的態度就教於同志,他們一定願意協助我一起為國家社會效力。可是實際上觀望待變的思維仍然所在多有。

    靜思期間,我想得最多的,其實還是我的參選初衷。今年四月我開始認真考慮參選,單純的就是提出一條正確的道路。當時我絲毫沒有考慮過大位與權力的問題,因為我的評估跟各位一樣,我從不認為自己有出線的可能。當時只想到國民黨的危局,做為黨員的一分子,我必須點出國家困局與未來應走的道路,如果有比我更適合的人願意出來承擔,我會毫無罣礙地飄然退出政壇。

    對於這條正確的道路,我的考慮是,如果我們國家面臨的最大政治困局,就是民粹狂潮的話,我就要找到造成這股狂潮的原因,然後提出解決辦法。其實大家都很清楚,這股民粹氣氛的出現,根本原因就是兩岸問題不得解決,因為兩岸問題無解,所帶來的安全與發展困境,讓對岸成為台灣所有問題的標的。我們社會把所有的焦慮都指向對岸,於是就無法準確看待對岸所發生的變化,同時也在台灣內部製造了這個民粹政治的結構。如果問題的根本在此的話,我當然要以替兩岸創造真正的和平為首要目標。

    七年多來,馬總統為兩岸關係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他自上任以後,以二十一項協議開啟了兩岸經貿文化的密切交流,維持了兩岸的穩定,也為台灣創造了發展契機。但是從去年太陽花反服貿開始,我們看到兩岸關係的發展的確碰到瓶頸,交流已有猶豫,穩定已顯脆弱。我們要繼續選擇不碰政治議題,讓兩岸關係一直拖下去,還是要選擇民進黨的路線,讓兩岸關係既「鬥」又「拖」?我認為,無論是選擇鬥還是拖,都不是正面積極的態度,或許我們可以拖過這幾年,但是下一個十年,下一代呢?從個人的利益或選舉考量,選擇「鬥」或「拖」這兩個隨俗依眾的政策,比較容易討好,也不容易被扣帽子,但是為了台灣的前途及後代子孫的福祉,我不想看到我們繼續模模糊糊的坐困愁城,甚或像溫水煮青蛙似的坐以待斃。做為總統候選人,我必須誠懇地告訴各位,我堅定地要走一條為台灣創造和平的道路。如此才能真正改善我們的投資環境,同時為青年朋友開創更開闊的發展空間,更為台灣創造被世界需要的價值。

    我認為,為兩岸創造和平穩定的架構,乃是台灣得以解除困境的起點,所以我不僅主張要鞏固九二共識,還希望能夠延續、深化,進行兩岸政治協商,在恪遵憲法、平等尊嚴、民意為本的原則下,簽署兩岸和平協定,共同確定「分治不分裂」的兩岸定位原則,並同時解決國際參與、永久和平的問題。

    確定這個根本方向後,國家才能有充分的開放空間,來創造均富的環境,並讓台灣可以進行價值重建。這就是我的參選初衷,也是我提出「和平、開放、均富、道德」為我的競選主軸的原因。我完全相信只有破除民粹才能為台灣解決亂象,重建道德與價值,只有創造和平才能為台灣內部與兩岸解除對抗的引信,也為台灣創造更進一步的發展空間。同時,我也認為我有義務以最大的力量來宣示這條道路,就算功成不必在我也無所謂。

    跨過初選門檻後,我不再只是理念宣揚者,我必須轉換為國家領導人,我要負責讓這理念落實。這幾天,我腦海裡經常浮現這一個多月來我全國走透透的場景。我想起了許多鄉親不斷問起的一些問題,他們問我:為什麼我們的社會會變成沒有是非,充滿暴戾之氣?為什麼我們的執政黨會變得懦弱與不敢堅持?為什麼有些媒體可以一直顛倒黑白?為什麼我們有了這麼多的言論自由,然而我們卻不想聽、不想看?為什麼我們的在野黨明明就只會抗議、杯葛,無視台灣的整體前途與利益,卻似乎越來越壯大?為什麼我們社會善良理性的人,都漸漸只能選擇冷漠以對?這些可愛的民眾不斷以充滿焦慮的聲音,問出了這些沉重的問題。

    更重要的是,有太多民眾以擔憂的口吻,不斷問我,台灣這樣下去,他們的下一代要怎麼辦?面對這樣的聲音,我心頭真是充滿了歉意。坦白說,我覺得我們這些所謂的廟堂人物,無論在朝與在野,真的都對不起人民,特別是對不起下一代。我們每天都媚俗地叫著各種口號,可是實際上卻陷入了無止盡的政治惡鬥,一方不計一切手段地企圖奪取政權,一方庸懦地不斷從底線退卻,只求能夠明哲保身。於是我們的政經社會發展,無一不陷入泥淖,我們的下一代看不到希望。政治人物為了不要惹火燒身,很少人敢去解決關鍵性的問題,也很少人敢去推動真正能夠幫台灣脫離困局的構想,長此以往,台灣還會有希望嗎?於是我想,除了堅持初衷,我還有甚麼辦法可以回應那一張張焦慮的臉孔呢?

    我們常聽到一句話,「種甚麼因得甚麼果」,這不是再淺顯不過的道理嗎?我們如果輕率地投下選票,大家就會讓政客隨意玩弄;政客如果用製造族群、地域等分歧的方式來選舉,這個社會絕對會愈來愈分裂;當我們把勝選看得比甚麼都重要,心中想到贏者可以全拿時,社會的良善價值必將離我們遠去。而如果我們能夠用正確的道路來推動國家的改變,人民也才能獲得希望,不是嗎?

    於是,我想起了「國家、責任、榮譽」這幾個字。在國家利益、人民利益之前,我沒有退縮的餘地,只有把自己當成一塊指標磚,讓千千萬萬的磚與我共同舖設一條正確的道路,讓國家得到和平,讓人民得到安定、繁榮與均富。事實上我反覆思索,我相信,做為國家領導人,他所需要的也許不是最豐富的知識,最強的行政能力,但他一定需要有堅定的信念,能準確認知國家處境、掌握國家發展方向,還需要有真誠的人格,以及和人民溝通對話的能力。也唯有做到這點,我才有可能真正獲得人民發自內心的支持,並因而勝選。而所謂的榮譽,就在於我是不是對得起自己,讓自己的內心獲得真正的平靜。

    各位朋友,其實我與大家一樣,都是平凡人,只是一些特有的因緣,讓我今天站上台前,有機會為大家服務。我也像大多數台灣的女性一樣,在家中有困難時,就會挺身而出,挺住一個家,而從來不會去想自己是否能夠承擔,而是必須承擔。我的參選不是因為想到天將降大任的天命,也不敢自詡為英雄救國的情操,而只是覺得該出來就出來,該承擔就承擔。未來,我還是會繼續選擇平凡,但會更提醒自己,人格與價值是一個領導人應有的品質,包容與視野是領航者應有的內涵。我視這段時間烈火焚身的鍛鍊,為上天對我的試煉,我謹以誠懇的反省,向各位承諾,我仍舊是那個敢說敢言,勇於承擔,以真誠來做人處事的洪秀柱!所有流言與觀望,請到此為止!我會為我的信念奮鬥到底,決不退縮!

    靜思期間,我反覆與自己對話。我的參選,在眾人眼中或許是個偶然,但何嘗不是否極泰來,正面力量必會湧現的必然?我會堅持參選的初衷,高舉「真誠、理性、和平」的大旗,用真誠來揚棄虛假,用理性來擊潰民粹,用和平來開啟大道,這樣我才對得起自己,也才對得起支持我的每一個人。因此我將視這次選舉意義為:這是國家領導人人格上「真誠與偽善」的抉擇;這是國家決策上「理性與民粹」的抉擇;這是國家方向上「和平與逃避」的抉擇。

    我希望我這次的參選,不僅可以讓國家有一條正確的道路,也可以讓台灣的政壇有一股完全清新的面貌,也希望促成我所屬政黨的體質更為健全,讓國人更為幸福,讓年輕人更有未來。在這個台灣極需改變的時代,我希望「真誠而非虛假,質樸而非狹隘,能力而非權謀,包容而非含混,自重而非自戀,堅定而非固執」,能夠重新成為我們評選領導人的必要品質。從九合一敗選後,本黨的檢討似乎並未能感動社會,因此我也非常希望在必要的或有爭議性的重要議題上,以開放方式進行辯論或討論,大家一起把政策路線講清楚,讓人民清楚知道為何要支持本黨。

    最後,我也想向我的對手蔡英文女士說幾句話:我們兩人何其有幸,能夠以女性身分為台灣民主寫下歷史的新頁。台灣的選舉有些地方太違反人性了,該是共同「放下屠刀」的時候了,我希望我們兩人引領的選舉,是一個名符其實的選舉,而不再是選戰。讓我們一起來展現,誰更有決心與能力來帶領我們的國家走向未來,我相信,只要我們共同有這樣的胸懷,無論選舉結果如何,都將是全民之福。我將從我自己做起,如果您同意,我願意親自前往拜訪,邀請您一起藉著這次選舉,透過女性無私的良知與深厚的愛心,終結藍綠立場的惡鬥和理盲偏見的民粹,將各自關鍵的治國理念與做法,透過反覆的說明與辯證,交給選民抉擇;讓我們的社會因為選舉而變得更好,讓我們的國家可以真正地透過民主而走出美好的未來。

    親愛的朋友們,希望大家在選擇支持我時,是因為認同我的「真誠」,也是了解我對「破除民粹、創造和平、真誠治國」的堅持,這才是讓我們國家能夠再起的方向,我認為只有這樣的勝選,才是有意義的勝選,也才是國家與人民真正的勝利。

    各位朋友,我堅定相信,這次選戰是台灣轉變心靈的時刻,所謂「千年暗室,一燈即明」,挑戰固然嚴峻,但一念轉變,光明就在眼前!

    謝謝大家!也祝福大家!

    https://tw.mobi.yahoo.com/news/%E6%B4%AA%E7%A7%80%E6%9F%B1%E9%96%89%E9%97%9C%E6%84%9F%E8%A8%80%E3%80%8A%E5%8F%8D%E7%9C%81%E8%88%87%E6%89%BF%E6%93%94%E3%80%8B-022045715.html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