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80年代是西元幾年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80年代是西元幾年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80年代是西元幾年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80年代是西元幾年產品中有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5萬的網紅我是崴爺,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 【還能買房投資嗎?】 二十六歲,懵懵懂懂買下第一間房子。 因為家裡缺乏投資理財的教育,我其實不懂買房的眉眉角角,只想在新北有個地方可以住。 這已經是西元2000年的事了。 當時買在汐止24坪的中古屋,房價300萬,房貸利率記得是7%左右;扣掉自備款80萬,我一個月負擔15,000元的房貸...

  • 80年代是西元幾年 在 我是崴爺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1-23 21:13:29
    有 7,169 人按讚

    ■ 【還能買房投資嗎?】

    二十六歲,懵懵懂懂買下第一間房子。

    因為家裡缺乏投資理財的教育,我其實不懂買房的眉眉角角,只想在新北有個地方可以住。

    這已經是西元2000年的事了。

    當時買在汐止24坪的中古屋,房價300萬,房貸利率記得是7%左右;扣掉自備款80萬,我一個月負擔15,000元的房貸。

    那時候我正在創業,經營第一家火鍋店。

    /

    「投資買房」的啟蒙,是因為我第二家店的房東。

    2002年,我開了第二家火鍋店,這家店的房東大我二十歲,他是個創業的大叔。

    他和我說:「開餐廳,只能讓你賺小錢;想要有錢,一定要懂得投資房產!」

    大叔是經營五金門窗的生意,然後把本業賺到的錢拿去投資店面。

    他很熱心的算給我聽:

    “一千五百萬的店面,他和銀行貸款一千萬,租給我們一個月六萬;等於是房客在幫忙繳銀行的貸款和本金。”

    之前,他也是這樣的操作,用五百萬的自備款買了店面,租給別人做生意,四年後他把店面賣掉賺了五百萬,年化報酬率將近15%。

    大叔的眼光不錯,選到店面都增值不少;靠著店面的買賣,他賺了不少錢。

    聽到賺錢,金牛座青年的眼睛都亮了,開始對房產產生了興趣。

    /

    汐止那間房子,住了八、九年後我就賣掉了。

    那是第一次靠賣房賺到錢;我把這些錢,拿來當頭期款,買下台北市內湖的房子。

    隔年,我把開廣告公司賺到的錢,買了中原大學附近的兩間套房當包租公;每年的租金投報率有7%。

    兩年後,我把兩間套房賣了,賺了一倍。

    2014年左右,我又陸續買了汐止、桃園南崁、中壢平鎮的房子。

    不過,這兩、三年已經陸續把這些房子脫手了。

    26歲到現在,我買賣過九戶房子,菜鳥也熬成熟手了;一直到現在,我都還是把看房當成休閒娛樂之一。

    /

    有三十初頭的粉絲私訊我:

    「崴爺,我創業賺了一些錢考慮要投資房產,請問房產還可以投資嗎?」

    我想,我應該可以分享一些經驗值給他。

    /

    崴爺剛提到那些賺錢的往事,都發生在2014年前;現在房產投資的大環境,已經和2014年之前遍地是黃金的年代大大不同了。

    前面崴爺提到,房東大叔「買店面」的獲利模式,現在已經行不通了。

    在房東大叔那個年代,大部分的行業一定要有「實體店面」才能做生意;但現在的電商時代,對實體店面的需求大幅縮減,供過於求,到處都可以看到待租的店面。

    加上現在的「店面」也不知道在貴什麼,買店面的投報率根本划不來,也不好轉賣。

    我個人覺得,靠投資店面賺錢這件事,已經是北風北了。

    /

    那買個小套房、小宅當「包租公」呢?

    崴爺很愛做功課,查了很多北部「房價」和「租金」的行情,

    以西門町附近為例,五年左右的十多坪套房,每月租金在兩萬左右,房價落在八百萬左右;換算投報率大概3%左右。

    我之前中壢平鎮的房子,我的租金投報率大約也在3%左右。

    一般來說,現在當包租公每年的投報率大約是在2%~4%之間,只比銀行定存略高。
    (我省略了土地稅、房屋稅、租屋閒置期的費用)

    這樣的投報率水準,只能你抵銷通膨,說白了,只有「保值」的效果,並沒有高獲利的可能。

    /

    很多投資客,其實並沒有在care租金收益的;因為他們更在意「房價增值」。

    但是那種房價飆漲的時代紅利,早就沒了啊。

    2014年之前,沒有「實價登錄」機制,大家買房、賣房的價格有很大的灰色地帶。

    以前,你可能遇到一個菜鳥或不了解區域行情的買家,願意用高於實際行情的價格和你買房,讓你賺到很高的價差。

    但現在,實價登錄透明揭露中古屋交易的價格,讓投資者沒辦法偏離市場行情「賣太貴」,大大減少獲利的空間。

    最麻煩的就是「房地合一稅」了。

    2014年之前,你一買到房,看到市場價格不錯,就立刻脫手賺價差。

    但如果你是在2016年1月1日以後買入房子並賣出:

    持有房子未滿1年,獲利的部分要扣45%增值稅;
    持有期間1~2年,要扣35%增值稅;
    持有期間2~10年,稅率是20%;
    持有期間超過10年,稅率15%。

    例如:你用2000萬購入房子,持有一年半就用2100萬的價格脫手,雖然帳面上賺了100萬,但扣掉35%的房地合一稅,實際上只剩下65萬的獲利。

    這65萬還要扣除買、賣時的規費、手續費(十多萬跑不掉);還有銀行貸款的違約金、裝潢費;甚至如果你透過仲介賣房,還要支付仲介費用。

    扣除這些交易的隱性成本,你根本沒有獲利空間。
    (而且前提是房價要漲才行)

    /

    這樣一路看下了,是不是覺得投資房產真的沒那麼好賺。

    我們長輩們,年輕時只要買對了房子,就能一輩子不愁吃穿;但我們這個年代,已經沒有這樣的神話。

    現在把同樣的資本拿去投資股票或ETF,獲利可能都比買房還好。

    更何況買房之後,一大筆資金就被卡在那,要用錢時也沒那容易變現。
    (賣房之後,至少要一個半月以上才能拿到現金。)

    /

    「但是,崴爺你幹嘛還買房投資呢?」

    好,問到重點了。

    我這幾年在做投資的重新配置,把以前買在「蛋白區」的房子都賣了。

    把部分的資金配置在股市,把部分資金轉購入台北市的房子拿來出租。

    我當然知道,租金投報率頂多就是對抗通膨而已;但崴爺太了解自己的性格了!

    在投資上我蠻敢衝的,而且常常三心二意,缺乏長期投資的毅力;去年二月~六月的股災期間,我就發現自己這樣的投資缺陷。

    所以,我才決定把部分的錢,拿來買蛋黃區的房子。

    一、 因為蛋黃區的房子相對保值;我不用太擔心踩雷。

    二、 買了房子後,它沒那麼容易變現,還有實價登錄的緊箍咒,讓我不會短期就想賣房。

    這時候買房投資的「缺點」,對我而言變成了「優點」。

    /

    我買房的目的,是讓我「守成」和「保值」。
    (打從心裡已經放棄增值的可能)

    雖然股市投資更好玩刺激,也更有機會短期獲利;但股市如浮雲、看過很多過路財神的案例。

    另外,我的個性太浮動,所以買房投資是針對我自己個性缺失,所做的決定。

    所以,如果你想靠投資買房賺大錢,基本上很難啦;但如果你和我一樣,有點錢就手癢、愛亂投資,那就選一個蛋黃區的房子,好好地把錢鎖在那裡。

    #我寫太長了
    #看完的人真的太強了

  • 80年代是西元幾年 在 就喝這一瓶 陳匡民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8-02-06 12:19:05
    有 35 人按讚

    快過年了
    大家是否都在忙著趕辦年貨 除舊佈新呢?!

    年夜飯該喝的酒
    應該都準備得差不多了吧?!

    不如來聊聊因為生日常卡在過年
    而容易被忽略的水瓶座吧

    這是一篇2010年寫給酒訊雜誌的星座葡萄酒
    要和水瓶座朋友喝酒的
    記得挑瓶特殊有趣一點的
    或許才比較能引起瓶子們的興趣!!

    水瓶座 1月20日-2月18日

    「為什麼認識這麼久,我還是都不知道你在想什麼?」當天蠍座女人不自覺地想要掌控時,「會嗎?可是我也不知道自己在想什麼」大概是最能代表水瓶男總在關係中顯得抽離的經典對話。

    這個風向星座中的固定星座,雖然和其他風向一樣好奇,同時渴望和人溝通交流,然而固定星座的屬性,卻會讓他們容易對「理念」,有著其他風向難以想像的執著。以象徵水的兩條彎曲線條為符號,水瓶座也因此隱含有淨化、洗滌的意義,彷彿總是準備好要洗淨過去、重新開始。對瓶座而言,進步、改革總是他們關注的焦點;這些常在思想上超前他人的水瓶們,不但因為守護星天王星的影響而具備嶄新和獨創性的想法,讓他們能大膽做出超越時代的創舉;和正義、平等都有密切連結的天王星,也讓他們講求公平、平等,難以接受任何形式的階級、特權。天王星的獨特性還會讓他們以特立獨行的方式掌握新趨勢;甚至激進地以革命為名,去冒險瓦解生活中的一切。比方這個和各種科技都有密切關係的星座,可能在關切進步的情況下發明機器人;他們甚至會對天文學、航空業,乃至於賞鳥、占星都相當有興趣;從無到有地徹底改變人類生活的電腦科技、打破距離和藩籬的網際網路,無疑都相當具水瓶精神。

    另一方面,天王星的特質也讓他們樂於結交新朋友、享受和別人交換意見;只不過,水瓶座雖然表面上可能是十二星座裡最友善、具親和力的星座,骨子裡卻能感覺到自己不流俗、和大眾不同調的先進思想,其實難免在周圍人眼中顯得古怪、突兀。這或許說明了水瓶座雖然多數看起來友善寬大、理智上似乎對眾人來者不拒;實際上卻是在情感上排拒多數人,只有少數真正的理解者,才有機會走入他們內心。對這些堅持自己進行獨立思考判斷的瓶座來說,除非是出於自願,否則他們很難「聽命於人」;早已習慣是反傳統、非主流的他們,也不會因為想取悅他人、維持和諧的氣氛就做出違心之論。在朋友的眼中,這些瓶座的誠實、直接可能被解釋為表裡如一,或者不屑裝模作樣的純樸求真;對其他人而言,同樣的表現,就可能是刁鑽古怪、目中無人的狂妄自大。

    至於瓶座的葡萄酒愛好者,基於所抱持的平等主義,他們顯然會對強調階級概念的酒莊分級、界定出高下優劣的酒款排名都興趣缺缺;凡事求真求實的他們,對於新世界習以為常地以木桶來影響香氣、動輒有甜美果味豐濃撲鼻的酒款型態可能也都敬謝不敏。可以想見的是,他們對任何以革命性科技釀成的酒,會懷有十足的好奇心;對各種標榜可以讓葡萄酒變得不同的新奇發明,也傾向會興致勃勃地親自來實驗,確認宣稱的效果是否真實可信。強調以有機或自然方式釀成的酒,或許能讓生性樸實的他們倍感親近;但可別以為只要有驚世駭俗的罕見想法就能說服瓶座,這些水瓶們總是能站在最客觀的立場,以理性又富邏輯的思考方式,找出事物潛藏在表面下的真面貌。

    水瓶座之酒
    Josko Gravner Breg

    有人這樣描述Josko Gravner,說他是一位釀酒手法永遠持續在進化的釀酒師。這說法乍聽之下或許顯得奇妙而難以理解,難道數千年前已經存在的葡萄酒,至今居然還有空間繼續發明進步?然而,像Josko Gravner這樣特立獨行,乃至於在釀酒方面採取革命性前衛手法的釀酒師,卻很容易用水瓶的特性一言以蔽之。
     
    位於義大利和斯洛伐尼亞邊境的Gravner酒廠,目前的主人Josko Gravner,是三代在當地務農的農家。自從Josko在70年代接手之後,他就像是走上了一條無止盡的改革之路一般,不斷地革自己的命。早在80年代初期,他已經領先當地其他生產者,率先引進當時堪稱先進的不鏽鋼控溫酒槽,把夏多內、白蘇維濃等白酒品種,照當時的流行以培養酵母做成洗練的國際風格;之後他嘗試以野生酵母、改將酒放在橡木桶中發酵熟成的方式;更獲得佳評如潮。儘管同樣的風格,可能如今仍有許多支持者;但是顯然,「不進則退」或許是Josko默默依循的人生座右銘。

    也有人認為,Josko Gravner一路走來的歷程,其實只是順勢的自然發展。80年代末期歷經一趟加州葡萄酒之旅後,有感於當地在釀酒手法上的多所操控,回到家鄉的他開始有了想要讓酒更自然、更接近本來面貌的新念頭。90年代中期,他不但將葡萄園調整為種植密度更高、產量更低的方式;同時在「發酵溫度」也是年份表現的一環的概念下,開始嘗試用開口發酵木槽,在不控溫的情況下來釀酒、並且延長酒在桶中的陳年時間。事實上,在這一連串的嘗試背後,或許是因為不想總隨著最新的科技發明起舞的終極理由,Josko同時開始研究的是人類史上最古老的釀酒方式;這樣一個概念的轉變,將他倏地帶回數千年前。

    根據史料,他發現直到西元一千年左右,葡萄酒都是一如希臘羅馬傳統那樣在雙耳陶瓶中釀成,於是,親自造訪過這種釀酒起源的喬治亞之後,他終於在幾年的實驗後,從2001年起正式將酒款改用埋在土裡的雙耳陶瓶釀製。這些經過除梗、破皮的葡萄被整串丟到埋在土裡的陶瓶裡,全程不控溫地僅以天然酵母完成發酵,之後更讓果皮和酒液持續浸泡長達5-6個月;最後再經大型橡木桶熟成,才不過濾不澄清地直接裝瓶。

    就Josko的觀點,他認為以這種方式產出的酒,由於在葡萄進到土瓶之後,就不經任何人工的方式來調整,加上不過濾澄清,得以保持所有酒中構成風味的要素,因此不但極度自然,還應該更能如實地表現出風土。只不過,這種酒色偶爾呈橘黃色(又被稱為orange wine)、偶爾還因不經過濾而略顯混濁的「白酒」,雖然在智識上可以提供愛酒人前所未有的滿足,但是對更多味蕾而言,這種口感渾厚雄壯、香氣幽微淡雅的酒,不只很難被理解,還不免被質疑,是否真有存在的價值和意義。

    事實上,Josko堪稱極度前衛的作法,不只讓他成為此一流派的代表人物,甚至在全球各地都引來不少跟隨者;或許,一如歷史長河終將淘去渣滓,我們也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在超越時代的革新和復古之間,明辨出葡萄酒最終該留下的,是怎樣的真實原貌。

  • 80年代是西元幾年 在 迷走工作坊 Mizo Game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7-05-31 21:19:40
    有 463 人按讚


    #紀念台北大空襲七十二週年
    #獻給阿公

    大家好,我是迷走工作坊創辦人,同時也是《台北大空襲》製作人KJ。對我來說,這是一款有私心的桌遊。這篇文章也是一篇很私密的文章。

    我的阿公出生在大正 10 年/民國 10 年/西元 1921 年。 他在幾年前離開了,享壽九十一歲。以前以為他可以活到一百多歲。

    二戰結束時,阿公 28 歲,他帶著五六個小孩面對全新的時代。只有小學畢業的他,寫的字卻特別好看,在戰時常常被派任寫字的工作。

    阿公的小學歷史課本到現在都還保存良好,當然內容跟現在的歷史完全不同,他的教學內容是神武天皇到川中島之戰再到豐臣秀吉征韓。

    小時候非常喜歡聽他說著年輕的故事,甚至為了原子彈的投放日期產生激辯XD,有次都拿出維基百科的資料了,他還是堅稱沒記錯是網路錯了。這些爭執,現在想起來還是很懷念。

    而這些故事除了我之外,家裡沒人有興趣。

    二戰末期,阿公目睹日軍的補給艦艇從基隆出發,在外海被擊沉,只有一艘狼狽回港,對日本來說簡直雪上加霜,在港邊看到這些景況的人目睹海上的硝煙,感嘆著即將來臨的變局。

    小學的時候,曾經寫過一篇高分的作文,被老師請到臺上朗誦給同學聽(我唸的是天龍國信義區某國小,現在想起來覺得老師猛猛的。)內容描述阿公在基隆當軍伕時,因同僚賭博忽視宵禁,被美軍空襲整個宿舍都被炸翻。

    阿公可能聽過裕仁的「大東亜戦争終結ノ詔書」,不過應該聽不懂吧。

    阿公 10 歲時父親過世,身為獨子的他,和母親築起了一個木寮,開始幫忙養豬、牧牛家計。他和阿嬤成親的時候,彼此都沒看過對方,但我小時候仍能感受到他們彼此間的恩義情感存在。

    228 時他逃到山上,87 水災的時候他在台南某個旅舍的屋頂,望著汪洋一片擔心著台北的家業。風起雲湧的 70、80 年代,他也十分關注著黨外運動。

    當年王建民在紐約橫空出世,已經 90 歲的他不喜歡 Wang,一直說他的球尾勁不強,喜歡的是 C.C Sabathia、Cano 和 Jeter。後來即便王建民離開,他還是洋基粉絲,持續跟追比賽。

    阿公不知道他甲午戰爭,只知道日清戰爭,他不知道九一八事變,但他知道滿州事變。他沒唸過三國,但知道武田信玄和上杉謙信的川中島之戰,也知道とよとみ是誰。

    小時候家人常問我:阿公的口頭禪是什麼?長輩們會因為我回:「幹幹幹幹幹!」而哄堂大笑。

    阿公過世五年了,當時在病榻旁守著他,知道「可以用 "享壽” 代表高齡逝世的吉祥詞彙」根本沒屁用,因為眼淚還是一直掉。

    最後的那幾天,阿公白內障的雙眼視線偶爾看著我,很想知道他在想什麼,是將近一世紀的生命歷程?還是仍舊牽掛兒孫的事?或是在想:終於要見到先走一步的阿嬤和阿祖了?

    阿公離開前的兩天,我到了醫院在耳背的他耳邊大喊:「我回來啦!」阿公睜開眼睛看著我說:「你回來啦。」

    「嗯,我回來了。」

    台北大空襲,獻給最懷念的阿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