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21/8團購預告
‼️5/8 20.00開放預訂
🔗LINK IN BIO|連結在個人檔案
‼️8/8 20.00截單截數
🛒20/8全聯芋頭季
全聯一上架我們的信息就爆滿了😂芋控都很期待,立馬安排幫大家訂購!!這次很特別,還有一些熱食,甜點選了反饋比較好的4款給大家訂購,希望減少大...
⏱18/8-21/8團購預告
‼️5/8 20.00開放預訂
🔗LINK IN BIO|連結在個人檔案
‼️8/8 20.00截單截數
🛒20/8全聯芋頭季
全聯一上架我們的信息就爆滿了😂芋控都很期待,立馬安排幫大家訂購!!這次很特別,還有一些熱食,甜點選了反饋比較好的4款給大家訂購,希望減少大家的糾結🙈我個人是完全被這次的布丁吸引到了,綿密的芋泥配上布丁底,加熱的鹹食我個人很好加水晶圓,感覺口感QQ的,也很配香芋😋
.
✳️菜單
盒呷平安米糕 約380g/盒 62HKD
芋香上上籤 約240g/盒 58HKD
腐皮鮮芋捲 5入/約200g/盒 58HKD
香芋水晶圓 10入/約400g/盒 64HKD
❤️🔥芋泥雙層布丁 100g 35HKD
芋泥提拉 180g 48HKD
芋泥千層捲 59HKD
4吋特濃芋泥戚風蛋糕 280g 69HKD
🙌🏻食用期限大概是4-7天左右,視乎超市進貨的批次哦
.
————————————————————————————————————————————————
⭕️預計取貨時間『如無另外通知,照已選的交收時間取貨就可以』
🛑自取時間及地點安排(如有更改會再提前通知)
#牛頭角自取點
📍 香港觀塘鴻圖道21號訊科中心3樓E室 Hong Kong
8月20-21 17.30-20.00 牛頭角(觀塘)工作室自取
[如沒有下周的訂單合併,8月25-27日後取貨需加收10HKD存放費]
#荔枝角自取點
📍香港工業中心B座2樓7室707 (電梯按2字!)(荔枝角地鐵站C出口)
8月20日荔枝角自取點:17.00-20.00
8月21日荔枝角自取點:16.00-19.00
[8月21日後取貨需購買現貨作存放費用]
🛑交收安排:
8月21日 西營盤A閘口(10.00)
8月21日 西營盤A閘口(12.15-12.30)
8月23日 西營盤A閘口(10.00)
8月23日 西營盤A閘口(12.15-12.30)
8月23日 西營盤A閘口(18.15-18.30)
[西營盤交收請提前2日在ig:cccccxhk確認或網頁留言]
8月21日 旺角D出口(15.20-15.35 )
[將於8月20日晚發出Comfrim email]
8月20日 沙田B出口(20.10-20.20 )
[將於8月19日晚發出Comfrim email]
🛑送貨上門到付(運費35HKD起,到貨日子無備註會在8月20號寄出並收到)
68HKD低溫送貨於8月20日送出,當日收到
Gogovan速遞於8月20-21日代call及送到
***結賬時選擇送貨形式即可***
-
品項8月18日從店家出貨
預計8月20日低溫空運到香港
計劃8月20-21日取貨
.
👉🏻以上品項逾期8月28號將無法取回
👉🏻最晚集合到8月28號一齊寄出
.
1️⃣一旦付款後不設退款/更改款式,一旦有退款問題只會退款同額的網頁禮物金
2️⃣如有需要更改取貨時間或地點, 請提早在8月19日前通知|8月19日後臨時更改會加收10HKD費用
3️⃣由於分設西營盤和觀塘兩個倉庫,無法即時為大家調貨,到貨分倉後(8月20日後)不設更改取貨地點‼️若強行更改會加收50HKD費用
4️⃣請自行根據網站顯示的交收地點和時間安排,並選擇你的取貨時間,不要詢問我們取貨時間,我們無法為你安排取貨時間‼️
5️⃣ 因爲網站有設庫存,如能成功提交訂單後,意味已為你預留名額或收到訂單,可以直接付款,我們不會再額外發出訂購成功的信息
6️⃣ 訂單詳情可自行登入賬戶查看訂單明細,或在電郵中查看
7️⃣ 上傳付款憑證後,請耐心等待我們人手對賬後的確認,付款狀態會在對賬後,人手更改,不需擔心
8️⃣ 網站上有即時客服連接到WhatsApp,我們見字會速回;有關西營盤交收請在IG詢問~
8吋晶圓盒 在 我是產業隊長 張捷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有人問,光罩(2338)之後還有沒有好公司?
今天我們來聊聊,上個月實體課程,
以及數位訂閱也錄製過影音的 #家登(3680)
家登的故事很長,必須先從濕式蝕刻的林本堅先生,
到艾斯摩爾(ASML)的EUV極紫外光蝕刻說起,
但這部分我留給在下週直播再跟大家提。
先確定一件事情,ASML去年賺8元多歐元,本益比50幾倍?
為什麼?因為寡占!而EUV的光罩何誰做的呢?
家登成立於1998年,原本公司業務為塑膠外殼CNC機台加工。2000年切入半導體前段製程設備,並取得台積電(2330)認證,成為黃光微影製程用零組件供應商,提供黃光微影至程光罩保護、傳輸及儲存解決方案等。家登在2011年也開始切入EUV光罩盒開發,成為全球半導體曝光機龍頭廠艾司摩爾的EUV光罩盒供應商,以及曝光機零組件夥伴。
✔️全球前5大晶圓載具供應商;8吋晶圓盒市占約90%。
✔️生產:晶圓盒、光罩盒、光罩清洗設備、晶圓移動機器人。
✔️法人股東英特爾(Intel);獲日本川崎半導體全球獨家銷售權。
✔️客戶:英特爾、台積電、聯電(2303)、ASML、三星(Samsung)、中芯國際、新昇半導體、華力微電子。
✔️全球唯二擁有EUV Pod(極紫外光光罩盒)量產及出貨能力。
✔️前年每股盈餘(EPS)3.25元。處分台南不動產獲利挹注,去年前3季EPS6.6元已超越前年全年。
✔️去年12月營收3億5,900萬元創新高,月增114.61%、年增29.45%。
✔️受惠台積電、美國IDM大廠EUV Pod訂單強勁,產品供不應求,且檢測機、清洗機、儲存櫃等亦打進EUV生產鏈,訂單能見度看到2021年。
✔️以CNC精密加工技術跨足航太精密零件市場,通過AS9100D航太認證,預期2021年量產,將打進空巴及波音供應鏈。
✔️EUV光罩一個成本約1,000萬元,而光罩盒約1萬美金,在光罩盒生命週期2年到期,廠商進行光罩盒的替換,以防影響對於EUV光罩的影響,前述提到的光罩護膜(pellicel)與光罩盒防塵設計。
✔️2021年開始,光罩盒的出貨量,將會受惠新的投片,以及舊的淘汰部分,而呈現等差級數的增長,因此法人預估2021年EUV盒光罩數可望來到8,500個。
還有最新家登法說會訊息等著跟大家分享喔
完整的家登報告影音,歡迎訂閱👇👇👇
#張捷主流產業選股術 👉🏻👉🏻👉🏻https://reurl.cc/yZrGeO
8吋晶圓盒 在 麥克風的市場求生手冊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晶圓代工廠不願意大幅擴充,IC設計廠商只好自己買設備確保產能,雖然類似的案例不是沒有,像蘋果過去就會買設備給代工廠,但發生在IC設計產業,還真的挺有意思的。
【半導體設備市場發出「異常」信號】
近幾個月,半導體行業的熱點和主題一直是產能吃緊和漲價,已經非常成熟的IC設計+晶圓代工產業模式,分工明確,效率越來越高,這在客觀上也推升了產能吃緊程度。在這樣的產業背景下,近期出現了一系列十分吸引眼球的「新鮮」事件。
就在昨天,業界傳出消息,IC設計大廠聯發科為了鞏固電源管理IC產能,自掏腰包16.2億元新台幣採購了一批半導體設備,租給晶圓代工廠力積電搶產能。
由於5G需求大爆發,加上遠程辦公/教育需求持續旺盛,聯發科在2020上半年向力積電每月下單3000片12吋晶圓用於生產電源管理IC。進入下半年後,下單量快速拉昇到每月7000片,全年取得12吋電源管理IC用晶圓數量達到6萬片。即使如此,仍不能滿足客户訂單需求。基於此,預計到2021年,聯發科每月將從力積電獲得上萬片電源管理IC的12吋晶圓產能,全年取得電源管理IC晶圓數量將比2020年翻倍增長。
而聯發科的產能狀況只是整個市場的一個縮影,類似這樣的情況大量存在。
傳統上,只有晶圓代工廠、封測廠和IDM才會購買半導體設備用於自家的生產,而IC設計廠是無Fab模式,是不需要半導體設備這類重資產投資的,這也是當初產業由IDM分化為IC設計+晶圓代工模式的主要原因,即分工明確,提升了產業效率。
此次,聯發科採購半導體設備,在租給對應的晶圓代工廠的操作非常罕見。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應出,當下晶圓代工產能吃緊狀況已經非常普遍,且程度很深,從而形成了巨量的市場空白。而量變必定引發質變,IC設計廠商權衡後,認為做出少有的購買半導體設備這一舉動,投入產出比依然為正,且後續帶來的收入非常可觀,只有如此,才會做出這樣的決定。可見,市場對產能的需求是多麼的大而強烈。
除了聯發科這一吸睛的操作之外,近期還有多種因產能吃緊而出現的不同尋常事件,如三星晶圓代工業務部針對旗下的8吋晶圓廠進行自動化擴建投資,以提高生產效率。
一般情況下,業界12吋晶圓產線為全自動化生產,也就是在無塵室中藉助架設在高處的運輸系統移動晶圓盒。不過,8吋晶圓盒仍由工作人員用搬運車運送。
據韓媒報道,三星已經在部分8吋晶圓廠的產線測試自動化運輸設備。這樣的自動化升級,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據三星估計,如果要在所有8吋晶圓廠中導入自動化運輸設備,可能需要約870萬美元的附加投資。而且,這樣的投資也是有風險的,不能絕對保證取得預想的生產效果。
此外,由於產能越來越緊張,很多小型IC設計公司到處找產能而不得,即使是加價也拿不到,因此還上演過一些很是讓人心酸的悲情場面。
可見,無論是IC設計的代表聯發科,還是晶圓代工的代表企業三星,為了產能,都在不惜血本,甚至不約而同地改變了各自原有的經營模式。與此同時,規模較小的IC設計和晶圓代工廠則沒有那麼強大資金實力,能夠在這一大波機遇中分得的蛋糕就比較有限了,甚至有被「擠壓變形」的風險。
總體來看,這種產能嚴重吃緊的狀況,使得相關的IC設計廠商,晶圓代工廠,以及半導體設備廠這三方成為了最主要受益者。
晶圓代工催漲半導體設備
在IC設計廠商、晶圓代工廠和半導體設備廠這一鏈條上,晶圓代工廠與設備商直接產生聯繫,而晶圓代工廠的火爆,直接帶動着半導體設備市場的增長。據SEMI統計,今年9月,北美半導體設備製造商出貨金額達 27.5億美元,月增3.6%,年增40.3%,創今年新高,並創下連續12個月超過20億美元的佳績,還創下近 20 年來單月歷史新高。
SEMI 認為,2020年,隨着數據中心基礎建設和服務器存儲需求增加,加上疫情以及美中貿易戰加劇,供應鏈為預留安全庫存,帶動芯片需求提升,是帶動今年晶圓廠設備支出大幅增長的重要因素。
近期,台積電也針對資本支出做出展望,預計今年資本支出將貼近170 億美元,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客户下單並未因疫情而減緩,需求相當強勁。
SEMI認為,這一波設備支出走強,佔晶圓製造設備銷售約一半的晶圓代工和邏輯製程支出貢獻最多,2020 年及 2021 年都維持個位數穩定增長;DRAM 和 NAND Flash 在2020 年支出將超過 2019 年,且在 2021 年增長幅度都將超過20%。
另外,晶圓廠設備包括晶圓加工、晶圓廠設施和光罩設備,預計 2020 年將增長 5%,受惠於內存支出復甦,以及先進製程與中國市場的大力投資,2021 年將大幅上升 13%。
按地區來看,台灣、中國與韓國都是 2020 年及 2021 年設備支出金額的領先市場,其中,台灣2020年設備支出在去年大增 68% 後,略微修正,預計 2021 年將回升,反彈幅度達10%。
由於台灣是全球範圍內晶圓代工業最發達的地區,這裏的半導體設備支出會明顯高於其它地區。而採購設備,本來都是晶圓代工廠做的,如今作為IC設計大廠的聯發科也加入這一採購大軍,無疑會進一步提升台灣在全球半導體設備市場的影響力。
IC設計廠商的重資產化
在過去的半個世紀,整個半導體行業一直是從單一的IDM向IC設計+晶圓代工這一分工合作方向發展,但最近幾年,特別是從2015年在全球掀起的半導體併購狂潮開始,整個產業似乎在從分散向整合方向演進。這其中,有相同業務模式公司之間的合併,也有不同業務模式公司的合併。與此同時,原本單一業務模式的廠商,也越來越多地在向複合業務模式方向發展。
典型代表就是台積電,該公司本來只做晶圓代工,但隨着市場地發展,進入本世紀第二個十年以後,台積電開始導入封裝測試業務,因為這樣可以進一步提升市場掌控力和話語權,提升產品上市速度。
另外,就是有越來越多的IC設計廠商涉足晶片生產過程,特別是封裝測試領域,相比於晶圓代工,IC設計廠商進入封測業務的投入相對少,門檻也會低一些。它們這樣做的主要目的同樣是提升市場掌控力和話語權,提升產品上市速度。最具代表性的就是CMOS圖像傳感器(CIS)領域,由於CIS在2019年出現了井噴,嚴重供不應求,促使一些CIS芯片設計廠商開始投入大量資金建廠、購置封測設備,從原來的fabless業務模式,逐步轉型為fab-lite。
此次,在產能嚴重吃緊的產業大環境下,聯發科直接購買半導體設備租給相應的晶圓代工廠,似乎在從另一個角度詮釋着IC設計業的變遷態勢,以後很可能會出現更多類似的現象。
最近幾個月,聯發科曝光率一直很高,這與華為有着很大的關係。由於受到貿易限制,華為原有的美國晶片元器件供應鏈受阻,特別是手機處理器、電源管理和無線連接晶片,而這些正是聯發科的強項,因此,華為向其發出了大量訂單,這在很大程度上導致了其產品的供不應求。
另外,還有消息稱,聯發科有希望拿下蘋果訂單,最有機會打進的是iPad或是iPhone 產品線,如果屬實的話,這將會進一步提升其2021年業績。或許,這也是該公司不惜花大錢購買設備租給晶圓代工廠,為其保證產能的一個重要原因吧。總之,如果能同時擁有華為和蘋果這兩大客户的話,前期多進行投資,是非常值得的。
嚐鮮
為了尋求產能支持,有些電源管理IC和MOSFET廠商正在考慮從8吋晶圓升級到12吋晶圓生產,不過,這種想法的可操作性不強,主要原因在於,用12吋晶圓生產MOSFET在技術層面沒有問題,但就目前的產業情況來看,成本難以接受。而起初的參與者,都屬於「嚐鮮」、吃螃蟹的。
此次,聯發科購買的半導體設備將租給力積電,主要是為了保證其電源管理IC產能。這裏就涉及到了「嚐鮮」的話題。具體來講,就是由於電源管理IC大多采用8吋晶圓製造,鮮少廠商使用12吋晶圓生產,因為12吋晶圓大多提供給邏輯製程使用,而力積電本來就具備DRAM技術,因此擁有12吋鋁製程產能,較適合量產電源管理IC技術,而台積電、聯電在12吋生產大多以銅製程,相比之下不適合量產電源管理IC,因此,聯發科才會罕見採購設備回租給力積電,以鞏固其未來電源管理IC產能。
聯發科似乎有「嚐鮮」、開創新業務和模式的傳統。早在20年前,當時的聯發科在業內還是岌岌無名的晚輩,當時,該公司憑藉「一站式」的手機方案,即為手機客户提供主晶片和參考設計,從而解決了手機80%的設計工作,客户只需要完成後續的20%工作就可以了。一舉統治了山寨機市場,並由此打下了立足產業的基礎,才有機會發展壯大到今天。
目前,ASIC設計服務正在興起,聯發科的ASIC設計服務在業內也是一絕,也是較早投入發展該業務的半導體廠商。目前,在提供ASIC設計服務的企業裏,聯發科是數一數二的。不久前,有消息稱,當下在處理器市場熱得發燙的AMD將ASIC設計服務訂單交給了聯發科,也從側面展現出了其ASIC設計實力。
如今,聯發科又開始涉足半導體設備業務。可以説,該公司一直走在不斷嚐鮮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