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70年代歌手男性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70年代歌手男性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70年代歌手男性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70年代歌手男性產品中有1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萬的網紅偽學術,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認真聽】純愛不純|#台灣青春愛情電影|刻在你心底的名字 \\ 李長潔 . 自2008年台灣電影再次興起以來,通俗的青春愛情故事,不但成為話題與票房的解方,也時常在各影展獲獎。以《#刻在你心底的名字》為例,金馬獎就入圍5項,也榮獲「最佳攝影」、「最佳原創電影歌曲」。盤點台灣青春愛情電影的興起,除了7...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50的網紅偽學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認真聽】純愛不純|#台灣青春愛情電影|刻在你心底的名字 \\ 李長潔 . 自2008年台灣電影再次興起以來,通俗的青春愛情故事,不但成為話題與票房的解方,也時常在各影展獲獎。以《#刻在你心底的名字》為例,金馬獎就入圍5項,也榮獲「最佳攝影」、「最佳原創電影歌曲」。盤點台灣青春愛情電影的興起,除了7...

70年代歌手男性 在 台灣服飾誌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16 09:21:23

【#雜談──從現代MV裡看1970年代流行】 ⠀⠀⠀ 「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不張狂,不做害羞的事⋯⋯又或許,你想跟我做害羞的事?」──〈#我要你愛〉 ⠀⠀⠀ 今年八月,台灣的獨立樂團 #美秀集團,推出了單曲〈我要你愛〉。不只在音樂編曲上極具特色,相信大家也也對復古的MV印象...

  • 70年代歌手男性 在 偽學術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1-19 08:49:59
    有 120 人按讚

    【認真聽】純愛不純|#台灣青春愛情電影|刻在你心底的名字 \\ 李長潔
    .
    自2008年台灣電影再次興起以來,通俗的青春愛情故事,不但成為話題與票房的解方,也時常在各影展獲獎。以《#刻在你心底的名字》為例,金馬獎就入圍5項,也榮獲「最佳攝影」、「最佳原創電影歌曲」。盤點台灣青春愛情電影的興起,除了70年代瓊瑤式愛情的健康寫實延續,90年代台灣新電影借用愛情重建台灣性。但進入2000年後,一切開始慢慢不一樣了。
    .
    2000年開始,《藍色大門》(2002)、《盛夏光年》(2006)、《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2011)、《女朋友男朋友》(2012)、《等一個人咖啡》(2014)、《我的少女時代》(2015)、《六弄咖啡館》(2016)、《刻在你心底的名字》(2020),大量的青春愛情電影成為了台灣純愛想像的視野,他們以「青春」、「少男」、「少女」為名,表現出台灣人的情感文化模式。
    .
    我們今天的「偽學術 | 認真聽」,就來談談這20年來的粉紅泡泡。這廣大的戀愛流行文化是甚麼模樣?它們反映了怎樣的愛情轉向?從不同作品中又可以解讀出哪些文本隱藏的敘事?還有那些膾炙人口的電影主題曲。
    .
    📌 #今天的內容有
    .
    ▶ 甚麼是愛情電影
    ▶ 我的《藍色大門》與青春
    ▶ 「青春」的形構
    ▶ 「少男」、「少女」的理念型
    ▶ 純愛不純—台灣青春的反叛結構
    ▶ 情感先於政治
    ▶ 愛情電影主題曲
    .
    📣 #firstory 聽這裡: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k39z6z0zvfx0807v0lu7165?ref=android
    .
    📣 #kkbox 聽這裡:https://podcast.kkbox.com/episode/4pHpNRfyLL7Tosl61J
    .
    📣 #spotfy 聽這裡:https://open.spotify.com/episode/3sbEXh0CwFSEICRNTdR09S?si=dyHHN9_qR-OzUF8q3P95JA
    .
    📲 #FB論述版:https://www.facebook.com/208541192666847/posts/1674782469376038/
    .
    //// 完整論述 ////
    .
    ▓ #甚麼是愛情電影
    .
    想要談「愛情電影」,那勢必是要做個「#類型電影」操作型定義,儘管近年台灣電影的類型化飽受批評,但其的確是招喚大眾的一個方便途徑。或許我們可以幫愛情電影分類為:羅曼史(romance film)、通俗劇(melodrama)與文藝片。目前2000年後的青春愛情電影來看,則較多傾向文藝片。
    .
    也是因為電影類型化的緣故,其可以更清楚地連帶成一套系統、原則與期待。當「#愛情電影」正式成為一種培養台灣人觀賞電影的習慣,除了公式化的內部敘事外,向外延伸後,便足以展開各種文化工業的制度性生成,例如偶像明星的打造、週邊商品販售、主題曲的流傳等(Illouz, 1997)。
    .
    最終,透過類型電影的集體觀看,可以反映出一個社會的意識形態,或是文化模式。好比《#為甚麼愛讓人受傷》中,Eva Illouz(2012)藉由《傲慢與偏見》來理解西方個體主義的浪漫生態,或許我們也可以在這20年來的青春愛情電影裡看見自己。
    .
    ▓ #我的藍色大門
    .
    在《#藍色大門》張士豪的那個年紀,夏天的午后是連續補習戰鬥的人生,週一、三、五是何明數學,週二與週四是徐薇英文,當然以我不學無術的青春,大部份都是呈現偷懶蹺課的狀態。那時候究竟能夠有甚麼煩惱?
    .
    2002年的《藍色大門》第一次開啟了我對愛情與性別的思考。導演易智言當年拒絕了參加金馬獎,不然,這部相當具有時代意義的作品,肯定有不錯的成績。片中孟克柔(桂綸鎂)、張士豪(陳柏霖)、林月珍(梁又琳)三人的關係,呈現了00年代台灣青少年的社會行動與市民生活精神。
    .
    ▓ #青春的形構
    .
    我們以後會成為甚麼樣的大人,變成00年代後市民社會中年輕男女的煩惱。在後傳統資本主義社會的生活中,這些都市裡的小事件,個人選擇的養成遊戲,成為我們最需要煩惱的自由,一種集體規則與個人自由的協調抉擇。
    .
    「青春」,是一個重視自我探索的過程(過渡),無論是《藍色大門》或是《盛夏光年》,都試圖描繪這種秩序建構中的過渡,五月天同名歌曲的日文名稱就叫「#青春の彼方」-- 放棄規則,放縱去愛,放肆自己,放空未來。也是因為這樣的「#失序」,青春才讓人懷念。最終,沈佳宜說「人生中的很多事情,原本就是徒勞無功的」,的確,我們正在腐敗,但我寧可選擇相信《刻在你心底的名字》結局的協調與釋懷是有可能發生的。
    .
    「青春」,也帶著台灣觀眾走出90年代的悲情。早期的青春愛情電影帶著濃厚的陰鬱,一直到《藍色大門》開始,我們開始談論同志情感、性別認同、家庭關係、三角戀愛等情感議題,青春變得多元而明亮。
    .
    青春愛情電影裡,反映著情感的真實體制(regime of emotional authenticity)(Illouz, 2012),非常強烈地要求內在性感作為行動與選擇的基礎。青春中的人們,因為初次面臨社會化規範,人們會認真審視自己與對方的情感(愛情、親情、友情),以判斷這段關係的重要性與強烈程度。這大量的自我情感檢視,一見鍾情的強烈情感暗示,時常就是「青春」的情感面貌。這也是青春迷人之處。
    .
    ▓ #少男與少女的理念型
    .
    媒體中的少男與少女,帶給觀眾對性別角色的論述形構,一方面文本建立起一種戲劇性、典範式的形象,隨著故事的開展,加深觀影者的情感投射,另方面一起作用的是,少男少女的面貌外表的特質,也形成觀眾的欲望對象,產生明星化的作用,成為性別操演的模仿理念型。
    .
    青春愛情電影中的少男比少女更加倍重視,除了《藍色大門》與《我的少女時代》外,其它全部的愛情電影幾乎都圍繞著少男,少女通常則作為是推動劇情的力量。少男的姣好面貌,成為電影世界裡的耽美重心,隨便舉例就一堆,陳柏霖、張孝全、柯鎮東、陳昊森、曾敬驊,「#大男孩」的對純樸、憨直、大笨蛋的要求,他們表現忠誠、可受控制,並且,他們不會對(男性)觀眾產生威脅感。
    .
    至於女主角則以「#熱情開朗大方」為形象,如《女朋友男朋友》中的林美寶(桂綸鎂),就如同前述,她起了連結兩位男主角陳忠良(張孝全)與王心仁(鳳小岳)的作用,確實地帶動敘事的進展。
    .
    ▓ #台灣青春的反叛結構
    .
    2000年後的台灣青春愛情,某個程度上融合了日本和美國的純愛視野,前者展現了「#物哀」的精神,後者則更多在表現西方個體主義的追求。當然,不同的作品也有各自主題脈絡的側重,像是性別認同、性別麻煩(Butler, 1990)、青春成長、描繪時代精神、國家與社會變遷的隱喻、情感抉擇等等。
    .
    總體而言,台灣的作品更擅長挪用青春的反叛結構,去對應、甚至逆返「#國家體制的規訓」,這個台灣電影本土化的大主題。2000年後的新導演,以90年代前後為基礎,自然而然流露出了導演本身的「懷舊」情感,想是一個包含了情慾、戀愛、政治、社會、經濟裝況的「情感的共同體」。
    .
    ▓ #情感先於政治
    .
    以《女朋友.男朋友》為例,其為一部愛情電影,也是一部歷史電影。該片採用序列式的線性時空,將台灣的多重現代性再現。許多文化學者會討論國族與愛情的辯證關係,大時代下兒女情長,微小的愛情被鑲嵌在巨觀的社會脈絡中。但實際進入電影文本,才會發現,楊雅喆並不是要說明這種台灣性的社會—歷史時空,反而,他進行一種「#逆反」,讓情感能量來主導政治的場景。根本沒人真正在鳥民主自由,這才是真正的自由,非常後現代的後現代的後現代。
    .
    楊雅喆幾乎總結了後殖民與後現代電影裏頭所有的多元主體:女性、情慾、學生、社會運動、娘娘腔、同志、小三、本土、鄉下人、都市人等等,運用了諸多遊戲般的情節將這些概念構成一個皺摺,裏頭緊密扎實情慾流動,展開又可以觀看台灣自由的進程。
    .
    ▓ #那些年我們一起唱的主題曲
    .
    青春愛情電影還是成為一種類型了,也不是壞事,也許是必然,這形成了一個穩定的大眾流行文化市場,引導著戀情與自由的話題,反映著純粹親密關係的渴望。在電影裡,人們才可以淡化成人愛情經驗的功利性、功能性。如果能夠再有一首好聽的情歌那就更好了!
    .
    要能在腦中烙印電影裡的青春記憶,就一定要有一首讓人感動的歌曲,當旋律響起時,瞬間喚起洶湧的刻骨銘心,像是《藍色大門》的「#小步舞曲」、《我的少女時代》的「#小幸運」等。盧廣仲的《刻在我心底的名字》就是一個不錯的例子。這首獲獎歌曲,編曲十分令我動心,第一聲,每次聽到小號與歌手聲線對唱,與法國號的穿梭交疊,都會全身起雞皮疙瘩。
    .
    這首歌起了關鍵的宣傳作用,五月天、魏如萱、周興哲、蔡依林、田馥甄、梁靜茹、李千娜、韋禮安、曾沛慈、徐佳瑩等歌手的cover版傳唱參與,更加豐富了電影文本與影迷/歌迷的連結。
    .
    結論是,該約唱歌了(?

    |

    #參考文獻
    .
    1. Illouz, E. (1997). Consuming the romantic utopia: Love and the cultural contradictions of capitalism. Univ of California Press.

    2. Illouz, E. (2012). Why love hurts: A sociological explanation. Polity.

    3. Butler, J. (1990). Gender trouble: Feminism and the subversion of identity. routledge.

  • 70年代歌手男性 在 張國耀 Chong Kok Yew Photography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11-27 14:08:05
    有 6 人按讚

    有分享就有機會!

    【#免費門票:台灣限定《#情攝大師》電影有獎活動】

    著名時尚攝影師 #HelmutNewton 紀錄片《情攝大師》將於12月初在台灣上映, #前景娛樂 聯同本專頁向身處 台灣的讀者帶來有獎活動,送出免費特映場電影門票!(#詳情參看文末)

    今年是德國猶太籍攝影師 #漢姆特紐頓 100歲冥誕紀念,這位充滿爭議性的時尚攝影師,60多年攝影生涯中,曾為多本國際時尚雜誌拍攝,帶領時裝攝影的潮流,亦引來女性主義和性別平權運動者的猛烈抨擊。

    「攝影界有兩句髒話,一是『藝術』,二是『好品味』」Newton說:「我喜歡粗俗(vulgarity)。我對壞品味非常著迷,它比所謂的好品味更令人興奮,這無非是一種標準化看待事物的方式。好口味是反時尚,反照片,反女生,反色情的!」

    在今天政治正確和 #MeToo 的年代,我們該如何看待Newton的照片?導演 #GeroVonBoehm 在紀錄片中邀請了多位與他共事過的女星、模特兒和時尚圈重要人物現身說法。

    ——————————————————————

    《穿Prada的惡魔》角色藍本如何看Newton?

    受訪人物包括:《 #穿Prada的惡魔 》小說和電影角色藍本、美國版《VOGUE》總編輯Anna Wintour,80年代名模、歌手、演員、《 #007雷霆殺機 》龐德女郎Grace Jones,有「 #真人芭比娃娃 」之稱、由老佛爺Karl Lagerfeld提拔名模Claudia Schiffer。

    由模特兒轉型成演員、拍攝 #DavidLynch 經典電影《藍絲絨》(Blue Velvet)的女星Isabella Rossellini,以及曾拍攝《星塵往事》、《池畔謀殺案》等過100部電影的女星Charlotte Rampling等,逐一回應種種爭議,訴說照片背後故事。

    導演 Von Boehm曾奪得紐約國際電影電視節「世界金牌獎」,本身是一位作家、記者,也是Newton相交多年的好友,他取得Helmut Newton Foundation授權使用從未公開過的影片、錄音和獨家素材,還有Newton妻子攝他的家庭錄像,來紀念這位攝影師傳奇的一生。

    ——————————————————————
    怪癖之王挑戰女性刻板印象?

    「我愛女性,勝過其他任何事物。」Newton在片中宣稱,否認作品物化女性的指控。

    「一堆厭女的男人都會這樣說。」著名的作家、評論人、女性主義者 #蘇珊桑塔格 ( #SusanSontag )反駁指:「主人都會愛慕他的奴隸。」雖然,她沒有在著名的評論集《 #論攝影》( #OnPhotography )談及Newton的照片,但她在法國一個談話節目中指,儘管Newton是個友善的人,可是「作為一位女性,你的照片讓我感到非常 #貶抑女性 ( #misogynist )。」

    Newton以拍攝性感而形象強勢的女性黑白影像見稱,他的照片介乎在時尚攝影和情色攝影之間。一方面,相中都是身材高䠷、衣著暴露、具情色暗示的年輕女性;另一方面,這些女性看起來具有自信和力量,挑戰社會對女性的刻板印象。

    有別於從前廣告攝影,著力拍攝貌美的女性穿上漂亮的時裝,Newton打破了這個規舉,照片更進一步在顯示出財富、慾望和一種令旁人稱羨的生活方式,開創出新的廣告攝影潮流。70年代起,他的拍攝主題更經常加入戀物、暴力、SM等禁忌的元素,作品經常受到社運團體及時尚圈的批評,更令他獲得「 #怪癖之王」( #KingofKink )的稱號。

    ——————————————————————
    照片物化女性還是讓女性充權?

    例如他會讓女性與一隻看來具侵略性的狗隻一起拍攝、在女孩旁邊加上利刀等危險用品,相反,在他的照片中,男性「就像帽子或鞋一樣的配件」,常常成為可有可無的元素。其中一張照片,一位手上帶有 Bulgari 鑽石的女士用力把烤雞撕開,照片惹怒了這家奢華珠寶品牌,威脅要停止在法國版《Vogue》登廣告。另一張為《Stern》雜誌拍攝女星Grace Jones封面廣告照片,Jones赤裸對鏡頭微笑,雙腳被鎖起,則被在Alice Schwarzer等女權份子告上法庭。

    另一邊廂,他鏡下的女性卻對照片有自己的見解,德國名模Sylvia Gobbel說:「Helmut給我的感受是強大的能量,我控制整個場面,我不再是隻鹿,而是與獵人平起平坐。」Newton在古典場景拍攝他拍攝女星Charlotte Rampling側身全裸入鏡的照片,也被倫敦 #國家肖像館 ( National Portrait Gallery )收藏,足見其作品的藝術水平。

    Newton形容,自己照片展現出女性「勝利」的姿態。「對我來說,肖像攝影吸引我的地方在於權力和性。性與賦予權力,我想當我為有政治權力、經濟權力和性權力的人拍攝肖像,他們是很不錯的拍攝對象。」

    ——————————————————————
    因德國納粹流亡的前半生經歷

    1920年,Helmut Newton生於德國柏林猶太家庭,父親是鈕扣廠總經理,他在12歲擁有自己的第一部相機 #KodakBrownie ,經常深夜進行實驗性的夜景拍攝。16歲起成為傳奇女攝影師 #Yva 的攝影學徒,開始接觸時裝、肖像和人體攝影,學習了扎實的佈光、攝影技巧和黑房技術,為將來的創作打好了基礎。

    那時候Newton喜愛剪報收集報章上的新聞或狗仔隊拍攝的照片,也喜歡翻揭母親購買的時尚雜誌,為女友拍攝肖像。「在我13歲的時候,希特勒掌握了權力,不久之後,我完全被納粹的美學所包圍。」他瘋狂地愛上攝影和電影,經常溜進電影院觀看電影,例如是蘭妮萊芬斯坦( Leni Riefenstahl )的納粹政治宣傳片《 #意志的勝利 》便令他留下深刻印象,令Newton的照片至今仍會被指控受到納粹美學影響。

    「我成長的時候,如果你在紅燈時過馬路,納粹黨可以把你捉走來到集中營。」1938年,Yva的工作室在納粹壓力下關閉。那年冬天,德國發生 #水晶之夜 ( #Kristallnacht ),納粹黨員襲擊德國全境的猶太人,事件被認為是納粹有組織地屠殺猶太人的開端。後來Yva死於集中營內。

    同年,Newton離開乘火車離開德國,他的父母轉向南美洲,而他來到意大利里雅斯特,再坐船到中國。船未抵達中國時,他已在新加坡下船。幾年間,他曾在《海峽時報》擔任新聞攝影記者,也曾因貧窮而當上女人包養的「高級伴遊」。

    其後,Newton來到澳洲定居,遇到後來的太太、同樣是攝影師的 June Brown(又稱: Alice Springs ),受到妻子鼓勵,兩人一起創作,Newton開始在攝影事業上展露鋒芒。兩人在澳洲生活了10多年,並取得公民身份。1956年,來到倫敦一年後轉到巴黎居住,開始在歐洲的創作生涯,成為《 Vogue 》、《 Elle 》、 《 Playboy 》等刊物的攝影師。

    2004年,Newton在美國三藩市駕駛SUV時出外拍攝時,心臟病發作,高速撞向一幅混凝土牆,送往醫院後失救逝世,終年84歲。

    《情攝大師》這部紀錄片提出提問,「Newton如何影響我們對女性身體的凝視?他照片傳達了甚麼視覺和慾望?照片中的是剛強的女性抑或只是被性化的物品?」或許正好讓我們重新思考,今天藝術對於女性身體的凝視,當中涉入性別政治與權力。

    撰文: #難分

    ——————————————————————

    *參加辦法:
    1.讚好本專頁
    2.在個人臉書帳戶上公開分享此帖文
    3.留言說明想看這套電影的原因
    4.只限身處台灣的讀者
    5.留言最有心思的5位讀者,將有機會獲得特映會門票每位2張

    活動時間:即日起至11月28日(六)23:59截止
    開獎時間:11月28日(日)在本文底下公布得獎者名單
    領獎方式:現場領票,本專頁將私訊得獎者留下姓名及電話以供領獎核對

    電影票有限定場次:12/01(二)21:00 @長春國賓廳《情攝大師》特映會

    #時尚攝影 #情色攝影 #HelmutNewtonTheBadandtheBeautiful

  • 70年代歌手男性 在 肯腦濕的人生相談室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8-01 18:07:11
    有 2,369 人按讚


    李登輝過世了,昨晚看到新聞,不知為何我哭了非常久。隔天早上,看到相關新聞標題,光是看到標題,我還是繼續默默的流眼淚。

    許多情緒和想法都有冒上來,我的腦中第一個想到的是,一個國家要真正的獨立,需要花上三代人,他提醒我他是第一代,台灣建國最晚會在我這一代手上完成。終點出現了,我整個就哭爆了。

    或者是因為那個深深的感謝和心疼,謝謝你們努力了一生,讓我能在民主的空氣裡成長,去探索我是誰。

    作為一個女人,成長在是否民主和重視人權的國家,命運是有差別的。

    印度是個從英國手中獨立的民主國家,可是他們相對落後的農村裡,在農忙的季節為了採收,女性勞工要割掉子宮,為了不要來月經,否則會耽誤採收,她們不能請假。

    巴基斯坦的女性,在家聽爸爸的話,出嫁後聽老公的話,老公過世聽兒子的話,她們在月經來潮12歲後就要趕快嫁掉,所以巴基斯坦的女權是由當年13歲的馬拉拉在爭取的,她為了爭取巴國女人可以上大學受教的權利,遭到別人開槍打中她的頭。

    我沒有辦法想像我只是想要讀大學,別人有這個權利開槍打我的頭。

    台灣的人權已經走得很遠了,遠到今天我會哭。



    台灣是亞洲國家中女權最高的國家,這不是理所當然的。

    現在大家都講網路能讓平民翻身,但這句話是錯的,你要靠網路翻身,你還必須在一個民主的國家裡,你才能翻身。

    埃及的女權是什麼鬼?柬埔寨的女權可以吃嗎?幾位埃及年輕網紅擁有130萬到200萬的粉絲,只是抹個大紅口紅、露臉、跳舞,影片就被檢舉,警察就到府抓人,關兩年、交罰金。

    去年在埃及,開羅出生的導遊跟我說,阿拉伯22個國家中,有些國家的女性,蒙著臉,在公眾場合坐在成年男子的旁邊,這是不被允許的,會被說不檢點,承受輿論壓力。女人在公共區域有女人專屬的座位區,她的臉只能被爸爸、丈夫和兄弟看到,不能給外人看。

    我就瞬間可以理解之前看過那種荒唐新聞原來是真的,阿拉伯裔的女歌手只是露臉唱歌,宣示女人有權利做自己,就被槍擊。

    她做了什麼?拿掉面紗,不遮臉了。

    那有什麼?在台灣很正常,在中東國家就被槍擊了。

    女人,妳怎麼可以想要自由、肖想做自己?

    ■柬埔寨網紅咬唇+性感打扮竟犯法?民眾狠批不尊重 警方下令通輯
    https://reurl.cc/GV7Qqp

    ■埃及學生妹「塗大紅口紅跳辣舞」遭逮捕判2年
    https://reurl.cc/qdyoq0

    女生想要被如珠如寶的對待,妳只能出生在一個民主國家,一個有「人權」的地方。

    南韓的明星秀智再紅也沒有用,講男性不能仗勢職權去侵害女性,一樣要被南韓國民罵爆;

    北韓女性想什麼人權?200多名年輕女性要求必須要是處女,有顏值、有身材,進入金正恩的後宮,時代倒退幾千年。

    女人想展現聰明才智,不能生在一個沒有民主、沒有人權的地方,

    沒有人期待妳帶著腦子出生,

    沒有人期待妳會思考、擁有自己的意見。

    民主可不可以當飯吃?我想問會講出這種論點的人,如果中國有那麼好,為何馬雲和劉強東要被迫退休,財產瞬間變國有?沒有人人平等的國家,你的命不是你的命,你的房子也不是你的。

    曾博恩訪問蔡英文,有多少中國網民翻牆來看,跟我們說,這種事情若發生在中國,博恩和台下的觀眾全部是要送去「思想改造」的。又說,難怪中國官媒要把蔡英文黑的那麼慘,如果這種影片給全中國人看,她會瞬間圈粉幾個億。

    蔡英文和陳菊一生未婚,她的婚姻她們的小孩就叫「台灣的民主進程」。

    這幾年,蔡和陳都會被罵得非常難聽,說她們不婚不生沒有當過媽媽所以沒有愛心,如何治理國家?

    聽到這種扭曲言論我的血液都會凝結,我真心不懂一個女人自主選擇,沒有結婚、沒有小孩,而是投入建造一個城市、建造一個國家,等同在當「城市之母」「國母」,一樣付出心血養育一個城市或一個政黨甚或一個國家緩慢茁壯,她們也是「母職」,跟李登輝一模一樣。

    一個女人從政了,她為什麼要因為肚子有沒有動靜過被罵的那麼難聽?

    主流扁平的價值觀,把一個女人的價值跟結婚生子畫上等號,然後直接頂上天。

    我想說的是:養出一個城市、一個國家或一個小孩走入正途,都是心血、都是養育,為什麼要窄化一個女人,限制她只能肚皮或配偶欄有動靜,她才能被講「這個女人有真正的愛心」?

    有時候我真的很想問那種隨意批評的人,請問你為你的國家做過什麼實質貢獻?可以把這些大半輩子全部在為國做事的人講得那麼的難聽?真的有心嗎?

    在蔡或陳的年代裡,女人結婚不用勇氣不必思考,不結婚才需要勇氣才需要思考。我的父親跟蔡一樣年紀,但我知道蔡或陳不可能誕生在我的家族裡,我的家族長輩可以一人一句罵死她們,從政平權?像男人一樣不婚不生?叫她們不要肖想。

    台灣早年的戒嚴權威時期,講個母語都要罰錢,處罰你認同自己的國家文化。

    荒謬了,感恩生養自己的土地有何錯之有?

    在她們的年代裡,女人生小孩不需要勇氣,做了會被嘉獎,因為符合所有人期待,不生小孩才需要勇氣,因為妳竟然想要做自己。在過去那種年代裡,妳爸妳媽你阿姨妳親戚,一人一句繼續罵死妳。



    曲家瑞曾經被外國女網友說,羨慕她的生命可以這樣,曲家瑞的生命是她們的嚮往。嚮往了什麼?單身,活出滿腹才華,過自己想過的生活;唐鳳也常被外國網友說,羨慕這種人生在台灣,他們也想要這種IT大臣,允許你自主選擇你的性別。

    台灣許多前輩前仆後繼失去性命,爭取民主可以在這片土地上發生,這些人才是這樣被培育出來的。

    蔡英文和陳菊不婚不生,全心撲在城市建造、守護國家,有人要罵她們不婚不生所以沒有愛心,如何治國;

    洪慈庸結婚生子,出來競選連任,她的對手公然攻擊她,一個跑去結婚子的女人心不在政務上,憑什麼繼續連任?洪也真的落選了。

    無論女人生或不生,結婚或不結婚,都是她的不是。

    但吳育昇卻可以滑進摩鐵,不用忠於妻子,行為不用服務愛;苗栗縣的議員可以公然收賄承認自己在打統戰,收中國的錢就叫他們爸爸,不用飲水思源。

    這是哪裡有問題?

    女人嫁人、生子,符合所有人的期待,不需要叛逆,不需要會思考,更不需要擁有自信。然後很多東西,妳不要去肖想,女人習慣了這種世界,各國皆然。

    可是台灣還有前輩走上這條路,當選連任總統時說,等我卸職,我會交給你們一個更好的國家。

    今年總統大選那一天,這句話一出來,我就哭爆了。

    我知道人權、女權不是理所當然,謝謝你們有如我們的另外一種生身父母,為這個時代付出。

    我們的父母已經盡了全力,可是他們不見得有這種頂天立地不怕中共、要我們安心做自己的勇氣,謝謝你們來當我們的長輩,給我們這麼好的一個環境。

    李登輝過世,就像點燃的香會一直燒下去,直到整隻香燒完,等我這一代也過世,台灣獨立的過程就會走完了,當民主人權越來越成熟,女人就不再是世界的二等公民,「生兒子」才會飛黃騰達的扭曲價值觀就不用再被傳承。

    有民主人權的國家,女人可以擁有自己的房間、受教權,選擇自己真正想要的人生。



    直到現在,台灣的年輕人去國際間參加比賽,如果要秀出我們的國旗,轉播螢幕會直接黑掉,因為中共打壓,有些親中的國家就直接把我們的國家從「台灣」改成「中國」,就像中國鋪天蓋地言論審查,審YOUTUBE和推特;
    或者像德國一樣,這幾個月從他們官方網站上直接撤掉我們的國旗,不承認我們是一個國家,即使我們在疫情期間狂捐他們口罩,說我們能幫忙。

    別的國家要親中,我尊重。但有時候,看到這些事情還是那麼多,真的會覺得難過。

    在人治而不是法治的國家,有錢人和平民做了一樣的事情,待遇是大不相同的。

    孟晚舟的待遇和唐娟的待遇是不同的。

    當這個國家存在不是為了你,是為了服務權貴,裏頭可有一丁點的愛和善意在其中?

    這是台灣人奮身都要民主的理由。

    ■這就是官啊!兩個女人待遇差很大 中國網友心寒:人分貴賤
    https://reurl.cc/D9aem5

    邊打文章,眼淚還是會冒出來。

    李前總統,謝謝你,謝謝你的一生為台灣民主貢獻,謝謝你做出那麼多實際的改革,走過那麼不容易的日子。

    你當選台灣第一任民選總統時,我才十歲,那個時候覺得大人怎麼那麼北七,電視轉播的立法院都在打架。我們小學生打架就要被記過,為何這些大人打架就可以沒事。

    你一個人要面對這麼多北七,處境真的很不容易。

    長大後看到市長競選人抄了94%別人的論文,同黨的還講「不是抄整本論文就不算抄襲」,我也覺得這種北七憑什麼來浪費我的時間稅金,幹!我時間很寶貴。

    民主就是跟北七和拍郎對戰中跛腳走出來的。

    謝謝你拿到權力後不斷改革。

    身為女性,
    不用蒙臉也不會被槍擊、
    可以念大學不用被人開槍打到送醫、
    在自己的國家裡穿短裙跳舞都不會被關不用交罰金、
    講自己心裡話不會被其他人罵爆、
    晚上一個人走在街上也不用害怕遭遇不測。

    謝謝你守護著人人平等的善意,並用了全力把它傳給我們。

    政治的原意就是眾人之事,政治並不髒,是北七讓簡單的事情變得複雜。

    因為台灣有很多像你一樣的前輩,終其一生推動民主,生出人權,企圖讓它簡單透明。

    圖片來源:網路

  • 70年代歌手男性 在 偽學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1-01-25 20:21:51

    【認真聽】純愛不純|#台灣青春愛情電影|刻在你心底的名字 \\ 李長潔
    .
    自2008年台灣電影再次興起以來,通俗的青春愛情故事,不但成為話題與票房的解方,也時常在各影展獲獎。以《#刻在你心底的名字》為例,金馬獎就入圍5項,也榮獲「最佳攝影」、「最佳原創電影歌曲」。盤點台灣青春愛情電影的興起,除了70年代瓊瑤式愛情的健康寫實延續,90年代台灣新電影借用愛情重建台灣性。但進入2000年後,一切開始慢慢不一樣了。
    .
    2000年開始,《藍色大門》(2002)、《盛夏光年》(2006)、《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2011)、《女朋友男朋友》(2012)、《等一個人咖啡》(2014)、《我的少女時代》(2015)、《六弄咖啡館》(2016)、《刻在你心底的名字》(2020),大量的青春愛情電影成為了台灣純愛想像的視野,他們以「青春」、「少男」、「少女」為名,表現出台灣人的情感文化模式。
    .
    我們今天的「偽學術 | 認真聽」,就來談談這20年來的粉紅泡泡。這廣大的戀愛流行文化是甚麼模樣?它們反映了怎樣的愛情轉向?從不同作品中又可以解讀出哪些文本隱藏的敘事?還有那些膾炙人口的電影主題曲。
    .
    📌 #今天的內容有
    .
    ▶ 甚麼是愛情電影
    ▶ 我的《藍色大門》與青春
    ▶ 「青春」的形構
    ▶ 「少男」、「少女」的理念型
    ▶ 純愛不純—台灣青春的反叛結構
    ▶ 情感先於政治
    ▶ 愛情電影主題曲
    .
    📣 #firstory 聽這裡: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k39z6z0zvfx0807v0lu7165?ref=android
    .
    📣 #kkbox 聽這裡:https://podcast.kkbox.com/episode/4pHpNRfyLL7Tosl61J
    .
    📣 #spotfy 聽這裡:https://open.spotify.com/episode/3sbEXh0CwFSEICRNTdR09S?si=dyHHN9_qR-OzUF8q3P95JA
    .
    📲 #FB論述版:https://www.facebook.com/208541192666847/posts/1674782469376038/
    .
    //// 完整論述 ////
    .
    ▓ #甚麼是愛情電影
    .
    想要談「愛情電影」,那勢必是要做個「#類型電影」操作型定義,儘管近年台灣電影的類型化飽受批評,但其的確是招喚大眾的一個方便途徑。或許我們可以幫愛情電影分類為:羅曼史(romance film)、通俗劇(melodrama)與文藝片。目前2000年後的青春愛情電影來看,則較多傾向文藝片。
    .
    也是因為電影類型化的緣故,其可以更清楚地連帶成一套系統、原則與期待。當「#愛情電影」正式成為一種培養台灣人觀賞電影的習慣,除了公式化的內部敘事外,向外延伸後,便足以展開各種文化工業的制度性生成,例如偶像明星的打造、週邊商品販售、主題曲的流傳等(Illouz, 1997)。
    .
    最終,透過類型電影的集體觀看,可以反映出一個社會的意識形態,或是文化模式。好比《#為甚麼愛讓人受傷》中,Eva Illouz(2012)藉由《傲慢與偏見》來理解西方個體主義的浪漫生態,或許我們也可以在這20年來的青春愛情電影裡看見自己。
    .
    ▓ #我的藍色大門
    .
    在《#藍色大門》張士豪的那個年紀,夏天的午后是連續補習戰鬥的人生,週一、三、五是何明數學,週二與週四是徐薇英文,當然以我不學無術的青春,大部份都是呈現偷懶蹺課的狀態。那時候究竟能夠有甚麼煩惱?
    .
    2002年的《藍色大門》第一次開啟了我對愛情與性別的思考。導演易智言當年拒絕了參加金馬獎,不然,這部相當具有時代意義的作品,肯定有不錯的成績。片中孟克柔(桂綸鎂)、張士豪(陳柏霖)、林月珍(梁又琳)三人的關係,呈現了00年代台灣青少年的社會行動與市民生活精神。
    .
    ▓ #青春的形構
    .
    我們以後會成為甚麼樣的大人,變成00年代後市民社會中年輕男女的煩惱。在後傳統資本主義社會的生活中,這些都市裡的小事件,個人選擇的養成遊戲,成為我們最需要煩惱的自由,一種集體規則與個人自由的協調抉擇。
    .
    「青春」,是一個重視自我探索的過程(過渡),無論是《藍色大門》或是《盛夏光年》,都試圖描繪這種秩序建構中的過渡,五月天同名歌曲的日文名稱就叫「#青春の彼方」-- 放棄規則,放縱去愛,放肆自己,放空未來。也是因為這樣的「#失序」,青春才讓人懷念。最終,沈佳宜說「人生中的很多事情,原本就是徒勞無功的」,的確,我們正在腐敗,但我寧可選擇相信《刻在你心底的名字》結局的協調與釋懷是有可能發生的。
    .
    「青春」,也帶著台灣觀眾走出90年代的悲情。早期的青春愛情電影帶著濃厚的陰鬱,一直到《藍色大門》開始,我們開始談論同志情感、性別認同、家庭關係、三角戀愛等情感議題,青春變得多元而明亮。
    .
    青春愛情電影裡,反映著情感的真實體制(regime of emotional authenticity)(Illouz, 2012),非常強烈地要求內在性感作為行動與選擇的基礎。青春中的人們,因為初次面臨社會化規範,人們會認真審視自己與對方的情感(愛情、親情、友情),以判斷這段關係的重要性與強烈程度。這大量的自我情感檢視,一見鍾情的強烈情感暗示,時常就是「青春」的情感面貌。這也是青春迷人之處。
    .
    ▓ #少男與少女的理念型
    .
    媒體中的少男與少女,帶給觀眾對性別角色的論述形構,一方面文本建立起一種戲劇性、典範式的形象,隨著故事的開展,加深觀影者的情感投射,另方面一起作用的是,少男少女的面貌外表的特質,也形成觀眾的欲望對象,產生明星化的作用,成為性別操演的模仿理念型。
    .
    青春愛情電影中的少男比少女更加倍重視,除了《藍色大門》與《我的少女時代》外,其它全部的愛情電影幾乎都圍繞著少男,少女通常則作為是推動劇情的力量。少男的姣好面貌,成為電影世界裡的耽美重心,隨便舉例就一堆,陳柏霖、張孝全、柯鎮東、陳昊森、曾敬驊,「#大男孩」的對純樸、憨直、大笨蛋的要求,他們表現忠誠、可受控制,並且,他們不會對(男性)觀眾產生威脅感。
    .
    至於女主角則以「#熱情開朗大方」為形象,如《女朋友男朋友》中的林美寶(桂綸鎂),就如同前述,她起了連結兩位男主角陳忠良(張孝全)與王心仁(鳳小岳)的作用,確實地帶動敘事的進展。
    .
    ▓ #台灣青春的反叛結構
    .
    2000年後的台灣青春愛情,某個程度上融合了日本和美國的純愛視野,前者展現了「#物哀」的精神,後者則更多在表現西方個體主義的追求。當然,不同的作品也有各自主題脈絡的側重,像是性別認同、性別麻煩(Butler, 1990)、青春成長、描繪時代精神、國家與社會變遷的隱喻、情感抉擇等等。
    .
    總體而言,台灣的作品更擅長挪用青春的反叛結構,去對應、甚至逆返「#國家體制的規訓」,這個台灣電影本土化的大主題。2000年後的新導演,以90年代前後為基礎,自然而然流露出了導演本身的「懷舊」情感,想是一個包含了情慾、戀愛、政治、社會、經濟裝況的「情感的共同體」。
    .
    ▓ #情感先於政治
    .
    以《女朋友.男朋友》為例,其為一部愛情電影,也是一部歷史電影。該片採用序列式的線性時空,將台灣的多重現代性再現。許多文化學者會討論國族與愛情的辯證關係,大時代下兒女情長,微小的愛情被鑲嵌在巨觀的社會脈絡中。但實際進入電影文本,才會發現,楊雅喆並不是要說明這種台灣性的社會—歷史時空,反而,他進行一種「#逆反」,讓情感能量來主導政治的場景。根本沒人真正在鳥民主自由,這才是真正的自由,非常後現代的後現代的後現代。
    .
    楊雅喆幾乎總結了後殖民與後現代電影裏頭所有的多元主體:女性、情慾、學生、社會運動、娘娘腔、同志、小三、本土、鄉下人、都市人等等,運用了諸多遊戲般的情節將這些概念構成一個皺摺,裏頭緊密扎實情慾流動,展開又可以觀看台灣自由的進程。
    .
    ▓ #那些年我們一起唱的主題曲
    .
    青春愛情電影還是成為一種類型了,也不是壞事,也許是必然,這形成了一個穩定的大眾流行文化市場,引導著戀情與自由的話題,反映著純粹親密關係的渴望。在電影裡,人們才可以淡化成人愛情經驗的功利性、功能性。如果能夠再有一首好聽的情歌那就更好了!
    .
    要能在腦中烙印電影裡的青春記憶,就一定要有一首讓人感動的歌曲,當旋律響起時,瞬間喚起洶湧的刻骨銘心,像是《藍色大門》的「#小步舞曲」、《我的少女時代》的「#小幸運」等。盧廣仲的《刻在我心底的名字》就是一個不錯的例子。這首獲獎歌曲,編曲十分令我動心,第一聲,每次聽到小號與歌手聲線對唱,與法國號的穿梭交疊,都會全身起雞皮疙瘩。
    .
    這首歌起了關鍵的宣傳作用,五月天、魏如萱、周興哲、蔡依林、田馥甄、梁靜茹、李千娜、韋禮安、曾沛慈、徐佳瑩等歌手的cover版傳唱參與,更加豐富了電影文本與影迷/歌迷的連結。
    .
    結論是,該約唱歌了(?

    |

    #參考文獻
    .
    1. Illouz, E. (1997). Consuming the romantic utopia: Love and the cultural contradictions of capitalism. Univ of California Press.

    2. Illouz, E. (2012). Why love hurts: A sociological explanation. Polity.

    3. Butler, J. (1990). Gender trouble: Feminism and the subversion of identity. routledge.

  • 70年代歌手男性 在 Joanna王若琳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9-10-22 17:00:12

    數位收聽:https://joanna.lnk.to/Helpless
    頻道訂閱:http://bit.ly/joannawangyoutube

    「奈何」這首歌曾由劉文正、鳳飛飛、鄧麗君、張艾嘉、蕭孋珠、沈雁等歌手錄唱,後來費玉清、李碧華及王菲等歌手也曾重新翻唱。在70年代的台灣這種「一歌多唱」的情形很普遍,「奈何」的首唱版本是 1976 年劉文正演唱版,鄧麗君的版本則是在 1980 年出版,也許是因為鄧麗君公開演唱「奈何」的次數較多,讓大眾對這首歌留下原唱是鄧麗君的印象。

    有趣的是,這首歌很短,但每一位歌手詮釋這首歌的方式都大不相同,鄧麗君以適合她聲線的小調編曲,讓大眾留下溫婉哀怨的印象,最早的原唱劉文正的版本卻融入了聲樂唱法,充滿男性雄壯魅力與決絕;後來王菲翻唱版則有著她一貫的空靈唱腔與特色轉音方式。這次 Joanna 王若琳 的翻唱版本,編曲做成 70 年代 Nashville 鄉村音樂風格,除了吉他、鼓、貝斯之外還加入被稱為” 魔術師的樂器 ”的 Theremin 特雷門琴 及夏威夷的特色樂器 ” Pedal Steel ” ,唱出了另一種個性的「奈何」。

    奈何
    作詞/作曲:李達濤

    有緣相聚 又何必常相欺
    到無緣時分離 又何必常相憶
    我心裡有的只是一個你
    你心裡沒有我 又何必在一起

    今天說要忘了你 明天卻又想起你
    念你念你在夢裡 問此情何時已

    produced by Chris Funk and Joanna Wang
    recorded and mixed by Adam Lee at Halfling Studios, Portland

    ----------------------------------------------------------------------------------------

    ★更多活動詳情請上
    ∥Joanna 王若琳 Facebook Fan Page∥
    https://www.facebook.com/chickenjoanna/
    https://www.facebook.com/joanna.sonymusic

    ∥Joanna 王若琳 Weibo∥
    http://weibo.com/u/3499459832

    ∥Sony Music Taiwan CPOP-華語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SonymusicTaiwanCPOP
    ∥Sony Music官方網站∥
    http://www.sonymusic.com.tw/

    #Joanna王若琳 #奈何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