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640切電腦斷層長庚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640切電腦斷層長庚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640切電腦斷層長庚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萬的網紅許添財,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切勿延誤病情】許添財呼籲法務部應立即讓陳水扁回長庚醫院復診。 立法委員許添財今日(7/17)針對陳前總統水扁在監獄之精神與生理健康狀況表示憂心並向行政院提出緊急書面質詢。許添財委員指出,陳前總統水扁自5月23日透過林口長庚醫院診療,並安排陳前總統心臟血管冠狀動脈640切電腦斷層造影、...
640切電腦斷層長庚 在 許添財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切勿延誤病情】許添財呼籲法務部應立即讓陳水扁回長庚醫院復診。
立法委員許添財今日(7/17)針對陳前總統水扁在監獄之精神與生理健康狀況表示憂心並向行政院提出緊急書面質詢。許添財委員指出,陳前總統水扁自5月23日透過林口長庚醫院診療,並安排陳前總統心臟血管冠狀動脈640切電腦斷層造影、泌尿系統及膝關節核磁共振造影、心臟及攝護腺超音波檢查並開立藥物迄今,經過近兩個月治療,醫生開立的藥物早已全數服用,惟身體健康狀態卻未明顯改進,而矯正署卻表示僅願意請醫生重複開藥,為保障陳前總統在監獄醫療權與健康權,許添財要求行政院即刻准予陳前總統水扁回長庚醫院復診。
許添財轉述陳前總統醫療小組表示,目前陳前總統在健康狀態共出現13大病症,包括胃食道逆流、肺栓塞、上呼吸道阻塞、重度阻塞性通氣障礙、輕度支氣管擴張症、高血脂症、輕度狹心症、B型肝炎、攝護腺肥大及精囊血腫、交感神經過度亢奮、兩側下肢肌肉萎縮、兩側膝蓋韌帶發炎及早期骨關節炎等,雖經過藥物治療,相關症狀卻無明顯改善,必須進一步接受醫院診療,否則依現行條件,四年內陳前總統可能會死在獄中。
許添財更指出,在陳前總統醫療小組評估下,陳前總統在獄方近乎全天24小時監看保護並禁錮在狹小空間長達四年,已產生所謂「知覺剝奪」,出現幻覺與被害妄想症狀,經綜合診察,顯示陳前總統出現「創傷壓力症候群」與「重鬱症」精神疾病,且已出現至少三次自殺行為,必須立即接受醫院精神科醫師診斷並給予心理治療及藥物治療。
綜合上述狀況,許添財委員重申,陳前總統回診長庚醫院之事已刻不容緩,而鑒於陳前總統身分特殊,馬英九總統若不信任陳前總統醫療小組專業診斷報告,建議總統可指派社會可受公評之醫師親自診療,切勿延誤病情造成不可回復之憾事發生。
640切電腦斷層長庚 在 許添財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陳水扁不准保外就醫,矯正署應負最大責任
立法委員許添財今日(6/19)針對前總統陳水扁先生未核准保外就醫一事,向行政院提出書面質詢。日前法務部矯正署指稱前總統陳水扁先生病情穩定,不符合保外就醫規定。惟許添財指出,國內一流醫學中心的教授級、主任級名醫皆診斷陳前總統有九大病症,矯正署卻仍以非屬重症病患不符合保外就醫規定,持續將陳前總統禁錮於惡劣環境的牢房內,矯正署以外行領導內行擅自否決核准,棄醫療人權原則於不顧,應負起最大責任。
許添財委員表示,依監獄行刑法第58條之規定,收容人現罹疾病,在監內不能為適當之醫治者,各矯正機關視收容人病情需要,得斟酌情形戒送外醫或移送病監治療,或報請本署核准保外醫治,以為妥適醫療照護。收容人如在監內不能為適當之醫治者,矯正機關自當主動依法辦理收容人保外醫治,俾使收容人獲合理醫療照顧。惟矯正署片面宣布,陳前總統業於本(101)年5月23日,經林口長庚醫院診療,並安排陳員心臟血管冠狀動脈640切電腦斷層造影、泌尿系統及膝關節核磁共振造影、心臟及攝護腺超音波等檢查,診療結果腫塊係為血塊,尚非腫瘤,醫師建議以藥物治療即可,三個月後再回診超音波檢查。陳前總統目前病情以藥物治療及追蹤檢查即可,病情尚屬穩定。是以,臺北監獄審酌其目前病情,故不符合監獄行刑法第58條保外醫治之規定。
許添財委員強調,陳前總統在台大、榮總、馬偕等台灣第一流的醫學中心教授級、主任級的名醫診斷,一致認定陳總統有九大病症,身心俱受重創,加上形同關禁閉的虐待環境推波助瀾,使病情急速惡化,有生命危險,遠從美國加州大學Davis分校醫學院來台的三位醫師教授也判定如此,目前已診察出九大病症為:
1.心臟冠狀動脈疾病
2.直腸糜爛
3.高血脂症
4.左下肺葉塌陷
5.輸精管出血(血塊)
6.逆流性食道炎(胃食道逆流)
7.攝護腺炎
8.十二指腸前壁炎
9.混合焦慮與憂鬱情緒
許添財委員引述陳前總統情況說明,陳總統目前臨床症狀有胸痛、胸悶、如同心絞痛、呼吸窘困、窒息壓迫的情形愈來愈頻繁、加劇,一天之內好幾次,蹲馬桶差一點昏厥倒地。長庚醫院診療尚且未診斷是否為血塊或腫瘤,出血原因亦不明,法務部卻置之不理,嚴重危害陳前總統之監獄醫療人權保障。
許添財委員最後呼籲,為有效追蹤陳前總統醫療診察狀況,促請法務部公布臨床診斷陳前總統醫師之姓名,接受國內外專業名醫對其診斷過程之公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