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60年代香港文化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60年代香港文化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60年代香港文化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60年代香港文化產品中有34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萬的網紅無待堂,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曾:近年來,您的研究聚焦香港社會的急劇變化,它和中國政治是怎樣一種關係?可否請您談一談,您研究的香港社會人群中,和民間知識分子對照,有哪些值得關注的特點和議題? 魏:正如我所說的,自從太平天國起義,王濤逃難到香港成為香港19世紀後半期最早的最主要的華語報業企業家後,香港就已經成為中國的一個離岸...

 同時也有48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0萬的網紅MPWeekly明周,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香港樂壇受疫情影響半停頓一年,最近有音樂永續計劃助重新起步,新舊歌手翻唱金曲以製造工作機會,今年七十二歲的 #尹光 也有參與,將許冠傑《鬼馬雙星》變為rock版。「第一句就唱出香港人心聲:『為兩餐乜都肯制呀前世。』」 七十年代口語化廣東歌,許冠傑屬於殿堂級,尹光也有捧場客,通俗、踩界、諧趣,《 #...

60年代香港文化 在 ?? ???? ????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9-24 04:51:22

公利真料竹蔗水,買了70年蔗水涼茶,大家行經荷李活道,在繁忙的街道上,彷彿只有公利這家店停留在60年代 要細說公利的歷史,應該可以用上千字文,單是店舖所在的唐樓,已經有豐富的老香港文化可給細數 公利現在由第四代經營,時代改變,中式涼茶舖沒有過去受歡迎,對年輕人來說,中藥涼茶是被之則吉的飲品,於是...

60年代香港文化 在 beinghongkong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9-17 10:00:30

看着今日的新晉歌手參加《全民造星》、《聲夢傳奇》等歌唱比賽節目,可會令你聯想到當年青澀的新秀Sammi(鄭秀文)? 曾經,香港巨星的風采引領着兩岸三地以至整個亞洲的潮流,「港星」風頭一時無兩。走進香港文化博物館的《瞧潮香港 60+》展覽,讓人完整地看到香港流行文化的黃金時代,是如斯的豐盛多元。 ...

  • 60年代香港文化 在 無待堂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27 09:13:57
    有 16 人按讚

    //曾:近年來,您的研究聚焦香港社會的急劇變化,它和中國政治是怎樣一種關係?可否請您談一談,您研究的香港社會人群中,和民間知識分子對照,有哪些值得關注的特點和議題?

    魏:正如我所說的,自從太平天國起義,王濤逃難到香港成為香港19世紀後半期最早的最主要的華語報業企業家後,香港就已經成為中國的一個離岸公共空間,這比梁啟超起到類似作用還要早幾十年。在整個20世紀的幾個關鍵節點上,香港成為辯論和政治異議的重要場所,包括20世紀30年代逃離國民黨政權的知識分子和20世紀50年代逃離共產黨政權的知識分子、1949年成立新亞書院的新儒家學者,以及1989年之後,金觀濤和劉青峰在香港中文大學創辦的《二十一世紀》期刊。因此,我會說香港作為一個知識中心具有民間元素。香港由於在地理上、政治上和文化上遠離北京精英中心而被視作邊緣,一些中國精英知識分子因此經常貶低香港是「文化沙漠」。但香港也許沒有他們渴望的精英文化機構(這也要看他們所指的歷史時期),不過香港有兩點特殊之處:首先,香港有許許多多來自中國不同地區以及中國之外的社群。儘管這些社群本身可能在語言上和對外部人士而言相對封閉,但很多社群内部有生機勃勃的文化生活。第二點,香港擁有法律和經濟上的基礎實現印刷資本主義(print capitalism),尤其是在20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還有更廣義上的包括電影和音樂的娛樂資本主義。儘管公開的政治活動被壓制(但哪怕有審查,支持國民黨和共產黨的報紙也都生存了下來),香港在殖民時期的審查法也相對寬鬆。印刷資本主義容許了許多被剝奪公民權利的知識分子通過寫作生存(劉以鬯就是完美的例子)。之後,隨著查良庸(金庸)等紙媒企業家的興起,香港擁有了客觀報導和寫作水平優良的優質媒體。香港的知識分子圈子確實更傾向資本主義,在這個意義上與和政府及市場都保持距離的民間知識分子不同。但香港還有大學(且不説具有殖民色彩的香港大學,新亞書院就為1963年成立香港中文大學鋪就了道路)以及聲望頗高的中學,一些知識分子可以在這裡教書。許多知識分子試圖在政治和學術理想、教育追求、政治評論之間取得平衡,並且通過寫小說或電影劇本來增加收入。

    20世紀60年代起,香港在地緣政治舞台(在北京和台北、倫敦、華盛頓和莫斯科之間)的政黨政治與本土議題之間,也有建設性的緊張關係。當時的流亡知識分子並沒有立即連接上香港的本土議題。20世紀70年代知識分子有「本土化」,具有更為強烈的本土意識,加上日益增長的反殖民行動,與此同時探尋香港的未來,這在80年代就更加明顯了。因此,在「高級政治」和「本土議題」之間的緊張關係,也是非常典型的民間知識分子特質。在這裡,我特別要聯繫到陳建民教授在香港中文大學動人的告別演講,描述出他個人的知識分子足跡,就是從20世紀70年代的本土社會運動開始的。//

  • 60年代香港文化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27 09:13:42
    有 8 人按讚

    //曾:近年來,您的研究聚焦香港社會的急劇變化,它和中國政治是怎樣一種關係?可否請您談一談,您研究的香港社會人群中,和民間知識分子對照,有哪些值得關注的特點和議題?

    魏:正如我所說的,自從太平天國起義,王濤逃難到香港成為香港19世紀後半期最早的最主要的華語報業企業家後,香港就已經成為中國的一個離岸公共空間,這比梁啟超起到類似作用還要早幾十年。在整個20世紀的幾個關鍵節點上,香港成為辯論和政治異議的重要場所,包括20世紀30年代逃離國民黨政權的知識分子和20世紀50年代逃離共產黨政權的知識分子、1949年成立新亞書院的新儒家學者,以及1989年之後,金觀濤和劉青峰在香港中文大學創辦的《二十一世紀》期刊。因此,我會說香港作為一個知識中心具有民間元素。香港由於在地理上、政治上和文化上遠離北京精英中心而被視作邊緣,一些中國精英知識分子因此經常貶低香港是「文化沙漠」。但香港也許沒有他們渴望的精英文化機構(這也要看他們所指的歷史時期),不過香港有兩點特殊之處:首先,香港有許許多多來自中國不同地區以及中國之外的社群。儘管這些社群本身可能在語言上和對外部人士而言相對封閉,但很多社群内部有生機勃勃的文化生活。第二點,香港擁有法律和經濟上的基礎實現印刷資本主義(print capitalism),尤其是在20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還有更廣義上的包括電影和音樂的娛樂資本主義。儘管公開的政治活動被壓制(但哪怕有審查,支持國民黨和共產黨的報紙也都生存了下來),香港在殖民時期的審查法也相對寬鬆。印刷資本主義容許了許多被剝奪公民權利的知識分子通過寫作生存(劉以鬯就是完美的例子)。之後,隨著查良庸(金庸)等紙媒企業家的興起,香港擁有了客觀報導和寫作水平優良的優質媒體。香港的知識分子圈子確實更傾向資本主義,在這個意義上與和政府及市場都保持距離的民間知識分子不同。但香港還有大學(且不説具有殖民色彩的香港大學,新亞書院就為1963年成立香港中文大學鋪就了道路)以及聲望頗高的中學,一些知識分子可以在這裡教書。許多知識分子試圖在政治和學術理想、教育追求、政治評論之間取得平衡,並且通過寫小說或電影劇本來增加收入。

    20世紀60年代起,香港在地緣政治舞台(在北京和台北、倫敦、華盛頓和莫斯科之間)的政黨政治與本土議題之間,也有建設性的緊張關係。當時的流亡知識分子並沒有立即連接上香港的本土議題。20世紀70年代知識分子有「本土化」,具有更為強烈的本土意識,加上日益增長的反殖民行動,與此同時探尋香港的未來,這在80年代就更加明顯了。因此,在「高級政治」和「本土議題」之間的緊張關係,也是非常典型的民間知識分子特質。在這裡,我特別要聯繫到陳建民教授在香港中文大學動人的告別演講,描述出他個人的知識分子足跡,就是從20世紀70年代的本土社會運動開始的。//

  • 60年代香港文化 在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9-23 16:20:57
    有 105 人按讚

    珍珠奶茶已經不只是臺灣各地手搖店必備品項,而成為國際知名、儼然是代表臺灣文化的飲品。我們也不難注意到,在其他國家,珍珠奶茶成為日常消費文化一部分的在地化過程中,發展出許多反應當地社會文化特色的創意料理方式。珍珠奶茶全球化現象的視角,也提供我們從中進一步看見物與文化認同動態交織過程。讓我們藉由 端傳媒 記者 張妍 的這篇報導,了解珍珠奶茶在美國興起與普及的過程,以及這項飲品對於亞裔美國人思考認同的不同意涵。

    --------
    在芬蘭赫爾辛基大學研究珍珠奶茶全球化的學者張馨瑋對端傳媒說,珍珠奶茶在世界上遍地開花與台灣的資本和移民密不可分。「有一批台灣移民,最初跟著資本的走向,走到了香港和大陸,用加盟等形式開奶茶店,教育出第一批消費者,並為大陸後來誕生本土奶茶品牌提供靈感。這些消費者出國之後,依然將奶茶當作他們的日常消費選項,帶動了全球市場的興旺。」

    「另外一批台灣移民,在上世紀60年代美國移民政策更開放之後來到美國,從事餐飲謀生。珍珠奶茶曾經是台菜小吃店裏的『隱藏菜單』,只有熟客才會點——就是台灣移民二代小時候喝奶茶的樣子。」張馨瑋補充,「台二代介紹了自己的同學、朋友喝,越傳越廣。他們也開始借奶茶思考自己的身份,創造關於奶茶的歌、MV。這和2000年左右亞裔文化向北美流動一樣,包括Kpop、壽司、日本拉麵,都成為潮流文化。」

    美國西海岸的珍珠奶茶被叫做「Boba Tea」,諧音台灣俗語「波霸」,因加州是台灣移民最初聚居的地方,恰印證了張馨瑋指出的路徑之一。在東海岸紐約、波士頓等地,由連鎖品牌做起來的珍珠奶茶叫做「Bubble Tea」,「bubble」源自手搖杯產生的泡沫。
    ...
    珍珠奶茶沒有亞裔移民的苦痛形象,而是時髦的、中產式的消費品,吸引了不同背景的亞裔移民向它靠攏。「所謂亞裔美國人(Asian American)包括55個國家移民過來的人,最高收入和最低收入的族群都有。有錢人家的華人小孩,和過來打工的紐約非法移民的小孩,他們的共鳴,變成珍珠奶茶,變成在臉書裏大家都按讚的東西。不牽扯任何政治,不牽扯社會階層。」周成蔭說。
    ...
    張馨瑋在歐洲做調研時發現,歐洲消費者潛意識裏已將珍珠奶茶看作是「北美的」,「人們雖隱約知道這是亞裔飲料,但他們覺得這是美國的流行產品」。一方面因珍奶的形象通過Instagram、TikTok等社交軟件在英文世界傳播,被全球受眾看到;另一方面,它確實沒有在強調「東方吸引力」。

    「如果珍珠奶茶沒有進入美國,沒有成為許多美國年輕人的記憶,我不覺得它能夠全球化的這麼快。」張馨瑋補充。

    與此同時,人們製造了一個關於珍珠奶茶的新詞:波霸自由主義(Boba Liberalism)。這個詞是負面的,是對某一種喝著珍奶長大的亞裔年輕人的貶低。這些年輕人會用潮流文化符號來定義自己的身份,但在其他地方又尋求白人主流文化的接納,對於真正的亞裔議題,缺乏清晰的政治立場。
    (引用自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210922-international-us-taiwan-milk-tea/)

  • 60年代香港文化 在 MPWeekly明周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1-03-17 21:30:16

    香港樂壇受疫情影響半停頓一年,最近有音樂永續計劃助重新起步,新舊歌手翻唱金曲以製造工作機會,今年七十二歲的 #尹光 也有參與,將許冠傑《鬼馬雙星》變為rock版。「第一句就唱出香港人心聲:『為兩餐乜都肯制呀前世。』」

    七十年代口語化廣東歌,許冠傑屬於殿堂級,尹光也有捧場客,通俗、踩界、諧趣,《 #荷里活大酒店 》、《 #雪姑七友 》皆為他的填詞作品,粉絲以廟街一帶男士為代表,因此他有廟街歌王之稱。全文:https://bit.ly/3tnKHTJ

    0:00
    尹光元祖級諧趣rapper

    5:36
    20歲偷渡來港

    10:34
    爛賭一晚輸一層樓

    -----------------------------------------------------------------------------------------
    立即訂閱《明周》電子版:
    https://bit.ly/3t1Jmmx

    明周娛樂 Web/ https://www.mpweekly.com/entertainment/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entertainment.mpw
    Mewe / https://bit.ly/39s8vgS
    明周文化 https://www.mpweekly.com/culture/
    想食明周 https://www.facebook.com/foodiempw/
    INNER https://www.facebook.com/innermpw/
    https://www.instagram.com/in__ner

  • 60年代香港文化 在 Smart Travel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1-03-11 22:30:14

    #娛樂八卦 #SmartTravel #梁朝偉郭富城 #梁朝偉 #郭富城 #風再起時 #香港電影節 #梁朝偉童年 #票房毒藥 #劉嘉玲 #許冠文 #TVB #偉仔 #阿旺
    【空姐爆料】系列, 專業人士、家庭主婦、OL、行政人員、男士、傳媒亦喜歡報導我的呢個 #SmartTravel, 可以滿足你 #娛樂、輕鬆、#剝花生 #旅遊資訊 #平吃買玩 #各地文化, 要睇梗係睇原汁原味, 你係咩人就會支持返咩嘅youtuber, 國際華人傳媒, 最喜歡報道Smart Travel
    https://youtube.com/playlist?list=PLhKZNoNE4iEf-Rsl1fa8Um8aY2Yl86Q95
    大家可以透過Payme, 支持下我同貓貓阿Cash, 打賞打賞鼓勵鼓勵:
    https://payme.hsbc/smarttravel

    ?合作邀約請洽
    gold7778@gmail.com
    https://www.instagram.com/gold7778t/

    成為這個頻道的會員並獲得獎勵: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IuNPxqDGG08p3EqCwY0XIg/join

    請用片右下角調4K睇片。

    我琴晚上載完馮盈盈同埋江嘉敏p圖事件,今日佢兩個就即刻合體在做訪問,就算佢哋補睇我嘅影片, 中觀佢哋嘅行為, 佢哋嘅公關都會通知佢哋, 即刻出嚟盛住個勢, 為解構心機女呢個節目作宣傳, 呢啲咪醒目囉 ,做娛樂圈 ,要識得睇準機會 ,仲要唔怕畀人講 ,你唔知道現今社會 ,畀人講會越紅嘅咩 ,兩個都抵讚 ,叻女叻女 。

    今日呢條影片會講下第45屆香港國際電影節開幕電影《風再起時》主角梁朝偉郭富城 ,佢哋唔係首度合作 ,亦都會講下童年辛酸嘅梁朝偉 。影帝巨星嘅成長經歷。


    最近由翁子光執導,郭富城、梁朝偉、譚耀文、周文健、太保等人主演的犯罪傳記片《風再起時》,被選為第45屆香港國際電影節開幕電影,好多人以為梁朝偉和郭富城係呀首度合作。
    其實喺33年前,那时23岁的郭富城在處境喜劇《都市方程式》中饰演年轻配角,當時26岁的梁朝伟则是已凭《鹿鼎记》、《新扎师兄》、《倚天屠龙记》等剧走红,所以只係喺《都市方程式》剧集中特别客串1集,饰演体操运动员。兩個當事人自己都忘記咗 。
    ..........................(Smart Travel影片內容要按落去睇)
    劇情
    70年代,香港廉政公署成立,對貪污探長進行追捕,揭開殖民地時代落幕前的篇章。曾因不受賄而飽受壓迫的警察磊樂 (郭富城飾)與南江(梁朝偉飾),想要改變現狀,而攜手建立警察貪污制度,並坐上總華探長位置。然而,權利膨脹導致黑白勢力失衡,磊樂太太蔡真(杜鵑飾),因幫其上位而受黑社會遷怒,一直跟隨他們的胖子韓(周文健飾)及嚴洪(譚耀文飾)等人,亦幾近翻臉。歷史交替,廉政公署全球通緝貪污探長,磊樂與南江隻手遮天的年代謝幕。風再起時,香港已不同往昔。

    ,,,,,,,,,,,,,,,,,,,,,,,,,,
    演員及幕後
    風再起時主要演員包括梁朝偉、郭富城、周文健、謝君豪、譚耀文及金燕玲,電影由翁子光執導並由翁子光編寫劇本。

    上映資料
    風再起時主要語言為粵語(中文字幕),未有通訊事務管理局評級結果。

    更多關於風再起時
    重拍經典人物題材的用心 以呂樂、藍剛為首的香港「四大探長」題材電影,香港已經拍了很多遍,還有同樣描述50、60年代警員貪污及毒犯事蹟的香港電影代表作《跛豪》,其實都是香港電影風潮的一番景像,導演翁子光亦說﹕「當年香港電影或許未有足夠的資源為50、60年代的香港全面搭景重現,也沒有CG特效的輔助,到了今天,技術上處理這類年代電影的功效可說是事半功倍。」對於拍攝《風再起時》這個題材,翁導表示﹕「從當年看過《跛豪》及《雷洛傳》之後,我已經開始在想像,香港電影為什麼不可以有更優異的人物傳記電影?外國有《甘地傳》及《莫札特傳》這些電影,後來有一天在內地工作,遇到一些三十歲以上的影迷,他們竟然說,他們最喜歡的電影之一正是《雷洛傳》,而不只是《古惑仔》或者《無間道》,我會驚訝於一部有關香港歷史的電影是如何引起他們興趣的。」事實上,開拍《風再起時》的其中一個最主要原因是因為郭富城,「我在拍《踏血尋梅》的時候,看著郭富城,覺得他很有舊年代明星如加利格蘭特(Cary Grant)那種精緻及風流倜儻的感覺,塗上髮蠟,那種油頭粉面的年代感,後來我看了馬田史高西斯的《華爾街狼人》,看到里安納度狄卡比奧演的角色,我就想﹕這不就是呂樂嗎?西裝筆挺但又有斯文敗類的感覺,對於我們創作戲中磊樂的角色,可說是充滿了啟發性,郭富城自然是演這個角色的不二之選。」導演在發佈會上也笑言,因為上次《踏血尋梅》把郭富城的造型搞得邋遢又老邁,這次要還他一個「靚仔英俊」的樣子。 當翁子光在編寫劇本寫到南江(藍剛)這個重要角色的時候,他根本不敢想像可以請到梁朝偉,來出演這個外表文質彬彬、內心卻是「滿肚密圈」的忠奸人角色,梁朝偉第一次見翁子光就問他﹕「你為什麼會想拍一部香港版 “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義薄雲天》呢?我很想知道你會怎樣拍。」藍剛的角色當年由向華強在《藍江傳》中演繹過,但其實這個被稱為「無頭」的「笑面虎」角色,一直沒有被好好發掘過,由梁朝偉演出,這注定將又會是一個被影迷封神的經典角色。 《風再起時》的女主角杜鵑,是一個精明能幹,家境不錯的千金小姐,除了「時代感」,還要有精緻的「時裝感」,到後段她嫁給郭富城飾演的磊樂之後,她又滲透出了成熟女人的韻味。 相信杜鵑的造型,是在她之前演過的電影裡前所未見的,這都要歸功於電影的服裝造型指導吳里璐。在《風再起時》裡,她為電影主要演員所設計的假髮,可說是鬼斧神功,其中重點是郭富城飾演的磊樂,從不同年紀展現的髮型變化,既符合時代轉換,又表現出人物成長的心理及背景的改變發展,終於達至了導演所說的「還郭富城一個靚仔造型」的目的。 《風再起時》再開新的一頁 導演翁子光將電影取名《風再起時》,不只是他的個人心跡,也是對香港電影的寄語。「我覺得人還是向前看的,特別是當你知道自己做的事情得到認同多少也是運氣,要警剔自己,我們這一代電影人,比起以前侯孝賢、許鞍華、楊德昌、張藝謀、田壯壯、王家衛、杜琪峯這些,差太遠太遠了,只能做到的,就是虛心拍戲,盡力去拍自己喜歡的戲,之前已經跟郭富城合作過,這次又有機會跟梁朝偉合作,我真的是沒有什麼遺憾了,多少新導演有機會可以拍梁朝偉呢?他真的代表香港電影最有光環最美好的一代,他的表演魅力也來自於他的人格魅力,也很慶幸跟他成為了拍戲以外的朋友,彼此會談很多對不同事情的看法,他願意接拍《風再起時》也是因為他對香港電影的感情,他是很重感情、很敏感細膩的人,我們請了許冠文演出也是這個原因,他的存在對香港人來說是具有特殊意義的,他在戲中有一個長達五分鐘的英語對白solo表演鏡頭,相信大家也會像我一樣看得如癡如醉,希望這會寫下影史,起碼留下了一個我作為影迷的紀念。」

    梁朝偉自劇集《鹿鼎記》中韋小寶一角後,旋即成為炙手可熱當家小生,劇集接過不停。黎耀祥近日與阮兆祥主持的網上節目中,大爆偉仔當年辛酸史,更曾經拍劇攰到嘔白泡,嚇怕工作人員。他指偉仔當年於TVB接拍古裝劇《俠客行》,一人分飾孖生兄弟兩角,拍攝其間幾乎沒有休息時間。黎耀祥指當年大台沒有休息室的設備,演員想休息只能在化妝間的兩張長櫈上睡覺,他指有次偉仔在長櫈上睡着,當工作人員準備叫醒他時,發現偉仔一直沒有反應,口角更流出白泡,嚇得工作人員以為偉仔死了,擾攘一陣子,熟睡中的偉仔才醒過來,大家才知道原來是偉仔太攰太辛苦,而口角的白泡只是口水。

    黎耀祥也有同樣經歷,他自言拍攝高峯期,足足有4日沒有睡覺,每次一組收工同時,另一劇組已派車在樓下候命接送,日戲接夜戲,最多只有少少時間回家沖涼。談到辛酸難忘史,阮兆祥指跟陳豪合作拍攝劇集《公主嫁到》,當時接連拍攝多日,還記得有次清晨拍畢夜戲收工,兩人在化妝間隨手拿起大卷紙巾便當枕頭睡覺,不夠半小時後,工作人員便叫醒他們化妝。他憶述每人都要動用2位工作人員服待,1位負責化妝,另1位是負責托着他們的頭,因他們化妝同時仍爭取時間休息。雖然是辛苦,但黎耀祥也感恩曾經接到不少工作的日子。

  • 60年代香港文化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1-03-07 23:00:13

    電影字幕向來是將觀眾帶入劇院的重要工具,尤其是對於有意學習語言之人,更是一種直接而有效的方法。隨住戲院重新開業,港產片《狂舞派3》亦趕及新年檔期正式上映。首映當日,製片商高先電影總經理曾麗芬更在致詞時,表示電影會全用上廣東話作為字幕,更專門邀請研究廣東話團體幫手校對,不少入場觀眾大讚製片商今次的小心思。粵語字幕,引證過當年最輝煌的港產片年代,今次我們更誠邀電影背後的幕後功臣,分別是兩位監製陳心遙、廖婉虹和協助字幕校對的《粵典》總編輯謝家尉,詳談製作背後的意義。

    要提及香港電影風光史,不得不提及60年代尾70年代初的蛻變期。陳心遙監製說到,當年其實是屬於粵語電影的沒落期,由於當時出現大量的國語電影,若然要以語言界定何謂香港電影,根本不合乎真實的歷史。但事實是,70年代之後港式粵語,亦是我們口中的廣東話,成為了香港人的共同語言,當中經過電視、電台、流行文化的洗禮,令到整個香港文化都以粵語為主流。原因必然要歸功80、90年代,非常繁盛的電影工業,即使到現在亦非常多人看,裏面非常多古靈精怪的粵語。陳監製坦言,作為香港電影製作者,如果可以盡一點綿力、用粵語字幕的方法,令到更多人了解和知道粵語的魅力,都是一件好事。

    https://hk.appledaily.com/lifestyle/20210305/32PMMMMT5VHJBMLE76UYR57PHE/

    影片:
    【我是南丫島人】23歲仔獲cafe免費借位擺一人咖啡檔 $6,000租住350呎村屋:愛這裏互助關係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XSugNPyaXFQ)
    【香港蠔 足本版】流浮山白蠔收成要等三年半 天然生曬肥美金蠔日產僅50斤 即撈即食中環名人坊蜜餞金蠔 西貢六福酥炸生蠔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Fw653R1aQ6s)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狂舞派 #粵語 #香港電影 #書面語 #高先電影
    #果籽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