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5g熱點無法分享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5g熱點無法分享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5g熱點無法分享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5g熱點無法分享產品中有10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688的網紅柯耀宗,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升級轉型之路,除了花錢,還要想出價值) 對於科技投資,攸關競爭力,絕不手軟,然也不會憑好惡亂買!5G之路,每一電信公司聯合起來講好「熱點分享限量」,我想出了破解方法,只有一家公司做得到! 有策略,就有疑慮! 我親自到店面, 請店員幫我示範「明天,會更好。」這幾個字中打。店員搞了五分鐘,打不出逗...

  • 5g熱點無法分享 在 柯耀宗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9-11 20:54:25
    有 27 人按讚

    (升級轉型之路,除了花錢,還要想出價值)
    對於科技投資,攸關競爭力,絕不手軟,然也不會憑好惡亂買!5G之路,每一電信公司聯合起來講好「熱點分享限量」,我想出了破解方法,只有一家公司做得到!

    有策略,就有疑慮!

    我親自到店面, 請店員幫我示範「明天,會更好。」這幾個字中打。店員搞了五分鐘,打不出逗點,幾人來回討論後,終於完成,平均每個字母,超過一分鐘!

    我請其示範,怎麼做到的?「先切換到香港輸入法,再回到台灣輸入法...」為了一個逗點,從台灣到香港,再繞回來!我對iPad Pro的中文輸入,早就隱忍了,這更加離譜!

    我請同仁就近幫我問第二家,其說道「先切換成英文,找出逗點,再回中文...」確認後,我仍請助理下單!廠商解決不了的,我有解法!

    這麼多年,穿梭各平台,不被特定廠商綁架,有系統解法。還沒用到高手解法,只安裝「特定」軟體,就搞定!

    回想高科技來時路,客戶都是Maersk Line、台積電、元大證券...領導問的都是「買了這上千萬元設備,要怎麼用出價值?!」必須提出具體顛覆解,讓客戶迫不及待下單!

    如果連最基本逗點符號,敢提出香港來回策略,會被亂棒打死...升級轉型之路,花錢之外,更要思考「買回的產品,怎麼用出價值?」不然只是無法整合的破銅爛鐵!

  • 5g熱點無法分享 在 Eddie Tam 譚新強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5-29 07:57:26
    有 212 人按讚

    譚新強:美國面對政治三元悖論:(1)經濟 (2)抗疫 (3)打壓中國

    Covid疫情把全世界放進了冰箱3個月。現在每個社會都逐漸解凍,進度不一,中國控疫較佳,恢復得最快。美國控制得差,死亡人數剛超越10萬,多過韓戰加越戰的美軍死亡總人數!毫不意外,特朗普又再搖擺回到輕視疫情,煽動持槍者「解放」各州份,簡直草菅人命!

    保護國民生命安全本是政府最基本責任,疫情是一次嚴峻能力測試,結果頗出人意外,最不科學化、最不尊重生命,結果感染比例最高、死亡人數和死亡率最高的,幾乎全都是西歐國家如英國、法國、意大利、瑞典、西班牙和荷蘭等,連德國也頗失敗。美國死亡率比西歐略低,但宗數就非常多,Georgia和Texas等州份急重開,感染個案再度上升。

    疫情熱點轉移南半球

    除此,一如傳染病學家預期,疫情熱點已轉移到南半球,包括巴西和秘魯等,中東也頗嚴重,非洲宗數也在上升,但數據不太準確。亦即是說,Covid將成為endemic,今年秋冬,極可能重回人口較多的北半球。希望真的今年底就能研發出有效疫苗,但成功率絕非百分百,即使成功,有效率亦不是,60%至70%已不錯。即使有了疫苗,如何大量生產仍是個難題。加上美國已變得很自私,不可倚靠它願意賣給其他國家(捐就更不用想)。所以希望中國盡快研究成功,必更願意跟世界分享,造福人類。

    隨着世界重開,很多B.C.未解決的問題,A.C.也陸續回來,包括美國總統選舉和最重要的中美修昔底德陷阱式全面鬥爭,包括香港問題、貿易戰和科技戰等等。疫症沒有解決這些難題,但是個分水嶺,有直接和間接影響,甚至可改變結果。

    特朗普的最優先任務當然是成功連任(不要誤會是美國)。很多人以為特朗普必贏,其實選情仍非常接近,且離開大選仍近半年,變數仍多。美國貨幣和財政刺激雙管齊下,印了3萬億美元,又派了2萬億,今年財赤或升至前所未見的GDP 15%以上。

    對比2008年,今次拯救行動較快,規模更大,而且更「聰明」(蠱惑?)。政府除借錢給中小企外,更以「直升機」形式,派錢到消費者手中,亦即會計上讓企業以收入形式進帳,對股價來說,遠比以債或入股形式入帳更好。特朗普甚至曾說,如有需要,可直接買下所有航空公司未來兩年機票!這樣做法,跟造假帳有何分別?

    在此情形,美股怎可能不強力反彈?標普距離歷史高位只約10%,納指更只約4%。但不要誤會這就對特朗普選情有很大幫助,請留意他也不再經常提起股市表現。因為受惠股市的主要仍是top 1%的富人,如果再炫耀股巿表現,只會激怒99%的老百姓。絕大部分美國人面對的實體經濟是另一回事,失業人數近4000萬,失業率近20%,第二季度GDP將前所未見的下跌近40%!即使經濟重開,估計年底失業率仍將高企在10%以上。

    經濟學家Mundell提出宏觀經濟的trilemma(三元悖論):不可同時擁有(1)穩定匯率、(2)自由開放資本帳和(3)獨立貨幣政策。經常以中國為例子,大部分時間,內地選擇(1)和(3),寧願稍為控制資本帳;而香港則選擇(1)和(2),貨幣政策就外判給美聯儲。

    美國現在也正面臨一個更棘手的政治三元悖論。如要成功連任,特朗普必須平衡互有矛盾的3件事,只可選擇三之其二:(1)盡快成功重啟經濟,脫離有史以來最急的經濟衰退;(2)成功控制疫情,並防止嚴重的第二浪爆發;(3)如何應付中國崛起的挑戰。現在美國選擇的是(1)和(3),殘忍地放棄控疫。較合理和人道的選擇當然是(1)和(2),摒棄阻擋中國發展的歪念。

    美國充滿樂觀的愛國者,他們認為疫情將很快變成過去,一切將回復正常,今次衰退亦將是有史以來最短的一次。名策略師Tom Lee更預測標普將在年底前再創新高!這個預測不是無可能,但如成真,將完全是無限QE的功勞,跟基本面脫節,PE高達30倍以上!

    不過,成功重開經濟的前設是成功控疫。過急重開,但仍未有足夠測試系統,接觸追蹤系統和人手,後果堪虞,出現第二浪的機會很高。再加上美國的嚴重反科學傾向,例如特朗普支持者拒戴口罩,簡單的科學事實,已淪為部族圖騰。他們亦拒絕承認家居隔離無用,幾同謀殺,跟民主一點關係都沒有。用藥也不妥,迷信效用有限的HCQ,當然拒絕跟香港學習,用證明非常有效的Kaletra加Interferon beta-1b和Ribavirin的雞尾療方。不科學,所以就一直無法把每天感染個案大幅減少,平均死亡人數更高企在1000以上,非常恐怖。

    政府又再妖言惑眾,忽悠國民所謂群體免疫是一條可行甚至更佳的路,根本毋須防止感染。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致命謊言,Covid是一個死亡率非常高的疫症,更尚未完全了解康復後患,連有否長期免疫力都不知道。提出此無良建議無非兩個原因,第一是他們知道死的大多數為低收入、年紀較大的黑人和其他少數族裔,對上等白種人影響不大。第二,他們口雖硬,但其實經濟面臨崩潰,悲哀的事實是美國沒有選擇,必須賭一把,盡快重開經濟。我終相信特朗普的一句話,「殘忍承諾」無論第二浪多嚴重,也絕不會再次停擺經濟。但問題是如第二浪的每天死亡人數是二千、三千或更多,死的將不止是窮黑人,連白人的父母、朋友,甚至子女都將愈來愈多染病和去世,他們會否真的仍然鐵石心腸,視若無睹,繼續參加派對和進場觀看球賽?我非常懷疑。

    處理疫情失當,連累經濟崩潰,總統當然責無旁貸。但特朗普仍無恥地拒絕承擔任何責任,至此他的無能和自私已表露無遺,只有完全盲目的人才會仍讚揚他的聰明才智和處事能力!

    特朗普盡力推卸責任,最佳替罪羊是中國,順帶把世衛拖落水,為了自保連CDC也不放過。把所有問題都賴在別人身上,尤其是異族,激發出醜陋的種族主義,是歷史上最有效推高支持率的不二法門,手法跟希特勒雷同!B.C.前的近兩年,美國已以所謂不公平貿易和華為間諜活動威脅國家安全(毫無證據)等藉口來攻擊中國,挑起了貿易和科技戰。中國忍讓,終在今年1月達成第一階段貿易協議。疫情拖延了第二階段談判,科技戰也稍為休歇,但近日美國又再加強針對華為旗下海思的技術限制,同時又拉開金融戰線,威脅中概股上市地位。

    上周某大投行安排了一個小規模CIO電話峰會,其中一位參加者為Stanley Druckenmiller。他現時投資態度較為審慎,但認為特朗普極需要落實中美第一階段貿易協議,所以暫時不會把貿易戰升級。但到了八九月,如選情不利,就可能採取行動。

    港區國安法屬內政

    這猜測有道理,但中國不是一個只懂捱打的被動者。因為美國的長期無理打壓,中國的國家安全意識也在上升。B.C.前香港社會動亂嚴重影響普通市民日常生活,更傷害基本行動和言論自由,甚至生命安全,所以在A.C.後無法不出手,直接由中央成立港區國安法。這是純粹內政,但亦是反守為攻的一着。中方沒有低估美反應,放棄香港單獨關稅區和貿易地位是意料中代價,恐嚇制裁某些香港和內地官員,只是不管用的小動作。

    科技戰的升級對半導體技術發展影響較大,但即使不推國安法,不見得美國會放過華為(替孟小姐不值)。中國定必再加緊整個產業鏈的本土化,包括EDA和生產器材,不容易但亦不是沒可能,時間問題而已。台積電仍有義氣,雖答應到Arizona設廠,但並未放棄南京廠房。ASML也受影響,但荷蘭公司未必完全聽從美國指令。說到底,7和未來5、3納米技術固然重要,但主要是手機端才需要最細小和省電的芯片。伺服器也需要速度,耗電量對成本重要,但不是最大問題。在很多工業,即使國防等應用,體積和耗電都不是大問題。

    最關鍵是5G各樣標準的制定權,在這方面似乎華為仍有頗大優勢,佔據近半的IP產權。美國的最大弱點是隨着原來AT&T的解體,Bell Labs的沒落,最後連Lucent都被Alcatel收購,然後再跟Nokia合併,美國已再無任何大型電訊器材公司,所以司法部長Barr才會越權建議美國收購Nokia和Ericsson。中方還擊,主要需看兩個層面:貿易和金融。貿易戰或將升級,但如連第一階段協議都不能落實執行,對美國農業影響尤其嚴重。Wisconsin和Iowa等重災區,亦是關鍵的搖擺州份。

    如貿易戰再升級,美國將企圖加速把生產鏈搬離中國,最好是回歸美國。說容易,做非常難。A.C.後,每個美國工人的醫療保險費必飛升,疫情期間,連自僱人士都拿到失業金,即意味着僱主在未來不能再輕易剝削gig(兼職)工人的各種福利,是所有僱主(例如Uber)的頭痛。台積電講得最清楚,美國生產成本高昂,如無政府補貼,不可能搬去。雖沒公布,但估計美國將提供上百億美元資助。但不是每家企業都如台積電般重要,普通工廠怎可能負擔成本?

    搬到其他發展中國家一定會繼續,但未來兩年肯定減慢。中國疫情控制得最好,印度、巴西和墨西哥等仍是每天數千宗的熱點。即使蘋果或P&G等有興趣尋找新的供應商或設廠,旅遊仍是個大問題,有誰願意當「死士」? 況且A.C.後企業元氣已傷,有能力再花錢分散投資在多條供應鏈和大增庫存嗎?2008年後,銀行被迫去槓桿,ROE大跌,從此市場給予的估值更低。工業股亦可能出現類似情况。

    金融戰較新,馬上最受威脅的是在美國上市的中概股,但這個影響有限,且可能有利於香港,損失的反而是美國的交易所。限制美國投資者投資中國,同樣最大損失者也可能是美國。經常帳和資本帳,是一個錢幣的兩面,如美中貿赤真的能縮小,那麼相反美國流向中國的資金理論上極可能將增加,中國則將減少在美國的投資。MSCI給予中國的權重遠比中國佔全球GDP比例低,且大部分美國投資者仍低配,令到再減持更困難。

    中國正在試探美國的底線,敢不敢真的阻礙中國自由使用美元,包括干預香港的聯繫匯率,甚至針對中國擁有的一萬億美國國債,進行選擇性違約,或凍結中國的美元資產。數年前,這些事情根本毋須討論,絕不可能發生,希望現在機會仍不大,但甚麼都變得有可能。

    美國必須三思後果。美元是全球儲備貨幣,美國亦倚賴外債填補雙赤,如隨便干預美元持有人的權益,定必大大影響全球對美元的信心。更重要的是中國也有強大的反擊能力。中國不單止是世界工廠,亦是個巨大市場,以PPP計算,早在2014年已超越美國。在緊急情况下,可拒絕以美元進行貿易(可改用人民幣、歐元或甚至SDR),迫使世界各國在美元與中國(貨和市場)之間作困難的選擇。中美貿易,即使願收美元,或許加價10%。

    中美競爭是一場馬拉松

    中美競爭是一場馬拉松,短期美國來勢洶洶,似佔上風,但長期局勢未必一樣。最重要事實仍是中國人口是美國四倍多,STEM畢業生是八倍。中國仍是發展中國家,增長率仍比美國高,今次疫情對美國影響亦較大,所以兩國GDP差距突然加速收窄,今季甚至叮噹馬頭。如美國跌到第二位,還能維持美元的高昂特權多久?

    美元的最強支柱當然是軍事力量,並非黃金儲備。但當世界警察不容易,美國國防開支近8000億美元,多於後面九個國家的總和,比19世紀英國執行的"two power standard"更誇張!美國的海外軍事基地更多達800個,中國則只有一個。這麼龐大的國防開支,在戰爭時或有作用,但當然誰也不願見到大戰。但在A.C.後負債纍纍的年代,這就是百上加斤的超巨負擔。世界一哥還勉強可靠印鈔票來充撐場面。數年後當失去寳座時,怎麼辨?

    (中環資產持有台積電、Apple及ASML的財務權益)

  • 5g熱點無法分享 在 蔣絜安 靚台妹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5-23 06:27:30
    有 300 人按讚


    今天早上,我發表了第二個總統任期的就職演說。全文如下:
      
    一、作為共同體的台灣
      
    今天我站在這裡,是以無比感恩的心情,再一次承擔台灣人民交付給我的責任。
      
    這是中華民國史上,最特別的總統就職典禮。它特別的地方,不在於典禮的規模,也不在於參與的人數,而在於,我們都知道,這一路走來有多麼不容易。
      
    我要感謝台灣人民,是你們讓這麼不容易的事,在台灣發生。
      
    我要特別謝謝一些人,他們在過去這四個月的防疫期間,很少被人提及。我要謝謝每一位在防疫初期,在藥房門口排隊的台灣人民。謝謝你們的耐心,以及謝謝你們對政府的信任。是你們讓全世界看到,台灣,即使在最不安的時刻,也能保持公民的美德。
      
    我也要謝謝那些居家檢疫、居家隔離的人。你們忍受生活的不便,為的是保護他人的健康。謝謝你們,展現人性中最善良的一面,成就台灣防疫的成功。
      
    國家的光榮感,生死與共的共同體,這一段記憶,將會存在我們每一個人心中。團結的感覺,就是這個樣子。
      
    我們今天現場,有許多各國使節代表,而且我相信,世界上一定有許多國家,也都在關心台灣。
      
    我想藉著這個機會告訴你們,你們看到的國家,有一群善良而堅韌的人民。這一群人民,無論在多麼艱難的環境中,依然能靠著我們的民主、我們的團結,和我們對彼此的責任感,克服挑戰、度過難關,讓台灣在世界上屹立不搖。
      
    二、空前的挑戰和絕佳的機會
      
    從一月到現在,台灣連續兩次讓國際社會驚豔。第一次是我們的民主選舉,第二次則是我們的防疫成績。
      
    過去這一段時間,因為防疫的成功,「台灣」出現在全世界的各大新聞媒體上。
      
    「台灣」也寫在我們一箱又一箱送往國外的物資上頭。台灣人是世界上最良善的一群人,當我們有能力的時候,我們一定會向國際社會伸出援手。
      
    我也希望全體國人,除了分享光榮跟喜悅之外,也能體會「自助助人、自助人助」的精神。
      
    疫情還沒有完全結束,我們不能有絲毫鬆懈。就算疫情過去了,衝擊也不會立刻散去。
      
    這次疫情對全球的衝擊既深又廣,它改變了全球政治經濟的秩序,不僅加速、加大了全球供應鏈的重組,重新排列了經濟板塊,也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和消費型態,甚至也改變了國際社會對台灣和周邊情勢的想像。
      
    這些改變是挑戰,但也是機會。我要請所有的國人同胞做好準備,因為接下來,還有各種考驗和難關在等著我們。
      
    未來四年,誰能從疫情中脫困;誰能針對疫情所帶來的改變,研擬國家的生存發展策略。誰能在疫情過後,複雜詭譎的國際情勢間,掌握機會,誰就能讓國家在世界中脫穎而出。
      
    治理國家從來不能依賴激情,而是要在變局中,保持冷靜、指出方向。過去四年,這一點,我做到了。
      
    我說過,我會留下一個更好的國家給各位。所以,下一個四年,在產業發展、社會安定、國家安全、民主深化,這四大面向上,我也會超前部署,讓台灣脫胎換骨,我會帶領台灣迎向未來。
      
    三、國家建設工程
      
    #產業與經濟發展
      
    我知道,台灣人民最關心的,就是我們的產業和經濟的發展。我們在2016年啟動了「經濟發展新模式」,致力讓台灣經濟走向世界。四年來,在國際經濟的巨大變局下,台灣不僅挺了過來,經濟成長更回到四小龍的第一名,股市萬點也成為常態。
      
    因為疫情控制得當,台灣至今,仍然可以維持經濟正成長,這是全球少有的。但我們在紓困以及振興經濟上,必須持續超前部署,全力維持經濟穩定成長。
      
    未來四年,我們面對的,是全球經濟更劇烈變動,和供應鏈加速重整的局面。在整體經濟方面,我們將秉持「穩定中追求成長、變局中把握先機」的政策理念,持續落實前瞻基礎建設、兆元投資等重大計畫,來鞏固未來幾十年的經濟發展。
      
    在產業發展方面,我們更要抓住時機,在5+2產業創新的既有基礎上,打造「六大核心戰略產業」,讓台灣成為未來全球經濟的關鍵力量。
      
    #六大核心戰略產業
      
    第一,我們要持續強化資訊及數位相關產業發展。我們要利用半導體和資通訊產業的優勢,全力搶占全球供應鏈的核心地位,讓台灣成為下一個世代,資訊科技的重要基地,全力促進物聯網和人工智慧的發展。
      
    第二,我們要發展可以結合5G時代、數位轉型、以及國家安全的資安產業。我們要全力打造可以有效保護自己,也能被世界信賴的資安系統及產業鏈。
      
    第三,我們要打造接軌全球的生物及醫療科技產業。這次疫情中,無論是試劑製造、或是新藥和疫苗的研發,「台灣團隊」都有足夠的能力,跟全球頂尖技術接軌。我們要全力扶持相關產業,讓台灣成為全球克服疫病挑戰的關鍵力量。
      
    第四,我們要發展軍民整合的國防及戰略產業。除了已經在進行當中的國艦國造、國機國造,我們會更強力推動軍民技術整合,激發民間製造能量,更進一步進軍航空及太空產業。
      
    第五,我們要加速發展綠電及再生能源產業。過去四年,再生能源有飛躍性的發展,台灣成為國際再生能源投資的熱點。在這個基礎上,2025年綠能占整體發電量百分之二十的目標,我有信心可以達成,台灣將成為亞太綠能中心。
      
    第六,我們還要建構足以確保關鍵物資供應的民生及戰備產業。面對未來的全球秩序變化,從口罩、醫療及民生用品、能源到糧食供應,我們要把重要的產業鏈留在國內,維持一定的自給率。
      
    在當前的國際局勢中,誰能擺脫依賴,誰就能掌握國家生存發展的先機。我要請所有產業界的朋友們放心,政府不會讓產業孤單。在未來幾年,我們有幾個主要的策略,來全力帶動產業發展。
      
    #產業發展策略
      
    首先,我們要將國內需求,作為基礎能量,來帶動產業發展。尤其是公共部門的需求,以及維持國家安全的基本需求。
      
    像是在這次疫情中,口罩等防疫物資的戰略需求,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就是最好的例子。我們的國防產業和再生能源產業,也都能循著類似的模式,加速發展。
      
    不只有口罩國家隊,未來,我們也會視各產業的規模及條件,組成國家隊。藉由政府對內部需求的保證,建立「台灣品牌」的全球戰略物資製造業,並且拓展到其他市場。
      
    再來,我們知道,金融支援是產業發展最重要的環節。未來,我們會採取更靈活的金融政策,持續改革金融體制,運用更多元的金融手段,來協助產業的資金需求。
      
    我們也會全力打造安全的產業環境。政府將致力於維持完善的公衛體系、堅固的國家安全體系、穩定的社會、良好的法治、以及健全的市場。有了這些保證,全球的高科技和戰略性產業,才會願意選擇台灣,作為生產和研發基地。
      
    接下來,我們也要持續引導產業布局全球。和美、日、歐洽簽貿易或投資保障協定,這個目標我們會繼續努力。
      
    我們持續推動新南向政策的同時,也會積極開拓其他有潛力的市場,鼓勵廠商前往布局,為產業的國際合作,創造更有利的條件。當我們在全球尋找機會時,各地的台商將會是我們最好的夥伴。
      
    最後,則是人才的問題。台灣要成為全球經濟的關鍵力量,就必須匯聚各方的人才。蔡英文的政府,會全力爭取國際上最頂尖的技術、研發和管理人才,讓台灣產業的團隊能夠更加國際化,擁有全球競爭的視野和能力。
      
    未來,台灣更要和國際進一步接軌,我們將在雙語國家及數位領域上,培養更多的本土人才和菁英,讓產業有更強的國際競爭力。
      
    未來四年,更融通的金流、更活水的人流、更強勁的產業實力、更與世界緊密連結的台灣,將開啟嶄新的經濟格局,迎向繁榮新時代。
      
    #社會安定:醫療健康網、社會安全網,接住每個需要幫助的人
      
    產業發展的同時,我們不會忘記社會安定,也是人民對政府的重要期待。一個更好的國家,政府必須要擔起更多責任,來減輕人民的負擔,減少社會的問題。
      
    過去幾年,我們把長照2.0、幼托照顧、居住正義的問題,一個一個補起來了。未來四年,我的目標,就是要把這張網,做得更綿密,接住每一個需要幫助的人,盡量不要讓遺憾的事情再發生。
      
    #健康防疫安全網
      
    首先,我們要更強化健康和防疫安全網。台灣已經是高齡社會,疫病的流行,對人民的健康是嚴重的挑戰。因此我們必須強化疫病防治和醫療能量,結合產業,在疫苗和藥物的開發、以及傳染病防治的領域,有更多突破,讓人民可以更健康、受到更好的照顧。
      
    #社會安全網補漏網
      
    接著,我們要把社會安全網的漏洞補起來。這幾年來,有幾起跟「思覺失調症」患者相關的治安事件,引起很多討論。不只是「思覺失調症」,其他精神疾病、毒癮、家庭暴力等問題也一樣。
      
    我了解民眾的憂慮,這不只是個人或家庭的事,更是政府的事。當家庭無法妥善照顧這些患者時,政府就有責任介入協助。
      
    我會強化社會照顧體系,讓第一線的社工能量能夠提升,改善他們的工作環境,讓社工能夠深入最基層,把過去社會安全網沒有接住的人找出來。
      
    另外,對於個案所引發的爭議,我們不能把責任全部推給醫療部門、或個別法官。司法和行政部門,應該要檢討制度、優化制度,該修法的地方,就應該要著手修正。
      
    #國家安全:國防事務改革、積極參與國際、兩岸和平穩定
      
    一個更好的國家,也必須重視國家安全。過去四年,我們推動國防事務改革、積極參與國際,維持兩岸關係的和平穩定,希望讓台灣在印太地區的和平、穩定與繁榮,扮演更積極的角色。未來四年,這些政策方向不會改變,我們也會做得更多。
      
    #國防事務改革
      
    在國防事務改革方面,我們有三個重要的方向。第一是加速發展「不對稱戰力」。在強化防衛固守能力的同時,未來戰力的發展,將著重機動、反制、非傳統的不對稱戰力;並且能夠有效防衛「網路戰」、「認知戰」、以及「超限戰」的威脅,達成重層嚇阻的戰略目標。
      
    第二是後備動員制度的實質改革。我們要提高後備部隊的人員素質和武器裝備;後備戰力提高,才能有效地跟常備軍隊協同作戰。此外,平常就要建立跨部會的常設後備動員體制,協調人力物力,平戰轉換時,動員才會順利。
      
    第三是改善部隊管理制度。現在的年輕士官兵,都是在民主自由的社會長大,如何讓他們在軍中,發揮更好的戰力和專長,這是必須正視的課題。
      
    年輕人從軍出現適應上的問題,反映出社會轉變和軍中管理制度的落差。我們必須把落差補起來,不要因為制度的不周全,影響了社會對軍隊的觀感,也造成軍人的榮譽和士氣,在一個又一個的個案中,被消耗掉。
      
    因此,我們要在制度上,強化軍中申訴關懷機制、建立公允的事件調查機制、以及滾動檢討人事配置。在教育訓練上,則要提升各級幹部領導統御能力,達成管理的現代化、專業化。
      
    我們要在維持戰力的團隊軍紀,以及社會價值對個人的尊重之間,取得包容、取得均衡。
      
    #積極參與國際社會
      
    在國際層面,過去四年,我們積極參與各項國際重大議題,包括反恐合作、人道救助、宗教自由、以及非傳統安全等重要全球議題。
      
    在這次國際疫情中,我們在能力範圍內,對國際社會展開無私援助,受到了高度肯定。
      
    台灣,已經被國際定位為民主成功故事、可信賴夥伴、世界良善力量,這是台灣人民共同的驕傲。
      
    未來四年,我們會持續爭取參與國際組織,強化和友邦的共榮合作,和美、日、歐等共享價值的國家,深化夥伴關係。
      
    我們也會更積極參與區域的合作機制,和區域相關國家攜手,共同為印太區域的和平、穩定與繁榮,做出實際貢獻。
      
    #和平穩定的兩岸關係
      
    面對複雜多變的兩岸情勢,過去四年,我們盡力為兩岸和平穩定,做出最大的努力,也獲得國際社會的肯定;我們會持續努力,也願意跟對岸展開對話,為區域安全,做出更具體的貢獻。
      
    我要再次重申「和平、對等、民主、對話」這八個字。我們不會接受北京當局,以「一國兩制」矮化台灣,破壞台海的現狀,這是我們堅定不移的原則。
      
    我們也會持續遵循中華民國憲法,與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來處理兩岸事務。這是我們維持台海和平穩定現狀的一貫立場。
      
    兩岸關係正處於歷史的轉折點,雙方都有責任,謀求長遠相處之道,避免對立與分歧的擴大。在變局之中,我會堅持原則,並秉持解決問題的開放態度,負起責任,我也期盼對岸領導人,能承擔起相對的責任,共同穩定兩岸關係的長遠發展。
      
    四、國家體制強化及民主深化
      
    未來四年,除了國家建設的工程,政府體制的優化,也非常重要。立法院即將成立修憲委員會,提供一個平台,讓攸關政府制度、以及人民權利的各項憲政體制改革議題,能夠被充分對話、形成共識。
      
    藉由這個民主過程,憲政體制將更能夠與時俱進,契合台灣社會的價值。而朝野都有共識的18歲公民權,更應該優先來推動。
      
    在司法改革方面,上個任期,我已經實現了「司改國是會議」的承諾,讓「法官法」、「律師法」、「憲法訴訟法」、以及「勞動事件法」陸續完成修法,這都是改善司法體質的基礎工程。
      
    但是司改還在轉型期,現階段的成果,和人民的期待,還有一段距離。我會繼續傾聽各方的意見,不會停下腳步,人民的不滿,就是持續改革的動力。
      
    在未來四年內,國民法官制度一定要上路,讓人民進入法庭擔任國民法官,成為改革的催化劑,讓司法體系與人民的距離不再遙遠,更加符合期待,贏得信賴。
      
    另外,所有憲政機關,都要持續改革的腳步。行政院組織改造工程,將在重新盤點後再次啟動,包括成立一個專責的數位發展部會,還有與時俱進地調整各部會,讓政府的治理能力,更貼近國家發展的需求。
      
    監察院的國家人權委員會,將在今年八月掛牌成立,它將是台灣落實「人權立國」理念的里程碑,也是監察院轉型的起點。
      
    我也會請九月上任的考試院新團隊,提出完整的改革方案,檢討過去的思維,轉型為稱職的國家人力資源部門,培育現代政府所需要的治理人才。
      
    五、結論
      
    各位國人同胞,過去七十年來,中華民國台灣,在一次又一次的挑戰中,越發堅韌團結。我們抵抗過侵略併吞的壓力、走出獨裁體制的幽谷,也一度走在被世界孤立的曠野之中,但無論什麼樣的挑戰,民主自由的價值,一直是我們的堅持。「自助助人、自助人助」的共同體意識,也始終是我們的信念。
      
    今天我們的現場,有很多防疫英雄:口罩國家隊上中下游產業成員、疫情指揮中心的公衛團隊、以及蘇貞昌院長帶領的政府團隊。
      
    還有更多沒有在現場的各行各業防疫英雄們,醫護人員、郵務人員、藥師、便利商店店員、以及運將朋友等等。
      
    容我無法一一叫出各位的名字,但我想要告訴大家,七十年來,台灣可以度過一次又一次的挑戰,依靠的從來都不是一兩個英雄;而是像各位一樣,一起轉動歷史巨輪的無名英雄。是因為有你們,台灣世世代代的幸福、安定、繁榮,才得以延續。
      
    我要向你們所有人致敬。所有的台灣人都是英雄。蔡英文跟賴清德,很榮幸能在此,接受各位的託付。
      
    能在這樣艱鉅的時刻,承擔中華民國總統的重責大任,我心中的壓力多過喜悅。不過,我不會退縮,因為我有你們。
      
    未來的路不會一片順遂,挑戰只會越來越多。不過,我們是一個在驚濤駭浪中走過來的國家。我們兩千三百萬人,是生死與共的命運共同體。過去是這樣、現在是這樣,未來也是這樣。
      
    我由衷期許所有的國人同胞,要記得過去這幾個月,上下一心、緊緊相依、克服難關的感動。中華民國可以很團結,台灣可以很安全,當一個台灣人可以很光榮,可以抬頭挺胸、昂首闊步。
      
    親愛的國人同胞,未來的旅程還很長,台灣的故事,也正在展開下一頁。台灣的故事,屬於每一個人,也需要每一個人。
      
    兩千三百萬的台灣人民,請當我們的導引,請當我們的夥伴,讓我們凝聚智慧與勇氣,一起打造一個更好的國家。謝謝大家。
      
    照片提供:中華文化總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