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50歲轉行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50歲轉行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50歲轉行產品中有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61萬的網紅飲食男女,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西環美食|意大利菜新餐廳 80後會計師30歲轉行赴美學廚 朝8晚12無薪實習 耗盡30萬積蓄】 👉🏻 https://bit.ly/3pieHjc 這間樓高三層、主打手工意粉的餐廳,老闆兼行政總廚Anthony雖然外表年輕,但餐廳事無大小都親力親為,看他做意粉時技巧純熟,實在看不出七年前,他是...
同時也有4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0萬的網紅果籽,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不少癌症康復者即使已經康復,但因治療後體力較弱容易氣喘,做運動較吃力而不敢做運動。三位淋巴癌康復者Stella、Katy和Alex卻勇敢踏出第一步,在康復後開始做運動,更組成抗癌勇士隊鼓勵同路人不要害怕,要珍惜第二人生勇於嘗試 。 現時30歲的江善彤(Stella)在2013年確診淋巴癌,「當時因...
「50歲轉行」的推薦目錄
- 關於50歲轉行 在 BusinessFocus | 商業、投資、創科平台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 關於50歲轉行 在 HK Food Media《飲食男女》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 關於50歲轉行 在 beinghongkong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 關於50歲轉行 在 飲食男女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50歲轉行 在 李開復 Kai-Fu Lee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50歲轉行 在 Dj MIki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50歲轉行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50歲轉行 在 果籽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50歲轉行 在 果籽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50歲轉行 在 BusinessFocus | 商業、投資、創科平台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8-17 20:06:55
【@marketfocus.hk 】【龔成專欄】會考零分健談少女 搵啱工月入變7萬 成功關鍵:肯苦學成為專家 個人興趣都可致富 . 不少人即使中學時代考試成績不錯,但因入錯行,在自己不喜歡的行業鬱鬱不得志。投資書籍作者及股評人龔成認為,最理想是把自己的興趣提升成賺錢的專業工作,如此再辛苦也能樂在其中...
50歲轉行 在 HK Food Media《飲食男女》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4-23 18:18:55
足本睇片👉🏼:https://bit.ly/3szEpzR 「我職業是一個廚師,但這世界上有太多事要學,我很難形容自己是否一個專業廚師,因為我還在學習中。」Ask Café大廚Raymond謙虛地說。Café位於上環新紀元廣場,裝修舒服,陽光從玻璃窗透射進來,特別明亮,一到中午,這裏便忙個不停,有...
50歲轉行 在 beinghongkong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4-16 14:28:13
每期就係香港季刊的REvisit部份,都會有著不少香港的舊照片。這些記錄著時代的光影背後,掌鏡者到底姓甚名誰,當中又會有一個個怎樣的香港故事? 我想李福志大概會是其中一個。 在二次大戰後告別出生地新加坡,李福志在1947年行船來到香港尋找機會發展,輾轉間投靠到開影樓的親戚。毫無攝影經驗的他,學懂...
-
50歲轉行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1-06-13 16:30:00不少癌症康復者即使已經康復,但因治療後體力較弱容易氣喘,做運動較吃力而不敢做運動。三位淋巴癌康復者Stella、Katy和Alex卻勇敢踏出第一步,在康復後開始做運動,更組成抗癌勇士隊鼓勵同路人不要害怕,要珍惜第二人生勇於嘗試 。
現時30歲的江善彤(Stella)在2013年確診淋巴癌,「當時因為咳嗽維持了一段長時間,輾轉看過兩位醫生,轉醫生後醫生覺得咳嗽時間有點長,我亦告訴醫生我心口有點痛,醫生於是建議照肺,因此進入急症室,再住院一至兩星期後就確診淋巴癌。」至於36歲的唐天鳳(Katy)則於2013年確診淋巴癌,當時她頸部腫脹,向普通科醫生求診,「完成抽血檢查醫生處方消炎藥給我,服用了幾星期,還預備去一場長達幾個月的旅行,但因頸部腫脹沒有消退,仍腫了一個球,母親覺得不放心,一定要我檢查清楚才讓我上飛機,於是為了敷衍她便到急症室求診,誰知當日就住院,做很多不同的檢查後就確診淋巴癌。」28歲的任瑞明 (Alex)則於2017年確診淋巴癌,當初跟Stella一樣,持續咳嗽數月,「加上頸部亦有生淋巴結,醫生說安全起見建議照X光,就看到肺部的淋巴全部腫脹,接着進行一連串的檢查,就確診淋巴癌。」
https://hk.appledaily.com/lifestyle/20210611/6NFHMXVJBFBRRKQLC6NG6VL6GU/
影片:
【我是南丫島人】23歲仔獲cafe免費借位擺一人咖啡檔 $6,000租住350呎村屋:愛這裏互助關係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XSugNPyaXFQ)
【香港蠔 足本版】流浮山白蠔收成要等三年半 天然生曬肥美金蠔日產僅50斤 即撈即食中環名人坊蜜餞金蠔 西貢六福酥炸生蠔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Fw653R1aQ6s)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淋巴癌 #頸部腫脹 #淋巴結 #患癌 #消炎
#果籽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
50歲轉行 在 果籽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1-05-09 20:00:15會計師出身的姜若男(Sandy),曾任職上市公司財務總監,是財經雜誌訪問常客。做了會計師十多年,七年前卻放棄高薪厚職毅然轉行,在上環開了一間海鮮餐廳「Table」賣淨化海鮮,之後再開燒味店,是香港少見的女性燒味師傅及老闆。外人大多不明白為何她要走入廚房,甚至連Sandy媽媽當初亦因此嬲足大半年,才慢慢接受。
Sandy怎樣形容她媽媽?「她絕對是虎媽,她對我們三兄妹很嚴厲,所以我們自小讀名校,要學琴棋書畫。我成績比較好,三兄妹中算打得最少。她是典型母親,希望仔女做醫生、律師、工程師……後來我做會計,都算是做了一個『師』,達到她期望。」
https://hk.appledaily.com/lifestyle/20210507/ABMVYHUDHRFVRJ7FL2EAFU574E/
影片:
【我是南丫島人】23歲仔獲cafe免費借位擺一人咖啡檔 $6,000租住350呎村屋:愛這裏互助關係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XSugNPyaXFQ)
【香港蠔 足本版】流浮山白蠔收成要等三年半 天然生曬肥美金蠔日產僅50斤 即撈即食中環名人坊蜜餞金蠔 西貢六福酥炸生蠔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Fw653R1aQ6s)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燒味 #上環 #會計師 #CFO #金融
#果籽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
50歲轉行 在 果籽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1-05-09 20:00:15|母親節|陳嘉桓轉行皮紋師指模測母子了解度 YouTuber波仔憶全民造星喊爆:我令家人很丟架
祝天下母親,母親節快樂!俗語有云:「生仔唔知仔心肝咩?」媽媽十月懷胎產子,當然會了解自己仔女的性格,不過仔女們又有否嘗試去了解媽咪的心思?有別於我們以往較嚴肅的專題訪問,今次我們分別邀請了YouTube界代表的 @波仔 Boris Boris和媽媽、海鮮界代表的Edan(aka海鮮界朴寶劍)和媽咪菁姐(aka海鮮界李汶),最後還有素人界代表曾參與《煮吧!換咗我阿媽》JoJo和曾太,來跟我們一起渡過溫馨的母親節,主要是測試一下孩子們對媽媽的了解程度。遊戲到最後三人更向媽媽訴心中情,搞到三位媽媽感動到眼濕濕,連Boris都「喊到收唔到聲」。
遊戲中段,記者要求三位在紙上寫下媽媽的優點和缺點,再交由皮紋分析師陳嘉桓(Rose)用專業知識分析媽媽們的真正性格,到底他們是不是全都知道阿媽的優點缺點呢?想知道結果?去片啦!
影片:
【我是南丫島人】23歲仔獲cafe免費借位擺一人咖啡檔 $6,000租住350呎村屋:愛這裏互助關係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XSugNPyaXFQ)
【香港蠔 足本版】流浮山白蠔收成要等三年半 天然生曬肥美金蠔日產僅50斤 即撈即食中環名人坊蜜餞金蠔 西貢六福酥炸生蠔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Fw653R1aQ6s)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波仔 #全民造星 #陳嘉桓 #朴寶劍 #Boris
#果籽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50歲轉行 在 飲食男女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西環美食|意大利菜新餐廳 80後會計師30歲轉行赴美學廚 朝8晚12無薪實習 耗盡30萬積蓄】 👉🏻 https://bit.ly/3pieHjc
這間樓高三層、主打手工意粉的餐廳,老闆兼行政總廚Anthony雖然外表年輕,但餐廳事無大小都親力親為,看他做意粉時技巧純熟,實在看不出七年前,他是坐寫字樓、歎冷氣的專業會計師......
#飲食男女 #西環 #意大利菜 #手工意粉 Casa Cucina & Bar
============================
用眼睛「品嘗」飲食故事,立即訂閱YouTube: 👉🏻 https://bit.ly/3eYT1nH
=============================
為你的住家飯帶來一點不平凡,即上《三餸一湯》: bit.ly/2OWx8va
==============================
【旺角女人街新形態 後生仔搵食熱點 嚴選7家必吃餐廳】👉🏻👉🏻 https://bit.ly/3bUhqd9
【散水餅推介|日本學藝蛋糕導師 深水埗開一人餅店】👉🏻👉🏻 https://bit.ly/33WHfEX
50歲轉行 在 李開復 Kai-Fu Lee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30歲轉行是失敗者?97歲諾獎得主的一生
誰說改變世界的都是年輕人?
今年的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John B. Goodenough以他的傳奇經歷給出了答案。30歲入行,年過半百才正式研究電池材料,97歲時收穫諾獎,依舊活躍在科研一線。
今天與大家分享他的勵志故事。
來源丨量子位(ID:QbitAI)
97歲,他還奮戰在科研一線。
John B. Goodenough,人稱“足夠好”老爺爺,近日加冕諾貝爾獎。
10月9日,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頒向鋰電池領域。
Goodenough與M. Stanley Whittingham,以及日本科學家吉野彰(Akira Yoshino)共用了這一獎項。
以表彰他們在鋰離子電池領域作出的貢獻。
諾貝爾評獎委員會稱,三人的研究使鋰電池的使用方式更加穩定,從而開啟了電子設備便攜化進程,為打造一個無線互聯的社會奠定基礎。
引用果殼更科普化的解釋,如果沒有他們,我們每天形影不離的手機就是個隨時可能點燃的炸藥包。
而且Goodenough今年加冕,也刷新諾貝爾獎新紀錄——以97歲高齡,成為最年長的諾貝爾獎得主。
在此之外,他還是美國國家工程院、美國國家科學院、法國科學院、西班牙皇家科學院、英國皇家學會會員,撰寫了超過550篇文章、參與85本著作的編寫,是2009年費米獎得主、2017年威爾齊化學獎得主,還獲得了英國皇家學會的科普利獎章。
但這還不是Goodenough令人稱奇、敬佩的全部。
當他獲獎,外界關注他的履歷,才發現其充滿坎坷和跌宕的一生,簡直就是傳奇的一生、榜樣的一生,勵志的一生。
很難想像,這位鋰電池之父患有閱讀障礙症,成長家庭並不和睦,大學歷經二戰,30歲才拿下博士學位,年過半百才正式研究電池材料。
之後一路開掛,58歲發明鈷酸鋰電池改變世界,75歲以磷酸鐵鋰電池再度改變世界,90歲以後開始研究全固態電池。
至今如此高齡,依舊每週上班5天,仍舊有新研究成果問世。
如果你會有“現在做XX是不是太晚”的疑惑,一定要看看Goodenough這傳奇的一生。
┃如何成為鋰電池之父?
我們先從Goodenough如今成名作說起,看看他的科研之路。
Goodenough的博士本身讀的是固態物理,30歲從芝加哥大學博士畢業,之後去了MIT林肯實驗室,研究記憶體的材料物理和固態陶瓷。
24年之後,Goodenough進行了人生第一次“跳槽”。
那年,牛津大學需要一位能教無機化學,同時也能管實驗室的教授。
Goodenough雖然研究的是物理,但他本科的時候為了湊學分學了兩門化學課,就因此意外的被選中了,進入牛津大學任教,並成為無機化學研究負責人。
正是這一次跳槽,讓Goodenough終於在54歲的年紀開始了一項改變世界的研究。
Goodenough在牛津主要研究的課題是可用於能量轉換的新材料。當時他初到英國,英國化學家、和他一起獲得諾獎的Stanley Whittingham發明了最早的可充電鋰電池,借助鋰能嵌入二硫化鈦層間這一特性,用二硫化鈦做正極,用鋰做負極。
當時的消費電子產品只能使用不可充電的碳鋅電池,雖然已經有了可充電的鉛酸電池,但畢竟用在電動車上的鉛酸電池那麼笨重,是沒法拿來做消費電子產品的。
而Whittingham的這項研究,不僅可以靠鋰離子的運動進行充電,還能用在小型設備上,並在室溫下運行,解決了兩種電池的痛點。
但Whittingham的研究是沒法直接用的,因為有一個大bug:安全問題。
正極,二硫化鈦,在空氣中是非常不穩定;
負極,鋰,這種金屬是易燃;
而且,在充放電過程中,鋰會快速沉積產生枝晶,這樣就容易讓電池短路,這也是現在電動車自燃的元兇之一。
所以Whittingham發明的這種電池雖然原理可行,但容易爆炸,是個危險品,完全沒法應用,需要把正負極的材料都換掉才行。
這個時候,學了30年物理的Goodenough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把鋰換成氧化物吧。
他判斷,氧化物可以讓電池在更高的電壓下進行充電和放電,根據物理學原理,這種電池會產生更多的電量,並且揮發性會更小。
於是他測試了各種氧化物,發現如果把鈷這種元素放進去會比較穩定。
終於,在Goodenough到達牛津的四年後的1980年,57歲的他和水島公一、Philip Jones、Philip Wiseman共同發現了鈷酸鋰這種物質,讓Whittingham的鋰電池變得穩定多了。
在他的實驗室外面,英國皇家化學學會樹立了這塊藍色的牌子,紀念鈷酸鋰的發現。
不過,鈷酸鋰中的鋰和金屬鋰的化合價是不同的,鈷酸鋰在電池裡是一種正極材料,為了湊成一塊電池,還需要找一種負極材料。
這個時候,日本的索尼出現了,他們發現了石墨可以拿來做負極材料。
然而在英國,因為此前發生過爆炸事故,大家聞鋰電池色變,甚至Goodenough工作的牛津都不願意幫忙申請專利,而是讓英國原子能研究機構申請到了這個專利,後來被索尼買走。
於是,索尼成功接下了這個“燙手山芋”,並和自己研發的負極材料放在一起,創造了新的電池,並將之商業化,用在了各種各樣的電子產品中。
而Goodenough,甚至沒有從如今這價值350億美元的鋰電池市場中賺到錢。不過他本人後來在接受c&en採訪的時候反而很淡定:“我當時並不知道它會值這麼多錢。”
雖然在57歲才發現了讓他名聲大噪的鈷酸鋰,但Goodenough似乎就是一個耐久型選手,後來還發現了許多種電池材料:1983年,61歲的他發現錳尖晶石正極材料;1997年,75歲的他發現磷酸鐵鋰正極材料,這些都是電池正極的升級替代品。
甚至,為了持續做研究,他還打了牛津退休政策的擦邊球。
本來,牛津大學要求65歲強制退休的,但Goodenough不想退休,於是他在64歲的時候又跳槽了。
這次,他回到了美國,在德州大學奧斯丁分校當機械工程和材料科學教授,繼續做研究。
┃閱讀障礙症患者,文學少年讀物理PhD
Goodenough出生於1922年,這是一個科學蓬勃發展的時代。
在這一年,法國醫生卡雷爾發現白血球,加拿大科學家班廷製成人造胰島素。
波爾因關於原子結構以及原子輻射的研究獲得諾貝爾獎。
之後,費米、薛定諤等量子物理領域的大佬開始展露鋒芒。
兒時的Goodenough,雖然家就在耶魯附近,不過出生在了一個學文科的家庭,似乎離這些自然科學家們有些距離。
但數十年後,他也將成為他們中的一員。
當時,擺在他面前的,是怎麼克服自己的閱讀障礙症。因為閱讀障礙症,在小學和中學時代,他受到了不少同學的戲弄。
但在求學過程中,他也慢慢從大自然,以及詩歌和宗教哲學中獲得了力量,贏得了學校的獎學金。
1940年,18歲的Goodenough考入了耶魯大學。
對於他來說,這種對家庭的逃離讓他松了口氣,因為他父母關係並不好。
就在考入耶魯大學之前,他的父母離婚了。他父親(歷史教授)很快就與自己的研究助手成婚。
這個環境讓他頗感壓抑,而且他與自己父親的關係並不怎麼好。
他去耶魯讀書的時候,只從家裡拿到了35美元的資助,而耶魯的學費至少每年900美元。
好在他有獎學金,校長還幫忙安排他去給有錢人家的孩子當家教,靠著半工半讀養活自己,他再也沒問家裡要一分錢。
用Goodenough的原話說,就是“每週工作21個小時掙自己的21頓飯。”
進入耶魯之後,Goodenough還是遵循著自己的興趣,先是選了古典文學,後來轉到了哲學,期間還學習過化學。
之後,在一名教授的建議下選擇了數學專業,並堅持了下去。
但這一路也頗為坎坷,就在讀大學的第二年,珍珠港事件爆發了。
Goodenough選擇了主動申請服役,三年後才回到耶魯大學完成了學業。
畢業之後,他再度返回戰場,加入了美國空軍。
本打算和朋友一樣去報海軍陸戰隊,中途被數學老師叫去說“不要當大兵,我們需要懂數學的人做戰爭氣象預報”,於是沒有上前線,而是負責在一個太平洋的海島上收集資料。
1946年,Goodenough迎來了命運的轉折。當時,美國政府出資,選派軍人去深造,獲得了耶魯大學教授推薦的Goodenough就在其列,他可以選擇在芝加哥大學或西北大學學習物理或數學。
經過重重考慮,他決定前往芝加哥大學攻讀物理學博士。
之前就想過考物理研究生,但被管學生註冊的人告知,物理學裡所有厲害的東西,人家在你這個年紀都已經搞完了,你現在才想著開始啊?
最終,他還是考上了芝大物理系,當時是恩裡克·費米在管,據說費米一上來就給新生安排了一個32小時的超級大考試,每天8小時,連考4天。
第一次考掛了,於是又考了第二次才過,總計64小時。
其後師從著名物理學家齊納,他30歲時發明齊納二極體。
在芝加哥這幾年,他主要的研究固態物理學,並打下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對於自己人生方向也有了新的思考。
在他求學期間,齊納也給他提供了很大的幫助,他曾對Goodenough說:“你有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找到問題,第二個問題是解決問題……”
這一理念,對Goodenough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30歲獲得物理學博士學位之後,經過在MIT的工作以及自身的理解,在牛津大學他選定了自己的方向——電池材料,並一直堅持了下去。
┃還能再戰,不想退休等死
直到現在,他還在科研一線繼續解決“問題”。
2018年,Goodenough接受媒體採訪時也談到了自己的問題,他說:
“我想解決汽車的問題,我想讓汽車尾氣從全世界的高速公路上消失。我希望死前能看到這一天,我今年 96 歲,還有時間。”
而且,解決問題並不僅僅只是靠口號。
Goodenough仍舊活躍在科研前線,就在最近,他和自己的團隊還發現了一種用於鈉離子電池的新型安全正極材料。
並仍舊有作品發表,比如這篇:
J.B. Goodenough, Personal journey into solid state chemistry, Journal of Solid State Chemistry 271 (2019) 387–392.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22459618305607 )
就在幾個月前,他還在採訪中說:
我不想退休等死,我想努力奮鬥,我相信我們正在做的事情是非常重要的。
這些重要的事情有很多,比如他嘗試用自然界中存量更多的鈉代替鋰作為電池材料,以降低電池的成本。
再比如,如何用金屬鋰做正極,製造出更強大的電池。
還有電解質方面,Goodenough也在嘗試用玻璃固態電解質做出更安全的電池。
據說,“足夠好”老先生現在依舊精力充沛,有人在知乎上回答說,整個走廊都能聽到他爽朗的笑聲。
嗯,足夠好,還會更好。
50歲轉行 在 Dj MIki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I really need to share!! Haha it’s amazing
朝倉行宣,是日本福井縣,一個鄉下小寺廟照恩寺的住持。他曾經是個喜歡音樂的叛逆少年,組過樂隊,做過夜店DJ,安穩上了大半輩子的班,50歲時決定回老家村裡做和尚。朝倉巧妙地將電音和誦經結合,把法會做成了電音派對!從2016年開始,他已經做了5場電音法會,在網絡上引起全球百萬人關注。#和尚 #電音
Gyosen Asakura is the master of Shoonji temple in Fukui. He used to immerse himself in music. He had a band, worked as a DJ, and he had a stable day job for half of his life. He decided to return and become a monk when he was 50. He fuses traditional religious images projected in brilliant lights with Buddhist sutras set to a techno beat. Since 2016, he has held 5 techno rituals, and has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millions worldw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