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50年代香港 生活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50年代香港 生活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50年代香港 生活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50年代香港產品中有29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937的網紅Rainbow Cheng 鄭凱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一級歷史建築皇都戲院 即將活化成新文化地標 入面每個位都好有特色好靚,裡面全部裝潢都保留舊貌,仲有好多50年代嘅歷史,皇都舊商舖、電影資料等等,而且仲有職員會講解皇都戲院嘅歷史,令我對50年代香港有更多認識 Love HK❤️ #皇都戲院 #newworld @culturefortomorrow...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0萬的網紅果籽,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香港拾遺遊紙皮石真係有紙皮?舊茶記貪平一層用足10款石 搭出色彩馬賽克牆 (果籽 Apple daily) 用心看,其實我們的城市佈滿紙皮石。舊式公屋牆身、唐樓樓梯、公園涼亭、舊冰室的地板……紙皮石於五、六十年代在香港興起,根據一份1984年的調查,500幢大廈中有近八成以它為主要的裝飾材料。紙皮...

50年代香港 在 릴리안 Lillian (Lilliansssssss)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2-08 16:12:14

終於可以去到皇都戲院參觀❤❤❤ 那天出了story後有收到不少dm查詢拍攝地在哪裏,所以就出這個post和大家分享一下這特別建築背後的故事。 在很久以前因為大家都去京華招牌和歐陽師傅的字跡打卡,所以讓我對這個地方產生興趣了解一下這個地方的歷史,意外地認識到這個充滿故事的建築物。 皇都戲院在5...

50年代香港 在 Like Magazine HK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7-03 21:35:49

| 讓生活多一點Like | FB / IG: @LikeMagazineHK |⁣ ⁣ 【油麻地竟然搵到呢款傳統美食│潮州冷糕外脆內甜絲絲】⁣ ⁣ 無得旅行的日子,我們繼續在香港探秘尋寶。今次不推介大家行程,而是去市區尋找傳統美食。在油麻地有一檔「神隱」美食檔,店主獨沽一味賣潮州冷糕。冷糕曾是50...

  • 50年代香港 在 Rainbow Cheng 鄭凱銅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5-03 11:45:46
    有 50 人按讚

    一級歷史建築皇都戲院
    即將活化成新文化地標
    入面每個位都好有特色好靚,裡面全部裝潢都保留舊貌,仲有好多50年代嘅歷史,皇都舊商舖、電影資料等等,而且仲有職員會講解皇都戲院嘅歷史,令我對50年代香港有更多認識 Love HK❤️

    #皇都戲院
    #newworld
    @culturefortomorrow

    #rainbow #rainbowcheng #hkig#hkmodel #hkblogger #hkpr #follow #me #like

  • 50年代香港 在 李怡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2-26 12:40:14
    有 465 人按讚

    進步主義的氾濫(李怡)

    胡佛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域陀•漢森(Victor Davis Hanson)不久前發表一篇文章〈Why Are Progressives So Illiberal?〉(為何進步派如此放縱?)開頭說:「在過去12個月的悲慘瘋狂和悲劇中,一個共同的主題是,即使大多數美國人抵制左派議程,仍然讓進步意識形態滲透到我們幾乎所有的主要機構。……就像1930年代馬克思主義是如何滲入所有的俄羅斯機構一樣。要成為一個矽谷高管、一個華爾街玩家、著名出版社的領導、大學校長、網絡或廣播公司的主播、主要的荷李活女星、進入公司董事會的退休將軍、或NBA超級明星,都需要有進步主義的標記或小心抑制所有政治傾向。資料顯示,2020年,98%的大型科技政治捐款流向了民主黨。Twitter、Facebook和其他社交媒體的審查顯示致命的單向性。」

    說美國是自由主義與保守主義的意識形態對抗,是左派和右派的對抗,都不夠準確。這幾十年逐漸上升為主流的進步主義思潮,滲透到所有校園、機構的不是自由派,而是「進步派」。矽谷的社交媒體大公司肆意刪除和取消保守派的平台,在實際行動上表現出既不相信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關於保障言論自由的條文,也不相信它的精神。學棍公開表示反對伏爾泰關於「誓死捍衞不同意見表達的權利」這樣的話。在大學校園裏,保守派的演講者會被取消邀請,被大聲喝斥,有時還會因他們的所謂「反動觀點」而受到粗暴對待,而行為粗暴者幾乎不害怕因此受到懲罰。美國憲法第五修正案關於任何人都應該得到法律權利的規定,也被政治正確的意識形態挑戰,被控「性騷擾」或「性侵犯」的學生通常被剝奪了與原告面對面、盤問證人或提出反證據的權利。他們通常只能在法庭上面對停學或開除尋求輕判。

    講到「進步」這個詞,經歷過中共建政前後歷史的人並不陌生。中共建政前的親共人士,以至50年代香港親共人士組織「學習小組」,也都自稱為「進步派」。進步的對立面就是保守。進步主義的核心思想是預設未來比現在好,預設在未來會達到一個更美好的結局。社會主義是追求分配平等的進步主義意識形態,而福利主義和對膚色、種族、信仰、性別的平等追求,也與社會主義相類似,都是以平等壓倒自由的追求。

    現實不好,必須改變。這是進步主義的出發點。但有些現實是人類無法改變的,比如人都會死,對無法改變的現實,人類只能去適應而不是去強求改變。有些現實是可以改變但付出的代價巨大,比如付出自由的代價去追求平等,又或者無視天生差別的反歧視而造成逆向歧視,改變還不如不改變。只有那些可以改變並且代價可以承受的不好的現實,才應該去改變。保守主義對這第三種改變的進步從不否定,他們講的進步主要是改進、提升(improve)和推進、促進(advance)。進步派則對幾種改變不加區分,於是演變成以政治正確壓制自由、壓制規則公平的大爆發。

    正如追求分配平等的社會主義終須由特權來實現、並異化為更加不平等的特權社會一樣;過去追尋新聞自由的媒體異化為審查、禁制資訊的媒體,曾經反壟斷的民主黨,也異化為與矽谷壟斷社交媒體勾連的政黨,聲稱屬自由世界的官僚、商學界精英等也異化為與外來金權政治勾連的新特權階層。

    進步主義思潮百多年對美國傳統價值觀的衝擊,到2020年出現最不幸的惡果。它對美國影響深遠,也一定會改變世界局勢。對此,虛假的樂觀是無意義的,正視人類墮落的現實,堅持傳統價值,或許能夠找出積極的方向。

  • 50年代香港 在 Monka • 莫嘉的漫遊地圖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11-27 22:10:24
    有 23 人按讚

    #本土週末好去處 ▌另類本地遊 香港懷舊行

    在不能去旅行的日子,大家都只能瘋狂本地遊,如果有機會來一場「時光之旅」回到三十年前的香港,你又有興趣參加嗎?

    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正舉行「香港印象」展覽,展覽裡展出超過100幅刻畫香港40至70年代的畫作和相片,從遊客必打卡的維港景色,到尋常百姓家的市井風貌,在畫作和相片之間穿梭,「香港很美」,這除了是疫情之下我們其中一個最大的發現,也是上世紀一群旅港文學家的感慨。

    有句話說得好:「旅遊就是去看當地人看慣了的風景」,有時候嘗試從遊客角度看香港,可能 會發現不一樣的趣味。展覽中展出了上世紀五十年代兩位美國軍官的菲林原片,在彩色正片中 可以窺視到那時候香港人的生活面貌——以前看起來很像玩具的舊式巴士、上世紀中環儷人的 衣著打扮放到今日仍然不過時;從事勞動工作的苦力衣衫整潔,是對自己、也是對生活的基本 尊重;發現今日還在原址的尖沙嘴鐘樓...... 這種今昔的對比生趣盎然,卻也讓人越發想回到那個物質不那麼豐富的簡單年代。

    「香港應該產生詩人和畫家,用他們的藝術來讚頌這裡的海光山色。」中華民國作家、新文化運動領袖胡適曾短暫到訪香港,在匆匆驚鴻一瞥後留下了這一句評價。那些年的英殖香港,有著西方風情,卻不失東方韻味。展覽中其中一幅展品,由香港畫家葉因 泉繪畫的六連屏掛軸畫作《東方明珠圖》,展示了50年代香港太平山下維港的面貌,中上環一 帶的西式建築,皇后行、聖佐治行、皇帝行,皇后碼頭、天星碼頭 、卜公碼頭,耳熟能詳的 名字,今天只可在畫中追憶。

    同時反映上世紀香港面貌的還有葉因泉的另一組作品《香江八景》。在文人雅士眼中,香港那 時候一方小小漁村的景色未必是文人墨客他們最愛的氣勢磅薄的「大景」,然而中西文化匯集的香港卻充滿生機待發的吸引力,望夫石、鯉魚門、九龍城、快活谷等尋常的市區風貌,平凡卻充滿生命力的香港市巷、田園景致成為上世紀藝術家心中的絕景。

    潮流興懷舊,舊照片、舊建築、古著、Vintage裝飾,這些充滿上世紀情懷的物品帶我們回到舊日的香港。實體展覽最後今個星期日就會完結,想懷舊一下

    P.S. 大家還可以選擇網上遊舊香港, 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把是次展覽展品置入相關的現代香港街景中,製作了三條「時光藝遊路綫」,十分用心,值得一看~

    旅遊攻略:https://bit.ly/2Zi7S5C
    港島:https://poly.google.com/view/aQOLiJvOoWR
    九龍:https://poly.google.com/view/8n8WTgnc0hE
    新界:https://poly.google.com/view/3NVTCrkEEJu

  • 50年代香港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0-09-02 11:45:13

    香港拾遺遊紙皮石真係有紙皮?舊茶記貪平一層用足10款石 搭出色彩馬賽克牆 (果籽 Apple daily)
    用心看,其實我們的城市佈滿紙皮石。舊式公屋牆身、唐樓樓梯、公園涼亭、舊冰室的地板……紙皮石於五、六十年代在香港興起,根據一份1984年的調查,500幢大廈中有近八成以它為主要的裝飾材料。紙皮石可能毫不起眼,但絕對是香港舊時代的一大標誌。

    「香港人步速快,會錯失很多東西。」Alex Lai是一位城市探索者,facebook專頁「香港隅地 HK Corners」的版主。正職是攝影師的他,閒時最愛四出尋找香港舊時代的痕迹:紙皮石、舊式樓梯和水磨石等舊物,「舊時代的東西未必一定是美好的,但它卻承載着歷史,記錄了人們的生活痕迹。」這天,記者跟隨Alex的步伐,到各區尋找紙皮石。

    走進元朗鄉村,部份村屋的外牆鋪上了顏色鮮艷的紙皮石,不同形狀堆砌成多款花紋,十分搶眼。有別於一般市區較常見的綠配白紙皮石。Alex說這兒的紙皮石款式十分罕見,在市區幾乎絕迹。一談到紙皮石,相信很多人都會聯想到墨綠色的正方形紙皮石,坊間有個說法,戰後有大量軍用油漆充斥市面,價格比較便宜,大受消費者歡迎,令很多舊房子都以綠色來作主色,於是會以綠色紙皮石配襯。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相關影片:
    【香港職人】手袋神醫甩皮甩骨都救翻生 改短皮帶收$700:世上無嘢整唔到!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JlYWNeg5Vxw)
    【採耳師】25歲港女採耳師棄教職赴台灣讀採耳課程 記者實試:「第一次清晒耳屎的感覺,好爽」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8uvIzhfy3hI)
    【重案解密】前G4長七洪立明任李澤楷「小小超」保鑣逾十年 暗戰張子強 :隨時冇命收工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BNL8NP5-H4)
    【6億身家奉獻徐濠縈】Eason停工侍妻女 幫阿徐抹鼻做跑腿 疫市賺少半億(壹週刊 Next)(https://youtu.be/EYsm9v8VSvc)
    【灣仔燒味老字號】17歲做大廚 自立門戶35年 油雞酒味濃 老闆:好做嘅食物唔會好食(飲食男女 Appledaily) (https://youtu.be/svAF8pKszw0)
    【深水埗兩餸飯】59歲大叔賣$32兩餸飯 月派100份送長者 由台灣派到香港:受過港人恩惠想回饋 (飲食男女 Appledaily) (https://youtu.be/kyvNU86ntio)
    【再現幕前零走樣】鄧上文生3個囝囝未夠數 計劃領養變六口之家 (蘋果日報 Appledaily) (https://youtu.be/umTq9XNR6sA)
    【頭條動新聞】Ep.4 林鄭月娥一個星期被放棄兩次有咩感受 (蘋果日報 Appledaily) (https://youtu.be/TulvTCk2ZQ4)

    #果籽 #紙皮石 #茶餐廳 #冰室 #馬賽克 #攝影師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 50年代香港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0-07-30 17:30:10

    【故味重嚐】
    米飯是大部份華人自古以來的主要糧食,相信不少「嗅米氣」的人主餐中也需有一碗白飯。上世紀50年代,香港種米業曾興旺一時,曾幾何時,元朗、錦田、天水圍一帶都滿佈米田,種米是不少老一輩人賴以為生的行業,可惜行業式微,本地稻米於90年代一度跌至零產量。現時本港逾九成米糧由泰國、越南等地入口;新界米場只剩下絕無僅有的七間,在「土地問題」之下,光復本地米業困難重重,但就有一班都市人決意化身米農,體驗何謂「粒粒皆辛苦」,付出汗水與時間,復耕曾為清朝貢米的一代「米王」——元朗絲苗。

    =========
    全新副刊,推動知識文化多元。培養品味,立足香港放眼世界。不畏高牆,我們站在雞蛋一方。
    《果籽》 栽種品味,一籽了然。 https://hk.appledaily.com/realtime/lifestyle/

    相關影片:
    【暫別熟食中心】周潤發發哥每周必吃半世紀老店即炸巨型豬扒 兄弟檔同場破解不和傳聞 (果籽) (https://youtu.be/nmUTwMG7818)
    【窮茫青年2/4】五人迫爆300呎公屋 低薪青年嘆香港閹割夢想:「搬去劏房為有喊的角落」(果籽)(https://youtu.be/WOQdpMG11Z8)
    【肥瘦戀人】戀上肥妹不被看好 愛情魔力令蒲友變乖仔「我喜歡她已足夠」(果籽)(https://youtu.be/-tjOom7O7iM)
    【告別街舖】有人鬧$100紅豆沙搵笨 有人排足個半鐘 車仔麵店老闆娘:「終於輪到我揀客!」(果籽)(https://youtu.be/ZRxuvymM7j4)
    【臭豆腐烈女】喪母後拜師成全港唯一女師傅 獨門醃法不授徒:如果佢反骨我點交代 (https://youtu.be/nOnn7uQCxIw)
    【灣仔燒味老字號】17歲做大廚 自立門戶35年 油雞酒味濃 老闆:好做嘅食物唔會好食(飲食男女) (https://youtu.be/svAF8pKszw0)
    【筲箕灣東大街】魚蛋河名店對決!名廚食評人實試 王林記魚蛋有水準 安利切腩似湯渣(飲食男女) (https://youtu.be/vYjGxQtbgxU)
    【大廚出軌實錄】居酒屋大廚挑機做小炒 堅持飲住酒開工 蟶子炒到又燶又韌 自家製辣霸鮑魚好惹味 (飲食男女) (https://youtu.be/hdKT95_zh3E)
    【借貸逾10億】葉玉卿以愛共闖「面子關」承認老公申請破產 (蘋果日報 ) (https://youtu.be/3Gle3Uo0WzI)


    #失傳元朗絲苗飯 #香港製造 #果籽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