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40歲還可以懷孕嗎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40歲還可以懷孕嗎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40歲還可以懷孕嗎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40歲還可以懷孕嗎產品中有2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 試管嬰兒補助案:衛生福利部正式方案說明文件:PART 1. > 各位好 我是威廉氏後人 – 李毅評醫師 - 試管嬰兒確定要於下個月一號開始補助 公文已經發出來了 - 關於很多大家之前在討論的問題 我會一項一項的回答各位 - 當然 我不是律師 我對文字的解讀就是一般人的理解...

40歲還可以懷孕嗎 在 Shelley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3-29 21:18:36

第一次接觸德國AB是去年剛懷孕時 那時候皮膚開始變的比較乾,特別需要養份 剛好早上用The Cream 晚上用Rich Cream 之後真的每天容光煥發(這可以自己說嗎😂) Augustinus Bader 是德國高科技保養品牌 深受好萊塢許多女星們的喜愛 無論20、30、40歲的女性使用完肌齡...

40歲還可以懷孕嗎 在 劉恬兒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07-04 11:48:27

#在這個全球經濟萎縮景氣蕭條的年代 #其實我們真的要感恩目前還有工作還有穩定的收入 但是在這穩定收入當中 如果還可以創造不再職的收入 同時還可以變美更有自信 零底妝不擦粉 卸妝素顏後 能坦蕩蕩的躺在心愛的人旁邊不遮遮掩掩 妳要不要? 如果是我 我絕對要 而且是舉雙手舉雙腳 打從內心吶喊我需要! 其...

  • 40歲還可以懷孕嗎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6-12 17:43:34
    有 291 人按讚

    < 試管嬰兒補助案:衛生福利部正式方案說明文件:PART 1. >

    各位好

    我是威廉氏後人 – 李毅評醫師

    -

    試管嬰兒確定要於下個月一號開始補助

    公文已經發出來了

    -

    關於很多大家之前在討論的問題

    我會一項一項的回答各位

    -

    當然

    我不是律師

    我對文字的解讀就是一般人的理解

    或者一個有醫學背景的醫師對於這段文字的解讀

    -

    畢竟

    還沒有任何人申請過

    所以詳細確切情形

    真的也只能紙上談兵,

    就文字上的說明作解釋了

    真的有爭議,

    恐怕還是會由國健署審查委員判斷為主

    -

    衛福部的試管嬰兒補助方案文字相當長

    字字珠璣

    為了避免各位吸收不良

    也為了避免我的解釋未盡完整

    所以我打算一個部分一個部分說明

    最後在統一整理一次給大家參考

    -

    除此之外

    我會在這個月底開一場直播

    再做一次完整的線上Q&A

    -

    如若仍有不確定之處

    我也會再向學會或國健署做求證

    -

    首先

    試管嬰兒補助在世界眾多國家行之有年

    目前已有37個國家提供試管嬰兒補助

    台灣從善如流

    也跟進世界潮流

    減輕民眾在試管嬰兒療程中龐大的經濟負擔。

    減少少子化的國安危機

    立意良善,但為了避免被濫用

    仍有許多限制

    -

    Q1:為什麼45歲以上不補助?

    衛福部提出的解釋是:

    “考量高齡婦女懷孕生產之母嬰健康風險”

    所以超過45歲的婦女不予補助

    這個大概就這樣定案了

    超過45歲的好姊妹們就沒辦法用到這款補助案

    -

    Q2:為什麼限制植入胚胎數目?

    為了得到適當的懷孕率

    以及減少多胞胎及卵巢過度刺激症候群的發生

    方案中明文規定:

    35歲(含35歲)以下:最多植入一個胚胎

    36-44歲:最多植入2個胚胎

    這裡的胚胎沒有限制第幾天的胚胎

    也沒有做其他的說明

    如果這樣

    為了維持穩定且良好的單一胚胎植入懷孕率

    我的猜測

    恐怕胚胎切片(PGS = PGT-A)勢必會是一個趨勢

    畢竟

    國健署同時對各機構的懷孕率與活產率有著非常嚴格的要求

    如若每個35歲以下的都只植一顆品質中等的D3胚胎

    恐怕無法完成衛服部規定的38歲以下活產率需達25%的規範。

    這樣實驗室的許多評鑑就無法通過了

    -

    Q3:補助條件如何認定?

    依照文案說明

    經人工生殖施術醫師診斷為不孕夫妻,需接受試管嬰兒療程者

    這段文字只有寫到這樣

    沒有進一步地說明

    也沒有規範是否需要結婚登記滿多久?

    或者需要提供其他檢查報告(如:輸卵管阻塞、精液檢查報告等等)

    根據我上次跟國健署的電話詢問

    得到的答案是:

    “我們尊重醫師的專業判斷,以醫師判斷為準”

    “嗯,好喔。”

    -

    Q4:補助的次數怎麼算?

    根據方案說明

    受術夫妻需提出申請

    自申請日起算一年內

    需完成該次申請的療程

    也就是說

    44歲或者39歲的人

    必須於開辦之後盡快提出申請

    並且申請後盡快接受療程

    以便在年齡的限制範圍內

    達到可能得最多的補助次數

    以第一次提出申請的年齡為標準

    如果39歲的婦女在40歲以前

    已經做過3次補助申請

    40歲之後,

    仍能得以再申請3次

    一共仍為6次

    若是今年七月已經超過40歲者

    就最多3次

    一切以:”申請第一次補助時之年齡為準”

    -

    Q5:限第一胎嗎?還是每胎都可以呢?

    依照方案上的說明

    每一胎次均可申請6次

    每一個單一胎次的嬰兒生產為準

    也就是說

    第一胎補助六次

    生完小孩之後

    如果補助案還在

    還可以做第二胎

    六次全部重新計算

    以:”申請「該胎次」補助時之年齡為準”

    -

    Q6:補助包含哪些項目?哪些部分不補助呢?

    所有療程項目:包含誘導排卵 (指排卵藥物)

    取卵、取精(若需泌尿科手術取精者)、體外受精(傳統體外授精或顯微注射皆可)、

    胚胎培養(D3 或 D5皆可)、胚胎植入、懷孕確認(抽血)

    皆屬於給付範圍

    但人工授精

    跟胚胎冷凍保存費、跟解凍再冷凍費

    這三種金額被排除在外。

    當然啦,

    基本上

    這些加總起來

    想必是會超過十萬

    因此,胚胎切片(PGS/PGTA)或內膜切片(ERA/MIRA)

    大概就不再補助範圍之內了。

    另外

    需要精卵捐贈的患者們

    似乎也沒有在補助的範圍之內

    -

    今天先講兩頁吧

    講太多我怕大家吸收不良

    總之

    整理一下重點

    年齡看來是唯一申請的條件

    需事前報備申請

    申請後是否可以換地方做 (可以的,後面有,我明後天再寫)

    每一胎都可以申請

    不孕症的判定由專科醫師判定

    沒有強制規定一定要結婚滿一年才算

    也不用提出任何其他不孕症的檢查結果作為佐證。

    基本上所有的試管費用都有補助

    但人工授精跟胚胎冷凍保存費、跟解凍再冷凍費

    這三項是被明文排除在外的。

    最麻煩的點在於胚胎植入顆數的嚴格限制

    為了兼顧懷孕率

    恐怕胚胎切片會變成常態了

    -

    “試管嬰兒的新時代即將來臨,一個普及化、補助化、個人化的時代”

    “對民眾來說,是一個好的機會。對醫生跟醫療院所來說,是一個新的挑戰”

    “如何用合理的金額、便利的流程、再兼顧穩定的高懷孕率,是我每天都在思考的事情。”

    -

    “好想趕快開始做試管阿!!!!!!!”

    “手癢、心更癢!”

    -

    ~ 威廉氏後人 – 李毅評醫師 ~

    試管嬰兒懷孕成功率計算器 : https://haveababy.tw/predict/

    粉絲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mrwilliams999

    個人網站 : https://haveababy.tw/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mr_williams_li/......

    -

  • 40歲還可以懷孕嗎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5-06 18:35:41
    有 4,417 人按讚

    【月薪四萬,我領到35歲!】
    #理財前也要先強化開源能力才有得理

    這邊聊一個每次看新聞的心得,可能會招來怕罵聲,罵了我也不在意啦,但能不要罵我最好~
    #果然後來被媒體曲解_以下文章不是罵低薪的人_是罵覺得自己窮卻只會怪東怪西的人

    譬如行政院的3大催生政策公布後,留言一堆以下類似的:「鬼島誰敢生?」「一個嬰兒給12萬啦!」「補這一點有用嗎?」「房價太高啦、薪水太低啦、物價太高啦,這才是大家不想生的原因!」

    我真的滿頭問號!
    請問在世界疫情爆炸的這一年多,台灣哪時候讓你生病沒醫生看了?
    通膨是全球問題,未來物價不會越來越高才奇怪吧?
    嫌棄房價物價高,有沒有去日本與香港消費過?
    讓政府大發貨幣拯救貧窮端,好啊,那物價更加通膨到時候罵誰?
    房價嫌貴?
    台灣還有不少1字頭可以找~硬要挑蛋黃蛋白區嫌貴什麼意思?

    講到薪資低,這一點就可以聊非常久!
    你覺得低,那為什麼很多年輕20幾歲就月入好幾十萬的人?

    「喔~因為他是youtuber啊~賺錢很容易嘛」
    「嘖~網紅啊~開團一直賣東西就好啦」
    「哼~愛股市飆短線嘛~遲早被當韭菜收割啦~」

    人家賺得多,都是投機取巧;自己賺的少,都是正正當當。

    遠永在找盡方法酸賺得多的人,卻從不想想自己該怎麼圖破,這樣的人,生在哪個福利再好的國家,都不會過得好。

    講白了自己不夠努力、不夠絞盡腦汁去賺錢,難道等政府還是誰把錢捧給他嗎?

    \

    譬如生孩子,育兒留職停薪從六成變到八成,多很多誒!這個幫助超大的!如果爸媽自己還有斜槓能力,即使在家育兒也能安安穩穩。

    教養的路上,窮養孩子不會養出創傷兒;
    再富有,精神虐待與童年剝奪,也會讓快樂寶寶變成麻煩鬼!

    不要什麼都怪社會、怪環境、怪別人!
    要是覺得窮,怪自己才是最精準最實際的好嗎!
    面對現實,然後去修正,是有多難?

    \

    #35歲前我的固定月薪至多四萬多
    以上發洩完了~希望粉絲也認同我的觀點~
    雖然最近常常跟大家聊理財,但其實,萬分重要的還是自己要有開源能力。

    來跟大家分享我開始工作的薪資的故事:
    大學時,因為半工半讀自己住外面,去南陽街補習班當助教,一個月17000元。除非成為能上台教課的人,或者是超級業務推銷課程,不然是很難再往上賺更多,所以畢業後我沒想過要待在補習班。

    大學畢業我就進入電視節目製作公司當助理,一個月22000元,這樣的薪資維持了好幾年,直到後來當上製作人,也才累進成三萬多,三萬多的薪水,我領到30歲;

    錢很少,但我依舊努力的做,因為從工作當中認識的人脈與經驗累積、文字企劃溝通能力,讓我開始有能力斜槓人生,可以額外接案子(寫腳本、整理書稿、寫企劃案),大概一個月又多了幾千元。

    離開製作公司後,我曾經在電商網路公司上班,還學會用HTML寫網頁(現在當然忘九成);後來到電視台上班,薪資再多談了幾千,一個月40000元,但此時累積的斜槓接案能力已經越來越成熟,接的文字工作越來越五花八門,平均每個月都可以有額外進帳,月薪平均拉到五萬,好的時候還可以六萬元。

    懷孕了,留職停薪時,除了領那六成的育嬰補助款,我依舊持續在家斜槓,寫女性網站的專欄,寫著寫著,也才出現的「筋肉媽媽」這個筆名,開啟我人生另一個篇章。

    轉職到健身產業後,我知道自己有個優勢叫做網紅,但這也是個劣勢。譬如說通告藝人,舌粲蓮花、幽默風趣可以從通告賺到很多錢,但是如果他沒其他本事,那麼節目變少了、電視產業衰敗了、他老了......就再也賺不到錢。網紅一樣的,沒有專長的網紅,來得快,下滑消失的速度更驚人。

    所以我自詡是“兼職”網紅,“專項”健身教練和作家;
    後來變成“兼職“網紅,“專項“證照講師與健身教練和作家;
    再後來變成“兼職“網紅,“專項“課程研發與證照講師與健身教練和作家和健美職業運動員.....

    至此都是開源,但沒有節流與理財力,
    所以目前正在追別人的車尾燈,努力成為能好好理財的人。

    雖然每天都在絞盡腦汁的精進自己、開創點子、發揮斜槓、學理財(當韭菜被割),但我也成為收入能夠自己掌握的人,累一點、拼一點,就能賺得多一點,然後再多一點理財本。

    \

    每個人成功、用正當手段賺到錢,都絕對有值得學習的地方;
    每個人也都絕對有斜槓能力,不管你是家管,或是上班族;

    斜槓能力來自於你的專項、你有興趣的事、你的創意;
    沒有專項,那就去學習,現在學習平台那麼多,很多可以選擇;

    或者專項想不到?那培養業務力!
    業務能力能夠最快幫你賺到錢,業務能力只要肯開始做,就一定可以進步持續累進戰鬥力!

    \

    話說回來,想要賺到錢,業務能力是少不了的技能;

    因為你研發的產品、擅長的事情,要是沒有業務能力,怎麼推廣出去要人家買單?
    #培養業務力 #培養專項能力 #欣賞分析別人成功的可能

    這三件事情,可以幫助你累積更多的開源能力喔~

    有賺到錢,才有錢可以理財~對吧?!

    (照片放刮痧幹嘛?因為這位刮痧高手也是一位很有行動力的創業家,為自己開源的能力不容小覷!和他合拍的視頻正在製作中,科學刮痧非常有意思呢~~到時候上線來分享給大家~)

    #本文不同意任何媒體轉發或是擷取部分內容

  • 40歲還可以懷孕嗎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4-28 10:07:56
    有 5,202 人按讚

    一直有蜜友問我,這胎會在哪生?
    終於!我們訂好了回台灣的機票了🥳
    睽違一年半~托三寶的福,終於要回家惹🥰
    -
    其實一知道懷孕,除了很開心,然後解決第一次在海外懷孕,要找產檢醫院/醫生之後,最大的問題就是⋯要在哪生產了?
    -
    馬來西亞的醫療是很進步的,但我們仔細考量後還是決定回台灣生,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台灣有媽媽跟婆婆在! #有媽媽就是安心啊❤️,還有蜜媽煮的麻油雞、麻油腰子、酒釀蛋😍,加上因為我們其實不是嫁娶到大馬,所以我們在大馬完全沒有家人,無後援的狀態,連每次產檢,在疫情之下,都需要安排請朋友幫忙照看兩隻⋯,但朋友自己也有小孩,而且都比兩隻小🥺這樣的情況下如果在這裡生,先不說萬一是半夜要生兩隻沒人顧的問題,萬一老三又黃疸要跑醫院,只有我們兩夫妻⋯感覺會有超多不方便的地方😣,到時如果要應付產後賀爾蒙爆發,又要面對這些惱人的事情⋯我真的覺得我會哭到月子都不用做了😔
    -
    再來是因為我們倆都是台灣人,生出來的老三也是台灣人,所以到時候要報戶口、辦護照、買保險⋯通通都是在台灣會方便快速有效率多,如果是在大馬要跑流程,以這裡的辦事效率,相對麻煩跟慢;另外也考量到如果在海外生⋯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帶老三回台灣,該不會阿公阿嬤他們看到老三時,她都兩歲了😂

    因此總總考量下,三寶我們還是決定回台灣生!

    確定要回台灣生之後,比較麻煩的就是一家人返台的時間了,剛好今年星宇航空 STARLUX Airlines吉隆坡-台北開航!期待超久!所以~根本想都不用想, #我就要搭星宇啊😆哈哈哈,這應該是疫情之下,你們唯一能羨慕我們的一刻?因為我們要搭飛機啦!🎉
    -
    去年整年都沒有想要移動,就怕自己成為防疫破口,但經過長期的觀察,因為大馬管制本國人出國,機場幾乎都是空的,整架飛機,也經常是空服員比乘客多的狀態,相較其他國家飛回台灣,著實安全許多😌
    -
    問過星宇航空公司,孕婦搭乘的部分
    0-27周>不需要提供任何資料就可以搭機
    28-未滿36週>須提供星宇專用的適航證明書
    36以上(包含36)>不接受乘載

    我因為起飛那天是29W1D,需要適航証明書
    #在航班起飛的前10天給醫生開立證明
    並且於起飛前的48小時前將適航證明書mail到星宇航空客服信箱
    星宇航空將會提供給他們自己的醫生判斷是否可以搭乘
    -
    因為前兩位是38、39週生,都不到40週,但預產期8/13是40週,所以我自己往前抓兩週,預計有可能8月初生,比較保險,這樣的話我最晚6月初要回到台灣,差不多29週的時候,隔離完也才32週,還可以做最後一個多月的密集產檢,也熟悉一下醫生
    -
    兩隻因為假期在八月初,所以本來預期我6月初回去,他們三個7月初回,相差一個月,但後來考量後期狀況可能不穩定,他們7月初回隔離完兩週,我可能再過兩週就生了⋯好像有點不保險,因為我想要我生的時候他們都在,哈!所以又往前提了一點,這樣算起來前後出發時間沒差很久,卻要分開隔離,胖子也說我自己大肚子隔離好像有點慘,也怕危險,於是最後我們決定,乾脆一起回台灣吧!😎
    -
    最開心的就是兩隻了,尤其胖na超好笑,本來我們抓會相隔一到一個半月的分開,我問晶ok嗎?晶說不行🤣她要跟媽馬抱抱,然後我問胖na ⋯你覺得ok嗎?他很艱難的說出「應該ok吧⋯」,畢竟他們從出生以來都沒跟媽媽分開那麼久過,然後他接著問的問題我笑死,他問:「那把拔ok嗎?」,我說「把拔ok啊,你們那麼大了,為什麼你覺得把拔不ok?」

    👦🏻胖na :「因為一個半月⋯我們很吵」

    講完他自己狂笑,我也笑翻!立馬追問他,「喂~你知道你們很吵!為何覺得我ok!我才不ok好嗎?!為什麼你覺得我可以忍受你們啊!😒」
    -
    在確定全家要一起返台後,先是要訂機票,但因為疫情關係航班銳減,而且每個月”有可能”會變動,都要時間很靠近才有確切航班,無法像之前一樣想訂就直接訂,偏偏防疫旅館又要有機票才能訂~機票確定再來就要預約防疫旅館了,查詢了相關條例,我們一家四口,因為到時有兩位未滿12歲兒童+懷孕超過28週孕婦,皆是需要有人照顧者,所以不受當前一人一戶限制,不過!我搜尋了很多台北的防疫旅館,實在很不ok,大部分都很小⋯7-12坪左右,親子房跟連通房超少,也沒有桌子可以讓兩隻上網課,一度陷入找房困境😣,後來看到有安心補助(就是換家人去住旅館,我們在家隔離),問過我婆婆,他們願意住外面,把家裡讓我們隔離,瞬間撥雲見日哪~因為這樣選擇就變多,好找多了!感恩公婆❤️
    -
    另外我們還要找短租的房子,兩隻回台灣,到八月初假期前,他們會有兩個月的網課(疫情持續的話),如果是網課,住我婆家或我媽家就很不適合了,畢竟不是回去度假,他們網課也十分難搞⋯還是要我們盯著,但因為中間卡了坐月子一個月,變成要分開前後段租,目前是先找六月中隔離完到七月底,坐完月子看狀況,如果大馬疫情控制得當他們能上學,胖子就會先帶他們回來,但如果疫情繼續,那我們就會在台灣繼續網課,這就到時後再說了,畢竟非常時期,現在真的超難預料幾個月後的事
    -
    這兩個月都在處理這些事,一直跨海詢問相關事宜
    只能說疫情之下,返家之路真的艱難許多😶
    不過!我們終於在今天機票訂好了!
    返家之路往前邁進一步🤩
    睽違一年半!我們終於要回台灣啦~

    #回家生小孩
    #返台之路系列
    #看很多搭星宇的人分享我好期待唷❤️
    https://www.facebook.com/starluxairlinesmalaysia

    ==================================
    📌小蜜IG追起來:https://goo.gl/VEHZan
    (限動有的連不到粉絲團,趕快去追蹤IG先)
    📌台灣好物社團:https://goo.gl/oo7aNJ (住台灣加這)
    📌大馬好物社團:https://pse.is/TTZ6K (住大馬加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