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40歲穿著男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40歲穿著男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40歲穿著男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40歲穿著男產品中有32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767的網紅政經八百,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八百回合經濟談⁡ 〔#現實版的魷魚遊戲 #一場測試人性之惡的實驗〕⁡ ⁡ ⁡ 壯士們應該都有看到,這禮拜在社群媒體上,《魷魚遊戲》這部影集迅速竄紅,甚至擠上全球排行榜第二名!⁡ ⁡ 在《魷魚遊戲》影集中,我們看到角色們為了讓自己生存下去,不惜泯滅人性,羞辱、欺騙、背叛、甚至拿起刀相互廝殺,展現潛藏...

 同時也有9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1萬的網紅風傳媒 The Storm Media,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一件襯衫」訪問了一位極度喜愛粉紅色的40歲大叔,「她」是伊醬姐姐。粉紅色給人浪漫和樂觀的感覺,但被貼上喜歡粉紅色標籤的男生,常常因社會上的刻板印象而遭受到異樣眼光,而她只做自己喜歡的樣子。 喜歡粉紅色到走火入魔,釋放自己的少女心 喜歡粉紅色到走火入魔的40歲大叔,瘋狂到連職業都必須粉紅色,所以她...

40歲穿著男 在 Alex Shih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9-16 08:12:21

#30歲前遇見的30個男生 Chapter 15:北京煩悶的日子,感謝有你的溫柔 「我不要安穩,別希望我會愛的滿身傷痕。我不怕沉淪,一切隨興能不能。」 王菲的悶是我在北京重複播放最多次的歌。 23歲的夏天,因為朋友一通電話,當兵完隔天立刻買單程機票飛去從未去過的北京。 我一到北京就遇到狀...

40歲穿著男 在 JUKSY街星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8-18 06:10:21

#— 有錢到穿名牌下廚沒在怕!芭黎絲希爾頓 Netflix 料理節目「富得流油」金句狂出! — - >>>關注 @juksy_mag 說起美國名媛時常登上媒體娛樂頭版的 drama,無論是浮誇程度或是富裕程度都當屬今年 40 歲的芭莉絲希爾頓(Paris Hilton)稱冠。身為著名希爾頓酒店...

40歲穿著男 在 GirlStyle 女生日常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9-03 23:01:01

【@girlstyle.mag】27歲「脫北美女」朴研美近照大變樣! . 現年27歲的「脫北美女」朴研美(又譯:朴延美)因2014年在愛爾蘭都柏林舉辦的第五屆世界青年領袖峰會上演講,訴說她在北韓及脫北的經歷震憾國際。在2015年推出《為了活下去》一書講述自己掙扎求存的經歷而人氣急升。後移居美國覓到真...

  • 40歲穿著男 在 政經八百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26 23:22:56
    有 7 人按讚

    #八百回合經濟談⁡
    〔#現實版的魷魚遊戲 #一場測試人性之惡的實驗〕⁡


    壯士們應該都有看到,這禮拜在社群媒體上,《魷魚遊戲》這部影集迅速竄紅,甚至擠上全球排行榜第二名!⁡

    在《魷魚遊戲》影集中,我們看到角色們為了讓自己生存下去,不惜泯滅人性,羞辱、欺騙、背叛、甚至拿起刀相互廝殺,展現潛藏在他們心中「惡的一面」。⁡

    但在遊戲開始前,大部分的參賽者其實都是一般的市井小民,背著難以負擔的債務,在社會的夾縫中掙扎,也許稱不上善良,但絕對沒有在遊戲中展現地那麼「惡」。⁡

    於是,今天想來跟壯士們聊聊,一場和測試「人性的惡」有關的實驗。⁡


    ▌ 米爾格倫實驗⁡

    1961 年,猶太裔的美國心理學家 Stanley Milgram 提出了一個問題:「如果希特勒要求你電刑一個素未謀面的陌生人,你會執行命令嗎?」⁡

    於是,他找了 1000 位 20-50 歲的男性受試者,告訴他們:這是一項關於「體罰對於學習行為的效用」的實驗。⁡

    並請受試者扮演「老師」的角色,以教導隔壁房間的另一位受試者——「學生」,然而學生其實是由實驗人員假冒的。⁡

    在實驗過程,學生會被綁在電擊儀器上,而實驗負責人(權威角色)會告訴「老師」說:你的任務是教導隔壁的學生認識單字。⁡

    如果學生答對了,老師要繼續測驗其他單字;但如果答錯了,就要施以電擊。⁡

    第一次答錯的懲罰是 15 伏特的電擊,基本上人體感覺不到。但隨著錯誤題數變多,電擊的伏特數也會隨之提升,最高是 450 伏特,且在 375 伏特會標示「警告,危險電擊」⁡

    電壓越高,「學生」的反應也會越來越激烈,從尖叫、敲打牆壁、到哭喊表示患有心臟疾病。最後當伏特數提升到 330 伏特以上後,學生會突然保持沉默,並停止所有反應(上述反應皆為錄音機預先錄製好的)。⁡

    在這過程中,許多受試者都希望暫停實驗以檢查學生的狀況。此時實驗人員會嘗試說服受試者,並告知他們「不會有任何責任歸咎」。⁡

    如果經過四次回覆的慫恿後,受試者仍然希望停止,那實驗便會停止。否則,實驗將繼續進行,直到按了 3 次 450 伏特的按鈕。⁡


    ▌ 米爾格倫實驗的結果⁡

    壯士們猜猜,最後有多少人按到 450 伏特?⁡

    Stanley Milgram 問了 40 位精神科醫師,他們預估只有 1% 的美國人會按到 450 伏特,因為那是虐待狂般的行為,而全美約有 1% 人口有類似傾向。⁡

    但實驗結果和精神科醫師的預期大相逕庭,雖然所有的受試者都表示感到不舒服,並質疑這項實驗的目的,但最終有 62.5% 的受試者按到 450 伏特、且沒有參與者在到達 300 伏特之前堅持停止!⁡

    後來 Stanley Milgram 自己,以及許多全世界的心理學家都做了類似的實驗,但都得到差不多的結果。⁡

    馬里蘭大學的 Thomas Blass,在重複進行了多次實驗後也發現:無論實驗的時間和地點,每次實驗都有約 61% 至 66% 的參與者願意施加致命的伏特數。⁡


    ▌ 米爾格倫實驗的啟示與爭議⁡

    這個實驗想測試的是,人們在面對權威者下達違背良心、傷害他人的命令時,人性所能發揮的拒絕力量到底有多少。⁡

    Milgram 在文章《服從的危險》(1974)中寫道:「這個實驗是為了測試一個普通的市民,只因一位輔助實驗的科學家所下達的命令,會願意在另一個人身上加諸多少的痛苦。⁡

    當主導實驗的權威者命令參與者傷害另一個人,更加上隔壁傳來的痛苦尖叫聲,即使受到如此強烈的道德不安,多數情況下權威者仍然得以繼續命令他。⁡

    實驗顯示了成年人對於權力者有多麼大的服從意願,去做出幾乎任何尺度的行為。」⁡

    然而,它不可避免地引起一些爭議。⁡

    因為這項實驗對受試者施加了極度強烈的情感壓力,雖然這種壓力是由受試者的自由操作所造成的,但許多當代科學家將這類實驗視為是違反實驗倫理。⁡


    ▌ 匿名有多危險⁡

    另一個今天想介紹的研究,是在探討「戰士穿著統一服裝以達匿名性,對於戰場的表現是否有影響?」⁡

    在眾多文明中,戰士們穿著統一服裝以達到匿名性,美國人類學家 John B. Watson 就在 23 組文明中找到兩組變因,比較他們是否更換制服(15 個是;8 個否),與他們是否殺戮、折磨、殘害(13 個是,10 個否)之間的關係⁡

    結果發現,如果該文明的戰士不更換制服,8 個文明只有 1 個文明有殺戮、殘害;但如果穿著制服,13 個文明中有 12 個都會表現出殺戮等殘暴行為,也就是說,一旦匿名之後,有 90% 的文明都會展現殘暴行為。⁡


    ▌ 《魷魚遊戲》中的惡⁡

    今天介紹的兩個研究,各自代表了「盲目服從權威」及「匿名性」,是如何驅使人們展現那些泯滅人性的行為。而這兩點,似乎可以和影集《魷魚遊戲》的部分情節有異曲同工之妙。⁡

    首先,當簽下同意書,加入遊戲開始之後,身穿紅色制服的面具人們,就成為玩家盲目服從的絕對權威者。⁡

    而「匿名性」,則可以從穿著桃紅色衣服的工人身上體現。⁡頭戴面具不許脫下、身穿制服、沒有名字,這樣「對自我去個體化」的規範,讓每一個人都與其他人無異,完完全全地統一,降低了執行殺人指令的罪惡感,也模糊化「惡行」的界限。⁡
    ⁡(小結放留言!)

  • 40歲穿著男 在 政經八百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26 23:19:59
    有 6 人按讚

    #八百回合經濟談⁡
    〔#現實版的魷魚遊戲 #一場測試人性之惡的實驗〕⁡


    壯士們應該都有看到,這禮拜在社群媒體上,《魷魚遊戲》這部影集迅速竄紅,甚至擠上全球排行榜第二名!⁡

    在《魷魚遊戲》影集中,我們看到角色們為了讓自己生存下去,不惜泯滅人性,羞辱、欺騙、背叛、甚至拿起刀相互廝殺,展現潛藏在他們心中「惡的一面」。⁡

    但在遊戲開始前,大部分的參賽者其實都是一般的市井小民,背著難以負擔的債務,在社會的夾縫中掙扎,也許稱不上善良,但絕對沒有在遊戲中展現地那麼「惡」。⁡

    於是,今天想來跟壯士們聊聊,一場和測試「人性的惡」有關的實驗。⁡


    ▌ 米爾格倫實驗⁡

    1961 年,猶太裔的美國心理學家 Stanley Milgram 提出了一個問題:「如果希特勒要求你電刑一個素未謀面的陌生人,你會執行命令嗎?」⁡

    於是,他找了 1000 位 20-50 歲的男性受試者,告訴他們:這是一項關於「體罰對於學習行為的效用」的實驗。⁡

    並請受試者扮演「老師」的角色,以教導隔壁房間的另一位受試者——「學生」,然而學生其實是由實驗人員假冒的。⁡

    在實驗過程,學生會被綁在電擊儀器上,而實驗負責人(權威角色)會告訴「老師」說:你的任務是教導隔壁的學生認識單字。⁡

    如果學生答對了,老師要繼續測驗其他單字;但如果答錯了,就要施以電擊。⁡

    第一次答錯的懲罰是 15 伏特的電擊,基本上人體感覺不到。但隨著錯誤題數變多,電擊的伏特數也會隨之提升,最高是 450 伏特,且在 375 伏特會標示「警告,危險電擊」⁡

    電壓越高,「學生」的反應也會越來越激烈,從尖叫、敲打牆壁、到哭喊表示患有心臟疾病。最後當伏特數提升到 330 伏特以上後,學生會突然保持沉默,並停止所有反應(上述反應皆為錄音機預先錄製好的)。⁡

    在這過程中,許多受試者都希望暫停實驗以檢查學生的狀況。此時實驗人員會嘗試說服受試者,並告知他們「不會有任何責任歸咎」。⁡

    如果經過四次回覆的慫恿後,受試者仍然希望停止,那實驗便會停止。否則,實驗將繼續進行,直到按了 3 次 450 伏特的按鈕。⁡


    ▌ 米爾格倫實驗的結果⁡

    壯士們猜猜,最後有多少人按到 450 伏特?⁡

    Stanley Milgram 問了 40 位精神科醫師,他們預估只有 1% 的美國人會按到 450 伏特,因為那是虐待狂般的行為,而全美約有 1% 人口有類似傾向。⁡

    但實驗結果和精神科醫師的預期大相逕庭,雖然所有的受試者都表示感到不舒服,並質疑這項實驗的目的,但最終有 62.5% 的受試者按到 450 伏特、且沒有參與者在到達 300 伏特之前堅持停止!⁡

    後來 Stanley Milgram 自己,以及許多全世界的心理學家都做了類似的實驗,但都得到差不多的結果。⁡

    馬里蘭大學的 Thomas Blass,在重複進行了多次實驗後也發現:無論實驗的時間和地點,每次實驗都有約 61% 至 66% 的參與者願意施加致命的伏特數。⁡


    ▌ 米爾格倫實驗的啟示與爭議⁡

    這個實驗想測試的是,人們在面對權威者下達違背良心、傷害他人的命令時,人性所能發揮的拒絕力量到底有多少。⁡

    Milgram 在文章《服從的危險》(1974)中寫道:「這個實驗是為了測試一個普通的市民,只因一位輔助實驗的科學家所下達的命令,會願意在另一個人身上加諸多少的痛苦。⁡

    當主導實驗的權威者命令參與者傷害另一個人,更加上隔壁傳來的痛苦尖叫聲,即使受到如此強烈的道德不安,多數情況下權威者仍然得以繼續命令他。⁡

    實驗顯示了成年人對於權力者有多麼大的服從意願,去做出幾乎任何尺度的行為。」⁡

    然而,它不可避免地引起一些爭議。⁡

    因為這項實驗對受試者施加了極度強烈的情感壓力,雖然這種壓力是由受試者的自由操作所造成的,但許多當代科學家將這類實驗視為是違反實驗倫理。⁡


    ▌ 匿名有多危險⁡

    另一個今天想介紹的研究,是在探討「戰士穿著統一服裝以達匿名性,對於戰場的表現是否有影響?」⁡

    在眾多文明中,戰士們穿著統一服裝以達到匿名性,美國人類學家 John B. Watson 就在 23 組文明中找到兩組變因,比較他們是否更換制服(15 個是;8 個否),與他們是否殺戮、折磨、殘害(13 個是,10 個否)之間的關係⁡

    結果發現,如果該文明的戰士不更換制服,8 個文明只有 1 個文明有殺戮、殘害;但如果穿著制服,13 個文明中有 12 個都會表現出殺戮等殘暴行為,也就是說,一旦匿名之後,有 90% 的文明都會展現殘暴行為。⁡


    ▌ 《魷魚遊戲》中的惡⁡

    今天介紹的兩個研究,各自代表了「盲目服從權威」及「匿名性」,是如何驅使人們展現那些泯滅人性的行為。而這兩點,似乎可以和影集《魷魚遊戲》的部分情節有異曲同工之妙。⁡

    首先,當簽下同意書,加入遊戲開始之後,身穿紅色制服的面具人們,就成為玩家盲目服從的絕對權威者。⁡

    而「匿名性」,則可以從穿著桃紅色衣服的工人身上體現。⁡頭戴面具不許脫下、身穿制服、沒有名字,這樣「對自我去個體化」的規範,讓每一個人都與其他人無異,完完全全地統一,降低了執行殺人指令的罪惡感,也模糊化「惡行」的界限。⁡

    ▌ 小結

    獨編第一次看到這兩個研究時,只覺得當下毛骨悚然,但並沒有留下太多後續的感觸。

    直到這幾天追完《魷魚遊戲》,看見人性在瀕臨絕望時刻的細膩刻劃,再回頭看米爾格倫實驗,才意識到,原來普通人也「很可能」在整個社會體制的作用下,成為他人眼中的惡人。

  • 40歲穿著男 在 Z9 的看板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10 22:17:26
    有 512 人按讚

    #respect
    --
    今年初高市府環保局主管視察轄區南區資源回收廠時,發現進出的垃圾車明明滿載,但電腦報表卻短報金額,等於變相向業者減收垃圾處理費,但環保局組長只直覺系統有問題,但不知道究竟問題在哪裡,因此報請廉政署南調組偵辦。

    南調組偵辦此案時,也知道是系統被動了手腳,但找來各方電腦高手,花了幾個月時間仍無法破解這固若金湯的程式。直到署內有人介紹了一名民間上市公司的軟體工程師,據說他能力很強,辦案人員因束手無策,只好讓他試試看。

    這名工程師40多歲,總是穿著運動服,理個小平頭,安靜、憨厚、害羞,大概跟世人印象中的宅男工程師差不多,他不是名牌大學出身,家裡有一大堆電腦,一身資安、軟體證照,他看到這電腦程式隱藏了那麼多秘密關卡在裡頭,十分有興趣,辦案人員問他要收費多少錢才能幫忙,他就是笑笑的搖搖頭,向公司請自己的特休假,就跟著廉政官去辦案。

  • 40歲穿著男 在 風傳媒 The Storm Media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0-09-08 11:20:41

    「一件襯衫」訪問了一位極度喜愛粉紅色的40歲大叔,「她」是伊醬姐姐。粉紅色給人浪漫和樂觀的感覺,但被貼上喜歡粉紅色標籤的男生,常常因社會上的刻板印象而遭受到異樣眼光,而她只做自己喜歡的樣子。

    喜歡粉紅色到走火入魔,釋放自己的少女心
    喜歡粉紅色到走火入魔的40歲大叔,瘋狂到連職業都必須粉紅色,所以她是一位外送員,穿著「絕對領域」招牌打扮,露出整潔大腿和若隱若現的內褲,跟一顆比任何人都甜的少女心。伊醬姐姐35歲才算正式出櫃,透過可愛的粉色包裝這身男人的皮囊、餵養那被壓抑一輩子的少女情懷。

    生活就是在戰鬥,做自己的人就是生命的鬥士
    當你真正開始決定做自己時,全世界都會支持你,伊醬堅持不變性、不動手術,只有打從心底真正覺得自己是一位女生,這才是真實的!沒有秀氣的臉蛋,就戴一個可愛的髮箍,沒有窈窕的身材,就連屁股一起露出。倘若有人唾棄你的美,就瀟灑轉身,滿足鏡中的自己還有愛人的眼睛就好。

    不為他人的意見自卑,不為自己的勇敢自責
    她形容自己的存在就是社會實驗,每天出去外送都會遇到不同的人,那些鄙夷嘲笑的眼光,她早已習以為常,甚至會站在批評她的人的立場思考,別人嫌棄她送的餐不敢吃,但她依然保持樂觀,回敬一抹最可愛天真的微笑。

    就算拿到一手爛牌,也要把這場遊戲玩得漂亮
    若是人生是場遊戲,伊醬似乎不小心選到難度最高的等級,放錯了性別,沒有姣好的臉蛋與身材,但是拿到一手好牌的人不厲害,拿到什麼牌都能打贏的人才厲害,讓一切席捲而來,不論是美麗與醜陋,再糟糕的世界,都能用自信與堅定的粉色力量讓一切變得可愛。

    影片授權:一件襯衫:你揮灑的城市日常風景(https://www.facebook.com/watch/?v=197793594840111&extid=4r5a0MJfhlwcS6uE)
    伊醬姐姐:https://www.facebook.com/horieiko/

    ✓ 點我加入《風傳媒》Line 好友(ID:@dyp8323m) http://bit.ly/2hETgWE
    ✓ 點我訂閱《風傳媒》YouTube 頻道 http://bit.ly/2grkAJ6
    ✓ 點我追蹤《下班經濟學》IG頻道(ID:@worked_money) https://bit.ly/2WZ1Dnb
    ✓ 點我加入《下班經濟學》telegram頻道 https://t.me/storm_money

    【Facebook粉絲團】
    風傳媒►► https://www.facebook.com/stormmedia
    風生活►► https://www.facebook.com/SMediaLife
    下班經濟學►►https://www.facebook.com/workedmoney

  • 40歲穿著男 在 一件襯衫:你揮灑的城市日常風景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0-06-24 21:00:08

    喜歡粉紅色到走火入魔的40歲大叔,瘋狂到連職業都必須粉紅色,所以「她」是一位外送員,穿著「絕對領域」招牌打扮,露出整截大腿和若隱若現的內褲,跟一顆比任何人都甜的少女心。

    伊醬姊姊 35歲才算正式出櫃,透過可愛的粉色造型包裝這身男人的皮囊、餵養那被壓抑一輩子的少女情懷。

    生活就是在戰鬥,
    做自己的人就是生命的鬥士!

    她形容自己的存在就是社會實驗,每天出去外送都會遇到不同的人,那些鄙夷嘲笑的眼光,她早以習以為常,甚至會站在批評她的人的立場思考,別人嫌棄她送的餐不敢吃,就回敬一抹最可愛天真的微笑:「你不想吃,我幫你吃呀!」

    伊醬堅持不變性、不動手術,只有打從心底真正覺得自己是女生,這才是真實的!沒有秀氣的臉蛋,就戴一個可愛的髮箍,沒有窈窕的身材,就連屁股蛋一起露出。倘若有人唾棄你的美,就瀟灑轉身,滿足鏡子中的自己還有愛人的眼睛就好。

    就算拿到一手爛牌,
    也要把這場人生遊戲玩得漂亮!

    若是人生是場遊戲,伊醬似乎不小心選到難度最高的等級,放錯了性別,沒有姣好的臉蛋與身材,但是拿到一手好牌的人不厲害,拿到什麼牌都能打贏的人才厲害,讓一切席捲而來,不論是美麗與醜陋,再糟糕的世界,都能用自信與堅定的粉色力量讓一切變得可愛。

    -
    出 品 方 一件襯衫
    出 品 人 黃山料
    企劃監製 宋家耘
    企劃執行 林子榆
    文案撰寫 宋家耘
    動態攝影 程鼎暘
    助 理 曾家儀
    後期製作 程鼎暘
    工作人員 林筠瑞、張嘉純、劉玉孝、朱婉寧
    場地贊助:9's life北歐漫食光 ㄚ美姨的古早古味

    -
    By一件襯衫:你揮灑的城市日常風景
    每週給你一則,能溫暖你的人物故事
    IG : the.shirts.tv

  • 40歲穿著男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0-05-11 21:30:12

    ☞〈給我們的訓誡書:伊格言的瘟疫書單8 種〉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20/03/11/%E3%80%90%E7%AB%AF%E5%82%B3%E5%AA%92%E3%80%91%E7%B5%A6%E6%88%91%E5%80%91%E7%9A%84%E8%A8%93%E8%AA%A1%E6%9B%B8%E2%94%80%E2%94%80%E4%BC%8A%E6%A0%BC%E8%A8%80%E7%9A%84%E7%98%9F%E7%96%AB%E6%9B%B8%E5%96%AE8%E7%A8%AE
    ☞ 本文首發於香港端傳媒: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200223-culture-booklist-virus/
    ☞IG:https://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FB:https://www.facebook.com/EgoyanZheng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書單 #新冠肺炎 #防疫
    ─────
    瘟疫來襲,宅在家讀書最安全了對吧。
    你知道有哪些好書特別適合瘟疫時期來讀嗎?防疫措施可以嚴厲到什麼程度?可以直接下令讓酒店說停業就停業嗎?
    這是本集的主題,來自伊格言老師的文章:〈給我們的訓誡書──瘟疫書單8種〉。這是伊格言應邀為香港端傳媒所寫的文章,你可以在影片下方的頻道資料處找到全文連結。

    於肆虐中國後,COVID-19現在幾乎已攻陷地球,當然,台灣也守得辛苦。
    為了防疫,我們迎來了許多「不自由」──全民都減少了外出時間;
    而萬一你從國外回台,還得先居家檢疫14天。
    非常時期,多數人都能體諒這些嚴格的防疫措施;
    但話說回來,這些限縮人民自由的防疫措施究竟可以「嚴厲」到何種程度呢?
    舉例,現在只要健保卡一刷,我們許多出入境記錄就無所遁形;
    因為為了防疫,疾管局和移民署已達成資料交流的共識。然而,等到瘟疫過去,這會改回來嗎?

    類似情形不僅於此──就在這兩天(4月10日),政府發佈了全國酒店和舞廳全面停業的命令。
    然而我們要問的是,餐飲與KTV,不也同屬「在密閉空間中密切接觸」的行業嗎?只下令酒店與舞廳停業,難道沒有歧視色情行業之嫌?

    可能的理由是,餐飲與KTV不易造成相關人員隱匿行蹤;而如果你上過酒店,確實較有動機隱瞞此事,進而導致防疫破口。
    畢竟被隔離不會少你一根汗毛;但要是引爆婚姻危機,可就代誌大條了啊。
    這好像也有道理。如此說來,是否我們反正一律乖乖「順時中」、聽政府的話就好了呢?
    會不會長期讓渡了自己的自由,順民做成習慣,有天就失去獨立思考的能力了呢?

    伊格言說,所以瘟疫時期,我們該來讀讀這本有趣的小說──法國作家米榭‧韋勒貝克(Michel Houllebecq)的《屈服》。伊格言如此形容這本書:

    米榭‧韋勒貝克依舊是米榭‧韋勒貝克──他還是那個右派;那個一臉滿不在乎,同時引爆法國人極端喜愛與反感,據說「書賣得跟小麵包一樣好」的挑釁者。這次他同樣狠毒無比,既尖酸刻薄,又不懷好意地誘惑包括他自己在內的西方知識份子白男:乖,你去信伊斯蘭教,讓你娶四個老婆好不好?

    看看韋勒貝克的樣子──是不是覺得幾乎可以從臉上看見他的桀驁不馴呢?
    沒錯,《屈服》這本書的故事背景,就是假想西元2022年親伊斯蘭教政黨席捲法國,取得政權,將法國全面改造為伊斯蘭國家。
    對於不信伊斯蘭教、崇尚個人主義的我們(以及絕大多數西方讀者)來說,讓伊斯蘭教成為國教聽來似乎有些恐怖──絕對比為了防疫把自己的自由讓渡給政府來得恐怖一百倍。
    對,如果你的職業是大學老師,你甚至可能失去生計──因為依照規定,教師必得是伊斯蘭教徒;
    你必須皈依真主,才能繼續任教。所以我們的小說主角,大學教授弗朗索害怕極了。

    結果呢?結果完全出人意料。
    你以為社會會變得保守又不自由──沒錯,在某些方面(例如女性衣著),社會確實變得極端保守;
    但另一方面,由於來自中東伊斯蘭教國家的鉅額金援,教師與知識份子們都意外獲得高薪。
    更爽的是,弗朗索居然發現,天啊,他可以娶四個老婆!
    韋勒貝克如此描寫社會風俗的變化:

    有錢的沙烏地阿拉伯婦女白天罩著密不透風的布卡,到了晚上搖身一變成了天堂小鳥,束著緊身馬甲,穿著鏤空胸罩,多彩蕾絲丁字褲上綴著水鑽;和西方女子完全相反。西方女子白天為了社會形象穿著有品味、性感,晚上回到家整個垮掉,累得放棄一切魅惑的打算,穿上休閒鬆垮的家居服......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
    ☞ Readmoo專訪1:如果在YouTube,一個小說家
    https://news.readmoo.com/2020/01/07/200107-interview-with-egoyan/
    ☞ Readmoo專訪2:那些關於孤寂的問題,以及......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3/21/190321-lonelieness/
    ☞ 香港文匯報報導:棄醫從文 伊格言闖進精神世界
    http://paper.wenweipo.com/2019/09/02/OT1909020001.htm
    ☞ 關鍵評論網專訪:透過YouTube頻道展示文學,我的小說虛構其實是把刀子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33126?fbclid=IwAR05NUrcGYIO3CsGLtBwld1XzR2nRnADvGqidEEJzqqpytThgaI2-lABsGc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