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3d電腦遊戲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3d電腦遊戲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3d電腦遊戲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3d電腦遊戲產品中有3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A.I.人工智慧》(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 2001)在2001年的6月29日上映,距今已經整整二十年,當時還沒有iPhone,還在2G的時代,我的手機是Nokia,電影必須自己燒來看(但現在我是看有版權的電影),作業要用印表機列印出來,出遊要帶地圖,背包要放一...

 同時也有68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1萬的網紅龜狗 SweetCamper,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馬上預約《 傳奇4 》:https://mir4global.com/ 《 傳奇4 》是一款全球人與人連結ㄉ...玩家共鬥3D MMORPG手遊 它延續了過去《傳奇Online》ㄉ世界觀設定! 而且有四大職業可以任君選擇做選擇ㄛ…太舒服ㄌㄅ ( ♥️д♥️ 跟著懂玩ㄟ龜 一起來體驗享受《傳奇4》的...

3d電腦遊戲 在 Simon Shen 沈旭暉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4-28 09:53:50

【#專訪】這是早陣子《蘋果日報》財經版的訪問,概念曾在其他地方介紹,深入討論似乎尚待機會,但此刻百花齊放,當拋磚引玉。 以下為原文: 「年青時不願留在英美,曾經天真相信香港屬於我們,以為真的能夠一同建立這個家。」畢業後,回到中文大學執教鞭、當信報國際版主筆、成立智庫、加入李澤楷旗下的盈科拓展集團任...

  • 3d電腦遊戲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7-22 17:41:45
    有 2,050 人按讚

    《A.I.人工智慧》(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 2001)在2001年的6月29日上映,距今已經整整二十年,當時還沒有iPhone,還在2G的時代,我的手機是Nokia,電影必須自己燒來看(但現在我是看有版權的電影),作業要用印表機列印出來,出遊要帶地圖,背包要放一本Lonely Planet,當時,尚不知世上有串流,也還沒習慣生活一切大小事都要依賴谷歌大神。

    能想像嗎?《A.I.人工智慧》是在那個年代拍攝的電影,但是,20年後的今日,回頭再看《A.I.》,竟然完全沒有落後感,故事細膩、議題多元,融合古典經典,又充滿未來科技,還能發人深省。導演史蒂芬史匹柏,使用的技術是當時最先進的電腦影像,實時3D電腦遊戲引擎系統和 On-Set Visualization 技術(維基)。

    #史匹柏與庫伯力克的AI計畫
    《A.I.》這部電影,原本是由庫伯力克在70年代就購得版權,不過,在劇本的發想與製作過程,卻陷入膠著。1995年,庫伯力克將《A.I.》的計畫交給史匹柏,不過也是一直擱置。

    直至1999年,庫伯力克離世之後,史匹柏才將《A.I.》的製作放進計畫,宣告先拍《A.I.》,再拍《關鍵報告》(Minoriety Report, 2002)。因為這部電影曾是兩人的夢想,於是,在《A.I.》電影的劇組工作人員與工作室名單之後,最後一行寫的是「紀念史丹利庫伯力克」。
    .
    #改編自SupertoysLastAllSummerLong
    《A.I.》電影是改編自1989年12月在哈潑時尚雜誌裡的一則短篇小說, “Supertoys Last All Summer Long”,作者是著作等身的英國科幻小說家 Brian Aldiss。

    電影版的《A.I.》與小說版本許多差異,最大的差異就是在小說裡的小男孩大衛,不曉得自己是個機器人。此外,大衛的確因為愛媽媽而吃醋,不過吃醋對象不是媽媽的第一個真人小孩,而是機器熊。
    .
    #小說與電影不一樣
    小說中的媽媽當時還沒有小孩,她一方面恐懼大衛,但是故事結尾卻又很喜悅,因為她才剛剛收到政府發通知,准許他們可以懷孕,然後也可以扔掉眼前讓她困擾的機器人小男孩了。

    原本的短篇小說故事較為簡單,不過卻有個合情合理的未來假設,於是,電影的故事取自同樣的時空背景與科幻預設,另外增加幾位關鍵角色(例如大衛的哥哥與男優舞喬),也增加許多奇遇情節(大衛的逃難與找尋藍仙女),擴大整體故事的深度與廣度。
    .
    #生育問題是許多科幻故事擔憂的未來
    人類未來的生育能力與數量,一直是科幻小說喜愛著墨的主題。

    在《#人類之子》(Children of the Men, 2006),人類因為一場疫情,而失去生育能力,地球幾乎已無新生兒。

    在《#使女的故事》(The Handmaid’s Tale, 2017~ ),人類也是因為一場疫情,而出現生育障礙,許多女人已經難以受孕,於是有權勢的家庭需要使女入住,代理家事、床事、與孕事。

    在《#鹿角男孩》(The Sweet Tooth, 2021),人類也是因為一場疫情,而開始基因變異,新生的一代,都變成了人與動物的混種生物。

    在《A.I.》,則是因為氣候變遷,許多人類的居住地都已成為水鄉(例如紐約),資源不足,於是必須控制生育。只是,有家庭的夫妻渴望有小孩,於是,必須等待政府頒發「准生證」才能孕育小孩。為了滿足那些沒有「准生證」的夫妻,AI孩童因應而生。
    .
    #AI取代各種人工
    《A.I.》所描述的世界,我們已經很接近,那是個機器人可以取代各種人工的時代。寂寞的父母,可以預約AI小孩;養小孩辛苦的父母,可以預約AI保母;寂寞的城市男女,可以預約AI舞男;百無聊賴的兒童,也有機器熊可以陪伴。

    有趣的是,在《A.I.》電影裡,也有位谷歌大神,不過名字是「萬事通博士 (Dr. Know)」,是由已故藝人羅賓威廉斯所配音(Robin Williams, 1951-2014, 昨天7/21是他的生日)。
    .
    #電影中的google
    這位什麼都懂什麼都能問的萬事通,就是我們現在的谷歌大神,可以直接搜尋,也可以分類搜尋,只是,萬事通博士需要投幣,而我們現在是把自己的個資無痛賣給谷歌(可以參考紀錄片《智能社會:進退兩難》(The Social Dilemma, 2020)。

    看到《A.I.》中的萬事通博士,覺得現實世界進步的速度似乎比想像的快很多,因為電影中的萬事通博士大電腦,只能在特定的四萬個據點使用,但是我們現在的google,已經囊括生活的一切,讓我們隨時隨手都在使用。
    .
    #裘德洛的男優舞喬
    雖然只有獲得金球獎等的最佳男配角提名,而未獲得任何大獎,但是裘德洛(Jude Law)在《A.I.》的表演真是精妙。

    裘德洛飾演很會舞蹈的機器人男優喬(Giglo Joe),看起來油光滿面,油頭也梳理得整齊服貼,身穿貼身的長版全黑西服,行走時帶著韻律般的挑逗,不時檢查自己的魅力,自在自信地穿梭在燈紅酒綠的夜晚。
    .
    #模仿好萊塢的歌舞劇舞蹈家
    為了演好魅力十足的舞蹈男優喬,裘德洛以20世紀中期大受歡迎的好萊塢歌舞劇舞蹈家 Fred Astaire 與金凱利(Gene Kelly)為模仿對象,無論是服裝、髮型、化妝、舞步、表情、說話的方式等等,都能看到這些在歌舞劇常見的風格。

    不過,除了金凱利風格,為了呈現出A.I.的機械感,裘德洛還自行加入一種獨特的俐落微撇頭,像是出自不自覺的習慣,創造出一位有點狂妄傲慢、光鮮豔麗、無心卻又溫暖的舞蹈機器人。
    .
    #童話故事小木偶
    《A.I.》內裡,除了有科幻小說 “Supertoys Last All Summer Long” 之外,「我想當個好孩子,變成真人小孩」的小木偶精神,也貫穿整部電影。

    小男孩大衛,在媽媽跟他說了《小木偶奇遇記》的故事之後,就立志當個乖孩子,要找到藍仙女,變成真人小孩,因為他愛媽媽,也要媽媽愛她。
    .
    #大衛流浪記
    大衛後來被媽媽載到機器人工廠附近,丟在森林裡,也開始他的「小木偶奇遇記」,果然遇到一位穿著西裝的舞蹈喬(也就是小木偶故事中的蟋蟀先生),開始兩人的扶持與流浪。

    最後,大衛搭乘太空船,沉入海底,這一段,當然就是平行於小《木偶奇遇記》裡頭的「流浪到鯨魚魚肚內」。
    .
    #機器人歷險記Robots
    倘若你也看過《機器人歷險記》(Robots, 2005),肯定會發現與《A.I.》有許多致敬之處,像是掃除機器人的「機器人屠宰場」,金凱利的機器人舞蹈,還有新舊型機器人的零件替換等等。
    .
    .
    #每天陪你宅在家看一部好電影Day69
    #第44部電影
    #2021年7月22日
    #AI人工智慧2001
    #史蒂芬史匹柏
    #A_I_Artificial_Intelligence
    #小木偶奇遇記
    #裘德洛演得真好

  • 3d電腦遊戲 在 語聲者王喬蕎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7-01 11:53:59
    有 56 人按讚

    你喜歡遊戲嗎?想試著做遊戲設計嗎?
    想知道怎麼入門跟其中的小技巧嗎?
    這次真的要專題討論遊戲設計了!!!
    本週五(7/2) 20:50 到喬蕎的Twitch實況台,
    你的疑問就有機會直接被我們看到跟回覆唷!!!
    不要錯過~~~~~ 下面是實況傳送門

    https://www.twitch.tv/vocaljudy

    這週五一樣20:50開台,實況錄遊戲五告站!
    這次要由推薦序作者Lucien Chen A.K.A 遊戲設計中藥舖 老闆Luci
    為這本在遊戲設計界有著崇高聲量的「遊戲設計的藝術」做介紹

    因為這本書我們抓路西恩跟我們一起錄了一個月的
    防疫版遊戲五告站Podcast 實況直播XDD
    他都快要變成特別固定來賓了 (笑)
    這次!終於要讓他講他恩師出的書了XD (他真的是作者學生)

    (Lucien Chen/King - Candy Crush系列資深遊戲與關卡設計師、
    前PlayStation、Electronic Arts遊戲設計師)

    而書籍則是由「 大家出版 Common Master Press 」所出版的
    那間出版社也出了我「喬語書香」預計要講的性別議題書籍。
    「這是愛女,也是厭女。」 裡面赤裸地談論了母豬教等等的議題

    看了他們出版的書單,讓我覺得這間出版社
    是個願意支持理念與冒險、給予各種生活提案、
    也願意在浪尖上探討思想與文化衝突的思想支持者,
    讓喬蕎覺得是個有如文藝家般的出版社呢!

    上週錄音的時候一邊偷逛他們家的書單,
    結果就買了快三千塊.....Orz
    未來請和我合作讓我分享貴出版社的書吧!(笑)

    這篇貼文附圖的甜心真香, 男友根本卡德加(?)。
    雖然不能進錄音室音質變差了,
    可是這集真的好好笑XDDDDDD
    大家快去聽! 這樣明天才接的上

    書籍簡介:

    每個好遊戲,一定都是好概念配上好體驗
    全美頂尖遊戲設計師教你設定主題、打造體驗、善用興趣曲線,
    深度了解遊戲運作機制,獲得最完整的遊戲體驗、開發遊戲性絕佳的作品

      從紙牌、棋子、桌遊、電玩,到近年來火紅的實境遊戲,遊戲一直是人們生活的一部分。我們休閒時玩,學習時玩,甚至連工作場所都在談遊戲化,但「遊戲」的本質到底是什麼?人類為何要演化出沉迷於遊戲的天性?更重要的是,為什麼有的遊戲讓我們玩得無法自拔,有的卻讓人興致缺缺?

      高明的遊戲設計師都知道,遊戲的目的在於創造體驗,玩家所有感官接收到的外在訊息與心中產生的內在情感和記憶,綜合起來形成的整體體驗,就是遊戲的魔力所在。在程式、立繪、3D建模出爐之前,遊戲設計師是否確立了能讓人共感的主題、是否站在玩家的角度考慮過所有感官刺激與心理機制、是否設定足夠疊代程序與試玩雛型,就已決定了一款遊戲能不能讓玩家頻頻說出「再一場就去睡」,卻總是無法停下手來。

      身為玩家,了解開發者使用的機制,就能提升自己與遊戲的同步率,感受最完整的樂趣。身為遊戲開發者,掌握所有能構築體驗的多種元素,才能做出讓人愛不釋手的遊戲。但是翻遍市面上各種攻略和工具書,我們獨缺一本切中遊戲設計原理的指引。《遊戲設計的藝術》自從出版以來,迅速席捲歐美澳各大數位多媒體與遊戲設計學界與產業界,正是因為補上了這個長年缺口。

      作者傑西.謝爾是美國電腦科技第一學府卡內基美隆大學的遊戲設計教授,善用心理學、人類學和設計理念分析體驗在遊戲中的關鍵作用。同時,他設計電腦遊戲與為迪士尼樂園打造「加勒比海盜」 (神鬼奇航)等多種實境遊戲的豐富經驗,讓他得以清楚而全方位地擘劃出遊戲設計的6大領域、35項主題、113個檢驗鏡頭,從設定主題、尋找創意、管理開發風險、架構世界觀、說好故事、設定角色、營造玩的動機、平衡機制、連結社群等多元面向,徹底囊括遊戲從無到有的所有思維、創作方法與頂峰哲學。跟著他的挖掘,我們會發現:

      ◆ 設計師開發遊戲的目的是創造體驗,最好是前所未有的體驗;玩家玩遊戲的目的是享受「為解決問題而解決問題」的快感、提升精神韌性
      ◆ 遊戲設計師最應當善用的三種領域:心理學、人類學、設計思考
      ◆ 遊戲設計的35個基礎思考,可以統合為「設計師─製作過程─遊戲─介面─玩家─體驗」的巨型架構,再延伸出113個檢測鏡頭

      從此,遊戲開發者得以掌握所有能構築體驗的元素,發掘出玩的動機與需求、引導玩家在特定時空發揮心智能力,以及維持遊戲的平衡與創發性。玩家也終於得到了探看遊戲內部的機會,了解自己的感受是如何被解析及操控、注意力是如何被喚起,角色選擇又洩露了哪些內心的投射。

      遊戲設計對人類心智挑戰、社交及競合需求思索之深,遊戲開發牽涉領域之廣、風險之高,都讓這份專業成為絕佳的研究對象,其中的工作哲學、風險管理的方法及原則,甚至適用於各行各業。對於工作中必須不斷思考「使用者體驗」的企畫人、策展人、腳本設計者來說,本書也是獨一無二的知識庫。

    #牛灣娛樂 #遊戲五告站 #遊戲設計 #遊戲設計中藥鋪 #遊戲設計的藝術 #大家出版社 #書籍分享 #讀書會 #配音員 #王喬蕎 #好書推薦 #好書分享 #遊戲開發 #專業 #分享 #閱讀 #實況 #直播 #podcast

  • 3d電腦遊戲 在 Lara的多語繪本世界-英俄日德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5-18 17:56:01
    有 42 人按讚

    今天臉書上有許多的家長焦慮著, Lara很懂那樣的心情😣😣去年的四月我們學校也放完春假後直接超前部署停課, 所以孩子幾乎待在家兩個月。老師、學生、家長都是第一次遇到停課, 老師們學習如何對鏡頭說話(真的不容易!Lara拍影片的過程, 也是慢慢熟悉) 、學生勁量克制自己不要跟同學聊起來、爸媽則是在家中的各台電腦、筆電、ipad之間穿梭, 輸入不同的帳號密碼、列印不同老師的功課.... 😵😵
    .
    因為有經驗了, 這次的停課也在上週就心裡有準備。所以這兩天我們家過得相當的平穩, 媽媽我中午還有辦法線上講故事給大家聽😎 (我跟兩個小孩一人一間房間+電腦, 各自努力💪)
    .
    我們學校的網課並沒有完全照表操課。所有的時段都縮減成30分鐘/堂。一早8點老師跟孩子們最重要的事 #聊天👬👫 各自聊一聊昨天做了什麼事情, 跟他們的心情。正式的課程從9點之後才開始。四年級跟一年級的哥哥早上各上了3堂課, (3x30min), 其他的時間跟都是他們的休息跟運動。(老師甚至還自己拍了一個🤹‍♀️的影片,跟小朋友們說可以一起來學)下午也是只有30分鐘的收尾聊天。(是說…… 跟媽媽我本人的網課精實度其實差別滿大的🤣🤣 )
    .
    不過對學校來說這是非常時期、課程的目的跟方式都不一樣, 所以只要小孩能學會自己處理, 基本上我覺得兩週的不精實, 對於整體孩子的學習狀況不會有影響。這兩週我追求的是一個家中的 #平穩 跟 #秩序 就好...😆
    .
    但是剛剛發生的一件事情讓我忍不住跟大家分享~ 🤗
    .
    前兩天我有寫一篇文, 提到我覺得COVID疫情對全世界的教育方面的影響。也許有固定看文章的人會有印象 :
    .
    #現在能夠培養自律與自學的人
    #將來是會看得到成果的
    .
    而今天我就看到一點小豆苗的冒出🌱🌱
    .
    兒子跟其他三位同學約定好4點要做一個zoom meeting, 討論他們本來在學校一起做的計畫 - #一起製作一個電腦遊戲。(電腦遊戲, 又是另一個話題, 之後有機會再來分享我的辛酸淚😅與處理方法...) 這個meeting我只有在前幾天替兒子聯繫了家長, 問他們是否同意這個zoom會議後, 其他從傳送邀請連結到操作都是四個小男孩自己處理。而我在工作之餘休息的時間, 經過他的電腦旁時聽到他們的對話, 忍不住坐在旁邊看...
    .
    我聽到兒子說:download the blender from here, then right click...(下載blender這個程式, 按右鍵安裝), 同時間用螢幕分享, 每一個步驟做簡單的說明。我先是被他的“教學過程“給吸引了!在不同的螢幕間居然可以如此的穿梭自如!(速度應該是媽媽我的5倍吧....) 再來, 我忍不住問他...什麼是Blender? 你怎麼亂叫人家下載東西拉?
    .
    結果他說, Blender就是3D繪圖的軟體啊, 我們做遊戲有分工, 兩個人負責繪圖, 所以他們要下載這個, 另外有一個人做音樂(另一個白板銀幕上有🎵), 我說, 那你咧?你做什麼?#我負責做coding啊
    .
    看著白板畫面上, 很童趣的圖畫, 同時又看到他們已經開始使用我都沒聽過的工具... 真心覺得, 這一個世代的孩子, 既辛苦又幸福, 辛苦的是訊息爆炸, 時間真的完全不夠用...幸福的是, 只要方向對了、把 #自律 跟 #自學 這兩件事情培養起來, 資源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 🌏

    ps. 哥哥到現在用過的所有軟體都是用免費版的, #Unity, #blender, #小影 ...etc
    pss. 沒有去外面學過coding, 是爸爸為了讓他從玩電動的人 --> 設計電動的人, 自己先學再來教兒子。現在已經青出於藍了
    .
    也許在一片焦慮之際, 可以試試反過來利用這一個孩子難得能有的空白時光, 重新思考我們的生活、教育的優先順序...

    PS. 照片裡有一個像瑪莉兄弟的遊戲是哥哥最新的獨立作品,尚未完成不給我拍😆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