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30年代台語歌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30年代台語歌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30年代台語歌產品中有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0萬的網紅重點就在括號裡,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看到這篇 https://bit.ly/2GmvyiI ,看到這段,想到伍佰。 「現在台灣30歲以下的年輕人,不要說講台語,聽台語都可能有些問題。我希望,如果家裡是台語環境的人,在家中盡量和你的晚輩講台語。1930年代,台語歌是台灣唯一的流行音樂。我希望我能繼續寫下去,但是你們也要聽的懂。謝謝大...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30年代台語歌 在 Lele Cheng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5-12 19:22:16
❤️👉🏻#樂食高雄 #樂食火鍋 Costco大順店旁的新火鍋店🥰🎉 復古感裝潢還放著各年代台語歌 - 這次用餐鍋底點小鴛鴦鍋🍲 以下餐點兩個人份量剛好微飽👍🏻👍🏻 - 鴛鴦鍋底汕頭&剝皮辣椒雞 只有這兩個沒有其他選項 - 湯頭單喝都很不錯٩(˃̶͈̀௰˂̶͈́)و 剝皮辣椒雞偏甜煮到後來更順口 -...
30年代台語歌 在 重點就在括號裡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看到這篇 https://bit.ly/2GmvyiI ,看到這段,想到伍佰。
「現在台灣30歲以下的年輕人,不要說講台語,聽台語都可能有些問題。我希望,如果家裡是台語環境的人,在家中盡量和你的晚輩講台語。1930年代,台語歌是台灣唯一的流行音樂。我希望我能繼續寫下去,但是你們也要聽的懂。謝謝大家!」
因為我這幾個月最常聽的伍佰歌曲,其實不是今年最紅的〈Last Dance〉,而是他在《釘子花》的〈蹦孔〉。
我一直非常欣賞伍佰的一個特點,在於他一直在試,不再浪子抒情,不再狂放〈樹枝孤鳥〉,做〈太空彈〉被說浮誇,前幾年做的台語專輯《釘子花》,幾首台語歌是獻給家鄉嘉義,特別是這首充滿閩南歌謠風味的〈蹦孔〉。
雖然在台北出生長大,但父母親來自於雲林,家裡都是說台語(聽>說),所以我對於伍佰這樣的台語歌有些共鳴,伍佰在這些歌曲寫進的台語歌詞乍看簡單,但很深刻。這首氣口十足〈蹦孔〉,看似在描寫隧道(蹦孔是隧道的台語),但我覺得伍佰其實在寫一種處境──小至個人、台語歌曲,大至國家命運。
講袂清/看袂明 / 明毋通/通毋到
到佗位/位佇佗 / 佗是遮/誰是我
(可以一讀馬世芳先生的文章,他寫得非常好:https://bit.ly/2GDhMbb)
在歡樂的節奏及管樂裡,一句「誰是我」,那台語歌裡的唸白寓意味道,就出來了。
當然,伍佰還是可以浪漫──這些年來有多少影視作品引用他當年的浪子情歌──他也是可以繼續先鋒下去,他是可以回到當年寫下那些經典歌曲的狀態:去五月天的演唱會唱〈挪威的森林〉、去徐佳瑩的演唱會唱〈樹枝孤鳥〉。
但是伍佰選擇的,是回到台語歌曲的本質,他選擇用有些大樂必易、簡單的方式,去唱出台語的深邃,他仍然在用自己的感受,唱出自己的台語歌。
當然,這首歌得到的迴響沒有他當年那些浪子情歌還要廣,台語歌始終難成大眾市場(但伍佰做到了),「金曲歌王」「金曲歌后」這樣的稱號從來也只被媒體用在國語歌身上,但,我還是很喜歡始終不停下腳步的伍佰,繼續創作這樣的台語歌,因為那正是台灣這片土地,才能培育出來的美。
30年代台語歌 在 {Fish睬政治}孫博萮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聽講昨昏金曲獎頒獎
佮前幾工 ê 電視廣播金鐘獎
無任何一位得獎者用母語發表感言
母語若變做只是「表演語言」
這是全體台灣人 ê 悲哀
>>>「現在台灣30歲以下的年輕人,不要說講台語,聽台語都可能有些問題。我希望,如果家裡是台語環境的人,#在家中盡量和你的晚輩講台語。1930年代,台語歌是台灣唯一的流行音樂。我希望我能繼續寫下去,但是你們也要聽的懂。謝謝大家!」
不論你的母語是什麼,國語、台語、客家話、原住民族語或是其它各式語言,都不要忘了,說自己的語言不是什麼丟臉的事,#能用自己的語言說自己的故事,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
#母語復振 #母語正常化
30年代台語歌 在 用鉛筆寫日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今年的金曲獎在「多元」這件事情上,表現出了一個新的高度,不只是曲風的多元,更讓豐富的語言文化充滿的整個典禮。
但或許正因為是這樣的多元,才讓人更唏噓。
台灣是一個多元文化融合的國家,這座島上乘載了來自四面八方不同的語言文化。然而這些美好的文化,在不斷的競合、碰撞與交流的過程中,卻逐漸面臨了各自的生存威脅,較弱勢的語言正在逐漸死亡。
拿下「最佳客語歌手」與「最佳客語專輯獎」的米莎說,聽過《戇仔船》的人,沒有要退貨的。而她的師父是以傳承台語歌曲為志業的謝銘祐老師。兩個傳承母語音樂的人,在音樂上相知相惜,並面向共同的未來。
客家出身的羅時豐認為,專輯與歌手應該要分語言,否則這些好作品無法被看見;但致力於客家歌曲創作的林生祥說,音樂不該分語言,因為我們都是因為音樂本身而聚在這裡的。
音樂的獎項到底要不要分語言,坦白說沒有一個答案,因為如果只用一個比賽的格局來看,這些在洪流中掙扎的語言的,終究在許多主客觀因素上會被吞噬與犧牲。但我認為,如果站在創作者的立場,能用自己的語言傳達想說的話,這是幸福的。
阿爆的外婆想要保存排灣古調,並盼在她離世之後,阿爆能在自己的婚禮上演唱這些歌曲,因此阿爆在這樣的情形之下,和長輩們共同製作了《東排三聲代》。
在製作完這張專輯後,用自己母語唱歌的想法深植在阿爆的心中,不過語言的傳承在不同的文化脈絡中都面臨了類似的問題。即便是自己的母語,但由於長時間的荒廢,而無法流利的使用,因此仰賴母親手把手的教學,甚至幫忙填詞。
有趣的是,這個作品網路上發表後,引起不少的回響,讓阿爆與母親深刻感受到,母語配上流行的音樂風格,的確可以打破世代與文化的隔閡,吸引許多年輕人。
最終《vavayan. 女人》在2016年問世,並拿下了的28屆金曲獎的「最佳原住民語專輯獎」、「最佳專輯製作人獎」。
得獎之後,阿爆沒有停下腳步,更加努力的學習與蒐集,將這些年的成長與邂逅,化作音樂,並把《kinakaian母親的舌頭》帶到了我們的眼前。並一舉囊括了「年度專輯獎」、「最佳原住民語專輯獎」,專輯中的《Thank You 感謝》則成為了今年的「年度歌曲」。
年度專輯,象徵了那一年音樂的一個面向,而今年透過這個獎項訴說的是:音樂是可以打破語言藩籬的。
「謝謝願意了解,不單是原住民還有少數人的生活,不用強迫自己熱愛,至少了解與接觸,在音樂裡面對話,多一點理解,少一點誤解。」阿爆的感言,說的恰如其分。
在台南安平長大的謝銘祐老師,曾以故鄉為題,用音樂記錄下了台南這座城市。即便已經拿了兩座金曲歌王,他目前也持續耕耘,希望能讓台語歌持續的傳唱下去。
今晚,他的作品《路》拿下了「最佳作詞人獎」、「最佳單曲製作人獎」。
得獎的時刻,他正在台南用自己的母語唱著自己的歌,沒有出席,但我始終記得在28屆金曲獎,他拿下那一屆的最佳台語男歌手獎時,全程以台語發表的感言,是一個母語音樂製作人的感傷,卻也是溫柔的提醒。
「現在台灣30歲以下的年輕人,不要說講台語,聽台語都可能有些問題。我希望,如果家裡是台語環境的人,在家中盡量和你的晚輩講台語。1930年代,台語歌是台灣唯一的流行音樂。我希望我能繼續寫下去,但是你們也要聽的懂。謝謝大家!」
不論你的母語是什麼,國語、台語、客家話、原住民族語或是其它各式語言,都不要忘了,說自己的語言不是什麼丟臉的事,能用自己的語言說自己的故事,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
#無關日劇但很重要
#用自己的母語唱自己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