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25歲沒有一技之長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25歲沒有一技之長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25歲沒有一技之長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25歲沒有一技之長產品中有4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在被男性平面攝影師宰制的20世紀電影界,自學成才的伊娃.塞雷尼(Eva Sereny)是少數例外。不過讓她成為攝影師的契機,居然是一場車禍。在此之前,她是一名家庭主婦。 . 義大利攝影師、導演伊娃.塞雷尼辭世,享壽86歲。她在數十年的平面攝影生涯,拍攝了無數明星與電影名家,包括馬龍.白蘭度(Mar...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8萬的網紅台灣1001個故事,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走出失婚 前老闆娘另起爐灶賣米糕】 當丈夫外遇,兩個人的緣分走到盡頭,能不出惡言,實在很不容易。像是台中這個米糕店的老闆娘,談到前夫家,永遠充滿感恩,她說,前夫雖然在感情上背叛她,但是,也就是因為嫁給他,才有機會跟婆婆學得製作米糕的手藝。離婚以後,她以米糕名店「前老闆娘」的身份,另起爐灶,養活自己...

25歲沒有一技之長 在 Tiffany Lai??東叔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8-02 04:32:21

這次回台東是為了處理彼得爸離世一年,要與祖先合併牌位的日子。稱為:對年。 一如往常,從以前搭火車,到後來買車自己開下台東。 彼得林一樣從台北開到花蓮,再換我從花蓮開到台東。 每年回台東的心境都不同 前四年是覺得無聊🥱 後面是覺得回台北了好懷念台東喔⋯ 一回到台東 依舊是躲不過我婆婆的餵食 本來...

25歲沒有一技之長 在 ᴡᴇɴᴅʏ 溫蒂☾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9-10 22:13:56

生活中的忙碌來自於妳的成就 一直都覺得愛笑的人運氣不會太差 不斷努力的人是會離成功越近一步 - 這陣子身邊朋友、同事和家人 聽到我開始經營微商的想法是什麼? 微商為什麼這麼多人做 又為什麼有的人會失敗感到挫責? —很簡單告訴大家為什麼— 1.先認清事實是真的想賺錢還是一時跟風?有決心想改善生活嗎...

25歲沒有一技之長 在 小螺絲Screwスクリュー ????????????????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2-17 10:12:44

「25歲了」 人生這條路走著走著來到了第25年,這段旅途發生了好多好有趣的事情,以前國小都考第一名,國中唸資優班,以為以後會做個很高學歷的工作,結果現在是靠劍玉炭甲穿的小螺絲,一路上認識了好多好多人,有表演的、有玩劍玉的、有街頭藝人、有推廣文化的、有唱歌的、有一技之長的職人們,謝謝大家願意給我的幫...

  • 25歲沒有一技之長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6-18 21:00:59
    有 844 人按讚

    在被男性平面攝影師宰制的20世紀電影界,自學成才的伊娃.塞雷尼(Eva Sereny)是少數例外。不過讓她成為攝影師的契機,居然是一場車禍。在此之前,她是一名家庭主婦。


    義大利攝影師、導演伊娃.塞雷尼辭世,享壽86歲。她在數十年的平面攝影生涯,拍攝了無數明星與電影名家,包括馬龍.白蘭度(Marlon Brando)、克林.伊斯威特(Clint Eastwood)、羅美.雪妮黛(Romy Schneider)、勞勃.瑞福(Robert Redford)、奧黛麗.赫本(Audrey Hepburn)、塞吉歐.李昂尼(Sergio Leone)、費里尼(Federico Fellini)以及拿著兩罐啤酒東張西望的保羅.紐曼(Paul Newman)。


    伊娃.塞雷尼出生於瑞士蘇黎世,雙親是匈牙利裔。五歲時因為二戰爆發,隨家人移居英國。20歲時,她搬到了義大利生活,隨後嫁給了當地的一名工程師,從此生根。1960年代,一場車禍幾乎奪去了他丈夫的性命。在醫院裡,她恐慌地想著如果自己真的成了一個寡婦,帶著兩個兒子,又無一技之長,該如何維生?


    「我想說我總得做些什麼。我想起自己很有藝術細胞,雖然不會畫畫⋯⋯但拍照如何?」2018年接受《衛報》採訪時,塞雷尼如是說。


    幸好丈夫後來沒有大礙,在他的支援下,她在家中地下室建立了暗房,開始自學攝影。當時塞雷尼的一名友人正好是羅馬奧運的承辦人員之一,便請她去記錄各地的體育中心外觀以及訓練中的運動員群像。她的朋友們後來看完作品都紛紛驚嘆,認為相當有水準。塞雷尼卻不願輕信,決定親自飛往倫敦,帶著自己的作品直奔《泰晤士報》的辦公室,由報社來裁決。


    在沒有事前預約的情況、同時沒有輝煌履歷的情況下,她以素人之姿成功見到了《泰晤士報》編輯諾曼.霍爾(Norman Hall),而且他還收下了她的作品,在三日後以全版刊出,標題是〈為1980年的奧運做好萬全準備〉(雖然後來成功申辦1980年奧運的不是倫敦,而是莫斯科)。塞雷尼事後卻謙稱自己只是運氣好,因為當時沒什麼別的大新聞發生。


    回到義大利之後,塞雷尼獲得英雄式歡迎,沒有人想到一個家庭主婦可以轉型成攝影師。無數雜誌報刊都開始對她提出邀約,這使得她得以開始職業生涯。她因緣際會從電影的現場側拍工作入行,首部深入片場拍攝的作品是麥克.尼可斯(Mike Nichols)執導的《第22條軍規 Catch-22》(1970)。


    1971年,當約瑟夫.羅西(Joseph Losey)執導的《The Assassination of Trotsky》(1972)在羅馬拍攝時,她受聘到現場拍攝。當時女星伊麗莎白.泰勒(Elizabeth Taylor)來到片場探丈夫李察.波頓(Richard Burton)的班,塞雷尼舉起攝影機,拍下了兩人互動的過程。塞雷尼無心插柳的拍攝,被解讀成紀錄下了兩位明星已然冷卻的婚姻關係,外界戲稱這簡直是《靈慾春宵 Who's Afraid of Virginia Woolf?》(1966)的續集。


    伊娃.塞雷尼回顧這張照片說,其實當時她出現在現場的主要目標不是衝著李察.波頓,而是打算拍攝飾演刺客的亞蘭.德倫(Alain Delon)。但在伊麗莎白.泰勒突然出現在現場的時刻,她下意識地拍下了她與李察.波頓的互動。她說這兩人看待對方的神情顯然並不親密,「你可以感覺他們之間根本沒有所謂『偉大的愛情』」。兩年後,結縭十年的明星夫婦宣告離婚。


    參演《The Assassination of Trotsky》的還有一位巨星,是奧地利女星羅美.雪妮黛。她們起先是在片場相識,數天後,雪妮黛絲下邀請塞雷尼為她拍一系列的獨照。這些作品而後也奠定了她的職業生涯。


    塞雷尼總是身穿低調,以牆壁上的蒼蠅自居,經常得以趁明星不注意的時候,拍攝他們私下真實的樣貌。一向對攝影師沒有好感的馬龍.白蘭度在與之初次見面時對她說:「我不喜歡攝影師,妳知道嗎?」但最後在塞雷尼以實力勸服下,點頭同意讓她拍攝自己。後來許多名片如《日以作夜 Day for Night》(1973)、《1900》(1976)與《魔宮傳奇 Indiana Jones and the Temple of Doom》 (1984)的拍攝現場都能見著她的身影。


    到了1980年代,對電影製作有了進一步理解的伊娃.塞雷尼也開始打算執導電影,她說自己會有這個念頭,是受到了合作過的史蒂芬.史匹柏(Steven Spielberg)、楚浮(François Truffaut)、維斯康提(Luchino Visconti)、費里尼等人的啟發。


    而且她確實才華獨具,首部短片《The Dress》 (1984)便榮獲英國金像獎最佳短片殊榮,不過十年後完成的首部長片、英語愛情喜劇《Foreign Student》(1994)卻慘遭滑鐵盧,該片改編自菲立普.拉布侯(Philippe Labro)的同名小說,是關於法國交換生與非裔女孩之間的一段愛情故事。


    1990年代,隨著攝影集的陸續出版,塞雷尼的聲望日益提升。她的作品被認為記錄下了偉大的平凡片刻,讓明星個個看起來像是大學宿舍的學生,有其閒散、疲憊的樣貌,不再顯得花俏。後世經常以「女性攝影師」稱呼她,但伊娃.塞雷尼卻覺得不以為然,她曾怒斥:「我從沒想過要成為一名『女性攝影師』!」


    雖然不願以性別被定義,但在女性攝影師欠奉的20世紀,伊娃.塞雷尼確實是業界的女性先驅。她的攝影集等同於一個電影史的彙整,從美國好萊塢商業大片到歐洲文藝片,從薛尼.波拉克(Sydney Pollack)到荷索(Werner Herzog),影史上少有一位平面攝影師有過如此輝煌的拍攝紀錄。其作品一概都在權威媒體上發布,散見於《Elle》、《時代》、《泰晤士報》、《時尚》等媒體。


    2021年5月25日,伊娃.塞雷尼因中風後引起的併發症辭世。



    (附圖一為馬龍.白蘭度;附圖二為帕華洛帝(Luciano Pavarotti);附圖三為《魔宮傳奇》花絮照;附圖四為羅美.雪妮黛;附圖五為李察.波頓與伊麗莎白.泰勒;附圖六為保羅.紐曼;附圖七維克林.伊斯威特;附圖八為艾爾.帕西諾(Al Pacino);附圖九為拉寇兒.薇芝(Raquel Welch);附圖十為哈里遜.福特(Harrison Ford)與凱特.卡普肖(Kate Capshaw);附圖十一為伊娃.塞雷尼。)
    #EvaSereny

  • 25歲沒有一技之長 在 報時光UDNtime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5-10 19:55:27
    有 1,668 人按讚

    【墓地上的眷村聚落】 #康樂市場
      
    康樂市場得名於康樂里,原址位於今南京東路、林森北路口的康樂公園與林森公園,舊時屬三板橋一帶,日治中期劃分為三橋町,是當時日本人的共同墓地,比如第七任臺灣總督明石元二郎就曾安葬於此。
      
    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後,大量軍民湧入臺灣,但本地沒有足夠空間可供收容,無法獲得安置的底層移民只得自力救濟,任意尋找空地搭建平房、依群而居,逐漸形成了非列管眷村,其中有一批人便在當時的三橋町共同墓地住了下來。
      
    勉強有了安身立命的地方後,居民為謀生便開始擺起各式各樣的攤販與生意,而隨著臺北這座城市的快速發展,康樂里搖身一變成了都市中心,並在外地尋求發展機會的人不斷加入下,聚落規模日漸擴大,康樂市場也愈見繁華,據1996年市政府統計,共有一百七十四戶攤商。
      
    然而早在1956年,臺北市政府便依日治後期的都市計畫將此列入公園預定地,雖有居住事實在前,但雜亂、缺乏規劃、不符法規的康樂市場終不免被認定為違建,基於公共安全及城市發展,自1980年代起便不斷傳出市府有意拆遷的消息。
      
    1997年時任臺北市長的陳水扁終於下定決心拆除康樂市場,同時也引發了臺灣首次大型的反迫遷運動,但在市府的強力執行下,康樂市場最終在一個不斷失火的夜晚後被拆除,而部分攤商則轉往欣欣百貨鄰近巷內的金財神大廈,繼續以康樂市場的名義營業,但如今已漸沒落。
       
    康樂市場曾是導演萬仁在《蘋果的滋味》、《油麻菜籽》、《超級市民》、《超級大國民》等電影的取景之地,反映了城市底層人民的生活,也展現了無窮的生命力;它記錄了來臺軍民的顛沛流離,也接納了北上打拼的中南部民眾,最後卻在都市發展的名義下,使這些居民不得不再次離開。
      
    #都市發展史 #城鄉遷移史
    #聽說有些屋子裡就有墓碑
    #現在已完全看不出原樣了
    #報時光UDNtime   
        
    歷史新聞
         
    【1997-02-23/聯合報/16版/台北人】
        
    超級市民 前途茫茫覓家園
    面對即將拆遷 十四、十五號公園地上
    千餘戶居民 面臨著「天人交戰」的惶惑
         
    【記者楊金嚴】農曆年剛過,一般市民還沈浸在過年氣氛中,不過年初五市府一上班,社會局社工就開始調查十四、十五號公園預定地居民的安置意願,隨著公園開闢時間日益逼近,兩公園預定地上居民都知道,這次是真的要離開這個住了數十年的「第二故鄉」。
    走在林森北路上,兩邊不少商家都貼出結束營業大拍賣的海報,希望在地上物拆遷前將存貨出清,因不少商家是租的店面,對公園拆遷大都沒有意見,像在林森北路南京東路口賣仙草的老闆就說已準備搬了,否則能怎樣?
      
    陳才根故事 引發共鳴
      
    曾被電影「超級市民」當做題材的十四、十五號公園用地,進入兩側低矮的巷內,有的住戶已在打包,一些高齡的老人則仍坐在室內,面對將被拆除的房子,及未來要開始的新生活,頗有前途茫茫之感。
    目前兩公園內有一千零八十九家住戶,住戶中有高齡的榮民,也有三四十歲由中南部到台北打天下的本省人,因為戰爭、婚姻,讓這群人聚集在這裡,近五十年來,這群人歷經時代的大變動、兩岸的變化,目睹了台北的成長,早年台灣仍有省籍情結時,這兒早已默默的進行著省籍融合。
    過年前關心兩公園拆遷的都市計畫學者,在十四號公園外的人行道舉行守歲活動中,放映以十四號公園內老兵陳才根由大陸至台灣轉戰一生經歷紀錄片,引起不少人共鳴。
    其實在兩公園內,五百多名七八十歲的榮民,都有和陳才根類似的經驗,每人都經過了戰亂,目睹了生離死別,在九死一生中輾轉才到台灣,不過在離開軍中後,因為沒有一技之長或是學歷不高,只好在社會底層中求生存,睡在日本人的墳墓上活了下來。
      
    生活雖貧苦 彼此照顧
      
    最早到林森北路左側十五號公園預定地上的山東人,從小在十五號公園預定地上長大的康樂里長禚淑雲說,她父親以前是國軍五十軍的尉官,卅八年大陸逆轉,五十軍經海南島轉進來台,眷屬隨部隊撤退到台北時,在舉目無親下只好住在當時只有墳墓和草叢的「郊外」。
    稍後不少離開軍中自謀生活的老兵,在互相聯絡下,以山東人為主的卅二軍、五十軍的長官、部屬,不少人都住入十五號公園預定地上,稍晚到的江蘇、福建籍老兵,則住在對面十四號公園預定地內。
    老兵們開始新生活時,因為沒有一技之長,大都以拉三輪車或是賣饅頭為生,生活都相當辛苦;禚淑雲記得小時候,家裡地面是黃土,下雨時雨水潑進來,地上滿地泥濘,雖然生活辛苦,但彼此相互照應,共同度過艱苦的歲月。不過這群人生活雖不富裕,在中美斷交,各界舉行捐款購機運動時,康樂里是中山區各里中,捐款最多的。
    在十五號公園預定地巷內做包子的呂作雲太太說,和呂結婚時丈夫身上只有六百元,如果有錢早就搬走了,誰想住在這種地方,已八十多歲的呂作雲也不反對公園更新,不過擺在眼前的也是房子拆後,不知要住那裡,只好向市府求助。
    七十二歲的丁學故說,不少鄰居曾回鄉探親,但發現在相隔數十年後,不只兩地生活、觀念已差距太大,加上他們在台的生活不是很好,大陸親人也不見得歡迎,想回大陸的不多。
    十四號公園預定地新生北路二段二八巷內的李金方,民國四十二年在離開部隊後,進住當地時,周圍到處是草叢,旁邊還有豬圈,他太太說,後來因為見到鄰居沒有住的地方,把門牌給對方搭房子,他們再重新申請門牌,想不到這次公園要拆遷時,因為門牌是七十九年設的,無法領取拆遷費,變成領不到一毛錢。
    雖然有五十年交情的老戰友鄰居,自動要將拆遷費分一半給他,不過李金方認為,沒有必要為此傷了卅年的交情,也不想要錢,只是眼見拆遷將屆,仍沒有住的地方,他也不禁著急。
    李金方對面的施三妹,已八十多歲又是素食,雖然在區內住了卅年,也有類似李金方情形,領不到一毛錢,這陣子他試著找房子,但同樣因為每月租金都要上萬元,讓每月只領一萬多元榮民津貼的施三妹,愈來愈急,在社工員上門時,又不知道說明自己情形,只有乾著急。
      
    居住四十年 補償無著
      
    原籍桃園的營業戶自治會會長吳坤明,因為姐姐嫁到當地,在退伍後到十四號公園預定地上打拚,早年他以手工彈棉被為生,他的棉被店開張時,林森北路只有三家商店。他說林森北路開發前叫九台街,底下是一條大水溝,路拓寬及欣欣大眾百貨開張後,林森北路才開始繁榮。
    他記得早年區內還有本省人、外省人打架的情形,不過到民國六十年以後打架已很少,六十五年以後居民已打成一片,沒有本省外省人之分,這幾年對面十五號公園住戶有幾次火災,還是他們十四號公園一側的住戶協助撲滅的。
    吳坤明很早就支持民進黨,在黃信介選立委時,康樂里只有三票投民進黨,其中一票就是他的;在陳水扁選市長時,陳在里內拿一千七百多票是歷來之冠,不過對陳水扁沒有履行先建後拆承諾,民進黨中央也沒有表示意見,讓他覺得很沒有意思,他說目前只能走一步算一步。
    家鄉在彰化的賴文筆,退伍後在朋友介紹下,到在康樂市場賣雜貨,一晃廿七年,賴文筆說,他到康樂市場時,就聽到市府說要建公園,但說了廿七年都沒有動靜,這次居然真要幹起來了,由預算通過到要執行拆除,前後只有一個多月,中間又卡著過年,拆遷戶怎麼來得及應變,對市府的作法,賴文筆直說太過分。
    住宜蘭的林飛龍在區內住了廿年,也是到台北打天下的類型,他說有錢的人早走了,眼見家園即將拆遷,他擔心的是市府是否真的能做好八十多戶高齡單身住戶安置工作。
      
    盼做好安置 免於恐懼
      
    卅歲的韓鴻順,從小生活在這裡,是區內的第二代,父親早逝,母親又失明,負起家庭重擔,面對拆遷他已開始另找房子,但問到的房子幾乎每月的房租要兩萬元上下,讓他也覺得壓力很大,不過因為年輕,他也認為整個地區改建是時勢所趨,早晚他要搬出去,只是對市府沒有讓他們有太多的搬遷時間,讓他覺得很不平。
    在兩地預定地上待了近五十年,不少人將這兒當作第二故鄉,大多數的人也同意這個人鬼雜居民的地方,是需要拆除改建,只是面對茫茫的未來,都希望市府在拆遷前能作好安置工作,讓他們能免於第二次的流離失所。
    就像一名高齡榮民在市府說明會中曾激動痛訴的,他在大陸的家已被共產黨毀了,想不到臨老,又遇到市府要拆他房子,大半輩子居然要兩次被「掃地出門」的情況,第一次是戰爭,他無可奈何,不過這次只是為了「建設」,就要拆他房子,真是情何以堪。
    五十年來,台北已由農田、水道遍布的地方,變成高樓大廈車水馬龍之地,在這個城市的核心,這群見證台北成長的人,隨著公園拆遷將離開這住了數十年的第二故鄉;以往市府在公共工程進行時,對拆遷安置往往說的多作的少,或是存有霸王硬上弓的心態,這次在學者和外界一直要求市府拆遷前一定作好安置工作下,市府正全力進行老弱的安置工作,希望市府能交出一分讓市民一新耳目的成績單。
      
    來源:聯合報
    日期:1992/7/22
    攝影:胡國威
    圖說:第14、15號公園預定地街景。
     
    來源:聯合報
    日期:1992/7/22
    攝影:胡國威
    圖說:第14、15號公園預定地街景。

  • 25歲沒有一技之長 在 宅媽花花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5-04 10:16:43
    有 59 人按讚

    25.升學的考驗

    我在國中的成績一直都不是很好,當時的教會有提供課輔班,針對原住民與低收家庭,免費的課後輔導,即便是一般生費用也是相當親切。我們家因為有房有地有田,即便雙親收入微薄,依舊無法辦理低收入戶證明。

    在我開始上教會後的不久,這個課輔班就成立了;而我也說服了父母,讓我去補習英文數學。

    當時的哥哥去當兵了,我內心卻還是想要贏過他;現在的哥哥不會再升學,只要我的成績進步了、考上一所比哥哥更好的高中、畢業再去讀大學,那麼爸爸媽媽就會比較喜歡我吧?也許會看到我在教會中的改變,也會放棄自己原本的信仰,轉而跟我一起做敬拜。

    但在夏令營的事件發生後不久,我就不再參加聚會了,課輔班也沒有再繼續上。沒有告知教會成員原因,我選擇的是不斷逃避,每一次接到教會關懷的電話,我都是敷衍表示我這週沒空、下週沒空、再下一週可能也沒空……

    國中畢業了、離開教會了,我與家人又回到了彼此漠視對方的存在。就連才一歲大的外甥女,似乎都知道我在這個家中不受寵;我想跟她玩的時候,她就會大哭衝去找媽媽,然後大嫂再用她牛鈴般的大眼,不耐煩的瞪著我:「我在解副本,妳不要讓她來煩我啦!」

    我當年在基測考出來的成績,能夠上得了旗山的公立學校,但我知道自己不愛讀書,好不容易才熬到國中三年畢業,我不想再重來一次。我希望能夠就讀另一所市區的私立高職美容美髮科,習得一技之長;且該校的美容美髮,在高雄可以說是數一數二的優秀。我在畢業之後若沒有選擇升學,也可以優先安排到與學校合作的店家就業。

    然而身在重男輕女又極為傳統的家庭裡,讀私立學校會被貼上”壞孩子”、”沒出息”等標籤。我的父母與祖父母都非常反對我去就讀該校,他們認為就讀美容美髮科畢業後都會變成落翅仔。看到這邊不要覺得可笑,鄉下地方的老人家真的都有這種迷思。

    父親是直接挑明了講,他所有的積蓄都拿來給哥哥娶老婆了,沒有錢能夠讓我去讀私立學校,而且他也不想要養落翅仔;母親則是再度親情勒索,說哥哥考上專科後,原本大家對她比較另眼相待了,誰知哥哥中途休學,轉進一所風評不好的私立高職重讀。最後還搞一齣弄大別人肚子、奉子成婚的鬧劇。

    「妳如果也去讀私立學校,還讀那種不入流的美容美髮科,媽媽以後出門怎麼抬得起頭來?」

    我與他們爭吵了很長一段時間,吵到最後甚至已經忘記了,自己堅持選擇就讀美容美髮科的初衷;我是為了習得一技之長,為了畢業之後不論升學與否,我都能夠有養活自己的能力。但在與父母一次又一次的爭執,我變成了不論如何都要讀到這所學校,他們越阻止我就越要進去讀。

    最後父母妥協讓步,讓我就讀了該校的綜合高中(普通科)。

    *******

    👇🏻完整著作內容請加入社團觀看
    1.填寫申請單: https://lihi1.com/lIqUe
    2.加入社團: 花花遇見阿德勒,個體心理學的實際應用
    3.等待管理員審核批准

    #阿德勒 #個體心理學 #被討厭的勇氣 #生命的意義 #自卑與超越 #理解人性

    ❤️支持花花業配的產品,讓花花可以安心照顧孩子並持續寫作,與大家分享個體心理學❤️

    最順暢的益生菌👉🏻 https://reurl.cc/AgZmpE

  • 25歲沒有一技之長 在 台灣1001個故事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6-03-13 23:09:42

    【走出失婚 前老闆娘另起爐灶賣米糕】
    當丈夫外遇,兩個人的緣分走到盡頭,能不出惡言,實在很不容易。像是台中這個米糕店的老闆娘,談到前夫家,永遠充滿感恩,她說,前夫雖然在感情上背叛她,但是,也就是因為嫁給他,才有機會跟婆婆學得製作米糕的手藝。離婚以後,她以米糕名店「前老闆娘」的身份,另起爐灶,養活自己。她說,人生的路,既然回不去了,只能繼續往前走。現在,這個前老闆娘,不但走出失婚的傷痛,還成功經營屬於自己的店面,小小的米糕店,一進門就聽得見她開朗溫暖的笑聲。

    彩鳳米糕
    地址:台中市西區東興路三段4號
    電話:(04) 2473-7186

    ----------------------------

    【走出失業 手做堅果糖品嚐成功滋味】
    俗話說,天無絕人之路,人生最徬徨無助的時候,往往會閃過一線生機。台中一個製作堅果糖的老闆,待過KTV,做過黑手,還到大陸投資,創業過程一直很不順利,有一次,他來到新北市金山,突然看見路邊在賣烤玉米,他回家研究醬料,加入堅果調味,意外做出口感特殊的堅果糖,也終於品嘗到成功的甜蜜滋味。

    ----------------------------

    【傳統市場麻油飯 稱霸天下第一攤】
    台北的永春市場,有一個熟食攤,招牌的麻油飯,連續三年拿下傳統市場,天下第一攤「米飯類」的冠軍。能夠從競爭激烈的熟食攤裡勝出,老闆娘說,她沒有別的撇步,就是用料實在,此外,給顧客吃的東西,都當作給自己家人吃的一樣,用心料理。現在多了女兒當幫手,母女同心一起工作,古早味加入濃濃的親情,果然年年都是天下第一攤。

    ----------------------------

    【正統麻辣乾鍋鴨 東北拜師學藝】
    高雄餐廳的老闆娘,一次到大陸旅遊,吃到口味獨特的乾鍋鴨,當下決定要把這道好菜引進台灣。又麻又辣的乾鍋鴨,是從清朝時期流傳下來的東北功夫菜,為了學到正宗手藝,她花了一年半的時間,專程到東北拜師學藝,用誠意,征服高雄人的味蕾。

    大宅門乾鍋鴨
    地址:高雄市左營區自由二路338號
    電話:(07) 556-4078

    ----------------------------

    【幸福黑金磚蛋糕 紅透網購市場】
    一位社工師,長年關懷照顧獨居老人,或許是沒有能力改變現狀,也或許是心理壓力太大,漸漸的,她變得很不快樂,最後乾脆辭掉工作,和好朋友一起創業,研發各種創意甜點和巧克力蛋糕,不但帶給顧客幸福的感覺,也為自己重新找回快樂。

    ----------------------------

    【突破障礙的烘焙人】
    一位就業輔導員,為了讓身心障礙的大孩子們,能有一技之長,他以三十多歲的年紀,跑去麵包店當老學徒,從和麵粉做麵糰開始學起,學成之後,就帶領著這群大孩子,在烘焙工廠,想方設法突破先天的限制,烤出美味的麵包。儘管要花好幾倍的努力,才能完成一般人可以輕鬆做到的事,這群烘焙師傅,從沒有放棄,他們用行動證明,所謂的不同,其實,沒有什麼不同。

    ----------------------------

    ■台灣1001個故事 說不完的故事
    每周日晚間9點,請鎖定東森新聞【台灣1001個故事】唷!

    更多精彩內容鎖定《台灣1001個故事》
    https://www.youtube.com/user/ettvtaiwan1001

  • 25歲沒有一技之長 在 台灣1001個故事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6-03-13 22:17:27

    一位就業輔導員,為了讓身心障礙的大孩子們,能有一技之長,他以三十多歲的年紀,跑去麵包店當老學徒,從和麵粉做麵糰開始學起,學成之後,就帶領著這群大孩子,在烘焙工廠,想方設法突破先天的限制,烤出美味的麵包。儘管要花好幾倍的努力,才能完成一般人可以輕鬆做到的事,這群烘焙師傅,從沒有放棄,他們用行動證明,所謂的不同,其實,沒有什麼不同。

    ■台灣1001個故事 說不完的故事
    每周日晚間9點,請鎖定東森新聞【台灣1001個故事】唷!

    更多精彩內容鎖定《台灣1001個故事》
    https://www.youtube.com/user/ettvtaiwan1001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