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 Follow @businessfocus.presslogic 【飯碗不保】馬斯克:A.I.會讓工作變得毫無意義!最安全的行業是哪些?⠀
· ⠀
第二屆世界人工智能大會(WAIC)於8月29日在上海世博中心開幕,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與特斯拉CEO馬斯克(Elon Musk)同台說話,談到了人工...
立即 Follow @businessfocus.presslogic 【飯碗不保】馬斯克:A.I.會讓工作變得毫無意義!最安全的行業是哪些?⠀
· ⠀
第二屆世界人工智能大會(WAIC)於8月29日在上海世博中心開幕,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與特斯拉CEO馬斯克(Elon Musk)同台說話,談到了人工智能的發展。⠀
.⠀
馬斯克認為,人工智能會令到工作變得毫無意義,只有那些能夠編輯AI軟件的人才較能避免被取替。他建議年輕人去學習工程學。⠀
.⠀
但即使如此,他指出:「最終人工智能將會自己編寫軟件。」⠀
.⠀
世界經濟論壇預測到2022年將有7,500萬個就業職位流失。不過,未來的就業景況也不會是完全悲觀的。馬斯克認為,專注於人類互動的企業會繼續蓬勃發展,當中包括了藝術。⠀
.⠀
他表示:「從根本上說,人們喜歡與其他人互動,如果你正在處理涉及人或工程的事情,那麼這可能是一個很好的方向。」⠀
.⠀
麥肯錫全球研究院早前就有報告指自動化技術急促發展下,2030年全球會有8億人被機械人取代。報告分析46個國家以及800個工作職位,發現在包括人工智能及機械人技術在內的自動化發展急速成長下,全球將有近五分一的勞工受到影響;以德美兩國為例,他們有近三分一勞動人口受到影響,需要重要接受職業培訓。⠀
.⠀
在自動化普及的情況下,最受影響的工作會是機器操作及食物處理,至於會計、抵押貸款、律師助理事務及後勤文書等工作也會被自動化取代,故此3.75億人需轉換職業,學習新技能。⠀
.⠀
至於那些受自動化影響較小的崗位通常涉及管理、應用專業技術和社會互動,例如醫生、律師、老人護理人、調酒師、水管工等,因為機器都無法在這些方面超越人類,推動自動化成本不旦高,也較難。⠀
.⠀
Text By BusinessFocus Editorial⠀
.⠀
#BF今日科技⠀
·⠀
#money #investment #business #finance #life #startup #startups #management #company
2030世博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從智慧醫療到外太空 無所不在的AIoT感測器技術起飛
何致中/綜合報導 2021-01-26
博世Vivalytic檢測設備可用於新冠病毒PCR檢測。博世
從CES 2021觀察科技發展大勢,人工智慧物聯網(AIoT)將持續成為起飛顯學,國際一線感測器(Sensor)業者持續搶入。其中包括如智慧醫療、節能科技、甚至到外太空探勘,AIoT感測器都將扮演要角,歐系大廠博世(Bosch)持續於CES 2021展會中揭櫫新產品趨勢。
博世指出,健康、家居、工業和交通領域的智慧解決方案正持續推出,博世集團董事會成員Michael Bolle強調,博世結合AI和聯網技術,打造AIoT概念藍圖,提高能源效率,並對抗COVID-19(新冠肺炎)冠狀病毒。
博世與Astrobotic、WiBotic,以及美國華盛頓大學合作,為探索月球表面的迷你機器人研發智慧自動導航和無線充電技術。WiBotic
博世祭出四大重點,其一,追求智慧健康與安全,其二,力拚軟體效能提升,博世新冠病毒快速檢測,可在30分鐘內驗出陽性樣本。其三,博世持續致力於環境永續發展,碳排放資訊揭露專案(Carbon Disclosure Project)將博世列入A級企業。其四,人工智慧應用,正前往外太空。
Michael Bolle指出,AIoT蘊藏巨大潛力,博世正推動其發展,並將在未來加速進程,並將在線上舉辦的CES 2021展覽期間展示健康、家居和交通領域的永續智慧解決方案。
AIoT感測器結合智慧醫療,力抗COVID-19病毒
CES 2021中,博世首次展示全球首款自主學習AI感測器,可應用於穿戴式、聽戴式健身追蹤裝置。該感測器使用邊緣AI,運動過程中無需連接網路,可有效提高電源效率並保護資料隱私,亦推出測量空氣品質和相對濕度等指標感測器,可測量空氣中懸浮微粒的濃度,其收集資料對抵禦新冠病毒尤為重要。
此外,博世安防攝影機亦可協助對抗病毒,AI攝影機可依客戶需求,執行多種應用程式。如具智慧影像分析功能的新產品,可無接觸、匿名、精準測量體溫,並將偏差控制在0.5度以內。
透過博世旗下新創安防物聯網公司Security and Safety Things開發的開放式攝影機平台,攝影機在搭載相關軟體解決方案後,即可偵測商店內人數是否符合防疫人數限制。該平台獲CES 2021創新獎,是博世本次展出的四個亮點產品之一。
博世另一展出亮點是可攜式血紅素檢測儀,透過掃描手指檢測貧血問題,適用於醫療資源不足的地區。AI血紅素檢測儀可在30秒內檢出結果,無需實驗室檢測或抽血。
再者,博世Vivalytic檢測設備的新冠病毒PCR檢測。該技術已可在更短時間內提供檢測結果,實驗室、診所、安養院、醫院均可採用該技術,在39分鐘內同時檢測5個樣本。軟體升級下,Vivalytic檢測設備更可在30分鐘內檢出陽性樣本。
永續發展、節能減碳為依歸 軟硬體雙管齊下
德國研究顯示,AIoT不僅可以應用於健康領域,亦可支持氣候行動。交通、製造、建築技術全面數位化,將可讓德國達成《巴黎氣候協定》近一半的減排目標。博世積極利用 AIoT 推進氣候行動,以「永續發展」為號召,傳達企業社會責任理念。博世內部資料顯示,集團已於2020年在全球400多個業務據點達成碳中和目標,成為全球首家在生產製造及外部能源供應皆實現碳中和的工業企業。
Bolle 表示,下一階段,博世將解決自採購至產品使用,整條價值鏈的排放問題。為此,博世成為第一家加入科學減碳倡議組織(Scientific Based Targets Initiative)的汽車零組件供應商,並提出2030年將上下游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15%。
2020年成立的博世氣候解決方案事業部(Bosch Climate Solutions),與其他公司分享其作為氣候行動先鋒的經驗。該新創部門推出博世能源平台等多種雲端解決方案,應用智慧演算法降低機器的能源消耗,進而提升生產流程的效率。博世已經在本身100多個據點裝置該平台,以提升能源效率,達成碳中和。
除了提升製造業的能源效率外,博世正系統性地使建築和交通移動產品互聯,以幫助消費者節約能源。例如用於私人住宅的能源管理器,當該管理器與熱泵和太陽能光電系統結合時,可降低 60%的能源消耗。交通領域,雲端電池則可透過智慧軟體分析,協助電動車的駕駛降低電池約20%的能耗。電氣化、自動化、個人化與互聯化服務的結合將為軟體應用程式開闢藍海。
汽車電子化、太空探勘 正起步高飛
而新能源車、汽車電子化無疑是2021年持續發展的重點趨勢。博世表示,車用電腦是集團提升在軟體密集型電子系統領域領先地位的重要一環。博世跨域電腦運算部門於2021年初開始營運,共有 1.7萬名員工,結合集團在汽車領域行車電腦、感測器和控制單元的硬/軟體工程能力,以降低車輛開發的複雜性,並顯著加速道路交通領域新功能的開發。
值得一提的是,AIoT感測器將協助月球探險等外太空探勘行動,事實上,CES 2020中,博世首次推出了為國際太空站設計「SoundSee」 AIoT系統,而2021年博世更將目光投向月球。
作為美國NASA Tipping Point計畫的一部分,博世正與兩家新創Astrobotic、WiBotic,以及美國華盛頓大學合作,為探索月球表面的迷你機器人研發智慧自動導航和無線充電技術。目前,位於美國匹茲堡和矽谷的研究人員正支援此專案,貢獻AI智慧資料分析和無線連網解決方案專長。其研究結果也將促進博世旗下AIoT解決方案在地球上的進一步發展。
附圖:博世成為第一家加入科學減碳倡議組織(Scientific Based Targets Initiative)的汽車零組件供應商。博世
博世與Astrobotic、WiBotic,以及美國華盛頓大學合作,為探索月球表面的迷你機器人研發智慧自動導航和無線充電技術。WiBotic
資料來源:https://www.digitimes.com.tw/tech/dt/n/shwnws.asp?cnlid=1&id=0000602619_DUI54Q5Q2ED0058JIRJQZ
2030世博 在 李開復 Kai-Fu Lee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8月29日,我在2019世界人工智慧大會發表《AI+時代:傳統產業的歷史機遇》主題演講:
▌深度學習已經進入成熟期,學術界需要發明更多、更好、能取代深度學習的新技術,而在工業界和產業界,將深度學習發揚光大還有非常大的空間。
▌研究表明AI的滲透率只有4%,狀態與當年的互聯網黃頁時代相似,相當於沒有電網的電力時代。
▌隨著技術的普及,AI一定會從黑科技走向無所不能,AI會影響所有行業,特別是傳統行業;擁抱AI才能得到最大增長。
▌創新工場擁有獨特的「VC+AI」模式,希望扮演的角色不僅僅是一個投資機構,而是成為傳統產業的“首席AI官”。
本文來自創新工場微信公眾號
……………………………………………………………………
李開復:AI+時代是傳統產業的歷史機遇
8月29日上午,2019 年世界人工智慧大會在上海世博中心正式開幕。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上海市委書記李強在開幕式上致辭時表示,將加快建設人工智慧發展的「上海高地」。第十屆全國政協副主席徐匡迪院士出席開幕式,上海市委副書記、市長應勇主持。
本屆大會以「智聯世界,無限可能」為主題,聚集了全球智慧領域最具影響力的企業家及科學家——
不僅組成了豪華的產業界領袖陣容,包括特斯拉首席執行官伊隆·馬斯克、阿裡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騰訊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微軟全球執行副總裁兼 AI 業務負責人沈向洋、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亞馬遜 AWS 副總裁斯瓦米、IBM 大中華區董事長陳黎明、AMD 首席技術官馬克·佩珀等。
還吸引了人工智慧領域的學界泰斗,如圖靈獎得主羅傑·瑞迪、曼紐爾·布盧姆,諾貝爾獎得主喬治·斯穆特、芬恩·吉德蘭德,「機器學習之父」湯姆·米切爾、「遞迴神經網路之父」于爾根·施密德胡伯、「深度學習」奠基者特倫斯·謝諾夫斯基等。
創新工場董事長兼 CEO 李開復博士也受邀參加此次大會,並發表《AI+時代:傳統產業的歷史機遇》主題演講。
李開復博士表示,深度學習已經進入成熟期,學術界需要發明更多、更好、能取代深度學習的新技術。
「但科學的發明是沒有辦法預期的,不過非常確定是,在工業界和產業界,將深度學習發揚光大還有非常大的空間。」他補充道。
他進一步解釋,研究表明 AI 的滲透率只有 4%,狀態與當年的互聯網黃頁時代相似,相當於沒有電網的電力時代。
「雖然我們看到 AI 在安防等領域開始有一些落地,但實際上只要我們問周圍的企業家、朋友:你公司有沒有全面使用 AI?相信 96% 的回答是沒有。」
而從投資的角度出發,李開復表示可以將 AI 發展劃分為四個時代,即 AI 技術時代、AI B2B 時代,AI+傳統產業時代、以及 AI 無處不在的時代。
「隨著技術的普及,人工智慧一定會從黑科技走向無所不能。現在我們處在第二階段和第三階段的中間。」他說道。
那麼 AI 怎樣賦能傳統行業呢?
李開復博士通過一系列具體案例證明,人工智慧可以通過單一環節優化賦能、流程智慧化賦能、重構整個行業規則這三個階段賦能傳統產業。
不過,對於傳統行業而言,儘管 AI 賦能價值巨大,但同樣存在挑戰,例如怎樣實現AI賦能、如何尋找 AI 專家、專家又如何介入等等。
談及這個問題,李開復博士表示,創新工場擁有獨特的「VC+AI」模式,希望扮演的角色不僅僅是一個投資機構,而是成為傳統產業的首席 AI 官,幫助傳統產業去分析各個部門,看看哪個部門可以用 AI 產生最大的價值。
李開復博士還借用普華永道的研究,表示 2030 年 AI 將使全世界 GDP 提升 100 萬億元,只有當 AI 賦能傳統產業才能創造更大價值。
「第一,AI 會影響所有行業,特別是傳統行業;第二,擁抱 AI 的行業才能得到最大增長;第三,中國的傳統行業在有些領域還沒有領先世界,反而有彎道超車的機會。」李開復博士總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