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2023風季預測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2023風季預測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2023風季預測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2023風季預測產品中有40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譚新強:中國如何防範四個封閉 文章日期:2021年9月10日 【明報專訊】近日我有兩個家人,從加拿大往上海探親,聽到他們千辛萬苦的經歷,才深深體會到中國的治疫有多麼認真。出發前,當然先需要安裝健康碼,且要拿到綠色認證,所以他們就預先去當地一間化驗所做抗體測試。因為他們已接種兩針Pfizer/Bio...

2023風季預測 在 BusinessFocus | 商業、投資、創科平台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6-21 14:35:12

【@marketfocus.hk 】【買金良機?】聯儲局鷹派加息論令金價大跌 高盛堅持唱好黃金及石油籲趁低吸納 . 美國聯儲局上周開會意外地公佈會提早加息的「鷹派言論」,令多個市場劇烈波動,黃金大跌,今日亞太股市包括港股亦普遍下跌。但著名投資銀行高盛堅持它看好商品市場的觀點,繼續唱好價格低沉的黃金,...

2023風季預測 在 BusinessFocus | 商業、投資、創科平台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6-21 14:35:18

【@marketfocus.hk 】聯儲局「放鷹」2023年底前或加息兩次 美將退市港供樓人士惡夢開始? . 美國聯邦儲備局在香港時間周四(6月17日)凌晨結束議息會議,維持利率不變但示意會提前加息,最新預期於2023年底前或加息兩次,並且開始討論減少買債。在議息結果公布之後,美元隨即彈上,至於反...

2023風季預測 在 BusinessFocus | 商業、投資、創科平台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3-06 23:04:11

【@businessfocus.io】Burberry、LV等名牌為自救 進軍電玩行業 八成玩家表示願意購買相關造型 . 疫情下,不少國家均實行封城措施,各行各業深受打擊,服裝界更是首當其衝。市民減少外出令實體店人流大減,品牌亦不能如期舉行時裝展、品牌宣傳等項目。有逾200年歷史的美國總統御用西裝品...

  • 2023風季預測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9-10 09:15:08
    有 77 人按讚

    譚新強:中國如何防範四個封閉
    文章日期:2021年9月10日

    【明報專訊】近日我有兩個家人,從加拿大往上海探親,聽到他們千辛萬苦的經歷,才深深體會到中國的治疫有多麼認真。出發前,當然先需要安裝健康碼,且要拿到綠色認證,所以他們就預先去當地一間化驗所做抗體測試。因為他們已接種兩針Pfizer/BioNTech疫苗,所以驗血報告就當然顯示有抗體。但當他們去到機場辦理登機手續時,卻因為健康碼仍然紅色,而竟然被拒絕登機。他們馬上感到彷徨,不明白為何被拒,就到處問人,結果一位來自內地的年輕女生,好心解釋他們去錯了地方,做錯了測試。

    原來必須去一家中國人開的化驗所,做一個特別抗體測試,能辨認出抗體來源,是來自接種疫苗,還是來自自然感染,中國的要求是抗體必須來自疫苗,健康碼才可變為綠色。我的這兩個家人,一個是專科醫生,他太太是化驗師,都可算是行內人士,但竟然他們之前從未聽過有如此精準的測試,他們也佩服中國的化驗技術,非常先進。無論如何,結果他們就去了這間中國人開的化驗所,再做測試,證明抗體來自疫苗,健康碼轉綠,就第二次登機成功,到了上海後經過兩周隔離,現在與家人團聚,非常開心。

    我絕對相信只有如此嚴謹政策,才可帶來如此清潔和安全的內地環境,每十萬人的COVID感染和死亡率,都是美國和整個西方的百分之一以下,的確值得被表揚!但我有兩個疑問,這個至今非常成功的零容忍政策,可否長期延續下去?另外,如要零容忍,中國幾乎必須長期維持封關狀態,此政策將帶來什麼後果,除預期內的,會否亦帶來一些意料之外的後果?

    內地嚴謹封關料維持至明年底
    中國當然不承認封關,仍不停說歡迎外國朋友來中國自己親眼看看情况,數天前更擴大前海面積7倍,繼續鼓勵香港融入大灣區云云,但事實仍是中國封關已近兩年,當然不會永遠,但如再封一年,已是一段很長時間,全球局勢已可出現風起雲湧變化。

    從我家人親身經驗,除發現中國醫學化驗科技,一日千里外,另一更重要啟示是原來現在中國,是不容許和不歡迎任何曾經感染過COVID的人進入,其實這是一個頗為驚人和極端的政策!須知道,除抗體測試外,登機前、入境前後,當然亦要求每名旅客做多次核酸測試,確認即時沒有帶菌,所以抗體測試的重點並非找出帶菌者,而是真的拒絕任何曾經感染過COVID的人入境,包括已復原的人!

    官方統計,全球測試出感染者數目已超過2.2億人,估計真實數字可能超出10億人,即是說,中國可能拒絕多達全球七分之一人口進入!再想一下,既然中國這麽用心設計出一套這麼精密的測試,加上健康碼和一系列隔離,以及索源追踪系統,更令我更相信這些嚴謹、接近封關的政策,必將維持一段頗長時間。再加上明年冬奧,和中國的政治時間表,不少人已意會到中國的嚴謹封關,大概率最快都將維持至明年底或2023年初。

    有些人說,中國不會長期封關,只需全國約七成至八成人接種兩針後,即可馬上全面通關。我也希望是這樣,但我認為機會不大。首先現在全球最流行的Delta variant,傳染度比之前的高很多,R0可能高達8至9,所以Herd Immunity(群體免疫)的臨界點可能高達90%,再加上COVID的變異速度也超高,大大影響疫苗的有效度,亦需不停調校成分,所以整個Herd Immunity概念已沒甚意思。加上中國至今以傳統滅活技術疫苗有它的好處,較安全和較清楚長期副作用,但無法否認全新mRNA技術的疫苗,有效率確高於傳統滅活。所以如果開關,即使接近全民接種疫苗,還是極大可能將見到感染個案大幅上升。當然如打了兩針或更好的三針,死亡率必將大跌,但至今中國的零容忍政策不止是零死亡,是更強勢的零感染!

    零容忍政策不止零死亡 更要零感染
    當然其實大家最渴望的是全球疫情早日過去,所有人生活回復「正常」。我也希望如此,但我一早已預計COVID將由pandemic(大流行)演變為更麻煩的endemic(風土病),且某程度上,人類歷史將可分為B.C.(Before Coronavirus)和 A.C.(After Coronavirus),不幸似乎已應驗了。Endemic的意思是COVID將揮之不去,永久流傳,且不斷變異,確跟flu(流感)有點類似,但即使經過多次變異,疫苗發展和療法的進步,CFR(Case Fatality Rate)仍徘徊在1.5%,仍是流感的10倍以上,絕不可完全不管。

    數天前跟一位外國的頂級策略師通話,他指出全球只剩下中國內地、香港(可能加台灣?)和新西蘭,仍堅持零容忍政策,連日本、新加坡和澳洲等地,都已不幸失守,或逐漸放棄嚴控疫情政策。他悲觀地認為Delta浪是無法抵擋的,北半球夏季已如此厲害,到了進入秋冬將更嚴重,擔心連中國也將失守。他更認為接種疫苗也只不過是權宜之計,真正感染過COVID後的抗體才最有效,但我認為此說法並不科學,看到研究報告,打完任何技術的booster第三針後,抗體量都比兩針或感染COVID後的高很多。

    港人未能無隔離進內地 令人費解
    習慣了香港的安全環境,當然希望他的預測是錯的。但秋冬確可能是高峰期,所以連香港的嚴謹旅遊政策,亦必將繼續。早前歐洲商會警告如香港繼續封關,他們很多會員將無法忍受,更將傷害香港營商環境和國際中心地位。但港府已作出回應,現在香港和內地的治疫成功,得來不易,但至今香港仍未能與內地通關。如香港疫情失守,更將無望與內地通關。其實香港早已本地清零,近日逐漸開放單向來港通關,是好事,但仍未能讓港人自由無隔離進入內地,實在令人費解。固然可能跟香港未行使健康碼有關,但相信亦有其他因素,包括冬奧前不願冒任何風險,擔心部分香港人更可怕的思想病毒,和一改從前過於遷就香港人的呵護政策。

    更重要的問題是,長期封關對中國內政以及外交關係有何影響?我觀察是要慎防四個封閉:

    1. 封關後,似乎中國就認為這就是做「大掃除」的最好時機。近月中國明顯加速各方面改革步伐,包括教育、地產、醫療、互聯網、資本市場、文化、外交、軍事,和更核心的意識形態。中國過去40年,最成功有兩點,就是和平崛起和拋開意識形態,以實務發展為先。我仍希望中國能保持和平崛起,但當然在台灣、南海以至阿富汗等面對各種挑戰。我早已指出中國未來發展將需要一套較完整但仍務實的經濟甚至政治理論基礎。拉倒大家都知道大有問題的西方發展模式容易,尤其美國企圖以QE解決所有問題,導致社會分裂,但如何發展一套全新模式需要很長時間。中國各政策,分開個別來看,都有一定道理,亦大受內部歡迎,但加起來,就有點快速豪賭一舖的感覺。中國是一個大國,行事應否較慎重和穩定,值得討論和反思,亦當然需要考慮對外交,軍事,和世界和平的影響。即使各政策對治疫、氣候變化、貧富懸殊等問題有幫助,但無意中反加深外國人對中國的誤解和偏見(不止投資者),從而增加了戰爭的風險,這就要非常小心了。

    加快改革如豪賭 反加深外國人對中國偏見
    2. 數據年代中,既然中國封了旅遊的關,其實更需要開闊互聯網和傳媒等的資訊流通關,但不幸在最關鍵的過去一年多,雖說要講好中國的故事,但事實絕不見得在這方面有任何努力過。如中國與美國為首的西方繼續加深,像近日索羅斯這老人家竟公開批評Blackrock增加在華投資,警告將危害美國和西方的國家利益,其實情况已有點危險。

    3. Blackrock確拿到中國第一張全資公募基金牌照,但其實中國金融市場和資本帳仍然非常封閉,尤其仍嚴控資金外流,形成人民幣地位與中國經濟規模極不匹配的危險情况。中國PPP GDP已是第一,佔全球的23%,但名義GDP仍是第二,佔全球只16%,且今年中國貿易順差急速擴大。從西方角度看,這就是故意操控貨幣,壓低人民幣匯率,採取不公平貿易政策,其實情况有點似清代早期,中國出售大量茶葉、瓷器和絲綢給英國,但拒絕購買英國貨,形成龐大以白銀為本位的貿易順差,英國才想出以鴉片來毒害中國人民的邪惡計劃,以此扭轉貿易平衡,最後導致戰爭。今天中國已非吳下阿蒙,不會受列強欺壓,但當然仍該避免戰爭!

    4. 最後,中國人勤奮好學,素質愈來愈好,平均中國年輕人,對世界的認知,毫無疑問,肯定比平均的美國人,甚至大部分西方人都要好。但如封關太久,加上資訊開放亦不足夠,資本帳更不流通,實在有需要提醒國人,切記千萬不可連重中之重的思想,都逐漸封閉起來!

    (中環資產擁有Pfizer財務權益)
    中環資產投資行政總裁
    [譚新強 中環新譚]

  • 2023風季預測 在 Joe's investment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8-17 10:54:12
    有 417 人按讚

    Joe:「最近華爾街和機構持續看好美股的反而比較多,FOMC會議前,美股如果漲的越高,我反而比較悲觀。」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表示,美國經濟正從擴張初期過渡到中期階段,歷史經驗顯示,值此過渡階段,股市出現盤整為正常現象,市場聚焦Delta變種病毒風險、通膨以及聯準會政策行動可能造成股市波動,然而,從目前情勢來看中國武漢肺炎Delta變種病毒對美國的影響仍屬可控,聯準會因經濟強勁復甦而逐步收緊貨幣政策對於股市的影響應是暫時的。

    再從企業獲利來看,第二季美國企業財報表現亮眼,根據Factset統計第二季S&P500企業獲利預估成長88.8%,儘管因基期因素,美國企業獲利年增率預估將在第二季觸頂後放緩,然而,觀察第三、四季獲利預估仍將維持兩成以上的年增率,2022年獲利預估將再成長近一成,整體獲利仍相當穩健,高盛證券將2021年及2022年S&P500企業每股盈餘預測分別從193及202美元上修至207及212美元,預估企業及家庭將是美股的重要買家,今年以來至七月底止,美國企業宣布的股票回購總額達6830億美元,僅次於2018年,預估2021年全年股票回購上看7260億美元。另外,目前美國貨幣市場基金規模達5.4兆美元,較2020年初高出1兆美元,鑒於美國實質利率處於歷史低檔且聯準會至2023年晚期可能都將維持近零利率水準不變,預期超額現金將為家庭購買股票提供資金,將2021年底S&P500指數目標自4,300點上修至4,700點。

    儘管美國8月消費者信心降至近十年來最弱,通膨預期也居高不下,各大基金經理人仍預期美國通膨升高只是「過渡性」,再加上美國企業第2季財報亮麗,華爾街樂觀預期美股多頭走勢將會更長,但不確定因素包括企業盈餘及獲利率成長能否持續超高,美國8月密西根大學消費者信心指數降至70.2,為2011年12月以來的最低,反映民眾憂心通膨攀揚與新冠肺炎疫情惡化將抑制支出,並導致未來數月的經濟成長趨緩,消費者8月對未來一年的通膨預期略降成4.6%,仍偏高,對未來五到十年的通膨預期則升至3%,追平2013年來最高水準。

    不過,主要基金管理業者依然預期,美國通膨為暫時性的。瑞銀全球財富管理公司投資長海菲爾認為,將出現一些通膨,但通膨不會失控,他仍押注「通貨在棚帳行情」,看好能源與金融類股、日本股市,未來資產證券投信公司全球投資長查德哈也認為,在中期間,聯準會(Fed)將壓抑美債殖利率,且貨幣政策仍將比通膨走勢落後,因此「通貨再膨脹行情」概念股仍具吸引力,最近上市公司陸續公布的季報顯示,美國企業盈餘和獲利率表現搶眼,高盛與瑞信分析師已經調高了S&P500成分企業未來12個月的預估獲利成長率,並上修S&P500目標價到4,949點,比目前高11%。

    基金經理人最關切的還有中國武漢肺炎Delta新冠變種病毒及中國成長減緩的影響,專家也擔心Fed致力於減少失業,可能導致工資上升,衝擊未來幾季的企業獲利,另一隱憂則是拜登政府可能提高企業稅率,長期多頭分析師、Yardeni Research總裁Ed Yardeni表示,他仍看多美股,高估值將成為新常態,並認為由於生產力正處大幅成長初期,目前通膨現況不會重演1970年代的惡性通膨。

    Yardeni表示,聯準會在去年市場低谷、S&P500預估本益比跌至12.7 倍時大舉進場,撐起股市後預估本益比便飆升至22倍至今。目前華爾街平均預計S&P500今年每股盈餘為200.51美元,2022年為218.92美元,Yardeni預測,今年第二季將看到獲利成長的高峰,下半年企業成長約20%到30%隨後放緩,這仍然意味著企業獲利將提高至歷史高點,並將推動股市走高,現金的貨幣供給量比疫情前高出大約5兆美元,這幾乎相當於一年的名目GDP,因此,他預估22倍的本益比將成為新常態,考量到華爾街共識預估2023年每股盈餘將達到230美元,屆時S&P500將上看5060點。

    針對近期飆升的通膨,他認為只是暫時現象,不會重演1970年代的惡性通膨,當時最大的問題是生產率下降,導致價格成長相對快速,而現今生產力正在成長,目前正處於生產力大幅成長的初期,約以2%左右的比率成長,預計2025年將成長至4%,並再出現一段停滯期,就如90年代初的科技革命一般,當時創造巨大的生產力,Yardeni反而更擔憂勞力市場的成長狀況,勞動力成長率現在不到1%,Yardeni看好進行科技整合的工業、醫療技術和科技業。他認為利用技術力可抵消勞力短缺、提高勞力生產率。藉由科技整合,鐵路、物流、卡車這些產業能夠節省成本,提高營運效率。

    隨著美國與中國的紛爭持續,供應鏈將不得不遷出中國,工業類股便擁有優勢,有了技術整合,這些企業在遷移過程能保有成本效益和移動效率,而醫療技術產業因疫情期間使遠端醫療快速發展,除了數位化發展,mRNA技術也是一個看點,Yardeni表示他仍看多美國股票,此外中小型股估值相對於大盤股而言處於歷史低點,當未來經濟恢復正常,這些類股估值有望回升。

    https://news.cnyes.com/news/id/4702980
    https://udn.com/news/story/6811/5672765
    https://udn.com/news/story/6811/5676299

  • 2023風季預測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8-11 08:13:07
    有 241 人按讚

    〈美股盤後〉美參院通過1.2兆美元基建案 道瓊標普齊登新高

    週二 (10 日) 美國參議院通過 1.2 兆美元基建法案,科技股殞落,能源、材料股領漲之下,道瓊、標普指數收盤齊登新高,那指、費半指數收黑,台積電 ADR 下跌 1.57%。

    政經消息方面,美國參議院週二以 69 對 30 的投票結果通過基建法案,拜登贏得經濟議程上的重大勝利,他形容這是一項「歷史性」法案,參議院多數黨領袖舒默正積極轉向推進 3.5 兆美元的預算案。

    芝加哥聯邦準備銀行總裁伊文斯 (Charles Evans) 週二稱,目前的高通膨是暫時的,不足以過早地緊縮貨幣政策,Fed 需要看到更多勞動力市場數據才能做出任何改變。

    根據 Susquehanna Financial Group 研究顯示,7 月份的晶片交貨週期 (從訂購到交貨的時間) 延長到 20.2 週,較 6 月份增加逾 8 天,顯示晶片荒並未緩解。

    新冠肺炎 (COVID-19) 疫情持續蔓延全球,截稿前,據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即時統計,全球確診數已飆破 2.03 億例,死亡數突破 431 萬例。美國累計確診超過 3608 萬例,累計死亡數超過 61.7 萬。印度累計確診超過 3199 萬例,巴西累計確診 2017 萬例。

    週二 (10 日) 美股四大指數表現:

    美股道瓊指數上漲 162.82 點,或 0.46%,收 35,264.67 點。
    那斯達克指數下跌 72.09 點,或 0.49%,收 14,788.09 點。
    標普 500 指數上漲 4.4 點,或 0.1%,收 4,436.75 點。
    費城半導體指數下跌 40.89 點,或 1.20%,收 3,358.87 點。
    標普 11 大板塊僅 3 大板塊收低,房地產、資訊科技和醫療保健板塊領跌,能源、材料和工業板塊領漲。(圖片:finviz)
    標普 11 大板塊僅 3 大板塊收低,房地產、資訊科技和醫療保健板塊領跌,能源、材料和工業板塊領漲。(圖片:finviz)
    焦點個股

    科技五大天王集體收黑。蘋果 (AAPL-US) 跌 0.34%;臉書 (FB-US) 跌 0.13%;Alphabet (GOOGL-US) 跌 0.077%;亞馬遜 (AMZN-US) 跌 0.63%;微軟 (MSFT-US) 跌 0.66%。

    道瓊成分股多收高。開拓重工 (CAT-US) 上漲 2.48%;沃爾瑪 (WMT-US) 上漲 2.13%;高盛 (GS-US) ;上漲 2.02%;雪佛龍 (CVX-US) 上漲 1.86%;Salesforce (CRM-US) 下跌 2.38%。

    費半成分股跌跌不休。英特爾 (INTC-US) 下跌 0.20%;AMD (AMD-US) 下跌 1.02%;應用材料 (AMAT-US) 下跌 2.77%;美光 (MU-US) 下跌 5.36%;高通 (QCOM-US) 跌 0.71%;NVIDIA (NVDA-US) 下跌 1.77%。

    台股 ADR 僅中華電信獨強。台積電 ADR (TSM-US) 下跌 1.57%;日月光 ADR (ASX-US) 跌 1.17%;聯電 ADR (UMC-US) 下跌 3.30%;中華電信 ADR (CHT-US) 漲 0.28%。

    企業新聞

    蘋果 (AAPL-US) 下跌 0.34% 至每股 145.60 美元。外媒傳出蘋果 iPhone 13 系列相機將有重大升級,至少會新增 3 項重要相機和錄影功能,預測將成為新 iPhone 的一大賣點。

    台積電 ADR (TSM-US) 下跌 1.57% 至每股 116.36 美元。台積電 7 月營收表現失色,月減 16%,但仍為歷年同期最佳。

    AMC (AMC-US) 暴跌 6.07% 至每股 31.75 美元。由於《哥吉拉大戰金剛》等強檔電影吸引人們重返影院,AMC 今年第二季營收表現優於預期,該公司更重磅宣布年底前將接受比特幣購買電影票,但全球最大空頭避險基金 Kynikos Associates 聯合創始人、知名大空頭 Jim Chanos 週二受訪稱他正在做空 AMC。

    知名大空頭 Jim Chanos 正在做空 AMC (圖片:AFP)
    知名大空頭 Jim Chanos 正在做空 AMC (圖片:AFP)
    軟銀發布的最新財報顯示,該集團已拋售 Facebook、微軟、Alphabet 和 Netflix 等美國科技巨頭股票,續抱阿里巴巴和滴滴等中國科技股。阿里巴巴 (BABA-US) 週二收紅 2.23%、滴滴 (DIDI-US) 下跌 3.98%。

    小米 (XIACY-US) 上漲 1.11% 至每股 17.36 美元。小米週二舉行雷軍年度演講暨秋季新品發布會,最新智慧手機小米 MIX 4、小米平板 5 以及多款 AIoT 智慧生態新品於會中同步亮相。

    電動車製造商 Fisker (FSR-US) 暴漲 21.56% 至每股 18.27 美元。摩根士丹利讚賞該公司是電動汽車設計師,將 Fisker 目標價設為 40 美元。先前 Fisker 與鴻海敲定 7 年的電動車代工協議,計劃 2023 年於美國設立電動車代工廠。

    經濟數據

    美國 7 月 NFIB 小企業信心指數報 99.7,預期 102,前值 102.5
    華爾街分析

    CIBC 私人財富管理公司投資長 David Donabedian 表示,人們對 Delta 變種病毒更加關注和擔憂,但目前來說,市場已將其評估為可控風險。

    然而,Oanda 高階市場分析師 Craig Erlam 卻認為,過去幾週發生了很多事情,主要受到財報、Fed 立場偏鷹,以及一些令人震驚的經濟數據,所有跡象都指向 Fed 將在未來幾個月縮減購債規模,Delta 疫情是唯一能影響的因素。

    https://news.cnyes.com/news/id/4700192?exp=a

    【全球股市觀察站】2021-08-10(美國時間)

    阿斯匹靈實戰文章
    https://scantrader.com/u/9769/service

    阿斯匹靈IG
    https://www.instagram.com/aspirin_grandline/?hl=zh-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