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2023台灣電動車銷量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2023台灣電動車銷量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2023台灣電動車銷量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2023台灣電動車銷量產品中有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第十六集 當臺灣遇見疫情 (上) 「讓我們勇敢夢想」的十八集專題,現在來到了最後三集結語的地方了。 在開始結語之前,我想先談一點,就是這次病毒的名稱。 1. 這一次的傳染病,我們都知道它叫做 COVID-19 。 那病毒的正式名稱又是什麼呢? 是很常聽的 COVID-19 病毒嗎? 如果我...

  • 2023台灣電動車銷量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8-26 23:35:41
    有 139 人按讚

    第十六集 當臺灣遇見疫情 (上)

    「讓我們勇敢夢想」的十八集專題,現在來到了最後三集結語的地方了。
    在開始結語之前,我想先談一點,就是這次病毒的名稱。

    1.
    這一次的傳染病,我們都知道它叫做 COVID-19 。
    那病毒的正式名稱又是什麼呢?
    是很常聽的 COVID-19 病毒嗎?
    如果我們去看一下世界衛生組織的官網,會發現不是的。

    在WHO的官網,有一個頁面專門解釋這次疾病和病毒取名的來由。
    從這個頁面及相關聯的網站裡,我們可以得知:

    每當一種新的傳染病出現,病毒名稱是由一個叫作 ICTV的單位的專家群負責取的;而傳染病的病名,則是由WHO負責取的。
    結果,這次就是ICTV 把病毒名取為 SARS-CoV-2.(SARS-2號病毒)而WHO 把傳染病名取為 COVID-19.

    可是,WHO 在面對大眾溝通的時候,卻把病毒另外稱之為 “the virus responsible for COVID-19” (導致COVID-19 的病毒) 或者 “COVID-19 virus” (COVID-19 病毒)。

    只不過,他們一面這麼稱呼,一面又表示另取這些稱呼並不是想要取代病毒的正式名稱 「SARS-2號病毒」.

    WHO為什麼要這樣做呢? 為什麼要自找麻煩,把事情搞得這麼複雜?

    WHO 有解釋。他們這麼說:
    『從溝通風險的考慮,病毒名稱裡提到「SARS」會對某些地方的人產生不必要的恐懼,造成難以預料的後果—-尤其是在2003年SARS爆發時深受其害的亞洲。

    『基於這個以及還有些其他的理由,WHO 和大眾溝通的時候,開始稱呼這個病毒為「導致COVID-19的病毒」,或者「COVID-19病毒」。取這些稱呼並沒有意圖要取代ICTV所同意的正式名稱。』

    然而,事實上,WHO 這種給病毒名稱遮遮掩掩的作法會產生的問題是顯而易見的。
    首先,WHO 改用的這些稱呼,反而會造成混淆、不清楚。

    第二,正因為WHO 在一開始把 SARS2 號病毒的正式名稱給隱藏起來,達成讓亞洲許多經歷過 SARS 風暴的人免於恐懼的結果,但也導致許多國家疏於防備,造成許多不必要的傷亡。

    而台灣去年第一階段防疫之所以成效卓然,正因為台灣是最早聞到其中有SARS 的味道。

    我們只要回頭看一下就知道,台灣第一階段防疫之所以成功,主要就是因為我們最早聞到了 SARS 的味道而採取了行動。

    2.
    我所以花時間來談病毒的名稱這一點,是想說明:
    對於這次的病毒,和其疫情,是有兩種不同的對待態度的。

    第一種態度,是認為人類和世界今天遭遇這麼大混亂和破壞的原因,就是因為新出現了一種病毒。所以只要等人類發明出有效的疫苗,和消滅它的方法,我們就解決了問題,可以重過美好的日子。

    第二種態度,是認為我們人類給這個世界造成了太多混亂和破壞,所以病毒出現是一種結果,一種警鐘。所以我們需要面對的不只是病毒,還要檢視導致病毒出現的種種原因,還要回顧歷史,看看它是不是早就出現過,早就對我們示過警,而我們都沒有理會?

    教宗方濟各所寫的《讓我們勇敢夢想》,就是提醒我們,病毒的出現,是一種警鐘。也因此,我們第一集的主題就是「當病毒是信差的時候」。

    從這個角度,我們再看造成COVID-19疫情的病毒,它的本名原來叫作 SARS 2號病毒的話,感觸就會更深了。

    原來這次的病毒其實並不怎麼「新」,它的前身,SARS 1號,2003年就來了。只是當時的警鐘主要在亞洲響,也只響了半年左右就停了。
    時間過去了十七年,人類一直沒重視那次警鐘,持續在對環境和其他物種進行破壞和迫害,所以它們進級為 SARS 2號病毒捲土重來了。

    只不過,這次警鐘不只響半年了,現在響了一年半也不停。並且病毒的進級也不必再等十七年了,一年左右就出現了新的Delta 版,其他版。

    台灣去年防疫走在世界各國之前,主要原因就是及早嗅到了SARS 的危險,聽到了警鐘。
    但台灣雖然很早就聽到了警鐘,也爭取到應變的時間,但是我們在今年的 5 月卻爆發了疫情,出現了破口,這是為什麼呢?

    我訪問了十二位不同領域的學者。他們都讀過教宗方濟各的這本書,我請他們就書裡所提的一些重點,來檢視台灣的情況,以及對台灣未來的建議。

    那我們來看看教宗在書裡所講的三個重點,也來看看臺灣所呈現的情況各是什麼。

    教宗希望我們藉著這次疫情反省的三件事情,
    第一點,是不要光顧著經濟發展,卻破壞了生態,應該給地球休養生息的機會。

    第二點,是不能光顧著自己好,卻漠視社會裡的弱勢,要讓大家都有不至匱乏的生活和工作。

    第三點,是不能光顧著堅持自己的立場,卻成為迷宮裡的囚徒,應該讓社會最邊緣的人 也參與改造社會的對話和行動。

    3.
    那我們來看看第一點,臺灣在去年在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上的情況如何。

    臺大社會科學院的趙家緯教授舉了幾個例子。
    第一個是,疫情發生之後,世界各地的航空業都遭到重創,所以各國政府對航空公司都有一些補助。
    以法國來說 法國政府給航空公司補助的時候,有兩個但書:第一,是 1 小時之內的短班不在其內,因為鼓勵減碳,所以鼓勵大家使用鐵路或其他的交通工具。

    第二,是政府固然給航空公司補助,但是航空公司也要相對提出開發低碳燃料的基金。

    對照著來看,我們政府給航空公司的補助的時候,就完全沒有顧慮到這些。
    並且不要忘記,去年正是我們航空公司推出各種短程旅遊、「假出國」這種旅遊泡泡給大家享受的時候。
    另外,世界各地這兩年都是重視環保,電動車的銷售在上升。

    但是臺灣從前年開始政策大轉彎,提出「油電平權」的政策,結果 2020 年反而是臺灣燃油機車銷量最大的一年。
    我們常講:臺灣去年因為疫情防守的好,像是和世界其他地方活在一個平行時空裡。
    然而,顯然我們在這種排碳、減碳、環保的觀念上,和世界其他各地也是活在一個平行時空裡。

    趙教授所指出的第二點是:世界各國去年的用電量都在下降,但是臺灣和中國是唯二的用電量在上升的國家,並且臺灣去年的用電量創下了歷史上的新高。

    政大公共行政學系的杜文苓教授也有同樣的觀察。
    她說:臺灣以製造業,並且以外銷為主的經濟體系,過去對生態很少有反省的機會。

    而去年全世界的工業生產都在或者停止或者減縮的情況下,大家對臺灣的倚賴更重,所以臺灣的用電量也就和世界其他地區不同,在上升。而從今年我們又發生乾旱來看,我們對用電、用水這方面的議題,事實上是需要非常深思的。

    4.
    這裡我也要補充一個我自己的看法。

    一方面我們固然要為全世界對台灣半導體業、電子業的看重和倚賴,但是我們也要注意我們大家一起付出的代價。
    台灣的電子業不但是高用電、高用水的行業,並且享受的電價和水價都是超低的。

    台灣的工業用電電價,是全世界第四低的,比民生用電還便宜。

    所以今年3月台達電創辦人鄭崇華接受訪問,說了段話:「水電價格應合理反映成本,現在是納稅人補貼大戶,價格越便宜,大家拚命用,很不合理。」

    半導體業和電子業用電量之大,可以台積電為代表。
    台積電2019 年用電量,相當於大約一個台北市的用電量。
    到了2023年,台積電的用電量還要擴增一倍。
    而 2019年,台積電使用的再生能源,只佔他們用電量的百分之七。

    至於相當於一個台北市的用電量,需要多大的發電機組呢?
    大約是 2GW。
    2 GW又是什麼概念呢?
    相當於核二廠全部機組,或者中火四部機組,或者,相當於三接爭議所要增加的機組。
    換句話說,護藻礁與三接爭議聲中所要新增的機組發電量,也不過是可以應付台積電未來四年所需要擴增的用電量。

    台灣當然要繼續發展經濟,但我們是否還能用便宜到連電子業大老都跳出來說不合理的電價來配合呢?以及其中涉及的生態環境的課題有哪些?這都需要我們再仔細思考。

    我訪問的教授所談到的其他一些需要我們注意的課題,就留待接下來兩集再為大家說明。
謝謝大家今天的收看,下一集再見。

  • 2023台灣電動車銷量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4-16 14:35:10
    有 21 人按讚

    裕隆轉虧為盈後要衝綠能!三義廠拚100%太陽能發電、中華車加速研發電動巴士 (04/14/2021 BusinessNext數位時代)

    通常春節過後是汽車銷售的淡季,不過今年很不一樣,台灣第一季汽車總銷量11.8萬台,比去年同期成長17.3%,尤其國產車的銷售特別亮眼,主要原因是各品牌導入新車款,加上先前遞延訂單陸續開出,都刺激了銷量。

    裕隆集團在執行長嚴陳莉蓮上任後,2020年轉虧為盈,EPS成長到2.8元,創下2005年以來新高,也將配發1元股息。今年第一季營收208.5億元,年成長21.5%,也繳出不錯成績單。

    今(14)日裕隆集團舉行法說會,副總李建輝表示,受到全球疫情、美中貿易戰、車用晶片缺貨等不確定性因素影響,保守預估2021年台灣汽車市場銷售約為42.7萬台,比2020年的44.4萬台小幅下降約3.8%。

    深耕綠能,儲能產品銷美國

    除了跟鴻海組合資公司「鴻華先進」搶攻電動車市場,裕隆今年的另一個重要策略是深耕綠能事業。

    李建輝表示,氣候變遷受到廣泛討論,以及產業大量使用再生能源,讓儲能設備需求增加,裕隆也積極爭取儲能市場商機。在過去研發新能源車、組裝技術與資源的基礎上,發展綠能事業平台,推動策略合作夥伴的價值鏈專業分工,開放爭取儲能客戶訂單。

    李建輝說,目前已經有初步成績,裕隆在2020年12月首度外銷出貨美國,截至2021年3月底已外銷35 MW,預計到了2023年第四季,將累計外銷1.0GW~1.3GW,除已取得的美國客戶訂單外,也持續密集跟歐盟合作夥伴,及其它潛在客戶接觸洽談,擴大爭取新訂單。

    除了儲能產品,裕隆近年也致力於節能減碳,2018年在三義廠區建置太陽發電系統,目前已累積完成太陽能板發電建置容量約5.2MW,預計2021年底累積完成容量7.6MW,2025年達成總容量 20.2MW。

    李建輝說,裕隆汽車雖然是台電5MW以上用電大戶,不過推動太陽能發電佔三義廠區用電量,將在2023年達到100%發電自給自足。

    近期企業對於ESG的永續作為,也是產業關心的話題,李建輝表示,裕隆在2018年成立CSR委員會,整合集團價值鏈關係企業、供應商及合作夥伴協同推動節能減碳方案,並檢視低碳經濟帶來的風險與機會,導入對應氣候變遷對策及管理機制,來提升永續經營價值。

    未來會運用汽車本業的優勢與資源,發揮綠色移動生態鏈的影響力,跨域跨業合作,逐步落實各項低碳低能耗的ESG永續作為。

    中華車:研發電動巴士、引進三菱電動車

    裕隆集團旗下的中華汽車,也同樣在今天舉辦法說會,中華汽車協理黃振昌表示,今年第一季營收為86.45億元,年成長12.8%,其中內銷的四輪汽車,數量達到1.45萬輛,年成長13.5%,整體獲利能力比去年同期好。

    未來的策略上,會持續導入新車型,黃振昌預估,未來五年小車市場總量穩定在41~43萬台上下、商車構成比維持10%。在乘用車方面,中華自主研發的商用車,會持續完善中、小、輕型商產品線,並增加商用車的高科技配備運用,提高商用車乘用化,並增加舒適性、安全性。

    中華汽車也有代理生產三菱(MITSUBISHI MOTORS)乘用車,黃振昌表示,接下來會爭取日本或海外合作熱銷車型,透過進口或國產化的方式導入台灣市場。

    此外,黃振昌認為進口出市場仍有成長空間,中華汽車經銷體系(匯豐、順益、菱威),在台灣共有114個銷售服務網絡,有很好的銷售、維修、貸款、水平周邊服務能力, 此外,中華汽車身為經銷體系大股東,也樂見銷商開拓進口車品牌經營,分享市場擴大紅利。

    在新能源車策略上,黃振昌表示,未來規劃引進三菱的電動車,在自主研發上,會針對輕小商型電動車、多元能源補充電動二輪車,以及響應政府電動巴士政策發展電動小巴。

    責任編輯:錢玉紘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62300/yulon-motor-2020-earnings-call

  • 2023台灣電動車銷量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3-31 07:53:25
    有 117 人按讚

    台美帛共推 自由開放亞太區域

    https://youtu.be/qsSoKTsdHv8

    ※今日天氣:今鋒面接近北部海面,北東及中部山區零星雨!馬祖、桃園已出現能見度不足200公尺的現象,基隆能見度亦較低,請注意;
    北台灣今天午後轉為多雲到晴漸回溫,暖熱到周六,中南部多雲到晴天氣穩定。

    ※今日來賓:
    07:30~08:00 【投資總鋪師】萬寶投顧 王榮旭分析師 談「航運、原物料繼續漲 原因是那艘船??」

    ※今日最大條
    ●台美帛共推 自由開放亞太區域 台助帛琉提升海事安全 我將捐贈兩艘多功能船艇
    ●狂砍直選議席 北京5刀閹割港選舉 強修港《基本法》消滅民主派 陸委會痛批:民主沉淪
    ●美政府人權報告 關切台灣官員貪污中共影響台媒
    ●【緬甸抗爭】布林肯籲國際公司與挺軍方企業切割 美國務院下令撤離非緊急雇員及家屬
    ●台中捷運綠線試營運!全線18個站即日起至4月23日,持電子票證(悠遊卡、一卡通及愛金卡)即可免費搭乘!
    ●抗旱 高雄用水大戶明起減供 洗車 水療等減20% 水利署:南部可再撐1個月 水庫趁枯清淤 工兵部隊支援
    ●法國史上第一次// 17參議員提案 挺台參與國際組織
    ●偷拍女法官隱私// 男法官被建議撤職
    ●日本京都櫻花26日滿開 刷新600年紀錄
    ●日本鹿兒島火山爆發 巨石彈發1公里外
    ●中國疫苗接種政治化操作 沒打不能上班、不能回家
    ●澳洲工黨全國會議 決議對中採取強硬立場
    ●罕見嗆中!不滿世衛病毒起源報告內容 譚德塞:需要深入調查
    ●2019醫院財報出爐// 林口長庚最賺錢 亞東賠最多
    ●搜金庫押兩人 調局丟毒品案揪出內鬼
    ●延續川普政策!拜登鼓勵美外交官會見台灣官員
    ●中國與中華奧會視訊 敲定10項體育交流
    ●TSIA台灣半導體產業協會理事長劉德音示警 28奈米重複下單
    ●台股再創高 三個大亮點
    ●鴻海電動車事業 2023年提前起飛
    ●全球疫苗分享短缺 亞洲急了
    ●小米攻電動車 十年砸2,800億
    ●10年期債息飆風再起 美元指數衝93
    ●強勢美元再現!亞幣全倒 新台幣相對抗跌 外幣投資型保單銷量 創3年新高
    ●外資連買430億 台股氣盛
    ●開發商大會6月線上舉行 iPhone13有影 蘋概受惠
    ●台灣AI獨角獸 沛星赴日IPO
    ●東元內戰 外資開第一槍 挺黃育仁
    ●高端疫苗二期臨床 收案超標 陳燦堅:已投入變種病毒疫苗研發
    ●政變亂局 寶成緬甸廠暫停生產
    ●旅遊泡泡啟動 小英總統:盼每年10萬人次訪帛琉

    #汪潔民 #簡余晏 #新聞放輕鬆 #寶島聯播網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