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2023北美館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2023北美館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2023北美館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2023北美館產品中有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萬的網紅典藏 ARTouch.com,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台北雙年展下屆於2023舉辦 臺北市立美術館(簡稱北美館)主辦之第12屆台北雙年展「#你我不住在同一星球上」(You and I Don’t Live on the Same Planet)於上週末閉幕。由於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受疫情影響推延至2022年,第13屆台北雙年展將順延於2023年舉辦。...

  • 2023北美館 在 典藏 ARTouch.com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3-20 17:00:56
    有 32 人按讚

    #台北雙年展下屆於2023舉辦
    臺北市立美術館(簡稱北美館)主辦之第12屆台北雙年展「#你我不住在同一星球上」(You and I Don’t Live on the Same Planet)於上週末閉幕。由於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受疫情影響推延至2022年,第13屆台北雙年展將順延於2023年舉辦。

  • 2023北美館 在 財團法人鴻梅文化藝術基金會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9-05-27 10:30:00
    有 25 人按讚


    #鴻梅當期展覽 CaSiMiR - 虛實時粹Refining Time

    藝術家CaSiMiR 擅長運用複合及數位媒材,在當代的藝術潮流中,新媒材及跨界合作已成趨勢。

    6/2的下午,我們邀請到獨立策展人沈菲比分享自身的策展觀察,討論當代藝術和傳統分類界線,並回顧十九世紀以來「新藝術」的發展,分享當代金工、首飾、服裝等跨界的展覽觀察。本檔展覽之藝術家CaSiMiR及策展人卡洛琳H.也將參與對談。

    -
    【當代藝術裡的新媒材與跨界合作-對談講座】
    ⏰ 時間:2019/06/02(日)14:00~17:00
    🎤 講者:沈菲比、卡洛琳H.、CaSiMiR L.
    🏢 地點:財團法人鴻梅文化藝術基金會 藝文講堂
    🎫 免費報名:https://forms.gle/QQfTaUArhjhF5VZg9

    講座流程
    |14:00-15:00 |沈菲比 主講:當代藝術的分類與界限
    |15:00-16:00 |沈菲比 主講:19世紀至今的新藝術發展
    |16:00-17:00 |三人對談、Q&A、作品導覽

    主講人:沈菲比|獨立策展人暨繪本創作者

    喜劇性格,老派思想,用力過著堅持與理想並進的人生。 擔任「2019綠島人權藝術季」協同策展人、「2018白晝之夜」視覺藝術統籌、2017年 「Serendipity 國際當代首飾巡迴展」巴黎站策展人,並擔任國際巡迴展論述撰文,同年應台灣設計館邀約,以創作者身份參展「法式百年風華」。2016年策畫台北國際藝術村 駐村藝術家聯展「接地氣,嗎?」 向參展藝術家暨觀展者提出「外地人用外地的眼光能不能看到本地人用本地的眼光看不到的本地的風光? 」,同年策畫 「找我」第三屆精銳藝術節,並擔任北美館 X 蔡海如「2016夢想打卡站 元旦版」 總策劃。

    照片來源:沈菲比|巴黎「Serendipity 國際當代首飾巡迴展」
    -
    沈菲比在做東西 Phebea is doing something
    想方子設計Thinking Design Studio
    Art of CaSiMiR
    財團法人鴻梅文化藝術基金會

  • 2023北美館 在 林欽榮Charles Lin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8-12-05 15:50:30
    有 454 人按讚


    參訪北美館2018台北雙年展--《後自然:美術館作為一個生態系統》

    今(五)上午參訪北美館舉辦的2018台北雙年展-主題是「後自然:美術館作為一個生態系統」;並感謝臺北市立美術館林平館長及蔣副館長等同仁,協助導覽導,讓我收穫很多!

    台北市立美術館歷經九個多月閉館整修後,開館之作帶來2018年台北雙年展《後自然:美術館作為一個生態系統》,展現了令人耳目一新的視野。長期關注在地社群與環境議題的藝術家吳瑪悧,與V-A-C基金會藝術總監范切斯科.馬納克達(Francesco Manacorda)為本次策展人,有別過往以視覺藝術家為主的參展陣容,邀請了社會運動者、環保團體、廣播人等等參展,也規劃生態實驗室(eco-lab),透過走讀活動與工作坊,讓觀眾用不同的感知方式「參與」,而不只是觀賞一場雙年展。

    藝術家吳瑪悧以「後自然」、「後人類」、「後殖民」與「後博物館」等四個關鍵詞詮釋本次雙年展,似與一般大眾相隔甚遠,但從實質展覽內容、陳列方式來看,卻是促使大眾運用感知能力來參與作品、發展作品的重大嘗試,要藉此鬆動自然、藝術、人類、歷史與社會等領域的界線,甚至是「美術館」這個場所的定位與功能,企圖發展出新意的可能。

    在林平館長非常、非常專業的導覽之下,我也一同了解這個雙年展的意義與表意。探究人與自然所產生的互相緊密關聯的生態系統結構,並為社會實驗提供平臺,促成全新跨學科討論的可能性,藉以建立持久、社區取向以及由下而上的協同作用。而臺北市立美術館作為展覽的場地,將成為雙年展的中樞神經系統,透過展覽的實驗性操作讓美術館成為跨學科討論的平臺,藉以向外擴展,在博物館的範圍之外引發更多的迴響。由於一般展覽局限於展期,往往發展迅速,難以發揮持續且長期的影響力,相較於此,美術館則能緩慢而有機地發展,細緻地回應周遭環境,並延續它的生命週期。

    過去的4年,我也與本府文化局、北美館以及都發局團隊共同推動「臺北藝術園區--臺北市立美術館擴建案」的計畫,北美館成立至今已經35歲了,面對展覽、典藏等空間不足之困境,這個計畫為因應全球藝術的創新發展,以及世界潮流的演變,本府也計畫將在北美館旁打造跨世代、新藝術之首都藝文綠帶之藝術園區,提升既有首都美術館之功能,並為未來臺灣藝術發展奠定扎實與健全基礎,全案計畫目前正在辦理先期規劃中,預計2022年完工,2023年正式營運。

    感謝今(5)日林平館長以及北美館同仁今日的專業導覽,也感謝過去四年的團隊合作,我在這也祝福2018年台北雙年展能圓滿順利地展出,也期望臺北藝術園區的計畫能夠順利的推動,為台北帶來更多更好藝術氣息。

    2018台北雙年展相關資訊請詳見以下網址:
    https://www.taipeibiennial.org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