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2022薪資中位數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2022薪資中位數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2022薪資中位數產品中有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4萬的網紅氣象達人彭啟明,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全球氣象產業的發展前景 52 台灣的學用落差很大】 美國是全球氣象產業的大國,對於氣象這門科學的職業,有很多的統計數據,例如美國勞工統計局,每年都有年報,從他們數字來看,美國的氣象從業人口有一萬人,其中在政府工作佔 31%,多數將近七成工作都是民間的工作,例如研發公司(美國不少研發能量在民間,不...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2022薪資中位數 在 氣象達人彭啟明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全球氣象產業的發展前景 52 台灣的學用落差很大】
美國是全球氣象產業的大國,對於氣象這門科學的職業,有很多的統計數據,例如美國勞工統計局,每年都有年報,從他們數字來看,美國的氣象從業人口有一萬人,其中在政府工作佔 31%,多數將近七成工作都是民間的工作,例如研發公司(美國不少研發能量在民間,不僅是大學)、大學等研究機構、電視廣播氣象播報、氣象公司或顧問公司等。
https://www.bls.gov/ooh/Life-Physical-and-Social-Science/Atmospheric-scientists-including-meteorologists.htm#tab-3
根據美國的統計推估,在2022年,將有10%的工作機會成長,其中大多數成長都是在民間部門。
https://www.environmentalscience.org/career/meteorologist
美國的氣象預算約為十億美元,但氣象產業產值約為七十億美元。
薪資上,在2018年的統計,美國氣象學家的平均薪資中位數是年薪94,110美元,時薪平均是45美元,這比一般的科學高出很多,投入的基本學歷上,基礎是大氣科學的相關學士學位。
在台灣,我沒有正式看到類似針對氣象學門的報告,僅有部分學者不公開的討論。估計台灣應有將近1200人從事氣象工作,但比較特殊的,氣象局局內及約聘人力約700-800人,軍方約100-150人,學校約100人,民間的比例還是偏少,這也和其他鄰近國家,日本、韓國、中國等已經轉型的國家,有很大的出入。
薪資上,我對於教育部公開的大學、碩士、博士的薪資公布的資料,我曾表達過意見,算法還有很大改進空間,我暫時不討論。但目前大致上與其他地科領域類似,都是以政府或科技部助理薪資相近。
我曾經問過氣象界的大老,這樣的比例,是否有調整的空間,有趣的是目前很少人談到此話題,甚至交通部氣象局的葉局長也說過,大氣系畢業出路,並不是氣象局的責任。於是這個問題這幾年就停滯下來,十八年前的氣象發展白皮書,裡面談到的分工及趨勢,在這二十年內,台灣沒有太大的改變。於是統計上,大氣系畢業的學生有70-80%都是轉業的,剩下20-30% 到氣象局、留在學校當助理或從事研究工作,近年開始也在民間氣象公司。
舉個例子,在媒體工作的專業氣象職場人員,在台灣佔不到10個人,不到0.1%,如果廣域的來看,大約40人(非氣象專業背景),也不過0.4%,美國是將近一成,也就是一千人,為何有這落差,因為美國政府不公開的每天做每天一般性的天氣預測,這個就給民間做服務,明確化的分工後的結果,而台灣是政府搶著做,預報員當氣象主播,也拼命做 APP等客製化服務,只有創造了到氣象局工作的機會,但這卻是隨計畫大小而增減,不是永續的發展。
台灣的學用落差、產學結構的不均衡,到底如何調整,也成為業務單位、經濟部、教育部與科技部等相關主管,每個單位都有責任,但難整合起來看,也愛莫能助。於是在資料經濟新發展下,許多的變革與突破,我們只能眼睜睜地看到許多國家超前過去,或是用口號式的以『政府預算』當成『產業』來看。
很簡單的說,如果把氣象局每天對外媒體服務的工作,民間可以做的盡量釋出,氣象局在媒體的曝光率可以減少 30%,則可以帶動氣象產業的媒體服務發展,預計可以帶動上百人以上的工作機會,氣象局更可以專心在預報能力的提升,如果減少到70%,這效益更高。很可惜這類的呼聲並不響亮,交通部的交通科技產業忽略掉這塊國外已經成為產業的事實。
【全球氣象產業的發展前景 總整理】
https://www.facebook.com/170435726987/posts/10158593491761988/?d=n
#globalweatherenterprise
#台灣真的可以發展氣象產業
#交通部氣象局局長說台灣沒有氣象產業
#會以連載方式讓大家了解全球氣象產業
彭啟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