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2022國際大事回顧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2022國際大事回顧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2022國際大事回顧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2022國際大事回顧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62萬的網紅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早安關鍵 與你回顧上週大事|國外1人返鄉超過2000人染疫,各界呼籲端午連假勿返鄉】bit.ly/3z3OxoR 台大婦產科名醫施景中貼出馬來西亞「血淋淋案例」,1名年輕人返鄉造成故鄉2326人染疫;蘇貞昌6日表示,疫情嚴峻,拜託民眾多用視訊、電話聯絡,「這時不要再去搶車票」:bit.ly/3...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5萬的網紅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成為七七會員(幫助我們繼續日更,並享有會員專屬福利):https://bit.ly/3eYdLKp ✨ 新書詳細預購資訊看這邊 ✨ 11/10 晚上8點-11/12(止) 蝦皮誠品【限時獨賣「圖文不符」專屬扉頁】! https://shopee.tw/product/211208801/395...

  • 2022國際大事回顧 在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6-07 09:12:56
    有 144 人按讚

    【#早安關鍵 與你回顧上週大事|國外1人返鄉超過2000人染疫,各界呼籲端午連假勿返鄉】bit.ly/3z3OxoR

    台大婦產科名醫施景中貼出馬來西亞「血淋淋案例」,1名年輕人返鄉造成故鄉2326人染疫;蘇貞昌6日表示,疫情嚴峻,拜託民眾多用視訊、電話聯絡,「這時不要再去搶車票」:bit.ly/3z3OxoR

    ------#更多上週國際焦點------

    #以色列造王者逆襲
    班奈特過去是總理納坦雅胡的堅定盟友,5月上旬,他在以巴衝突時表示「國難當頭,與納坦雅胡政府站在一起」,退出反對黨聯盟;最後卻在拉皮德提出「共同治理」條件後,再次倒戈:bit.ly/3vJ7fjq

    -----

    #美國再成大竊聽家
    新一波竊聽歐洲政要的風暴爆發後,史諾登批評美國總統拜登「難辭其咎」,且「從一開始就深深涉入其中」。在醜聞發生的2012-2014年間,拜登當時正擔任美國副總統:bit.ly/2Ts4Nj6

    -----

    #誰會在2022成為菲律賓總統
    菲律賓將在2022年舉行總統大選,根據當地民調顯示,現任總統杜特蒂長女薩拉的支持度目前在可能參選者中領先,其次為小馬可仕,馬尼拉市長莫雷諾、拳王巴喬緊追在後:bit.ly/3z9munV

    -----

    #雲南野象群遷徙
    中國雲南野生象群遷移現象引發關注。除了北遷的象群已進入昆明,另一個象群則南遷停留在植物園中。專家指出,近年野生象繁殖增加、棲息地卻縮減,是造成牠們遷移的原因:bit.ly/3w9sjzK

    ------#更多上週國內焦點------

    #疫苗爭議QA一次看懂
    「疫苗」成為近日最熱議題,國民黨更高喊「給我疫苗其餘免談」。但是,疫苗採購流程為何如此麻煩?EUA是加速還是阻礙?國產疫苗的試驗和國外差在哪?以下,讓我們透過6個QA一次搞懂:bit.ly/3peroLV

    -----

    #疫情下家戶傳染超過4成
    柯文哲表示,台北的政策已經調整,目前防疫旅館的資源足夠,現在只要快篩陽性,就趕快去住防疫旅館並進快做PCR,避免居家隔離時增加家人間的感染風險:bit.ly/3wU8exv

    -----

    除了早晨相會,歡迎加入關鍵Telegram,隨時掌握世界脈動:https://t.me/thenewslens

    Photo Credit: 中央社

  • 2022國際大事回顧 在 簡煥宗 高雄市議員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6-06 10:00:01
    有 266 人按讚

    【勇敢的決定 高雄重開機】

    一年前,高雄人勇敢站出來,寫下臺灣第一次直轄市罷免成功的紀錄。陳其邁市長上任後以「兩年拚四年」為己任,帶領市政重開機。在一切市政逐漸步上軌道之時,武漢肺炎捲土重來,殺的許多城市措手不及,每天確診及死亡人數更是讓許多朋友憂心忡忡,焦慮不安。

    陳其邁 Chen Chi-Mai 市長沒有過多的拍桌咆嘯,沒有可能造成恐慌的宣示封城,更無帶頭與中央對抗。他以公衛的專業,以及中央地方的歷練,要求各局處抽絲剝繭找出所有感染源及匡列所有可能接觸者,讓高雄逐漸防堵疫情。市長甚至發揮「 #同島一命」精神,要大家團結抗疫,共同度過難關。這些作為都讓高雄市民更肯定去年做出了正確的選擇。

    #充實整備醫療及防疫量能_避免院內感染果斷清零

    面對疫情嚴峻,第一線的醫療量能顯得十分重要。陳其邁市長積極盤點及充實醫療量能,包含集中檢疫所、社區篩檢站、防疫旅館、專責病房等。以社區篩檢站及防疫旅館為例,社區篩檢站從五月23處醫院採檢站,到月底預計擴充總數達43處;防疫旅館在五月初為3351間,五月底就增加到4530間。這些都是讓高雄市倘若疫情劇升時,能夠擁有充分面對的後勤能力。

    而當接獲確診者為醫院工作人員時,市府立即啟動「清零專案」,並邀集3名醫療及感染控制專家組成專家小組,進行擴大疫調、採檢、清空、消毒等緊急防疫工作。陳其邁市長更指示天亮前要完成,確保所有醫護人員及住院病患安全。此果斷作為,僅再多發現一名確診,並未形成院內感染。

    #紮實列冊疫苗施打順序_迅速完成疫苗接種

    在世界各國都在搶疫苗之下,這樣稀缺的物資分配及運用就成為重要大事。為了確保醫療量能,第一線的防疫人員應優先接種,然而看似簡單的指令卻有繁瑣的過程,誰該打、該去哪裡打、如何快速打完都是該謹慎考量。

    市府事先針對高危險群,依照證照或公會等相關資料進行造冊,將施打對象、時間、地點如同課表般排定,在通知成功後相關人等即可前往指定地點施打,同時避免排隊群聚,如此安排才能短短三天施打完第二批2.1萬劑疫苗,市府仍不斷精進,設置大型接種站,讓第三批將近2.9萬劑疫苗同樣三天就施打完畢,在在顯示市府針對細節均有所準備,才可發揮施打效率。

    高危險群優先施打疫苗就如同未來全民接種的前哨站,除了人與時間地點如何安排外,疫苗的分配、運送、廢料處理以及施打後狀況追蹤,這些亦是需要細心謹慎安排,從中更可以看到一個首長對於城市治理的統整及基本功夫。

    #鐵腕政策_嚴格執法絕不寬待

    在緊要關頭下,需要所有人共同防疫才可守護家園。但常有民眾抱持姑且一試的心態,往往成為防疫破口。陳其邁市長將防疫視同作戰,面對違規堅定執法,包含針對違規營業業者直接斷水斷電,不給予寬限期;外出不戴口罩直接開罰,第一天就查獲633件;針對疫調不老實者,直接祭出30萬元重罰;同時宣布「不戴口罩垃圾車拒收垃圾」、「禁止非同住者室內非必要社交」,這些動作看似鐵腕無情,卻也是面對疫情嚴峻應有的態度。

    #暖心政策_看見平時被社會忽略的人們

    做工辛苦的勞工、遠赴重洋來到臺灣的漁工、在街頭上的街友,這些人們跟我們一樣生活在於這塊城市,卻常常被社會所忽略。陳其邁市長看見他們,在前鎮漁港興建衛廁設備讓漁工可以安心盥洗;在餐廳不能內用之下,體諒無固定用餐的人員飲食,放寬限制條件,並請大家別拍照檢舉;甚至規劃三處住宿旅社,短期安置街友,除了減少群聚,也避免承受外界過度恐慌的眼光及驅趕。

    #疫情與水情雙重挑戰

    不只面對疫情,臺灣也正面臨近年來最大旱象,水變成極為珍貴資源,各地政府也紛紛與中央努力合作找出水源。市府針對淨水廠增加深水井抽水量及伏流水供水量,將濁口溪重新施作分流設施,使其原水導入下游高屏堰,也陸續開鑿32口抗旱井,這些作為都讓高雄市能在5月29日從水情橙燈轉為黃燈,成為台灣首個水情反轉城市。

    #若無疫情攪局_高雄即將百花盛開

    在高雄轉型之際,陳其邁市長不斷爭取相關軟硬體經費及活動,除了爭取到2021國慶煙火,2022的臺灣燈會及臺灣設計展都將在高雄舉行;硬體方面,市長上任後力促環狀輕軌二階復工,並與中央合作建設南部科技廊帶,包含橋頭科學園區、循環技術及材料專區等。同時延續亞洲新灣區政策,開發5G AIoT創新園區,打造高雄港土地活化的亞灣2.0等,這些都是對於高雄產業發展與轉型,以及城市進步具有重要意義,更有意讓國際看見高雄。

    今年適逢打狗更名高雄百年之際,回顧過去高雄,自日本統治時期即作為工業城市治理,後來高雄承擔起重工業與基礎工業的重任,扛下臺灣經濟起飛的重要關鍵。然而過去長期重北輕南,資源分配不均下,使高雄面臨國際經濟整合趨勢下,受到嚴重的衝擊。

    這樣大環境因素及長期資源分配不均下,有人以「又老又窮」來指責,羞辱高雄,再以「發大財」魅惑高雄,卻針對二階輕軌是否復工搖擺不定、連「愛情摩天輪」都無法實現。面對疫情與水情攪局,更考驗首長的危機能力,陳其邁市長在專業判斷下,無論防疫、水情、建設等等都持續穩紮穩打前進。

    市政建設不只需要相當大的遠見與魄力,更需要有對城市的縝密規劃來奠基。高雄人有不服輸的精神,勇敢的一年投三次,投出正確的選擇,不只為臺灣民主歷史寫下新頁,更讓高雄轉型走回正軌。

    -----------
    用真心,作正事💪
    📱LINE:https://lin.ee/C6Zjgnx
    🧑‍💻IG:https://www.instagram.com/2014_chikoyan/
    👉👉歡迎按讚、留言加分享👈👈

  • 2022國際大事回顧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12-31 15:49:26
    有 20 人按讚

    2050年是「氣候末日」的起點,為何台灣青年對氣候變遷「高感知」卻「低行動」?(12/24/2020 The News Kens關鍵評論)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極端氣候現象增加的強度與頻率,即是受到全球減排之成效影響,換言之,台灣在面對與解決極端氣候現象中扮演的角色,皆是不可置身事外的一員。

    文:熊淳儀

    2020年全球經歷了一場又一場的巨變,除了大家第一個會想到的新型冠狀肺炎(COVID-19)外,接二連三的大火、暴雨、高溫、蝗害,對於世界上許多地方造成了生存上的危機。

    台灣在2020年之中,幸運地避開了肺炎的侵襲,我們似乎是上天眷顧之地一般,過著正常的生活。然而台灣今(2020)年並非毫無感受到這些氣候異常的衝擊。面對一個沒有颱風的颱風季,今年的台灣面臨了缺水的危機;今年台北市也創下歷史高溫,事實上過去最高溫的十個年份,便有八個發生在過去十年。

    即便如此,台灣民眾大部分還是過著與往常一樣的日子:上班、上課、滑手機、抱怨老闆、抱怨政府等等,物質豐饒的生活讓台灣民眾可以輕鬆地掌握「out of sight, out of mind」的思維模式,氣候變遷在台灣民眾的眼中顯得很遠。因為氣候變遷是加州的大火、中南半島的淹水;是非洲的乾旱、歐洲的熱浪,但氣候變遷不會影響台灣的我們的日常,所以沒關係。日子還是要過、錢還是要賺、還是要出國旅遊(在疫情前)。

    然而真的是如此嗎?氣候變遷真的不會影響我們嗎?本文筆者將先針對氣候變遷會如何影響台灣簡述,再針對我國政府氣候政策做論述,最後針對我國青年如何在這一場全球災難之中缺席做反思。

    台灣在氣候變遷中將會承受到相當大之衝擊,因為副熱帶地區之氣溫在改變的氣候之中,相較於其他地區上升速度屬最快的,而我國正處於副熱帶的範圍之中。

    綠色和平先前做出一份報告,其中說到當海平面在不進行任何防範措施下,將於2050年淹沒台灣多處地標。先姑且不論讀者對於綠色和平之觀感為何,海平面上升在未來一定是台灣要面對的議題,而嚴重程度取決於世界各國減排之成效,而當中當然也包含了台灣。

    再者,今年全國缺水的議題對於中南部農民及部分居民造成了不便,甚至於財產的損失。極端氣象現象從各方面科學研究顯示,在未來只會頻率增加、強度增強,那麼台灣有可能置身事外嗎?

    除非科技進步到現今人類無法想像的地方,否則極端氣候現象必然成為台灣未來亟需面對的問題,而如同前述,極端氣候現象增加的強度與頻率,即是受到全球減排之成效影響,換言之,台灣在面對與解決極端氣候現象中扮演的角色,皆是不可置身事外的一員。

    面對未來氣候變遷帶來之各類不確定性,我們的政府做了什麼呢?台灣其實做了不少,但還做得不夠多。

    針對我國政府對於氣候變遷所做的措施,應該分為兩者來檢視,第一為提出的政策及法案,第二為實際的作為。

    回顧文獻可以發現,我國其實從1990年代開始便有提出一系列針對氣候變遷、永續發展、綠能產業、減少高碳排產業的政策與計畫。例如1998、2005、2009及2014四次全國能源會議,2006年經濟永續發展會議,2007年產業科技策略會議,2008行政院永續能源綱領等等。

    而在這些會議之中也制定了各類減排計畫、能源轉型計畫、產業轉型計畫、排碳基準點,而且順勢推動了《能源管理法》、《再生能源發展條例》、《溫室氣體減量與管理法》等法案,環保署也建立了溫室氣體登錄平台、碳交易平台等。看似台灣走在很前面,我們的政府在過去做了眾多努力與全球肩並肩對抗氣候變遷,然而實際上成效十分有限。

    過往研究發現,即便台灣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者──高耗能產業(其中又以石化工業為主)急需轉型,然而其並沒有轉型,反而有逐漸擴張的趨勢;而我國政府對於此高耗能、高碳排產業之擴張未有明顯之阻擋手段。

    當政策之推行目的是希望能夠減少碳排,然而在實際運作中政府卻未阻止相關產業擴張之矛盾現象出現時,台灣便處於一個原地打轉、停滯不前的處境;而其中一個造成台灣產業轉型困境之原因,是我們引以為傲的低水費、低電費、低油價。

    或許讀者沒有共鳴,認為油電費在過往幾年的新聞中不是常常漲價嗎?在此處筆者提供一個概念,在沒有產油的台灣,每公升汽油0.92美金,而在相同未產油的西歐各國,每公升汽油大多落在1.5美金上下;而歐盟水費平均為台灣的三倍以上,台灣電費更為世界第三低。

    我國油、電、水價之低廉,反而成為產業轉型路上的絆腳石,當原先的生產方式不會因為資源的減少而損失利益時,企業很難有改變資源使用效率的動機。

    而台灣停滯不前的溫室氣體排放,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台灣的低薪情況,在未來更有可能遭受到發展上的衝擊。因為產業沒有轉型的動機,也導致台灣產業常常只能透過薄利多銷的方式獲得利潤,而無法以高附加價值的產品,以少量商品賺取較高的利潤。

    相對的,當利潤極低時,工資也不可能提高到哪裡。面對全球趨向綠色經濟的趨勢,如果台灣持續維持高碳產業的存在,將在國際貿易上遇到一定的困難。

    歐盟預計於2021年6月討論進口碳稅的議題,並希望能於2022年正式啟用,當啟用後可能會使高污染產品進口時受到高關稅之貿易障礙。現今拜登成為了美國總統,勢必在可預見的未來,美國也會加緊腳步將川普任內被削弱之環境政策重啟,而進口碳稅也是一個可能在拜登任期會推行的政策之一。若未來美國也跟上歐盟的腳步,台灣的貿易將會處處碰壁。

    面對未來的種種不確定性,理論上將會遭受到最多影響的青年族群,會是最在意這類議題的。在國外也可以看到一次又一次由青年組成的氣候變遷遊行。

    而台灣呢?根據筆者的觀察,台灣的青年普遍對氣候變遷冷感。身旁許多人並未意識到氣候變遷可能對台灣帶來的影響,更少人會聯想到低薪的狀況或許與氣候議題相關,甚至身旁有人未意識到台灣今年有缺水。

    下文筆者將從四個角度,論證台灣青年在氣候變遷行動中缺席的問題:第一是「Fridays for Future遊行」,第二是美國大選的支持對象,第三是台灣青年的氣候感知與行動間之差距,第四為以核養綠公投。

    自從Greta Thunberg開始發動Fridays for Future氣候罷課後,全球串聯已經18次遊行了,而參與人數也已經超過1200萬人次,台灣在其中參與了五次,但參與人次卻不到5000人。

    全台扣除年紀可能太小的幼兒園及小學(雖然國外的遊行中,也可以看到這個年齡層的身影),總共有超過250萬名學生。不到千分之二的人有參與過氣候罷課遊行,而且這還是將參與的5000人全視為不同的人才有這個數字。這時筆者不僅要問,台灣的青年去哪裡了?

    2020年另一件國際大事為美國大選,而台灣民眾於國際民調中,成為全亞洲最大的川粉聚集地。理由多半與川普強化與台灣的關係、增加對台軍售並開啟中美對抗的局勢。筆者了解這些行為對台灣的利益極大,也十分贊同台美應要繼續深化關係;然而從環境政見的方面來看(也就是大部分的人不會注意的角度),川普對於世界的破壞會大於貢獻。

    比較川普與拜登的環境政策,可以發現川普主張繼續發展石油業,而拜登則主張推展綠能產業;川普也在2016至2020年的任內透過行動證明,自身不相信氣候變遷的立場。台灣民眾並沒有因此而不支持川普,這便與下一點有關。台灣的民眾普遍氣候變遷感知很高,然而當真的要付諸行動時卻時常缺席,此現象極為不尋常。

    過去的研究發現,台灣的民眾身處於光譜的極端位置。台灣人對於氣候變遷擁有高感知(我們知道氣候變遷正在發生),我們也非常認同氣候變遷是人為的結果,且十分危急。然而在面對氣候變遷需要身體力行時,我們常常不會有任何動作,尤其年輕人更不會有行動。同時我們也不太相信我們的科學家。是什麼造成了我們的高感知,卻低行動呢?

    筆者認為與當今方便的物質社會有關。雖然我們都知道氣候變遷的存在,卻因為生活上沒有影響而將它放置於代辦事項非常後面。再者,台灣的媒體對於氣候變遷的報導時常缺乏本土元素。加州、澳洲的大火雖然讓我們為當地的人及動物感到悲憫,然而對我們的生活基本上完全沒有影響,也無法產生共鳴。在無法產生共鳴的情況下,台灣人不痛不癢的繼續過生活也是顯而易見的後果。

    最後,筆者認為儒家文化、長期的威權統治及大眾看待教育的態度,也造成了今天這一個現象。儒家文化強調「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各自在社會之中扮演好自身的角色、各司其職、和樂融融;這種文化思維與社會功能論有異曲同工之妙,社會中所有的職位都有其存在的意義,我們也不應該要打破它。

    然而這種思維卻造就了服從在上位者的後遺症,當在上位者在司其職時,平民百姓應該要安分守己、完成自己的任務。這樣使平民即便在政府運作出現問題時,大多數的時候也會保持沉默,而不逾越自身的「本分」,使監督政府的力量微弱,因此當政府無氣候變遷明確政策時,民眾也選擇了觀望。

    又台灣長期受到威權統治,導致反抗、質疑威權在社會中承平時式微,唯獨在有重大事件時,才會有人反抗專家治理的模式。此外,在台灣的文化中,讀書是一項非常重要的人生任務──認真讀書、考上好學校、找到好工作、成就美滿人生,這個充斥著私利的思想導致學生不願意放棄部分的學業,投入社會進步相關運動。即便學生有意願,面對家長教師的雙重壓力,也可能因此卻步。

    在這些多重背景的影響下,台灣的社會面對氣候變遷時,因為並沒有即刻的威脅感知,因此時常期待政府會先帶頭做,等政府開始做了,人民再緩慢跟上就可以。

    2018年的公投案也是鬧得沸沸揚揚。在以核養綠公投議題上,當時公投的結果為贊成方獲得54.2%的票,公投通過。然而有多少人認真看過以核養綠所提出的能源配比?以核養綠主張2025年以再生能源10%、核能20%、燃氣30%、燃煤40%的能源結構供給台灣的能源。而蔡政府主張的2025非核家園則是20%再生能源、0%核能、50%燃氣、30%燃煤。

    在以核「養綠」的主張之中,反而預計燃煤比會比現行政策高,而再生能源目標比現行政策低。試問「養綠」養到哪裡了?高達40%燃媒是筆者認為在以核養綠公投中最大的、也是未傳達給民眾的問題。台灣現在的電力正好大約四成為燃煤發電,而其造成的空污問題相信居住在火力發電廠周遭的讀者多少有點感觸。以核養綠以「養綠」為名,實為推展核能,誤導民眾以為自身站在歷史上正確的那一邊。

    面對以核養綠的提出到後來的公投通過,若時任台灣青年有仔細研究此議題,不是應該要為了環保、為了未來,勇敢的站出來,在社群媒體上將被隱藏的真相揭露嗎?就如同當初同婚議題在網路上真假訊息的攻防戰一般,使議題被完整的了解嗎?請讀者回想,當時有這類的聲音出現嗎?

    對於民眾缺乏參與氣候變遷運動,理當青年應該是感到備受威脅的。對於年長一輩的人們,氣候變遷並不會影響到他們的生活太多;但對於青年們,氣候變遷正危及著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

    試想在2030年時自己會在哪裡?2050年時呢?這兩個年份是在氣候變遷中非常重要的兩年,2030是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預計達成的年份,而2050年是氣候變遷重要的轉折點,是許多國家預計達到碳中和的年份,更有研究指出若無法於2050年前有效控制全球氣溫的上升,2050年將是「氣候末日」的起點。

    台灣的青年們,2050年我們在哪裡?或許剛踏入知命之年,我們終於認識的「命」或許是所剩無幾在地球上的歲月。或許有些人準備退休了,但退休後日子也不會比較好過。或許有人有小孩了、有些人沒有,但台灣的下一代,尚未出世的那一代,將在更險峻的環境中生活。而今天當權的政治人物們的不作為,就是將今天的青年推向一個更危險的世界,讓未來的台灣走向風險更高的社會。

    青年們,當議題有選票時,政府就會有相對應的動作了;這一回,一起讓氣候也有選票,促使執政黨與在野黨正視這個問題,不要再將青年們的未來一步一步輸掉。產業轉型不能等,綠色經濟不能等,綠能不能等,氣候變遷更不能等。

    責任編輯:朱家儀
    核稿編輯:翁世航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45068

  • 2022國際大事回顧 在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0-11-10 19:00:10

    ✔︎ 成為七七會員(幫助我們繼續日更,並享有會員專屬福利):https://bit.ly/3eYdLKp
    ✨ 新書詳細預購資訊看這邊 ✨
    11/10 晚上8點-11/12(止)
    蝦皮誠品【限時獨賣「圖文不符」專屬扉頁】!
    https://shopee.tw/product/211208801/3959905640/
    給你獨一無二的專屬臭泥王國成員編號~

    11/13 凌晨0點起 還有限量預購:
    博客來【獨家親簽1077本】https://pse.is/3a26fw
    誠品【臭泥便利貼1000份】https://eslite.me/38gpsz

    #歡迎來到志祺七七 #限時獨賣圖文不符專屬扉頁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sha77.daily
    ✔︎ 來看志祺七七粉專 :http://bit.ly/shasha77_fb
    ✔︎ 如果不便加入會員,也可從這裡贊助我們:https://bit.ly/support-shasha77
    (請記得在贊助頁面留下您的email,以便我們寄送發票。若遇到金流問題,麻煩請聯繫:service@simpleinfo.cc)

    這支影片是黃標嗎?#對這支影片是黃標
    如果你覺得它不應該被黃標,歡迎留言 #ItDeservesGreenMark #這應該綠標
    和我們一起協助 YouTube 建立一個更完善、更精準的AI判別系統,謝謝大家!

    各節重點:
    00:00 開頭
    【臺灣焦點】
    00:30 中國戰狼在斐濟打人
    03:17 教召新制硬邦邦
    04:06 中共驚爆抓到很多台諜
    05:21 南投某高中性侵事件
    【國際關注】
    06:45 歐洲疫情惡化二度封城
    07:40 法國穆斯林斬首教師
    08:55 奈及利亞SARS 暴動
    10:10紐西蘭大選
    【趣味集錦】
    11:03 太會講話的鸚鵡
    11:37 叩叩叩你得諾貝爾獎囉
    【溫馨新聞】
    12:20 小聚人火鍋店
    12:57 結尾

    【製作團隊】
    |企劃:路寬
    |腳本:路寬、土龍
    |剪輯後製:絲繡
    |剪輯助理:歆雅、珊珊
    |演出:志祺

    ——

    【 本集參考資料 】

    →指中方對我外館人員動粗隱藏5警訊 吳斯懷錯喊「斐濟是邦交國」急刪文:https://bit.ly/3eDxTTl
    →2022年起教召8年4次、薪資調增1.5倍 4個月軍事訓練不延長 :https://bit.ly/3n9TOVh
    →教召變硬了!年限從8年延長至15年 新制2022年上路 :https://bit.ly/3pa1UPp
    →央視連播三天「台諜案」 學者: 他們不是間諜 :https://bit.ly/3eFJLE7
    →中共「台諜案」3連爆!綠委揭穿暗黑手法:隨時可抓台灣人:https://bit.ly/3eDy2pR
    →淡大教授王崑義爆:鄭宇欽在捷克做「學術掮客」 :https://bit.ly/3kcXpzN
    →中國央視開啟「台諜」資訊戰 台灣輿論如何回應:https://bbc.in/38oLzQV
    →獨家|投縣府下令刪警兒性侵文 網炸鍋!兒盟說話了:https://bit.ly/2UaeakO
    →Covid: What are the lockdown rules in place across Europe?:https://bbc.in/3kaqMD2
    →Covid-19: The documents pushing Johnson to act:https://bbc.in/3eGKvJe
    →France attack: Three killed in 'Islamist terrorist' stabbings:https://bbc.in/3kgM55M
    →What Macron's clash with Islamism means for his presidency:https://bit.ly/3n9to5I
    →維也納恐攻後續:騙過政府的槍手K.F?死灰復燃的「IS歐洲網路」 :https://bit.ly/2GNiXFK
    →拉哥斯的實彈鎮壓:奈及利亞軍隊開火掃射「反警暴」示威者:https://bit.ly/2IjMebc
    →Nigerian Army Open Fire On Peaceful #EndSARS Protesters At Lekki Toll Gate - YouTube:https://bit.ly/2ImWrnC
    →Nigeria: What is SARS and why are people protesting against police?:https://bit.ly/2I9yUqw
    →Jacinda Ardern appoints most diverse cabinet in New Zealand history:https://on.ft.com/3pamxe9
    →Jacinda Ardern unveils diverse new cabinet to focus on Covid-19 recovery:https://bit.ly/2GGCPKs
    →Lincolnshire Wildlife Park: Swearing parrots removed from view:https://bbc.in/35cZgjU
    →Nobel Prize: Economist finds out about win when neighbour knocks on the door :https://bit.ly/3kdG0qS
    →小巨人/遭霸凌、求職沒人敢用 侏儒症患者開火鍋店圓夢:https://bit.ly/36xwSsr


    【 延伸閱讀 】

    →高中生涉性侵全校受累 同校生被路人罵「人渣學校學生」 :https://udn.com/news/story/7315/4854506
    →公布涉性侵男高中生身分 法界:恐違三法最重可判刑:https://udn.com/news/story/7317/4852532
    →VOX Today, explained: End Sars:https://bit.ly/36hP9cP
    →#BREAKING NEWS: CHINESE DIPLOMATIC OUTRAGE :https://bit.ly/2Ik6cmc



    \每週7天,每天7點,每次7分鐘,和我們一起了解更多有趣的生活議題吧!/

    🥁七七仔們如果想寄東西關懷七七團隊與志祺,傳送門如下:
    106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二段111號8樓

    🟢如有業務需求,請洽:hi77@simpleinfo.cc
    🔴如果影片內容有誤,歡迎來信勘誤:hey77@simpleinfo.cc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