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這篇2021 mlb季後賽賽程鄉民發文收入到精華區:因為在2021 mlb季後賽賽程這個討論話題中,有許多相關的文章在討論,這篇最有參考價值!作者WanYC (YC)看板Baseball標題[專欄] 拿了106勝還要打驟死賽?談季後賽賽制的時...
拿了106勝還要打驟死賽?談季後賽賽制的前世、今生與未來
作者:亨力
舊金山巨人是今年最早確定進季後賽的球隊,世仇洛杉磯道奇僅次其後,最終道奇雖然拿下
106勝,但巨人硬生生比他們多一勝,所以道奇必須從外卡驟死賽開始打起。超過百勝還要
打驟死賽?不論哪一支球隊遇到這種情況,都一定會有些不滿吧。在大聯盟漫長歷史中,季
後賽賽制不斷變化,究竟賽制如何一路走到現況?我們時間先拉回52年前吧。
舊金山巨人是今年最早確定進季後賽的球隊,世仇洛杉磯道奇僅次其後,但是,他們都沒有
放鬆的餘地。
就現行季後賽賽制,拿下分區冠軍的球隊可以直接進分區系列賽,其他球隊最多只能取得外
卡資格,必須先打一戰定生死的外卡驟死賽,才能進入五戰三勝的分區系列賽。
兩隊拚到例行賽最後一場,道奇雖然拿下106勝,但巨人硬生生比他們多一勝,所以道奇必
須從外卡驟死賽開始打起。
拿了100勝還要打驟死賽?不論哪一支球隊遇到這種情況,都一定會有些不滿吧。百勝球隊
打外卡驟死賽,也不是第一次發生了,2018年的洋基也有同樣的處境。
在大聯盟漫長歷史中,季後賽賽制不斷變化,究竟賽制如何一路走到現況?我們時間先拉回
52年前吧。
https://youtu.be/aj940Td56xg
從「一」到「三」
在1969年之前,「季後賽」和「世界大賽」可以直接畫上等號,兩聯盟由例行賽戰績最佳的
球隊摘下聯盟冠軍,晉級七戰四勝制的世界大賽。
1950年代開始,大聯盟的影響力開始快速擴張。有賴電視逐漸普及,直播比賽使得大聯盟的
收入、知名度提升。
而另一方面,大聯盟跨出長期的西界-聖路易,許多球隊遷往西岸的城市開闢新天地,堪薩
斯、舊金山、洛杉磯、奧克蘭、明尼蘇達成了大聯盟球隊的新家。
60年代開始了第一波擴編潮,一改傳統16隊的版圖,到1969年已經增加到24隊,為了解決地
理距離讓球員舟車勞頓的問題,大聯盟決定劃分分區,美聯和國聯各自分為東區和西區,而
為了避免分區實力差距造成不公平,所以兩個分區的冠軍都能進入季後賽,先打五戰三勝的
聯盟冠軍賽,贏家才能晉級世界大賽。
兩輪季後賽制度一直維持到1993年,1985年開始從五戰三勝改成我們現在熟悉的七戰四勝,
而這中間還有一件事值得一提。
1981年採用的賽制特殊,當年季中因罷工,賽季從6月一直停到8月初,而後各隊老闆開會討
論並決定,1981年改採上下半季制,同一分區上下半季兩支冠軍,先打五戰三勝的分區系列
賽-這是史上第一次分區系列賽,再進入到原有的兩輪賽制。
延伸閱讀:MLB停賽事件回顧 Vol.2 MLB曾有上下半季制?爭取自由1981年的罷工
https://bit.ly/3a8laGy
兩輪季後賽的時代,大聯盟又兩度擴編,1993年迎接新同學科羅拉多落磯和佛羅里達馬林魚
後,總計多達28支球隊。大聯盟再度重新改組,將一個聯盟分成東、西、中三個分區,分區
冠軍都能進入季後賽,另增設一張外卡名額,總共取4支球隊進季後賽,季後賽擴張到三輪
,五戰三勝的分區系列賽成了常態。
季後賽規模擴大也是為了解決1993年國聯西區出現的窘境,當年亞特蘭大勇士*以104勝奪
下分區冠軍,第二名舊金山巨人也拿下了103勝,但礙於賽制而無法闖入季後賽。
*1969年當時國聯最強的三隊是紅雀、小熊、巨人,地理位置都偏西,為了平衡兩分區戰力
,紅雀和小熊分在東區,作為補償,將地理位置較東邊的紅人和勇士分在西區。
不過這套制度並沒有在1994年實踐,因為當年8月開啟了大聯盟史上最大規模的罷工,不只
取消了該年季後賽,甚至影響隔年春訓與例行賽,所以直到1995年才首次實行新的季後賽賽
制。
延伸閱讀:MLB停賽事件回顧 Vol.3 1994年大聯盟史上規模最大罷工!一切的導火線是什麼
?
https://bit.ly/3ld5Yyh
外卡之辯
「我不會建議任何人打驟死賽。」這是2013年季中,紅雀王牌Adam Wainwright抒發對外卡
驟死賽的心得感想。
Embed from Getty Images
https://i.imgur.com/hZ6oVDy.jpg
外卡擴大到兩個名額的新制,於2012年開始施行,紅雀就是首年品嘗外卡驟死賽的四隊之一
。隔年國聯中區又呈現三強鼎立,海盜、紅雀、紅人一度占據國聯戰績前三名,Wainwright
表達會努力爭取分區第一,畢竟誰也不想努力了一整年,然後用一場比賽定生死。
雖然Wainwright對外卡驟死賽似乎心有不滿,但也點出了第二張外卡的優點:「(驟死賽)
更凸顯了贏下分區的重要性,以前外卡球隊享有跟分區冠軍一樣的優待,現在並非如此。」
事實上,2012年聯盟與球員工會達成兩張外卡新賽制的共識後,時任聯盟主席Bud Selig就
說:「這項改變增加了贏下分區冠軍的獎勵,每年也多提供2支球隊進季後賽的機會。」
「增加贏下分區冠軍的獎勵」其實廣受肯定,當時效力印地安人的Jason Giambi也認為,外
卡球隊應該要處在「劣勢」
Wainwright和Giambi的想法,出自於2013年《USA Today》一篇報導,(https://bit.ly/3Bh
GRQs)同篇報導亦收錄了其他球員、教練的想法。
時任教士總教練、現任洛磯教練Bud Black提出想法,認為應該回到過往跟每一隊交手次數
相同的賽程,季後賽就由聯盟戰績最好的4或5支球隊出線。
Embed from Getty Images
https://i.imgur.com/XYB6M2u.jpg
Bud Black提出的絕對公平賽制,確實可以消弭「戰績受制於分區強弱」、「戰績平庸但以
弱區第一名身分而進季後賽」等兩種較大的疑慮,但就現實而言,美國國土幅員廣大,怎麼
排賽程都避免不了球員舟車勞頓,為了球員著想,難不成要提早一個月開打?那時候很多北
方城市還有積雪呢!
在畫分分區之前,每隊確實跟聯盟所有球隊對戰次數均等,畫分分區後為了縮短交通時間,
跟同區球隊的交手次數增加,不同分區球隊則減少,考量到不同分區競爭力可能會有差異,
所以取分區冠軍進季後賽。
雖然看似「相對」公平,但隨著賽制演變,變得不再相對公平。接著我們從數字來看「分區
對於戰績影響的程度」,也就是與分區球隊交手次數總共佔多少百分比。
以1969年大都會為例,當年跟同樣為國聯東區的其他五隊各打18場比賽,跟國聯西區隊伍各
交手12次,跟同區球隊交手共90場,佔162場例行賽的55.5%;到了三分區時代,以至今最後
一次擴編後的1998年賽季為例,同樣是大都會,當年跟勇士、博覽會、馬林魚、費城人等同
區四隊,各交手12次,與國聯中區、西區11支球隊,各打9場比賽,另外跟5支美聯球隊打3
場,同區交手48場,只佔29.6%。
https://i.imgur.com/82VgUVS.jpg
從佔比超過5成到低於3成,較為平均的例行賽賽程,反而使得「取分區冠軍進季後賽」變得
不公平,1998年就出現了有些不公平的情況,當年洋基以114勝居美東與美聯第一名,但中
區冠軍印地安人只有89勝,西區冠軍遊騎兵也只有88勝,而同樣拿下88勝的藍鳥,因為分區
前方有洋基和以92勝拿下外卡的紅襪,所以無緣季後賽。
雖然當時網路還不發達,但心存怨懟的球迷一定會找到辦法向聯盟抱怨,2001年調整了賽程
,同樣看大都會,當年與同區四隊交手次數達19次,共76場,佔比回升到46.9%。
不過,在2013年之前太空人都屬於國聯,三分區時代劃分在國聯中區,所以當時國中有六隊
,每隊跟同區其他球隊各打17場,總共85場,同區交手佔比為52.5%,而美聯西區只有四隊
,每隊跟其他三隊各交手20次,總共60場,佔比僅有37%,不公平仍是存在的。
太空人從國聯中區轉美聯西區是為了均分各分區球隊數量,使每隊進季後賽的機會均等,這
兩件事可以總結大聯盟變更賽制的目的,是為了「機會均等」、「贏者佔優」。
新賽制啟用後,要說有沒有出現讓球迷覺得「這不公平!」的狀況,當然也是有的。
兩張外卡門票的那些極端狀況
一張外卡名額的時代,有沒有出現同分區兩支百勝球隊進季後賽的狀況呢?
答案是有的,只有一次。
2001年的美聯西區,拿下破紀錄116勝的水手,和拿下102勝的運動家,那是鈴木一朗拿下MV
P的新人年,而運動家季後賽輸給洋基,就是《魔球》電影的開頭。
Embed from Getty Images
https://i.imgur.com/tYE1uAe.jpg
相比當時的運動家,現在極有可能落入外卡驟死賽的道奇,煩惱可就多了,要考慮驟死賽要
讓誰先發、牛棚誰能頂住壓力、贏了之後第一輪先發要怎麼排?
同樣的煩惱不只道奇有,2018年的洋基也很清楚個中滋味,當年洋基拿下100勝,但世仇紅
襪拿下108勝,只能以摸著鼻子去跟運動家打外卡驟死賽,幸好還是贏球了,沒有成為第一
支一場就打包放假的百勝球隊。
2015年是另一種極端狀況,當年全聯盟戰績最佳的球隊是拿下100勝的紅雀,兩張外卡門票
國聯中區全包了,海盜、小熊將在外卡戰上演同區廝殺。要說哪裡極端呢?海盜是全聯盟戰
績第二、小熊第三,分別拿下98和97勝,聯盟戰績第四的皇家只拿下95勝。
真要說,兩張外卡制度才能看到這等奇景,在一張外卡的時代,小熊就直接放假了,如果是
東西區的時代,這三隊都分在東區,所以只有紅雀能打季後賽。
改以戰績取球隊會更好嗎?
拿下超過百勝的道奇要打驟死賽,不到90勝的勇士卻能直接進分區系列賽,這反差多少讓道
奇球迷不滿。
https://i.imgur.com/MLTuOVY.jpg
圖片來源:Los Angeles Daily News
如果季後賽改成純取戰績呢?讓戰績前三好的球隊保送進分區系列賽,第四、五名的球隊打
外卡驟死賽,這樣今年國聯反倒是勇士要跟紅雀打外卡。
但是,這無法消弭戰績受分區強弱影響的質疑。
拿今年美聯中、西區為例,中區今年只有白襪勝率超過五成,被認為是較弱的分區,但其實
美聯中區是唯一每隊都拿下至少70勝的分區;與白襪 (92勝) 戰績相近的美西龍頭太空人 (
93勝),分區有吞下百敗的遊騎兵,太空人對遊騎兵19場拿下14場勝利,是不是可以說太空
人刷弱隊才勉強贏過白襪?但又可以說,美聯西區有水手、運動家這些有競爭力的球隊,太
空人拿分區冠軍也很不容易...
重點不是討論白襪和太空人,而是以此呈現,純看戰績可能會冒出多少質疑,不取分區冠軍
而看戰績,賽程安排就必須均等,每隊對上同聯盟其他球隊的次數必須一致,但這又要回到
地理距離、交通的問題。
如果要把例行賽時間拉長、比賽排得更鬆散,以實踐平均對戰的賽程,這又會碰上氣候的限
制,地理位置較北邊的城市,11月開始下雪,積雪直到4月,例行賽提前開始或晚一點結束
都很頭痛。
多倫多的羅傑斯中心 (Rogers Centre) 有屋頂,藍鳥遇到下雪的天氣還能打,但明尼蘇達
、克里夫蘭、芝加哥、底特律、波士頓、密爾瓦基就麻煩了,今年季初開幕戰,Miguel Cab
rera還曾在大雪紛飛的底特律開轟呢!遇到下雪天的頻率越高,越會讓這些球隊頭痛不已。
https://youtu.be/FwZdUaWiZWI
那縮短例行賽呢?大聯盟以前每隊一季打154場例行賽,1961年首度擴編後,改成162場。為
了賽程改回去的話,這牽涉到的是商業利益的問題,門票收入、周邊商品、轉播權利金等都
會減少。
現行賽制就算有反彈聲音,我認為已經是相對可行的方法了,如果無法做到對戰次數,但按
照戰績排季後賽資格,質疑不會比較少。百勝球隊打驟死賽,就是在現在這種還算合理的賽
制下,偶爾會出現的極端狀況,但是,任何賽制都無法避免出現極端的情況。
在Wainwright和Giambi那篇報導中,巨人外野手Hunter Pence直指賽制安排的難處:不可能
有完全公平的賽制系統。
季後賽賽制的新提案
去年年初就聯盟方就拋新賽制出來,現行版本勞資協議 (以下簡稱CBA) 將在今年到期,賽
制也會是談判桌上的重底之一。
新的提案如下:兩聯盟各取3支分區冠軍、4支外卡球隊,總共14隊可以進季後賽,聯盟冠軍
保送第二輪分區系列賽,其他球隊先打一輪三戰兩勝的外卡戰,三戰都在高順位種子的主場
進行,所以中間沒有休息暨交通日。
https://i.imgur.com/TVgsj3q.jpg
套用今年的戰績,美聯季末就不需要在這邊你爭我奪,洋基、紅襪、藍鳥、水手都有季後賽
打,國聯則會由紅人、費城人、教士搶外卡最後兩席。不過,道奇還是有跟巨人拼命的理由
-誰不想直接保送第二輪?但至少,輸家不會陷入一戰定生死的絕地。
這項提案的部分概念,在去年縮水賽季實踐過,當時為了讓季後賽變得更刺激,季後賽多取
到16隊,季後賽打到四輪,新增的首輪外卡系列賽打三戰兩勝,都是在高種子順位球隊主場
進行。這就像1981年,去年的賽制只是特別措施,刺激關注度、賺一波轉播權利金,多多少
少彌補縮水賽季的損失。
回到新提案,擴大季後賽除了求賽制的平衡,商業利益也是重要考量,美國知名運動作者Ke
n Rosenthal,在網站《The Athletic》的文章(https://bit.ly/2Yji0xl)整理出新賽制優
缺點。
聯盟方認為這會促進球隊間的競爭,場上的競爭、場外對球員的爭奪等等,但球員工會擔憂
,反而會讓球隊老闆不願意花錢。當然,這放到談判桌上後,並非不能解決的問題,工會可
以要求因季後賽收入增加,球員福利也跟著增加,跟聯盟談底薪、退休金上升,或仲裁年資
調整等等。
而Ken Rosenthal額外點出一個問題:新制可能讓戰力較平庸的球隊進入季後賽。
將過往的賽季套用這項賽制,2017年美聯外卡有三支球隊並列第三名,皇家、天使、光芒戰
績都是80勝82敗,變成三支勝率低於五成的球隊在競爭外卡名額,這樣就算進了季後賽,第
一輪很可能會因為巨大的戰力差,比賽變得索然無味。
但就像現在百勝球隊打驟死賽,新提案雖然避免戰力堅強的球隊陷入窘境,但不能避免「不
到五成勝率打季後賽」這種新的極端狀況偶爾會發生。
另外,跟現行賽制比較之下,新制取消了「分區冠軍的獎勵」,變成「獨厚聯盟冠軍」,所
以球隊就算在分區封王了,還有爭奪聯盟冠軍這一目標,開始休養、練兵的狀況或許就會減
少,例行賽尾聲多了「聯盟冠軍爭奪戰」這一看點也是件好事。
至於賽程怎麼排,多打一輪可能會讓世界大賽打到11月成慣例,Ken Rosenthal去年9月同樣
在探討賽制的文章
(https://bit.ly/3Af5Cf1)中,記述了資深運動主播Bob Costas的想法:例行賽縮短成156
場,多出來的時間就能拿來打外卡賽,如此一來賽程總長度就不變。
當然,賽程減少、季後賽增加等,都是會影響收入的,這就要看聯盟和工會如何取捨了。
No system is perfect
如同多年前Hunter Pence說的,Ken Rosenthal也寫道:沒有賽制系統是完美的 (No system
is perfect) 。
大聯盟上一次擴編已經是23年前了,球迷對於現在30隊規模非常習慣,多數資淺球迷更是沒
有經歷過球隊數小於30的時代 (我也沒有)。近年又有擴編的討論,一般認為這是勢在必行
,差別在什麼時候實現,5年後還是10年後。
目前預期擴編是一次兩隊,也就增加到32隊。習慣現行賽制可能會覺得32取14還是太多了,
但其實北美其他職業運動取季後賽的比例,都與此差不了多遠,NBA 30取16、NFL 32取14、
NHL 32取16。一旦再度擴編球隊,擴大季後賽也勢在必行。
我認為新提案比現行賽制更好,外卡驟死賽雖然刺激,而且球迷愛看,但對球員來說並不有
趣,賽事平衡上,或許會有戰力不足的球隊進季後賽,但現行賽制被抱怨的地方都會一併被
解決,唯獨分區冠軍這項頭銜,變成只有保障進季後賽的資格,頂多還有主場優勢,現行賽
制的優勢將會消失。
擴大季後賽確實是增加收入的良藥,收入增加就能養活更多球員和專業人士,就像中職增加
球隊一樣,對於整個棒球產業不是件壞事。
Embed from Getty Images
https://i.imgur.com/fgMNPRd.jpg
參考文章:USA Today、The Athletic、ESPN
https://bit.ly/3BhGRQs
https://bit.ly/2Yji0xl
https://es.pn/3oONR4f
數據、資料來源:MLB官網、Baseball Reference
https://bit.ly/3De5n5Q
※ 授權方式: 創用 CC 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非商業性 4.0 國際 授權條款授權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7.52.30.13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aseball/M.1633457931.A.70B.html
※ 編輯: WanYC (27.52.30.13 臺灣), 10/06/2021 02:2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