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麻合法化下-娛樂用大麻》
專欄文章|初稿日期2021/01/06
自由編輯|張泳泰
本文校正|王劭翔、池映曦、許詩妤
-
本篇的內容將以加拿大娛樂大麻合法化的進程作為背景,來探討娛樂用大麻應不應該合法?合法的理由是什麼?其中又會遇到什麼挑戰?
🇨🇦加拿大總理兌現競...
《大麻合法化下-娛樂用大麻》
專欄文章|初稿日期2021/01/06
自由編輯|張泳泰
本文校正|王劭翔、池映曦、許詩妤
-
本篇的內容將以加拿大娛樂大麻合法化的進程作為背景,來探討娛樂用大麻應不應該合法?合法的理由是什麼?其中又會遇到什麼挑戰?
🇨🇦加拿大總理兌現競選承諾
加拿大總理賈斯丁•杜魯道曾於2015年競選總理時,提出上任後將會使娛樂用大麻合法的政見。而杜魯道總理在為2019年競選連任時兌現了這項承諾。
杜魯道總理曾表示,大麻全面合法化能夠保護孩子不接觸黑市大麻,進而減少犯罪組織的利益。推動娛樂用大麻合法化的原因眾多,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加拿大是全世界大麻使用率最高的國家,在2014年的調查中顯示,在加拿大3500萬人口裡估計有100萬人經常吸食大麻。
-
▪ 娛樂用大麻合法過程
2017年加拿大政府公布大麻合法草案,2018年6月21日經過參眾兩院通過最終的大麻合法法案,並確定在10月17日正式合法,而在這8~12周內讓各省完善規範機制與分銷。
而聯邦法規定,18歲以上成年人在公共場所最多能夠持有30克乾燥大麻,並且可以自由在網路上或者實體店面購買大麻或大麻油,而有些規定較嚴苛的省則是規定19歲才能購買。
另外如果販賣給未成年者,則處最高14年有期徒刑。對於大麻包裝的部分必須簡單,並附上警告標示。且所有行銷都會受到限制,尤其針對年輕族群。在正式合法後一年內所有含有大麻的食品都不會放行。
-
▪ 娛樂大麻合法化正反論點
🙆🏻♂️支持觀點
1. 增加稅收:在2017年時加拿大人在醫用大麻和娛樂用大麻上的花費就高達57億加幣,約新台幣1311億元,如果能將大麻交易從黑市交易變為合法交易,必定能為加拿大政府帶一筆可觀的稅收。
2. 釋出更多資源處理其他犯罪:加拿大人吸食大麻的人數之多,根據加拿大公司Forum Research於2015年11月的調查顯示,在加拿大每10個人中就有2個人會吸食大麻;人數之多。若要嚴格執法恐怕非常困難。且加拿大為此每年花費了20至30億加元來管制大麻,但大麻吸食量卻不減反增。
3. 減少黑市交易:吸食用與持有大麻長時間被認定為非法行為,但這樣卻沒有減少加拿大人對於大麻的需求,反而促使黑市交易旺盛。然而這個破口可能會成為犯罪組織一個龐大的資金來源,且黑市大麻的品質政府也無法把關,比起開放後有經過政府把關的大麻,黑市大麻可能對人民的健康造成更大的傷害。
4. 方便研究:由於大麻長期被列為毒品或是遭受控管,造成在取得資金、獲取大麻、控管大麻品質方面都相當不便,形成大麻在研究上的困擾。當大麻完全合法後,社會的對於大麻的印象好轉,更有人願意投入資金協助大麻方面的研究。
🙅🏻♀️反對觀點
1. 大麻對於大腦發育的損害:加拿大精神健康和成癮中心CAMH臨床科學家Dr.Romina 曾表示,年紀越小吸食大麻,對於腦部的發育影響越大。在人體中有種叫做內源性大麻素的系統,它會和大麻互相作用,且它是調節生理機能和在大腦發育期間建構各種功能的重要系統。而在大腦未發育完全的期間使用大麻(通常為25歲之前)會造成該系統無法正常調節生理機能,且使用大麻者的腦酶也會比沒有使用者少14%-20%。
2. 大麻食品:隨著大麻合法化,也有越來越多商品加入大麻成分,像是:可口可樂、奇多、雷根糖、巧克力、甚至是果汁等等都有加入大麻後販賣的商品,雖然這些商品在包裝上都印有大麻的圖片與字樣,但還是很難防範孩子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或在沒有大人的情況下吃下這些食品。
3. 麻駕:THC會影響人的行為與認知能力。它會造成人的空間感降低,導致人們沒辦法很精確的判斷物體與自己的距離,對肢體的控制力也會下降,這時候在開車上路等同於酒駕。且大麻在身體中的含量不易檢測,也增加了取締難度。
-
▪ 合法化後的結果
1. 娛樂用大麻合法化最主要的目的是希望能夠使大麻回歸正常交易市場,減少黑市與犯罪組織得利,但結果卻不如預期。
由於黑市價格低廉又加上大麻廠商高估民眾需求,造成大麻生產過量,加拿大大麻庫存累積計近400噸大麻(2019年8月資料)能夠滿足全國市場2年半的需求。
2. 許多人擔心大麻合法化後麻駕的案例會暴增,但根據警方的統計資料顯示,2018年至2018年11月16日共有58件毒品駕駛事件,其中包含合法化後的2件麻駕。和2017年全年共60件毒品駕駛事件相比並無暴增跡象。
另外緬尼托巴的皇家警隊曾在大麻合法化前後個三個星期做過麻駕的類比調查,結果顯示麻駕的案例並未增加。
-
💡反思
看完了加拿大娛樂用大麻合法化的過程,我們可以清楚的知道加拿大是由於吸食人口過多、黑市盛行且就算想嚴格執法也非常困難等因素才決定合法化。
那麼站在加拿大的立場來看,在這樣的不合法時既無法完全阻隔人民接觸大麻,合法化後卻也可能造成健康疑慮的窘境下該怎麼做才是對人民最好的呢?
回到台灣自身對於娛樂用大麻合法化的看法,台灣需要將娛樂用大麻合法嗎?合法後台灣又將面臨什麼樣的問題呢?這些問題都是住在這片土地上的我們值得去深思的。
2021台灣網路使用率 在 未來流通研究所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產業地圖圖解】2021台灣「OMO零售全通路」產業地圖
3個2021台灣「OMO零售全通路」產業地圖新情報news!
💡【趨勢1】線上線下銷售緊密融合:集團電商、社群商務、行動支付
💡【趨勢2】多樣化零售業態/複合店:跨業態通路、無人店與智販機
💡【趨勢3】疫情下「短鏈興起&冷鏈升溫」:門店外送、包裹收送、低溫配送
==============================
2017年創新工廠李開復博士提出「虛實融合OMO(Online-Merge-Offline)」後,歷時3年探索,2020年驟然爆發的疫情,意外成為檢視零售企業OMO全通路布局的關鍵考核點。
觀察台灣產業數據,實體零售業網路銷售額於疫情期間屢創新高,2021年Q2三級警戒措施期間創下年增44.3%的新高紀錄,單季銷售總額達新台幣283億。而大型零售集團於疫情下積極的因應對策,也成為拉動整體零售產業邁向OMO轉型的火車頭。
2021台灣「OMO零售全通路」產業地圖,以圖像化方式呈現零售業者在大中小型實體零售店態、網路購物、行動支付、物流外送服務等關鍵領域的涉入程度與競合脈絡,並進一步歸納3項全通路關鍵趨勢,觀測台灣「OMO零售全通路」布局風貌。
📣【趨勢1】線上線下銷售緊密融合:集團電商、社群商務、行動支付
除了開設應對各通路的線上銷售平台外,應用具高滲透率的Line所推出的各式社群商務方案,近一年成長速度相當值得注目。例如全家2017年即著手經營各店Line群組,並於2021年推出「全+1」行動購;7-11以門市Line群組熟客生態圈為基礎,推出「i划算」社群團購;寶雅、家樂福、康是美與Line購物合作,將社群流量轉化為新客增長來源;全聯則是擁有超過千萬好友數的Line官方帳號及蓬勃的各店Line群組,並將分店(批)取、預購、團購、轉贈等功能內建於自有PXGo!中,全力鎖定「社群商務商機」。
台灣消費者在各類型零售通路中的行動支付使用率(複選),以超商的71.2%居冠,量販、超市及百貨亦分別達到51.4%、45.3%及39.7%,其他連鎖商店則為34.3%,均擁有一定基礎。因此不少實體零售企業近年均積極推出自有行動支付工具,部分業者更進一步申設電支機構。2021年台灣電支產業兩大新進競爭者均由零售業者主導,分別為由全家、玉山銀行及PChome旗下拍付國際共同合資成立的「全盈支付」,以及由全聯實業100%出資設立的「全支付」。
📣【趨勢2】多樣化零售業態/複合店:跨業態通路、無人店與智販機
近年台灣零售各業別間的界限愈趨模糊,競爭也更加激烈,同時提升了跨業併購及策略結盟的重要性。本次調查的企業集團中,以統一流通次集團的多角化布局最為積極,經營範疇涵蓋統一超商、康是美藥妝、夢時代及時代百貨、K.Seren美妝複合店等,並由統一集團共同持股台灣家樂福達40%,加上家樂福於2020年併購頂好及JASONS超市,使統一流通次集團成為台灣唯一橫跨超商、超市、百貨、量販的零售集團。
此外,各類型零售無人店、智慧型自動販賣機在疫情下再次獲得重視。整體來看,疫情下的無人零售應用型態包括智慧型販賣機(如7-11智FUN機、全家智慧販賣機)、智慧貨架(如美廉社OFFICE Mart),以及主攻封閉型經濟圈的小坪數無人商店(如全家科技簡配店、家樂福i Carrefour)。
📣【趨勢3】疫情下「短鏈興起&冷鏈升溫」:門店外送、包裹收送、低溫配送
將覆蓋範圍廣大的門店網絡轉化為小型發貨倉,搭配線上購物共同組成的快速電商到貨服務,為實體零售業者在疫情下挑戰大型電商平台的最大優勢。包括4大超商、全聯、家樂福、大潤發、愛買、新光三越、SOGO百貨等,各家業者於疫情期間均與外送平台合作,推出門店商品或餐點配送服務。部分企業更進一步建置自有門店配送解決方案,例如統一超商於2021年收購本土外送平台foodomo,預計於年底將門店外送服務擴展至全台1萬間門市;全聯則是緊扣「實體電商」策略,與全球快遞合作推出小時達服務,並預計於雙北增設多家小時達專門店,以提高運作效率。
疫情爆發後,快速膨脹的電商物流需求雖然成為龐大商機,卻也造成社會流通效能問題。台灣超商業者應用布局多年的物流基礎設施及店配系統,推出多樣化的包裹收送服務。例如7-11與全家除網購店取外,也提供宅轉店服務,緩解物流士重複配送的負擔,而店到店、店到宅及到府收件服務,則提供民眾更方便的收寄選項。7-11更進一步推出「國際交貨便」,提供海外店取及宅配服務。不僅如此,超商業者更以包裹收送服務為切入點,將服務範疇擴大推展至開店平台,例如7-11的賣貨便、全家的好開店/好店+/好賣+以及與Shoplus展開的策略合作等。
✍️下載【產業地圖圖解】2021台灣「OMO零售全通路」產業地圖:https://reurl.cc/6DZXly
-----------------------------------------------------
關聯閱讀:
2021【商業數據圖解】2020台灣「零售&電商」產業市佔率英雄榜: https://reurl.cc/dxVR2k
2021【商業數據圖解】2021H1台灣實體零售業網路銷售數據解析:https://reurl.cc/9r8LMj
2021【產業地圖圖解】台灣「電子支付」產業地圖:
https://reurl.cc/bnnnzl
2021【商業數據圖解】台灣「零售&電商全體次產業結構」年度數據總覽: https://reurl.cc/Q7oKlo
2020【產業地圖圖解】台灣零售集團邁向生活全通路布局: https://reurl.cc/ZjrkQp
#產業地圖圖解
#零售產業
#電商產業
#物流產業
2021台灣網路使用率 在 Z9 的看板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年百大影響力網紅調查揭露:
https://kol.bnext.com.tw/2021/result
包括Facebook、YouTube、Instagram在內,這類成立超過10年的社群媒體,已成為人們日常吸收資訊的主要管道,在台灣尤其如此。根據TWNIC台灣網路資訊中心《2020台灣網路報告》,台灣社群媒體使用率高達88% ,比全球平均高出39%。
2021台灣網路使用率 在 iKala 愛卡拉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iKala 看好社群影音商機,攜手凱絡媒體推摘星計畫🌟】
疫情催化消費者行為移轉線上、社群黏著提升,iKala 看好影音內容結合數據分析和消費者洞察發展成效型影音行銷、社群電商,近期取得 YouTube MCN 夥伴資格,攜手台灣領先媒體代理商 凱絡媒體 CARAT 推出「RiStar 摘星計畫」,協助影音創作者釋放數據價值、挖掘頻道成長潛力和建立商業經營方針。
iKala 共同創辦人暨營運長鄭鎧尹表示:「iKala 與凱絡媒體此次合作,不僅能替影音創作者引入更多商業機會,藉結合 AI 數據分析實力和品牌商業策略,長期培養網紅行銷流量池,用全方位的媒體策略顧問視角,協助品牌主真正掌握網紅合作價值,開啟雙向對話、極大化社群影響力。」
查看自由時報完整報導👉https://ikala.pse.is/ristar
深入了解 RiStar 摘星計畫👉https://www.ristar.com.tw/
#iKala #iKalaCloud #iKalaComme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