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2020流行名字台灣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2020流行名字台灣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2020流行名字台灣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2020流行名字台灣產品中有7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Disclaimer⚠️:跟之前的一樣,這篇文只是個簡單的回顧,一定會有疏漏,先說抱歉,本週這三篇文只是個粗陋的酌古斟今,並不是為昔日鍍金的。總之 #musicboleh #就醬聽音樂 X MELODY #鑫光大道 Mei Sim 雲鎂鑫 2011-2020 2011年,iPhone已...

 同時也有1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0萬的網紅草屯囝仔Official,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草屯囝仔 #無法無天 #台語解說 「創作者最怕的是什麼?」 「最怕人家不了解我們!」 好奇為什麼當初這首歌要在宮廟拍攝的朋友們, 千萬不要錯過這一集的台語小教室! - 《無法無天》Official Music Video📺 👉 https://youtu.be/L7nTem6FDAc ...

2020流行名字台灣 在 游大東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9-10 10:02:08

【 香港音樂人Hirsk揚威台灣金曲獎 】 _ 受世紀疫情影響而延後舉行的「第32屆金曲獎」,最終於周六晚(21/8)在台北流行音樂中心舉行實體頒獎禮,多項賽果塵埃落定,最佳新人由「?te」(壞特)奪得,田馥甄和「蛋堡」杜振熙榮膺今屆的金曲歌后和歌王,盧廣仲憑《刻在我心底的名字》勇奪年度歌曲,最佳華...

2020流行名字台灣 在 HF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5-10 11:07:30

HF HAPPENINGS✨「我聽母親說:60年代的艋舺街頭,有位賣藝的傳奇人物,人稱「十三聲」。他可以忽男忽女、幼聲老嗓,不管是古今佚事、流行俚俗,到他手裡,都是眾人圍觀搶看的好戲。」 -「雲門舞集」藝術總監鄭宗龍⁣ ⁣ 這是來自藝術總監鄭宗龍兒時的故事,在艋舺遇到的人,感受的事物而編成的舞蹈,曾...

2020流行名字台灣 在 游大東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2-02 00:47:50

【 女神降臨 】 _ 持續超過一年的世紀疫症,改變很多人的生活習慣,個人作風是「分散投資,乜都睇啲」。過去數年,多得網絡點播平台,本地製作以外,台灣、日本、英美甚至泰國出品都有留意,唯獨對韓國出品總是提不起勁,可能「哈韓」最瘋狂的那幾年 ── 大概由《熟女辛市長》(2009)至《她很漂亮》(2015...

  • 2020流行名字台灣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01 19:44:28
    有 314 人按讚

    ⚠️Disclaimer⚠️:跟之前的一樣,這篇文只是個簡單的回顧,一定會有疏漏,先說抱歉,本週這三篇文只是個粗陋的酌古斟今,並不是為昔日鍍金的。總之 #musicboleh #就醬聽音樂 X MELODY #鑫光大道 Mei Sim 雲鎂鑫

    2011-2020

    2011年,iPhone已經進入第三代3GS,智慧型手機開始普及化,2012年,Facebook在美國上市,馬來西亞人在FB上的時間開始越來越長,2013年,Spotify登陸馬來西亞,數位媒體崛起,唱片實體銷量越來越差,音樂製作門檻變低,數位音樂工具越來越普及,90後與千禧一代邁向成年,數位生活逐步實踐....是一個變化極大的十年。

    2012年, 宇田出道,首張專輯主打歌〈雨是甜的〉在各大電台熱播,同年,Fuying & Sam出道,〈分開以後〉在電台熱播,並獲得MACP大馬音樂創作人版權保護協會最高點播率中文歌曲,隔一年的〈全世界都以為我們在一起〉再獲此獎。

    2013年,資深音樂人Fred Chong創立WebTV asia,黃明志為相關唱片公司Prodigee Media旗下早期的歌手。

    2014年,四葉草出道,2015年〈好想你〉成為現象級的洗腦歌,更多人開始往數位平台發展,無唱片公司背景的歌手與作品開始湧現。

    2014年,Anna莊啟馨掙脫了流行音樂模式的桎梏,發行了《Tack》,奪下娛協獎最佳獨立音樂專輯獎。隔年,鄭可望籌備Aki黃淑惠的個人專輯,在過程中決定投入發展馬來西亞原創音樂。並在2016年與中國夢想當然音樂文化傳播簽署了協議,接下來幾年發掘了很多新歌手與音樂人,發表的歌曲可能上百首,其中,Ryota片山涼太是這一波新浪潮裡的佼佼者。

    2015年,黃明志《亞洲通殺》發行,隔年入圍第27屆台灣金曲獎最佳國語男歌手獎,之後,〈漂向北方〉面世,2017年憑《亞洲通車》再次入圍台灣金曲獎最佳國語男歌手獎,至此,黃明志已證明自己是現象級創作歌手。

    2015年,許多年輕歌手,比如Danny許佳麟、Justin吳宗翰等等(真的還有很多名字但至此我已有點不知從何寫起,抱歉啊各位),相繼以網路平台為基地,頻密發表翻唱或原創,獲得極大的迴響。

    2016年,蔡恩雨的翻唱作品在Youtube上爆紅,差不多這一兩年左右,李志清進入WebTV Asia擔任製作人,而在台灣的陳威全也跟WebTV Asia合作,此時,這家MCN公司或許就是擁有最多流量歌手的馬來西亞公司。而WebTV Asia創辦人 Fred Chong,早在千禧年的第一個十年就看到音樂在網路上的未來,並創立了Music4Nothing,與一群音樂人與歌手合作,包括張智成、鄭可望、陳豪...等人,推出“免費音樂”的概念...但一直遲至創立Web TV Asia,才真正有了營利模式。

    2016,抖音面世,多首被稱為“抖音神曲”的作品啟發許多人,紛紛在類似平台上發表作品。

    接下來的幾年,馬來西亞樂壇處於一個混沌的轉變期,這十年裡出現很多歌手,比如顏慧萍、Orange陳慧恬、雲鎂鑫、李佩玲、郭文翰、碰碰姐弟、劉漢傑、李佳薇、林文蓀、車志立、王思涵、黃若熙、 賴淞鳳、蘇盈之、李幸倪、郭修彧、菲道爾、Dato Maw、楊莉瑩、Babychair、王子慧、Shelhiel......等等等等,有的是選秀背景,有的是網路背景,也有更多的獨立音樂人浮上水面,這些標籤只是圖個方便,其實界線是越來越模糊了,這是一個充滿可能性的年代,雖然不至於每個單位都有平等的資源,但只要事情做對做滿,機會都變大了。

    2016之後的大馬中文樂壇,我說不出一個所以然,他是一大塊混沌的麵團,裏面有很多蠢蠢欲動的東西,抖音元素、獨立元素、流行元素、電音元素、嘻哈元素....等待被揉成屬於這個世代的形狀,我不覺得有人預測的來,只知道這一群人,新或舊,不管我有提及或忘了提及,我看到的或是我目光短淺看不到的,都有個變數很大的未來。我們除了歌手,還冒起了許多幕後人,也都具備做出全亞洲爆紅的作品的能力(爆紅在我這一篇文裡是其中一個方便的指標,得獎是另一個,當然還需要從很多角度去評價),你看〈刻在我心底的名字〉?除此,還有許許多多優秀的音樂人與作品有待被發現以及被欣賞。

    我們期待的百花齊放可能已經發生,不同的品種都會有不同的擁戴者,當中一定會有一些是“全世界都在瘋傳但你又不覺得怎樣”的,也有孤芳自賞的,把這些當成品味的敵人好像也不太對,這不過是市場選擇的結果。這個世代,我們若擁有了前所未有的資源與工具,差了些什麼呢?一定會有人覺得以前比較好,我很認真去思考過,其實只是每個世代有每個世代要聽的歌革的命,10年後又會有人懷念今天。若沒發現一切都在進步中,可能是腳步緩下來了,又或是到了另一個階段,所有的now都不太能有共鳴了。

    接下來一定是異軍突起的,想個辦法串聯起來吧,馬來西亞的主場,無法靠支離破碎的力量撐起來,但我也不盡然是個和平主義者啦哈哈,當然可以對不喜歡的繼續保持距離。總之,這一週的三篇,不過是自己個人記憶與觀點的一個簡短重整,至於意義是什麼?嘿,還有很多故事呢。而目前,只想為 #musicboleh #就醬聽音樂 服務,希望對的資源能找到對的人吧。

  • 2020流行名字台灣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8-22 13:06:31
    有 314 人按讚

    【 香港音樂人Hirsk揚威台灣金曲獎 】

    受世紀疫情影響而延後舉行的「第32屆金曲獎」,最終於周六晚(21/8)在台北流行音樂中心舉行實體頒獎禮,多項賽果塵埃落定,最佳新人由「?te」(壞特)奪得,田馥甄和「蛋堡」杜振熙榮膺今屆的金曲歌后和歌王,盧廣仲憑《刻在我心底的名字》勇奪年度歌曲,最佳華語專輯獎和年度專輯獎,則由「蛋堡」杜振熙的《家常音樂》和桑布伊的《得力量 Pulu'em》奪得,但對香港人來說,真正重點是本地音樂人 hirsk 憑去年12月在台灣推出的純音樂專輯《noista/gia 噪噪噪噪切》,成為「演奏類最佳專輯製作人獎」的得主,揚威海外。

    據了解,頒獎禮舉行的同一天,正好是Hirsk小登科的大日子,未能前往台灣,故獎項由台灣編曲人黃少雍代領,黃氏站台時拿出手機,讀出Hirsk的感謝辭,介紹自己是來香港的音樂人,亦感謝台灣金曲獎的評審團賞識。「謝謝金曲獎包容並認可不太一樣的聲音,《噪噪噪噪切》 關於一個正在消失的城市,可以是我的城市,也可以是你的,讓我們都用心聆聽我們的城市,讓我們都能在生活的噪音中找到音樂,很可惜不能到現場參與,但由少雍老師代領這個獎,意義重大,因為他一直是我最欣賞的編曲人,我是來自香港的音樂人Hirsk,謝謝台灣,謝謝音樂!」(詳見:https://bit.ly/3BfNKld)

    原名為Khris Nung的Hirsk(是借Khris來玩字謎),是一位香港音樂製作人及電子音樂人,畢業於美國伯克利音樂學院,主修電子音樂製作及聲音設計。2017年被選中為德國柏林Pop Kulture藝術節的表演音樂單位之一。2018年於香港參加由文藝復興基金會主辦的「搶耳音樂廠牌計劃」,展示其獨特怪異富有想像空間的聲音 (https://bit.ly/3sEKxrX) 。回港後,Hirsk曾與多位香港歌手和音樂人合作,計有 #王嘉儀(《月光族》、《微物》編曲)、Gin Lee(《以愛情的罪名》編曲)、#Serrini(《長期浪漫》作曲》、#陳凱詠(《天生二品》作曲、編曲)、KIRI T(《I’m Not Here》和《IDontBelieveInClosures》編曲)等等。

    直至2020年12月,Hirsk終於推出首張個人專輯、一張關於香港的電子音樂大碟 ── 《noista/gia 噪噪噪噪切》,由台灣的電子音樂廠牌「派樂黛唱片」負責發行,收錄《點心》、《落花》和《悲傷銅鑼灣》等11首作品,大碟名稱有將「噪」音「切」開的意思,本身聽起來也像一個節奏,「切」也是親切、切身的意思,Hirsk創作時取材自茶樓聲、新聞報道、提款機、港鐵廣播,還有《帝女花之香夭》等各種地道及熟悉「噪音」,用合成技巧及電子音效加以延伸扭曲,變成全新的樂曲,呈現予聽眾,帶領聽眾經歷一趟超想像的聲音旅程。
    (唱片介紹:https://bit.ly/3D85YXl)
    ( SPILL 的專訪:https://bit.ly/3kdFT0p)

    *Hirsk圖片由 @sonymusichk 提供

    【 延伸閱讀 】
    *謝安琪《離不開》專訪:https://bit.ly/3yW2yo3
    *驚為天人的青衣男孩湯令山:https://bit.ly/37Oo7Le
    *陳卓賢《DWBF》的方大同密碼:https://bit.ly/3fTGFOQ

    緊貼「游大東影視筆記」最新資訊:
    ▇ facebook專頁: 游大東【鴻鵠志-影視筆記】
    ▇ instagram: instagram.com/yautaitung
    ▇ MeWe專頁: mewe.com/p/yautaitung
    ▇ Telegram:https://t.me/yautaitung
    ▇ Medium:https://yautaitung.medium.com

    (22082021)

    #游大東影視筆記 #游大東 #金曲獎 #金曲32 #Hirsk 金曲 GMA 搶耳音樂 Ear Up Music 文藝復興 RFHK 派樂黛唱片 The Culturist 文化者 午夜翻牆 Music Picks 9588hk 私家音樂 SOPHY WONG 王嘉儀 Kiri T #GINLEE 王希文 KKBOX

  • 2020流行名字台灣 在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8-21 20:28:33
    有 30 人按讚

    【#金曲32 即時更新:「落日飛車」奪年度最佳樂團,「尋人啟事」獲最佳演唱組合】

    2020年底,在夕陽音樂工作室裡,主唱國國拿出一本黑白攝影集說,上半年他們原訂要在洛杉磯錄製EP。

    然而不穩定的肺炎疫情,促使他不得不趕回台灣。在巡迴頻頻延期的巨大空擋,他們乾脆轉念做一張呼應2020年混沌的作品。

    作為飛車第3張專輯,它有個美麗而危險的名字叫做《SOFT STORM》(柔性風暴):https://bit.ly/37ZsPGr

    #金曲獎 #2021金曲獎 #落日飛車 #最佳樂團 #尋人啟事 #最佳演唱組合

  • 2020流行名字台灣 在 草屯囝仔Official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1-07-09 20:00:12

    #草屯囝仔 #無法無天 #台語解說

    「創作者最怕的是什麼?」
    「最怕人家不了解我們!」

    好奇為什麼當初這首歌要在宮廟拍攝的朋友們,
    千萬不要錯過這一集的台語小教室!

    -

    《無法無天》Official Music Video📺
    👉 https://youtu.be/L7nTem6FDAc

    《無法無天》線上聽 🎧
    🎵 Apple Music → https://reurl.cc/Nr2Yrk
    🎵 Spotify → https://reurl.cc/6aGKDb
    🎵 KKBOX → https://kkbox.fm/sSIx14
    🎵 MyMusic → https://reurl.cc/0jmK2b

    -

    本集介紹歌曲
    【無法無天】

    黑暗社會 人心險惡 路攏是金錢製造
    你沒資格講話 人生反常 不知道會走到什麼地步
    恁攏 猜不 著 是誰拿著開山向你面前衝
    講話 不通太唱秋 下一個著換你躺在棺材中
    沒辦法表達我心內欸話 身在這社會
    存在這問題 誰人喊可憐
    義氣拼黑白 all in 壞運埋土底
    出門拖名字要照會我看你擱不夠格
    輪仔六發六聲簡單血洗乎你墮輪迴
    跟我正面衝突 槍管向你喉嚨擠
    什麼江湖道義 一切都是看錢面
    倫歲 倫背 我不會插小你
    昨天 作地 還在討情義
    一門 一次 註定你生死
    這場戰爭早就想起喪鐘

    挺我欸人跟我出來削 (跟我出來削)
    鐵仔碰軟仔看誰痛 (我看誰痛)
    勝者為王 無法無天 (無法無天)
    勝者為王 槍下留慈悲 (槍下留慈悲)
    挺我欸人尬我出來削 (尬我出來削)
    鐵仔碰軟仔看誰痛 (我看誰痛)
    勝者為王 無法無天 (無法無天)
    勝者為王 槍下留慈悲 (恁北乎你死)

    看今晚是誰最屌
    傢伙拿著作伙來七逃
    帶我兄弟 準備呼死
    係誰欸代誌 要跟阮比拼
    鐵仔 木棒 全部傢私 傳到攏招對 現馬
    入子 拖板 全部散開 一門尬刁落
    對方躺落 乘勝追擊 今晚就要嚇到贏
    全部梭落 正經代誌 嗆堵順便喊輸贏
    是誰勒喊 (誰勒喊)
    是誰勒看 (誰勒看)
    是誰勒抖 (誰勒抖)
    是誰勒照水 (誰勒照水)
    人性貪婪要治無藥通醫
    點起葉子麻痺全部神經
    親像蛾仔一致爬滿全身
    這場戰爭早就想起喪鐘
    我幹恁尼娘目珠內毫無道義
    我幹恁尼娘日珠內只有自己

    挺我欸人尬我出來削 (尬我出來削)
    鐵仔碰軟仔看誰痛 (我看誰痛)
    勝者為王 無法無天 (無法無天)
    勝者為王 槍下留下慈悲
    挺我欸人尬我出來削 (尬我出來削)
    鐵仔碰軟仔看誰痛 (我看誰痛)
    勝者為王 無法無天 (無法無天)
    勝者為王 槍下留下慈悲 (恁北吼你死)

    -

    特別感謝|Achia Liu 、劉冠汶

    -

    台語小教室(全集):
    https://reurl.cc/W375x9
    FB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CaoTunBoyz
    草屯囝仔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caotun_taiwan/
    樞育 https://www.instagram.com/caotun_su/
    阿倉 https://www.instagram.com/leechang06/

  • 2020流行名字台灣 在 This is VV就是VV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1-01-29 20:30:07

    訂閱VV頻道▶https://reurl.cc/dKQjk

    我覺得打錯山本耀司名字的這位字幕君姊姊
    真的很不respect人家捏
    所以我保留了,看看有沒有人發現並留言,哼
    by:李時尚

    ▼誰是VV? Who Are The Members Of VV?
    🐳金魚腦SZUMIN肆旻🐳
    ➫粉絲頁Facebook:https://goo.gl/zKL4M9
    ➫哀居Instagram:https://goo.gl/M5FxGN

    🐑我是李肆旻的表姊啦不要再問了-小羊MehMeh🐑
    ➫粉絲頁Facebook:https://goo.gl/3Lk2us
    ➫哀居Instagram:https://goo.gl/eTri4b

    ►相關合作邀約請洽:
    Business Request:
    ➫E-mail:thisisVVofficial@gmail.com

    📎This is NOT sponsored video
    / 若欲轉載或使用於其他平台,請來信取得分享授權 /
    Thanks for watching :)

  • 2020流行名字台灣 在 偽學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1-01-25 20:21:51

    【認真聽】純愛不純|#台灣青春愛情電影|刻在你心底的名字 \\ 李長潔
    .
    自2008年台灣電影再次興起以來,通俗的青春愛情故事,不但成為話題與票房的解方,也時常在各影展獲獎。以《#刻在你心底的名字》為例,金馬獎就入圍5項,也榮獲「最佳攝影」、「最佳原創電影歌曲」。盤點台灣青春愛情電影的興起,除了70年代瓊瑤式愛情的健康寫實延續,90年代台灣新電影借用愛情重建台灣性。但進入2000年後,一切開始慢慢不一樣了。
    .
    2000年開始,《藍色大門》(2002)、《盛夏光年》(2006)、《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2011)、《女朋友男朋友》(2012)、《等一個人咖啡》(2014)、《我的少女時代》(2015)、《六弄咖啡館》(2016)、《刻在你心底的名字》(2020),大量的青春愛情電影成為了台灣純愛想像的視野,他們以「青春」、「少男」、「少女」為名,表現出台灣人的情感文化模式。
    .
    我們今天的「偽學術 | 認真聽」,就來談談這20年來的粉紅泡泡。這廣大的戀愛流行文化是甚麼模樣?它們反映了怎樣的愛情轉向?從不同作品中又可以解讀出哪些文本隱藏的敘事?還有那些膾炙人口的電影主題曲。
    .
    📌 #今天的內容有
    .
    ▶ 甚麼是愛情電影
    ▶ 我的《藍色大門》與青春
    ▶ 「青春」的形構
    ▶ 「少男」、「少女」的理念型
    ▶ 純愛不純—台灣青春的反叛結構
    ▶ 情感先於政治
    ▶ 愛情電影主題曲
    .
    📣 #firstory 聽這裡: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k39z6z0zvfx0807v0lu7165?ref=android
    .
    📣 #kkbox 聽這裡:https://podcast.kkbox.com/episode/4pHpNRfyLL7Tosl61J
    .
    📣 #spotfy 聽這裡:https://open.spotify.com/episode/3sbEXh0CwFSEICRNTdR09S?si=dyHHN9_qR-OzUF8q3P95JA
    .
    📲 #FB論述版:https://www.facebook.com/208541192666847/posts/1674782469376038/
    .
    //// 完整論述 ////
    .
    ▓ #甚麼是愛情電影
    .
    想要談「愛情電影」,那勢必是要做個「#類型電影」操作型定義,儘管近年台灣電影的類型化飽受批評,但其的確是招喚大眾的一個方便途徑。或許我們可以幫愛情電影分類為:羅曼史(romance film)、通俗劇(melodrama)與文藝片。目前2000年後的青春愛情電影來看,則較多傾向文藝片。
    .
    也是因為電影類型化的緣故,其可以更清楚地連帶成一套系統、原則與期待。當「#愛情電影」正式成為一種培養台灣人觀賞電影的習慣,除了公式化的內部敘事外,向外延伸後,便足以展開各種文化工業的制度性生成,例如偶像明星的打造、週邊商品販售、主題曲的流傳等(Illouz, 1997)。
    .
    最終,透過類型電影的集體觀看,可以反映出一個社會的意識形態,或是文化模式。好比《#為甚麼愛讓人受傷》中,Eva Illouz(2012)藉由《傲慢與偏見》來理解西方個體主義的浪漫生態,或許我們也可以在這20年來的青春愛情電影裡看見自己。
    .
    ▓ #我的藍色大門
    .
    在《#藍色大門》張士豪的那個年紀,夏天的午后是連續補習戰鬥的人生,週一、三、五是何明數學,週二與週四是徐薇英文,當然以我不學無術的青春,大部份都是呈現偷懶蹺課的狀態。那時候究竟能夠有甚麼煩惱?
    .
    2002年的《藍色大門》第一次開啟了我對愛情與性別的思考。導演易智言當年拒絕了參加金馬獎,不然,這部相當具有時代意義的作品,肯定有不錯的成績。片中孟克柔(桂綸鎂)、張士豪(陳柏霖)、林月珍(梁又琳)三人的關係,呈現了00年代台灣青少年的社會行動與市民生活精神。
    .
    ▓ #青春的形構
    .
    我們以後會成為甚麼樣的大人,變成00年代後市民社會中年輕男女的煩惱。在後傳統資本主義社會的生活中,這些都市裡的小事件,個人選擇的養成遊戲,成為我們最需要煩惱的自由,一種集體規則與個人自由的協調抉擇。
    .
    「青春」,是一個重視自我探索的過程(過渡),無論是《藍色大門》或是《盛夏光年》,都試圖描繪這種秩序建構中的過渡,五月天同名歌曲的日文名稱就叫「#青春の彼方」-- 放棄規則,放縱去愛,放肆自己,放空未來。也是因為這樣的「#失序」,青春才讓人懷念。最終,沈佳宜說「人生中的很多事情,原本就是徒勞無功的」,的確,我們正在腐敗,但我寧可選擇相信《刻在你心底的名字》結局的協調與釋懷是有可能發生的。
    .
    「青春」,也帶著台灣觀眾走出90年代的悲情。早期的青春愛情電影帶著濃厚的陰鬱,一直到《藍色大門》開始,我們開始談論同志情感、性別認同、家庭關係、三角戀愛等情感議題,青春變得多元而明亮。
    .
    青春愛情電影裡,反映著情感的真實體制(regime of emotional authenticity)(Illouz, 2012),非常強烈地要求內在性感作為行動與選擇的基礎。青春中的人們,因為初次面臨社會化規範,人們會認真審視自己與對方的情感(愛情、親情、友情),以判斷這段關係的重要性與強烈程度。這大量的自我情感檢視,一見鍾情的強烈情感暗示,時常就是「青春」的情感面貌。這也是青春迷人之處。
    .
    ▓ #少男與少女的理念型
    .
    媒體中的少男與少女,帶給觀眾對性別角色的論述形構,一方面文本建立起一種戲劇性、典範式的形象,隨著故事的開展,加深觀影者的情感投射,另方面一起作用的是,少男少女的面貌外表的特質,也形成觀眾的欲望對象,產生明星化的作用,成為性別操演的模仿理念型。
    .
    青春愛情電影中的少男比少女更加倍重視,除了《藍色大門》與《我的少女時代》外,其它全部的愛情電影幾乎都圍繞著少男,少女通常則作為是推動劇情的力量。少男的姣好面貌,成為電影世界裡的耽美重心,隨便舉例就一堆,陳柏霖、張孝全、柯鎮東、陳昊森、曾敬驊,「#大男孩」的對純樸、憨直、大笨蛋的要求,他們表現忠誠、可受控制,並且,他們不會對(男性)觀眾產生威脅感。
    .
    至於女主角則以「#熱情開朗大方」為形象,如《女朋友男朋友》中的林美寶(桂綸鎂),就如同前述,她起了連結兩位男主角陳忠良(張孝全)與王心仁(鳳小岳)的作用,確實地帶動敘事的進展。
    .
    ▓ #台灣青春的反叛結構
    .
    2000年後的台灣青春愛情,某個程度上融合了日本和美國的純愛視野,前者展現了「#物哀」的精神,後者則更多在表現西方個體主義的追求。當然,不同的作品也有各自主題脈絡的側重,像是性別認同、性別麻煩(Butler, 1990)、青春成長、描繪時代精神、國家與社會變遷的隱喻、情感抉擇等等。
    .
    總體而言,台灣的作品更擅長挪用青春的反叛結構,去對應、甚至逆返「#國家體制的規訓」,這個台灣電影本土化的大主題。2000年後的新導演,以90年代前後為基礎,自然而然流露出了導演本身的「懷舊」情感,想是一個包含了情慾、戀愛、政治、社會、經濟裝況的「情感的共同體」。
    .
    ▓ #情感先於政治
    .
    以《女朋友.男朋友》為例,其為一部愛情電影,也是一部歷史電影。該片採用序列式的線性時空,將台灣的多重現代性再現。許多文化學者會討論國族與愛情的辯證關係,大時代下兒女情長,微小的愛情被鑲嵌在巨觀的社會脈絡中。但實際進入電影文本,才會發現,楊雅喆並不是要說明這種台灣性的社會—歷史時空,反而,他進行一種「#逆反」,讓情感能量來主導政治的場景。根本沒人真正在鳥民主自由,這才是真正的自由,非常後現代的後現代的後現代。
    .
    楊雅喆幾乎總結了後殖民與後現代電影裏頭所有的多元主體:女性、情慾、學生、社會運動、娘娘腔、同志、小三、本土、鄉下人、都市人等等,運用了諸多遊戲般的情節將這些概念構成一個皺摺,裏頭緊密扎實情慾流動,展開又可以觀看台灣自由的進程。
    .
    ▓ #那些年我們一起唱的主題曲
    .
    青春愛情電影還是成為一種類型了,也不是壞事,也許是必然,這形成了一個穩定的大眾流行文化市場,引導著戀情與自由的話題,反映著純粹親密關係的渴望。在電影裡,人們才可以淡化成人愛情經驗的功利性、功能性。如果能夠再有一首好聽的情歌那就更好了!
    .
    要能在腦中烙印電影裡的青春記憶,就一定要有一首讓人感動的歌曲,當旋律響起時,瞬間喚起洶湧的刻骨銘心,像是《藍色大門》的「#小步舞曲」、《我的少女時代》的「#小幸運」等。盧廣仲的《刻在我心底的名字》就是一個不錯的例子。這首獲獎歌曲,編曲十分令我動心,第一聲,每次聽到小號與歌手聲線對唱,與法國號的穿梭交疊,都會全身起雞皮疙瘩。
    .
    這首歌起了關鍵的宣傳作用,五月天、魏如萱、周興哲、蔡依林、田馥甄、梁靜茹、李千娜、韋禮安、曾沛慈、徐佳瑩等歌手的cover版傳唱參與,更加豐富了電影文本與影迷/歌迷的連結。
    .
    結論是,該約唱歌了(?

    |

    #參考文獻
    .
    1. Illouz, E. (1997). Consuming the romantic utopia: Love and the cultural contradictions of capitalism. Univ of California Press.

    2. Illouz, E. (2012). Why love hurts: A sociological explanation. Polity.

    3. Butler, J. (1990). Gender trouble: Feminism and the subversion of identity. routled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