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憲關乎國家百年大計,朝野應集思廣益,不以一黨之私,不因一時政治利益為考量。多年來我已呼籲修憲應朝「三大方向.十項主張」來討論:
第1:建立權責相符、符合內閣制精神的政治體系;
第2:擴大全民參與,落實全面參與政治運作;
第3:讓政府更有效能,符合世代正義的憲法。
#主張一:「氣候正義及環境權納...
修憲關乎國家百年大計,朝野應集思廣益,不以一黨之私,不因一時政治利益為考量。多年來我已呼籲修憲應朝「三大方向.十項主張」來討論:
第1:建立權責相符、符合內閣制精神的政治體系;
第2:擴大全民參與,落實全面參與政治運作;
第3:讓政府更有效能,符合世代正義的憲法。
#主張一:「氣候正義及環境權納入憲法」
全球目前已有許多國家將「氣候正義」、「環境權」入憲,我們也看到齊柏林為台灣山川的吶喊。為符合《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精神,保障未來世代共用地球的權利,盡我們這一代人對環境的責任,我們呼籲應該將氣候正義加入修憲工程討論。(2020/7/24)
#主張二:中華民國應「推動成為內閣制」國家
中華民國近二十年來的憲政僵局及失能的政治體系無法解決人民的問題。唯有重建權責相符的制度,讓人民的力量進入體制內運作,才能打破僵局,解決藍綠對立的局勢。提出修憲公投以內閣制為方向已勢在必行。(2019/6/6)
#主張三:率先恢復「閣揆同意權」
中華民國憲法本來就偏向內閣制,但在閣揆同意權廢除之後,行政院長已變成總統的執行長,隨時更換。我們主張,在推動內閣制的過程中,凝聚社會共識可能花費時間太久,至少可先回復閣揆同意權,穩定憲政體制,也比較符合權責相符的基本精神。(2015/5/20、2019/6/6)
#主張四:推動「國內不在籍投票制度」
投票是參政權的具體實踐,很多人卻被「返鄉距離」等問題,被迫放棄投票權利。擴大全民參與政治、投票,「不在籍投票」是民主國家的基本權利。放眼全球,約有115個國家採不在籍投票制度。我們主張,在確保選舉公平、公正的原則下,支持「國內不在籍投票制度」,讓台灣民主制度,越來越進步。(2015/5/20、2019/7/10)
#主張五:「不分區有效政黨得票門檻調降」
全國不分區及僑居國外國民立委共34席,各政黨會提出一份不分區候選人名單,依得票比例分配席次,但政黨得票率須達到5%才可獲得席次。我們主張政黨參與不分區立委分席的得票門檻應降到百分之3,才是鼓勵政黨參與的世界共同潮流。(2015/3/28)
#主張六:司、考、監三院「瘦身」
政府組織盤點、瘦身,行政院組織改造,各級機關都已減少、立法委員、考試委員已減半,司法、監察兩院人數也都要減半、大幅精簡。未來並在維護監察獨立及考試制度公正下與其他三權整併。(2015/03/27)
#主張七:「降低投票年齡到18歲」
投票年齡降至十八歲與不在籍投票,是世界各先進國家,鼓勵國民多參與政治事務所共同努力的目標與趨勢。(2015/3/28)
#主張八:「檢討單一選區兩票制」
現行國會選制造成民意被扭曲、席次不對等,應按照憲法票票等值原則,並就國會選制進行協商,推動改革,具體「檢討單一選區兩票制」。(2014/12/11)
#主張九:「檢討憲法第54條行政院副院長設置」
現行憲法第54條規定,行政院設院長、副院長各一人。這是「明文」規定,完全沒有變通的餘地。衡諸全球,新加坡在2019年之前有兩位副總理分別負責「國家安全」、「經濟和社會政策」;西班牙視需求可有四位副首相;韓國則設有「經濟副總理」、「社會副總理」,針對國家重點發展需要,分工合作。我國應放寬此項規定,讓行政院針對專業權責得增聘行政院副院長。 (2020/7/24)
#主張十:「確實落實地方自治」
我國目前現行體制是「大中央、小地方」,錢與權都集中在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經常僅能被迫買單或配合規劃。我們希望修憲工程應納入中央地方權限保障的討論,改變「大中央、小地方」的現狀,真正落實地方自治。(2020/7/24)
2020政黨得票率 在 吳佩蓉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首戰告捷VS.骨牌傾倒 地方政治賽局系列文(三)
黃捷罷免投票落在2月6日,彷彿被掛上一顆定時器,策動罷免的一方自然希望威力無窮,把黃捷拉下來,但這顆炸彈裝填的火藥量遠小於韓國瑜和王浩宇,罷免的理由正當性薄弱,炸開一個小洞作為挺韓民眾宣洩情緒出口的目的足矣,要擴大影響面積,勢必得讓選情加溫,成為全國持續關注的議題,藉以號召藍營支持者相挺。
催化選情的同時,兩面刃的效應也浮現,勢必也會讓綠營起了危機感,讓投票行為更加撲朔迷離,增加雙方操盤的難度。
黃捷在2018年的得票數1萬8420張,而 #韓國瑜 在2020年總統大選鳳山得票數8萬2432張,李雅靜選立委則囊獲8萬6127票,兩者票數均高於罷免成功需要的7萬1957張。不過,#蔡英文 在鳳山拿到13萬8172票,#許智傑 也有11萬4998票,#罷韓 11萬7795票,韓的得票數是蔡的59.65%、許的71.68%、罷韓的69.97%。
換言之,只要去年曾投給蔡、許及罷韓的選民中,#6到7成 投下 #不同意票,黃捷的危機應該就能化解。(註 #韓流高峰期,在鳳山拿到市長選票11萬8466張)
眼尖的朋友應該察覺到,蔡英文和許智傑的得票有2萬3174張的落差,因為該區 #時代力量 也推出自己的立委參選人陳惠敏,她拿到1萬7466票,而時力在鳳山的政黨票有1萬7594張,佔7.75%,在高雄全區則佔5.95%,在鳳山的得票率是全高雄最高的。
黃捷以新人之姿首次參選便獲得高票,與該區選民青睞時力不無關聯,而今黃捷已有全國知名度,先撇開罷免風波不談,下次選戰應該有2.3萬至2.5萬票的實力,而這也是坊間陰謀論的基礎,盛傳若綠營助攻,讓黃捷過關,可能把她的票數拱上3萬張,恐壓垮其他的議員。
誠然,會有這種疑慮也不無道理,高知名度確實會成為吸票機,但在政黨政治運作的現況下,支持度來自於組織動員,擁有大黨黨籍的議員參選人具備的優勢便是在此,多少能分到數千票的基本盤。在選民自主配票制衡與政黨組織操盤下,黃捷能吸納的有限,這也是小黨和無黨在單一選區難抵兩大黨的原因,若干支持者會自動把票轉投給理念或屬性(顏色)相近的大黨參選人。
2020年鳳山的政黨票 分布:#民進黨 8萬3659票,36.87%;#國民黨 7萬1332票,31.44%;#民眾黨 2萬469票,9.02%;#基進黨 1萬2946票,5.71%;#親民黨 6557票,2.89%。
2016年的分布如下:民進黨9萬2957票,49.15%;國民黨4萬3891票,23.20%;時代力量1萬2584票,6.65%;親民黨1萬294票,5.44%;新黨8089票,4.27%,綠社盟4816票,2.54%,台聯4991票,2.63%。
2020年民進黨在帳面上的政黨票下滑不少,部分可能流向基進黨、時力與民眾黨,但數字上仍高於國民黨5%,單一政黨便足以壓制這波罷免的力道。
時力在鳳山的支持度,從2016年6.65%,成長至2020年的7.75%,票數增加約 #5千張。黃捷在2018年的得票率為9%,高於時力連兩屆在鳳山的政黨得票率。即便如此,若無其他政黨出手相挺,處境仍是危急。
除了民進黨,其他各黨各派,特別是還沒浮上檯面,有意在2022年參戰的小黨動向,值得關注。黃捷原屬的政黨,能否暫時拋下彼此的心結或恩怨,攜手力抗現有罷免機制下,選區內少數、多元聲音恐易遭壓制或霸凌的困境,也是此役觀戰指標之一。
未完待續~~歡迎大家一同來討論
#黃捷
#罷免
#政黨票
#蔡英文
#許智傑
2020政黨得票率 在 呂秀蓮:台灣和平中立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立法院,還不該改造嗎?
2020年11月28日,國民黨立委為阻止行政院長蘇貞昌上台作施政報告,居然從菜市場搜購許多豬的內臟,一桶桶朝向蘇揆發言台傾倒。瞬間綠營女立委衝到蘇揆左右護駕,她們「本能反應」,順手將傾倒過來的豬心、肺、肝及大小豬腸反扔回去。蘇院長躲在娘子軍背後喃喃唸稿4分鐘,立法院長游錫堃宣布開始總質詢,只見議場上朝野扭打,而紅色地毯則五臟六腑散落一地,臭氣熏鼻。
這個台灣司空見慣的立院丑劇,立即躍登國際媒體。華盛頓郵報一語中的:「台灣的立法委員必須不斷上演打鬥鬧劇,藉此向選民展現自己有種。」當天晚上,台灣電視政論節目果真在「稱讚」某一新科女立委「最帶種」,是國會女戰神,下屆穩當選,極具誘導性。
立法院是競技場嗎?還是拳擊擂台?這回更像屠宰場。
我這一生當過「101次」的立法委員,3年專職外交委員會。1996年1月18日是當屆最後一次院會,依慣例已確定不再尋求連任的立委,每人有3分鐘時間發表告別感言。我大膽批判立法院是「政治馬戲班、媒體金舞台、權力競技場、利益分贓所、正義焚化爐」!原以為會被全場噓聲,沒想到卻獲得滿堂喝采,藍綠同仁還爭相跟我握手道別。我就此告別立法院,卻一直期待哪一個政黨、哪一個有權力者,可以帶動國會改革。
轉眼24年已過,我們的立法院有改變,但有改善嗎?
有改變,因為立法院院長不只由國民黨的劉松藩換成王金平,而且由國民黨換成民進黨。上屆是蘇嘉全,這屆游錫堃。但他們的共通點是,不分區立委實施後,立法院院長根本不必競選,全由政黨不分區立委產生,而不分區立委的提名,尤其排名先後完全由黨主席,其實是執政黨的總統事先就欽定了。
國會是監督行政部門的最高國家機關,憲法第63條規定:「立法院有議決法律案、預算案、戒嚴案、大赦案、宣戰案、媾和案、條約案及國家其他重要事項之權。」既然立法院長是由總統事先欽定的,如何期待立法院長能超越政黨,公正無私領導立法院、監督政府?
立法委員是多麼崇高、重要、專業的公職,誰有資格?通觀公職人員選罷法規定,只要不是現役軍人或役男,不是軍校學生,沒有觸犯內亂、外患、貪污等罪,又沒有受禁治產宣告,也沒有被褫奪公權而年滿23歲以上的公民,都可以參選立法委員。當然參選是一回事,當選又是另外一回事。至於立委候選人的學經歷及品德能力完全沒規定。
立法委員除由各縣市選區投票選出之外,還有「不分區立委」。根據憲法增修條文第4條規定,立法院從第7屆開始,立委總數113人,任期4年,其中34人是由「全國不分區」及「僑居國外國民」選出。而政黨不分區立委是由獲得百分之五以上政黨選票的政黨,依得票比例從不分區提名名單中選出,更有趣的是,「各政黨當選名單中婦女不得低於二分之一。」
換句話說,不分區立委必須先入黨,經政黨提名、排名後,再看投票結果該政黨得票率有無超過5%。如超過還得視政黨得票率的比例,決定排到第幾名的參選人當選。因此,想當不分區立委的,不必經營地方,只需經營跟政黨 – 政黨主席的關係就好。學經歷及有無問政經歷及能力並非必要,黨主席考慮的是私人利益或因知名度高,有利政黨吸票更重要。
本屆立委有部分來自小黨提名的不分區,可能因為某一事故成為新聞人物,也可能因為上一代與黨內派系或黨主席有特別交情。總之,極少因學有專精,或有德有能而被提名。本屆立委更多女性,有一些優秀、專業又認真,但也不乏年輕、有姿色、好製造花邊新聞以加深選民印象。就數字上看,台灣女性國會議員已高達41.6%,但其中有18位,其實是靠「不分區立委二分之一必須提名女性」的規定而當選。
2005年末代國民大會完成修憲工程時,婦運團體強硬通過此條文,本人作為女性主義先導者,深不以為然。真平等是立足點的平等,性別不平等不會因為把不公不義翻轉給另外一性就解決。用一個假平等來炮製另一個不平等,是偽善,是開時代倒車,應該廢除。
總地檢討,立法院若要改造,一定要大刀闊斧檢討,至少包括:
1. 立法院長應該由區域立委當選後,再由全院立委選舉產生。
2. 不分區立委應該廢除,一律參加區域競選,公平產生。
3. 女性保障制度要廢除,改以「各種選舉任一性別不得少於三分之一」規定。
4. 立法院議事規則應重新檢討,以有效監督政府。
5. 加強立法委員自律機制,約束立委對外言行舉止。
6. 媒體應嚴格公正監督立法委員,不要偏袒特定政黨或特定立委。
含萊克多巴胺的豬或牛進口問題,為何藍綠執政時就支持,在野就反對?因為立法院慣於胡鬧一場就了事,真正問題迴避掉。立委不必認真「問政」,只要懂得「作秀」就能搏版面,搶選票。前不久監察委員不就是因為在野黨胡鬧一場,就保送過關了嗎?過年時吃進含瘦肉精的牛或豬,要怪,就要怪我們有一個胡鬧、不負責任的立法院!
2020政黨得票率 在 呂秀蓮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立法院,還不該改造嗎?
2020年11月28日,國民黨立委為阻止行政院長蘇貞昌上台作施政報告,居然從菜市場搜購許多豬的內臟,一桶桶朝向蘇揆發言台傾倒。瞬間綠營女立委衝到蘇揆左右護駕,她們「本能反應」,順手將傾倒過來的豬心、肺、肝及大小豬腸反扔回去。蘇院長躲在娘子軍背後喃喃唸稿4分鐘,立法院長游錫堃宣布開始總質詢,只見議場上朝野扭打,而紅色地毯則五臟六腑散落一地,臭氣熏鼻。
這個台灣司空見慣的立院丑劇,立即躍登國際媒體。華盛頓郵報一語中的:「台灣的立法委員必須不斷上演打鬥鬧劇,藉此向選民展現自己有種。」當天晚上,台灣電視政論節目果真在「稱讚」某一新科女立委「最帶種」,是國會女戰神,下屆穩當選,極具誘導性。
立法院是競技場嗎?還是拳擊擂台?這回更像屠宰場。
我這一生當過「101次」的立法委員,3年專職外交委員會。1996年1月18日是當屆最後一次院會,依慣例已確定不再尋求連任的立委,每人有3分鐘時間發表告別感言。我大膽批判立法院是「政治馬戲班、媒體金舞台、權力競技場、利益分贓所、正義焚化爐」!原以為會被全場噓聲,沒想到卻獲得滿堂喝采,藍綠同仁還爭相跟我握手道別。我就此告別立法院,卻一直期待哪一個政黨、哪一個有權力者,可以帶動國會改革。
轉眼24年已過,我們的立法院有改變,但有改善嗎?
有改變,因為立法院院長不只由國民黨的劉松藩換成王金平,而且由國民黨換成民進黨。上屆是蘇嘉全,這屆游錫堃。但他們的共通點是,不分區立委實施後,立法院院長根本不必競選,全由政黨不分區立委產生,而不分區立委的提名,尤其排名先後完全由黨主席,其實是執政黨的總統事先就欽定了。
國會是監督行政部門的最高國家機關,憲法第63條規定:「立法院有議決法律案、預算案、戒嚴案、大赦案、宣戰案、媾和案、條約案及國家其他重要事項之權。」既然立法院長是由總統事先欽定的,如何期待立法院長能超越政黨,公正無私領導立法院、監督政府?
立法委員是多麼崇高、重要、專業的公職,誰有資格?通觀公職人員選罷法規定,只要不是現役軍人或役男,不是軍校學生,沒有觸犯內亂、外患、貪污等罪,又沒有受禁治產宣告,也沒有被褫奪公權而年滿23歲以上的公民,都可以參選立法委員。當然參選是一回事,當選又是另外一回事。至於立委候選人的學經歷及品德能力完全沒規定。
立法委員除由各縣市選區投票選出之外,還有「不分區立委」。根據憲法增修條文第4條規定,立法院從第7屆開始,立委總數113人,任期4年,其中34人是由「全國不分區」及「僑居國外國民」選出。而政黨不分區立委是由獲得百分之五以上政黨選票的政黨,依得票比例從不分區提名名單中選出,更有趣的是,「各政黨當選名單中婦女不得低於二分之一。」
換句話說,不分區立委必須先入黨,經政黨提名、排名後,再看投票結果該政黨得票率有無超過5%。如超過還得視政黨得票率的比例,決定排到第幾名的參選人當選。因此,想當不分區立委的,不必經營地方,只需經營跟政黨 – 政黨主席的關係就好。學經歷及有無問政經歷及能力並非必要,黨主席考慮的是私人利益或因知名度高,有利政黨吸票更重要。
本屆立委有部分來自小黨提名的不分區,可能因為某一事故成為新聞人物,也可能因為上一代與黨內派系或黨主席有特別交情。總之,極少因學有專精,或有德有能而被提名。本屆立委更多女性,有一些優秀、專業又認真,但也不乏年輕、有姿色、好製造花邊新聞以加深選民印象。就數字上看,台灣女性國會議員已高達41.6%,但其中有18位,其實是靠「不分區立委二分之一必須提名女性」的規定而當選。
2005年末代國民大會完成修憲工程時,婦運團體強硬通過此條文,本人作為女性主義先導者,深不以為然。真平等是立足點的平等,性別不平等不會因為把不公不義翻轉給另外一性就解決。用一個假平等來炮製另一個不平等,是偽善,是開時代倒車,應該廢除。
總地檢討,立法院若要改造,一定要大刀闊斧檢討,至少包括:
1. 立法院長應該由區域立委當選後,再由全院立委選舉產生。
2. 不分區立委應該廢除,一律參加區域競選,公平產生。
3. 女性保障制度要廢除,改以「各種選舉任一性別不得少於三分之一」規定。
4. 立法院議事規則應重新檢討,以有效監督政府。
5. 加強立法委員自律機制,約束立委對外言行舉止。
6. 媒體應嚴格公正監督立法委員,不要偏袒特定政黨或特定立委。
含萊克多巴胺的豬或牛進口問題,為何藍綠執政時就支持,在野就反對?因為立法院慣於胡鬧一場就了事,真正問題迴避掉。立委不必認真「問政」,只要懂得「作秀」就能搏版面,搶選票。前不久監察委員不就是因為在野黨胡鬧一場,就保送過關了嗎?過年時吃進含瘦肉精的牛或豬,要怪,就要怪我們有一個胡鬧、不負責任的立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