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2020年氣候變遷績效指標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2020年氣候變遷績效指標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2020年氣候變遷績效指標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2020年氣候變遷績效指標產品中有29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6萬的網紅鄭麗文,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綠色經濟戰役打響,台灣又双叒輸給韓國了】 上週,歐盟執委會提出一系列法案與綠色新政架構,設立具體目標:歐盟在2030時,需較1990年減少55%的溫室氣體排放 並且提供具體行動建議,包含在2030年前種植30億棵樹以增加碳匯、2035年所有的汽車都必須是零排放、在2030年前完成3,500棟建築...

2020年氣候變遷績效指標 在 維機入市|投資理財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8-02 18:57:59

#維你投資 #ETF紅什麼 💡幫你投資永續經營的良心企業-00850 2019年8月元大推出國內第1檔完整結合ESG的ETF「元大台灣ESG永續ETF」馬上吸引市場關注,世界各國退休基金更將ESG納入投資要素之中💰 上一篇有簡單介紹過ESG,三大指標的細項如下: 1⃣️環境保護(Environme...

  • 2020年氣候變遷績效指標 在 鄭麗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7-21 10:08:15
    有 1,495 人按讚

    【綠色經濟戰役打響,台灣又双叒輸給韓國了】

    上週,歐盟執委會提出一系列法案與綠色新政架構,設立具體目標:歐盟在2030時,需較1990年減少55%的溫室氣體排放
    並且提供具體行動建議,包含在2030年前種植30億棵樹以增加碳匯、2035年所有的汽車都必須是零排放、在2030年前完成3,500棟建築更新、創造16萬個新的綠色就業,以及最受關注的碳邊境調整機制 #推行碳稅勢在必行,根據歐盟及美國的計畫,
    ⚠️最快2023年開始,分階段對鋼鐵、水泥、鋁、肥料、電力等產業課徵碳關稅⚠️

    南韓總統文在寅去年7月14日正式宣布推出《綠色新政》(Green New Deal),
    表明政府將帶領韓國企業在後疫情時代逐漸步回軌道的決心,
    並宣示要從「高碳經濟」邁向「低碳經濟」,加快韓國轉型為環境友善、低碳排放經濟體
    🇰🇷韓版綠色新政時程及內容
    ☑️2017年提出計畫:#2038年將核能反應爐數量從24座減少到14座、#2060年達成無核家園目標
    ☑️2020年10月,韓國政府首次公佈凈零排放時間表。文在寅在國會舉行2021年政府預算施政演說時提出,#韓國要在2050年之前實現碳中和
    ☑️2020年12月,文在寅發表「#2050碳中和宣言」全國電視直播演說,全程以黑白畫面呈現,凸顯低碳、環保理念
    ☑️2021年4月,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公布《新能源與再生能源開發、利用、普及促進法》修正案,#給予綠色新政具體措施相關法源,已經國會通過並將於10月21日生效
    ☑️ #大型發電廠的再生能源發電配額上限 將由10%大幅上調到25%,以加速能源轉型,對抗全球氣候變遷。這是韓國在2012年規定再生能源配額標準後,時隔9年首次修法上調其上限
    ☑️ #再生能源配額制,利用法律對發電量500百萬瓦以上之獨立發電業,強制規定其太陽能、風電等再生能源的發電比例,若業者無法自行生產達到法定配額,須向再生能源發電廠購買等額的綠電
    ☑️2021年7月14日, 文在寅主持韓版新政戰略會議第四次會議,最終敲定「韓版新政2.0」,將在2025年前為相關項目投入220兆韓元(1,910億美元),#預估創造250萬個就業機會
    ☑️原先2030年再生能源占比 20% 的目標,#將變更時程與提高占比,依照草案綠能比例2034年將增加到40%
    ☑️策略:靠先進的氫能等低碳能源技術、構建碳中和財政專案、推動綠色金融等綠色新政,立法並設立直屬青瓦台的「#碳中和委員會」

    🇹🇼反觀台灣,若要達成2050碳中和,以目前措施根本不夠
    因為台灣的減碳策略,欠缺 #國家領導人的決心、#欠缺完善法令、 #欠缺專責組織、#欠缺政策執行力
    ❌蔡英文多次於公開談話中提及氣候變遷治理,
    現實卻很骨感,#台灣在2021年氣候變遷績效指標仍為全球倒數第五
    ❌依據現行的能源轉型規劃,2025年尚有80%電力來自火力發電,排碳量偏高
    ❌環保署把「溫室氣體管理法」改為「#氣候變遷因應法」,推動碳定價,施行碳費;
    卻 #沒有把2050碳中和目標入法,也 #沒有跨部會的指揮機制,未能與國際接軌,無法因應氣候危機
    ❌目前國內沒有施行碳定價,許多高碳排產業連碳足跡都不清楚,更別說減碳;
    未來台灣若想出口高碳產品至歐美,必須繳一筆碳關稅、成本大增
    ❌國內減碳機關如多頭馬車,台大教授周桂田及地球公民基金會都提出,必須 #先將行政部門的系統整合,讓企業的「氣候成本內部化」,碳中和目標才可能成功

    歐美均企圖透過貿易政策來對抗氣候變遷,
    對於高度依賴出口的韓國和台灣而言衝擊非常大,然而南韓早已做好萬全準備,
    信心迎接這場減碳戰役
    台灣卻是政府遲遲未跟進,
    勢必將影響 #產業發展、#國際競爭力、#外資投資意願 #企業龍頭必須自己來
    大佬們反而比政府更緊張也更具號召力
    台灣必須體認到 #未來排碳必須付費,
    因此減碳是必須走的路
    不僅是為了下一代的環境權與生存權,
    #更攸關台灣未來的產業及經濟生死存亡⚠️

    #綠能經濟是國際普世價值及共同趨勢
    #台灣只剩下一年半的時間解決問題
    #不能再以虛應的態度面對
    #保護環境也保護台灣的優良經濟

  • 2020年氣候變遷績效指標 在 鄭麗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4-23 14:41:46
    有 2,142 人按讚

    我國近兩年氣候變遷績效指標(CCPI)都是「全球倒數五名內」,減碳成績慘不忍睹。
    為何號稱「會做事」、「會組國家隊」、
    「會超前部署」的蔡政府,
    面對全球都在積極動作的減碳議題,
    會如此沉默、沒有作為?
    全部原因,都指向蔡政府「錯誤的能源政策」,
    使台灣離碳中和不僅沒有前進,反而越來越遠。

    蔡英文總統急於「廢核」,
    而廢核之後全國10%的電力缺口
    無法由綠電替補,
    因為「綠電佔20%」的政策,
    依照蔡政府五年來的進度,
    是「完全不可能達成」!
    (2019年綠電僅佔5.6%,
    2020年佔5.4%,不進反退)
    電力缺口最終只能回到燃氣燃媒,
    導致我國達到「零排碳」是遙遙無期!!
    空氣污染更加嚴重,逼迫全民繼續用肺發電!

    蔡英文總統宣誓就職時曾提及「減碳的重要」,
    那為何行政院減碳辦公室
    一整年竟然只開過「一次會」?
    如同普悠瑪事故後的檢討會議只開過一次一樣,
    請問蔡總統、蘇院長,難道現在所有重要會議只需要一年開一次,
    甚至完全不用開嗎?
    政府可以怠惰、擺爛到這種程度嗎?
    減碳到底重不重要?
    政府到底有沒有在進行相關工作?
    當遇到各種重大議題,如台鐵改革、缺水缺電、甚至到減碳,
    蔡政府都用空泛的文青式語言
    喊喊口號、發發梗圖,
    實則怠惰不堪,擺爛到底,被罵之後再甩鍋,
    難道這樣能解決問題嗎?
    如此欺騙人民、含混敷衍過關的政府,
    台灣人民真的能接受嗎?

  • 2020年氣候變遷績效指標 在 鄭正鈐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4-22 14:33:10
    有 891 人按讚

    【各國都在拚碳中和,蔡政府還要躲嗎?】

    歐盟計畫兩年後課徵「碳關稅」,許多國家都已宣布「2050碳中和」的意向及目標,但蔡政府卻默不作聲,不但看不到對策,甚至東閃西躲,不願意面對問題。

    國際大廠的供應鏈減碳規範已愈來愈嚴格,不做碳中和根本就打不進大廠的供應鏈,包含碳關稅在內的減碳成本,將對台灣經濟造成很大的影響。目前台灣企業對G20承諾碳中和國家的出口額,占總出口額七成,將來碳關稅一旦開徵,台灣的產品就失去了競爭力。

    產業界對碳關稅等壓力深感焦慮,政府因應2050國際碳中和目標刻不容緩。但蔡政府至今未對「2050碳中和」氣候願景表態,而刻意閃躲這項議題主要的原因,則是蔡政府根本做不到「2050碳中和」。

    蔡政府「2025非核家園」的能源政策,不僅再生能源占比兩成要達標很困難,而且再生能源的不穩定,還需要依賴調度性高的燃氣支援。台電預估到2035年,用電量至少成長20%,上看三成,未來用電量大增,火力發電占比必定居高不下,碳中和目標根本無法實現。

    蔡政府不但在「2050碳中和」毫無作為,「2021年氣候變遷績效指標」,台灣在61個國家中排名第57名。尤其在溫室氣體排放和再生能源發展方面表現差,排名皆倒數第三,被評比為非常差(very low)。

    全球有7個國家將氣候變遷入憲,截至2020年12月,包括英國、法國等已有6個國家將「碳中和」完成立法,歐盟、加拿大、南韓等6個國家地區已提出立法草案,另外有14個國家己納入政策議程。

    蔡政府應重新檢視能源政策,並訂定降低碳排放的時程表,而非只是狂喊「非核家園」,卻沒有務實與周延的超前部署。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