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2016社會事件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2016社會事件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2016社會事件產品中有8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0萬的網紅報導者 The Reporter,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屏東縣高樹鄉精神病患傷人事件,為何制度上難以在前端預防?】 9月26日屏東縣高樹鄉發生衛生局列管的精神病患傷人事件,一名患有思覺失調症的男子因不滿便利超商女店員提醒需戴上口罩,跳入櫃檯壓制攻擊女店員,致其雙眼重傷,送醫搶救恐有失明之虞。事發過程經媒體曝光,引起社會譁然,屏東縣長潘孟安也於第一時...
同時也有3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1萬的網紅Hi A Day,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我們的新單元登場囉~~ 要來跟大家分享一些韓國的未解謎團、案件 第一個就來講講只是兩年前發生的 「釜山新婚夫婦失蹤事件 (부산신혼부부실종사건)」 另外還會陸續有一些奇異的怪談 你準備好要看了嗎 嘿嘿嘿 ▲訂閱Hi A Day頻道 http://bit.ly/2Kz6QYy ▲Hi A d...
「2016社會事件」的推薦目錄
- 關於2016社會事件 在 明周文化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 關於2016社會事件 在 BusinessFocus | 冷知識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 關於2016社會事件 在 BusinessFocus | 商業、投資、創科平台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 關於2016社會事件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2016社會事件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2016社會事件 在 無待堂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2016社會事件 在 Hi A Day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2016社會事件 在 G蛋布丁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2016社會事件 在 G蛋布丁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6社會事件 在 明周文化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6-21 15:40:01
【#睇展】香港人權藝術獎2021的賽果於上周出爐,今年主題為「共同未來」,旨在關注強迫移民和難民的當下與未來。 香港藝術家李羲樺憑影片《綠色的牆》奪冠,刻劃斯里蘭卡家庭的庇護申請被拒後,滯留在港,陷入懸而未決的困境。季軍作品《有處無處》,靈感則源自「十二港人案」。藝術家鄧伯軒將十二個中文名拆成筆劃...
2016社會事件 在 BusinessFocus | 冷知識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10-16 19:32:14
【@businessfocus_knowledge】港人失寵?香港過半投行高層為內地人! . 據《彭博》引述招聘諮詢公司Robert Walters Plc的數據報導,在香港從事投資銀行的港人逐漸失去原有地位,取而代之的是中國內地競爭手,目前香港投資銀行多達60%的職位由內地人擔任,港人比例已下降至...
2016社會事件 在 BusinessFocus | 商業、投資、創科平台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10-16 19:32:20
【@businessfocus.io】港人失寵?香港過半投行高層為內地人! . 據《彭博》引述招聘諮詢公司Robert Walters Plc的數據報導,在香港從事投資銀行的港人逐漸失去原有地位,取而代之的是中國內地競爭手,目前香港投資銀行多達60%的職位由內地人擔任,港人比例已下降至30%,其餘1...
-
2016社會事件 在 Hi A Day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8-12-24 21:00:03我們的新單元登場囉~~
要來跟大家分享一些韓國的未解謎團、案件
第一個就來講講只是兩年前發生的
「釜山新婚夫婦失蹤事件 (부산신혼부부실종사건)」
另外還會陸續有一些奇異的怪談
你準備好要看了嗎 嘿嘿嘿
▲訂閱Hi A Day頻道
http://bit.ly/2Kz6QYy
▲Hi A day官方網站
https://hiaday.com
▲Hi A Day facebook
http://bit.ly/2RWBHTm
▲出國租借WIFI
https://globalwifi.com.tw
使用代碼odnp50有九折優惠
=======================
▷台灣妞Instagram: hxyxlx421
▷台灣妞Facebook: http://bit.ly/2H7uP0b
=======================
▷喜娜Facebook: https://ppt.cc/fVjLcx
▷喜娜Instagram: hinatsai620
=======================
""很感謝大家支持我們的頻道
關於字幕的部分
目前較無人力可以再增強CC字幕
如果有人願意幫忙崁入的話我們會非常感激你
""CC字幕崁入連結
怪談|韓劇韓影紛紛改編 驚悚的華城連環殺人案未解之謎???
https://reurl.cc/WqAa5
怪談|轟動全韓的梨泰院殺人事件 究竟結局是什麼???
https://reurl.cc/WqALk
怪談 | 瞬間就崩塌的三豐百貨倒塌事件삼풍백화점 붕괴사고
https://reurl.cc/WqALO
怪談|密室殺人事件??憑空消失的夫婦到底去了哪裡??釜山新婚夫婦失蹤事件
https://reurl.cc/aaZvY
""感謝字幕協力製作 (英文)
Jade Chiu
【韓國旅遊】
旅遊|大邱 伴手禮不想買到雷必看
https://youtu.be/BAG9Omq8Pf0
旅遊│首爾攻略 弘大延南洞超強攻略
https://youtu.be/NbmvrExt4I8
旅遊│人生必吃!!!大邱令人感動的甜點
https://youtu.be/0ZqczfJS7nk
旅遊│跟著金秘書來最浪漫約會場地 大邱之超好吃美食
https://youtu.be/xu-e3ZQO4gU
旅遊│跟著我們去大邱 炸雞啤酒節 _大邱可以這樣玩!!!!!???
https://youtu.be/H_4iC73x8qs
旅遊│韓國人帶路釜山旅遊
https://youtu.be/jtZSzingpt4
旅遊│宋仲基電影狼少年拍攝地_韓國順天麗水 순천&여수 여행
https://youtu.be/wY2zDkJeYWs
旅遊│韓國江原道兩天一夜 【 必吃】【必去 】【 必玩】
https://youtu.be/pKR4K-1q-e8
旅遊│【 韓國必逛】絕對不能錯過的 韓國生活雜貨店大集合
https://youtu.be/d1tw7X8OTfY
旅行│韓國也有UBIKE可以租借!!!!!????外國人也可以使用嗎?
https://youtu.be/HGUX0r63YWI
旅遊=韓國=首爾=漢江公園必吃的自動煮泡麵機
http://bit.ly/2vHSgbZ
뚝섬遊園地跳蚤市場*韓國觀光*多一個選擇
http://bit.ly/2ODIS1p
旅行=首爾自由行搭地鐵搭錯?買卡要買哪種?沒錢出站?
http://bit.ly/2vwXCqa
旅行=首爾背包客*超級基礎的首爾地理概念篇
http://bit.ly/2n5BK1C
旅遊=韓國=首爾=買銅錢吃遍韓國道地小菜的通仁市場
http://bit.ly/2LS1BIa
Seoul travel=旅行=背包客必看新沙必逛必吃必看18家=超強攻略
http://bit.ly/2v9w1vR
韓國旅遊│美食│韓國人氣餐廳 蒙古炭烤羊腿
https://youtu.be/Rp4dTHkug4c
韓國旅遊│釜山新必去景點 虎川村
https://youtu.be/5yM6wQbbQi0
韓國旅遊∣黑豬肉海膽牡蠣!! 濟州三天兩夜美食之旅這樣吃!!
https://youtu.be/eA5WEhOgXaE
【試吃】
開箱試吃│今夜はどっち?起司奶油控不能錯過的好味道!奶油辣雞麵VS真實起司拉麵
https://youtu.be/4lLqI3D2piY
開箱試吃│韓國春天限定 居然有櫻花出現在PALDO涼麵
https://youtu.be/E0OR7jJuEMs
開箱試喝│韓國GS25限定!!!!LINE聯名飲料公仔大解密
https://youtu.be/zsNRT3N4CoY
開箱試吃│GS25限定水果軟糖!!!一吃成主顧??
https://youtu.be/OQz1oLWRAT4
開箱試吃│韓國便利商店開箱排行榜_韓國便利商店必吃
https://youtu.be/RQe6Mjdf7vU
開箱試吃│2018必買韓國泡麵 居然是 韓式炸雞口味!?
https://youtu.be/GyQZ4yfoTD8
開箱試吃│韓國便利商店 鮮食好吃嗎???????
https://youtu.be/JDVkEiRFoyk
開箱試吃│香腸可樂果一吃就上癮!珍珠奶茶餅乾也太神奇了吧!
https://youtu.be/M80GBkzAiqY
海鮮味超鮮甜!濟州島限定泡麵必買~沒買不准回家XDD
https://youtu.be/bM_9z3D6UKM
開箱試吃∣ 韓國便利店高CP蛋糕?!
https://youtu.be/F-htaXkasq0
【美食】
韓國旅遊│美食│韓國人氣餐廳 蒙古炭烤羊腿
https://youtu.be/Rp4dTHkug4c
韓國旅遊│美食│台灣人絕對會愛的韓國料理 前三名
https://youtu.be/qfMQp8WibRo
韓國旅遊│美食│巷弄美食之這輩子吃過最好吃的烤大腸
https://youtu.be/LxUIPWd50S0
美食=海鮮=放下你的手機用手大啖美食吧=shell out終於來台한국자막
https://youtu.be/ggMkV7kS8Tg
太陽的後裔劇組聚餐餐廳
https://youtu.be/CvNC9f3Q8uw
{韓國人氣咖啡店*花盆蛋糕}*banana tree
https://youtu.be/IYIXfgGeKgY
{首爾餐廳}Cheese a lot
https://youtu.be/4vzaIA47xDE
RM裡李光洙推薦的辣牛肉麵店
https://youtu.be/dwpYKwwhxkw
韓國餐廳推薦 辣炒章魚
https://youtu.be/Fabj_iUkF0o
平壤冷面*我推薦水冷麵唷
https://youtu.be/SQyXhLSZQOY
廣藏市場吃甚麼?綠豆餅吃哪攤?可以買甚麼?
https://youtu.be/c1zBG4KGYw4
旅遊│首爾江南區必吃美食&地雷烤腸店
https://youtu.be/fsaP_taBMn8
旅遊│來韓國必吃的烤肉前三名
https://youtu.be/II9qxUeDQdo
韓國豬腳叫到家裡吃有多豐盛?
https://youtu.be/H6qqyTvQx2g
韓國一個人也可以吃得很豪華之餐廳特輯
https://youtu.be/JSU_qaDl2uo -
2016社會事件 在 G蛋布丁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8-04-11 12:13:16「2016年5月,tvL有線電視台播出結合刑事、推理、懸疑、穿越等元素的戲劇《No Signal》(又譯沒信號),由知名編劇與導演合作,改編自全球真實的長期未破案之社會事件,如綠巨人性別成謎案、慈禧的秘密生活與龍共舞案等,劇情主要講述兩名身處不同時空的刑警,透過一台無線電對講機聯手破解重大懸案的故事。」
-
想不到有機會演朴嗨英跟心愛的材含對戲!絕對不是靠潛規則,但材含想潛規則我的話很ok!
-
#NoSignal
#必追神劇沒信號
#綠巨人性別謎案
#改編真人真事
#各大懸而未結案件
#車嗅賢陸續登場
#募集李材含假髮中
———————————————————————————————
訂閱G蛋布丁☞ https://goo.gl/6ZxRPd
G蛋FB☞ https://www.facebook.com/GDanPudding/
G蛋IG☞ https://instagram.com/gdan_pudding/ -
2016社會事件 在 G蛋布丁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8-04-11 11:39:49沒信號第三集:「親子洞連續殺人案件」
慶祝信號在百想藝術大賞得大獎!這集荒謬指數更加倍!哈哈哈哈哈
-
#NoSignal
#必追神劇沒信號
#朴嗨英的辦案日常
#親子洞連續殺人事件
#各大懸而未結案件
#募集李材含假髮各種資金中
시그널 - Signal
-
「2016年5月,tvL有線電視台播出結合刑事、推理、懸疑、穿越等元素的戲劇《No Signal》(又譯沒信號),由知名編劇與導演合作,改編自全球真實的長期未破案之社會事件,如綠巨人性別成謎案、慈禧的秘密生活與龍共舞案等,劇情主要講述兩名身處不同時空的刑警,透過一台無線電對講機聯手破解重大懸案的故事。」
———————————————————————————————
訂閱G蛋布丁☞ https://goo.gl/6ZxRPd
G蛋FB☞ https://www.facebook.com/GDanPudding/
G蛋IG☞ https://instagram.com/gdan_pudding/
顯示較少
2016社會事件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屏東縣高樹鄉精神病患傷人事件,為何制度上難以在前端預防?】
9月26日屏東縣高樹鄉發生衛生局列管的精神病患傷人事件,一名患有思覺失調症的男子因不滿便利超商女店員提醒需戴上口罩,跳入櫃檯壓制攻擊女店員,致其雙眼重傷,送醫搶救恐有失明之虞。事發過程經媒體曝光,引起社會譁然,屏東縣長潘孟安也於第一時間表示要深切檢討、補強社會安全網,與中央衛福部討論,希望強化法令,「讓精神病患不再成為社區的隱形炸彈」。
隨著這些年來精神病人的攻擊事件反覆發生,「補破網」的呼聲不斷,主責精神病患刑事案件的兩個主管機關,也因為新聞效應公開表態回應:司法院於昨(29日)晚間於官方臉書粉專強調去(2020)年底通過《刑事訴訟法》修正草案,重大刑事案件被告在法院判決確定前,若有精神障礙且具有危害與急迫性時,不需要等到判決有罪,法院可以即時運用「緊急監護」的制度,命被告進行監護治療;衛福部心口司司長諶立中接受《中央社》訪問時也提到,4年內將社區關懷訪視員增至1000人以上,明(2022)年則一定可以設置4到6家「司法精神病房」,以風險程度分級分流處理,安置高暴力風險、高復發風險的精神病患。
在公部門許諾更安全的未來到來之前,到底是什麼緣故,使得制度上難以在前端預防高風險精神病患傷人事件?
◼︎發生刑事案件之前,《精神衛生法》扮演最前端的預防角色
從2016年小燈泡案兇手王景玉、今年9月無期徒刑定讞的台中牙醫師命案兇手賴亞生,到甫發生傷害事件的屏東縣高樹鄉楊姓男子,他們共通的身分都是地方衛生局列管的「嚴重精神病人」,由公衛護士與社區關懷訪視員定期追蹤,據統計全台灣約有14萬名這樣的個案。
即便14萬名個案中有暴力犯罪比例微小,不能斷然將不定時炸彈與嚴重精神病人劃上等號,然而因其隨機性、大眾難以理解犯案動機等因素,使得整體社會將其風險放大檢視,更因部分個案過往曾有失序行為、反覆入出院的紀錄,而讓民眾擔心並質疑為何無法從更前端預防,讓有風險的精神病人強制住院治療。
然而,在《報導者》過去幾年針對精神醫療處遇的訪查,要釐清病患處遇與社會安全之間難以達成的平衡,得回到制度面的設計,甚至更需要在刑罰之外,強化社區醫療體系的治療。
現行針對精神病患的強制治療處遇,包括司法偵查中的「緊急監護」、判決定讞後的「監護處分」、規劃中的司法精神病房等,都是在發生觸法行為後,刑事案件進入正式司法程序,才會啟動。在實際的犯罪事件之前,在最前端能介入的是《精神衛生法》第41條,當發生嚴重精神病人疑似滋擾或危害公共安全,並有自傷或傷人之虞時,就可強制將其送醫或強制住院。
但實務上第一個常遇到的問題,是各縣市並無統一作業流程,「第一步通常都是call警消,有的縣市跨單位協調資源比較充足,遇到精神病人出現傷害或暴力事件,醫療人員會隨同出車評估,但有的地方人力不足,到現場的只有警消,不一定能判斷該送警局還是醫院,」屏安醫院精神科醫師、台灣司法精神醫學會學術教育暨出版委員彭啟倫在此事件後接受《報導者》採訪時表示。
◼︎強制住院形同剝奪人身自由,法定程序問題持續爭議
若是進入強制就醫的流程,得在5日內由兩位精神科專科醫師鑑定,並經過由社工、心理師、職能治療師、家屬與律師代表組成的審查委員會評估,才能啟動強制住院,強制住院最長不能超過60日,若有必要延長,必須再重啟審查程序。
「強制住院審查委員會代表國家剝奪一個人的人身自由,近年一直有一些爭議,醫界普遍認為,應該由法官透過正當法律程序來裁定(法官保留)。」彭啟倫說。
去年10月,時代力量立委王婉諭曾舉辦《精神衛生法》修法公聽會,其中討論的重點就包括現行強制住院要經過一連串行政程序,部分民眾與家屬認為門檻過高,但醫療與司法界代表則基於法定程序與病患人權,表示現行機制是對患者的程序保障,不需調整。
根據衛福部數據,近年全國每年強制住院案件,在2012年約1200件後逐年下降,近5年大多維持700件上下,經審查委員會通過的許可率則在9成以上;對照之下,另一種機構處遇外的「強制社區治療」則乏人問津,此一2013年開始,基於預防大於治療的措施,透過門診、居家治療與社區精神復健,將嚴重病人的自由限制減到最低,支持協助病人在社區中繼續接受治療、逐步適應社會生活,全國每年申請與通過件數都在50到70件上下,究其原因,常跟醫療院所須耗費過多人力成本、病人不易配合常須協調警察、健保給付缺乏誘因有關。
◼︎猶待正視的醫療與社區治療環境落差
隨著屏東高樹鄉楊姓男子過往經歷曝光,會發現他歷年來都有短暫住院治療紀錄,但過不久又出院,為此潘孟安強調,要請醫院評估「長期收治」。此一個案凸顯出精神醫療專業評估精神狀態改善,出院後當家庭資源與社區現實無法順利承接,兩者間可能出現的空窗與落差。
「在作息正常、常規化的醫院環境,我們比較知道怎麼應對這些個案,他們受到的刺激相對小,當暴力或自殺風險下降,就達到可以出院的標準,但醫療的角度很難評估社區中會遭受的刺激,這跟出院後家庭支持度、醫療與社區公衛的銜接有關,若其中出現三不管地帶,很容易出事情。」彭啟倫說。
在承擔民眾對於整體社會安全的想像,以及維護個案健康與人身自由之間,精神醫療在相關社會事件中,屢屢陷入兩難的局面,或許在政府部門許諾要以更嚴格法規彌補社會安全網前,應先正視前端包括強制就醫/住院的制度流程,社區治療模式不彰的長年問題,才能在既有的經驗與基礎上,朝向更積極的改善方向。(文/張子午)
#延伸閱讀
【直視刑罰與治療的極限──如何務實修正精神障礙犯罪監護處分?】https://bit.ly/3F4r61L
【與受苦者相遇──社區精神病人關懷訪視員的現場反思】https://bit.ly/3mfXh5T
【一場艱難的對話:一名精神障礙者如何走向殺人之路】https://bit.ly/3D2etSO
#精神疾病 #思覺失調症 #屏東 #超商 #社區治療 #司法 #報導者
2016社會事件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地產 Deep State 之謎 | 盧斯達 | 立場新聞】
《路透社》消息指,北京當局「於閉門會議要求香港地產大亨守規矩,應運用資源和影響力維護國家利益,協助解決香港房屋短缺問題」。此一重量消息,旋即引發地產公司股價急挫,從恆地、新世界、新地到長實都錄得整體股價一成左右跌幅。《香港 01》也在今天(21 日)表示,該社獲悉香港一個「首富級家族」早前邀請國安公署要員到家中舉辦宴會,並邀請家中所有重要成員出席。消息指,宴方在席間表示「家族於反修例暴動期間的一些言論,並非同情黑暴,希望不要持續有所誤會。」消息甚至提到,「香港商界影響中央治港政策的日子已一去不復返」的說法早於 2018 年經已出現。
林鄭被問到有關消息之後,也只好用官腔打發過去:她「無法證實相關傳聞,但感覺地產商今日較願意配合政府政策以解決房屋問題」。反正對高於自己層級的資訊,不承認不否認還是較好的做法。林鄭在中秋節早上在記者會的原話為:
//……事實上呢幾年呢,你問我自己嘅親身體會,因為我都當過發展局局長,都同所謂地產商打過交道,我覺得今日呢其實佢地係好願意係配合我地特區政府嘅政策……//
所以她也在回答中間接表達了:話題圍繞「地產商」而不是一般商界,而地產商今日比較主動支持政府,你就會聯想到以前地產商可能「不太主動」支持政府。
上述兩個非官方消息令人想到 2018 年的香港,似乎是「毫不重要的一年」,a year of no significance,當年表面上風平浪靜。2014 年佔領運動、2016 年旺角事件之後,社會「恢復平靜」,民主派大黨搞活動,也基於工作關係而宴請特首林鄭,後者也基於禮節而出席,還捐了 3 萬元。暴動青年被判入獄仍有「判刑合適」之說;「罪犯」逃亡也會被社會賢達公開勸告回港面對……一切似乎都很正常。然而從歷史時序的維度去看,19 年的事情必然部份肇發於看似安定的那一年。
2019 年一些人已經在討論「香港問題」的成因。對很多人來說,最初和現在的解釋一脈相承:暴亂是由外國勢力煽動資助的,激化了長期樸素追求民主自由的香港人,由守法的順民慢慢變為不守法的刁民。19 年的一切也是一個「青年問題」,是青年無法上流和置業而引發的社會騷亂。對愛好研究問題的人,這些解釋似乎說服力不足。因為很多參與者都不是青年人,早在更之前的事件,已經有中老年人在前線被捕。很多人也是有資產的,而不是手停口停的貧困人士。
然而人數較少的決策層要鉅細無遺理解中國境內的所有事情,本身就不可能,只好依靠「事件定性」,為之後的研究和跟進提供輪廓。事件定性之後,地方和前線的研究和跟進就會圍繞外國勢力資金流、地產問題、青年出路等等,至少表面上得如此。「社會事件」發生後,商界巨賈經過一輪醞釀,也紛紛在報章上表態反對暴亂。我們一直以為這些表態,是為了應對 19 年突如其來的種種事件。但「香港商界影響中央治港政策」的現象或觀察,應該不是香港特區近期的新聞,而是要追溯到英治前朝,那可能是一個起源傳承自 1840 年的「香港 Deep State」俱樂部。因而有「香港真正的統治階層不在政府而在馬會」的講法。
所以據說香港的地產問題是歷史問題,不是一兩屆政府可以解決。在有關消息流傳之前,我們由自己角度觀察一切,會覺得 19 年帶來了清算香港「利益固化」現狀的空隙。然而有關戰略卻可能是長期的。據《路透》和《01》的北京消息,這一切在 18 年已經正式提出,並不是 19 年。而且你再推遠一點,2014《一國兩制白皮書》已經提出了很多類似思路。
所以回到最切身的問題,很多經歷過 19 年之後洗禮的香港人,都會覺得/知覺自己好慘。表面上展露歡顏的人,也是有苦自己知,但其實最終人們會發現,所有人都要面對「改變」的。現在股民都會受影響。反對派就不用說了,這是香港人逃避了一兩個世紀最終還要首次面對的事情。在這個重置程序中,每一個政治光譜、社會階層、年齡層都鑲嵌了新的義務和守則。守則理論上是一樣的,但下降到現實時都有不同的則重點。創作人面對的是資金和創作的線,學者面對的是要不研究某些問題,地產商面對的是賺錢之外的「社會責任」,建制派要面對全新的選舉和競爭……甚至「藍絲民眾」內心都有莫名其妙的怨氣。
我甚至會認真聽一些藍絲頻道,他們描述的世界仍然充滿危機,雖然表面上的暴徒已經被鎮壓,但很多人的意識已經被污染,例如移民就被形容為扔下父母沒有孝心,因而很多黃絲移民,因而黃絲都沒有孝心,因而黃絲根本沒有道德,被黃絲佔據的香港也沒有希望。當然藍絲網絡只是在重演早期反對派動員政治中的「激語主義」,盡量聳動地描述出一個即將毀滅的世界,而「正義」一方永遠是弱勢,令人很焦慮。
所以有些藍絲也會覺得自己弱勢,他們覺得黃絲影響力無處不在。始終人如果沒有敵人的話會相當寂寞。由於每個階層或取向要面對的新世界也不一樣(移民的香港人也要面對適應 literally 的新世界),使得後重置的社會也進入了原子化的前夜。也許在一段長時間的各散東西之中,廣義的光譜不同的香港人,也只能以 2019 年來作歷史的相認。即使是一方支持一方反對,起碼是在說同一件事,我懷疑這樣的共同點將越來越珍希。
這當然是在一個大破大立時代下人人皆要承擔的轉變,經那一兩年的濃縮蒸製,我們之間的其他連繫變得薄弱和平面。要證明外國聯繫也是在否證「存在民間自發」那一點,但不代表不防範民間一旦自發時會動用的網絡和資源。先不說「商界」在 19 年對《逃犯條例》的態度,也不說地產問題形成的民怨是否香港政治問題的動力之一……「民企」和「人民」走得太近,如何?
雖然兩次重大歷史分水嶺的背景其實相距極遠,但「六七暴動」之後,英政府快速推出了大量公屋,很多人和家庭受惠至今。據房屋署網站一篇名為〈公屋發展歷程〉的文件,香港公屋政策從 1967 至 1977 這十年間的重大內容是:
//1971 華富邨落成,是首個規劃成自足社區的公共屋邨,設有商場、學校、巴士總站,以及其他社區配套設施。
1972 政府宣布「十年建屋計劃」,在 1973 至 1982 年間,為 180 萬人提供有獨立設施的居所。
1973 重組原來負責公共房屋的多個機構,成立香港房屋委員會(房委會),以推展政府的公共房屋計劃。 政府又將徙置事務處和市政事務署轄下的屋宇建設處合併成為房屋署,作為房委會的執行機關。「第一型」和「第二型」徙置大廈的重建工作率先在石硤尾邨展開。
1976 政府決定推行「居者有其屋計劃」(居屋計劃),協助中低收入家庭和公共租住房屋(公屋)租戶成為業主。//
甚至有說之後興建的籃球場、遊樂場,都有著「讓殖民地青年發泄多餘精力」的用心。用這個角度來說,當年很多人沒參與暴動,但在之後都獲得了好處:一個較有「住屋正義」意識的社會。現在就是一個「搵地方起籃球場」的過程。當年港英成功將反殖政治鬥爭吸納進房屋政策之中,成果有目共睹,培養了一整個靠攏英國的世代。現在中國人能不能呢?這是中西之間廣義隔空比拼的一個中層項目。至於高層項目是「核心文明對周邊地帶持續郡縣化」此一歷史傳統,更是一個出於潛意識的不必回答題,20 世紀之後的傳統認為,「做不做」的問題已經由前人答了,現在的問題僅是「如何做」的問題。當然,他們也知道自己必須首先通過「起籃球場」的考驗。
2016社會事件 在 無待堂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地產 Deep State 之謎 | 盧斯達 | 立場新聞】
《路透社》消息指,北京當局「於閉門會議要求香港地產大亨守規矩,應運用資源和影響力維護國家利益,協助解決香港房屋短缺問題」。此一重量消息,旋即引發地產公司股價急挫,從恆地、新世界、新地到長實都錄得整體股價一成左右跌幅。《香港 01》也在今天(21 日)表示,該社獲悉香港一個「首富級家族」早前邀請國安公署要員到家中舉辦宴會,並邀請家中所有重要成員出席。消息指,宴方在席間表示「家族於反修例暴動期間的一些言論,並非同情黑暴,希望不要持續有所誤會。」消息甚至提到,「香港商界影響中央治港政策的日子已一去不復返」的說法早於 2018 年經已出現。
林鄭被問到有關消息之後,也只好用官腔打發過去:她「無法證實相關傳聞,但感覺地產商今日較願意配合政府政策以解決房屋問題」。反正對高於自己層級的資訊,不承認不否認還是較好的做法。林鄭在中秋節早上在記者會的原話為:
//……事實上呢幾年呢,你問我自己嘅親身體會,因為我都當過發展局局長,都同所謂地產商打過交道,我覺得今日呢其實佢地係好願意係配合我地特區政府嘅政策……//
所以她也在回答中間接表達了:話題圍繞「地產商」而不是一般商界,而地產商今日比較主動支持政府,你就會聯想到以前地產商可能「不太主動」支持政府。
上述兩個非官方消息令人想到 2018 年的香港,似乎是「毫不重要的一年」,a year of no significance,當年表面上風平浪靜。2014 年佔領運動、2016 年旺角事件之後,社會「恢復平靜」,民主派大黨搞活動,也基於工作關係而宴請特首林鄭,後者也基於禮節而出席,還捐了 3 萬元。暴動青年被判入獄仍有「判刑合適」之說;「罪犯」逃亡也會被社會賢達公開勸告回港面對……一切似乎都很正常。然而從歷史時序的維度去看,19 年的事情必然部份肇發於看似安定的那一年。
2019 年一些人已經在討論「香港問題」的成因。對很多人來說,最初和現在的解釋一脈相承:暴亂是由外國勢力煽動資助的,激化了長期樸素追求民主自由的香港人,由守法的順民慢慢變為不守法的刁民。19 年的一切也是一個「青年問題」,是青年無法上流和置業而引發的社會騷亂。對愛好研究問題的人,這些解釋似乎說服力不足。因為很多參與者都不是青年人,早在更之前的事件,已經有中老年人在前線被捕。很多人也是有資產的,而不是手停口停的貧困人士。
然而人數較少的決策層要鉅細無遺理解中國境內的所有事情,本身就不可能,只好依靠「事件定性」,為之後的研究和跟進提供輪廓。事件定性之後,地方和前線的研究和跟進就會圍繞外國勢力資金流、地產問題、青年出路等等,至少表面上得如此。「社會事件」發生後,商界巨賈經過一輪醞釀,也紛紛在報章上表態反對暴亂。我們一直以為這些表態,是為了應對 19 年突如其來的種種事件。但「香港商界影響中央治港政策」的現象或觀察,應該不是香港特區近期的新聞,而是要追溯到英治前朝,那可能是一個起源傳承自 1840 年的「香港 Deep State」俱樂部。因而有「香港真正的統治階層不在政府而在馬會」的講法。
所以據說香港的地產問題是歷史問題,不是一兩屆政府可以解決。在有關消息流傳之前,我們由自己角度觀察一切,會覺得 19 年帶來了清算香港「利益固化」現狀的空隙。然而有關戰略卻可能是長期的。據《路透》和《01》的北京消息,這一切在 18 年已經正式提出,並不是 19 年。而且你再推遠一點,2014《一國兩制白皮書》已經提出了很多類似思路。
所以回到最切身的問題,很多經歷過 19 年之後洗禮的香港人,都會覺得/知覺自己好慘。表面上展露歡顏的人,也是有苦自己知,但其實最終人們會發現,所有人都要面對「改變」的。現在股民都會受影響。反對派就不用說了,這是香港人逃避了一兩個世紀最終還要首次面對的事情。在這個重置程序中,每一個政治光譜、社會階層、年齡層都鑲嵌了新的義務和守則。守則理論上是一樣的,但下降到現實時都有不同的則重點。創作人面對的是資金和創作的線,學者面對的是要不研究某些問題,地產商面對的是賺錢之外的「社會責任」,建制派要面對全新的選舉和競爭……甚至「藍絲民眾」內心都有莫名其妙的怨氣。
我甚至會認真聽一些藍絲頻道,他們描述的世界仍然充滿危機,雖然表面上的暴徒已經被鎮壓,但很多人的意識已經被污染,例如移民就被形容為扔下父母沒有孝心,因而很多黃絲移民,因而黃絲都沒有孝心,因而黃絲根本沒有道德,被黃絲佔據的香港也沒有希望。當然藍絲網絡只是在重演早期反對派動員政治中的「激語主義」,盡量聳動地描述出一個即將毀滅的世界,而「正義」一方永遠是弱勢,令人很焦慮。
所以有些藍絲也會覺得自己弱勢,他們覺得黃絲影響力無處不在。始終人如果沒有敵人的話會相當寂寞。由於每個階層或取向要面對的新世界也不一樣(移民的香港人也要面對適應 literally 的新世界),使得後重置的社會也進入了原子化的前夜。也許在一段長時間的各散東西之中,廣義的光譜不同的香港人,也只能以 2019 年來作歷史的相認。即使是一方支持一方反對,起碼是在說同一件事,我懷疑這樣的共同點將越來越珍希。
這當然是在一個大破大立時代下人人皆要承擔的轉變,經那一兩年的濃縮蒸製,我們之間的其他連繫變得薄弱和平面。要證明外國聯繫也是在否證「存在民間自發」那一點,但不代表不防範民間一旦自發時會動用的網絡和資源。先不說「商界」在 19 年對《逃犯條例》的態度,也不說地產問題形成的民怨是否香港政治問題的動力之一……「民企」和「人民」走得太近,如何?
雖然兩次重大歷史分水嶺的背景其實相距極遠,但「六七暴動」之後,英政府快速推出了大量公屋,很多人和家庭受惠至今。據房屋署網站一篇名為〈公屋發展歷程〉的文件,香港公屋政策從 1967 至 1977 這十年間的重大內容是:
//1971 華富邨落成,是首個規劃成自足社區的公共屋邨,設有商場、學校、巴士總站,以及其他社區配套設施。
1972 政府宣布「十年建屋計劃」,在 1973 至 1982 年間,為 180 萬人提供有獨立設施的居所。
1973 重組原來負責公共房屋的多個機構,成立香港房屋委員會(房委會),以推展政府的公共房屋計劃。 政府又將徙置事務處和市政事務署轄下的屋宇建設處合併成為房屋署,作為房委會的執行機關。「第一型」和「第二型」徙置大廈的重建工作率先在石硤尾邨展開。
1976 政府決定推行「居者有其屋計劃」(居屋計劃),協助中低收入家庭和公共租住房屋(公屋)租戶成為業主。//
甚至有說之後興建的籃球場、遊樂場,都有著「讓殖民地青年發泄多餘精力」的用心。用這個角度來說,當年很多人沒參與暴動,但在之後都獲得了好處:一個較有「住屋正義」意識的社會。現在就是一個「搵地方起籃球場」的過程。當年港英成功將反殖政治鬥爭吸納進房屋政策之中,成果有目共睹,培養了一整個靠攏英國的世代。現在中國人能不能呢?這是中西之間廣義隔空比拼的一個中層項目。至於高層項目是「核心文明對周邊地帶持續郡縣化」此一歷史傳統,更是一個出於潛意識的不必回答題,20 世紀之後的傳統認為,「做不做」的問題已經由前人答了,現在的問題僅是「如何做」的問題。當然,他們也知道自己必須首先通過「起籃球場」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