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2000年英文流行歌曲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2000年英文流行歌曲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2000年英文流行歌曲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2000年英文流行歌曲產品中有2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這是2001年宇宙唱片(華研音樂前身)為旗下新人 S.H.E 撰寫的企劃說明,以及知名音樂人施人誠先生創作 S.H.E 首張專輯主打歌《戀人未滿》的手稿。(張哲生攝於臺北流行音樂中心「唱 我們的歌:流行音樂故事展」) 2000年,任家萱(1981年10月31日生)、田馥甄(1983年3月30日生)...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50的網紅偽學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認真聽】純愛不純|#台灣青春愛情電影|刻在你心底的名字 \\ 李長潔 . 自2008年台灣電影再次興起以來,通俗的青春愛情故事,不但成為話題與票房的解方,也時常在各影展獲獎。以《#刻在你心底的名字》為例,金馬獎就入圍5項,也榮獲「最佳攝影」、「最佳原創電影歌曲」。盤點台灣青春愛情電影的興起,除了7...

2000年英文流行歌曲 在 未來城市科技/山姆嚴選/台灣鋼鐵人/鋼鐵人辦公室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9-10 23:19:41

這首歌非常好聽中·英文歌詞意義深入人心,分享給您《我剛剛在家用手機錄製電影歌唱比賽錄影下來的》 阿B有這一段刻苦銘心的感情及婚姻及破產辛勞經歷 馮提莫1991出生2016年靠自己在鬥魚直播平台接受爺爺$2000人民幣買直播設備,翻唱歌曲而走紅,馮提莫斬獲數個榮譽獎項。2018年1月13日,她獲頒「...

  • 2000年英文流行歌曲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13 20:56:17
    有 1,981 人按讚

    這是2001年宇宙唱片(華研音樂前身)為旗下新人 S.H.E 撰寫的企劃說明,以及知名音樂人施人誠先生創作 S.H.E 首張專輯主打歌《戀人未滿》的手稿。(張哲生攝於臺北流行音樂中心「唱 我們的歌:流行音樂故事展」)

    2000年,任家萱(1981年10月31日生)、田馥甄(1983年3月30日生)、陳嘉樺(1981年6月18日生)與其他參賽者一同參加中視綜藝節目《電視大國民》與宇宙唱片(Grand Music)合辦之《宇宙2000實力美少女爭霸戰》選秀比賽,在經過初賽、複賽與決賽之後,由任家萱獲得第一名(獎品為一年期唱片合約),原本宇宙唱片在賽前只計畫為第一名出唱片,不過在比賽過程中,評審們發現除了勝出的任家萱,落選的田馥甄與陳嘉樺亦是潛力無窮,於是宇宙唱片在經過內部協商討論之後,決定簽下三人,將她們組成團體並加以培訓。

    當時我在宇宙唱片負責網路宣傳,原本我們決定沿用公司之名,將團名取作「宇宙美少女」,但後來為因應公司更名為華研音樂(Hua Ian Music,簡稱 HIM),遂將團名改成呼應公司新英文名稱「HIM」的「SHE」(本來應該是「HER」,不過我們認為主詞比受詞更適合當團名,而決定用「SHE」),並為三人取新的英文名字做為藝名,且讓她們的英文名字(Selina、Hebe、Ella)之字首可以組成團名「S.H.E」,以幫助大眾記憶她們各自的英文名字及其團名。

    2001年9月11日,華研音樂發行「S.H.E」的首張專輯《女生宿舍》,其中由施人誠填詞的主打歌「戀人未滿」,翻唱自美國樂壇知名 R&B 女子組合「天命真女」(Destiny's Child)演唱的「Brown Eyes」(收錄於2001年5月發行的《Survivor》專輯);這首出道歌曲令三人一炮而紅,創下傲人的專輯銷量(臺灣約17萬張、全球約75萬張),並於2002年3月以此專輯入圍第十三屆金曲獎之「最佳新人獎」。

    關於宇宙唱片:
    1986年成立的上格唱片,於1992年11月合併旗下的上格影視及華星唱片,成為上華唱片(What’s Music),我從1996年開始為上華唱片設計建置官方網站並負責網路宣傳。1999年,上華唱片董事長呂燕清將上華唱片賣給寶麗金唱片後,隨即在同年5月1日創立華葳唱片,後於2000年1月1日更名為宇宙唱片(宇宙國際音樂),然後在2001年4月1日更名為數碼國際音樂,最後於2001年9月1日更名為華研國際音樂(HIM)迄今。

    下面是2001年,公司名稱仍為宇宙唱片時,企劃部為新人 S.H.E 所撰寫的企劃說明書全文:

    宇宙唱片藝人 [S.H.E 女朋友] 企劃說明

    [前言]

    宇宙唱片即將在2001年9月發行3個美少女所組成新團體「S.H.E 女朋友」之首張國語專輯《女生宿舍》,專輯主要產品概念為:三個半成熟期(18~20歲)的不同個性的女生,同住一個屋簷下個各自愛情故事與相互間青春死黨之友情。

    [藝人介紹]

    ◎藝人名稱:S.H.E 女朋友(任家萱 SELINA、田馥甄 HEBE、陳嘉樺 ELLA)

    ◎團員及個性:任家萱--溫柔、田馥甄--自信、陳嘉樺--勇氣

    ◎專輯精神:三個半熟期女孩的獨立宣言,發展出姊妹淘的互相關懷及情誼,當然也有各自表率的愛情故事。S.H.E,不只是男生的夢中情人,也是所有女生們的好朋友,為她們說出心中的夢想與願望。

    ◎專輯Slogan:女生的好朋友,男生的女朋友

    ◎企劃說明:有許多十代末、二十代初的少女們急著脫離父母羽翼的保護,急著談戀愛、急著變成大人,我們稱為半成熟期女子獨立宣言,因為有了自己的想法,找到一個沒有父母嘮叨、屬於自己和姊妹淘的女子宿舍,和心中的白馬王子談戀愛,成了她們的夢想。

    ◎專輯概念:這張專輯中,我們企圖表現出這樣三個家世、背景、個性不同的女生,實現了「半成熟的獨立」夢想,搬進了這樣的女子公寓,她們發展出一段牢不可破如姊妹般的友誼,嘗到了戀愛的果實,雖然味道有酸甜苦辣,雖然現實不同於想像,幸運的是那份共享苦樂而得來不易的患難友誼。這三個半熟期女生在往大人的道路多跨出了一步。專輯的訴求主要是感情渲染,表現這是一張充滿感情的專輯,而非單是音樂。

    ◎主要目標消費者:
    1.年齡:Teenage~20歲
    2.職業:學生
    3.性別:女性 60% 男性 40%

    ◎藝人形象包裝:
    1.造型:日本風,調性粉嫩明亮,氣質佳而非街頭新潮怪異。
    2.攝影:色調清新自然,有女子宿舍及姊妹淘的日常生活片段,也有對愛情的期待。

    《戀人未滿》

    作詞:施人誠
    作曲:Beyonce Knowles / Walter Afanasieff
    編曲:鍾興民

    為什麼只和你能聊一整夜
    為什麼才道別就又想見面
    在朋友裡面 就屬你最特別
    總讓我覺得很親很貼

    為什麼你在意誰陪我逛街
    為什麼你擔心誰對我放電
    你說你對我 比別人多一些
    卻又不說是多哪一些

    友達以上 戀人未滿
    甜蜜心煩 愉悅混亂
    我們以後 會變怎樣
    我迫不及待想知道答案 Oh

    再靠近一點點 就讓你牽手
    再勇敢一點點 我就跟你走
    你還等什麼 時間已經不多
    再下去 只好只做朋友

    再向前一點點 我就會點頭
    再衝動一點點 我就不閃躲
    不過三個字 別猶豫這麼久
    只要你說出口 你就能擁有我

    為什麼你寂寞只想要我陪
    為什麼我難過只肯讓你安慰
    我們心裡面 明明都有感覺
    為什麼不敢面對

    為什麼你寂寞只想要我陪
    為什麼我難過只肯讓你安慰
    我們心裡面 明明都有感覺
    為什麼不敢面對

    友達以上 戀人未滿
    甜蜜心煩 愉悅混亂(甜蜜心煩)
    我們以後 會變怎樣
    我迫不及待想知道答案 Yeah Hey

    再靠近一點點 就讓你牽手
    再勇敢一點點 我就跟你走
    你還等什麼 時間已經不多
    再下去 只好只做朋友

    再向前一點點 我就會點頭
    再衝動一點點 我就不閃躲
    不過三個字 別猶豫這麼久
    只要你說出口 你就能擁有我

    我不相信
    都動了感情卻到不了愛情
    那麼貼心卻進不了心底
    你能不能快一點決定
    對我說我愛你 Ah

    再靠近一點點 就讓你牽手
    再勇敢一點點 我就跟你走
    你還等什麼 時間已經不多
    再下去 只好只做朋友

    再向前一點點 我就會點頭
    再衝動一點點 我就不閃躲
    不過三個字 別猶豫這麼久
    只要你說出口 你就能擁有我

    Yeah

    只要你說出口 你就能擁有我

  • 2000年英文流行歌曲 在 偽學術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1-19 08:49:59
    有 120 人按讚

    【認真聽】純愛不純|#台灣青春愛情電影|刻在你心底的名字 \\ 李長潔
    .
    自2008年台灣電影再次興起以來,通俗的青春愛情故事,不但成為話題與票房的解方,也時常在各影展獲獎。以《#刻在你心底的名字》為例,金馬獎就入圍5項,也榮獲「最佳攝影」、「最佳原創電影歌曲」。盤點台灣青春愛情電影的興起,除了70年代瓊瑤式愛情的健康寫實延續,90年代台灣新電影借用愛情重建台灣性。但進入2000年後,一切開始慢慢不一樣了。
    .
    2000年開始,《藍色大門》(2002)、《盛夏光年》(2006)、《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2011)、《女朋友男朋友》(2012)、《等一個人咖啡》(2014)、《我的少女時代》(2015)、《六弄咖啡館》(2016)、《刻在你心底的名字》(2020),大量的青春愛情電影成為了台灣純愛想像的視野,他們以「青春」、「少男」、「少女」為名,表現出台灣人的情感文化模式。
    .
    我們今天的「偽學術 | 認真聽」,就來談談這20年來的粉紅泡泡。這廣大的戀愛流行文化是甚麼模樣?它們反映了怎樣的愛情轉向?從不同作品中又可以解讀出哪些文本隱藏的敘事?還有那些膾炙人口的電影主題曲。
    .
    📌 #今天的內容有
    .
    ▶ 甚麼是愛情電影
    ▶ 我的《藍色大門》與青春
    ▶ 「青春」的形構
    ▶ 「少男」、「少女」的理念型
    ▶ 純愛不純—台灣青春的反叛結構
    ▶ 情感先於政治
    ▶ 愛情電影主題曲
    .
    📣 #firstory 聽這裡: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k39z6z0zvfx0807v0lu7165?ref=android
    .
    📣 #kkbox 聽這裡:https://podcast.kkbox.com/episode/4pHpNRfyLL7Tosl61J
    .
    📣 #spotfy 聽這裡:https://open.spotify.com/episode/3sbEXh0CwFSEICRNTdR09S?si=dyHHN9_qR-OzUF8q3P95JA
    .
    📲 #FB論述版:https://www.facebook.com/208541192666847/posts/1674782469376038/
    .
    //// 完整論述 ////
    .
    ▓ #甚麼是愛情電影
    .
    想要談「愛情電影」,那勢必是要做個「#類型電影」操作型定義,儘管近年台灣電影的類型化飽受批評,但其的確是招喚大眾的一個方便途徑。或許我們可以幫愛情電影分類為:羅曼史(romance film)、通俗劇(melodrama)與文藝片。目前2000年後的青春愛情電影來看,則較多傾向文藝片。
    .
    也是因為電影類型化的緣故,其可以更清楚地連帶成一套系統、原則與期待。當「#愛情電影」正式成為一種培養台灣人觀賞電影的習慣,除了公式化的內部敘事外,向外延伸後,便足以展開各種文化工業的制度性生成,例如偶像明星的打造、週邊商品販售、主題曲的流傳等(Illouz, 1997)。
    .
    最終,透過類型電影的集體觀看,可以反映出一個社會的意識形態,或是文化模式。好比《#為甚麼愛讓人受傷》中,Eva Illouz(2012)藉由《傲慢與偏見》來理解西方個體主義的浪漫生態,或許我們也可以在這20年來的青春愛情電影裡看見自己。
    .
    ▓ #我的藍色大門
    .
    在《#藍色大門》張士豪的那個年紀,夏天的午后是連續補習戰鬥的人生,週一、三、五是何明數學,週二與週四是徐薇英文,當然以我不學無術的青春,大部份都是呈現偷懶蹺課的狀態。那時候究竟能夠有甚麼煩惱?
    .
    2002年的《藍色大門》第一次開啟了我對愛情與性別的思考。導演易智言當年拒絕了參加金馬獎,不然,這部相當具有時代意義的作品,肯定有不錯的成績。片中孟克柔(桂綸鎂)、張士豪(陳柏霖)、林月珍(梁又琳)三人的關係,呈現了00年代台灣青少年的社會行動與市民生活精神。
    .
    ▓ #青春的形構
    .
    我們以後會成為甚麼樣的大人,變成00年代後市民社會中年輕男女的煩惱。在後傳統資本主義社會的生活中,這些都市裡的小事件,個人選擇的養成遊戲,成為我們最需要煩惱的自由,一種集體規則與個人自由的協調抉擇。
    .
    「青春」,是一個重視自我探索的過程(過渡),無論是《藍色大門》或是《盛夏光年》,都試圖描繪這種秩序建構中的過渡,五月天同名歌曲的日文名稱就叫「#青春の彼方」-- 放棄規則,放縱去愛,放肆自己,放空未來。也是因為這樣的「#失序」,青春才讓人懷念。最終,沈佳宜說「人生中的很多事情,原本就是徒勞無功的」,的確,我們正在腐敗,但我寧可選擇相信《刻在你心底的名字》結局的協調與釋懷是有可能發生的。
    .
    「青春」,也帶著台灣觀眾走出90年代的悲情。早期的青春愛情電影帶著濃厚的陰鬱,一直到《藍色大門》開始,我們開始談論同志情感、性別認同、家庭關係、三角戀愛等情感議題,青春變得多元而明亮。
    .
    青春愛情電影裡,反映著情感的真實體制(regime of emotional authenticity)(Illouz, 2012),非常強烈地要求內在性感作為行動與選擇的基礎。青春中的人們,因為初次面臨社會化規範,人們會認真審視自己與對方的情感(愛情、親情、友情),以判斷這段關係的重要性與強烈程度。這大量的自我情感檢視,一見鍾情的強烈情感暗示,時常就是「青春」的情感面貌。這也是青春迷人之處。
    .
    ▓ #少男與少女的理念型
    .
    媒體中的少男與少女,帶給觀眾對性別角色的論述形構,一方面文本建立起一種戲劇性、典範式的形象,隨著故事的開展,加深觀影者的情感投射,另方面一起作用的是,少男少女的面貌外表的特質,也形成觀眾的欲望對象,產生明星化的作用,成為性別操演的模仿理念型。
    .
    青春愛情電影中的少男比少女更加倍重視,除了《藍色大門》與《我的少女時代》外,其它全部的愛情電影幾乎都圍繞著少男,少女通常則作為是推動劇情的力量。少男的姣好面貌,成為電影世界裡的耽美重心,隨便舉例就一堆,陳柏霖、張孝全、柯鎮東、陳昊森、曾敬驊,「#大男孩」的對純樸、憨直、大笨蛋的要求,他們表現忠誠、可受控制,並且,他們不會對(男性)觀眾產生威脅感。
    .
    至於女主角則以「#熱情開朗大方」為形象,如《女朋友男朋友》中的林美寶(桂綸鎂),就如同前述,她起了連結兩位男主角陳忠良(張孝全)與王心仁(鳳小岳)的作用,確實地帶動敘事的進展。
    .
    ▓ #台灣青春的反叛結構
    .
    2000年後的台灣青春愛情,某個程度上融合了日本和美國的純愛視野,前者展現了「#物哀」的精神,後者則更多在表現西方個體主義的追求。當然,不同的作品也有各自主題脈絡的側重,像是性別認同、性別麻煩(Butler, 1990)、青春成長、描繪時代精神、國家與社會變遷的隱喻、情感抉擇等等。
    .
    總體而言,台灣的作品更擅長挪用青春的反叛結構,去對應、甚至逆返「#國家體制的規訓」,這個台灣電影本土化的大主題。2000年後的新導演,以90年代前後為基礎,自然而然流露出了導演本身的「懷舊」情感,想是一個包含了情慾、戀愛、政治、社會、經濟裝況的「情感的共同體」。
    .
    ▓ #情感先於政治
    .
    以《女朋友.男朋友》為例,其為一部愛情電影,也是一部歷史電影。該片採用序列式的線性時空,將台灣的多重現代性再現。許多文化學者會討論國族與愛情的辯證關係,大時代下兒女情長,微小的愛情被鑲嵌在巨觀的社會脈絡中。但實際進入電影文本,才會發現,楊雅喆並不是要說明這種台灣性的社會—歷史時空,反而,他進行一種「#逆反」,讓情感能量來主導政治的場景。根本沒人真正在鳥民主自由,這才是真正的自由,非常後現代的後現代的後現代。
    .
    楊雅喆幾乎總結了後殖民與後現代電影裏頭所有的多元主體:女性、情慾、學生、社會運動、娘娘腔、同志、小三、本土、鄉下人、都市人等等,運用了諸多遊戲般的情節將這些概念構成一個皺摺,裏頭緊密扎實情慾流動,展開又可以觀看台灣自由的進程。
    .
    ▓ #那些年我們一起唱的主題曲
    .
    青春愛情電影還是成為一種類型了,也不是壞事,也許是必然,這形成了一個穩定的大眾流行文化市場,引導著戀情與自由的話題,反映著純粹親密關係的渴望。在電影裡,人們才可以淡化成人愛情經驗的功利性、功能性。如果能夠再有一首好聽的情歌那就更好了!
    .
    要能在腦中烙印電影裡的青春記憶,就一定要有一首讓人感動的歌曲,當旋律響起時,瞬間喚起洶湧的刻骨銘心,像是《藍色大門》的「#小步舞曲」、《我的少女時代》的「#小幸運」等。盧廣仲的《刻在我心底的名字》就是一個不錯的例子。這首獲獎歌曲,編曲十分令我動心,第一聲,每次聽到小號與歌手聲線對唱,與法國號的穿梭交疊,都會全身起雞皮疙瘩。
    .
    這首歌起了關鍵的宣傳作用,五月天、魏如萱、周興哲、蔡依林、田馥甄、梁靜茹、李千娜、韋禮安、曾沛慈、徐佳瑩等歌手的cover版傳唱參與,更加豐富了電影文本與影迷/歌迷的連結。
    .
    結論是,該約唱歌了(?

    |

    #參考文獻
    .
    1. Illouz, E. (1997). Consuming the romantic utopia: Love and the cultural contradictions of capitalism. Univ of California Press.

    2. Illouz, E. (2012). Why love hurts: A sociological explanation. Polity.

    3. Butler, J. (1990). Gender trouble: Feminism and the subversion of identity. routledge.

  • 2000年英文流行歌曲 在 看見世界天氣晴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5-18 21:01:35
    有 2,798 人按讚

    我覺得台灣是一個很會出瞎咖藝人的國家,剛剛看到韓國女團Blackpink要跟女神卡卡合作的消息讓我十分感慨。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在發摟Blackpink這個火紅的韓國女團?我先說我本身非常喜歡Blackpink,因為這個團體的音樂實在是太黏耳,旋律讓人聽了ㄧ次就記住,而且四位女生都好漂亮。

    會知道Blackpink是因為有次去曼谷的夜店,當時夜店正在放Blackpink的 Boom bay ah ,因為ㄧ放的時侯所有夜店的人就瘋狂跟著跳了起來,然後現場嗨到不行。後來我上網查了ㄧ下才發現這首歌是Blackpink唱的,而裡面有位泰籍歌手Lisa,之後就開始關注這個團體,後來就喜歡上她們的音樂。

    Blackpink的MV點閱率非常高,可以說是韓團之最,DDU DU DDU DU點閱更是破了11億,這成績是所有韓團都望塵莫及的,雖然她們出的歌曲不多(現在也已超過ㄧ年沒出新歌),但她們的人氣真的非常火,不止MV點閱數驚人,連IG都是擁有最多追隨者的韓國女子團體,四位女生的個人帳號追蹤者都超過2000萬人,泰籍團員Lisa追蹤者更超過3000萬(比台灣總人數還多啊…),台灣最紅的歌手周杰倫IG追蹤數也才600萬人,Lisa的追蹤者是周杰倫的五倍,這樣你們知道Blackpink在全球有多紅了吧?

    團裡最火的Lisa隨便發個文讚數可以有600萬(ㄧ堆歐美巨星發文讚數也才2.3百萬)可見Blackpink的粉絲黏著度非常高,忙內Lisa的個人帳號連小賈斯汀都有追蹤她。

    Blackpink的單曲Kill this love是Youtube發布後24小時內觀看次數最多的網路影片第四名,發布24小時有5670萬人點閱這支MV,這驚人的點閱來自全球各地的BP粉,現在BP真的是韓國天后女團。

    Blackpink近期要跟女神卡卡合作單曲,之後也會跟美國目前最紅的女歌手亞莉安娜合作,團裡的Lisa也被中國砸下重金聘請到節目當導師,Lisaㄧ出現在節目裡,立馬吸引了許多全球各地的粉絲看這節目,只能說這些成就對於剛出道3年半的Blackpink來說,實在是非常厲害,許多出道20年的歌手想見到女神卡卡跟亞莉安娜都不可能了,更何況是能跟這兩位國際巨星合作的新人女團。

    我覺得YG推出Blackpink女團能這麼成功不是沒有原因,四位團員都很會跳舞也很會唱歌,顏質也高,實力都很平均,出道前也接受了公司嚴苛的訓練,每天從早上練舞到晚上,還要控制飲食跟學習唱歌,每位成員都是經過身經百戰的練習生磨練時期,才能組合成現在風靡全球的Blackpink。

    放眼望去台灣演藝界的出道新人還有通告藝人,晃個奶就可以出專輯,講八卦就可以上節目,炒新聞就可以變紅人,酒駕外遇吸毒都還可以在台灣持續有工作(在韓國早就被淘汰了),這種鳥不拉機的低水準演藝生態,就是台灣演藝圈的悲哀。

    人家韓國就是有本事做出高水準的全方位藝人,大家愛看韓劇,愛聽韓樂,愛看韓綜,愛追蹤韓國明星不是沒有道理,是因為韓國演藝圈就是很用心的在栽培藝人,也是很用心的在做出好作品,台灣現在出品的藝人就是這麼爛,發出的作品就是這麼瞎,到底要怎麼讓人支持下去?

    舞不會跳,唱歌走音,露奶露屁,演技尷尬,愛炒誹聞,難怪人家韓國培養出來的明星可以紅到國際,而台灣出品的新人只能騙騙ㄧ些愛看奶的宅男,永遠出不了ㄧ個國際藝人。

    因為就連本國人看到你們的作品都覺得爛了,外國人又怎會支持你們?不要說因為中文的關係所以中文作品走不到國際市場,全球最火紅歌曲67億點閱率的Despacito是西班牙語,韓國女團出產的No body,騎馬大叔的Gangnam style,這些歌曲都不是唱英文但卻能在全球造成流行,就是因為音樂本身做的好,自己音樂做的爛就不要替自己找藉口,Blackpink唱的也是韓文,偏偏人家就是可以唱到在全球破十億點閱,唱到女神卡卡跟亞莉安娜都要來跟她們合作。

    事實上就是,台灣就個很會出產爛音樂的國家,ㄧ堆宅男女神出的爛歌讓人聽了會大傻眼,ㄧ堆根本就不會唱歌的人卻能發專輯,當我們在羨慕別國藝人能紅到國際的時侯,應該先檢討為什麼自家的藝人都是出ㄧ堆爛作品,經紀公司都簽ㄧ些爛藝人,現在打開電視都看到ㄧ堆不知道是誰的通告藝人在節目上談八卦,台灣演藝圈就是那種路人都可以隨便上節目的瞎。

    其實不是別的國家藝人很強,而是台灣現在出道的藝人真的是太爛了。

  • 2000年英文流行歌曲 在 偽學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1-01-25 20:21:51

    【認真聽】純愛不純|#台灣青春愛情電影|刻在你心底的名字 \\ 李長潔
    .
    自2008年台灣電影再次興起以來,通俗的青春愛情故事,不但成為話題與票房的解方,也時常在各影展獲獎。以《#刻在你心底的名字》為例,金馬獎就入圍5項,也榮獲「最佳攝影」、「最佳原創電影歌曲」。盤點台灣青春愛情電影的興起,除了70年代瓊瑤式愛情的健康寫實延續,90年代台灣新電影借用愛情重建台灣性。但進入2000年後,一切開始慢慢不一樣了。
    .
    2000年開始,《藍色大門》(2002)、《盛夏光年》(2006)、《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2011)、《女朋友男朋友》(2012)、《等一個人咖啡》(2014)、《我的少女時代》(2015)、《六弄咖啡館》(2016)、《刻在你心底的名字》(2020),大量的青春愛情電影成為了台灣純愛想像的視野,他們以「青春」、「少男」、「少女」為名,表現出台灣人的情感文化模式。
    .
    我們今天的「偽學術 | 認真聽」,就來談談這20年來的粉紅泡泡。這廣大的戀愛流行文化是甚麼模樣?它們反映了怎樣的愛情轉向?從不同作品中又可以解讀出哪些文本隱藏的敘事?還有那些膾炙人口的電影主題曲。
    .
    📌 #今天的內容有
    .
    ▶ 甚麼是愛情電影
    ▶ 我的《藍色大門》與青春
    ▶ 「青春」的形構
    ▶ 「少男」、「少女」的理念型
    ▶ 純愛不純—台灣青春的反叛結構
    ▶ 情感先於政治
    ▶ 愛情電影主題曲
    .
    📣 #firstory 聽這裡: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k39z6z0zvfx0807v0lu7165?ref=android
    .
    📣 #kkbox 聽這裡:https://podcast.kkbox.com/episode/4pHpNRfyLL7Tosl61J
    .
    📣 #spotfy 聽這裡:https://open.spotify.com/episode/3sbEXh0CwFSEICRNTdR09S?si=dyHHN9_qR-OzUF8q3P95JA
    .
    📲 #FB論述版:https://www.facebook.com/208541192666847/posts/1674782469376038/
    .
    //// 完整論述 ////
    .
    ▓ #甚麼是愛情電影
    .
    想要談「愛情電影」,那勢必是要做個「#類型電影」操作型定義,儘管近年台灣電影的類型化飽受批評,但其的確是招喚大眾的一個方便途徑。或許我們可以幫愛情電影分類為:羅曼史(romance film)、通俗劇(melodrama)與文藝片。目前2000年後的青春愛情電影來看,則較多傾向文藝片。
    .
    也是因為電影類型化的緣故,其可以更清楚地連帶成一套系統、原則與期待。當「#愛情電影」正式成為一種培養台灣人觀賞電影的習慣,除了公式化的內部敘事外,向外延伸後,便足以展開各種文化工業的制度性生成,例如偶像明星的打造、週邊商品販售、主題曲的流傳等(Illouz, 1997)。
    .
    最終,透過類型電影的集體觀看,可以反映出一個社會的意識形態,或是文化模式。好比《#為甚麼愛讓人受傷》中,Eva Illouz(2012)藉由《傲慢與偏見》來理解西方個體主義的浪漫生態,或許我們也可以在這20年來的青春愛情電影裡看見自己。
    .
    ▓ #我的藍色大門
    .
    在《#藍色大門》張士豪的那個年紀,夏天的午后是連續補習戰鬥的人生,週一、三、五是何明數學,週二與週四是徐薇英文,當然以我不學無術的青春,大部份都是呈現偷懶蹺課的狀態。那時候究竟能夠有甚麼煩惱?
    .
    2002年的《藍色大門》第一次開啟了我對愛情與性別的思考。導演易智言當年拒絕了參加金馬獎,不然,這部相當具有時代意義的作品,肯定有不錯的成績。片中孟克柔(桂綸鎂)、張士豪(陳柏霖)、林月珍(梁又琳)三人的關係,呈現了00年代台灣青少年的社會行動與市民生活精神。
    .
    ▓ #青春的形構
    .
    我們以後會成為甚麼樣的大人,變成00年代後市民社會中年輕男女的煩惱。在後傳統資本主義社會的生活中,這些都市裡的小事件,個人選擇的養成遊戲,成為我們最需要煩惱的自由,一種集體規則與個人自由的協調抉擇。
    .
    「青春」,是一個重視自我探索的過程(過渡),無論是《藍色大門》或是《盛夏光年》,都試圖描繪這種秩序建構中的過渡,五月天同名歌曲的日文名稱就叫「#青春の彼方」-- 放棄規則,放縱去愛,放肆自己,放空未來。也是因為這樣的「#失序」,青春才讓人懷念。最終,沈佳宜說「人生中的很多事情,原本就是徒勞無功的」,的確,我們正在腐敗,但我寧可選擇相信《刻在你心底的名字》結局的協調與釋懷是有可能發生的。
    .
    「青春」,也帶著台灣觀眾走出90年代的悲情。早期的青春愛情電影帶著濃厚的陰鬱,一直到《藍色大門》開始,我們開始談論同志情感、性別認同、家庭關係、三角戀愛等情感議題,青春變得多元而明亮。
    .
    青春愛情電影裡,反映著情感的真實體制(regime of emotional authenticity)(Illouz, 2012),非常強烈地要求內在性感作為行動與選擇的基礎。青春中的人們,因為初次面臨社會化規範,人們會認真審視自己與對方的情感(愛情、親情、友情),以判斷這段關係的重要性與強烈程度。這大量的自我情感檢視,一見鍾情的強烈情感暗示,時常就是「青春」的情感面貌。這也是青春迷人之處。
    .
    ▓ #少男與少女的理念型
    .
    媒體中的少男與少女,帶給觀眾對性別角色的論述形構,一方面文本建立起一種戲劇性、典範式的形象,隨著故事的開展,加深觀影者的情感投射,另方面一起作用的是,少男少女的面貌外表的特質,也形成觀眾的欲望對象,產生明星化的作用,成為性別操演的模仿理念型。
    .
    青春愛情電影中的少男比少女更加倍重視,除了《藍色大門》與《我的少女時代》外,其它全部的愛情電影幾乎都圍繞著少男,少女通常則作為是推動劇情的力量。少男的姣好面貌,成為電影世界裡的耽美重心,隨便舉例就一堆,陳柏霖、張孝全、柯鎮東、陳昊森、曾敬驊,「#大男孩」的對純樸、憨直、大笨蛋的要求,他們表現忠誠、可受控制,並且,他們不會對(男性)觀眾產生威脅感。
    .
    至於女主角則以「#熱情開朗大方」為形象,如《女朋友男朋友》中的林美寶(桂綸鎂),就如同前述,她起了連結兩位男主角陳忠良(張孝全)與王心仁(鳳小岳)的作用,確實地帶動敘事的進展。
    .
    ▓ #台灣青春的反叛結構
    .
    2000年後的台灣青春愛情,某個程度上融合了日本和美國的純愛視野,前者展現了「#物哀」的精神,後者則更多在表現西方個體主義的追求。當然,不同的作品也有各自主題脈絡的側重,像是性別認同、性別麻煩(Butler, 1990)、青春成長、描繪時代精神、國家與社會變遷的隱喻、情感抉擇等等。
    .
    總體而言,台灣的作品更擅長挪用青春的反叛結構,去對應、甚至逆返「#國家體制的規訓」,這個台灣電影本土化的大主題。2000年後的新導演,以90年代前後為基礎,自然而然流露出了導演本身的「懷舊」情感,想是一個包含了情慾、戀愛、政治、社會、經濟裝況的「情感的共同體」。
    .
    ▓ #情感先於政治
    .
    以《女朋友.男朋友》為例,其為一部愛情電影,也是一部歷史電影。該片採用序列式的線性時空,將台灣的多重現代性再現。許多文化學者會討論國族與愛情的辯證關係,大時代下兒女情長,微小的愛情被鑲嵌在巨觀的社會脈絡中。但實際進入電影文本,才會發現,楊雅喆並不是要說明這種台灣性的社會—歷史時空,反而,他進行一種「#逆反」,讓情感能量來主導政治的場景。根本沒人真正在鳥民主自由,這才是真正的自由,非常後現代的後現代的後現代。
    .
    楊雅喆幾乎總結了後殖民與後現代電影裏頭所有的多元主體:女性、情慾、學生、社會運動、娘娘腔、同志、小三、本土、鄉下人、都市人等等,運用了諸多遊戲般的情節將這些概念構成一個皺摺,裏頭緊密扎實情慾流動,展開又可以觀看台灣自由的進程。
    .
    ▓ #那些年我們一起唱的主題曲
    .
    青春愛情電影還是成為一種類型了,也不是壞事,也許是必然,這形成了一個穩定的大眾流行文化市場,引導著戀情與自由的話題,反映著純粹親密關係的渴望。在電影裡,人們才可以淡化成人愛情經驗的功利性、功能性。如果能夠再有一首好聽的情歌那就更好了!
    .
    要能在腦中烙印電影裡的青春記憶,就一定要有一首讓人感動的歌曲,當旋律響起時,瞬間喚起洶湧的刻骨銘心,像是《藍色大門》的「#小步舞曲」、《我的少女時代》的「#小幸運」等。盧廣仲的《刻在我心底的名字》就是一個不錯的例子。這首獲獎歌曲,編曲十分令我動心,第一聲,每次聽到小號與歌手聲線對唱,與法國號的穿梭交疊,都會全身起雞皮疙瘩。
    .
    這首歌起了關鍵的宣傳作用,五月天、魏如萱、周興哲、蔡依林、田馥甄、梁靜茹、李千娜、韋禮安、曾沛慈、徐佳瑩等歌手的cover版傳唱參與,更加豐富了電影文本與影迷/歌迷的連結。
    .
    結論是,該約唱歌了(?

    |

    #參考文獻
    .
    1. Illouz, E. (1997). Consuming the romantic utopia: Love and the cultural contradictions of capitalism. Univ of California Press.

    2. Illouz, E. (2012). Why love hurts: A sociological explanation. Polity.

    3. Butler, J. (1990). Gender trouble: Feminism and the subversion of identity. routledge.

  • 2000年英文流行歌曲 在 The DoDo Men - 嘟嘟人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0-05-31 11:00:00

    猜歌遊戲Part 2! 聽歌詞無旋律猜歌!這些都是七八年級的經典歌曲!
    很多有記憶點的歌是因為他們有令人印象深刻的旋律。當一首歌少了旋律,你有辦法只靠歌詞認別一首歌嗎?因為COVID-19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我們DoDo Men在家玩一個無旋律的猜歌遊戲,只給對方歌詞讓對方猜出歌名。加了口音的混淆又讓這遊戲更上一層樓...

    有沒有人覺得哪一首歌特別難猜或好猜?幫我們在下面留言!

    #無旋律猜歌 #只靠歌詞 #台灣經典歌曲

    歡迎追蹤我們Instagram和Facebook: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thedodomen/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TheDoDoMen/

    以下為這局所提供的歌詞:
    1.
    那一年默默無言 只能選擇離開
    無邪的笑容 已經不再精彩
    你害怕結局 所以拼命傷害
    說是我 擋住你的美好未來

    2.
    So Baby 情話多說一點

    3.
    後來 我總算學會了 如何去愛 可惜你 早已遠去 消失在人海
    後來 終於在眼淚中明白 有些人 一旦錯過就不再

    4.
    雨下整夜 我的愛溢出就像雨水
    院子落葉 跟我的思念厚厚一疊

    5.
    當你的眼睛 瞇著笑
    當你喝可樂 當你吵

    6.
    你是空氣 但是好聞 勝過了空氣
    你是陽光 但是卻能 照進半夜裡
    水能載舟 也能煮粥 喂飽了生命
    你就是維他命 LOVE

    慎入!!!!
    慎入!!!!
    慎入!!!!
    慎入!!!!
    不想看解答的話不要往下滑!
    不想看解答的話不要往下滑!
    不想看解答的話不要往下滑!
    不想看解答的話不要往下滑!


    -----------以下為這局的正解:
    1. 我難過 - 5566
    2. 愛你 - 王心凌
    3. 後來 - 劉若英
    4. 七里香 - 周杰倫
    5. 當你 - 王心凌 林俊傑
    6. 戀愛ing - 五月天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