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2000年網路用語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2000年網路用語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2000年網路用語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2000年網路用語產品中有30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伊索寓言】:狐狸建築師 聽完請回答我這個問題, 誰最容易監守自盜? 答案就是監造的人! 建造法律的人, 建造國庫的人⋯ 這也呼應了孔子所說的: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 (看得懂的就懂了,其實現在懂得文言文的還真的會越來越少,不久就會變成特殊技能。 必須講得很文言,免得有人又覺得被影射...

2000年網路用語 在 DJ JOJO啾啾桑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5-03 22:34:11

今年電台26歲台慶, 號招電台主持人回憶自己的26歲, 這篇內文在今晚貼在KISSRADIO的臉書粉絲團。 這是姐的26歲, 有我青澀卻又坦蕩的模樣, 你有經歷我這模樣嗎:) . . KISSRADIO26週年台慶特別企劃 : : : : : 2 6 憶 起 來 : : : : : KISS Mo...

  • 2000年網路用語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7-19 12:00:07
    有 940 人按讚

    【伊索寓言】:狐狸建築師
    聽完請回答我這個問題,
    誰最容易監守自盜?
    答案就是監造的人!
    建造法律的人,
    建造國庫的人⋯
    這也呼應了孔子所說的: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
    (看得懂的就懂了,其實現在懂得文言文的還真的會越來越少,不久就會變成特殊技能。
    必須講得很文言,免得有人又覺得被影射了)

    2000多年前伊索已經知道了

    《伊索寓言》的一系列故事,小故事大道理,伊索本人⋯如果有這個人的話,他肯定是一個很有腦袋的天才,不過並沒有什麼樣的地位可以使所有人聽清楚他的警告,於是他用很多動物寓言,來告訴大家他對於這個社會和人際關係之間預言。
    也有人說他是個奴隸。

    以前的人是很容易變奴隸的尤其在希臘,亞里士多德好幾次得罪了國王,都被放在奴隸市場拍賣。奴隸裡面有倒楣的知識分子這也不足為奇。

    《伊索寓言》的存在,比孔子還要早呢,應該是西元前6世紀,離現在已經有2600年了。動物常常是他的主角,簡單的動物故事,卻有兩千年的大道理,孩子或大人看了這些動物,很容易體會到伊索想說什麼。

    用最俗氣的話來說:聽了你會變聰明,聽了你也會有出息,真的你就知道怎麼樣解決人生困難喔⋯⋯(促銷用語哈哈哈)

    Apple:https://reurl.cc/l0eo0Q
    KKbox : https://reurl.cc/ynMrED

    #Podcast伊索寓言
    #吳淡如人生不能沒故事
    #伊索寓言
    #Podcast

    (圖片from pexels、網路)

  • 2000年網路用語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7-06 17:19:32
    有 250 人按讚

    #葉郎每日讀報 #娛樂產業國際要聞揀三條

    1.致命武器導演Richard Donner過世
    2.Facebook等公司揚言退出香港市場
    3.翻新老片廠MGM的好萊塢雙人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Richard Donner Dies: ‘Superman’, ‘Lethal Weapon’ And ‘The Goonies’ Director Was 91(https://flip.it/2WO3gv)

    導演 Richard Donner 傳出在昨日過世,享年91歲。 Richard Donner 以電視導演起家,參與了1960年代包含《The Twilight Zone 陰陽魔界》、《The Man From U.N.C.L.E 打擊魔鬼》和《The Wild Wild West》等著名電視影集。接下來1970年代和1980年代,Richard Donner 開創了許多電影類型公式,包含宗教驚悚片《The Omen 天魔》、警探動作片《Lethal Weapon 致命武器》、青少年冒險片《The Goonies 七寶奇謀》以及超級英雄電影《Superman 超人》。如果把他的製片妻子 Lauren Shuler Donner 開創的《X-men X戰警》系列電影也算進去,Donner 夫妻倆也等於開創了2000年以後的好萊塢超級英雄電影產業的基本規格。另一個值得一提的事是 Warner 然後對 Zack Snyder 做過的事,當年在 Richard Donner 身上也發生過:他的《Superman II 超人2》在第一集開拍的同時就已經企劃好,並在續集拍攝將近75%的時候被製片開除。直到2006年 Donner 版的《超人2》才以導演版 DVD 的方式問世。


    ▼ 2.Tech Firms Threaten to Quit Hong Kong Over Data Law Plan(https://flip.it/x4jBHr)

    華爾街日報報導由 Facebook、Twitter 和 Google 組成的 Asia Internet Coalition 亞洲網路聯盟發出信件給香港政府表達他們對於修訂隱私條例的憂慮。香港政府在今年5月提出修法,希望打擊2019年以來抗爭者動輒利用網路平台對個別警察的「起底」行為。新法生效後類似行為將可處5年徒刑和最高100萬港幣的罰款。亞洲網路聯盟在信件中表示他們同樣不認可起底的行為,但新法中定義模糊的用語可能會使網路平台和其員工也可能受到刑事調查和起訴。他們同時關切新法可能會有抑制言論自由的結果,將網路上分享資訊的單純行為定義成為犯罪。這些科技公司並警告不排除退出香港市場,說他們「避免這些制裁的唯一辦法就是不要在香港投資以及提供服務」。


    ▼ 3.They Resurrected MGM. Amazon Bought the Studio. Now What?(https://flip.it/A4Culf)

    Michael De Luca 和 Pamela Abdy 這兩位好萊塢片廠老兵登陸 MGM 才一年多,不僅已經為 MGM 帶來眾多重量級導演的新片製作,讓這家百年老片廠的招牌改頭換面,甚至還讓整家片廠以遠超過估值的84.5億美元出售給科技巨頭 Amazon。New Line 和 DreamWorks 出身的 Michael De Luca 到任 MGM 主席的第一件事是和他的副手一起列出36個他們想合作的導演。一年後他們已經談下其中五分之一,包含 Darren Aronofsky、Sarah Polley、Melina Matsoukas 和 George Miller.等導演的合約,同時也陸續準備推出 Ridley Scott、Joe Wright 和 Paul Thomas Anderson 等導演的新片。當然還有最新一集龐德電影《No Time To Die 007:生死交戰》。Michael De Luca 的說法是他們的任務絕對不只是讓 MGM 變得賣相更好而已,所有的大方向將繼續推行下去。但 Amazon 的入主仍然帶來不確定因素,尤其是 Amazon 作為串流產業的重要成員很可能讓 MGM 電影的重點發行通路從電影院轉移到串流上。龐德電影的兄妹檔製片 Michael Wilson 和 Barbara Broccoli 在聲明中表示:Amazon 像我們保證龐德仍將在電影首映。兄妹倆並在聲明中直接點名期望 Amazon 能給予 Michael De Luca 和 Pamela Abdy 充分的權限,讓他們繼續帶領 MGM。但一切仍有待 Jeff Bezos 和今天剛剛上任的 Amazon 執行長 Andy Jassy 定奪。

  • 2000年網路用語 在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4-18 17:10:02
    有 24 人按讚

    隨著政治局勢的變化,現在的意識形態與價值辯論已經透過網路媒體滲透到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一舉一動。開始有不同立場的網友去舉報或公開批評他認為不符合自己價值觀的某些動漫設定與故事,也有網友在網路上公開批評那些公眾人物在不同場合的立場表態。

    但是最深入大家日常網路生活的,則是有人開始敏感地注意到不同中文表達詞彙的差異,並藉此來標籤化這些不同中文詞彙背後的意識形態。事實上,不同的詞彙用語多半只是表達出日常生活習慣的差別,還可以進一步表示出出生與成長地點的不同,距離真正的政治意識形態還有不小的距離。
    不過,在文化與政治環境緊張的時候,語言,尤其是詞彙、用語這些能夠透過習慣用法連結到地域性與族群性差異的部分,就常常被拿來作為語言上「真實」的邊界。在歐立德的研究中,清代的乾隆皇帝就很常公開強調滿洲人使用滿語與滿文對於滿洲文化與族群認同的重要性。在台灣的戒嚴時期依然,政府規定所有人都只能使用國語以及國語的詞彙,不能使用自己的母語及詞彙。由此可見,語言大多數被作為邊界使用、對待時,常常都是為了某些政治或文化意識形態的目的出發的結果,而不是自然形成的區分。

    --------------------------------
    「好聰明的中國人,好優美的中國話...?」隨著中國在東亞的強勢崛起,中國用語和當代流行語的傳播,近幾年也常在「華語圈」之中形成討論;而最引起論戰與焦慮的,莫過於中國用語可能帶來的文化侵略問題。實際上不只是因為政治與歷史鳩葛的台灣,在「被統戰」的生存困境下對語言的滲透感到威脅,東南亞的華語使用也曾因為「說中國話」的問題而困擾——中文會不會改變原有的在地文化認同?該說什麼樣的中文才是「正確的」?而在馬來西亞,更因此有了「規範標準華語」引起的認同之爭。

    不過逆向回看中國,卻也能發現類似的焦慮感。直到近年,中國官媒都還有保護「純潔漢語」、少用外來語和流行語的社會檢討,以免汙染了原本純淨的國語。而身受漢字影響的日本,也曾有保守派認為大量的外來語破壞日本文化傳統,而有所謂的「國語防衛」的對抗概念;儘管論述未必精確,但實際生活面上,確實出現了老年世代對新聞資訊的各類新外來語難以理解的困境。但純潔的語言存在嗎?在語言使用的背後,又是什麼樣的身分建構與文化認同之戰?

    語言與政治的關聯不只呈現在台灣與中國的兩岸關係上。在馬來西亞華人間,許多詞彙的使用也在某程度上反映了他們如何看待「中國政權」及其對自身認同的文化焦慮。如果粗淺地以世代差異來做區分,1980年代以前的馬來西亞華人大多使用繁體字和注音,以現今的中年世代而言,他們當時學習的拼音法是注音拼音,而非漢語拼音。

    馬來西亞最早的華人私塾可以追溯到1819年在檳城成立的五福書院,當時是使用方言教學。此外,來自不同省份的華人也紛紛成立會館,如福建會館、海南會館等等,使用原居方言進行溝通是當時凝聚原鄉意識、溝通情感的方式之一。而繼中華民國成立、五四運動後,大馬的學校書院紛紛跟隨中國開始把教學語言由閩粵等方言,改為中國國語──現代標準漢語。 一直到1980年代,當地華文學校隨後也轉向簡體漢字與漢語拼音的學習。

    在流行文化方面,粗略而言,80至90年代的馬來西亞華人多受日本、香港和台灣文化影響,特別像是同樣使用華語的台灣流行文化,如偶像劇、流行音樂,同時也作用在語言的使用上。不過在2000年後出生的華人,所接觸的流行文化大多來自中、韓,尤其是中國,相關的古裝劇、微信抖音等社交平台、陸綜的興起等,也讓當地華人在用詞上更受中國影響。如「拉黑」、「小哥哥」、「牛逼」等詞彙也常流通在年輕人之間。

    雖然在華文用語上會因著政治和流行文化的輸入而受影響,但與新加坡「Singlish」(新加坡式英語)的狀況相同,也不能忽略來自馬來西亞當地各族群雜揉而生的口語用法及音調上的差異。使用者未必在表達時都能意識到這些詞彙的流變和傳播歷史,但可以相信的是,其中所反映出的認同或是文化親近性可從中見得。

    像是留學台灣與中國的華人,慣用詞彙就有所不同,這並不能代表使用者的政治認同,但時而也會成為大馬華人之間識別認同的指標。雖然大多都是帶有偏見的觀察,但也可以視為語言回過頭來影響人們對政治的看法。

    如上所述,馬來西亞的多元文化讓其華語時常夾雜著著不同的方言、英文和馬來文等,這可以被視為具有當地特色、靈活性的語言,但反對者也將之視為不規範華語。

    2020年底,一家補習中心在臉書上分享了一則關於「華文用詞規範」的貼文,希望學生們不要使用口語化的中文,並且也列出相關列表,將當地口語化的「不規範用詞」對照以中國為主的「規範用詞」,如將巴剎改為「市集」、有料改為「有學問」、大紅花改為「木槿花」等。此貼文最終引發了批評聲浪,迫使補習班刪掉該則貼文。

    其中的爭議在於,有認同者覺得需要有一套規範的語言和標準,但反對者認為為何規範化得以「中國」為標準,反而會喪失其語言的靈活性和地方性。與台灣「母語運動」相似,馬來西亞歷年也有「多說福建話運動、粵語運動」,憂心其他強勢語言,將掩蓋自身語言的呼聲。反之,也有「講華語運動」提倡多說華語,少說方言。

    這些呼籲的背後邏輯,都代表了語言背後所乘載的價值是否受到重視。

    (以上引用自網頁原文)
    https://global.udn.com/global_vision/story/8664/5393329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