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20歲還沒長智齒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20歲還沒長智齒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20歲還沒長智齒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20歲還沒長智齒產品中有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61萬的網紅QQmei,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開啟我的隱適美矯正之路 其實有這個念頭已經很久了。去年底鼓起勇氣踏進私人牙醫診所諮詢,結果發現必須先把牙周問題處理好、智齒也要拔掉,才能進一步做矯正,到今年因為疫情封城,牙醫暫停營業了三個月以上,前前後後拖了一整個年,終於,今天我收到了第一副隱適美的牙套,開啟了二度矯正之路。 是的,早在國中的時...

20歲還沒長智齒 在 Irene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7-11 10:25:42

平常都在胡鬧偶爾讓我認真打打字啦(⁎⁍̴̛ᴗ⁍̴̛⁎) - 20歲真的好荒謬,自己的記憶力差到一年可以忘記拔上百次鑰匙,但還是可以記得20歲發生的一切事情吧(才剛過一半的20歲真的讓我有夠害怕 - 2020前半年因為許多壓力與根本做不到的完美主義而哭,後半年因為越來越多的離別而總是感到悲傷。 很感謝...

20歲還沒長智齒 在 白紀亞 ?????? ?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5-01 16:10:56

- #一次拔四顆智齒真的超痛苦! 而且手術開意外的久😭 柏憲在外面等得超緊張,還說他超想哭的。🙇🏻 其實我現在腫的跟麵包超人一樣~~~🐷 當時開完刀麻醉還沒全退,我的頻尿又發作(-.-) 大家都在忙走來走去👣但就是沒注意到我很掙扎⋯ 超想尿尿又動不了,只好用意志力想辦法叫人過來🤦🏻‍♀️ 醫護人員知...

  • 20歲還沒長智齒 在 QQmei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12-12 09:15:40
    有 10,097 人按讚

    #開啟我的隱適美矯正之路
    其實有這個念頭已經很久了。去年底鼓起勇氣踏進私人牙醫診所諮詢,結果發現必須先把牙周問題處理好、智齒也要拔掉,才能進一步做矯正,到今年因為疫情封城,牙醫暫停營業了三個月以上,前前後後拖了一整個年,終於,今天我收到了第一副隱適美的牙套,開啟了二度矯正之路。

    是的,早在國中的時候,我就戴過兩年多的傳統矯正器,我以前可是個虎牙小妹呢(兩顆虎牙都長在上面)。 戴完牙套之後的二十年年輕歲月,我牙齒的整齊度都有維持住,效果很不錯;直到四年前我剛懷QDD的時候,下排其中一顆側門牙突然衝鋒陷陣擠了出來,一開始只有歪一點點,但後來這幾年卻是好幾顆愈擠愈歪,不止下排、上排門牙也有點跑位。

    有長期follow的朋友應該知道,我本人是個 #整齊控,書櫃衣櫃都要排整齊了更何況牙齒。所以每當我看到自己的牙齒亂亂的時候,真的會很阿雜。雖然DDC總說:「哎唷不明顯啦,而且我又不會在意。」 但牙齒整齊是自己看得開心啊,我壓根沒在意老公怎麼想 🤪

    總之,事隔20多年,我居然又再度進入矯正人生,只是這次選擇的是很多人推薦的隱適美。 諮詢過後,醫生說我的咬合沒問題,就只是前牙擁擠而已。計算過後,我上下排只需要各戴20副牙套,大約6-8個月就可以矯正完成!!比想像中快多了!費用也比預期的便宜好多。

    今天在診間,醫生在我的牙齒上黏了很多豆豆(突起物),接著指導我如何將牙套戴上和拆下,然後我就帶著六副牙套回家了。接下來的日子,就是每天戴好戴滿20-22小時,吃飯/喝飲料時才卸下,進食完後馬上刷牙再戴回去。每兩週就要換下一副牙套,兩三個月再回診一次即可。

    晚餐的時候,我自己嘗試著把牙套拆下來。 窩的天啊,也太緊了吧!! 我用力將牙套拔下的那瞬間,差點以為牙齒都跟著一起噴飛,然後QDD在一旁看到後嚇得魂飛魄散,好一陣子都不敢接近我,直說:「媽媽剛剛把牙齒拔下來,我怕。」 #這什麼情形

    現在對我來講覺得最大的改變,就是我再也無法「少量多餐」。以往我小鳥胃的習性是很容易飽也很容易餓,所以除了一日三餐,有時候下午和晚飯後還會來個點心或茶飲/珍奶。 可是現在,我一想到吃東西必須拆牙套+刷牙就很懶,乾脆就不吃了,今天原本要叫杯珍奶壓壓驚也就算了 XD

    好啦,戴上隱適美的第一天紀錄就寫到這囉!話說回來,大家都說隱適美矯正不痛,可是我覺得今天牙齒還蠻酸軟的啊,不舒服,而且異物感很重,講話變大舌頭。

    隱適美前輩們,一起分享經驗吧~

    #圖為我的隱形牙套

    #看得出來我其中一顆門牙是假的嗎

    #小學的時候跟男同學追打跌倒摔斷門牙 XD

  • 20歲還沒長智齒 在 王瑋瑜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12-03 18:51:48
    有 245 人按讚

    12月決定自己扮演耶誕老人
    送給自己一份耶誕禮物🎁
    #隱適美 #隱適美 #隱適美
    掙扎了好久 也決定來隱適美一下了

    其實我小學四年級戴過兩年的固定式牙套矯正
    所以上排牙齒滿整齊的(有拔了兩顆恆齒)
    但下排牙齒因為當時王爸爸捨不得小小年紀的我再拔兩顆恆齒
    所以堅持不再拔牙 只就當時空間戴矯正器調整
    雖然當時的矯正醫師有說長大可能因為智齒的生長會再度推亂
    但在王爸爸的堅持下還是完成了當時的療程
    果不其然在我大約專科時智齒開始生長
    而且還是很任性的橫的長....
    所以下排牙齒就前-後-前-後-的交錯排列了
    但我其實不常露出下排牙齒
    所以周遭朋友大多被我上排牙齒的整齊給蒙騙過關😜

    但就是過不了自己這一關阿...🥺
    很現實的隨著年齡增長加上我有睡覺磨牙習慣
    我的下排牙齒
    尤其是兩顆虎牙越來越突出
    刷牙也會常常摩擦牙齦
    所以牙齦漸漸包不住這兩顆牙齒
    痠痛...敏感...牙齦後退
    甚至我每次看牙時牙醫都跟我說我那兩顆虎牙隨著年齡增長
    晃動或是以後會掉的機率很高
    天啊...意思是說我保不住那兩顆牙嗎😱
    痠痛敏感的不適感其實在我懷孕期間更是達到了高峰
    讓我開始重新思考再次矯正的問題

    因為小時候戴矯正器的經驗
    其實讓我很恐懼🥶
    老實說固定式牙套的回憶真的很不好
    雖然說那是好幾年前了
    醜醜的牙套不說
    那種鐵絲刮嘴刮舌頭,講話的奇怪口音
    還有嘴唇微凸跟整個牙床的緊繃感
    我真的完完全全忘不掉!!!
    再加上我現在工作的關係
    固定式牙套我真的完全 不考慮!

    隱適美呢?
    其實四年前我曾經到牙醫諮詢過
    一方面我被當時那位牙醫隨口說的 #價格 嚇到
    一方面當時那位醫師跟我說
    "隱適美對我來說像是用牛排刀在殺一隻牛"
    他沒有幫我做任何隱適美評估就說妳要戴3年
    固定式牙套只要鎖2年,還是建議我戴傳統固定式牙套

    沒錯~對我來說那次的諮詢讓我完全放棄了矯正的念頭
    就這樣來到了今年2020
    痠痛敏感的兩顆下排虎牙讓我再次面對了這個問題
    我來到了林口的 勤美牙醫診所
    勤美的牙科分科很細
    我是先掛了一般牙科的 #廖彥翔醫師 的診
    廖醫師非常溫柔仔細的先幫我處理好牙齒痠痛的問題
    同時也幫我推薦並預約了矯正專科的 #田蓂媛醫師
    田醫師專業仔細又有耐性地幫我比較各種矯正方式的優缺點
    而且幫我分析 若我選擇 #隱適美 我可以不用再拔牙
    利用上下排智齒的空間(我20歲時已拔除)
    而且經過整套完整的隱適美評估
    我第一階段的 #隱適美 只需要配戴49副
    也就是49週的時間牙齒就能排列整齊
    根本不到一年耶!!真是讓我太驚喜了!!🤩
    (上面那位隨便說我要戴三年的牙醫你是有事嗎...)

    12/1我終於拿到第一副隱適美啦!!好興奮!!
    我戴上去的感覺其實很熟練!!
    畢竟我是戴過兩年固定式牙套+一年維持器
    還有因為磨牙的關係戴過幾副咬合板
    #隱適美 的舒適度我要給他-一百分!💯
    要跟完全沒戴當然不能比
    但這裡是說跟固定式牙套相比
    #隱適美 絕對是完勝!
    我想一生中跟我一樣戴過兩種矯正器的人應該不多吧
    那種密合度跟接觸嘴巴黏膜舌頭邊緣的圓潤感
    真的是很舒服!!

    至於講話的部分
    我第一天剛戴上去的前兩個小時
    講話會稍微大舌頭
    但到了晚上跟我媽視訊時
    我是講了15分鐘才問我媽說
    "你有沒有覺得我講話怪怪的?"
    我媽問說"有嗎"
    我才秀牙套給我媽看
    隔天上班同事也是完全沒有察覺
    都是我主動說了才知道我有戴牙套喔
    所以 #隱適美 的"隱形"功力
    我是真的很滿意!

    以上是紀錄送給自己的耶誕禮物 #隱適美 牙套日記分享
    以下是圖片紀錄分享
    期待牙齒漸漸排列整齊的那一天😁

  • 20歲還沒長智齒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5-25 21:17:08
    有 4,160 人按讚

    長大其實只是一瞬間,在你必須學會自己解決困難的那瞬間。

    長大就是意謂著,「別人無法幫你頂起天空的時候,你可以自己頂住,甚至還可以帶別人頂住」。

    當別人已經無法幫到你的時候,你就知道該長大了。

    取自《你不必活成別人喜歡的模樣》

    *********************************

    各位朋友,晚安:

    在直播的時候,我便提到,20到30歲之間,會有一個重要的議題:成年子女的獨立,以及眼見父母的病弱衰老。
    https://www.facebook.com/Psychologist.Hung/videos/3310982115794661/

    「……從未想過某一天,我也要在父母面前隱忍淚水,從未想過有一天,我要在父母面前佯裝成熟的大人。」

    長大一直以來,就不是容易的事。生理上的長大,常有成長痛,第二性徵的發育常也讓孩子不適應;心理上的成長,則晚得多,尤其發現自己得要全然為自己負責,甚至為原生家庭負責的時候,通常要在某種打擊以後。

    有些孩子在很幼年的時候,被自己的父母背叛,或者知道父母無能,也只好在眼淚中被逼著長大。那時候人生經驗受限,還不懂得當小孩,就要當大人了,心理上常要經過往後的日子,長期地、有意識地重建,在能自立之後。

    沒有人指引,又要適應這個複雜社會,很多孩子是吃了許多苦頭。有時候看著小哥哥、小姊姊,要照顧小弟弟、小妹妹的時候,我很佩服,又帶著不捨難受。

    根據作者書上的說法,她是在幸福中成長。但即便如此,在心理上長大的這個階段,依然不見得容易。

    親愛的您,您長大了嗎?

    祝願您,能度過長大過程中的辛苦,並且享受長大後的自由!

    *********************************

    長大只是一瞬間

    【文/ 獨慕溪】

    醫院,是一個比教堂還要「神秘」的存在,有些人在這裡出生,有些人在這裡死亡,更多的人要在這裡遭受痛苦。

    那是三月份的一天,我在醫院當臨時看護。窗外的花兒不知覺間爭奇鬥豔地開了,身上的衝鋒衣不再符合漸暖的天氣,時間轉瞬即逝,又漫長無比。

    有很多話想要與人分享,卻久久無法落筆,更多的時候只希望可以好好睡上一覺。

    想起那一日,陽光也一樣的明朗,如同這一日。親戚來了一波又一波,吵吵鬧鬧,中午又都匆匆離去。下午一點到三點,生命中從未如此煎熬的兩個小時,等待檢查結果的病人與家屬,帶著對生的希冀與對死的懷疑煎熬著,等待著。

    老媽樂觀地安慰我,說肯定沒事,但快到三點的時候她卻突然覺得睏意席捲,翻了身子面向病床的另一側佯裝入睡,究竟有沒有睡著只有當事人自己知道。

    我從未經歷過這樣一個瞬間,從未想這那張紙的厚重,只是突然覺得手腳發涼,臨行的時候我用香皂仔仔細細地洗了兩遍手,好好地整理了衣服,又整理了鞋子,一切準備妥當才走出病房。

    直到後來,看到隔壁那個已被確診為癌症的阿姨,我才明白那一瞬間的感覺叫什麼。

    老媽說那位阿姨已經辦理出院了,臨走的時候還特地擦了口紅戴了金項鍊,甚至費勁地打理了頭髮,「風風光光」的出院了。迎接她的不是陽光明媚的日子,而是不知為時多久的「未來」。

    那一瞬間的感覺叫作「儀式感」,人們面臨生的時候會有儀式感,面臨死亡的時候也同樣會有儀式感,莊嚴並且神聖。

    我原本以為自己是無所不能的超人,但在醫院的日子裡我渺小回到了孩提。

    捧著拿到手的檢驗報告,大腦只有一片空白,三樓到十三樓,我與醫生辦公室之間的距離。電視劇裡的劇情原來都是假的,並不是醫生拿著檢驗報告,坐在辦公室裡等著對患者進行宣判,而是我要親自去取來報告,然後拿去給他並且接受宣判。

    一個人的命運僅靠一張紙的厚度,等待另一個人的宣判。原來生命如此之輕。

    那一刻我唯一想到的,就是在見到醫生之前弄清那些看不懂的專業術語。臨行前媽媽的話還回盪在耳邊:「取完報告先拿回來給我看,然後再找醫生。」

    她其實根本就看不懂那張報告單,但我了解她,她更想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裡,而不是別人。

    從未如此感激互聯網,從未如此害怕互聯網。當我搞懂「陰性」二字的含義時,出乎意外的不是笑,而是哭,喜極而泣的哭。有人從我身邊經過,稍微停留,最終還是選擇離去。他也許是在對我表示同情,但我真的只是高興,從來沒有淚水像那一刻那般地甜。

    我想飛奔回病房,但顧及臉上的淚水,從未想過某一天,我也要在父母面前隱忍淚水,從未想過有一天,我要在父母面前佯裝成熟的大人。

    那一刻,我才恍然大悟般地驚覺,原來我都是二十六歲的大人了,原來父母已是年過半百的中年人。

    原來我不再是孩子了,原來父母也不再是壯年了。

    有了電腦之後,很少動筆,上班簽到冊上的姓名寫得一天不如一天,但在手術前的免責聲明上,卻洋洋灑灑寫得方方正正。老媽從小就說,字如其名,姓名要寫得大器,人才會有足夠氣度,我謹記。

    麻醉師有氣無力地念著上面的條款,聲音如蚊,幾乎聽不見,對於這樣的手術她也許早就麻木;一旁的舅媽問我要不要叫爸爸過來,不久前我看到他去了樓梯間,可能是去抽菸。我搖頭,簽了手術前第三張免責聲明。

    第一次感受到獨生子女的責任與肩上的厚重。

    晚上我發了一條訊息:「一個人分享了父母全部的愛,理應一個人承擔全部的責任;只是某一特定瞬間,還是蠻羨慕那些有兄弟姊妹可以商量的人。」有人回覆我:「兩個就不用承擔全部責任了嗎?」

    他說這話時,一定想像不到我在免責聲明上簽字時,那一瞬間的感受。正如我自己,也從未想過我的三字姓名會承載著如此生命之重。

    好幾天沒仔細照過鏡子,每天都是蓬頭垢面,早晚下樓買飯的時候總會遇到同樣蓬頭垢面的陪伴家屬,偶爾雙方眼神碰撞,扯動一下嘴角,彼此的感受心領神會,終於了解當初一向注重髮型的大哥突然剪了個頭時的心情。

    智齒又開始發炎,牙疼的時候總是想起網路上流行過的一句話,傳說是一個零零後的孩子寫的,他說:「下輩子要當一顆牙,不開心的時候有人疼。」

    我也想做那顆有人疼的牙齒。

    但是疼我的人如今卻躺在病床上,直到這一刻,我才真正懂得《人生》中那句「照看命運但不強求,接受命運但不卑怯」的真正意義。

    腦子裡不斷地重複著那樣一首旋律,「妹妹你大膽地往前走,莫回頭,通天的大路九千九百九……」

    誰不想永遠當個孩子,被人寵被人愛,被人照顧被人關懷。但是,誰又能永遠當個孩子?

    當別人已經無法幫到你的時候,你就知道該長大了。

    長大就是意謂著,「別人無法幫你頂起天空的時候,你可以自己頂住,甚至還可以帶別人頂住」。

    長大其實只是一瞬間,在你必須學會自己解決困難的那瞬間。

    .

    以上文字取自
    你不必活成別人喜歡的模樣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15602

    幸福文化
    https://www.facebook.com/happinessbookrep/

    .

    已額滿_7/16-17免費台北市教師研習_非暴力溝通_如何讀懂愛的語言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519814295382140/

    11/7 三重免費公益講座_樂讀親子共學系列講座_以善意應對青少年情緒人際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91732244760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