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1992年民國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1992年民國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1992年民國產品中有1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謝謝網友 A Re Ker 拍攝分享他今天從抽屜裡翻出的中華民國81年(1992年)7月21日星期二《聯合報》第17版報紙,上面刊載著一篇由記者董智森所寫,關於當時為了便於捷運工程的進行而即將遭拆除的臺北市中華商場的回顧報導,如今讀來,滿是懷舊之感。 全文如下: 《昔日台北繁榮的指標,今日台北建...
同時也有2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8萬的網紅天下雜誌video,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1996 年, 是台灣民主發展史上重要的一座里程碑。這年 3 月 23 日,中華民國總統正式開始由台澎金馬的 2100 萬同胞一人一票選出。而在選舉期間,對岸中國大陸在台灣海峽進行飛彈試射,彈落高雄與基隆外海,企圖表態威嚇。為此,美國也出動獨立號、尼米茲號兩艘航空母艦來到花東之外的太平洋上,戰火一觸...
「1992年民國」的推薦目錄
- 關於1992年民國 在 沃草 Watchout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 關於1992年民國 在 港都文史百景Culture&History of Takao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 關於1992年民國 在 劉珞亦(法白Roy aka 陸伯言)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 關於1992年民國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1992年民國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1992年民國 在 鄭宏輝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1992年民國 在 天下雜誌video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1992年民國 在 王炳忠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1992年民國 在 李武龍2020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1992年民國 在 沃草 Watchout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9-24 16:18:59
你可能知道今天是 #921地震 22 週年,但你知道今天也是「#100行動聯盟」成立 30 週年嗎? 《#中華民國刑法》#第一百條 於 1935 年公佈實施,明訂「意圖破壞國體、竊據國土或以非法之方法變更國憲、顛覆政府,而著手實行者」將面臨刑罰。在威權時期,這項法條可說是政府箝制人民言論、結社自...
1992年民國 在 港都文史百景Culture&History of Takao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16 10:41:26
📍學甲公學校 學甲公學校創立於明治39年(西元1906年),創校之初是借用學甲慈濟宮的廂房作為授課空間,直到大正7年(西元1918年)才遷至正式校舍內。 學甲公學校創立後曾先後於頂溪洲(1918)、中洲(1922)、宅子港(1923)等地成立分教場,不過後來隨著學生人數漸增,分教場也逐步擴大規模...
1992年民國 在 劉珞亦(法白Roy aka 陸伯言)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4-04 17:12:47
【美國總統大選,跟我們不一樣嗎?】 上週是美國總統大選,開票開的非常久。 原因在於有些州是「通訊投票」,並且因為美國是聯邦國,所以各州的規範會不一樣,也導致美國的選舉制度如此複雜。 因此你看新聞報導,會發現說如果超過 270 張選舉人票時,就代表贏得選舉。 美國人那麼多,為什麼只有幾百票,跟...
-
1992年民國 在 天下雜誌video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1-05-13 22:00:171996 年, 是台灣民主發展史上重要的一座里程碑。這年 3 月 23 日,中華民國總統正式開始由台澎金馬的 2100 萬同胞一人一票選出。而在選舉期間,對岸中國大陸在台灣海峽進行飛彈試射,彈落高雄與基隆外海,企圖表態威嚇。為此,美國也出動獨立號、尼米茲號兩艘航空母艦來到花東之外的太平洋上,戰火一觸即發,股市狂潟,資金大量出逃。
台灣的國際處境非常特殊,歷史地理的因素造成不少風風雨雨,不過即使如此,台灣人民追求民主自由的決心卻更加堅定。從 1990 年野百合學運主張國會全面改選,要求落實主權在民,到 1992 年國會全面改選,到 1996 年總統直選,76.04% 的投票率,再再顯示出台灣人民對民主社會的期盼,也隨著這些年民主化的進展而逐漸成熟。
然而,民主只是如此嗎?不是的,在這集節目中,我們一直發現,民主絕對不只是投票而已,而是在這張選票的背後,我們仍然期待一個理性溝通,包容接納,甚至是利他的,為彼此共同著想的理想社會。野百合學運世代出身的鄭麗君這麼說:「我愈參與公共事務,愈參與政治社會運動,愈感覺說人似乎是在為他人追求自由,就是你在追求參與一個社會的改造,在這社會裡面,其實讓每一個人可以更自由。」
這集節目,我們邀請前文化部長、中華文化總會副會長鄭麗君,由她熟悉的政治社會與當代哲學,跟大家一起反思台灣民主發展的奮鬥過程,以及未來展望。
主持人:涂豐恩
與談者:中華文化總會副會長 鄭麗君
#鄭麗君 #民主 #選舉 #總統 #李登輝
►按小鈴鐺通知 搶先看,精采獨家全面掌握!
►需要字幕的朋友,請記得開啟CC字幕 !
=================================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
◎天下雜誌:http://www.cw.com.tw
◎天下雜誌video:http://www.cw.com.tw/video
◎天下雜誌video FB粉絲專頁:https://ppt.cc/flhPQx
◎天下雜誌IG http://bit.ly/2R6jfL6
◎天下雜誌網路書店:https://www.cwbook.com.tw/ -
1992年民國 在 王炳忠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0-11-12 11:51:16💰ECPAY贊助網址:https://p.ecpay.com.tw/91636 (網上轉帳、ATM、超商付款皆可,懇請多多支持)
💰支付寶打賞帳號:13581883245
💰【忠文創】淘寶店鋪:https://reurl.cc/v1qXjj (各種忠文創服飾歡迎選購)
🔥王炳忠臉書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bingzhong.wang
🔥王炳忠今日頭條:搜索「王炳忠台湾」
🔥王炳忠B站官方號:搜索「王炳忠台湾」
🔥王炳忠官方微博:https://www.weibo.com/puchenwang
♦♦♦
【拜登勝選台海危機仍無解 幻想派該醒醒了】
真心追求和平,就不要裝聾作啞,故意遮蔽問題,不告訴人民真相。
試問:即便拜登能順利上台,難道蔡英文就接受九二共識了?藍營就能重返執政了?國民黨就會認同和統了?
以今時今日的國際格局、兩岸形勢、台灣“去中國化”的嚴重情況,只要不談統,就等同分裂,台海就不會和平,台灣就等著被反華勢力推上前線做反中的馬前卒。
何況,現在的國民黨,還不如五年前馬習會時的國民黨。當時的國民黨,至少還要為馬習會辯護一下,告訴大家馬英九與習近平以兩岸領導人身分平等會晤,那是非常難能可貴的事,沒有所謂“卑躬屈膝”。但如今以國民黨所謂“本土派”、“青壯派”的論調,“九二共識”都是過時,非得加上“一中各表”不可,大概還要大陸承認“中華民國”,否則根本沒有與大陸高層見面的必要。
連馬英九本人也不得不妥協,在日前馬習會五周年的研討會上,鬼扯起所謂“原汁原味的九二共識”,意指大陸也必須承認“一中各表”,這當然是為了向台灣民粹交代的謊言。如果雙方都能承認,那就不會叫“各表”,而是“同表”,但國民黨又拒絕兩岸政治談判,如何“同表”?“原汁原味的九二共識”,就是兩岸一中、共謀統一,國民黨有要統一嗎?還是存了心就是要一表三千里,表成兩個中國,然後“中華民國”這個“中國”又等同台灣,搞蔡英文“兩國論”的山寨版嗎?
五年前的情況,其實美國執政的民主黨已開始“亞太再平衡”,在台灣搞出“太陽花”中斷兩岸經貿融合,馬英九想一邊“親美”一邊“和中”已不可能。當時台灣在馬英九放任縱容下,也早就一片“獨”化。馬英九用負面表列,強調“九二共識”不會將兩岸表成“兩個中國”或“一中一台”,但他從未回歸真正“原汁原味的九二共識”,始終迴避1992年兩岸會談一開始就承認的“共謀統一”,大陸也妥協了。
五年後的今天,情勢只是更加嚴峻。蔡英文在拜登宣布勝選後,仍舊故意宣布“美海軍陸戰隊登陸台灣協訓”,可見毫無要降低台海緊張之意。實際上,就算她有意求和,她的“同志”蘇貞昌也已堵住她的後路,僭越她處理兩岸問題的權限,直接對媒體表達“蔡習會不可能,馬英九別作夢”之意。蔡英文也許心裡幹得要死,但她也無可奈何,這就叫集體共業,只能硬著頭皮往前衝了! -
1992年民國 在 李武龍2020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9-12-06 13:53:31◎來自1000公里的尋親啟事◎
跟親人相處一起生活,在台灣是日常生活的一幕,但有一群大時代的兒女,因為社會的動盪,自此與親人相隔兩岸,難以再見面。
在10/5的晚上,武龍收到一個來自對岸的張先生留言,希望能夠找到在台灣的親人,深入溝通了解後,原來是張先生的奶奶思念起因為大時代的動盪而輾轉到台灣的哥哥-楊爺爺,楊爺爺在1989~1992年回鄉探親過兩次,張奶奶只知道哥哥在台南七股落地生根,透過網路的力量知道武龍在台南服務,所以特別希望武龍能夠幫忙尋找楊爺爺一家,讓楊爺爺跟妹妹再次團圓。
武龍立即動員服務團隊所有人員在台南七股挨家挨戶的尋找楊爺爺一家人,皇天不負苦心人,在武龍這樣一步一腳印的在七股沿街詢問尋找之下,隔天下午就找到楊爺爺在七股的家,遺憾的是,楊爺爺已經在今年的一月就離世了,沒能再盼到與張奶奶團圓的機會。
後續武龍將楊爺爺家人的聯繫方式給了張先生,讓這份親情繼續延續,武龍感悟到愛要及時,愛要大聲說出來,也感覺能夠在台灣安居樂業與家人一起生活非常的幸褔,台灣的和平得來不易,武龍一定會好好守護鄉親,守護中華民國,保護好鄉親的幸福與未來。
📍 Facebook:https://pse.is/KYC9T
📍 LINE@:https://pse.is/KJVNR
📍 Instagram:https://pse.is/HKXDD
#李武龍 #台南市第二選區 #立法委員候選人 #立委候選人 #立委 #立法委員 #國民黨立委候選人 #國民黨立法委員候選人 #KMT #台南立法委員 #2020選舉 #2020總統大選 #國民黨 #七股 #佳里 #麻豆 #官田 #善化 #大內 #玉井 #楠西 #西港 #安定 #山上 #左鎮 #南化 #傾聽您的聲音 #小武哥
1992年民國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謝謝網友 A Re Ker 拍攝分享他今天從抽屜裡翻出的中華民國81年(1992年)7月21日星期二《聯合報》第17版報紙,上面刊載著一篇由記者董智森所寫,關於當時為了便於捷運工程的進行而即將遭拆除的臺北市中華商場的回顧報導,如今讀來,滿是懷舊之感。
全文如下:
《昔日台北繁榮的指標,今日台北建設的盲腸》
中華商場
樓起樓塌31年
民國四十九年老總統一句話,中華商場動工了。今年十月分為了大台北的明天,中華商場就要剷平了。
【記者董智森╱台北報導】
台北市政府將在十月分拆除已興建三十一年的中華商場,對老台北人來說,中華商場的改建象徵一個舊日繁華時代的結束,而繁華如夢,如今僅留給人們一絲喟嘆,心中也不免有「物換星移幾度秋,檻外長江空自流」的無奈。
「在三十八年時,我們追隨政府來台,當時心底打算,也不過是暫時窩一下,政府說馬上要反攻大陸,我們也不敢有什麼長遠的打算。」幾個商場的老人提起那個時代不勝唏噓。
老人說,當時窩得也十分狼狽,大家都隨隨便便用個竹棚搭將起,就在裡面吃喝拉撒,怎麼說,「總覺得只是過渡時期的非常時期,反攻號角一響,還不是要打回去」,只是這個非常時期也未免太長了,為了生活所迫,許多人乃不得不捲起袖子,把家中所看過的一些不純熟的手藝拿出來謀生餬口,生活總是要過的。
那時候,不少人在家中根本是大少爺,一輩子也沒幹過粗活;也有人則是身穿「二尺五」的丘八,除了打仗殺人,並沒有其他的本事,而家當常只是一件毛氈,在長長寒夜中,打哆嗦到天亮,妻兒子女,全家都在風聲裡,九秋衣裳未剪裁。
老總統關注
鹹魚翻身
這個非常時期,竟然綿延了十年,民國四十九年,老總統路過中華路,發現此地居然有一堆「老芋仔」過的是這種生活,乃指示必須把中華路的流民好好安頓,並且他責令負責治安的警備總部必須做好整頓的工作。
老總統的指示,使各單位不得不全力安置黎民,先是台北市政府委託「警民協會」幫忙做人口的調查和治安的維持;接著由台灣省主席周至柔、警備總司令黃杰及台北市長黃啟瑞組成一個整頓委員會,由黃啟瑞擔任主任委員。
民國四十九年的八月十六日,中華商場終於動工了,依規畫是建成八棟長方形的三樓房,當時全台三層高的房子不多,中華商場的水泥白壁,羨煞了不少中低收入戶,但所謂的中低收入者,只是大貧和小貧的差別而已。
在五十年四月十日,中華商場終於在萬方矚目下完工了,八棟嵩峨的大樓共有一千六百六十四間,並有當時全省少有的公共廁所;據居民表示,工程費中他們出了四千八百卅三萬五千八百四十五元,這也是現在居民和市府為產權鬧得不可開交的主因,而這筆錢,在當時是非常龐大的,民國四十九年,是台灣省全省的總預算的百分之一點三。
中華商場的繁榮從此開始了,當時各種新式物品及舶來品,莫不擺在這從北門綿延到小南門的門面上。從南部到台北的親戚,也莫不以帶他到中華商場一遊,來表示不虛此行。而三兩好友,興致好時,「走!哥們上中華商場喝兩杯。」喝完後,再去逛逛西門町看還有什麼新鮮事兒,或者再看一場電影消磨消磨,是當時最有面子的邀約,和最神氣的事。
中華商場的特色很多,連接的八棟以忠、孝、仁、愛、信、義、和、平命名,一邊靠西門町,一邊則靠國軍文藝中心,連接的橋是一條多數台北人走過卻叫不出名字的綠色天橋,那是「後備軍人橋」,不久後即將拆除。
繁華總指標
如日中天
大體而言,忠棟到平棟的商店中,是台北甚至全台最大的徽章、錦旗、獎盃及紀念牌的集散中心,其中軍刀、指揮刀及佩劍的品質十分有名;不過忠棟和孝棟,目前則以電器、電腦軟體、電子零件為有名,近年則充斥著電動玩具,排滿走廊,到處可見到青少年在此流連
。
而忠棟仍有傳統的蒸籠店,在琳瑯滿目的現代化物品上,顯得饒富古意,近年來則也有各類木器及籐器的販賣。
而這兩棟的二樓,也有不少專賣玉器、琺瑯、台灣民俗古玩的店面,這些店往年是執業界牛耳,目前生意仍十分活絡,並且延綿至仁、愛等棟。但仁、愛棟的小吃和郵票,也是聲名在外的,尤其錢幣和集郵之友社也是收藏家的最愛。
高裝檢採購
軍品集散地
信、義、和三棟則是中華商場中,最膾炙人口的,因為這就是中華商場小吃最多的地方。這裡有各省的南北小吃,北方的麵食烤鴨、南方的湯蟹荷包、四川的紅油抄手、台灣的蚵仔煎、麵線焿,應有盡有,甚至有當時全省都少見的純清真館、牛肉餡餅和涮羊肉火鍋,配上跑堂的吆喝叫聲,透出了不少熱鬧與親切;不過近年來明顯的敲顧客竹槓,使吃客不太願意再上門。
中華商場在最繁榮時,曾有五十八家的飲食店,現在則只剩十六家,當時在信棟的「北平小館」,門面從卅三號到五十九號,足足占了八個大店面,目前則已暫停營業了。
仁、愛、信三棟,另有成衣、衣料的批發零售,曾是台北最大集散市場,在牛仔褲最盛行時,各棟都擠滿了人潮,而每逢各學校開學時,各種大學服、軍訓服的訂製,更是不少二十到四十餘歲人的經驗,一位店主回憶說;「那時候各校的卡其布顏色還不太一樣,我們可以在所謂的黃卡其中分出十幾種不同的顏色來,質料則有三十幾種。」
在和、平棟中,最有特色的則是軍用材料,全台的部隊都知道,部隊中只要缺少什麼東西,到中華商場準沒錯,除了武器彈藥外,軍車材料更是應有盡有,每年部隊的高裝檢,部隊幾乎都會派出大批人手來採購,至今猶然;而和、平兩棟還有不少老人茶室,不過現在已關門殆盡。
紅顏已老
尋求第二春
卅一年了,中華商場就像是一個容顏已老的美人,在歷盡了滄桑後,仍留下幾絲往日的風韻,不過在市民指為「盲腸」後,今日的商場留給人家的印象,似乎是只在市府與民眾的產權紛爭。市府目前與四百四十二戶簽約,並對其餘的一千餘戶提起訴訟,市府財政局長廖正井說,為了政府施政的公平,採法律訴訟是不得已的,日前行政院長郝柏村曾問他此問題,他也是這樣回答,「郝院長也認為公權力最重要,十分支持。」
未來的中華商場將是在剷平後,重新規畫為林蔭大道,自車站到愛國西路的小南門整條路是像巴黎香榭大道,市府都市計畫處處長蔡定芳表示,這個特區並北延至鄭州路,加上西門特區,「規畫得十分有品味」。
夏日的炎陽下,捷運的施工已使中華路這位遲暮美人顯得有幾許狼狽,豔陽下,工程的鮮黃器材、十幾公尺高混凝機和車輛,竟令人覺得格外刺眼、炫目。
1992年民國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年9月6日午後2時,臺北市萬華區廣州街211號,艋舺龍山寺對面艋舺公園的水舞表演中。(張哲生 攝)
1927年,艋舺龍山寺完成整修,其對面新闢建完成的艋舺龍山公園,隨之啟用,落成典禮是在當年的12月24日舉行。
艋舺龍山公園今名艋舺公園(萬華十二號公園),公園北面隔廣州街與艋舺龍山寺相望,西面為西園路,南面隔和平西路三段與龍山商場、萬華區行政大樓相望;東面隔和平西路三段100巷,與西三水街市場相望,其總面積達13,618平方公尺。
艋舺龍山寺是泉州安海龍山寺之分靈寺廟,主要奉祀觀世音菩薩。據傳,清代雍正年間有渡臺移民將所佩帶的香火袋掛在樹上,多次於黑夜裏發光顯靈,遂有建寺之倡議。
1738年(清乾隆3年),泉州三邑移民,將福建泉州府晉江龍山寺觀世音菩薩分靈至臺灣,在艋舺合資興建龍山寺。
1740年(乾隆5年)艋舺龍山寺完工,由於地形為風水上的美人穴,遂於寺前開鑿一蓮花池,形成所謂「美人照鏡」。
清仁宗嘉慶年間,臺北發生大地震,艋舺龍山寺毀損嚴重,曾進行重修。1867年(清同治6年),艋舺龍山寺遭受暴風雨侵襲,再次大規模修復,此次修復後,艋舺龍山寺的建築格局與同年建造的艋舺清水祖師廟相類似。日治時期,艋舺龍山寺部分空間被移用當作學校、軍營以及臨時辦公處所。
1919年(大正8年),艋舺龍山寺住持福智法師見到龍山寺老舊破損,空間被充為公用,便與鄉紳進行募款重建,推舉辜顯榮為重建事務的董事長,翌年展開重建,聘請當時頂尖的大木匠師王益順、石匠師辛阿救,打造今日艋舺龍山寺樣貌的基礎。
1924年(大正13年),艋舺龍山寺進行整修工程,並於寺前闢建公園,以龍身噴水池作為鏡池。
1927年(昭和2年)12月24日,艋舺龍山寺整修工程與寺前公園之闢建均完工,並舉行落成啟用典禮;寺前公園定名為龍山公園,為眾多臺北市戰前規劃的大型都會公園之一。
艋舺龍山寺的大殿在1945年(大正34年)的二次大戰空襲中全毀,戰後才進行修復。
1968年(民國57年)8月,龍山商場設立於龍山公園內,此為第一代的龍山商場。
1992年(民國81年),臺北市政府回復該用地為民俗公園(萬華十二號公園),並於地下興建捷運龍山寺站與龍山寺地下街;於是龍山商場內的大部分商家於1993年(民國82年)12月遷移至萬華車站北側廣場(臺鐵萬華車站前B區)的新建大樓內,此為第二代的龍山商場;等到2004年(民國93年)萬華區行政中心大樓完工後,龍山商場內的攤商於2004年(民國93年)11月遷入該大樓的地下一樓與一至三樓,成為第三代的龍山商場,平均每層樓有30家攤位店舖,地下一樓設有通道與臺北捷運龍山寺站相連。
1995年(民國84年),市府委託羅墀璜建築師規劃萬華十二號公園。
1999年(民國88年)2月14日,公園開工動土,由當時的臺北市長馬英九主持,工程費時6年。
2005年(民國94年)1月22日,定名為「艋舺公園」的萬華十二號公園正式啟用,目前公園北側(艋舺龍山寺正對面)在上午九點至下午五點之間每逢整點會有15分鐘的水舞表演,入夜之後,常可看到為數不少的民眾在園內休憩。
1992年民國 在 鄭宏輝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新竹百年老店 #豐發米行
新竹市有特殊的城市文化DNA,不只守護科技群山的護國城市,還是有著百年歷史的竹塹古城。市容或許隨著日月更迭,但有些百年老店仍繼續書寫著歷史,而這屬於風城的文史,值得我們挖掘傳誦。
新竹百年米店 豐發行位在竹蓮街134號,外觀並沒有明顯的招牌,只有幾個褪色的紅字標誌著這間百年米店。店裡有賣白米、糯米、胚芽米,代代相傳下來現已是第三代、第四代正共同經營。
在新竹市的地方寶藏資料庫裡有提到,豐發行從1911年(明治44年)由鄭車創立,店名「豐發」具有豐饒、發達的涵義。鄭車原先在西門外的米行擔任雇工,後於南門外自行開業(即今址),販賣米穀,兼售雜貨。
戰後初期,政府為解決米荒問題,1946至1961年(民國35-50年)推行米糧平價政策,被稱為「貧糶米」,由糧食局籌劃,交由各縣市鄉鎮區公所實施,再由殷實商人協辦,當時新竹市南區的南門聯里即由豐發米行負責。
過去臺灣人民生活普遍貧窮,主食多是番薯混雜白米,米糧對一般家庭來說很珍貴。老闆娘跟我說,現在不一樣了,不論連鎖量販店、超市都有賣米,我們還能輕易吃到國外的米,這讓米行經營更加困難。
店裡陳列簡單乾淨,買米時老闆娘還熱心的教我怎麼分辨米的種類,什麼樣的米有哪種口感、該怎麼煮、適合哪種料理,還細心秤量適合我們家的米量。這是我在超市買不到的人情味,是米行依舊令人眷戀的地方。
#風城文史 #鄭宏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