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之聲》背後意義大於未解真相 (8.2/10)
#主頁部落格有圖文好讀版 @looryfilmnotes
《罪之聲》是一部日本懸疑犯罪電影,由土井裕泰執導,星野源、小栗旬主演,劇情講述在平成時代尾聲,新聞記者阿久津被指派追查30多年前的未解綁架事件。另一方面,經營西裝店的俊也在父親的遺物錄音...
《#罪之聲》背後意義大於未解真相 (8.2/10)
#主頁部落格有圖文好讀版 @looryfilmnotes
《罪之聲》是一部日本懸疑犯罪電影,由土井裕泰執導,星野源、小栗旬主演,劇情講述在平成時代尾聲,新聞記者阿久津被指派追查30多年前的未解綁架事件。另一方面,經營西裝店的俊也在父親的遺物錄音帶中,發現裡頭自己年幼的聲音,竟然是當年犯罪集團用來向勒索許多企業、震撼整個日本的威脅訊息。
今年日本電影學院金像獎最受人矚目的電影,除了拿下最大獎的《午夜天鵝》之外,就是這次獲得包括最佳影片與導演等13個獎項提名的《罪之聲》,以日本在二戰之後讓全體國民陷入恐懼、警方動員大量警力仍無法偵破的懸案「固力果·森永事件」作為主題,透過這部懸疑電影帶著觀眾找出背後隱藏的真相,試著撫平事件造成的傷痛。
改編自日本作家塩田武士根據這起事件撰寫的推理小說,《罪之聲》故事開始於1984年,以附贈玩具的糖果聞名的大阪食品公司「銀河」的社長遭人綁架,綁匪要求10億日圓的贖金,儘管3天後社長自行逃脫,但這起事件卻沒有就此落幕。犯人接下來便轉往將人質變成消費者,威脅銀河與萬堂等其他食品公司,若不繳交贖金就會在出產的糖果裡摻入氰化物。
雖然自稱是「鞍魔天狗」的犯罪集團寄給許多新聞媒體恐嚇戰帖,讓這起綁架威脅案瞬間就在日本鬧得沸沸揚揚,但當年警方進行大規模搜查卻一無所獲,使得「銀萬事件」成為真相至今仍深埋於深淵之中的懸案。直到《罪之聲》在30多年後記者阿久津重新展開調查,以及作為裁縫師的主角俊也找到父親留下的遺物,才讓這起事件再次浮上檯面。
原本只是想要重溫童年的俊也卻在有著自己聲音的錄音帶中,發現銀萬事件綁匪指定贖金交付場所的音訊,難道自己父親就是犯人?這種恐懼也在《罪之聲》整部電影中逐漸蔓延,即便經過調查得知這是他伯父達雄留下的筆記,但家族牽扯進轟動日本的犯罪事件,自己年幼時還曾經作為共犯幫助他們,也使得俊也因為內心無法消散的罪惡感,決定開始找出當年事件的真相。
因此《罪之聲》透過兩條分頭進行的敘事線,把故事聚焦在裁縫師俊也和新聞記者阿久津進行調查與報導的過程,從最初兩人還未碰面的分頭行動,到遇見比此後開始互相合作,拼湊出犯罪集團成員的真實身分、彼此之間的關係,還有案件發生的經過,都在為《罪之聲》營造出濃厚的懸疑感之餘,更對角色的內心層面作出細膩的描寫。
我喜歡《罪之聲》小說原作者塩田武士對「固力果·森永事件」的分析與解構,在把1985年的固森案跟荷蘭在1983年發生的海尼根老闆綁架案互相連結的同時,也結合了日本1960年代末的學運抗議風潮,透過犯人不是要獲取贖金,而是當年的學生為了對警察與財團進行報復,並且藉由提前賣空形象受損的企業股票來獲利,賦予整起事件一個明確完整的動機,並對背後的根本原因與帶來的影響作出非常深刻的探討。
看著犯罪組織在日本各地散步摻有劇毒的零食、讓不知情的孩子錄下恐嚇訊息,不僅讓人對怎樣的父母會把孩子捲入犯罪事件感到疑惑,也讓《罪之聲》主角俊開始好奇除了自己之外,其他兩位被利用孩子後來的去向。如果光是多年後聽到這捲錄音帶就讓俊也感到如此痛苦,那不像自己這麼幸運的他們會有怎樣的感受?而這起事件又會對他們成長過程造成怎樣的影響?
雖然早已超過法律追訴期,就算找出真兇也無法將犯人繩之以法,但隨著《罪之聲》兩位主角距離最終真相越來越近,卻也逐漸發現案件本身已經不再是重點。比起警方追求的綁匪下落,我們更該關注的反而是這起綁架威脅案的後續效應,以及給人們造成傷害的責任歸屬,並透過已知的事實對社會正義進行全方位的反思,讓那些受害者的聲音能夠被人們給聽見。
就因為各種理由被奪去人生的永遠都是最弱勢的人們,作者塩田武士才會創作這部小說,而導演土井裕泰、演員星野源和小栗旬才會拍攝《罪之聲》這部電影,讓觀眾得以通過看見被掩蓋在歷史洪流之中的社會黑暗面,理解到一個原本單純只是為了自身利益,或者是以實踐正義之名宣洩內心怒火的復仇行為,究竟會間接影響或摧毀多少其他無辜人們的人生。
《罪之聲》從記者阿久津的角度來切入這起懸案,也在結局透過調查案件真相的理由,探討新聞媒體存在的意義。如同片中所說:「媒體工作就像是質因數分解,不管多麼辛苦都不能無視眼前的不幸,內心必須不斷想著為什麼,直到找出真相為止。」電影《罪之聲》最後給觀眾看見曾對未來懷抱夢想,但最終卻在年輕就香消玉殞的小望的故事,也透過這段極度催淚的畫面,引發我們對於類似事件的反思。
如果記者的宿命就是踏進別人的人生,那我會選擇更靠近他們一點,聽見被逼入深淵的微弱聲音,並將其化作為文字像讀者轉達,或許這也是每個人在看待每起事件所應該抱持的態度。《罪之聲》以這起平成時代的知名懸案為主題,如今面對新年號令和的到來,我們是否記取過去的教訓,避免類似事件繼續發生?我想這就是這部電影的核心主題。
整體而言,《罪之聲》是一部具有特別意義的電影,雖然在如此複雜且牽涉深遠的事件,可以可以明顯感受到即便《花束般的戀愛》導演土井裕泰花了142分鐘的片長時間來講述這段故事,仍有著無法交代每處細節,使得整部電影環環相扣的缺陷,但繼年初《聖誕殺戮日》和《間諜之妻》之後,能夠再度看到日本人對於國家歷史與社會現狀的反思,唯有面對傷痛才得以成長茁壯,《罪之聲》依然非常值得我們肯定,能入圍多個獎項不是沒有原因。
1985年事件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一影像/ 黃子明
高畫質版本上線了
攝影家黃子明1985年進入媒體,從事攝影記者。他在新聞現場詳實紀錄了解嚴前後,大小社會運動。對他來說,新聞攝影本身的使命即是發現問題,並用影像讓社會大眾看見。
除了社會運動,黃子明亦走進議題深層,以影像捕捉生命幽微情感。例如《慰安婦》系列,便是他長年採訪記錄慰安婦阿嬤的肖像作品。
而近期展出的《「原權旅程」30年,從原鄉到都市部落》更是他在多年後,找回當年紀錄事件的當事人,透過對照採訪,讓讀者除了理解原權運動脈絡外,還能得知當年事件,對運動者的生命整體影響。(一影像)
黃子明相關資料請看
https://tw.appledaily.com/new/realtime/20171130/1250058/
#一影像 #蘋果日報 #好攝片 #報導攝影 #新聞攝影 #紀實攝影 #藝術攝影 #原住民 #慰安婦 #黃子明
1985年事件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一影像/一分享
攝影家 黃子明
黃子明1985年進入媒體,從事攝影記者。他在新聞現場詳實紀錄了解嚴前後,大小社會運動。對他來說,新聞攝影本身的使命即是發現問題,並用影像讓社會大眾看見。
除了社會運動,黃子明亦走進議題深層,以影像捕捉生命幽微情感。例如《慰安婦》系列,便是他長年採訪記錄慰安婦阿嬤的肖像作品。
而近期展出的《「原權旅程」30年,從原鄉到都市部落》更是他在多年後,找回當年紀錄事件的當事人,透過對照採訪,讓讀者除了理解原權運動脈絡外,還能得知當年事件,對運動者的生命整體影響。
感謝 Avocado 數位微噴輸出提供採訪場地
〈一影像 作品將會在 蘋果日報 台灣 露出,歡迎好作品私訊投稿 〉
#攝影記者 #報導攝影 #紀實攝影 #一影像 #蘋果日報 #好攝片 #黃子明 #像群影像文化 #愛播網 #當代攝影 #慰安婦 #原住民 #老國代
#Avocado數位微噴輸出
!邀請大家分享!
https://tw.lifestyle.appledaily.com/…/rea…/20171130/1250058/
1985年事件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分享」
「原權旅程」30年,從原鄉到都市部落─黃子明攝影展
展期│ 2017年11月04日(六)-11月25日(六)
地點│ 鄭南榕紀念館(台北市民權東路三段106巷3弄11號3樓)
開館時間│ 週二至週六10:00-17:00
主辦單位│ 財團法人鄭南榕基金會
黃子明以多年來所拍攝的原住民社會運動為主軸,搭配當事人再訪問來構成展覽內容,內容包括解嚴前後以來幾個重大議題,東埔挖墳事件、反雛妓運動、還我土地、都市原住民居住正義、開放外勞政策、921地震對原住民社會文化衝擊、傳統領域爭議等。
將老照片與重新訪問拍攝的影像並置展出,既呈現當年事件現場狀態,也藉由重拍人物現況,透過人的故事,來凸顯原住民相關議題的演變及其發展脈絡。
關於黃子明
1960年出生於台灣台南的農村家庭,1982年畢業於國立台灣藝術專科學校(今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在校期間開始接觸攝影;服完兩年兵役後從事美術設計工作,1985年開始在雜誌社擔任攝影,1988年進入自立報系擔任攝影記者,同年轉任中國時報攝影記者迄今,目前為中國時報主任記者。
作品曾獲2004年中國國際新聞攝影獎(CHIPP)現場人物類組照(系列照片)首獎、1992年吳舜文新聞攝影獎首獎、1992年中國精神新聞攝影獎首獎、1988、1989年兩度獲台北新聞攝影獎單項首獎。多幅作品獲國立台灣美術館、高雄市立美術館典藏。
主要專題作品有《前日軍性奴隸台籍慰安婦》、《在台灣的外籍移工》、《海上船屋的中國漁工》、《唐氏症家庭相簿》、《韓戰投奔自由的反共義士》、《44年未曾改選的中華民國第一屆資深中央民意代表》、《都市原住民》等。
相關活動內容
請見
https://www.facebook.com/…/gm.198490095…/10154980568633443/…
#黃子明 #紀實攝影 #鄭南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