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1970年代香港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1970年代香港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1970年代香港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1970年代香港產品中有1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5萬的網紅Rti 中央廣播電臺,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這樣看香港 -舍之豈能藏乎?】香港廉政公署的昨是今非 (精彩節目內容歡迎點選連結頁面上的 播放鍵收聽) https://pse.is/3agjc6 近日,香港廉政公署起訴香港知名藝人黃耀明,雖然之後法庭以不起訴作結,但廉政公署起訴的動作讓外界感到詫異。 長久以來,香港廉政公署是香港法治與清廉的...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萬的網紅影像補完計畫 Hong Kong Walker,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女人街(英語:Ladies' Market)是香港登打士街至亞皆老街之一段通菜街的俗稱,位於油尖旺區,是旺角的一個觀光購物地點及小夜市。 1970年代,香港有很多小販於路邊無牌經營,影響市容之餘,亦為居民帶來不便甚至危險。為將他們規範化,市政局於1975年3月14日於九龍的20個地點推行「小販認...

1970年代香港 在 高松傑(高Sir正能量)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05-10 22:18:37

七屆香港精神獎得主大集結 💖 感謝 #黃廷方慈善基金 善心,過去大力幫助多家一直貢獻本港社會的社福機構 ,今天更邀請我們歷屆香港精神獎得獎者以及一眾社福代表聚首一堂,互相交流分享正能量 💖💖💖 大家都可以把這份互助的精神去幫社會更多身邊有需要幫助的人,就算只是小小的幫助,將會使香港更進一步,變得更...

1970年代香港 在 Beginneros|每日分享冷知識?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5-09 12:05:34

【#香港人的味道|#XO醬的秘密】 XO醬炒腸粉﹑炒蘿蔔糕﹑炒烏冬﹑炒公仔麵﹑炒蝦球﹑炒西蘭花帶子,無論咩食物都好,只要加上XO醬,食起上嚟味道總係寧舍唔同。不過點解XO醬唔叫AB醬,唔叫XY醬,就係要叫XO醬?當中嘅成份又有啲咩?等Beginneros X @leekumkeeglobal 同你一...

  • 1970年代香港 在 Rti 中央廣播電臺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8-11 22:00:31
    有 5 人按讚

    【這樣看香港 -舍之豈能藏乎?】香港廉政公署的昨是今非

    (精彩節目內容歡迎點選連結頁面上的 播放鍵收聽)
    https://pse.is/3agjc6
    近日,香港廉政公署起訴香港知名藝人黃耀明,雖然之後法庭以不起訴作結,但廉政公署起訴的動作讓外界感到詫異。
    長久以來,香港廉政公署是香港法治與清廉的象徵,然而,隨著1997年香港主權回歸中國,廉政公署卻逐漸出現功能不彰及肅貪不力的問題,一直到北京當局在2020年擴大對香港的壓制,廉政公署儼然成了中共懲治香港的打手。
    本週節目再度邀請在台居住十年的在台港生郭豫謙,進一步來揭開香港廉政公署的神秘面紗。
    #廉政公署
    #黃耀明
    #舍之豈能藏乎

  • 1970年代香港 在 高雄好過日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3-12 23:03:52
    有 291 人按讚

    【世上再無少林隊:習近平如何殺死達叔的時代】

    「球證、旁證、加上主辦、協辦所有的單位全都是我的人。怎麼和我鬥?」

    你應該記得,這是港片《少林足球》的經典台詞之一。說出這話的是謝賢飾演的反派角色,在20年前,陷害同隊的「黃金右腳」吳孟達,兩人際遇從此不同,吳孟達落魄流落街頭,偶遇少林五師兄周星馳,於是組成雜牌軍少林隊,要挑戰勾結政商勢力,注射禁藥、買通裁判的魔鬼隊。

    而大家也應該記得,這是吳孟達和周星馳合作的最後一部電影。

    恰好也是20年過去,世間卻已無少林隊。2019年,香港人奮起挑戰「魔鬼隊」,像是少林足球中的劇情前半,球員一個個被魔鬼隊打成重傷,球證(法官)、旁證(警察)都是魔鬼隊(習近平)的人,雖然靠著少林功夫反擊(區議會選舉大勝),但最後連場上球員(議員)都相繼被抬出場(DQ),面臨被取消資格直接判輸。

    然後呢?

    沒有上一部電影中的天降奇蹟,平凡人大發神威等情節,魔鬼隊竟然繼續開外掛,不僅更改足球規則,禁止少林隊射門(國安法),還修改場上人數,讓魔鬼隊可以派14人上場和11人踢球(修改選制),然後少林隊教練和隊長都加入魔鬼隊(說:我是中國人),觀眾起立鼓掌,為魔鬼隊老闆強雄喝采,全劇終。

    等等,你說哪有這麼爛的劇本。但還真的發生了。

    1980-90年代港片崛起成為經典,其實有著其時代背景。1970年代,香港人意識開始浮出,電視台與電影的粵語大幅增加,扭轉北京話電影的優勢。當時的香港,有蓬勃發展的經濟、東方明珠的自信、也有快速都市化下的社會問題,97大限的焦慮,這些都在影視作品中表達出來,透過口說粵語的草根特性,讓小人物也能透過無厘頭的風格,挑戰各種財大氣粗的強權。

    然而,在97年中國兼併香港後,受到金融風暴的衝擊,加上中國插手香港經濟,簽訂CEPA,讓香港影界投向中國資金懷抱,大量的合拍片限制了港片的題材,也讓香港演員的競爭空間更縮小。雖然2000年初期,仍有《無間道》這樣的佳作出現,但20年後,電影圈已經截然不同。

    香港電影工作者總會會長田啟文日前接受專訪,就坦言合拍片把香港電影的創作自由都抹滅,他說:「我相信若今天再拿出《無間道》劇本,洽商合拍片不會成功,警隊內怎可能有臥底呀?那樣中傷他們,電影需要有矛盾元素,內地(註:香港用語中指中國,並非我們習慣的南投)觀眾為什麼喜歡看香港電影,就因為在內地(中國)看不到,不能暢所欲言,你現在拍內地(中國)拍的電影,我為什麼要看你呢?」

    現在的香港,拍不出《無間道》、拍不出「周星馳電影」,而那個在死前幾年轉發「我是護旗手」寫上「我是中國人」的吳孟達,也早已不是記憶中的達叔了。當政治自由死去,藝術創作的創意,也將窒息而死。中華帝國終結了一國兩制,毀滅了香港的自由,也讓曾經是亞洲最生猛文化圈的香港,慢慢的走向有娛樂卻無靈魂的鐵幕之中。

    那是個只能歌頌魔鬼隊,不能污辱球證,不能毀謗足協的香港。

    90分鐘比賽結束,主裁判吹響全場比賽結束的哨音,這場魔鬼隊對少林隊的較量,最終比數停留在2895:0。

  • 1970年代香港 在 偽學術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3-04 19:26:57
    有 8 人按讚

    【認真讀】1990年代走入台灣的香港電影:台灣人的「#達叔」記憶 // 李政亮
    .
    吳孟達開始進入台灣觀眾的視野,應該是1990年與周星馳搭檔的《賭聖》,這也是兩人搭檔的開始。讓人印象深刻的是,周星馳這部電影當中以台灣代表之姿態出現,電影中甚至還出現青天白日國旗。為何如此設定?這是因為台灣從戰後開始,一直是香港電影的重要市場。
    .
    不過,其構造有所不同,戰後台灣在冷戰結構下,以「自由中國」自居,透過政策的優惠吸引香港的「自由影人」及其作品來台,例如1960年代台灣歷年的十大國片賣座電影當中,香港電影製作公司邵氏兄弟與電懋就佔超過一半,這些電影不少是針對台灣量身訂做,且全數是國語電影。
    .
    然而,伴隨香港的經濟發展與社會轉型,1970年代香港人意識浮出,電視台裡的粵語演出自然大幅增加,連帶電影也受影響。許冠文兄弟在1974年的《鬼馬雙星》等一系列粵語電影開始,扭轉了國語電影的優勢地位。而伴隨楚留香電視劇的熱潮,1980年代的香港電影由電影公司——新藝城與嘉禾主導,這兩家電影的作品在台灣依舊熱潮不退,在此情況下,部分的台灣映演業者開始投資香港電影。
    .
    因上述提到的種種原因,且為了香港和台灣的市場考量,周星馳才會成為《賭聖》電影裡的台灣代表。這種安排有其在地的親近性,伴隨1990年代中期第四台的發展,周星馳與吳孟達的搭檔開始成為台灣人1990年代記憶的一部分。

    |

    #政亮老師的好文
    #讀到落淚
    #香港電影史
    #時代性

  • 1970年代香港 在 影像補完計畫 Hong Kong Walker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0-11-11 07:28:19

    女人街(英語:Ladies' Market)是香港登打士街至亞皆老街之一段通菜街的俗稱,位於油尖旺區,是旺角的一個觀光購物地點及小夜市。

    1970年代,香港有很多小販於路邊無牌經營,影響市容之餘,亦為居民帶來不便甚至危險。為將他們規範化,市政局於1975年3月14日於九龍的20個地點推行「小販認可區」計劃。亞皆老街至山東街的一段通菜街,就是首個獲准成立的小販認可區,其後延長至登打士街。由於街道早期的攤檔所售賣的物品,多以女性服裝和女性用品為主要。所以俗稱女人街。

    現時,女人街已成為香港人及外地遊客的購物地點。而所售賣的物品亦已趨向多元化,包括各種家居用品、男女服裝、化妝品、手袋、手錶、飾物、玩具、香薰等等。由於貨物均價廉物美,故能吸引大量人士到訪和購物。攤檔一般於中午起營業至晚上十一時為止。女人街外圍附近亦有不少熟食檔及濕貨攤檔。


    paypal 捐贈
    PayPal.Me/nyksuperman

    歡迎大家做會員
    訂閱附近有加入制
    或按以下連結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GTCz-yT9RkPfxxAQLRzvVQ/join

    有三種月捐價錢 $10,$25,$200


    影補溝女計劃:

    多謝網友一直支持
    也收到很多網友既email
    始終溝(真命天女)是一門大學問
    如果你一直有溝女上既疑問
    想多個人探討
    歡迎參加

    月費: email 問吧!!
    在whatapps 上可以任問有關溝女既問題
    one on one
    每日都會發放簡易溝女攻略

    有興趣 email 我吧
    nyksuperman@yahoo.com.hk

    blog:
    https://learningpickup2018.blogspot.com/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E5%BD%B1%E5%83%8F%E8%A3%9C%E5%AE%8C%E8%A8%88%E5%8A%83-244250179271606/

    IG:
    https://www.instagram.com/learn_relationship/

    twitter:影像補完計劃
    @ItRg9xD36srMIqY

    paypal 捐贈
    PayPal.Me/nyksuperman

  • 1970年代香港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0-06-15 08:00:00

    香港法律制度以法治及司法獨立的精神為基礎,大部分沿襲自殖民地時期的宗主國英國,少部分沿襲歸英前的大清。查理•義律於1841年登陸香港島後,宣佈華人仍依當地習慣治理,而英國一直奉行的習慣法也引入當地。例如同樣的謀殺罪,當年若罪犯為歐洲人,則按照當時的英格蘭法律判處絞刑,但若罪犯是華人的話,就會被斬首。而根據《展拓香港界址專條》,新界地區屬於被英國租借,主權仍屬於清政府,因此亦適用部分《大清律例》。即使在中華民國建立後60年間,包括推行《民法典》等法律時,《大清律例》依舊適用於香港,在香港的華人社會當中依然通行。根據 1844 年頒布的《最高法院條例》,英國法(包括普通法、判例法、衡平法及制定法等)均開始在香港適用,英國司法機構的設置及許可權的劃分、法官制度、律師制度等,也跟著引入香港,對本地的華人司法習慣等就未有所排除。到1970年代,香港政府開始著手將所有參照《大清律例》的案例重新編寫成為成文法,與此同時亦利用合適的法例來取代過時的舊法。例如1971年頒布的《s:婚姻制度改革條例》結束香港男性依《大清律例》納妾及休妻。但在1971年10月7日前依《大清律例》訂立的妾侍若仍然在世,她們、她們的子女與後代仍然有繼承權(但繼承權分攤比例少於妻子)。而憲制性文件,就以英國皇室特權立法的英皇制誥和皇室訓令為準。英皇制誥作出了關於總督、行政局、立法局和法官的規定。皇室訓令則規範行政局和立法局運作方式。直至香港主權移交前,香港可以直接適用英國判例法;英國上議院與樞密院司法委員會的判例,才具有約束力。而其他普通法適用地區的判例,一般就會尊重兼採納。
    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中華人民共和國之後,法律制度保持一國兩制。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31條規定了國家可以設立特別行政區。據此,香港現時的憲制性文件是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在香港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包括憲法、全國人大常委會對基本法的解釋和相關決定,以及其他適用於香港的全國性法律。 而原本遺留的大清、英國等法律基礎均繼續沿用,例如2018年挑戰原居民丁權司法覆核案,訴訟雙方在解釋「合法傳統權益」時,仍會引用回大清律例。而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性法律,關係國防、外交等不於香港特別行政區自治範圍內的,根據《香港基本法》附件三,適用於香港特區,由香港特區在當地頒佈或實施。

  • 1970年代香港 在 Dd tai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7-05-05 22:16:16

    李鄭屋漢墓博物館Lee Cheng Uk Han Tomb Museum位於香港九龍深水埗東京街41號,是香港歷史博物館五間分館之一,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當中的建築屬於香港法定古蹟。1955年8月,香港政府為應付市民對公共房屋的需求,計劃在李鄭屋村興建徙置大廈。當建築工人於8月9日進行夷平山坡時,無意發現了一個東漢墓穴。香港大學中文系系主任林仰山教授於是帶領學生前往研究發掘。據當年的老街坊回憶,在漢墓正式出土前,曾有建築工人用外衣包著古物運離現場。參考了林仰山等考古學家評估後,市政局加建了鋼筋水泥硬殼,以保護漢墓受風雨侵蝕。漢墓於1957年由市政局接管及開放予公眾參觀,墓內的出土文物都陳列在漢墓旁的展覽館內。1988年12月,李鄭屋漢墓被列為香港法定古蹟。對於墓主人身份一直是個謎,有的學者認為是鹽官,有人認為是東漢末年的避難貴族。由2005年1月起,為紀念漢墓出土50週年,康樂及文化事務署進行一系列的復修工程,包括在墓室頂部加建一個使用鐵氟龍物料製成的天幕,防止雨水造成的滲漏,減低被侵蝕的機會,耗資達100萬港元。墓室過去都沒有採取過任何措施去保護它,在1970年代香港的教科書所見,當時的墓室外圍亦只是一個長滿草的小山坡。直至到1990年代後期,前市政局才在外加建保護設施,並在墓內裝設控制濕度的裝置。今日漢墓的墓室並不對外開放,但是市民可以透過墓室門的玻璃,一睹這個建於東漢時期的墓室的內部情況。根據考古學家推斷,該墓建於東漢時期。而於漢墓出土了58件文物,當中包括最少33件完整文物,例如石屋模型和各種陶器及青銅器等。然而,漢墓中並未發現任何骸骨。漢墓的布局為「十」字形,一共有4個墓室,分別為前室、後室、右耳室及左耳室。中部為穹窿頂。室入口道在正式出土前已遭破壞。墓室屬磚室墓,由平均長40厘米、闊20厘米和厚5厘米的磚塊砌成。大部份墓磚為素面,但亦部份磚塊的側面刻有10多種花紋及文字,包括「大吉番禺」、「番禺大治曆」及「薛師」。而漢墓旁邊的展覽館。除了展出從漢墓出土的陶器及青銅器外,還設有「李鄭屋漢墓」和「華南漢文化」兩個展覽,以文字、照片、地圖、照片和模型等輔助展品,介紹漢墓的地理環境、發現經過和墓室結構。
    漢花園位於香港的九龍長沙灣東京街,於1993年12月建成,園內設施仿照漢代風格建造。由香港房屋委員會管理營運,鄰近李鄭屋漢墓博物館。以中國漢朝時代的園林設計為主題,設有多個觀光景點。「妙趣園」:以欣賞石像雕塑為中心,四周輔以涼亭供觀光客休息。「蹴鞠臺」:是無蓋的四方高臺。在1993年時,為紀念香港政府營運香港公營房屋達40年,由當時的香港總督彭定康在這裡親手埋下文物囊。「聽雨廊」:位於「蹴鞠臺」的旁邊,它是一道臨蓄水池邊的有蓋長走廊。「漢舫」:穿過「聽雨廊」就是一條置在蓄水池飾有龍頭的石舫。「怡趣亭」:位於「漢舫」的對面,透過亭的窗借出蓄水池的景致。這裡還設有屋頂倒鉤,讓民眾把自備的雀籠掛於亭頂,欣賞鳥鳴。「蓄水池」:池內飼養了錦鯉及龜。「奕亭」:位於蓄水池的另一方,由4組4柱的方亭所組成,整個亭的支柱為數16根,設有4檯棋盤供予遊客對奕中國象棋或圍棋。
    • 蘇屋邨是香港的公共屋邨,位於九龍長沙灣,是香港房屋委員會歷史最悠久的公共屋邨之一。蘇屋邨是房委會前身香港屋宇建設委員會繼北角邨及西環邨後策劃建設的第三個屋邨,當時獲譽為遠東規模最大的地區性住宅計劃。蘇屋邨於2006年開始計劃分兩期重建,於2009年10月22日封閉第一期,2011年完成清拆,2016 年9月第1期首6幢樓宇重建完成入伙;至2012年年中全邨遷出,於同年11月26日起封閉待清拆,全邨正式進行重建。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