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19世紀英文縮寫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19世紀英文縮寫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19世紀英文縮寫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19世紀英文縮寫產品中有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12萬的網紅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文茜的世界周報》 【北京和英國之間,最近接連為了各種因素而槓上,除了華為之外,由於香港國安 法的關係,英國當局最近也接連出面強硬喊話,一方面指控北京當局違反了1984 中英聯合聲明中,一國兩制的承諾,另一方面更提出了具體的辦法,給予港人入 境,甚至是入籍,有機會歸化成為英國公民的一個可能途徑。當...

  • 19世紀英文縮寫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7-21 07:00:04
    有 2,114 人按讚

    《文茜的世界周報》

    【北京和英國之間,最近接連為了各種因素而槓上,除了華為之外,由於香港國安 法的關係,英國當局最近也接連出面強硬喊話,一方面指控北京當局違反了1984 中英聯合聲明中,一國兩制的承諾,另一方面更提出了具體的辦法,給予港人入 境,甚至是入籍,有機會歸化成為英國公民的一個可能途徑。當然,此舉立刻引 來北京方面「干涉內政」的抨擊和反彈,但兩國之間的風風雨雨,也讓曾經沉寂 一段時間的BNO護照,再度躍上了熱門版面,成為港人之間討論的話題。所謂BNO 護照,就是英國海外國民護照,是一種專門發給殖民時期香港居民的英國旅行文 件,這種護照雖然直到今天,依然存在,而且可以續辦、延長護照的時效,但他 的資格,僅限於1997年以前出生的香港人,才能夠申辦,換句話說,有很多在香 港街頭示威的年輕人都不具申請資格,然而,即便如此,BNO仍然被賦予了各種實 質以及象徵性意義:它是英國凸顯它站在人權、人道的高點,信守國際約定的一 種展現,同時,它也為香港人在國安法施行上路之後,提供了一條必要時可走的 最後退路。】

    {內文}
    (網路影片)
    終於收到了,由於疫情的關係,我一月送出去,現在六月收到,這就是BNO啦

    BNO BNO香港網路空間,幾個月來,最熱門關鍵字,毫無疑問就是BNO,這三個分開來,沒特殊意義,合起來,卻能激起香港數百萬居民無限想像空間,甚至被某些人視作人生第二起點的英文縮寫字

    (網路影片)
    哈囉 大家好 我是C,今天想做一個有關BNO續領的影片

    (香港區議員/袁海文)
    哈囉大家好,今天這隻影片想要簡單講解,申請BNO的程序所需要的準備,還有要注意些什麼

    (節目主持人)
    說到BNO 自從英國首相強生,宣布要擴大對於持有BNO香港人的權利之後,很多人就爭相跑去續領

    (網路影片)
    喂 是 準備回英國了嗎? 蛤? 這麼突然,你不是說要走嗎?你走不走? 你走不走

    說穿了,B N O這三個字的魔力,源自於它和移民英國的連結,以及香港的殖民背景。1997年 香港主權移交中國前夕,英國當局為了安撫港人的情緒,避免港人在移交之前大舉出走,導致香港的人才外流,特別制定了《香港法案》,為當地人量身訂做「英國海外國民護照」,British National Overseas Passport,簡稱BNO的特殊身分文件,嚴格來說,BNO雖是英國移民單位發給的英國護照,卻不代表持有人,就能擁有英國公民身分與福利,甚至也不保證他們在英國的居留權 工作權和留學讀書的機會,事實上,BNO原本的功能,只是讓1997年以前出生的香港居民,可以隨時進出英國,停留最多六個月時間,不須申請簽證,但即使是這麼一份稱不上照顧,更不足以保證港人未來的旅行文件,問世當初,依然興起了一陣搶辦風潮,從這段當年新聞資料畫面,可以看到成千上萬香港人,在當時仍由英國管理的香港移民局前面大排長龍 扶老攜幼等著申辦這本,不管用不用得到,都至少替家人和自己,留一條退路的BNO護照。

    (香港民眾/1996)
    是啊 我很擔心 擔心中國政府,你知道的啊,他們一開始都說沒問題,可是後來卻又反悔了,我不喜歡這樣

    (港府宣傳影片/1995)
    1977年至1981年,出生的香港英國屬土公民,如果想在97年之後,繼續使用英國護照做為旅行證件,就一定要在1996年3月30日前申請BNO護照,如果您未在期限前提出申請,97年後就無法再使用英國護照了

    97年後,香港正式回歸中國主權之下,施行一國兩制,20年來物換星移,香港的經濟.香港的自由.香港的地位今昔對比,是改善了?下降了?提升了?還是沉淪了?北京和倫敦,無疑各自拿著一把不同標準的尺,給予不同評價和解讀,但隨著雨傘革命以來,香港反政府抗爭的不斷擴大,以及北京政府相應大動作箝制港人自治,BNO護照裡,當初心照不宣的隱晦內涵,英國給港人的一條最後退路,也像是即將失傳的古老咒語,突然間被大聲召喚 集體誦念。

    (英國首相/強森/2020.7.1.)
    這份法案威脅到聯合聲明中,明文保護的自由與人權,議長先生,我們早已向中國表明,如果他們執意立法,我們將給予那些擁有BNO護照港人一個新的入籍管道,准許他們入境居留 工作和生活,並且申請英國公民,而如今,我們正在實現承諾

    (新聞影片旁白/1972)
    在史丹斯頓機場一架烏干達班機結束了旅程,但對機上193位旅客的多數人來說,抵達一個新國家努力融入的過程才剛開始

    這些亞裔人士都是被烏干達強人阿敏將軍給驅逐出境,成了國際人球。英國政府決定暫時收留他們,將他們安置在英國各地的廢棄軍營裡。作為「日不落帝國」,英國在世界各地建立殖民地的歷史,不只衍生出香港的BNO,這種特殊身分和護照,過去也發生過和港人移民潮類似的英國海外子民,因政治因素大舉尋求庇護事件,18和19世紀末,南亞 和東非的烏干達,先後淪為英國聯合王國的屬地,為了方便治理 和修建鐵路,大英帝國從1890年代開始大量有系統地從印度 巴基斯坦等地 引進血汗勞力和白領到烏干達從事商賈 貿易 公務員等工作,一段時間後,亞裔逐漸在東非社會,取得優越的社會地位,引發東非人覬覦 怨懟和不滿,等到二戰結束後,東非國家風起雲湧走上獨立之路,被視為「殖民遺毒」的南亞裔族群,也陷入了極度尷尬的處境,為了化解當地族群緊張氣氛,當時的英國政府就如同97大限前的倫敦當局,公開出面宣布讓南亞裔人士,可以保留手中英國護照的安撫措施,只是沒想到這本護照幾乎立刻就派上用場。

    (英國南亞裔移民)
    我認為當時在烏干達,沒有任何南亞人事先想過要去英國,他們完全是為了逃命,不管是哪 先逃再說

    (烏干達總統/阿敏/1972)
    亞裔從來沒有融入非洲,只和自己人往來,他們一直都在壓榨我國經濟

    1972年,人稱「烏干達屠夫」的阿敏將軍奪權上台,立即針對這群南亞外來移民,發起所謂「非洲化」運動,要求境內為數八萬的印度人 巴基斯坦人和孟加拉人即刻出境,而且不准帶走名下任何資產,唯一能攜帶的,只有上限50英鎊的隨身現金,當時由首相希斯領導的英國保守黨政府,在國際輿論和信守承諾的壓力之下,半推半就迎接了這批亞裔「歸國」難民的到來,巧合的是,就如同今日脫歐的英國,1970年代的大不列顛,也正逢戰後重建熱潮後繼無力的衰退期,經濟成長開始放緩,失業率不斷攀升,當時英國中部的萊斯特市府當局,為了怕大量外來移民,奪走已經吃緊的工作機會和福利資源,甚至不惜花錢在烏干達當地報紙刊登廣告,呼籲南亞人士上飛機之前想清楚,最好是「別來」,來了也不會有好日子過,但另一方面,倫敦當局依舊是在移民抵達之後,迅速成立「安置委員會」,再加上英國各大慈善機構,與大批民間志工的長期間投入與協助,終於讓這群來自遠方,過去未曾踏上英國本土一步的女王子民,在數十年朝野共同努力之下,化身為英國歷史上,最受人稱道的移民成功故事之一。

    (萊斯特市長/蘇世比/2012)
    我無法想像當時的市府官員,竟把移民視為是一種威脅,因為那其實是難得的大好機會,有些人問我,市府刊登那種廣告,是不是該對南亞移民說一聲抱歉,但我認為,那是個愚蠢的政策,與其向他們道歉,不如現在對他們說一聲:謝謝

    近半世紀來,當年那些持著英國護照來到陌生土地的南亞人,在這裡落地生根闖出一片天,無論在商界 學界甚至政界,都可以看到南亞裔後代,在英國社會活躍的身影,光是當今英國內閣就有財政大臣蘇納克和內政大臣巴特爾兩位高官,出身來自東非的南亞裔家族,這段曲折的歷史,對於今日彌漫民粹排外氣氛的英國,和手中緊握BNO護照的港人來說,能帶來什麼樣啟示或警惕,仍有待時局的演變,驗證今昔高下是非。

    含主持人陳文茜解說,請點閱【完整版】2020.07.18《文茜世界周報》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my5-yNhbAQ

  • 19世紀英文縮寫 在 政變後的寧靜夏午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6-27 17:37:16
    有 3 人按讚


    這地貌上如 桂林 和 下龍湾。
    🇲🇨印尼(喀斯特山區)僅次於中國雲南,是世界第二大喀斯特山脈,面積為43,750公頃,有(286)個洞穴包括~
    Maros有(16)個史前洞穴。
    Pangkep(17)個史前洞穴。
    在國家公園内也有兩個是瀑布洞穴。

    在近期調查於2019年4月30日進行,石器繪畫洞穴,距洞穴底部7米,有史前繪畫由四個面板組成。手掌只有兩張完好無損並且清晰可見,在喀斯特岩壁上高度為50米。
    這個山洞的裝飾品非常多樣。在這個洞穴中可以找到鐘乳石,石筍,流石,簷篷的支柱。利用天然洞穴作為住所。大量繪畫和殘骸以石器工具和廚餘的形式作為證據,水文流量測繪小組也在洞壁上發現了許多照片。鑑定結果得出結論~該圖片是史前人類繪製的圖像是黑色棕紅色繪畫形式的圖像發現。

    Babul NP國家公園與南蘇拉威西考古中心和南蘇拉威西保護保存中心關機構在南蘇拉威西考古中心通過進行初步調查對這一發現做了回應
    是識別其他遺骸是繪製史前洞穴狀況的地圖。
    然後蘇拉威西考古中心通過進行初步調查對這一發現做出了回應,識別其他遺骸並繪製史前洞穴狀況的地圖。

    https://makassar.terkini.id/menjelajah-biseang-labboro-lok…/

    印尼 班蒂穆龍–布魯薩隆國家公園
    南蘇拉威西Bantimurung-Bulusaraung國家公園包含Rammang-Rammang 喀斯特地區,是僅次於中國雲南(是世界第二大喀斯特地區)位於馬洛斯攝政區(Maros Regency)距望加錫(Makassar)以北50公里(一小時車程)或距蘇丹哈桑丁國際機場(Sultan Hasanuddin International Airport)僅20公里(30分鐘車程)大部分岩溶岩層都高大而陡峭。
    沿著從Maros市到Bantimurung 的道路兩旁幾乎成90度角線,一直延伸到Pangkajene和Islands Regency(印尼語:Pangkajene dan Kepulauan通常縮寫為Pangkep )

    喀斯特地貌面積為43,750公頃,(286)個洞穴包括Maros
    有16個史前洞穴和Pangkep 和17個史前洞穴。國家公園内有兩個洞穴的瀑布;左邊的一個被稱為夢洞(長一公里)右邊的一個被稱為石洞。

    歷史
    1857年10月至10月10日阿爾弗雷德·華萊士Alfred Wallace對班蒂穆倫(Bantimurung)地區進行了首次主要勘探。
    後來在馬來群島(The Malay Archipelago)發表勘探結果,許多研究人員開始訪問馬洛斯。
    1970-1980年,Maros-Pangkep喀斯特喀斯特有五個選定的保護區,包括兩個自然公園Bantimurung和Gua Pattunuang 和三個野生動物保護區Bantimurung,Karaenta和Bulusaurung)
    1993年,十一屆國際洞穴學聯盟大會於Maros-Pangkep Karst 推薦為世界遺產。
    此後五年,哈桑努丁大學環境研討會(PSL-UNHAS)建議保護印尼Maros-Pangkep岩溶區。

    2001年5月,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亞洲區域辦事處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在馬來西亞沙撈越舉行了關於喀斯特生態系統和世界遺產的亞太論壇,也說服印尼政府保護Maros-Pangkep Karst 。

    2004年林業部宣布將Bantimurung-Bulusaurung土地的43,750公頃分配為Bantimurung – Bulusaraung國家公園,作為野生生物保護區,自然公園,保護林,限產林,生產林。動物群。

    印尼國家公園位於亞洲和澳大利亞地區的過渡地區,擁有許多獨特的動物收藏~
    蘇拉威西高地獼猴(Macaca maura)
    紅嘴犀鳥(Aceros cassidix,Penelopides exarhatus),cuscus(Strigocuscus celebensis)Sulawesi
    棕櫚靈貓(Macalgalidia musschenbroekii)
    蝙蝠和大腹公豬(Sus scrofa vittatus)

    在2008年3月,Bantimurung – Bulusaraung
    工作人員發現Tarsius fuscus的存在,並在該地區發現了它的巢,其中在喀斯特地區甲殼動物的生物多樣性中。

    有一種獨特的物種稱為“蜘蛛蟹”(Cancrocaeca xenomorpha)僅在Maros喀斯特洞穴中才發現

    保謢區蝴蝶
    Bulusaurung(Vindula sp)除了昆蟲館外。
    由保護區管理員和居民共同管理的蝴蝶繁育中心還可以看蝴蝶的變態過程。在瀑布周圍有許多蝴蝶,如Troides helena Linne,Troides hypolitus Cramer,Troides haliphron Boisduval,Papilio peranthus adamantius和Cethosia myrana。

    英國博物學家阿爾弗雷德·羅素·華萊士(Alfred Russel Wallace)印尼這地點稱為蝴蝶王國。

    1857年的探索中,華萊士從班蒂穆倫地區發現了256種蝴蝶物種。
    與1977年馬蒂木(Mattimu)的先前報告不同,後者在國家公園內發現了103種蝴蝶物種,其中有一些地方特有種,包括鳳蝶鳳蝶,鳳蝶鳳蝶,鳳蝶鳳蝶和Graphium androcles。

    1970年代以來,Bantimurung地區一直被認為是蝴蝶的商業來源,蝴蝶收藏品以紀念品,蝴蝶框,鑰匙鍊和其他配件的形式提供給印尼當地市場和國際市場,作為紀念品。
    2010年,約有60萬遊客(主要是國內游客)訪問了該站點,現在過度開發本地資源被視為一個問題,國家公園的管理局已改變為將蝴蝶保護區的目的從提取和開發轉變為保護自然生態系統作為旅遊勝地,但是,當地仍然存在蝴蝶非正式貿易,賣家仍然在公園抓蝴蝶,然後將其出售給當地的經銷商,而不是通過繁殖或養殖生產的方式來生產,為了幫助保護蝴蝶。
    印尼政府官方《 2008-2018年國家物種保護戰略方向》的昆蟲組中,將其列為優先事項

    https://en.wikipedia.org/…/Bantimurung_%E2%80%93_Bulusaraun…

    喀斯特(karst)山脈
    英文單詞是19世紀末從德國喀斯特(Karst)借來的,較早就進入了德語。
    根據一個解釋的術語是從德國名推導出一個數的內發現的地質,地貌,以及水文特徵範圍的的迪納拉阿爾卑斯山,從東北角拉伸意大利城市的上述的里雅斯特。(在奧地利沿海地區的時間部分)沿著巴爾幹半島,沿著亞得里亞海東部沿海地區到達科索沃,北馬其頓,那裡的地塊中的SAR山開始,更具體的岩溶區,在西北最節,早在地形研究描述為高原,意大利和之間的斯洛文尼亞。

    岩溶是由可溶性岩石如石灰石,白雲石和石膏溶解形成的地形。它的特點是帶有污水坑和洞穴的地下排水系統。
    在適當的條件下,它也已被證明可以用於耐風化的岩石,例如石英岩,地下排水可能會限制地表水,河流或湖泊很少甚至沒有,但是,在溶解的基岩被覆蓋(可能被碎屑覆蓋)或被一個或多個疊加的非可溶性岩層限制的區域中,獨特的岩溶特徵可能僅在地下水平出現,並且可能在地上完全消失。

    岩溶研究在石油地質中被認為是最重要的,因為世界上多達50%的碳氫化合物儲藏都在多孔岩溶系統中。

    斯洛文尼亞喀斯特研究的先驅者,倫敦皇家自然知識改良學會的研究員約翰·魏克哈德·馮·瓦瓦瑟(Johann Weikhard von Valvasor)於1689年向歐洲學者介紹了喀斯特一詞,他描述了地下河流現象。切爾卡尼察湖。

    喬萬·奇維奇(JovanCvijić)極大地提高了喀斯特地區的知識,以至於他被稱為“喀斯特地貌之父”。

    主要討論了巴爾幹地區岩溶Cvijić的1893年出版達斯Karstphänomen描述地貌如卡倫,漏斗和poljes。

    在1918年的出版物中,Cvijić提出了岩溶景觀發展的周期性模型。

    喀斯特水文學在1950年末和1960年代初在法國興起,以前,洞穴探險家的活動稱為洞穴學家現代為一種運動而不是科學,這意從科學的角度出發,對地下岩溶洞穴及其相關水道可加强研究。

    https://id.wikipedia.org/…/Taman_Nasional_Bantimurung-Bulus…

    #南蘇拉威西 #布魯薩隆國家公園 #喀斯特山

  • 19世紀英文縮寫 在 蔡依橙的閱讀筆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2-27 19:55:48
    有 702 人按讚

    學過英文的人都知道,its 跟 it’s 是不能搞錯的,its 是「它的」,是所有格,但 it’s 則是 it is 的縮寫,是「它是」的意思。高教育程度者,看到 its 跟 it’s 混用時,心裡也會暗暗的對文章的可信度打折,認為連簡單的文法都搞不定,這作者可以嗎?
     
    不過,他提醒我們,仔細思考,會發現這事情有點奇怪(第 74 頁)。因為根據英文的邏輯,’s 代表的就是所有格,像是 the dog’s dish 或 the cat’s toy。如果英文有精確的邏輯與固定的規則,那為什麼 it’s 就不能是 it 的所有格呢?
     
    一種說法是,因為 its 跟 it’s 要分開定義清楚,我們才不會搞混。但事實上,the dog’s dish 和 the dog’s sleeping,我們一樣能區分前面的是所有格,後面的是 is 的縮寫。如果 the dog 不會搞混,為什麼 it 我們就會搞混了呢?
     
    回溯歷史,其實 16 世紀的英文,it 就是自己的所有格(意思是今天的 its 在當時寫作 it 就行),當時的聖經這麼用,莎士比亞也這麼用。
     
    然後,不知道為什麼,所有格的 it 開始變成 it’s(對,就是今天的 its),在 17 到 19 世紀,「它的盤子」,要寫成 it’s dish。傑佛遜、珍奧斯汀、林肯的演講都是這麼寫的。
     
    當時,it is 的標準縮寫是 tis,而 it’s 是誤用。只是這個誤用日益壯大,變成主流,甚至大家開始覺得所有格的 it 也寫作 it’s 太混淆,乾脆把所有格 it 改為現在熟悉的 its。然後這樣的規矩流傳到了今天,叫做「標準的英文文法」。
     
    今天的標準文法,可能是過去的誤用,今天被認為的錯誤,可能是過去上層階級的標準用法。這才是英文「精確文法」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