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out讀帳] 經驗談
哈囉我是阿魚!
我認真經營讀帳已經一年多
來不專業分享個經驗
順便正式回應一下讀帳風波
也希望能幫到你們
也可以留言你們的想法💙
—
1.我當初帳號的原因?
答:我當初是想要就是分享我自己做的筆記也想利用創這個帳號來督促我讀書。
2.給想創讀書帳的人必備的特質:
答:適...
[About讀帳] 經驗談
哈囉我是阿魚!
我認真經營讀帳已經一年多
來不專業分享個經驗
順便正式回應一下讀帳風波
也希望能幫到你們
也可以留言你們的想法💙
—
1.我當初帳號的原因?
答:我當初是想要就是分享我自己做的筆記也想利用創這個帳號來督促我讀書。
2.給想創讀書帳的人必備的特質:
答:適合經營讀書帳的人我覺得必須要有的特質是「熱衷於記錄生活」、「願意分享筆記」、「有心學習」等,而且要保持「理性」、要「尊重」、「不過於自私也不能逾矩」、要有「禮貌」、「將心比心」、「為人正直」,然後要「負責」。如果只是在意紅不紅,那大可不必創。
3.經營讀帳後成績會有進步嗎?
答:根據我的經驗是有,不過也是要看每個人對於時間的掌握。但根據數據顯示進步的數量還是佔大多數。
4.讀書帳的版主需要有好的成績嗎?
答:「開讀書帳不分成績高低」看到身邊的朋友被酸真的很難過,可能是因為大家比較多看到的都是一些「成績好的」(不過的確可能是因為成績比較好的讀帳們有時分享學習的東西比較實用加上成績好的標籤故才會造成這樣),結果「讀書帳」就跟「學霸」畫上等號,不過其實每個讀帳分享的東西都是值得每個人都查閱的。
5.經營讀帳中可以學習到什麼?
答:網路管理、面對網路上不同人的應對方法、美感提升(?)等(根據我的經驗)
6.如何吸引別人追蹤我的讀帳?
答:初期可以利用互宣或至其他平台分享筆記讓其他人看見你,不過切記,這樣不一定能夠吸引大眾,因為一切最根本是「讀書帳本身」能不能夠吸引人,最直接的就是版面還有字與分享的內容,也建議可以分享一些實用的內容或是斜槓(?)也可以善用hashtag
7.給想創讀書帳的人的建議:
答:內心要強大一點!不要太在意粉絲數,先訂定小一點ㄉ目標,滿滿滿足自己,在一點一滴的擴大目標就好!做自己就好!(最重要的)
8.人紅是非多,粉絲越來越多,酸民也會越來越多,也有看到其他讀書帳在留言區、匿名被攻擊的現象,您覺得心智尚未成熟的青少年適合做這類容易受網路攻擊的事嗎?(截自訪問)
答:當然建議不要這麼小就開讀書帳喇,因為如果一紅,真的很容易受到攻擊,也建議大家不要去理會攻擊的留言,自己是自己,不需要理會那些不同意自己的人,回話的時候建議保持理性,如涉及到法律疑慮的話可以告知其所可能觸犯法律,藉此停止對方不理性的留言。
9.會在意粉絲、按讚數嗎
答:難免會在意,因為這都是「自己努力的心血」,粉絲數跟按讚數如果不如自己付出的,會有點難過。
10.認為經營這類帳號怎麼樣算是成功呢?
答:其實成不成功沒有一個標準,自己覺得成功就是成功,像我就覺得我能讓別人看到,被別人喜歡我就已經感覺很成功了!
11.讀書帳在「販賣焦慮」?
答:關於這點我不太清楚,不過我覺得適度焦慮可以促使我們更加努力,不過我也覺得我們得想辦法安撫一些極度焦慮的粉絲們
(在此重申,請尊重智慧財產權)
12.如何平衡課業與經營帳號?
/我平常是課業跟經營帳號時間分配比是介於6:4~7:3,主要還是以課業為重!(這之後會詳作說明)
13.針對讀帳風波(是否有抄襲疑慮?):
還是借用一句話:抄襲與參考介於一線之間。
分享的主題一樣就並不完全是參考,除非真的完全介紹的文字與內容有高相似度才有抄襲疑慮,大部分每篇文都是版主們辛苦準備的,都是心血,我們總得體諒,如果真的完全抄襲,也不要馬上惡言相向,保持理性在下面先反映,再針對回覆進行處置(抄襲已經觸犯到著作權法,請勿抄襲)。參考別人的筆記內容或想法時,或者是發一篇有可能有許多人做過的內容的動機來源最好都說明清楚。我們作為客群也不要在留言時帶入太多不雅字眼與感情,保持理性,人是互相往來的,相信版主也會保持理性的回覆。
14.匿名相關問題
匿名是用來問問題、提供給不敢私訊或無法私訊的粉絲們留言的地方,不是用來隔空對嗆、「犯罪」的地方,我們無法限制別人的言論自由,但法律明確規定,我們的言論自由「不能妨害到別人的自由」,請保持理性,有點智慧,不喜歡就不喜歡,不要特地為了不喜歡而去傷害別人。
15.給親愛的粉絲們的話
謝謝你們成為我們前進的動力,也非常謝謝私訊送暖的朋友們,經營讀帳的確不容易,但當我們看到你們按下愛心或追蹤後(不管有沒有仔細看XD)又或是按下珍藏後,對我們來說就是一種肯定,真的非常謝謝你們(*˘︶˘*).。*♡
我們經營讀帳,畢竟算是個公眾人物,做不對的地方也得負起責任,但希望你們不要放大檢視,人不是十全十美的,希望大家能建立個互相良性溝通的網路世界😏
人是互相往來的.
—
Tags
#113學測 #111會考 #112會考 #讀帳 #努力 #非抄襲 #謝謝你們 #尊重智慧財產權 #studygram #study #독서 #독스타그램 #오늘도열심히공부하자 #노력은배신하지않는다 #勉強垢さんと一緒に頑張りたい
112升等考 在 曹長青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台灣知名台派精神科醫師分析:蔡英文是病了,還是壞?
http://taiwanus.net/news/press/2021/202109211921381871.htm
林進嘉觀點:蔡英文是個怎麼樣的人?
有人說,在台灣參加過選舉的人,好像被剝了一層皮,祖宗八代都會被挖出來。但是蔡英文似乎是一個異數。
蔡英文給人的印象:「出身富裕家庭、台大畢業、留學英美、英國倫敦政經學院博士、政大教授、國際法學者」。也因為這樣,當2019年6月11日民報刊登曹長青一篇「蔡英文的博士學位是否造假」時,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樣,「打死,也不相信」。這不是因為蔡英文有多好,而是不相信世界上會有這樣大膽無恥的人!
其實,蔡英文的博士、論文造假疑雲,早在2015年選舉時就已被提出來過。只是,當時媒體報導很少,大家也都認為那一定是選舉抹黑。因為,如果是「野雞大學、選議員」,或許有可能;但蔡英文牽涉的是「倫敦政經學院、政大教授,而且是選總統呢」,怎麼可能會有這種烏龍?那是絕絕絕…絕對不可能!
在曹長青質疑蔡英文沒有博士論文的文章之後,同年六月蔡英文偷偷傳真了一本「博士」論文,在英國LSE婦女圖書館出現。隨後,林環牆教授在2019年8月6日親自去翻閱,並在8月27日發表轟動全台的獨立調查報告,「蔡英文博士論文與學位證書的真偽」。林教授的結論是,蔡英文頂多是「完成論文初稿,但未通過博士口試」的博士候選人而已。
接著,徐永泰博士在「四不一沒有」的嚴格限制下(「四不一沒有」:LSE聲明,這是根據作者的要求,不可以影印內容或用手機拍照其他部分,不可以帶鋼筆、原子筆,不可以帶水進去,也不可以帶手機錄音等,只可以閱讀和用鉛筆抄寫筆記,其他一概禁止。若需中途離開,需先交回論文,回來後再與館員一起拿出論文),於9月13日跟進至英國LSE婦女圖書館閱讀蔡的論文後,發表「蔡英文論文讀後感」指出,該本論文格式錯誤百出,竟有六頁缺漏,還出現了1990年代才有的電腦排版方式「微軟字間字句自動調整系統」,且該論文每個章節都有各自的小結論,但卻沒有最後的總結,比較像是一篇一篇的小文章、學術報告集結而成(這一點,童文薰律師在比對蔡英文國圖版英文論文,跟蔡發表在國內期刊的中文升等著作,發現後者幾乎是前者部分章節的英翻中,得到證實)。至此,蔡英文沒有博士論文已成定局。
雖然大選後,有關蔡英文的論文門報導變少了,但在彭文正、林環牆、賀德芬等人努力追查下,英國資訊委員會(UK Information Commissioner's office,ICO)竟同意倫敦大學不公開蔡的口試委員名單,因為公布了會造成當事人的傷害和痛苦(Disclosing this information would cause that individual a degree of damage or distress)。今年九月教育部公布蔡英文的「國立政治大學教師資格審查履歷表」,蔡英文自填的博士論文題目是「Law of Subsidies Dumping and Market Safeguards」,跟蔡英文號稱取得「博士」學位的論文(放在LSE婦女圖書館和台灣國圖)題目,「Unfair Trade Practices and Safeguard Actions」完全不同。逼得總統府發言人特別聲明,履歷表填的論文題目是「博士」論文的Part Two。這又是另一個謊話:沒有人在申請教職時不填博士論文題目,只填第二部的題目。那只證明一點:當時申請政大教職時蔡英文根本沒有博士論文。
再加上,在蔡號稱取得博士學位(1984年3月)之前一年,蔡英文在1983年6月;1983年12月在「政大法學評論」刊登的文章,都已自己署名倫敦政經學院國際經濟法博士。1983年10月,在聯合報發表文章,也是自稱國際經濟法博士。蔡英文自27歲起即以假博士招搖撞騙,是毫無疑問的了。
這真是一件可怕的事。
27歲的你我,誰敢跟蔡英文一樣,沒有博士,卻在投稿的期刊、報紙四處謊稱博士,並在國立大學求職信上公然杜撰博士論文題目嗎?一個27歲,初入社會的新鮮人,為何會如此膽大包天?為何敢說謊成性?是爸爸有錢?可是有錢人子弟也很多,誰會這樣?還是爸爸有強大的黨國關係?可是有黨國關係的人也不少,誰這麼敢?而且,蔡英文說謊,不是只有27歲時假稱博士那一次而已。
我曾於2019年12月9日在某報發表一篇「小英說謊記」,敘述蔡英文親口說的謊話,摘要如下,
一、紐約辦事處大樓購買、啟用期間(2004/2005),蔡英文是不分區立委。但2019年8月17日,蔡英文在台中開講,「紐約辦事處…我們買了以後,現在已經漲了好幾倍,那你要說誰有那麼樣的願景呢?我告訴你,就是我啦,我在做行政院副院長的時候」。蔡英文講這段話時,眉飛色舞、得意洋洋。後來被阿扁打臉後,8月26日才在臉書表示記錯了。
二、2011年出版的《洋蔥炒蛋到小英便當》的口述提到,「初到康乃爾時,記得開學不久,有一次上『國際公法』的課程時,我被老師點名站起來:『妳來自那裡?』『那你們將來要跟中國怎麼辦?』…『嗯……』向來對隨堂抽問有問必答的我,剎那間腦袋裡竟然一片空白。…老師看出了我的猶豫。他很體貼、也很嚴肅地說:『這個問題沒有理所當然的答案。妳應該要花更多時間好好觀察、好好想想!』」
2019年9月20日「社群之夜」,蔡英文:「我到康乃爾大學法學院,去的時候,這個系主任就告訴我,就見我,看到台灣的學生他覺得很新鮮,他就問我說,『你是台灣來的?』,『那你們以後跟中國怎麼辦呢?』,我想了一想,我說『我們政府說我們要統一啊』,我們這個老師看著我說,『你真的要來唸康乃爾大學的法學院嗎?』……這個老師叫什麼名字呢?因為他已經過世了,我可以跟各位講,他的名字叫Barceló」。三天後,彭文正博士收到Barceló教授的電子信件!九天後蔡連任辦公室發言人表示經查證係口誤。
三、2019年9月18日徐永泰博士報告,政經學院的蔡論文有一書面的作者要求,「四不一沒有」的閱讀限制。
隔天記者問,為什麼論文的閱讀要有很多的限制。蔡:「這個我不知道,這個我也想去了解一下」。再問:「他們說是妳訂的」。蔡:「那當然不是我訂的」。問:「他們說是你要求的」。蔡:「不會是吧?」
四、2019年11月28日立法院公聽會,嚴震生教授指出,在國圖的「博士」論文有444個拼字錯誤。隔天蔡為解釋錯字太多,說:「35、36年前的論文了,那時候的打字都是用傳統的打字機,有打字的錯誤,其實也是在所難免」。
但,2011年,蔡在民主沙龍座談時親口說:(我的論文,)「尤其是你打字校稿整整花了一個月,因為那個年代我們還是可以用電腦打,然後用printer印出來。」
五、2011年民主沙龍,蔡說「你檢查了你的論文一個月以後,把論文交出去之後的那一剎那,我就覺得說我不要再考試了。……可是後來我爸爸說,你畢竟是學法律的,應該去考一張執照吧。…我又開始了我的考試生涯,我又去考了紐約的執照,考完以後……我又去考了台灣的執照。那兩張的執照就一直掛在我家的牆上。…我的考試生涯就結束了,那就開始我的教書生涯」。
其實,蔡英文的紐約律師是1987年登錄的,根本不是自稱倫敦政經畢業後(1984)先去考、再回台教書。至於蔡的台灣律師更是在1996年才通過檢覈取得,根本不是考試取得!
再加上蔡英文在《洋蔥炒蛋到小英便當》一書中,說明姊姊蔡英玲陪她去倫敦參加博士口試的照片,後來被網友比對出,背景是波士頓的教堂。以及最新出爐的謊言,日前賀德芬老師公布的,蔡英文的「國立政治大學教師資格審查履歷表」,蔡英文自填的博士論文題目,跟蔡英文號稱取得博士學位的論文題目,不一樣。事實上,這題目也跟蔡英文於2011年在各大學(開南大學、交通大學、彰師大、靜宜大學)演講,侃侃而談介紹自己的「博士」論文題目「Safeguarding Domestic Market」又不一樣。更是跟2011年10月出版的「小英便當與洋蔥炒蛋」一書的論文題目(「Unfair Trade Practices and Selfguard for Domestc Market」)不同!怎麼有人連自己博士論文題目都會連續講錯、寫錯?
一個人可以在公開場合,口沫橫飛,神采飛揚,說謊,而且不止一次,不怕被抓包,也不怕這些場合可是都有錄音錄影。一個人可以在求職履歷表上謊稱博士,一騙近四十年,也不怕東窗事發。這可能有兩種狀況。一種是壞:她知道自己在說謊。就是愛說謊,隨口呼攏,說謊可以得到利益;另一種是病了:其實她不知道自己是在說謊。
在精神醫學有一少見的精神病理現象,英文叫Pseudologia fantastica(有人翻成「謊話幻想」),又名pathological lying(可翻成「病態性說謊」)。精神醫學教科書是這樣描述的:「有限的事實,混合了大量、生動的幻想。聽者的興趣使當事人很高興,於是又更強化了本症狀。這些症狀不僅是事實的扭曲,有時還會偽造一些自相矛盾的過去生活,如聲稱父母已死,博取同情」。另也有這樣的描述;「流利、似是而非的說謊,通常是浮誇、極端事物的不真實敘述。這些敘述隱隱約約被當事人相信是真的」。但本現象不是妄想,因為如果有人找出事實來質疑時,當事人還是會承認錯誤。又,他們說謊,主要不一定為了得到實質利益或逃避責任,而是為了滿足內心某種需求,或許從中可提升自尊與自信。
我曾經一度以為,蔡英文會不會是後者,病了。如果是,我認為我們應該包容她,並給予治療。但蔡英文,博士未完成,帶著博士班筆記回國,將該筆記依章節分次翻成中文投稿期刊,署名倫敦政經學院國際經濟法博士;進政大教書,繼續把該筆記依章節分次翻成中文投稿期刊,藉以升等副教授、教授。這位法律學者教授,終其一生,除了將博士班筆記翻成中文外,沒有其他著作發表。所以就說謊的本質,蔡每次說謊都是為了得到利益或逃避責任,而且還運用各種方法去遮掩謊話,如放在LSE的論文不讓人影印、引用,把教職升等資料封存至2049年。由此觀之,蔡英文應該是壞、不是病。
有人一定會說,當總統又不一定要有博士學位?當然沒錯。問題是,我們談論的不是「總統有沒有博士學位」,而是「讓學術詐欺、說謊成性的人當總統,對我們社會及下一代的教育意義是什麼?」
*作者為精神科醫師。
——原載台灣《風傳媒》網刊 2021年9月21日
https://www.storm.mg/article/3947891?mode=whole
112升等考 在 吳益政-理想城市高雄市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論文爭議,李眉蓁應該正面回應。
根據今日媒體報導,李眉蓁碩士論文內容除涉抄襲僑務委員會委員長童振源文章之外,其論文在扣除摘要、目錄及參考文獻後,其中96%頁數也抄襲他人著作,除少數章節抄襲童振源演講稿,其餘內容幾乎抄襲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雷政儒2000年出版的碩士論文《兩岸經貿互動與台商投資之演變分析》。
關於李眉蓁論文爆出抄襲爭議,牽涉學術倫理問題,外界對此也諸多疑問。我認為,學術研究者遵守學術倫理是最基本的道理,李眉蓁應該對抄襲風波正面回應。論文的真偽不應淪為選舉口水,選舉還是要回歸對政策實質內容的討論與意見交換。
因此,我在此籲請國立中山大學依據其「學位授予法」、「研究生學位考試施行細則」等相關規定依法處理,對此事件有詳細的查證。由於涉及碩士學位是否以符合學術倫理取得的疑義,我也建議李眉蓁對於自己的碩論寫作細節,向高雄市民清楚交代。
在台灣,碩士、博士生畢業通常要寫符合標準的學術論文,然而碩士在職專班、EMBA,若本身為在職進修,並不是要走學術路線,論文可能不是絕對必要,若是學術路線的碩博士和升等,當然就另當別論。
放眼國際,從史丹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開始,設計了許多的開放課程,英國的開放大學,也是實用知識的普及,比文憑更重要。
市民進修自我提升,我都非常尊重與認同,而當代知識追求的趨勢,逐漸已去管制化,更多人其實能透過網路,就能鑽研自己有興趣的領域。因此,我主張將高雄市立空中大學升級為「網路大學」,允諾成立網路學習平台,將全球的課程資源盤整納入其中,讓各界透過網路就能學習知識,不再受到空間與時間限制,特色不只可以學,教師也可以教,透過導師制度使得學生學習的更為完整,不但有真材實料的知識,也能同時取得文憑。
#陽光經濟 #高雄前進
112升等考 在 涼子の迪士尼中毒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早安~
今天6/4開始迪士尼的票卷變更規則新制上路囉
迪士尼官方e-ticket的線上無料變更仍舊保持很大的彈性
變動較多的則是「現場窗口」變更的部分
🌞今天開始
✖️券種無法在現場升等 ex.一日-->2日
✖️任何券種都無法在窗口變更 ex.星光票-->一日券
✖️年齡區分變更 ex.小人-->中人
以後在迪士尼意猶未盡時 就無法升等了
就只能再乖乖的再買一張門票了XD
詳細票券變更規則 請參考
✔http://bit.ly/涼子迪士尼票券攻略
#東京迪士尼樂園 #迪士尼海洋 #迪士尼票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