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111早療課程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111早療課程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111早療課程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111早療課程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482的網紅Sunny & Ivy の時光小站,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媽咪心事聊聊天】 在台灣的健保早療課程包含了物理、職能、語言與心理,其實上課還有分個別與團體,只要二人以上就會歸類為團體課,治療師會依孩子的年齡或同性質才安排一起上課,除了幫助孩子克服環境情境外,由同儕間帶領,一動一靜的孩子也能互相學習對方的能力,例如:好動的孩子學習如何靜靜等待?安靜的孩子學習主...

  • 111早療課程 在 Sunny & Ivy の時光小站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8-12-27 13:57:42
    有 95 人按讚

    【媽咪心事聊聊天】
    在台灣的健保早療課程包含了物理、職能、語言與心理,其實上課還有分個別與團體,只要二人以上就會歸類為團體課,治療師會依孩子的年齡或同性質才安排一起上課,除了幫助孩子克服環境情境外,由同儕間帶領,一動一靜的孩子也能互相學習對方的能力,例如:好動的孩子學習如何靜靜等待?安靜的孩子學習主動力強一些等。

    今年9月份起,我也與治療師討論讓 Kasper 加入團體課程,因為我發現個別課上久,他有種軍人的特質,需要一個口令一個動作才能行動,到幼兒園時發現老師會更加辛苦,因為老師無法太專注特別只對 Kasper 重複講口令,那對於慢飛的他會更受挫折,當全班都做好了,往往他還在等專屬他的指令才會動作。

    上了一陣子的團體課程發現,Kasper 沒有預期的排斥,想當初上個別課時,我整整陪了一年半哭泣的時光,後來慢慢可以獨立上課時,我也在外面感動的哭泣孩子長大了,如今可以獨立上團體課,雖然主動性仍然不足,但發現同儕的提拔下,謹慎的個性慢慢被分解一些,口語上可以說更多更長的句子,因為早療的團體課沒有幼兒園的人數多,加上治療師多半都會等待孩子表現機會,多用鼓勵與包容的心去面對慢飛孩子,而藉由這樣的學習環境再讓孩子到幼兒園克服心理壓力,才能與正常的孩子互相學習與模仿。

    我告訴治療師既然我們看到團體課讓 Kasper 有所改變,那為何不一開始就上團體課呢?治療師告訴我,上團體課先決條件就是孩子的認知要足夠,了解上課模式與規矩後才能進行,如果貿然上團體課,反而效果沒出來甚至會讓孩子學習力降低,因為在團體上孩子認知不足時,當別人已經完成動作了,他可能就只能在一旁當客人觀禮,那這樣永遠就無法提升孩子的能力,如果是這樣,還不如先把個別課基本功練足了,再來進行下一個步驟會比較優勢。

    從字義上「慢飛天使」就像蝸牛一樣,需要一步一步往上爬,重重的殼裹有大大的夢想,所以慢飛天使流過的淚和汗一定能找到屬於自己的天,身為家長的我們多給予鼓勵、多等待孩子成長,急於一時只是給予雙方(孩子與父母)壓力,但不願意面對也只是逃避一時,我常說上早療就跟上補習班或才藝班一樣,都是幫孩子補強不足的能力,千萬別因深怕標籤化,而錯失讓孩子學習機會,除了陪伴孩子成長外也要多紓壓、多愛自己喔!

    透過這個平台,不僅分享美食、景點外,每星期都會有一篇分享「慢飛天使」,希望讓更多人了解不同慢飛的孩子點滴,或許我不是最專業的,但以這樣的經驗分享您會發現,其實他/她們都是很天真可愛,相信您多一份了解,給予更大的包容,不再是保持距離而是拉近彼此的心。
    #第111篇
    #慢飛天使就像蝸牛一樣需要慢慢爬
    #別讓標籤化而逃避了
    #多了解慢飛天使不再是保持距離而是拉近彼此的心
    #認識不同的慢飛天使從你我開始
    #瞭解也是一種互動的幫助開始
    #媽咪心事聊聊天 #時光小站
    #遲緩兒 #慢飛孩子

  • 111早療課程 在 遜媽咪交換日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6-07-05 21:35:52
    有 670 人按讚

    【遜媽咪的聊天室:我那特殊的孩子】

    淑婷:

    「輕微發展遲緩、輕微自閉症」,當我拿到大兒子的發展評估報告,除了沉重感,心底第一個念頭是,好,那我們得花更多時間陪他。

    因為晚婚,我四十幾歲才有第一個小孩。當時,我與太太工作都很忙,因此,上幼稚園之前,大兒子由岳母照料了一年,保姆照顧了兩年。後來那兩年,雖然我們每晚接他回家,但是,在職場折騰一整天,草草吃過飯,幫小孩洗過澡,幾乎就要準備就寢,平日與他的互動很有限。

    不知是否如此,大兒子的語言發展很慢,直到兩三歲,都不太會講話,只會跟著大人的話語,重覆仿說最後一兩個字,例如,問他吃飽沒?他會說,「飽飽」,很少完整陳述一個句子。

    我們夫妻都非常疼愛小孩,但因沒有經驗,一開始不以為意。直到兩歲過後,開始有自我意識的大兒子,出現情緒異常、暴力、自殘等現象,例如,第一次帶他搭高鐵,從左營站一發車,因為高速產生特殊音頻,他不停發出歇斯底里的尖銳叫喊,是那種金屬銳器刮花玻璃的刺耳聲音,無論我們如何安撫,都沒有效果,為了避免打擾其他乘客,我只好抱著他走出車廂,站在列車的聯結空間裡,一路從高雄抱回台北。

    當時,我們只覺得,這個小孩不好帶,但是他除了不太會講話,有情緒問題,其他行為表現都很正常,我們並未尋求諮詢,以為他只是「害羞內向、脾氣不好」,就像我小時候。

    等他上了幼稚園小班,第一個星期,學校老師就委婉告訴我們,說這個小孩「不太一樣」,除了完全不回應老師或其他同學,他堅持不肯坐下來遊戲或上課,而是整天站在教室後方,玩著自己帶去的小車車。

    於是,我們牽著他,到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的兒童發展評估中心,完成漫長的心理與行為評估。曾有朋友問我,看著自己珍愛的小孩,被專業機構歸類為「特殊兒童」,會不會慌張,會不會生氣,會不會難以接受?我承認,那一刻感受很複雜,但我更清楚的反應是些微愧疚,一是自責太晚發現,二是懷疑他在語言發展期間,我們夫婦與他的互動太少,導致他的遲緩。

    這件事,影響我很深。後來,當我們有了第二個兒子,剛好又碰上我離開媒體、家母忽然病逝,我們夫妻掙扎了幾個月,最後決定我暫時不回職場,把大部分時間留給家人。

    得知大兒子發展遲緩時,我們另一個想法是「鬆一口氣」;因為,我們更知道,應該如何與他相處,如何陪他走過一段崎嶇山路。

    那時,這孩子經常像個黑盒子,我們難以察覺他的情緒,難以理解他的思路,但是,我開始帶他去上早療課程,每週一次語言認知、一次職能治療,我會把他從幼稚園帶出來,到家附近的社區早療中心。我跟他說,那是我們父子的小約會。

    他上課時,我在課堂外等候,偶爾帶電腦工作。等他下課,我就帶他到旁邊的小咖啡館,我點一杯熱拿鐵,幫他點一杯去冰柳橙汁、一塊小蛋糕,同時陪他組裝樂高積木,訓練他的小肌肉與空間邏輯。

    一開始,他完全無法自己拼好積木,我會找出下一個動作需要的零件,抓著他的雙手,幫他按壓組裝,每次上完課,我們艱難完成一輛簡單的小車,或一架小飛機,最後,父子倆充滿成就感,一起回家。

    我們如此度過他的幼稚園三年時光,每天晚上,只要可能,我們會一起讀故事:快樂的故事、冒險的故事、好笑的故事,或是有一點點悲傷的故事。雖然,他還是不太一樣,每學期末的音樂發表會,當其他同學活潑地唱唱跳跳,他總是站在台上發呆、恍神、不知所措,彷彿像個路人,每一次,我太太看了都難過想哭。

    他畢業那年,正是電影【賽德克.巴萊】上映之際,大班老師改編了一支詩意的歌舞,讓小朋友理解原住民的故事與文化,他們特地設計一個角色,讓大兒子扮演彩虹橋上的莫那.魯道;最後一幕從頭到尾,他只需要站在舞台中央,動也不動,由同學拿著長長的七色彩帶,圍繞著他一面轉圈,一面歌詠。

    那是一個很適合他的角色,又能讓他參與團體互動、習慣在台上接受注目,我感受著老師的貼心,看著即將上小學的兒子,無憂地站在舞台上放空發愣,不由得眼眶發熱。

    如今,他已經是小學四年級的孩子,身高及我肩膀,神情身材漸有少年模樣,而且愛閱讀,能獨力組裝複雜的樂高積木。只有當他靦腆笑起來,或是初識友人的害羞不語,才容易看見他幼時模樣。

    這幾年來,從他身上,我不時思考「正常」與「特殊」的分野,我們接受他是一個「特別的孩子」,知道他需要更多幫助與陪伴。但當我們與他相處,大多把他當作一個普通小孩,只是比較安靜、比較放空,有時比較執拗、比較不懂如何與人相處。

    因此,我們盡量以同樣標準與態度,對待他與小三歲的弟弟。有時,我會忘了他是個特別的孩子,只有在特定時刻裡,例如他與我們擁抱的僵硬肢體,或是生氣固著的情緒發作,我才會提醒自己,對他要有更多同理,也必須讓他更努力同理別人。

    與活潑開朗的小兒子相較,陪伴老大成長的過程,自然辛苦得多。然而,他的特殊,教了我們很珍貴的幾課,第一,他讓我們不會將養兒育女視為當然,尤其,他讓我在早療中心目睹更多艱辛的父母、更多掙扎中的孩子;其次,他讓我們重新檢視對小孩的期望,早早避開菁英教育的迷思。對我們而言,沒有任何事,比起他在一個充滿愛的環境裡,慢慢健康長大更重要。

    再者,他讓我們更尊重差異,包括他與弟弟的性格差異,我知道,他們是完全不同的孩子,未來會走上完全不同的人生路途,至於去向何處,目前由我們陪他共同探索,總有一天,我們必須放手,讓他獨自踏上陌生的道路。

    最後,他讓我們一路充滿迷惘,充滿心虛與未知,甚至懷疑自己能否勝任,而這些迷惘心虛與自我懷疑,成為親職每一天的基礎動力。我因而知道,面對兒女的基因、面對他們的未來,父母經常無能為力,因為無能為力,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尊重、陪伴,無窮的愛,以及祝福。

    哲斌
    (新聞工作者、資深奶爸)
    --
    淑婷的回信: https://goo.gl/Edfaiy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