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要資訊歡迎分享給毛孩朋友
📌收藏貼文想看隨時看
今年1月11日,對美國有養寵物的家庭來說,發生了一件大事。一家飼料廠產出的某批飼料被發現有黃麴毒素的汙染,宣布整批全面下架、回收。但這個發現與決定,對超過300隻貓狗來說,已經來不及,黃麴毒素已經對他們造成無法挽回的傷害,統計至1/26為止...
-
📌重要資訊歡迎分享給毛孩朋友
📌收藏貼文想看隨時看
今年1月11日,對美國有養寵物的家庭來說,發生了一件大事。一家飼料廠產出的某批飼料被發現有黃麴毒素的汙染,宣布整批全面下架、回收。但這個發現與決定,對超過300隻貓狗來說,已經來不及,黃麴毒素已經對他們造成無法挽回的傷害,統計至1/26為止約有110隻毛孩因此離世。FDA於1/25公告問題飼料的可能出產國包含了「台灣」。
📍黃麴毒素是什麼,這麼可怕?
黃麴毒素是一種黴菌產生的毒素,我們把它歸類為一種黴菌毒素。和許多黴菌毒素一樣,黃麴毒素有致癌的可能。除此之外,它對大部分的哺乳類動物都有致畸胎、突變、以及免疫抑制的毒性,並且因為強肝毒性,過量攝取將導致肝衰竭、嚴重可能致命。
黃麴毒素在許多作物上都有可能產生,但是最常見於玉米、棉花籽、花生、和核果類食物中。它的風險和「毒性」以及「暴露」有關,也就是說就算低量但是長期食用,也會造成嚴重傷害。
黃麴毒素會造成被感染的動物食慾降低、嘔吐、黃疸(眼白、牙齦、皮膚變黃)、不明原因的瘀血斑、流血、下痢,嚴重可以導致死亡。因為大部分黃麴毒素造成的症狀都沒有特異性(註1),醫師很難直接從毛孩的狀況下診斷。若您有懷疑自己的毛孩有黃麴毒素中毒的可能,就診時建議將食物與包裝袋一併帶著!
📍我可以做什麼,保護我家的寶貝、避免悲劇?
溫暖以及潮濕的地方是黴菌最舒適的環境—這個條件是不是很耳熟,沒錯,全台灣都是黴菌的伸展台!
當食物在24-35ºC、含水量25-35%時,黴菌可以大量生長,同時可能產生黃麴毒素。犬貓的飼料之所以以「乾飼料」的形式出現,就是因為它乾燥、易保存。一般飼料的水分都在10%以下,買回家、開封以後,除了放在陰涼處,千萬要記得每次確實密封保存,不要讓台灣空氣中的濕氣成了汙染家裡毛孩食物的幫兇!
雖然並不是避免食用最容易有黃麴毒素汙染的「玉米」就一定可以確保毛孩一生平安(畢竟連生乳裡也可能有黃麴毒素污染呢!),但是就機率上來說,高玉米與五穀雜糧成分的食物一定有相較高的風險。從2019年6月以來,全美就發生過了6起因為黃麴毒素超標導致受影響飼料全面回收的狀況。而這些檢出的問題飼料中,「全部」都含有了玉米以及小麥。
除了飼料的選擇、在良好的環境貯藏是我們可以做的,自製鮮食沒用完的食材、吃一半的食物,也都一定要記得放進冰箱保存,以免黴菌肆虐。
最後,自己家裡能做的都做到了,也要記得選擇信賴的廠商(註2)購買食品。畢竟,食物在交到我們手上之前,從製造、包裝、運送、保存(倉庫/店家),都充滿了我們自己無法掌握的變數。選擇有良好商譽、負責任的廠商,才能確保毛孩吃的每一口飼料,都又香、又安全唷!
【註1】有些疾病感染後會發生很少見的特殊症狀,例如現在的新冠肺炎在許多病患身上會出現「嗅、味覺喪失」即是很特殊的臨床症狀,出現時我們就很容易聯想到是不是因為新冠肺炎引起,稱作很有「特異性」的症狀。相反的,例如嘔吐、下痢等症狀因為有太多疾病可能引起,發生時我們就很難直接經由這個症狀知道底下原因為何。
【註2】瑞威產品中,不使用玉米、小麥,以犬糧來說,使用的穀物是台灣嘉南平原冷藏白米。白米並不是美歐飼料常用、高機率被霉菌毒素汙染的碎米、釀造米、糙米,而是使用大家在超市買到的國家標準CNS24259二等白米。瑞威的白米保存時冷藏於冷藏庫中,這也大幅減少了可能產生霉菌與蟲害的機率。在過去每一次的SGS檢驗中,黃麴毒素均零檢出(N/D, NOT DETECTED),符合「寵物食品病原微生物與有害健康物質種類及安全容許量標準 」。
最後,瑞威還有幾個小絕招-在瑞威天然平衡寵糧全系列產品中均包含「奈米天然毒素吸附劑(Natural Toxin Binder)」,可以吸收毛孩在日常其他食物、或者環境中誤食的黃麴毒素。如果不小心誤食到更大量的毒素,瑞威在營養配方中特別注重的「蛋胺酸」也可幫助減少毒素對肝臟的損害。
📍作為專業的寵物食品品牌,瑞威天然平衡寵糧總是以毛孩健康為優先考量!
#黃麴毒素
#瑞威 #瑞威天然平衡寵糧
#realnaturepetfood
110年食品中毒統計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為什麼我們會認為食力在食育力報導中的研究統計方法有問題?
上次我們提出了質疑,食力評鑑花蓮食育力全國第一名,統計方法很令人困惑(然後就要被告了)
然而接下來又看到了更奇妙的報導。
食力最近有一篇針對校園食安的調查報告,標題是:
【#2021食育力大調查 #食力獨家數據揭露 】
《校園食物中毒前五名城市,六都過半都上榜!》
食力在報導中表示,綜合2016-2020年的數據,校園食物中毒人數最多的是台南市,而案件最多的是新北市。
若以五年來校園食物中毒人數總和排名,前五名校園食物中毒最多的城市依序是:台南、新北、台北、台中、桃園。
該報導中,將原因歸咎於校園營養午餐的管理,食材原料、設備清潔、人員教育訓練等因素。
並稱近三年內,校園食物中毒前三名因子為諾羅病毒、仙人掌桿菌、金黃葡萄球菌
這個結論,讓我們對於食力解讀統計數據的方式感到問號,原因如下:
實際查找食藥署食物中毒全國統計資料
(110年還沒過完,所以官方完整數據統計到109而已)
109年食物中毒病因前三名
諾羅病毒121件,1618人
仙人掌桿菌22件,561人
沙門氏桿菌26件,484 人
108年食物中毒病因前三名
諾羅病毒140件, 2211人
仙人掌桿菌33件,2074人
金黃色葡萄球菌35件,902人
107年食物中毒病因前三名
仙人掌桿菌22件,1632人
諾羅病毒95件,1570人
金黃色葡萄球菌31件,1270人
從官方數據我們確實可以看出,諾羅病毒跟仙人掌桿菌確實長年佔據食物中毒的冠亞軍寶座,沙門氏桿菌以及金色黃葡萄球菌則是輪流拿季軍。
食物中毒的病原,性質都不太相同。諾羅病毒的傳染方式為糞口傳染,飲料的冰塊中也常會出現,倘若製作冰塊或接觸飲料者手部清潔沒做好,很可能就會造成諾羅病毒大爆發,小朋友喝到這樣的手搖飲可能會因此腹瀉,宣導學童保持飯前洗手的習慣也很重要。
仙人掌桿菌常出現在沒煮熟的食物中,不是冷藏的溫度不夠,就是煮熟的熟度不夠,米飯在常溫放置太久也容易產生仙人掌桿菌。這是食材保存及運輸都可能發生的問題。
金黃葡萄球菌則常見於健康的人體表面,並大量存在於傷口和受感染的部位。金黃葡萄球菌會在食物中生長和繁殖,繼而產生耐熱的毒素,烹煮過程並不能消滅這些毒素。
沙門氏桿菌則廣泛存於動物界,可經由人、貓、狗、蟑螂、老鼠等途徑污染食品,生雞蛋是常見的例子,但因為它不耐熱,煮沸5分鐘就可以殺死。
是啊,食物中毒的原因這麼多,以上風險都可以經由團膳業者在採購、運輸、烹煮每個環節遵守良好的SOP來避免,但是「發生在校園的食物中毒事件」為何不能直接歸因於「校園團膳不夠衛生」?
原因是食力的報導,將過去五年的食物中毒案件及人數累加,直接去做縣市排名,這樣下結論的話,統計誤差會在哪裡?
台南衛生局將會第一個跳出來喊冤,因為校園團膳的食安稽查,受到各地方衛生局監督,必須定期抽查衛生條件與含菌量等指標,台南衛生局每個月都公開稽查營養午餐的報表,如果要從統計數據去看台南校園食安,並不是要看五年的中毒案件累加,要看的反而是「五年來的趨勢如何」,如果五年來台南的食物中毒案件是每年下降的,而不是上升的,我們就不能以五年的患者人數累計,來說台南市校園食安最糟糕,甚至相反的他可能是進步的趨勢。如果趨勢相反,則要去研究中毒人數上升的原因,跟團膳衛生是否相關。
直接用拿五年加總的食物中毒人數來評比各縣市,簡直是和稀泥。(我大台南的小朋友萬一是手搖飲喝比較多所以比較常中到諾羅,你要說是校園團膳的錯嗎?)
另外台中市政府應該也會跳出來喊冤,因為台中為了校園團膳招標,還訂定了招標辦法,裡面就明定說只有具備HACCP驗證的廠商才能投標,人家都HACCP了,你說台中校園食物中毒倒數第四名?HACCP驗證很好拿嗎?全台灣拿到HACCP的團膳廠商多嗎?(當食安風險管控系統驗證的單位是塑膠嗎?)
台北市應該也會跳出來,因為台北市是SOP狂,雖然沒有規定要用HACCP廠商,但台北市為了學校營養午餐訂定的作業辦法SOP長達168頁,要符合台北市營養午餐的招標資格,幾乎跟HACCP的標準一樣嚴格。(光稽核表就有38頁小編看了都快暈倒)
其他縣市對營養午餐的招標規定,族繁不及備載,在此就不一一舉例。校園團膳的採購與稽查標準,確實是地方政府的權責,但各地方政府在把關校園食安上都有一定的謹慎態度,因為一旦校園營養午餐吃出問題,當初招標的承辦人可能就會吃牢飯,因此某些承辦人還會直接在招標資格上明定要用HACCP廠商,直接避免麻煩。(如果是比較偏遠的縣市,考量與HACCP工廠的送餐距離,恐怕就無法這樣定招標條件,所以各縣市招標規定不同。)
我們寫到這裡最大的質疑就是,誠然,食力聲稱引用食藥署數據,應深具公信力,但他對統計數據的解讀方式,忽略了太多變因,也太過籠統地去加總五年數據,直接做圖下結論說台南市政府的校園食安做得最差,這樣是否公允呢?
資料來源:
食力校園食安評比報導
https://bit.ly/3zVzZIy
食藥署歷年食物中毒統計數據
https://bit.ly/3h0QIBk
110年食品中毒統計 在 窩窩 wuowuo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美國寵物飼料大廠爆黃麴毒素感染,臺灣飼主請當心!
#犬貓飼料 #黃麴毒素感染 #黃麴毒素中毒症
自2020年10月起,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以下簡稱FDA)發出通知,寵物飼料內可能含有過量的黃麴毒素感染事件!沒想到風波越演越烈,不僅又有別家寵物品牌爆出黃麴毒素感染,甚至直到2021年1月26止,FDA統計美國已有110隻狗因食用受染飼料死亡、210隻狗中毒生病;而FDA所公布飼料可能流向的地區名單中,臺灣也包含在內⋯⋯
【美國寵物食品大廠,接連爆出黃麴毒素感染】
2020年9月2日,美國寵物食品商Sunshine Mills被農業署抽查發現含有過量的黃麴毒素,緊急自主召回旗下部分產品,10月8日更擴大召回範圍,並由FDA發出通知與建議,避免消費者及飼主購買到不安全的飼料。由於臺灣目前並未查詢到是否有相關代理商進口下表中Sunshine Mills的飼料,但若透過網路、國際購買或委託代購的飼主應小心謹慎的查詢是否為需召回的批號。
緊接著,同年12月30日,美國寵物食品大廠中西部寵糧企業(Midwestern Pet Foods)也因為黃麴毒素超標自主召回特定批次的「Sportmix」寵物食品飼料。中西部寵糧企業成立於1926年,是歷史悠久的寵物食品商,旗下有多個犬貓飼料品牌,像是Pro Pac、Venture、Earthborn、Wholesomes、Unrefined等。但FDA指出,在廠商宣布召回前,已有高達28隻狗因食用了「Sportmix」飼料死亡,8隻因而中毒生病。
而中西部寵糧企業的多項產品接受農業署檢測,亦被發現內含過量的黃麴毒素。雖然無法證實所有病例皆有為黃麴毒素中毒,而受害飼主若未主動通報FDA,也不會被列入統計數據中。單從FDA於2021年1月26所公布的數據來看,目前已有110隻狗因食用受染飼料死亡、210隻狗中毒生病,而此事件還持續在調查當中⋯⋯
雖然中西部寵糧企業也在2021年1月11日宣布,要擴大召回所有2022年7月9日之前到期、內含玉米成分的寵物食品,但這些商品很可能仍在寵物店販售通路、網路及飼主家中流通。
中西部寵糧企業的產品在美國及世界65個國家銷售,包括新加坡、香港、韓國、馬來西亞、臺灣等地,FDA也提醒民眾應留意這些寵物食品,避免犬貓食用而出現狀況。
【小心中毒!黃麴毒素攻擊肝臟、腸胃道!】
根據臺大獸醫學院網站對於犬黃麴毒素中毒症的簡介,黃麴毒素為一種黴菌毒素,會存在泥土、穀物,或是腐敗的植木與乾草中,在高溫高濕環境中會大量釋放毒素,且難以隨著時間消失或食品加工處理失去毒性。
當毒素污染了穀物,而這些穀物再加工成為其他食品時,就容易發生大規模的中毒事件。而若是狗狗食用了受污染的飼料,可能會先出現食慾不振、精神不濟等症狀,嚴重時可能會嘔吐、腹瀉,甚至出現血便或全身性黃疸等症狀。因為毒素會攻擊肝臟、腸胃道,不但可能會導致嚴重出血或凝血異常外,亦可能引發肝衰竭或肝硬化或肝癌等。
若是狗狗真的誤食遭污染的飼料,需先透過理學及血液等檢查確認是否為中毒,由於市面上並沒有特別可解除黃麴毒素的藥物,只能透過支持療法、對症治療,並於以肝臟保護劑的藥物做監控。
【臺灣飼主可以怎麼做?】
雖然根據FDA的通知,臺灣為食品可能流向的國家之一,但日前農委會畜牧處副處長江文全則指出,這次被召回的品牌產品都未曾輸入到臺灣。由於只要是進口的寵物食品,根據臺灣的《犬貓食品之輸入檢疫條件》皆需向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進行申報,而在國內的食品檢驗流程中,黃麴毒素是否超標也是一個主要的檢驗項目。
此外,臺灣有代理中西部寵糧企業旗下品牌Pro Pac(美國柏克)寵物食品的總代理也發出聲明,此次召回的品項Pro Pac Adult Mini Chunk及Pro Pac Performance Puppy此兩項商品僅在美國當地販售,並無在臺販售。
而面對寵物食品的中毒風險,除了盡量挑選較具規模及信譽良好的廠商,並購買前再三做功課之外,也應「分散風險」,避免寵物長期只食用單一食品,引發食安危機。同時,也應隨時觀察寵物食用後的身體反應及狀況,並搭配健康檢查,降低可能的傷害。若寵物疑似食物中毒,請盡可能提供獸醫完整的寵物飲食史,或是就醫前拍下寵物食品標籤(包括批號)提供獸醫參考。
飼料開封後應盡快食用完畢,也要做好保存,避免放置在高溫高濕的環境中。若是發現已長黴菌或有異味,則應迅速丟掉!裝過受污染飼料的食盆也要徹底清洗並乾燥。
——
|訂閱窩窩,為牠發聲|https://wuo.pros.is/3c9dwv
110年食品中毒統計 在 林嘉俐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還好我只迷戀你到四歲!
(文章很長,非喜誤入。)
牛奶、優酪乳的真相~
~科學家終於找到牛奶致癌及糖尿病的確實證據~太重要了(轉寄告知)
千萬不要把牛奶、優酪乳當好東西了!
最近在網上看到一段並不新鮮的新聞:科學家終於找到牛奶致癌的確實證據。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最近的研究發現雌性激素、雄性激素和胰島素的生長因數就是牛奶內的主要致癌物質。
加拿大的腫瘤專家建議:除了那些發展中國家的兒童和營養不良的成人,一般人並不需要喝太多牛奶。
我把該新聞轉發給一些朋友看。
我想測試一下人們對牛奶的認識,遂問:“你知道奶牛為什麼會一直產奶?”
她的回答很典型:“不常產奶能叫奶牛嗎?”
我問:“請問你是否常產奶呢?”
“怎麼可能?”
我笑了,說:“人是只有懷了小孩才會產奶的。但牛跟人一樣都是哺乳動物。哺乳的意思就是為了哺育下一代才有乳汁。所以奶牛一直產奶只有一個原因……”
“不停地懷孕生小牛?”
她吐吐舌頭,說:“怎麼可能呢?”
我說:“確實是這樣的。但並不是所有奶牛在任何時候都能懷上孕。現代農場的解決方法是給奶牛打高劑量的荷爾蒙,讓其不自然泌乳——那段新聞所說的 “各種激素” 就是這樣來的 !
現代奶牛從兩歲開始就有九個月的時間用於懷孕。小牛出生後就會被關進小木箱並餵以毫無營養的飼料,不能動彈,以保證人們餐桌上小牛肉的精瘦嫩滑。而牛媽媽就被千方百計擠出一頭小牛所需的十倍以上的奶量。所以超過三分之一的奶牛都患有乳腺炎。
我常想起BBC製作的一個畜牧業的專輯:奶牛在鏡頭前走過,一步三跛,好像所有關節插了一根針。我想,人們即使是心如鐵石,認為那些動物如何受苦跟自己毫無關係,但希望自己能從這些病態的牛隻體內吸收到什麼營養和健康,那已非緣木求魚,而是飲鳩止渴了。當然,在商業廣告中,你會被告知飲鳩的各種好處。
許多人認為牛奶能補鈣,但眾多實驗和資料顯示,牛奶內含有鈣,但人體是很難吸收的。喝牛奶,往往還會讓體內的鈣質流失得更快。其實許多蔬菜的鈣含量比牛奶高得多,如黃花菜、蘿蔔纓、莧菜、雪裡紅、薺菜、香菜(芫荽)。不必等春暖花開,就從現在開始,讓我們更關心蔬菜和糧食吧!
牛奶的謊言在中國還要維持多久 ???
資訊技術已非常發達的今天,中國人得悉事實的真相是並不困難的,但真相一旦傷及勢力強大的利益集團,問題則絕非簡單。
T.柯林.坎貝爾博士:美國康奈爾大學終身教授、被譽為“世界營養學界愛因斯坦。
牛奶致乳腺癌、卵巢癌、前列腺癌、大腸癌等系列癌症
近三十年來,營養學有突破性進展,關於牛奶的研究已累積大量文獻,下面我信手拈幾則關於牛奶致癌的研究報告。
2004年,瑞典卡洛林斯卡研究完成了一項牛奶與癌症的研究,研究證明,大量飲用牛奶導致婦女患卵巢癌。他們對61084名年齡在38歲至76歲的婦女跟蹤13年調查,確診愛喝牛奶的266名婦女患卵巢癌,125名尚未確診。每天飲用4次以上乳製品的婦女,卵巢癌的發病率比每天喝2次的婦女高出一倍。
哈佛大學醫學院、牛津大學和臺灣醫科大學的科學家聯合研究發現,牛奶中的激素物質IGF-I加速和加強了氯化鉀離子在細胞壁之間的交換,導致人類卵巢癌細胞的繁殖和宮頸癌細胞的加速生長。
2004年10月《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發表一篇牛奶致女性乳腺癌的研究報告。丹麥的研究人員對117000名婦女調查發現,牛奶對乳腺癌的促發有很大影響。研究人員認為,近50年來全世界乳腺癌發病率的大幅提高與人們飲食結構中牛奶及乳製品消費增加密切相關。研究人員認為,大量飲用牛奶會增加人體中類胰島素一號增長因數(IGF-I)的水準,已經有多項研究表明,幾乎每一種癌症都與IGF-I有關聯,IGF-I是一種促使癌細胞生長和繁殖的關鍵性因素。
美國費城的研究人員通過近10年的流行病學調查證實,乳製品會增加男性患前列腺癌的危險。
美國波士頓一研究小組對20885例美 國男性 醫師進行了長達11年的隨訪調查,食用乳製品的男性,有1012例男性患前列腺癌。統計分析發現,每天從乳製品攝入600毫克鈣的男性血漿中維生素D3濃度顯著降低,發生前列腺癌的危險大幅上升。
日本厚生勞動省近日發佈的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與幾乎不食用乳製品的男性相比,經常食用牛奶、優酪乳等乳製品的男性患前列腺癌風險會高出60%左右。研究結果表明,飲用牛奶最多的調查物件患前列腺癌的風險是幾乎不飲用牛奶的調查對象的1.53倍,而且飲用量越多,患癌風險越高;食用優酪乳最多的調查對象患前列腺癌風險是幾乎不食用優酪乳的調查對象的人1.52倍。
在此,我很樂意講一個牛奶致癌的有趣故事與讀者分享。
英國地質化學家簡·普蘭特五十歲的時候患乳腺癌,雖然經過無數次治療,十年間癌症總是不斷回來與她作伴。當第五次復發的時候,一個半個雞蛋大小的硬塊長在她的脖子上,醫生說她只有幾個月的生命了。絕望而又堅強的普蘭特教授不再相信醫生,相信醫生也沒有用,人家已判了她的死刑。
她靠自己拯救自己,她閱讀最新的醫學論文,得知素食可以抗癌。她回想起三十年前到過中國,那時中國農村婦女不喝牛奶而幾乎沒有人患乳腺癌,從而得到啟發,戒掉每天必吃的兩盒優酪乳,出乎她的意料之外,脖子上的腫瘤在六個星期之後奇跡般的消失了。
普蘭特教授是英國地質局的首席科學家,同事們目睹了她反復患病到痊癒的曲折過程。當同事們的親朋好友患了癌症的時候,都紛紛來向她求援。普蘭特教授通過改變患者的飲食和生活方式,使六十多位癌症患者得到了痊癒。
為什麼素食和戒掉牛奶就能夠治癒癌症?普蘭特教授下功夫進行研究,她得出結論牛奶中的IGF-1(類胰島素一號增長因數)導致女性易患乳腺癌,男性易患前列腺癌。IGF-1是牛奶中本身含有的致癌激素,但是在以前自然產出的牛奶中含量較低。自從人們用激素催發母牛大量產奶,牛奶中的IGF1含量就增加了數倍至數十倍,牛奶致癌的危險當然就很厲害了。她認為牛奶的危害比香煙還嚴重。
善良而樂於助人的普蘭特教授為了幫助更多的人遠離牛奶的危害,放下自己的研究課題,特意寫了兩本書《健康掌握在你自己手中》、《牛奶與乳腺癌教程》,還創辦了宣傳網站,網址是:www.janeplant.com,懂英文而興趣的朋友可以上網流覽。
美國著名醫學教授新谷宏實(美籍日本人)經過四十多年的行醫實踐,以醫療實證為依據,充分證明牛奶會導致婦女乳腺癌。他發現每一例乳腺癌患者都是愛喝牛奶的女人。新 谷宏實 教授在當代醫學史上有突出貢獻,他創造了醫治無數癌症,而沒有一例復發的醫療奇跡。他有什麼法寶能夠使每一個接受治療的患者不再復發呢?他在《不生病的生活》中告訴人們,他的法寶就是在患者作了腫瘤切除術之後,至少五年禁食牛奶和肉魚蛋。
牛奶為何會導致多種腫瘤病變?美國康奈爾大學 終身 教授坎貝爾是癌病學的研究權威,特別在致癌學研究領域有非常突出的貢獻,曾被美國癌症研究所授予“終生研究成就獎”。他的研究給人們找到了答案。坎貝爾證實牛奶中的蛋白質是一種非常強的促癌劑,其致癌能力甚至超過化學物質。他說:“在控制癌症發病方面,營養比化學致癌物甚至比極強的致癌物的影響更大。……哪些蛋白質有比較強的促癌效果呢?
一個是酪蛋白,這種蛋白質占牛奶蛋白組成的87%。這種蛋白質促進各階段的癌症。”
“高酪蛋白(牛奶中的主要蛋白質)膳食使更多的致癌物進入細胞,使更多危險的致癌物衍生物結合在DNA上,引起更多的突變反應,使得細胞突變為原癌細胞的可能性增大,這些細胞一旦啟動,就會形成更多的腫瘤。”
牛奶致少年兒童I型糖尿病
牛奶不但能使成年人患II型糖尿病,還可能使孩子患I型糖尿病。限於篇幅本來不想談這個問題,但喝牛奶的孩子太多,I型糖尿病終身難治,一個孩子一旦變成 I型糖尿病人,在他以後的生命中,不得不依賴外源的胰島素注射,太可怕了。因此不能不談。牛奶是如何使兒童患I型糖尿病的?坎貝爾在《中國健康調查報告》中作過論述,我把論述摘錄如下:
“在I型糖尿病中,免疫系統攻擊產生胰島素的胰腺細胞。這種破壞性的、無法治癒的疾病主要發生在兒童之中。它給年輕的父母帶來了巨大的痛苦和艱難的經歷。但大多數人並不知道,這種疾病和我們的膳食有關係,特別是我們每天攝入的乳製品。牛奶中的蛋白質誘導I型糖尿病的發生,很早就見著於文獻。其過程很可能是這樣的:
嬰兒接受母乳餵養的時間不長就開始喂以牛奶蛋白質,很有可能是嬰兒配方奶中的牛奶蛋白質。牛奶進入小腸後,被分解成氨基酸碎片。對於某些嬰兒來講,牛奶不能完全被消化,於是這種原初蛋白質的氨基酸小鏈或片斷就存留在小腸當中。這種沒有完全被消化的蛋白質片段被吸收進了血液。免疫系統識別了這些片段,將它們作為外來的入侵者,並開始破壞它們。不幸的是,這些蛋白質片段和產生胰島素的胰腺細胞完全相同。免疫系統喪失了識別牛奶蛋白質片段和胰腺細胞的能力,並開始攻擊兩者,導致兒童的胰島素生成功能的破壞。在12個國家的14歲以下兒童中,牛奶攝入量與I型糖尿病發病關係的調查發現,兩者之間存在非常好的線性關係。
從中我們可以看到,牛奶攝入量越多,I型糖尿病患病率越高,在芬蘭,I型糖尿病的發病率是日本的36倍。同時,牛奶的平均攝入量芬蘭也是最高的,但在日本這一數值是非常低的。”針對牛奶危害兒童健康問題,1994年美國兒科協會強烈建議:如果家族成員糖尿病比較常見的話,那麼這個家庭中出生的嬰兒最好兩年內不要服用任何牛奶。在此我要特別強調指出,牛奶除了導致癌症和糖尿病外,還會導致其他一系列慢性疾病。坎貝爾說:“科學證據確鑿無疑,研究結論令人震驚:動物蛋白,尤其是占牛奶蛋白87%的酪蛋白,能顯著增加癌症、心臟病、糖尿病、多發性硬化病、腎結石、骨質疏鬆症、高血壓,自內障和老年癡呆症等的患病幾率。”
牛奶危害健康是許多人難以接受的事實。奶農,奶場主,乳製品企業的員工,牛奶是他們的飯碗;奶品製造商,奶品銷售商,奶品包裝商,牛奶是他們的搖錢樹。他們又怎麼能面對這樣的現實呢。我也不希望這是事實。可是令人沮喪得很,迄今為止,世界上沒有一例科研成果能夠證明牛奶沒有危害。
談到牛奶的無情現實,坎貝爾說:“我本人是在奶牛場長大的,是喝牛奶、吃牛肉長大的,我很不願意看到這樣一個事實:否定牛奶牛肉。但是我必須要告訴大家,這是事實。”
牛奶越喝越缺鈣
這個問題可以講兩點。
(一)牛奶含鈣並不高。 100克 牛奶之中含鈣110毫克,而 100克 海帶鈣含高達1177毫克,鈣含量比牛奶高出11倍。許多蔬菜的鈣含量遠遠高於牛奶。例如,芝麻的含鈣量比牛奶高過9倍,蕨菜的鈣含量比牛奶高8倍,豆腐、大頭菜、小白菜、油萊、莧菜的含鈣量比牛奶高1.5至3倍。在蔬菜中,紅蘿蔔的含鈣量算是比較低的了,但100紅蘿蔔也有33毫克鈣,比牛奶的鈣少不了多少。隨便挑一種綠葉蔬菜,鈣含量都不會低於牛奶。只要吃蔬菜就不會缺鈣。
如果小孩面前有西瓜和芝麻,小孩肯定挑西瓜,因為西瓜比芝麻大。人們選食物補鈣,假如面前有海帶、豆腐、牛奶,人們很可能徑直選牛奶,而不知道選擇價廉物美、含鈣豐富的豆腐海帶。是人們智商不如孩子嗎?不是,是人們誤信一句每天都在重複的謊言“牛奶補鈣”。
(二)喝牛奶反而會缺鈣。例如,人均喝牛奶最多的四個國家——美國、芬蘭、丹麥、瑞典,缺鈣最嚴重。在這些國家發生骨折的人比比皆是。喝牛奶最厲害的美國婦女平均三人之中就有一人患骨質疏鬆症。
不喝牛奶的民族反而不缺鈣。西方科學家在非洲調查,發現非洲斑圖婦女從來不喝牛奶,鈣質的獲取完全來自蔬菜。斑圖婦女一生當中平均生育10個子女,每個孩子都哺乳一年以上,母親們以乳汁哺育小孩,每天消耗大量的鈣,但斑圖婦女並沒有缺鈣。
三十年前中國人很少喝牛奶,特別是農村人口從來不喝牛奶,而缺鈣的情況聞所未聞。八十歲的老農民能挑很重的擔子,腰膀硬朗,骨硬牙堅。
從上述事實可知,正常飲食五穀蔬菜的人根本不會缺鈣,但是,一旦喝牛奶或吃肉食,就可能出現缺鈣。因為喝牛奶或吃肉食,人的體液、血液變酸性,呈鹼性的鈣元素便從骨頭中被釋放出來,以中和酸性,鈣完成使命後,變成廢物從尿道排出來,鈣這樣流失了。牛奶喝得越多,酸性體質越嚴重,鈣流失就越厲害。可見,越喝牛奶越缺鈣。
牛奶連牛都不能喝
牛奶連牛都不能喝,這句話似乎說得太過分。但是在中國而言,這句話絕對不會錯。在西方國家的市場上有大量鮮奶,乳汁濃郁,沒有摻水,走近牛奶就能聞到飄逸的天然奶香。如果說這樣鮮奶牛不能喝,肯定是不對的。然而,中國的奶品市場哪里有這樣的鮮奶呢?中國市場的奶全部都是加工奶,而加工奶品確實牛都不能喝,甚至會把牛毒死。愛丁堡的約翰·湯姆森曾用孿生小牛作試驗,一隻喂鮮奶,另一隻喂加過工的奶,吃鮮奶的小牛生長健康,吃加工奶的小牛在60天內死亡。試驗重複了很多次,都是同一樣的結果。
國際知名營養學家雷蒙德·弗郎西斯在《選擇健康》中說:“用生牛奶喂的小牛犢會保持健康,但是,用加熱殺菌過的牛奶餵養的小牛犢通常在八個星期之內就會死掉”。
著名醫學家新穀弘實在《不生病的活法》中指出:“如果用市面上銷售的牛奶代替母牛的乳汁來哺育小牛,那麼小牛四五十天就有可能死掉”。科學家研究認為,加工奶經過均質化工藝和高溫滅菌處理,乳脂和生物?被破壞,並變成了有害物質。這樣的奶實際是一種“變質物”。牛吃了吸收不到營養,並會慢性中毒,不久就會死亡。
科學研究一再證明,任何食品加工越深,危害就越嚴重。例如大米、小麥、甘蔗原本是很好的營養食品,但經過多道工藝加工成精大米、精麵粉、精白糖之後,就對人體健康非常不利了,甚至會致人糖尿病。又如,植物種子(如花生、大豆)的脂肪是人體非常需要的營養,但如果將植物種子中的脂肪用壓榨法榨出來,脂肪就變成嚴重有害健康的食物了。因此各國政府建議人們每天吃加工油不得超過 25克 ,無論是從動物、植物加工出來的油都是一樣。
食物保持天然狀態越完整,營養就越豐富,而對食物作任何加工都是對營養的破壞,甚至會把好的食物變為毒物。最好的牛奶無疑是那種加工少、沒有摻入飲用水和化學物質、保持天然原狀態、溢出天然奶香的製品。
中國奶業的乳製品的加工已嚴重背離食品應盡力保持天然營養的原則。乳製品的加工程度實在令人不安。走進超市就會明白一切。“蒙牛純牛奶”含蛋白質 2.9 克 ,是市場上含蛋白質最高的唯一品種。蒙牛牌其他品種的乳製品含蛋白質一般只有1克,其他品牌的乳製品含量恐怕更低。我不得不為之稱奇,歷來被人們視為含蛋白質高因而營養高的牛奶,其營養價值竟然低於白菜。白菜含蛋白質 1.5克 ,比含蛋白質只有 1克 的牛奶高50%的營養,並且白菜的鈣含量也比牛奶高。喝牛奶不如吃菜。
再看看奶品中的化學物質。據廠商在包裝上赫然明示的就有二十多種:阿斯巴甜、氨賽蜜、庫拉索凝膠、FOS|、IMO、卡拉膠、檸檬酸、檸檬酸鈉、羧甲基纖維素鈉、單硬脂酸甘油酯、三聚磷酸鈉、紐紅、紅麴紅、苯丙氨酸、活性益生元、低聚糖、乳化劑、水分保持劑、增稠劑、酸度調節劑、日落黃、香精等等。如此之多的人造化學物質,真的能吃嗎?
現在據奶品廠商宣稱他們的牛奶經過1100道工序。難怪市場上乳製品五花八門:高維高鋅奶,高纖高鐵奶,高鐵高鈣奶,高鈣高鋅奶,高鋅高纖奶,“特侖蘇奶”,“雙蛋白奶”、“舒化奶”,“雙核奶”,“兒童奶”,“老人奶”,“女人高鈣奶”。即使是能吃的好東西,經過如此折騰,還能吃嗎?!
2006年6月蒙牛乳業與中國奶業協會、中國教育發展基金會、國家學生飲用奶計畫部際協調小組辦公室、國家公眾營養與發展中心、中央電視臺、人民日報共同發起公益一個行動:“每天一斤奶,強壯中國人”。
即便牛奶沒有危害,喝一斤市場出售的牛奶,僅能獲取 5克 蛋白質,豈不把人餓死,真是一個莫大的諷刺。
違抗自然遭天譴
大自然創造萬物與生命。每一種有生命的物種都有天然的生存法則,如果違反,必然衰亡。
各種天然動物都按照自然律進行飲食和生活,所以能夠精力充沛地活著,活到自然死亡。人的自然生命可以活到120至180歲,但是,人總是自作聰明違反自然規則,因而人總是過早死亡,沒有活到自然天年。
所有的哺乳動物都產奶。每種動物的乳汁都是專門用於哺育自己的新生後代,沒有一種動物過了哺乳期之後繼續飲食乳汁,更沒有一種成年動物要喝另外一種動物的奶。
人類嬰兒長到兩三歲時就應當徹底斷奶。母親停止分泌乳汁和嬰兒體內的乳?徹底消失的生理變化,精確地發生在同一時期,足見這是大自然的安排,是不可抗拒的自然法則。然而,不少人偏偏要違抗自然,並荒唐地要喝另外一種動物(牛或羊)的奶。因而這些人遭到天譴。
由於人的腸胃缺乏某種酵素,喝下牛奶之後的結果是:不能消化,牛奶的蛋白質殘留在人的器官內,成為病菌絕佳的繁殖場所,由這個原因所引起的消化不良症狀,嚴重的話甚至會剝奪嬰幼兒的生命。牛奶蛋白質在人體內的代謝紊亂,常常引起濕疹、哮喘等過敏性的疾病。更為嚴重的是,引發可怕的癌症、糖尿病、心血管病。
牛奶中存在的一種天然激素IGF-1,是大自然賜給小牛崽的特殊禮物,很利於小牛崽快速成長而又不影響小牛崽的健康,但是人吃到這種激素就會貽害無窮:早熟,笨腦,短壽,促發各種癌症。請看下面的分述:
(一)性早熟。喝奶越嚴重,孩子越早熟。小女孩五六歲就來月經,小男孩的雞雞卻很小很小。據重慶晚報報導:市兒童醫院性早熟門診1990年代初,每年收治性早熟患兒二三十例,到1998年約300例,2004年達到1000多例,2007年將接近2000例。
(二)笨腦。國際著名腦開發專家七 田真 先生在《從胎內開始的育兒》中說:牛奶不僅會對身體,並且還會對大腦起到壞的影響。生下來的孩子,或是弱智,或是自閉,或是不會說話,大部分來自於這樣的原因:懷孕中的母親自以為是為了孩子好,而拼命地喝牛奶。
美國鮑爾曼 博士1980年發表論文《牛奶與思維障礙》,介紹了牛奶對5位精神病人的損害案例。患者多年來意識錯亂,情感冷漠,記憶減退,心理效率低,思維偏執,體力下降,易疲勞,其中兩人被迫住院治療。但一旦停食牛奶後,四人痊癒,一人病情好轉。
(三)縮短生命。天然激素IGF-1刺激細胞分裂繁殖,無疑將使細胞提前衰老死亡。雖然天然激素IGF-1可以使孩子長得高一點,高2至3釐米,但是,這是用生命作出的交換。
(四)激發癌細胞。牛奶的天然激素IGF-1 可以刺激所有癌細胞活躍生長與繁殖,幾乎與每一種癌症都有關聯。科學家研究認為,人類直接由牛奶中吸入激素IGF-1後,從此體內各種細胞自行生產IGF-1激素,這對人類來說是一個可怕的後果。
牛奶中的乳糖也有力證明牛奶不適宜人類。人類的體內有五千多種不同的活性,幾乎可以消化所有食物中的糖分,但是,人體卻唯獨缺少乳糖?,不能消化牛奶中的乳糖。許多人一喝牛奶就嘔吐,腹瀉,消化道發病。我的一位朋友的女兒長期患腸道疾病,糞便連綿,到幾個大醫院求診無效,但停食牛奶之後,很快痊癒。
附言:
關於牛奶危害健康的觀點,早就有權威的文獻。我看過的兩本書中講得很詳細、很有說服力。我早就不喝牛奶了,只喝豆漿,身體更好了。
這兩本書是:一、《中國健康調查報告——膳食與疾病關係的驚人發現》(美國坎 貝爾 博士著,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即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和美國康奈爾大學、英國牛津大學研究的巔峰之作)。二、《洪昭光“健康聖經! ”大覆》(上海中醫學大學教授潘朝曦著,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
問題在於經濟利益的驅動和對主流“權威”的衛護,使這些書及其科學研究成果的傳播受到壓制。科學問題可以爭論。我相信,謊言終究掩蓋不了事實真相的。
~~網路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