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rk Light工作坊|
📍|主題|
▫️模擬考當下應該注意的三件事
📍|前情提要|
▫️再過幾天試辦學測和第一次模擬考就要登場了!除了課業的準備,模擬考當下需要的注意事項你都清楚了嗎?下面J編列了三項你應該趁著模擬考當下注意的事,一起來看看吧!
1. 📍|測試答題策略的可行性|
有些...
|Spark Light工作坊|
📍|主題|
▫️模擬考當下應該注意的三件事
📍|前情提要|
▫️再過幾天試辦學測和第一次模擬考就要登場了!除了課業的準備,模擬考當下需要的注意事項你都清楚了嗎?下面J編列了三項你應該趁著模擬考當下注意的事,一起來看看吧!
1. 📍|測試答題策略的可行性|
有些數學老師建議先寫單選,接著寫填充,最後寫多選。這麼建議的理由是:多選題的計算會較連貫、繁瑣,難度也較高。然而填充前幾題通常是基礎題,且填充題猜中的機率很低,若因多選題寫太久而壓縮填充題的時間,得不償失。不過J編以前發現自己照順序答題,先寫多選再寫填充,會比較順利。
英文閱測作答方式上,補習班通常都教要先看題目再讀文章找答案,目的是要節省時間,避免先看文章再看題目後會忘記文本內容。然而J編一位以英文為母語的學姐曾和我分享,她都是先快速掃視一遍文章,大致了解文旨和段落大意後才看題目,接著再回去細讀找答案。她說有時文章後半段會推翻前半段的論點,若是先看題目才讀文章,可能會只看前半部就以為找到答案了,反而會選到錯誤的答案。
由此可知,答題策略並非只有一種,最適合你的、能幫你取得最多分數的,就是好方法。而模擬考正是個能夠實行自己答題策略,並檢視成效如何的機會。
2. 📍|藉由臨場感觀察自身的考試焦慮反應|
影響考試成績的因素有非常多,若單純將不理想的分數歸因於準備不足,並忽略自己在考試當下的狀態,反倒沒辦法有效的提升成績表現。在考試當下,考生會變得比平時更加敏感,並容易產生負面的反應。譬如:特別意識到自己有不會的題目而導致心跳加速;腦袋一片空白,想不起來讀過的內容。這些強烈的焦慮反應會回頭阻礙考生的能力發揮,讓人無法順利解題,接著又因作答的不順利而再度感到焦慮,最終形成惡性循環。因此,學會處理考試焦慮與認真讀書同等重要。
在處理考試焦慮之前,必須先清楚自身的焦慮反應有哪些,才方便對症下藥。然而,獨自一人寫考題時,難以檢測自己是否會產生考試當下的「臨場焦慮」,因此就需要利用模擬考來進行自我覺察了!模擬考能夠打造出高壓臨場感(同學間緊張與競爭的氣氛、監考老師盯場所帶來的壓迫感等等),提供你觀察考試焦慮對自身表現影響的好機會。大家可以紀錄下自己在考試時因焦慮發生的反應,像是:流汗、呼吸急促、煩躁易怒、注意力難以集中等等。
至於如何處理考試焦慮,之後的貼文會再詳細分享,或是可以查看之前的「如何克服緊張」一文。對焦慮的掌控能力並非一下就能練成,而且太嚴重的症狀也需尋求專業協助,所以過幾天試辦學測和第一次模擬考的當下,建議大家不要急著解決焦慮,先進行自我覺察就好~
3. 📍|正確看待突發狀況,訓練應變能力|
模擬考時發生多點狀況,可以累積不同的經驗,萬一正式大考出現問題時,也才有能力應對未來各種困難。今年東奧美國游泳隊在混合式接力決賽時,隊員賈柯比跳入水中時蛙鏡突然滑落,最後由於視線不清導致速度大幅拖慢,未能奪牌。看到這一幕時,大家是不是和J編一樣為美國隊大呼可惜呢?相信賈柯比一定也很懊惱這樣的失誤是發生在正式比賽,而不是平常練習。如若在練習時就有蛙鏡掉落的經驗,或許賈柯比便有機會提早想出因應之道,今年奧運就不會再發生了。所以當模擬考發生的意外事件時,大家非但不用感到沮喪、緊張,反而應該以「哇~好險!」的心態去看待突發狀況,慶幸這樣的失誤並不是發生在正式大考,越早顯現出來的問題,就有越多時間能改思考如何預防、解決。
下面J編簡單舉兩個例子讓大家預先想想該怎麼辦:
▫隔壁的同學感冒了,咳嗽的聲音使你分心或干擾作答,面對這種狀況,你該向監考老師反應,還是單方面忍耐呢?
這裡J編提供給大家參考的方法是:自備耳塞,或是偶爾去咖啡廳讀書,培養在吵雜的環境下的定力。
▫假設你是習慣考完不立刻對答案,以免影響下一科作答心情的人,但是身旁同學在交卷後大聲討論答案被你聽到了,且你寫的答案似乎是錯誤的,這時候你該為自己做哪些心理建設,以冷靜下來繼續作答呢?
這裡J編的做法會是:考完一打鐘就遠離人群,並且對自己信心喊話:「我寫的才是對的!」
除了這兩個問題,也可以幫自己模擬其他可能發生的情境,來考驗自己的應變能力喔!另外,和同學討論狀況的當下該怎麼辦,或是向老師詢問歷年學長姐發生過的意外來做參考,也都是很棒的做法。歡迎大家在下面分享自己遇過哪些突發狀況,也可以留言提供解決方法喔!
📍|編者|
▫️#J小編
▫️將本文分享給要模考的高三生,助他一臂之力吧!
110學測英文分數計算 在 奇諺英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士林校限定⚠️⚠️⚠️」
「陳顥國文✅ vs 奇諺英文🔥」
2021 國英主科全年班
3/20起隔週(六)13:30-16:30 陳顥國文學測班
要開課囉!!
#迎戰111學測 #士林北投 #升大學
#簡評110學測國文選擇試題 #陳顥撰
#總評
難易適中,難度較去年(109)提高。試題選材扣合高中國文本位,具鑑別度。
#基本特色
1、閱讀理解比重略增,國學常識題減少。
2、文言占比與往年相近,但難度提高。若廣義計算,文言與白話比例約為5.5:4.5。(文言題約23題)
3、直接或間接從「核心古文三十篇」出題約佔22分,略低於去年。
4、試題取材回歸文史領域。跨領域(哈士奇20-21、背景知識41)試題大幅減少。
6、第15-34題全為題組題(共九題組)。考生宜針對題組題加強練習。
7、挖洞題(4、8、22、31)高達四題,甚為罕見。
8、新詩題(7、42)雖非課內選文,但選項設計明確且合理。
#試卷亮點
1、選材兼顧古典與現代、韻文與非韻文。選項設計用心,測驗考生擷取資料與推理文意的技巧,頗具鑑別度。
2、題組題多控制在兩子題(26-28為三子題),降低考生因一篇文章看不懂而錯一整排的風險。
3、爭議多年的素養題,在今年劃定出題範疇,不再為素養而素養、為跨領域而跨領域。回歸國文考科的任務。
4、連續四年沒有考看不懂、令人痛苦的朦朧新詩,值得肯定。「通靈」式的新詩考題可望走入歷史。
5、排序重組題選自尉師天驄散文,操作容易。
6、卷末(42)的新詩題呼應考生的應考心情,頗具巧思。考生若理解文意,當能會心一笑。
#心得與建議
1、文意挖洞題出了四題,占分比例似乎過高。
2、諸子思想考兩題組的儒家孟子(18-19、31-32),以及一題組的法家商鞅(24-25)。其他選文雖有《戰國策》(33-34)與列子(40),但多偏向文意理解而非思想核心,廣度稍顯不足。
3、文學批評考題多(8、12、26-28),且選文的學術味較濃厚。
4、國學常識題比起去年,減少甚多,對費心研讀知識點的考生較不友善。
5、課本白話選文與作家幾乎沒出題,可能導致學生選擇性、賭注性押寶閱讀,不利完整學習與授課。
#小結
作為舊課綱、舊制學測末代考題,這份考題頗有「繼往開來」的氣勢!
選文及考題難易度趨向指考化,未來只考一次大考國文,推測難度只會繼續拉高。
考題文白比例大致確定,未來幾年文言文占比應該不會低於四成五。
中上程度的鑑別度提高,低分群則更低,預測五標原始分數都會下降。前兩年頂標與前標同級分的情況應該會改變。
閱讀速度、閱讀技巧將是未來應考的關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