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110學測分數怎麼算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110學測分數怎麼算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110學測分數怎麼算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110學測分數怎麼算產品中有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謝謝老師您的用心與分享 分享給需要的學生、老師、家長 粉絲投稿,歷史科補教:馮敬之老師 110年學測歷史科重點整理與考猜 請高三生一定要看喔! 明天(1/22)就是高三學測了,今年是101課綱的最後一屆,許多學生都以為考題會比較困難,其實只要掌握住幾個大方向和基本觀念,歷史24題全部拿到分數絕不...

110學測分數怎麼算 在 Spark Light 工作坊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8-18 20:27:06

|Spark Light工作坊| 📍|主題| ▫️模擬考當下應該注意的三件事 📍|前情提要| ▫️再過幾天試辦學測和第一次模擬考就要登場了!除了課業的準備,模擬考當下需要的注意事項你都清楚了嗎?下面J編列了三項你應該趁著模擬考當下注意的事,一起來看看吧! 1. 📍|測試答題策略的可行性| 有些...

110學測分數怎麼算 在 Spark Light 工作坊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8-18 20:27:06

|Spark Light工作坊| 📍|主題| ▫️我該選數A還是數B? 📍|前情提要| ▫️新課綱的數學在高二時被分成了數A跟數B,不僅學習內容有所不同,在學測上也會被分成兩科分開測驗。那麼兩者的區別是什麼呢?而自己又應該選擇哪一個呢?今天就讓小編我來讓大家認識新課綱的數學吧! 📍|新課綱的數...

110學測分數怎麼算 在 ɪ • sᴛᴜᴅʏ ✐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8-02 19:19:11

上次的問題框框有好多朋朋問我作文的問題 都是怎麼練習?可以請誰幫忙批改改? 今天主要是會分享我作文批改的幾個方式 其他練習作文相關的內容之後會有一篇長文 有完整的英文讀書方法在裡面(之前的框框收集的那些問題) 話不多說馬上進入正題➡️(文末有方案說明) ◽️完成一篇作文之後你可以: 1.請學校老...

  • 110學測分數怎麼算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1-21 13:22:17
    有 222 人按讚

    謝謝老師您的用心與分享
    分享給需要的學生、老師、家長
    粉絲投稿,歷史科補教:馮敬之老師

    110年學測歷史科重點整理與考猜
    請高三生一定要看喔!

    明天(1/22)就是高三學測了,今年是101課綱的最後一屆,許多學生都以為考題會比較困難,其實只要掌握住幾個大方向和基本觀念,歷史24題全部拿到分數絕不是難事。

    一、對每年的考生而言,前一屆的學測一定是具有指標性的考題,今年亦不例外,尤其是最近這兩三年,教育部推動108課綱不遺餘力,學測的考題也向108課綱靠攏,題組題的增加,文章字數的增加,都在在顯示素養題影響學測頗深。所以練習前三年的歷屆考題,瞭解題意題幹以及選項的意義,是面對今年學測當中非常重要的一項環節。

    二、去年(109年學測)學測歷史考科,題目分布比例正常:臺灣史6題、中國史8題、世界史10題,算是頗為平均的題目分配,與前兩年題目分配差距不大,也就是說在臺灣史、中國史和世界史的題目分配比例上,應該是不致於差太多的。但是特別要注意的是,題組題的增加。從106年學測開始,只有13題是題組題,到去年(109年學測)已經有36題(整整一半)是題組題,題組題的增加量之大,若是沒有時常練習並熟悉歷屆試題,可能會使學生在當下現對考題時,會稍微地不知所措。加上題組題大致上都是混合題,且圖表眾多,一題題組中同時包含史、地、公的觀念,考驗學生對於觀念統合的能力,與圖表的判讀能力。但同學其實也不用太過於擔心,只要能掌握基本觀念與解題技巧,面對難題也是游刃有餘、迎刃而解。

    三、#臺灣史:
    就臺灣史而言,109年學測出了6題,與往年相差不大,6題中拿原住民考鄭氏家族1題、清領前期1題、日治3題、戰後臺灣1題,由此可知,#日治時期 一直都是學測的大考點,清領時期與日治時期是大家一定要注意的範圍。108課綱非常重視原住民與外人和漢人的互動,今年很有可能出與原住民有關的考題,另外考生們可以注意國際競爭時期荷蘭人在台的國際貿易,以及鄭氏治台時的建設;清領前期的對口貿易與行郊,以及宗族和宗教的發展、清領後期開港通商後的經濟建設也很重要,尤重沈丁劉三人治台時的措施;日治時期依然不能忽略內地延長主義時的社會運動,皇民化運動雖然是老對手,亦不能輕忽;#中華民國在臺灣 最重要的就是經濟發展,請考生一定不能忽略。

    四、#中國史:
    中國史去年出了8題,依據課綱「略古詳今」的精神,秦漢以前只考1題,而且是考道家儒家的淵源問題,屬於題意解讀的判斷題,符合108課綱的命題精神,史前到三代完全沒出題,108年出了1題,107年則完全沒有出秦漢以前的題目(包括秦漢),由此可知,針對學測考題,秦漢以前的部分同學們可以大致上看過即可;魏晉到隋唐在去年也未出題,前年則出了唐宋之間的考題1題,因為對於中國中古史的部份(也就是魏晉到隋唐),只需注意大方向與大觀念就好,例如魏晉時期的世族政治、唐代的安史之亂等。特別注意,因為108課綱中對於人口的移動有特別的章節來介紹,所以中國經濟重心的南移,以及三次人口的大移動,都是有可能出題的範圍。宋代以後就符合「#略古詳今」的精神,故宋、明的政治、經濟、文化發展與社會變遷,都是需注意的方向。盛清的政治考題傳統上出題較少,清末的戰爭條約與改革和革命運動,就是比較需要注重的考題。明中葉和清代的國際貿易、外籍傳教士的訪華,符合108課綱的重點,請特別注意。中華民國建國後的政治、經濟,以及 #中華人民共和國 建立後的外交關係與內政,更是出題的大重點,新文化運動與五四運動、文革與改革開放,都是學測考題熱愛出題的範圍。

    五、#世界史:
    109年學測的世界史共10題,也是遵循著「略古詳今」的路線,並且以108課綱中人群的交流與移動為主軸,所以西洋上古史的部份完全沒有出題,中古歐洲與拜占庭帝國也未出題,但是伊斯蘭文化卻考了2題,禁止崇拜偶像與阿拉伯統治東南亞,因此今年有可能將重點放在十字軍東征與蒙古西征。進入到西洋近代史之後,大部分的考題皆與人群的移動與交流有關,#地理大發現與貿易大三角、印刷術的傳入與和宗教改革,最後20世紀考了1題戰間期。綜合而論,109年學測的世界史考題部分,已經非常偏向108課綱的出題模式,所以考生們在最後一天準備時,一定要著重在西洋近代史與世界現代史的部份,尤其以宗教信仰的比較,例如 #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信仰、 #舊帝國和新帝國主義的比較:地理大發現和列強瓜分非洲、造紙術和印刷術的流傳等,皆是符合新課綱的考題。傳統上從文藝復興開始到19世紀的歐洲局勢,都是考題會出的大重點,同學們還是要多加留意,文化和政治都應該依照年代熟記,每個文化和時代背後的意義知道即可。世界現代史的部份,一戰二戰的起因、戰間期的歐洲社會,以及冷戰時期的外交政策和1960年代以後出現的 #民權運動與學運,都是出題的大方向,一定要注意。

    六、#時事題:
    臺灣史可討論 #前總統李登輝過世、蔣經國日記出爐,兩人與台灣民主化發展有極大關係,題目可以運用日記內容,考台灣民主化發展的觀念。香港問題跟威權統治也可能入題。世界史則可能從疫情時事入手,包含黑死病怎麼傳入、傳出;地理大發現歐洲人帶病毒去美洲,#病毒傳播路徑跟地理歷史結合,也可能涉及國際缺工,過去黑人的移民問題。「文字要練強、閱讀量增加、圖表題絕對不會少」,考生可運用刪去法,圈出關鍵字,從答案看題目等考試技巧,自然無往而不利。

    七、考試技巧
    1.年代判斷:基本上只要把年代圈出來,答案已經出來一半了,所以看題目一定先找年代。
    2.圈關鍵字、句:關鍵字句一定要圈,不但可以幫助自己判斷題目,在寫完後減扎也可以馬上知道自己哪裡判斷錯誤。
    3.刪去法:學測考題4個選項通常是可以先刪掉2個選項的,所以刪去法可以有效的幫助考生選出正確答案。
    4.從答案看題目:因為學測考題題組眾多,題幹敘述較長,動輒8行10行,因此對於分秒必爭的考生而言,閱讀大量文字或史料但是抓不重點是大忌,所以我們可以倒過來閱讀,先看問題與答案,再回過頭去看題目敘述,瞭解問題要問什麼,再去圈關鍵字來答題,必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請同學千萬不要忘記。
    5.理性的邏輯判斷:很多同學會說就算刪掉剩兩個答案還是會選到錯的那一個,這是侯你就需要邏輯的判斷能力了,當你在選擇答案時,必須要判斷這兩個答案哪一個較不合理,就一定是錯的,所以理性的邏輯思考是很重要的事。
    結語:大家努力了整整兩年半,就是為了明後兩天考試,希望大家的社會科都能考到15級分,考上心目中理想的學校,加油加油加油!
    #這一篇打了我整整兩個晚上
    #熬夜到眼睛都紅了
    #高三再努力兩天
    #就自由了
    #加油加油加油

  • 110學測分數怎麼算 在 Cheng 奎爺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9-12-14 20:59:45
    有 179 人按讚

    【關於健身新手到底要如何開始?】
    奎爺最近收到很多關於新手如何開始的訊息!
    沒錯,縱使網路上的資訊一大堆,但是許多人剛接觸健身時候,還是不知道到底要從哪開始?與其說從哪開始,倒不如說不知道目標跟方向,好的,今天就來跟大家介紹!

    首先,當你開始做一件事情時候,你一定會有個方向,這樣你才知道你接下來要怎麼做!
    就像是你以後長大要當醫師,會經歷幾個步驟:
    ★一、基本上你在學校的成績都不錯的
    ★二、你對念書是非常有興趣的
    ★三、你在高中要考大學時候你的分數要蠻高的
    ★四、你要念醫學系或中醫學系
    ★五、你會有醫師直考,考上了才能見習(會有兩次)
    ★六、你會在醫院見習大約2-3年(因為現在的醫學系年級有改制)
    ★七、歷經第二次醫師直考過了,你才能在醫院當實習醫師

    好的,所以他從小設定的方向第一個就是要蠻會念書的(這個我真的不行)!
    我國中基加權後500,我考不到100分
    高中學測加權後700,我考了350多
    我還有一次去參加警專考試,滿分500,我連100都不到
    所以我放棄了!(我不是念書的料)

    ----------

    那現在我們來說健身吧,到底從哪裡開始呢?先把他分類一下,讓大家看的更清楚一些!

    一、首先我們會設立目標,而目標有區分
    ★增肌或者減脂(主要健康)
    ★身材外型雕塑(像是健美)
    ★力量追求訓練(像是健力)
    ★功能性訓練強(非常靈活)
    ★改善身體平衡(調整不均)
    ★身材比例調整(完美比例改造)

    其實主要追求比較多者是:健康、身材、力量,大部份為這幾個!

    ★男生的比例較適當約在,身高-100或者95,為較適合的身型比例
    ★女生的比例較適當約在,身高-110或者105,為較適合的身型比例
    (這僅供一個指標參考)(每個人審美觀感不同)
    因為我們還要看你到底是
    ★(上半身)5:5身(下半身)
    ★(上半身)6:4身(下半身)
    ★(上半身)7:3身(下半身)

    如果你不知道要練成怎麼樣,你可以上網收尋一些明星或藝人,了解他們的身高、體重及身體比例,那大約可以知道你想練的目標!

    ----------

    二、接著我們來了解,你以前的狀況(了解過去才知道現在的身體狀況能做什麼,從哪邊開始做)
    ★身體病史(是否有先天及後天的身體狀況)例:心律不整、血壓高、糖尿病、腎臟功能或者漏斗胸問題等等!甚至有些人天生身體比較緊繃!
    ★過去傷害(是否有影響)身體是否有受傷過而影響到關節或者韌帶影響!
    ★過去習慣(是否有長期不好的姿勢及習慣)
    ★過去心理(為什麼一直想健身卻又沒開始)
    ★工作及生活狀況(內容及心理壓力都不同)不是每個人工作都是坐著,有些人要站一整天,有些人要一直搬東西!精神及身體的勞累各有不同!

    了解越多,我們上手的效益、風險控管做的越佳!

    ----------

    三、你選擇健身運動的地方
    ★家裡(只有幾樣簡易的器材)(可自主練習)
    ★工作室(大多以Free Weight跟功能性的器材為主)(教練課程)
    ★健身房(器材、Free Weight、功能性及心肺都有)(可自主練習)(教練課程)
    ★大型俱樂部(器材種類更多、Free Weight、功能性及心肺)(可自主練習)(教練課程)(團體課程)
    大部份我會比較建議到健身房或大型俱樂部做自主訓練,除非距離太遠才以家裡做為考量,工作室則大部份都是經營教練課程為主!
    那至於教練課程我就不說太多了,自已選擇,免的有傷了和氣!

    而器材又區分:【等級區分以5顆心】
    ★固定式機械(兩邊一起動的)!        Level:★☆☆☆☆
    ★分開固定式機械(兩邊不一起動的)!     Level:★★☆☆☆
    ★史密斯(固定式槓鈴)!            Level:★★★☆☆
    ★Cable(有軌道的變化器材、兩邊不一起動的)!Level:★★★☆☆
    ★槓鈴(兩邊一起做的自由重量)!        Level:★★★★☆
    ★啞鈴(兩邊分開做的自由重量)!        Level:★★★★★
    主要以這幾種規格為主,當然有的器材或者訓練的動作,在難度真的不完全是照這樣的Level區分,這只是一個大概!

    假設你已經一段時間沒運動了,如果以新手來說,最好建議都先由固定式機械開始,就算有上教練課程的也是一樣!因為身體需要時間成長,包含:
    ★關節活動度
    ★身體抗壓性
    ★肌肉適應性
    ★恢復效率性

    同一時間要掌控一、兩個關節比較難,還是要掌控多個關節比較難?這個問題大家可以思考一下!
    而且大多數的動作來說,是連動效應的,也就是身體有哪裡緊繃,會去影響到身體的肌肉活動收縮,轉變而代償!

    ----------

    四、身體肌肉的弱邊
    ★肌力
    ★肌耐力
    ★柔軟度
    ★活動度
    ★協調性
    ★神經控制
    這在兩邊都會有不對稱的狀況,因為我們的習慣邊及習慣動作,所以一開始以器材或徒手模擬的動作會更好調整!
    【徒手模擬就是把器材上的動作,帶到鏡子前面,去看那邊角度、幅度、感受度、操控性的落差】

    那以身體前、後來說,我們身體後方的肌肉相對前面來說,更少用到!
    接著來了解,身體肌肉較弱的部位
    ★手臂:二頭、三頭弱
    ★肩膀:前三、中三弱、後三更弱
    ★胸部:上胸更弱、中胸、下胸弱、內緣弱
    ★背部:上背肌群更弱、背闊、菱形肌、下背弱
    ★腹部:上腹、下腹弱、側腹更弱
    ★腿部:腿前、腿內更弱、腿後弱
    我們先把這幾個大方向設定出來,而且你會發現,大部份脂肪堆積的地方會以弱的地方堆積特別多!所以你就知道要從哪裡開始去加強,才能讓身體不管在能力及身材上盡量的平衡及比例調整!
    強的地方通常會比較緊繃,所以待會這就有關聯了!

    ----------

    五、接著要怎麼做?做幾組幾下?
    剛剛我們從上面了解到強的地方緊繃,所以你現在做弱的不僅要開始適應強度之外,還會有抵抗緊繃的肌群,會導致你弱項肌群不好施力,且動作容易跑掉,再者做起來也會比較沒成就感!所以這時候

    伸展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NceF4dGq5c&t=46s

    伸展放鬆優先
    ★強的肌群先放鬆(因為剛開始是做調整,所以先不要太在意運動表現,先著重在動作的完整度及姿勢位置)
    伸展組數:3-4
    一組時間:20-40秒
    ★不平衡的肌群放鬆(因為兩邊做一樣的動作,活動度上還是會有落差,會影響到兩邊同時動作的效益)假設右邊比較緊
    右邊組數:5-6
    一組時間:20-40秒
    左邊組數:3-4
    一組時間:20-40秒
    ★弱的肌群也放鬆(因為太久沒活動,身體會有一些卡卡,先順暢身體再訓練,肌肉的收縮狀況會更好)
    伸展組數:1-2組
    一組時間:20-40秒

    接著訓練加強
    ★弱的肌群先加強(這樣身體的狀況才會平衡,否則爾後訓練差異越大,有可能導致落差更大,而且以能量系統分配來說,如果每次弱的都最後做,當你訓練到後來醣類快消耗完了,這時候強度、感受度相對降低許多)
    加強組數:8-12組
    一組次數:8-12下
    我會這樣安排是因為弱的肌群操控性及神經連結各方面的狀況沒這麼好,所以強度我會調低一些,先讓他把這些動作的角度調整清楚,知道自已如何掌控,再增加強度!
    ★不平衡的肌群加強(有可能因為日常生活及工作,二頭來說,左右手有差異)假設右手較強
    右手組數:4組
    一組次數:10下
    左手組數:5-6組
    一組次數:10下,後面1-2組沒力,大約6-8下
    這種可以用單邊的器材去做調整加強,但記得另一邊也要有重量去做平衡,否則身體很容易會歪一邊!(像是下拉,兩邊分開的,都掛20KG的重量,一邊動作,一邊拉住)
    ★強的肌群加強(雖然長期下來,這些肌群比較常使用,但他還是有成長空間)
    加強組數:4-6組
    一組次數:8-12下

    這也是我再幫人家安排的順序,當然其中還有很多細節,這只是一個參考概念,建議還是找教練調整會是最清楚!(因為畢竟自已在看,很多東西還是看的不夠仔細)
    ★先改善活動度
    ★加強神經連結
    ★平衡兩側協調性
    ★取得一樣感受度
    ★加強肌力及肌耐力

    我的建議是依序下來,每個教練的方法及順序會有不同(僅供參考),實際狀況還是與你的教練討論!

    ----------

    六、訓練時間及週期
    許多人提到這個問題時候,一開始都會投入大量的時間,先別急,如果你已經好一段時間沒有運動,先參考我的建議
    ★初期:1~3天
    ★時間:40~60分鐘
    (很奇怪對吧,怎麼會這樣安排,時間這麼少,因為一開始投入大量的訓練,固然改變的速度比較快,但是心理跟身體不一定受的了,突然把運動大量加進去你的生活,許多你原本安排好的事情,會不能做,這時你會很猶豫及抉擇是否要這樣,而且每個人的身體改變速度不一定一樣,因為有些人天生的運動細胞比較好,改變的比較快,所以當有這些矛盾的時候,就會直接選擇都不做)
    我為什麼會這樣說呢?很簡單,我在健身產業已經10年的時間,大部份會留下來繼續運動的,大約只有1成,很多都一個月內之後再也沒看到人了!

    另一個方式
    ★初期:3-5天
    ★時間:20-50分鐘
    (這個安排也不是要馬上出現效益,而是讓你的身體先習慣去做這件事情,當他習慣與喜歡,且心理及身體適應之後,你會更投入的去做,這時候的效益,會比你逼自已做還要來的好,逼迫的方式只是暫時的,他不會是永久的好方法,所以現在在學習的過程中,如果他是開心、喜歡的,他對於這件事情學習及反應的速度會來的更快、更有效益)

    ----------

    七、心理的想法
    其實很多人都討厭運動,包含我也討厭運動,很奇怪對吧,我討厭運動,為什麼我練的起來!
    我在做這一件事情的時候,我不把他想成我在運動,我想著當我身材更好的時候,很多人會更注意,會羨慕,我就像是在幫身體做醫美一樣,我就是醫師,我想動哪就動作,我想美哪裡就美哪裡,而且我隨時隨地可以幫自已做!我不用特別預約時間!
    (如果這樣的心態是否會好很多呢?)

    ★以前的我是不喜歡學習的,因為我覺得學習好無聊,不知道可以做什麼!
    ★現在的我喜歡一直學習,除了可以賺更多錢,還可以讓我有成就,我要教人、帶教練、給別人建議、幫助別人、影響別人,都是因為我的學習才能夠達到!
    所以當我心理知道學習的好處有這麼多,我為何不學!
    (當然賺錢在於個人喔,我是有家庭,兩個小孩,我的壓力蠻大的,所以我必須現實一些,不好意思)

    ----------

    八、抉擇
    看完了以上,還不趕快行動嗎?與其每天想,倒不如先花一些時間做看看,又不損失!

    而最後我要說個故事,其實每個人一天都只有24個小時,而每個工作的壓力及時間也不一樣!
    有時候我會建議,你必須要在現在覺得最忙的時候投入這一件事情,為什麼呢?
    ★因為身體不會因為你說很忙而暫停弱化
    ★你年輕時候不把這融入生活,你以後應該會越來越忙(結婚、生小孩、工作升遷)
    ★當你時間壓縮時候,腦袋運轉才會啟動才不會一直治用以前的方法來安排事情及規劃

    而我自已在大學時候,一天花2-3個小時訓練,當我當教練時候,一天幾乎都花一個小時訓練,成果卻比大學時候好,因為我是花時間,而不是找方法!

    希望,以上對於一個健身新手是一個好的開始!
    如果預算夠,最好還是找教練安排規劃!
    歡迎討論交流!謝謝!

  • 110學測分數怎麼算 在 Winnie老師的科學馬戲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9-07-23 10:33:52
    有 72 人按讚

    [繁星計畫說明與資料索取]
    (歡迎分享)

    現在繁星計畫的名額越來越多,不要小看這升學管道∼還記得Winnie老師那年代,一間大學一個系只開出1個名額,那時基本上你沒有全校前2%根本不用玩這個遊戲。好佳在,當年Winnie老師是高中的前2%,所以也有參加過繁星計畫,雖然最後還是靠指考錄取大學。

    [繁星計畫適合什麼人]:
    1. 高中學校地區較偏僻,全校人數少。
    2. 如果你高中前兩年在校成績優秀,且學測成績也有一定水準。
    3. 高中前兩年未曾轉學過。
    4. 清楚了解自己的興趣與想讀的科系。
    [繁星優點]:
    1. 不需準備備審資料。
    2. 提早知道自己錄取的大學,比別人早放假。
    3. 讓偏遠地區的孩子,有翻身的機會。
    4. 讓國中會考沒考好,掉到不如意的高中的孩子,較輕鬆翻身。
    5. 現在全校前50%就可以做申請。

    很多明星高中的學生會說,繁星好不公平,其實,這制度會建立了長達十年不是沒有原因的,如果他真的那麼不公平,早就被取消了。而Winnie老師反倒覺得繁星計畫是一個很好的制度,即便我曾經是繁星計畫的「受害者」。

    怎麼說?🤔 當Winnie老師高中時,幾乎都是保持全校前三名,當時每位老師都覺得你一定就是1%了,繁星很有機會。結果,高三%數出來了,我是2%,那時如晴天霹靂,或許,現在的學生無法理解1%和2%有差多少嗎? 但對我們當時一間大學只錄取一個名額,這是很殘酷的事實,簡直就是告訴你,你繁星幾乎沒希望了。而…我拼了2年整整,又為什麼我每次算起來都有1%但最後不是1%?

    因為當年Winnie老師因為想省下交通時間,讀了離家較近的高中,對我來說數理化較好拿高分,但因為學校的素質關係,大多人的物理化學是不及格的,那時理科的老師們調分調很大。所以如果…當我考90分,全班+20分,這樣對我們是非常不利的,因為成績沒有110分吧….就這樣,兩年4個學期,數學物理化學都這樣弄,分數平白無故消失了一堆,讓一個文科較好的同學變1%,當然很不甘心,但還是要堅持吧,繼續拼往7月的指考路。🤓🤓

    但,Winnie要說的是,您看,即便我是個受害者,我至今仍支持這制度,為什麼?
    1. 因為現在名額多很多,不像我們以前那麼憑運氣了。二輪分發錄取比例增加。
    2. 這真的是一個翻轉人生的一個好機會,偏鄉地區的孩子本身資源就比較少,我們讓給予大家公平的教育。
    3. 繁星錄取在校百分比下降。

    如果您的小孩是國中(建議國二以上),或現為高中生,想了解這兩年最新的繁星計畫制度,請在下面留言 : 我的孩子念 xx高中(or xx國中),住xx,想了解+1。
    [EX: 我的孩子念板橋高中,住台北,想了解+1]

    Winnie老師會盡快將自己整理的一份繁星制度入學管道方式給您(截止日∼7/28)
    如果您有留言,3天內並未領取到的,請私訊提醒Winnie老師一聲唷,怕有漏掉∼

    (此資料為Winnie老師自行整理,請勿轉發唷,若需公開使用,請麻煩跟Winnie老師說一聲唷!😘)

    PS:升高一講座僅剩一場時間,歡迎家長自行組團唷!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