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110國中升學率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110國中升學率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110國中升學率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110國中升學率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雙寶爸的小宇宙|兒童感染科 顏俊宇醫師,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末代指考,#公費醫學系分數降低⁉️ 🐣分享一下,我選填公費醫學系的心路歷程: 從小家裡就是freestyle 管教,聯絡簿自己簽 要念哪裡、要補習嗎、補哪裡,都我自己決定,報備家裡一下就可以了~ 國中還為了追愛唸了升學率比較差的國中🤣 考上建中來到台北花花世界,更是放飛自我🥳 傻蛋如我...

110國中升學率 在 政經八百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4-04 15:40:32

#政經八百政治標記 〔#升學主義至上?#東亞補習現象的跨國比較(上)〕 莘莘學子們應該對於補習教育不陌生,在升學主義掛帥的社會風氣下,臺灣向來被視為補習現象非常普遍的國家。 同樣的情況也能在東亞其他國家見到,那麼究竟這些國家有多少學生有補習的壓力?這樣的現象又帶來甚麼樣的影響呢?我們將以兩周的...

  • 110國中升學率 在 雙寶爸的小宇宙|兒童感染科 顏俊宇醫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8-31 20:54:48
    有 390 人按讚

    🧑🏻‍⚕️末代指考,#公費醫學系分數降低⁉️
    🐣分享一下,我選填公費醫學系的心路歷程:

    從小家裡就是freestyle 管教,聯絡簿自己簽
    要念哪裡、要補習嗎、補哪裡,都我自己決定,報備家裡一下就可以了~
    國中還為了追愛唸了升學率比較差的國中🤣
    考上建中來到台北花花世界,更是放飛自我🥳

    傻蛋如我,大學選填志願時
    就按照赫哲補習班的推薦志願序填出
    沒去研究公費到底在幹嘛😨
    想說有醫學系就唸~沒啥好怕的(年少輕狂⋯😭)
    簽約時才知真相和事態嚴重🔥
    不過想說要重考很累,只好走一步算一步👟

    為了在大醫院訓練,就選擇榮總體系
    我apply住院醫師當年只有內、外、婦、兒開放名額
    還好對兒科還算有興趣~
    能進到搶手北榮兒科也是誤打誤撞👍

    在北榮訓練完兒科和感染科後(5年)
    準備下鄉榮院兩年
    當時我們三位兒科醫師、三個醫院名額🕳️
    玉里、屏東、桃園榮院
    超感謝高榮兒科醫師自願選玉里
    另一位北榮兒科好朋友抽到屏東😢
    我才能選到離台北近的桃園
    生活比較沒有翻天覆地的改變🙀
    (下一屆公費生下鄉地點是直接被決定,連抽籤的機會都沒有,更慘⋯🤯)

    公費生可以免學費和一學期3-4萬左右生活費
    但宿命就是遇到人生重大的分岔路時
    選擇有限、沒有自由🕊
    不能選擇自己喜歡的科別、醫院
    有家庭後很多規劃更是綁手綁腳😵‍💫

    110年的新制公費生是專科訓練完後「偏鄉服務10年」
    專科選擇也是五大科為主
    這契約和我的比起來恐怖幾百萬倍😱
    難怪分數掉更多
    還好現在高中生有做好功課,清醒的做決定💗

    不過整體來說我運氣是很好的👌
    能在北榮兒科溫馨又團結的大家庭受訓練
    下鄉桃榮工作氣氛也很好
    親切又可靠的婦產科、兒科學姊、護理師⋯
    兒科的經營也有慢慢進步
    甚至月子中心都要開幕了✨

    另外桃園人口不斷上升,捷運也在蓋
    房價也比台北平易近人
    讓我覺得留在桃園深耕發展好像還不錯😆
    所以現在回頭正向思考
    很感謝 #命運為我關了一扇門,#同時幫我開一扇窗💫

  • 110國中升學率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6-18 20:36:06
    有 1,179 人按讚

    補充說明一下。(見前文)

    先來說說音樂班的好,我是一個對自己成長的地方很有歸屬感的人,我所唸過的學校,即便不是別人的第一志願,也都是我心裡的第一志願。對於音樂班環境,它最可愛的地方就是它的獨特,尤其穿梭在琴房裡這事。

    到了琴房,可以看到同學在聊天打屁鬼混講秘密,也可以看到同學們喪失保護自我耳朵的意志,不同樂器一起在同一個琴房練,轟炸彼此耳朵,也可以在期末考試前,聽到術科老師們吼叫到整條琴房都聽得到,所有科班人的回憶,都建立在琴房裡的故事,不管這些故事多甜多蠢,都很可愛。

    #關於音樂班的只練兩分鐘(以前是三分鐘),圈外人可能很難理解這種事,但其來有自。坊間非科班的孩子不會有這種現象,因為他們沒有術科考試,他們學樂器,不用考試,只有檢定比賽,是類似議題。

    在普通班,大家準備學科考試的時候,有多少人願意看考試範圍以外的東西呢?大家都知道課外讀物很重要,但有多少人願意花大量時間閱讀?也有家長會喊「趕快念書,不要看那些東西」,是吧?這些過程,我們都很熟悉,這種文化,很自然的也出現在音樂班的環境裡。

    #當音樂與升學考試制度綁在一起的時候。

    只練兩分鐘,當然是亂象,但當你在一個環境裡,班上同學有人練完整首,有人只練前兩分鐘,#而你的老師丟給你一首難曲,#說考試不會考後面,練前面即可,上課也只上前兩分鐘;音樂班辦公室跟你說副修只佔20%,顧好主修就好,你會怎麼做?你會覺得聽起來好像很合理。

    對於以考試為導向在學琴的思考方式,他們會覺得這是考試的權衡之計(#但是是錯的),概念有點像補習班:「我只為了考試幫你做決策,以後的事我不管(你能力培養多少,我顧不了)。」

    他們看待這件事的角度,不是在學音樂,而是在升學、在考試。在學校的期末考,通常辦公室為了避免學生投機只練兩三分鐘,所以會有「抽全曲」的制度:當場抽一個學生要全部彈完。但升學考,沒有抽全曲一事。

    若學校風氣好一點,或剛好抽到全曲的學生,跟的老師是給正確觀念與訓練的,這位「籤王」自然穩穩安然過關,一塊小蛋糕。但,籤王彈了兩三分鐘後開始出槌,然後開始「掰」,然後評審們全停下筆,手托著腮兩眼放空,坐等籤王把曲子掰完(或掰不完)這種場景,很常見。

    那練兩分鐘,錯在哪?

    首先,請記得,學音樂跟準備學科不一樣。準備學科考試,可以花一兩年猛讀補上所有進度,但音樂上的技藝無法,真的不是一兩年就補的上的,天才也無法,所以不能以準備學科的方式來看待。

    第二,重點在於,#你要什麼呢?

    再說一次,「你要什麼」。

    「你要什麼」才最重要,制度不會對你的人生負責、旁人的言語也不必管。但往往小孩還沒有太多想像,只能跟著大人走,而大人若沒有經驗,自然看不見這些會影響未來什麼,所以家長的思考,會受老師影響。

    上一篇我提到,若有其他人生規劃,只是暫時需要一間學校念,那只練兩分鐘無妨。但大部分音樂班家長(尤其台北市)在這階段不是將孩子設定為「未來隨便有間學校念就好」,意思是,家長很希望小孩優秀,希望小孩學的好,所以投注了相當多的資源在孩子身上。

    必須知道,A同學一個學期只練考試曲,B同學一個學期練很多首曲子,#三四年下來程度會差多少?非常可觀的差異。也就是前一篇提到的「強者越強,弱者越弱」。有人念了四年小學音樂班進入國一,連巴哈創意曲都還沒彈過,四年每學期只練一首考試曲;有人從小一就開始念音樂班,念了八年也都一個學期只學考試曲,到國二悲愴第三樂章還彈得亂七八糟(台北市);也有小學五年級老師叫他彈貝多芬奏鳴曲op.110;小學同時彈巴哈初步跟李斯特練習曲;沒彈過古典時期,直接彈普羅高菲夫。慘不忍睹的狀況比比皆是,而且,他們在班上都不是後段生。

    現在音樂班,優秀的學生可是非常優秀,有些是國中階段甚至小學畢業,就可以開整場的獨奏會,曲庫十足,音樂自然、技術純熟。

    就算不期待小孩成為最優秀的那位,也不會希望他到中學越念越挫折,越練越累越追不上,變得沒自信吧?

    而這樣的學生到了大學,音樂系教授會有多痛苦呢?當你的孩子到了大學,想補救的時候,很多大學教授不知道從何開始幫他打基礎,因為有期末考,變成考三首,未來有畢業音樂會,彈整場,這樣程度的學生光音都練不完了,教授要多有耐心多有愛,心臟多強大,才能好好幫他重新打基礎、建立看譜練琴的速度,還有解釋那些學生從來沒懂過的音樂?遑論出國。

    練兩分鐘到底對不對,有時是沒經思考的,真心建議學子與家長,在考完試好好放鬆,然後 #思考學音樂的初衷,與 #未來期待的樣子。#找一個不取巧、#真的會教的老師,寒暑假正常上課。

    不為制度,不為老師,為你自己。



    就因為我們對音樂班有感情,看到後輩小弟妹的這些情況,從我們那年代至今沒有改變,是讓人難受的。

    我們希望音樂班留下好的傳承,疏漏的文化該被呼籲及提醒,不適任的老師不該坐穩位置繼續怠慢,不慎疏忽的地方趕緊補足。

    我們希望音樂班繼續生存,不只是擔心學生跑掉、擔心升學率,而是體質良好,吸引更多孩子去念,保留好的傳統與資源,去掉漏洞與弊病。真正繼續培育優良子弟。

    不然,大家為什麼要去念呢?

    /

    📍 【延伸閱讀】《鋼琴老師沒告訴你的24件事 – 學音樂,追求什麼》
    博客來: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16431

    #鋼琴老師沒告訴你的第13件事-教育制度與功利氛圍不會為你的人生負責,只有你能決定如何在制度與氛圍哩,倚著什麼姿態存活。
    #鋼琴老師沒告訴你的第15件事- 允許自己慌張焦慮,但請別在孩子面前展現。
    #鋼琴老師沒告訴你的第20件事- 與其替孩子想好出路,不如為他建立能力,委屈時忍得住,付出時不猶疑,沒路時自己開創。

    📍如果想Follow 蔡老師 IG : https://www.instagram.com/pchuan18/

    #學音樂 #音樂班 #鋼琴老師 #音樂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