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學主義至上?#東亞補習現象的跨國比較(下)〕
承接上週的討論,今天我們將聚焦在補習帶來的影響,是否真的有所成效?又對學生、家庭以及整個社會帶來怎麼樣的影響呢?
▌成為「文化」的補習現象
首先追溯補習文化為何沒有隨著升學率提升而式微,反而日益加劇?
臺灣完成人口轉型的時間很快是一大主因,...
〔#升學主義至上?#東亞補習現象的跨國比較(下)〕
承接上週的討論,今天我們將聚焦在補習帶來的影響,是否真的有所成效?又對學生、家庭以及整個社會帶來怎麼樣的影響呢?
▌成為「文化」的補習現象
首先追溯補習文化為何沒有隨著升學率提升而式微,反而日益加劇?
臺灣完成人口轉型的時間很快是一大主因,子女數快速減少,每人可獲得較多的教育資源,也間接使越來越多學童有能力補習。
中研院經濟所的研究則點明補習已成社會風氣,並利用囚犯困境理論進行解釋,當競爭對手都選擇補習時,考生會認為自己若沒補習,將難以與他人競爭,最終致使所有考生皆不得不參加補習。
同樣的結論也能在中科大教授張瀞芸的研究看到,她認為即使調高A級大學的錄取名額,也難以改變補習風氣。
▌補習有成效嗎?
補習教育的風氣雖盛,但其效益依舊眾說紛紜。香港青年協會的調查發現,近七成的學生認為補習後成績有所進步。韓國的統計數據也顯示成績越靠前的高中生,課外輔導費的支出就越多。從他國數據看來,補習好像能帶來相應的成效,不過臺灣的諸多研究仍未有定論。
國內探討學科補習成效的研究並不少見,而且針對各階段的研究都有,例如政大社會系的關秉寅教授分析國中生的數據後發現:國三生補習雖然有功效,但效果值並不大。有學者則發現報考統測數A與數B的高職生,補習數學的效益較高,但考數C者則否,且高三學生的數學補習效益比較顯著。
而劉正跟黃毅志各自的研究均顯示補習時間和科目會對學測成績有先升後降的影響,時間過長、補習科目過多的話,會帶來過度的疲勞而降低補習效果,還會佔用其它學習時間,最終適得其反,降低學測總級分。
東華大學和東吳大學的共同研究則透過選擇行為的概念,點出補習/不補習者其實都已選擇對自己較有效的學習途徑,如不考慮這點,容易高估補習成效,並誤以為不補習者補習的話就會進步。
政大教育所的陳俊瑋也在控制其他變因後,發現學科補習參與對於成績的影響下降許多,藉此指出過往研究很可能高估補習的效益。
由此可知,補習能夠發揮的成效,在臺灣學子身上,並不顯著。
▌補習教育的階層化
教育學者Stevenson與 Baker針對日本高中生的研究發現,來自高社經地位家庭的學生,由於家庭有較多資源而有較多機會接受補習教育。
2017年的統計也發現有補習的高中生多來自城市高收入、高學歷家庭,年收入較低、家長學歷較低家庭的孩子從一開始就退出了競爭。
韓國的數據則顯示去年高收入層的學生人均課外教育費是低收入層的5倍,補習比率也高出兩成。顯見在日韓兩國,補習教育的確出現了階層化的現象。。
那臺灣呢?
有學者以高中生資料進行量化分析,研究結果顯示社經背景對學生參與補習雖有正向關聯,但影響力並不大,這是由於補習已高度普及,因此階層化現象逐漸減弱。
但家庭社經地位較佳的學生,補習比率仍然較高,這是因為家長教育期望與子女自我期望都比其他學生還高。
此外,輔大社會系的石易平教授也指出,階級差異也會顯現在家長的教養價值上,中上階層家長偏好發展孩子的自主性,但藍領階級則偏好服從價值。
這樣不同的教養觀將會影響孩子參與補習的類型,逢甲大學翟本瑞教授就發現國小學童參與補習與否或補習類別取決於家長的經濟文化資本,社經地位較高的家長,讓子女參加才藝補習班的比例較高。
▌補習現象的因果關係
綜合補習現象,劉乃綸與林秀真提出三個主要變項-「父母教育期望」、「學科補習參與」以及「學生學業成就」,並試圖釐清因果關係。
結果顯示,學生學業成就同時作為父母教育期望以及學科補習參與的因,並有正面影響;而父母教育期望與學科補習參與則互為因果。
也就是說,初期學業成就愈高的學生對學習較有興趣,當他們越想提高自我成就、補習參與就愈高,進而使父母教育期望也跟著變高。反之,初期成就較差的學生,對課業學習會越來越沒興趣,補習參與就可能隨之降低。
▌如影隨形的學習壓力
在升學主義壟罩下,最直接產生的問題便是課業壓力。
高麗大學教育系學生分析韓國兒童幸福指數的數據後發現,學生補了更多的習,也受到更多學習壓力,主觀幸福感因此降低。首爾大學的研究也顯示,補習會增加學生的學習壓力,花在補習上的時間越多,感受到的壓力也就越大。
臺灣學生因為補習而無從喘息的報導也屢見不鮮,連帶地影響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中研院調查發現臺灣青少年的情緒明顯被升學壓力左右,而據衛福部統計,21.1%的國中生以及18.7%的高中生曾認真想過自殺。
▌政策建議
在韓國,為了降低惡性補習的比率,政府曾經試圖限制補習班的營業時間,但成效不彰。因此,諸多學者認為要從升學制度下手,才能解決根本問題。
臺灣的既有研究也提醒著我們,縱使提高錄取名額或是降低考試難度,補習現象依舊難以改變,因為補習文化已經深植人心。
因此,若要解決此問題,不應停留在思考「如何減少補習比率及時數」,而該思索如何改善既有的補習環境,讓補習文化和新的教育目標相互調和,或許才是更適合臺灣,乃至於整個東亞的對策吧。
#教育 #國中生 #高中生 #補習 #補習班 #筆記 #高三生 #升大學 #學測 #指考 #會考 #補教業 #日本 #韓國 #壓力 #升學 #升學壓力 #政治 #台灣 #科普 #科普政治學 #政經八百 #大學生 #政府 #公民 #民主 #社會
108統測級分 在 女王的教室陳怡嘉老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解決國文痛點,用對工具讓複習精簡!】
最近為了108課綱,開始進行【25週】的修訂,除了增加新課綱的內容外,也就原有資料再做刪減,預計明年完成,屆時現在新課綱的學生到高二時就有好的工具書可用了❤️。
很多學生不喜歡國文,問我「為甚麼要背那麼多?要考那麼多?」學生的心情與面對國文的無奈,我都可以明白。
現行考試的內容也以大量閱讀測驗取代常識記憶,但即使閱讀素養被強調,基本的國學、語文知識還是必須的,不僅依然有一定的佔分率,也是解題必備的基礎。
當初編寫這套參考書也是因為愛,那時,學生拍桌問我「為甚麼要學國文?」「這些參考書都不好用,讀了都不會考!」讓我聽完很難過,看看他們現有的資源,的確又多又雜又不好用,也覺得很心疼。
於是,就在學生高三之際,也是自己最分身乏術的時候,二話不說便開始編寫,那時每天放學後,就把自己關進圖書館到凌晨才回家,爆瘦了快十公斤,待書完成之際,才覺得終於對學生有了交代。
這套書最重要的目標就是「精簡X有效」——依據考試趨勢,將國學與語文知識做到「最重點」,希望能協助老師們做課堂補充(不用辛苦編印講義又不被珍惜😢),希望做到每個文字、資訊的出現都是必要。這是我的目標,也是我努力幫考生節省時間、精力的心意。
用「25週X每週3單元」的方式複習,可有效掌握進度,並且避免持續準備同一主題的痛苦(跟恍神),依據學習理論,拆分學習也能有效提高大腦記憶,提升學習成果。在最後一週附上了「給我兩小時,我給你作文連跳兩級分」的演講精華,希望也能給考生在作文上最及時有效的幫助!
編寫完參考書後,我又設計【自我練習本】與全班【測驗卷】,所有試題只扣及當週內容並加入閱測,既符合考試趨勢,又能有效檢測每週的學習成果(哪些週讀得好或不好清楚可見,未來調整時也有明確依據),這也是我自己讀書、要求學生的策略。
此外,考量學生到複習時,課本筆記不全,或課本乾脆消失的狀況,額外又編寫了一本【經典古文隨身讀】,收錄50篇重要古文,並附註該課考試重點,讓複習時更有方向。
參考書、題本、測驗卷、古文隨身讀,彼此搭配,複習會很安心、很徹底,也很有效率(時間有限,科目繁多,效率最重要)!至此,終於覺得完整了💕!
這套書雖然定名為「統測國文」,但實際上因為精簡有效,也被許多準備高考、基測、教甄的伙伴們使用並推薦。我想,如果你是國文痛恨者,或在準備國文上,一直因為內容太龐雜,而感到厭惡和害怕,那這套書應該可以幫助你!
這也是當初辛苦寫書的初衷,相信翻閱過的人,都會感受到想要幫學生達到「精簡X有效」的用心!
最近正在努力改版,也收到許多關於參考書的詢問,其實很少推薦自己的書,就藉此文一併回答🙏!至於「為甚麼要學國文的問題」,我也一直記在心裡,希望努力找時間回覆大家❤️!
👩🏻🏫國學語文基礎X閱讀實力累積=考試趨勢,一起加油唷!
———
購買連結:
🍎學校訂購可洽各校龍騰業務
🍏個人可至全省「墊腳石」書店或網站購買:https://www.sanmin.com.tw/Product/index/006327938
#各大考試追求國文最重點一併適用
#不要害怕某些科目用有效方法逆轉結局
#我是嘉嘉我陪你更強
🎯閱測加強|推薦【青春筆記:閱讀未來2.0】:
https://www.facebook.com/355434334577402/posts/2155752461212238?sfns=mo
🎯影片|回答「如何準備國文的問題?」https://www.facebook.com/JiaJiaTeacher0903/videos/318835175482413/
🎯考前倒數,搶救「國文」五大絕招
https://www.facebook.com/355434334577402/posts/2035631509891001?sfns=mo
【女王的學習策略課|四小時自律與效率的養成訓練】coming soon…
108統測級分 在 陳安儀的窩心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我家高中生開學囉!
從小學四年級來到宜蘭頭城、就讀人文實驗國中小,開始了「沒有課本、沒有考試、沒有分數」的體制外教育,兒子歷經了六年很不一樣的教育歷程。
從沒有排課、一整天晃蕩不知道該做什麼;到整個月風雨無阻的環島騎腳踏車;再到完全自主安排的行動學習;甚至學校挨告一度搖搖欲墜......青青最終決定給自己一個挑戰:考北北基會考、回台北就讀體制內的高中。
剛開始我聽到他決定這樣做的時候,並不是十分贊同。一方面我覺得即便不選擇自學,還是可以唸宜蘭高中或是羅東高中,不必硬擠台北的學校;二方面我覺得他這麼晚才準備課業,很難有勝算。
不過,既然他決定了,我也沒說什麼,只告訴他,讀教科書十分枯燥辛苦,要有心理準備。於是,他國三那年的八月,從行動學習組轉入人文的會考班,開始準備考試。
人文的學科教授和一般學校方式不同,當然應考比較吃虧一點,因此他從國一起每週便和姐姐共請一位家教,週六下午上2小時的數理課。除此之外頭城還有一位外國老師,也是每週兩小時帶他和同學一起玩玩英文桌遊、讀讀英文小說。其他,就沒有補習任何課程了。
開始準備會考之後,青青發現自己因為缺乏練習,和體制內學生的數理程度差距太大,連九九乘法表都背不完全;因此跟我提出要去補習班補習。於是,從去年八月起,他週六下午到晚上,去補了數理化和社會科,國文、英文則自己準備。
說實話,一開始他連去補習班聽課都還是有困難。於是,我在家幫忙他先預習內容,重學國一國二的數學、物理;開學之後補習班教新的,他才漸漸跟上進度。因此,後來會考時他的數學、自然稍弱,分別只有B、B+。
至於國文、英文、社會,他因為喜歡閱讀,所以並不太差。我鼓勵他閱讀「吳姐姐講歷史故事」「中國哲學故事」還有金庸武俠小說,既充實歷史又涉獵文學;後來他國文、社會分別考出A++、A的成績;英文則差一題A,聽力全對,只差文法。
說來好笑,因為體制外沒有回家作業,他很少寫國字,一篇作文寫下來,一行有一半的字都不會寫。不過,因為平日閱讀量大,我就讓他參加我旗下老師的班,(容我廣告一下:https://annasu0630.pixnet.net/blog/post/35516500-2019)每週練習一篇作文下來,幾個月也就追上來了,最後寫作得到四級分,也算過關。
值得一提的是,補習班的數學老師對他印象深刻,還來宜蘭參加他的畢業發表;寫作班老師也打給我說:「他很有趣,當有同學在作文中質疑讀書、考試的意義時,他下課還特別等在門外,推薦那位同學去看《雜學校》展覽,告訴對方世界上有很多不同的教育體制。」
這八個月,他自己讀書,我從不催促他,也從未在意他的成績。只是提醒他要把錯誤弄懂,不要「浪費時間考試」。有時看他做題目很辛苦,晚上我也會陪著他和隔壁鄰居的孩子一起唸書。他倒還安慰我:「媽,我覺得學科內容還蠻有趣的,不算太辛苦。」
這半年準備考試期間,後來成為我家最歡樂的時光,他通常下課回來會睡到晚餐時間,然後吃完飯我們再一起研究各科考題、煮宵夜、查谷歌,從八、九點唸到半夜,其樂融融。
會考成績出爐之後,我們還算滿意,悠哉了一陣,殊不知差點栽在「志工成績」上!原來各縣市志工服務算法不同,我們因為國三才準備要回體制,國一、國二雖然做了比平常體制內學生更多的社會服務,卻都沒有「登記」。而學校和我也搞不太懂北北基的志工算法,差一點就因此少了十分!經過一番周折才終於補送成績、嚇得我差點心臟病發!倒是青青當時卻無所謂,他挺看得開:「反正我也不算太用功,學校差一點也沒關係。」
(唉,這「志工成績」在台北根本形同虛設,大家都一樣是學校安排得好好的「基礎分數」,一點意義都沒有。)
放榜了,讀書八個月的青青以22.6的成績,如願進了離台北家最近的南湖高中,上學只要20分鐘。我們並沒有如同當時某些酸民網友所說的:「反正最後都會送出國.....」、「教導孩子逃避考試」,反而真正實現了自主學習的力量。
開學之後,我去聽108課綱解說,微笑的發現,現在強調的選課方式、自主學習、品格教養,都是人文一直在做的事。而青青在暑假也自行參加了許多論壇活動、協助我帶隊,過得十分充實。
附帶一提,我家姐姐今年也以泰北高中全校第四高分的統測成績,如願申請進入她心目中的第一志願:世新大學的「圖文傳播暨數位出版學系」,開展了人生下一章。
誰說體制內外無法順利接軌?
誰說高職學生就考不上大學?
誰說實驗教育一定只能送出國?
我非常感謝現在改變的考試方式,它讓學生有更多選擇;我也感謝人文,它讓我們一家有了不一樣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