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106北模指考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106北模指考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106北模指考產品中有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九十路公車-半背包小眾旅行團,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致,即將遠行的你 這次馬祖帶團最大的驚喜 除了音樂會上克里夫的音樂飄揚於芹壁的夜晚外 (還是要吹捧一下的吧) 就是聽到奕凡的歌聲與創作了 還記得第一個晚上我們在五五據點 環海的平台上一夥人喝酒談天 克里夫拿著吉他即興彈唱著 然後,克里夫邀請了奕凡也唱上一曲 靦腆的他唱了一首自己的創作,即將遠行的...
106北模指考 在 大考超詳解 KOL (C.C. Workshop)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9-10 21:54:15
化學指考超詳解試讀 🔍主題:化學指考超詳解試讀—化學高手親筆撰寫,帶你征服化學指考、北模! 🔍前情提要: 如果你是追蹤超詳解很長一段時間的粉絲(先送你一顆大愛心!),就知道最一開始的超詳解,僅有化學、生物的歷屆指考超詳解,當時超過1200位學弟妹藉著超詳解,在指考獲得理想分數! . 今年化學科經過...
106北模指考 在 九十路公車-半背包小眾旅行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致,即將遠行的你
這次馬祖帶團最大的驚喜
除了音樂會上克里夫的音樂飄揚於芹壁的夜晚外
(還是要吹捧一下的吧)
就是聽到奕凡的歌聲與創作了
還記得第一個晚上我們在五五據點
環海的平台上一夥人喝酒談天
克里夫拿著吉他即興彈唱著
然後,克里夫邀請了奕凡也唱上一曲
靦腆的他唱了一首自己的創作,即將遠行的你
現在的我說不出來當時的感動
就那麼一瞬間,突然一陣鼻酸
這首歌是奕凡十七歲時所寫的作品
離大學指考只剩三個月
面對人生的不確定性與變數
內心的徬徨與困惑
每一點情緒都化成歌詞與旋律
實實在在的呈現在這首歌之中
這是最青春,最純粹的聲音
在馬祖的最後一個夜晚
當所有人都喝醉到激動的崩潰大哭時(?)
我趁亂巴住了現場唯一清醒的奕凡
以最近的距離獨享了他的聲音與創作
很感動吶,持續堅持音樂的他
這幾日即將遠行的你這首作品
已經上架到StreetVoice街聲上
非常推薦小乘客們可以到上面
聽聽奕凡的歌
p.s. 今天也是同團小乘客亞錡妹妹的生日,我們愛你:)
🚶 #阿勳
📍 北竿, 馬祖
=======================
▍在路上,找到自己喜歡的模樣 ▍
106北模指考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今日疫情重點【新增211例本土個案、26例死亡;政院宣布全國三級警戒延長至6月28日,大學指考20年來首度延期到7月底;苗栗電子廠群聚達265名,勞動部今頒布「移工指引」】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7)日公布新增211例COVID-19(又稱新冠肺炎、武漢肺炎)本土個案及3例境外移入,另今天新增26例死亡。陳時中指出因校正數已解決,今天起不再公布校正回歸數量。
由於全國疫情並未趨緩,行政院長蘇貞昌今早召開行政院擴大防疫會議後,即宣布再延長全國的三級警戒管制兩週至6月28日,全國各級學校也配合停止到校上課至暑假;另外影響全國4萬名考生的指考,也首度延期到7月28日至7月30日。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衛福部長陳時中下午在指揮中心記者會上,再度強調三級相關防疫作為、嚴守社區防線,包括外出全程佩戴口罩,停止室內5人以上、室外10人以上之家庭聚會(同住者不計)及社交聚會,避免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餐飲一律外帶等。
另外苗栗電子廠群聚案擴大延燒,其中三間電子廠至今已累計265名外籍移工跟本土員工確診,晚間再傳第四間電子廠出現6名移工確診。勞動部今天頒布新增的「移工指引」,包含只要廠區有1名員工確診,就要匡列職場密切接觸者並實施居家隔離,若有不同廠區,實施分艙分流,各廠區的人員不得相互移動。
■新增211例本土個案、26例死亡
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之211例本土病例,為106例男性、105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90多歲,發病日介於今年5月21日至6月6日。個案分布地區以新北市82例最多,其次為台北市60例,苗栗縣45例,彰化縣8例,新竹市、桃園市、澎湖縣及基隆市各3例,宜蘭縣、嘉義縣、屏東縣及新竹縣各1例。其中雙北地區以外縣市69例中,64例為已知感染源,1例有萬華區活動史,4例關聯不明。
另外今日新增26例死亡個案,共計為男性20位、女性6位,年齡介於50多歲至90多歲,發病日介於5月10日至6月2日,確診日介於5月12日至6月5日,死亡日介於5月31日至6月6日。新增26例死亡個案中,有9例的症狀仍為「調查中」。對此,指揮中心發言人、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說明,這部分是因為病例還沒有調到,或是疫調人員打電話詢問家屬卻沒有接聽或沒有進一步說明,才會列為調查中。
■全國三級警戒延長至6/28,學校停止到校至7/2、指考20年來首度延期
早上行政院召開行政院擴大防疫會議後,宣布三期警戒再延兩週至6月28日,學校也停止上課到7月2日,影響全國考生的大學指定科目考試,更是20年來首度延期。教育部長潘文忠表示,全國各級學校已經有430位學生確診,為了避免群聚風險,全國各級學校、公私立學園、兒童課照中心及補習班停止到校上課、前往的日期,同步延長至7月2日,等同直接停止到校至暑假。至於沒有暑假的私立、非營利幼兒園部分,屆時將會視疫情再決定是否再延長。
潘文忠說,除了全國學校延長停止到校外,大學指考也從原本的7月3日至5日,延期至7月28日至7月30日,因4萬多名學生要考指考,將會以最高防疫規格進行,包括每間試場人數調降至20人、確保考生間距達1.5公尺以上、試務人員優先施打疫苗,另原訂今年7月底舉行的111年學測試辦考試則取消,大考中心將另外提供紙本練習卷。至於7月底若疫情未趨緩,是否會再度延期?潘文忠說:「希望疫情能平緩,以這樣(防疫)規模希望能順利完成考試。」
教育部高教司司長朱俊彰接受《報導者》訪問時指出,大學指考從2002年舉辦以來,今年延期是開辦以來第一次;由於7月底正值颱風季,目前規劃若考試遇到颱風須需延期,會在一週內舉辦補考。
■蔡英文籲端午減少移動,台南鼓勵市民通報返鄉者篩檢、指揮中心不反對
端午節連假將至,總統蔡英文今日下午發表全國談話指出,到昨天為止,包括高鐵、台鐵和國道客運,端午連假期間共賣出10萬張票,經過各種宣導後,仍有8.5萬張票。她表示,今年對國人最重要的請託就是留在原地不要移動,「端午節明年還有,若因為跨區移動造成大爆發,家鄉、家人會陷入險境。」
針對端午返鄉潮,台南市市長黃偉哲昨天公布「端午守護台南行動」,返鄉者退票可到區公所申請200元獎金,以及鼓勵市民通報返鄉者前往篩檢,若PCR確診可領獎金10,000元。
此政策遭到外界質疑,台南在地公民團體「台南新芽」發文指,此政策與先前被衛福部撤銷的離島全面篩檢令頗為相似,但因進入台南市範圍的交通管道多元,無法達到強制效果,且台南快篩量能是否足以負擔,都沒有評估;貿然執行不但無法達到家戶聯防效果,反而會變相鼓勵疑似確診者為了獎金集中前往台南,也造成鄰里之間彼此猜忌,呼籲台南市府收回政策。
面對質疑,黃偉哲回應,篩檢是鼓勵性質,就算被通報的返鄉者拒絕快篩,不會強迫也不會處罰。陳時中今日則表示,地方政府篩檢措施若屬於強制性,一定要經指揮中心同意,但若是獎勵鼓勵方式,可根據財政需要去辦理。
■第四間電子廠傳出移工確診,勞動部補貼移工入住防疫旅館隔離
苗栗電子大廠頻傳確診,今晚再傳出第四間電子廠確診,半導體設備廠京鼎今天公告竹南廠有6名外籍員工確診,經初步調查其中1名移工6月5日發燒去醫院快篩陽性,同時採撿PCR後確診,另5位移工則於6月6日在新竹市竹科園區快篩站快篩出陽性後確診,預計將轉往集中檢疫所。據今日苗栗縣政府統計,京元電子群聚案已累計238例確診(外籍移工200 例、本國38例),智邦電子有12例確診(外籍移工10例、本國2例) ,超豐電子則15例確診(外籍移工14 例、本國1例),總數高達265名外籍移工跟本土員工確診。
勞動部次長王安邦表示,目前已經頒布「移工指引」,新增部分包含只要廠區有1名員工確診,就要匡列職場密切接觸者並實施居家隔離,若有不同廠區,實施分艙分流,各廠區的人員不得相互移動;勞動部正在針對50人以上的移工宿舍進行實地訪查,預計週三(9日)完成訪查,總數有1,168家。另外也會加強關懷移工,包括建立關懷中心機制、調派通譯人員進行疫調,以及母語電話關懷確診移工。
王安邦指出,針對移工有需要隔離或降載宿舍容量,而需要移到防疫旅館,勞動部會提供部分補貼。移工1人隔離補助1,000元,若是宿舍的人數降載,例如8人減為4人,則會以房間數來做補助,至於補助金額仍在研擬中。
■苗栗縣禁止全縣移工外出,時力立委:發布權責應屬中央非地方
為因應移工群聚擴大,苗栗縣縣長徐耀昌今日下午在苗栗縣防疫記者會上表示,全縣移工即日起,除了上下班外禁止外出,上下班並由事業單位或仲介單位接送,不能單獨通勤,以免無法掌控行蹤。移工的生活用品採統一採買管理,並要求警方加強社區巡查。
苗栗縣全縣有約2.2萬移工將受到影響,此政策屬於強制性並非鼓勵性質,是否為適合的防疫政策?時代力量立委、律師邱顯智接受《報導者》訪問表示,限制人民移動自由的防疫政策,應屬於《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下稱紓困條例)》第7條的法律授權,但其賦予得發布法令授權的對象是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而不是地方縣市政府。他質疑,日前中央已經到苗栗成立前進指揮所,如果真的需要發布移工禁止外出命令,也應該由前進指揮所來發布才對。
邱顯智也質疑,本國籍勞工也有確診,卻只限制外籍移工外出,顯然有公平性跟防疫成效的問題。他認為,就算有紓困條例第7條的授權,仍需要說明必要限制措施跟想要達成的防疫目標彼此之間有沒有關聯性。
■疫苗施打全列入公費,北市規劃3處大型接種站
陳時中今天在記者會指出,接下來到貨的疫苗都不會開放自費施打,全部納入公費體系,施打順序將在明天定案。而台北市長柯文哲在今天下午記者會表示,目前的疫苗都還是優先提供醫療人員施打,未來要擴大到讓民眾施打時,已規劃花博爭艷館、和平籃球館,以及台北體育館等3處大型接種站場地。柯文哲說,這些地點都是北市適合大量民眾接種的場所,目前先準備再看中央給疫苗的速度,做適當部署,「不然東西擺好了,沒有疫苗也是浪費。」
柯文哲表示,目前北市的施打數量,在醫院院所、十二區健康服務中心都可以負荷,未來若是開放全民接種,接種數量超出這些醫院場所負荷時,才會動用到大型場館,疫苗進來的速度將會決定規劃布置打疫苗的場地,他也希望中央能提供清楚的數字。
(文/林雨佑、嚴文廷;設計與資料整理/黃禹禛、戴淨妍;攝影/余志偉、楊子磊、許𦱀倩)
#延伸閱讀
【「你們、我們」思維的代價:新加坡疫情,為何因移工宿舍感染失控?】https://bit.ly/3iiIFCc
【疫苗進行式:COVID-19全球疫苗接種即時追蹤】https://bit.ly/2TFeFX0
【武漢肺炎大事記:從全球到台灣,疫情如何發展?】https://bit.ly/3w3jffK
#報導者 #COVID19 #本土案例 #確診 #死亡個案 #校正回歸 #快篩 #苗栗 #群聚感染 #三級警戒 #指考 #疫苗 #端午連假
106北模指考 在 葉丙成 Benson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汲汲營營後卻是如此結局,別讓這發生在你家】
日前一則新聞,教育部數據顯示全台灣已經連續兩年大學生休退學人數超過九萬。數據顯示平均每四個大學生,就有一人休退學。原因大多都是「志趣不合」。
每一年,我都都幫台大為大一的學生做兩場新生講座。每次演講結束,都會有一堆學生圍著我講台前問,有學生甚至講到哭:
「葉老師,我進來以後才發現這科系不是我真正要的,唸得好痛苦。但我也不知道真正適合我的到底是什麼?怎麼辦?」
試想,如果你是這樣的大學生的爸媽,你該會是多焦心?好不容易拉拔了孩子:送他去補習、為了考試全家備戰三年,什麼備審資料又找人幫忙看做的光鮮亮麗的、還要做什麼模擬面試練半天、陪著孩子南征北討去好幾家學校二階段面試、問一堆親友哪個科系最有前途、又或者是戰戰兢兢陪著他準備指考、然後又花了好大力氣說服孩子填志願填排名高的有錢途的科系、最後終於把他送進去那系,終於可以喘口氣了~
結果,過沒一年孩子就又搞出這種飛機!說不念了、說要休學、說被退學了!然後呢?爸媽該怎麼辦?讓孩子重考?他已經身心俱疲了,高中的東西又要重讀、那煩死人的申請過程或是準備指考又要再來一遍?已經被大學課業磨到身心俱疲的孩子怎麼可能有鬥志再一次重新經歷這一切?
更重要的是,如果就算要重新再戰一次,孩子到底要選什麼他也不知道。那如何確保這次就不會又唸到退學?
最後孩子就變成了像一灘爛泥,被稱為無動力世代。
—————
這樣的困境,發生在每四個大學生就有一個大學生的爸媽身上。大家為什麼都不擔心?為什麼都不覺得很可怕?
因為每個人都覺得那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每個人都認為我的孩子只要能考上有前途的科系,人生就一切很美好了,從此就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了。這樣的想法真的錯的離譜。
人生是一個過程,真的不是贏在十八歲就好。與其你用最有效率、最快速幫孩子走上你認為最好的路,你應該讓他給他時間跟空間去探尋最適合他的路。
這整個探索過程:了解自己是什麼樣的人、了解這個世界有什麼選項、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方向並努力研究積累成果讓審查委員看得出自己在這領域的實力,這才是最好的「教育」。
教育不是家長、老師、補習班在幫孩子找到最速成的方式拿到錦標。這不叫教育,這叫製造,這叫給自己心安。
每年這個推甄的時候,我總會看到好多在好大學教書的教授好友哀嚎,推甄高中生寫的備審資料都是千篇一律,看起來精美但根本都沒有深度。口試一問就垮,根本都是堆砌出來的假資料。這一看就知道,絕大多數孩子根本在高中沒有好好探索,只是一直被大人趕鴨子上架。除了推甄,指考的許多孩子高中三年完全都在準備考試,對自己、對科系,更是無暇去探索。台灣許多的孩子,就這樣成為是未來四個中會休退學的那一個。
諷刺的是,四個人中敢做出休退學決定的那些人可能還不是最可憐的。更可憐的是另外三個中那些唸的痛苦的要命、卻又沒有勇氣休退學,讓自己的人生在大學裡虛耗五年、六年。這才是更深的悲哀。
—————
學測是否要有更好的鑑別力,是可以討論的問題。不過對所有爸媽而言,另一個更應該擔心的問題是:
孩子就算分數考贏別人,你如何避免一路被趕鴨子上架進了一個很有面子科系的他,不會成為每四個中就有一個休退學的那一個?
與其在乎孩子能否上有名大學、有名科系,我只願台灣能有更多孩子找到他們真正有熱情的方向,在十八歲之後都還能保有對未來的好奇心跟衝勁。就算孩子念的不是親朋好友覺得名頭多響亮的大學、科系,我都會感謝老天的恩賜。
還是要再說一次:人生是看一輩子的,不是贏在十八歲就好。
了解自己是什麼樣的人、了解這個世界有什麼選項、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方向並努力被人肯定,這才是最好的「教育」。
#台灣教育資源的巨大浪費
#別讓自己孩子變成無動力
#放手給他們自由去找方向
#念排名科系不如找到興趣
(歡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