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100基測自然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100基測自然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100基測自然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100基測自然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5萬的網紅王伯達觀點,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記得以前考大學時,不同系所會針對不同科目加權計分啊 /真要說政府可以做的,就是把這個『需要重點加強科目』的認定丟回去給各個學校,並且充分說明這個制度是在讓各校選擇要發展的特色,然後讓家長去『適應』這個制度施行之後會是各校各有特色、而非有『優劣』的發展方向。 . 這次爭議的問題核心,其實就是...

100基測自然 在 畫說有一天 / 閱讀隨筆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8-18 12:53:35

「所有人都只是選擇了對自己最好的決定」 寫出在亞洲引起現象級討論的 #82年生的金智英,作者趙南柱的最新作仍用平實的口吻,娓娓道來青春時期必經的矛盾與苦痛,那個深怕對友人一轉身,就會失掉一整個世界的年紀。 相較於《82年生的金智英》,在平淡之下那些暗潮洶湧的理所當然,引人不快卻又後勁十足。#橘子的...

100基測自然 在 沙 漠 x 讀 書 帳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8-03 14:23:58

會考後的反省aka心路歷程 今天這篇文主要就是敘述一下準備的過程 以及對於成績的感想(咳 我就讀台南的一間明星國中 再加上我們班的資優班根本不是普通的強 我的成績在學校裡真的很不起眼(嗚 (有一次5a5+班排13)(つ .•́ _ʖ •̀.)つ 段考更是慘不忍睹 國三有一次掉到了202名 常常覺得...

100基測自然 在 絢羽?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9-17 17:50:18

會考破百了 寒假也接近尾聲 之前在暑假有發一篇我自己九年級上學期準備會考的過程 這篇是下學期🥳 因為這次寒假也有稍微延後 會考範圍也和我們一樣 所以我會從後半部的寒假開始分享(((o(*゚▽゚*)o))) - 然後這篇同時也有第六冊筆記領取! 歷史統整跟數學二次函數 還有第五冊地科內營力外營力表格...

  • 100基測自然 在 王伯達觀點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4-06-23 11:27:16
    有 337 人按讚


    記得以前考大學時,不同系所會針對不同科目加權計分啊

    /真要說政府可以做的,就是把這個『需要重點加強科目』的認定丟回去給各個學校,並且充分說明這個制度是在讓各校選擇要發展的特色,然後讓家長去『適應』這個制度施行之後會是各校各有特色、而非有『優劣』的發展方向。
    .
    這次爭議的問題核心,其實就是因為家長還停留在各科分數都錙銖必較的落後思維上,或者對什麼應該要是『需要重點加強科目』不會有共識而無止盡的爭執。/

    [吵的不是階級複製,而是價值觀差異!](下)
    .
    .
    前一篇所說,這次的十二年國教超額比序的問題,根本不是什麼階級複製的問題-因為只要用成績來決定誰能唸『好』學校,就會造成階級複製-因為家長一定會拿資源去換取讓學生念『好』學校的機會,所以根本沒有『造成』階級複製的問題,而是從聯考時代開始台灣這樣的制度就是在造成階級複製!
    .

    但我們關心的是階級複製會不會『變嚴重』,以及能不能提供一個環境,讓擁有資源但是懶惰的學生受到懲罰、讓缺乏資源但努力的學生可以向上提升拿到更好的教育資源,形成『階級流動』。以十二年國教的超額比序制度,在消除階級複製跟『強化階級』流動上,會不會比以前的高中聯考/基測的考試定生死路線要好呢?
    .

    答案幾乎是肯定的,原因就集中在這個設計上:
    .
    第二輪比特殊科目-以桃園為例,比的是國文,同樣的總分之下,國文較高者勝出,這就是為什麼會有下面這張圖:
    .
    http://images.plurk.com/pLhe8EJNIvORH4xwCc3fC.jpg
    .
    這張圖說明了總分相同時,桃園的比分制度是在獎勵國文較優的人。
    .

    為什麼說這個設計是在鼓勵教育資源較缺乏的弱勢呢?這是因為這其實就跟大學入學考試給予特定科目超過100%加權權重類似,相同總分的情況下這科表現比較優異的學生,就可以脫穎而出。比如下面這幾個例子做比較:
    .
    1)二階段比分制:同樣總分20分,甲君國文B++,乙君國文B,第一階段比總分時平手,第二階段甲軍國文較高勝出。
    .
    2)級分制加權(大學學測):B作為均標的11級分,B++是13級分,甲君跟乙君的原始總級分相同,但由於給國文加成20%,因此甲君將會比乙君多出0.2x13=2.6級分,甲君勝出!
    .

    看了上面兩個例子就不難理解家長為什麼會覺得超額比序的筆法『不公平』,這是因為他們已經習慣了聯考以及目前大學學測、指定科目考試那種,把分數算得很精準、讓學生之間可以被用放大鏡檢視差異的設計。按照圖中家長的思維,B+肯定贏過B,更不用說B++了,一個其他科目全輸他小孩的傢伙,竟然可以只靠國文這科的B++贏過B,就把其他科目其實都輸的問題克服,最後甚至還是這個『比較不優秀』的傢伙在超額比序勝出!對家長而言,按照學測的級分制來看,就算給國文加權200%也很難會有這個結果吧!
    .

    但這其實就是這種比序方式要得到的結果:由於B++跟B在一開始比總分時是沒有差異的,因此就算把每一科都變成B++幹掉別人,也沒有額外的優勢-除非可以衝到A等級去。相反地,該縣市特別注重的科目-比如國文,就不可以只有B,如果真的無法到達A,那就要想辦法衝到B++,才能在比序時有利。
    .

    這樣的設計,其實就是在鼓勵學生不要對每一科的分數都錙銖必較,而是把時間拿來充實特定科目、發展該縣市重視的『特長』。以桃園竹苗地區來說,優先比國文之後是數學、英語、社會、自然,如果在前面科目的國文、數學就落敗,後面自然就沒用了,因此若是能夠到B之後,其實需要額外加強的是國文,了不起就是數學。
    .

    另一方面,台北跟中投地區是用寫作測驗(作文)來做額外比序,這樣可是更加精準地要求學生需要額外加強的『特長』-當各科都已經『緊繃』的時候,好好唸作文就對了。
    .

    為什麼說這樣其實對資源較差的學生有利呢?因為大家都知道,除非本來就是好好唸書就全都是A的優異學生,否則每個人要靠補習或後天資源的灌住增進成績的效果都是會遞減的。花很多時間拼進度、花錢在補習班學速解、找家教一對一教學,一開始可以分數快速進展,但很快就會卡在某個瓶頸附近,得要花更大量的時間跟金錢,才會緩緩地繼續進步。
    .

    但如果這種緩慢的進步,因為天資有限、時間有限(比如混到國八下學期才認真唸書的人)頂多也是從B進步到B++,那根本就不應該把時間攤平在各個科目上,只要繼續在特定科目-比如國文跟數學-做這種努力就好,在英文、社會、自然上做努力根本沒有特別的意義,除非你能努力到把B變成A。
    .

    也就是說需要花資源去硬撐分數的科目其實變少了!在過去分數算得很精的時候,每一科的微幅領先都是領先,積少成多之下有較多時間、較多資源可以把每一科都撐高一點點的學生,就能獲勝。但相反地在現在的制度下,把每一科都用較多時間跟資源去努力以便撐高一點點是沒有意義的,因此較弱勢的學生可以乾脆只選超額比序時比較優先的去撐高就好-而且說不定還不小心把B給變成A。
    .
    那為什麼會一堆不滿的聲浪?說穿了問題就是出在對這種『指定加強注重科目』沒有共識。有人覺得優先比作文十分可笑,有人覺得比國文超可笑,有人認為數學在英文前面超可笑-還有人認為他的小孩明明比較優秀,只是某科輸一點點就輸了,所以這個比序制度很可笑,但其實說穿這些都是不接受這個比序制度對於『需要重點加強科目』的認定。
    .
    但在這個多元價值觀,而且各家小孩專長科目亦各有不同的社會,這是不可能有『共識』的,真要說政府可以做的,就是把這個『需要重點加強科目』的認定丟回去給各個學校,並且充分說明這個制度是在讓各校選擇要發展的特色,然後讓家長去『適應』這個制度施行之後會是各校各有特色、而非有『優劣』的發展方向。
    .
    這次爭議的問題核心,其實就是因為家長還停留在各科分數都錙銖必較的落後思維上,或者對什麼應該要是『需要重點加強科目』不會有共識而無止盡的爭執。

    圖:這次超額比序爭議說穿了就是這樣罷了

    by 代糖俠

  • 100基測自然 在 陳慧潔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3-05-02 13:42:19
    有 154 人按讚


    師範大學分享 學生回饋

    謝老師的FB有提到一位相當特別的女孩,小小年紀的她就已經募了幾十萬幫助非洲及獨居老人;而後老師也預告,下次上課會請她來到課堂上,將她的生命經驗、助人歷程與大家分享。

    一直到演講前,對於這場演講的感覺相當相當得特別:她的年齡小我很多,但是她有不一樣的東西;我絕對沒有歧視的意思,我堅信著每個人都有她獨特的生命故事~這是無可取代也無法比較的,但應該就是大腦的認知吧!活到現在從來沒有發生過這麼大與過往經驗矛盾、衝突的事件活生生的在眼前進行著,我也相當的期待這種嶄新的體驗,能帶給我什麼不一樣的思維;當然這場演講相當精采,慧潔的臺風穩重,舉手投足散發著自信的光彩,清晰的咬字及活潑明快的演講節奏抓住臺下每位聽者的目光;很讓人汗顏的是,慧潔的演講水準超越了我們很多研究生的報告。

    慧潔從小就開始在家自學並參與教會活動,與父母一同做善事,慧潔也說「當我要做某件事情遇到困難時,父母不會直接幫我解決,只是在一旁鼓勵著我」,光這一點就跟一般家庭很不一樣了!現在的家長很常出自自以為的關心及愛來幫小朋友「解決」難題,還有怕小朋友遇到挫折、壓力反而禁止參與某些活動,這種情況下小孩子養成了依賴感及自信心不足;與我常看到的孩子不同的是,慧潔從小就習慣自己去面對、解決問題,父母親給予的愛只是從旁支持,不像很多家長的愛是用自己的念頭幫孩子先入為主的思考,反而剝奪孩子學習的機會。例如擔心小孩受傷而禁止她嘗試某項事情;或不自覺的將孩子的價值建立在考試的成績,小孩長大後也因為這種家庭的教養導致與人之間的互動是會恐懼被討厭的;我相信慧潔在臺上展現出來的自信也跟家庭教育也有關係。

    小二就開始注意到學校營養午餐吃不完拿去倒掉的議題,倒不如先盛好餐盒拿去幫助老人~而她也身體力行的行動;接著又募款參加慈善活動,救助急難家庭;再來就是自行與相關人員接洽,舉辦募款音樂會,過程中的公文及企畫書都是12歲的她自學打的;去年又與三所高中聯合舉辦飢餓30,重點是這場活動15歲還沒上高中的慧潔是總負責人。過程中慧潔不斷的強調,她其實只是一般的小女生,募款的過程其實也沒想很多,小學的她就跟一群小學生想好說詞後就上街找人募款,事後再討論有何可以改善的地方,演講時慧潔也分享說「不用怕被別人拒絕,做就對了!」、「不去試,又怎麼知道做不到呢!」;我也請教她:既然年齡有差距,不知道溝通上面是怎麼樣與高中生進行協調的?慧潔雖然她不知道為什麼第一時間就會讓別人很信任她,但是她一直說「我很幸運,很謝謝大家的幫忙,如果不是這些人那我當負責人也沒辦法成功」,隨後謝老師也在這裡補充:「慧潔有非常特別的領導者覺察,她知道自己是有團隊,而不是自己有能力才能完成活動。因為慧潔知道要相信自己的夥伴,如果領導者事情都自己來,弄得一團糟的話,跟這種人一起做事會很累,那以後自然就不會有人合作;相對的,慧潔能在活動中真正的放下自我,服務全團隊的人,這是一個不簡單的領導者才做得到的!」。聽到這裡我相當汗顏,大學玩社團玩這麼久我覺得我沒看過比她更適合當領導者的人了,中原社團幹部訓練根本可以請她來當講師!

    就這樣慧潔在行動中多看、多學,從中累積了比很多臺灣人還要豐富的生命經驗。例如有次募款看到一位紳士捐了1000元,隨後另一位拾荒婆婆捐了20塊~她發現,相較之下反而這20塊相當讓人感動!就在這樣從行動中創造真真實實的生命體驗。募款的過程中也當然會遇到挫折及拒絕,我相信很多人如果遇到這種狀況是會感覺相當受傷的!但慧潔將「被拒絕」這件事視為理所當然;老師後來有講到,這是因為她們去募款時有堅定的信念,相當清楚的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因此如果被2個、3個甚至10個人拒絕時自己依然要去做,這代表自己做這件事情的信念是夠的;同學也問到,有沒有想說以後長大要做什麼?慧潔不暇思索就回答:「我以後不一定要去非營利組織,像TOMS這種買一雙鞋送一雙鞋救助別人的公司也是我喜歡的,但是我知道我要做的事情一定要幫助到別人,如果只是單純的以賺錢為目的那就不是我想要的」;聽到她這樣講我又愣住了,從大三開始準備面對出社會的抉擇、朋友當完兵要出社會找工作、研究所的同學們問他們要幹嘛,超過一半會跟我說「我不知道耶,先出國(或是先幹嘛)再看看好了」,也有一大部分的人用不確定的語氣跟我說「我想找什麼類型的工作先試試看好了」、「我不知道該幹嘛,先考研究所好了」....等,從大三到現在碩二只有兩三個是很務實地跟我說她想要做什麼;因此這麼明確的知道自己未來道路的人是一個15歲的女孩,實在讓我相當相當的震驚。

    慧潔問了我們一句:「15歲的你們在幹嘛?」對耶這真是個好問題,現在回想起來國高中生活真的很空洞,因為國高中老師都逼迫我們念書,而這些念的東西又對現在的我完全沒有幫助,早就忘光了~所以這些東西都忘光的情況下,國高中當然是空洞的啊!我只記得15歲的我終日鬱鬱寡歡,念一個對我現在毫無幫助的私立國中,每天看著黑板寫基測倒數幾天......高中則是老師在內鬥,還有我念書不管怎麼樣分數就是起不來,自我掌控感及自信心從來沒好過;幸好大學有去玩社團生活才比較充實一些。打從國小進到學校體制之後,就表示我們的學習發展就已經被制度限制住了,從大部分的人來說,國小的氛圍讓我們知道考試考得好當乖孩子才能得到師長的鼓勵或稱讚;國中念好書可以考好的高中;高中還可以選要念理組還是文組,接著就是要準備考大學;結果從來沒有內在讀書動機的我們上了大學後就也沒有動機push我們自行念書、也沒有所謂自己替自己負責的概念思考我未來要幹嘛~習慣坐在教室聽課的我們根本不知道自己要幹嘛是身體力行的去做來覺察的,而不是自己坐著想出來的。

    慧潔就是一個標準的行動經驗者,透過實際去做事情的過程,她學到相當多的東西,溝通、領導、企劃書及公文撰寫.....等,這些我們大學社團才接觸的到的東西國中的她就已經會了,而我也相信這對她在從事未來工作絕對是如魚得水;畢竟她也知道如何面對、解決問題。掉入制度循環的我們我從沒見過有人身上散發跟她一樣的「生命力」;畢竟慧潔是相當真實的用生命在這世界中實際的學習,我則是從小被要求學生的價值就是在課程的學習!這場演講重新打開了我的眼界,IMG實習後的我其實很不想再去碰觸活動了,但看著慧潔或是謝老師的募款活動後讓我覺得,其實我實習接觸到的只是個案......。演講後更讓我深深的覺得,身體力行的探索這個世界,接觸不一樣的人事物及生命,從中學習並覺察自我需求才是孩子生命教育裡最重要的一環!

    她,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清楚的知道自己信念為何,15歲的天空就像晴天無限的綻放著;那年過20的我們我覺得還是來得及的,對未來,我們要跳脫某種烏雲的框架,尋找自己的核心價值及信念,再從中去創造自我價值!

  • 100基測自然 在 奇諺英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3-01-18 05:33:17
    有 13 人按讚


    您不可不知的教改二三事:

    *民國103年起,十二年國教將全面啟動。

    一、免試升學(75%)

    1.十二年國教將採大學區,依照下表四順序進行比序,決定錄取順序:
    第一順次

    志願序級分、多元學習表現、國中教育會考成績積分加總

    第二順次

    多元學習表現(含均衡學習、服務學習)總積分

    第三順次

    國中教育會考成績積分(依序為會考積分總分、國文、數學、英語、社會、自然、寫作測驗科目)

    第四順次

    志願序(非積分)







    「會考大轉彎」,原本會考由國中自己考,但考慮會考成績是十二年國教免試入學超額比序的依據,公平性很重要,所以決定像基測一樣採集中式辦理。

    12年國教後年上路,但想進明星高中,恐怕還得拼特色招生考試,北市教育局日前敲定,將仿照PISA考題,只考閱讀理解素養,和數學素養2個科目,與國際接軌。

    2.國中教育會考的數學科將恢復聯考時代的非選擇題

    3.國中教育會考的英語科將會加考英聽,占15%。

    4.國中教育會考只有分成三個等級:精熟、普通、待加強,做對80%題目的孩子叫做精熟

    5.什麼是多元學習表現?記功與記過都會算積分,擔任班級或社團幹部有積分,服務志工並且經 學校認證。最後別忘記,健體、藝文、綜合三個領域必須要及格!

    6.您的孩子所排列的學校志願序也是有積分的,前10志願從30分一路遞減到最後一個志願的3分。

    7.民國104年起,國中畢業證書核發將會變嚴格。(2012/4/3,101年入學新生適用)六大領域要有四個及格才會有畢業證書,否則只能拿修業證明書。

    8.最後要特別注意,您的孩子必須放棄免試資格才能參加特色招生,萬一不順利而決定回 頭參加免試,就只能登記還沒有額滿的學校。

    二、甚麼是特色招生(25%)

    1.基北區的學校以學科(也就是國中五科-國、英、數、社、自)為特色的招生,將聯合辦理測驗,其實就是100年的北北基聯測。

    2.各校可以依照自己的特色與招生需求對國中五科進行不同的加權。

    3.如果高中職有設立科學班、藝術才能班、體育班或其他類型的特殊班級,除了學科測驗將另外舉術科考試進行招生。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